㈠ 在小學階段作文教學是一個難點,如何上好作文呢
步驟/方法詳寫和略寫
確定材料的主次和詳略是結構的重要問題,它對表現中心思想起保證作用。詳寫,就是把與中心思想關系大的材料寫得具體些、詳盡些;略寫,就是把與中心思想關系不太大的材料寫得概括些、簡略些。詳略得當,能使文章中心明確,重點突出,結構緊湊。詳略不當,勢必造成文章主次不明,使讀者無法把握中心。
處理詳寫和略寫,首先要根據表現中心思想的需要。文章的中心事件或中心議題要詳寫,其他事件和問題要略寫;有典型意義的材料要詳寫,一般性材料則略寫。例如魯迅的《故鄉》是以「我」回鄉的見聞為線索來展開故事情節的,可寫的人物和事件很多,但作品只選取了閏土和楊二嫂兩個人的事來寫。這兩個人中,又分了主次。楊二嫂的故事,只是在一個場面里,用幾句精彩的話,展示了她的性格。寫閏土就不同了。作者以細膩的抒情筆調描寫了少年閏土活潑英俊的形象,娓娓動人地敘述「我」和閏土三十年前的一段交往。接著作者又精細地刻畫了闊別三十年後的閏土的面貌、衣著、動作和性格的巨大變化,訴說閏土所遭受的種種苦難和不幸,抒寫了「我」的感慨和希望。這樣處理,完全是由「它揭露在三座大山壓迫下,農村凋敝,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證明農村需要來個變革,為下一代開辟一條新出路」這一中心思想所決定的。
其次,要根據文體性質決定詳略。說理的文章,重在闡明主要論點的論證部分,因此,說理部分要詳寫,引證事例則略寫。例如《紀念白求恩》介紹白求恩的光輝事跡,開頭只用了七十四個字,接著便詳盡地闡述白求恩的國際主義精神,指出我們應向他學習的地方。
段落和層次
寫作時,為了把文章的中心有層次地表現出來,一定要分段。劃分段落要根據中心的需要和內容的多少而定。既要注意一個段落只說明一層意思,又要注意不要分得太細,同學們習作常出現兩種情況:有時段落包含的內容太多,本來好幾層意思,硬擠在一起,弄得層次不清;有時段落又分得太細,本來只有一層意思,硬分成幾段,搞得支離破碎。
過渡和照應
過渡是文章段落之間的橋梁,在文章中,前後相鄰的兩層意思之間,不僅要有內在的聯系,而且在相連的地方要彼此銜接,語氣貫通,讓讀者思路能夠順利地從前者過渡到後者,而不致發生間隙或阻隔。過渡常用承上啟下的段、句子或關聯詞語。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大部分之間,有一個承上啟下的段落,就是以段過渡的一個範例。
照應是說寫文章要瞻前顧後,前後應襯,首尾呼應。例如《一件小事》,文章的開頭寫道:「但有一件小事,卻於我有意義,將我從壞脾氣里拖開,使我至今忘記不得。」文章的結尾寫道:「獨有這一件小事,卻總是浮在我的眼前,有時反更分明,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這是開頭和結尾相照應。
為了顯示文章的脈絡,在文章的中間也要有必要的照應。例如,《反對自由主義》的第二部分,開頭說:「自由主義有各種表現。」以下十一個小段,分別列舉了自由主義的十一種表現,而後又寫了兩個小段,以便跟前後相呼應:「還可以舉出一些。主要的有這十一種。」「所有這些,都是自由主義的表現。」在這兩段之後,很自然地轉到自由主義的分析批判上去了。
開頭和結尾
開頭和結尾是文章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根據文章的不同而變化。開頭的方法很多,但可以大致地將其概括為兩大類:一類是「開門見山」的寫法,或「落筆入題」,說明寫作緣由;或「開宗明義」,揭示全文主題;或「言歸正傳」,即速開講故事;或「單刀直入」,挑明論敵謬說。另一類是「形象化」的寫法,或描寫環境,以引出人物;或抒發感情,以渲染氣氛;或先敘委婉故事,以引出深刻道理;或借詩詞謠諺,以為敘事的開端。好的開頭,新穎生動,引人入勝。結尾的方法也很多,或總結全文,以揭示主旨;或展示未來,以鼓舞鬥志;或抒發情懷,以增強文章感染力;或造語含蓄,使讀者掩卷而思仍遐想不已。好的結尾,餘味無窮,發人深思。
㈡ 語文小學寫作教學策略有哪些
寫作知識的教學策略
(一)從引導學生觀察入手,幫助學生豐富習作的素材 我們在引導學生觀察時,必須把握以下幾點:
第一,善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小題材。
第二,要堅持把定向觀察與隨機觀察有機地結合起來。 第三,要引導學生將平時觀察到的生活素材定期進行集中歸類整理,將「源」建「庫」,使零碎的變為系統的,分散的變為集中的,陌生的變為熟悉的。
第四,要引導學生定期進行交流,相互補充,以強化對生活原型的再認識。
(二)從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入手,幫助學生積累語言材料,開拓寫作的思路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我們強調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其目的不僅在於給學生提供成千上萬成功的寫作模式,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一方面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另一方面開拓學生的寫作思路,提高學生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那麼,如何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呢?
第一,為學生的閱讀提供豐富的源泉。
第二,運用統一的「閱讀卡」。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妙詞佳句,成語格言,及時摘抄,分類整理,並寫上簡要閱讀批註或感想,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第三,定向的專題閱讀與自由閱讀相結合。定向專題閱讀,就是要求學生閱讀的書籍 ( 或文章 ) 與語文教材的單元閱讀、單元作文的語體相協調,以提高閱讀和作文的即時效率。自由閱讀就是根據學生各自的興趣選定材料。
(三)抓小練筆積累,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有了生活素材和語言材料的積累還不夠,要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光靠一學期7-8篇大作文是遠遠不夠的,作文能力是靠多練練出來的。練的最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練筆,抓小練筆積累,可以減緩作文訓練的坡度。
(四)拓寬訓練的時空,適當增加作文的訓練量
從目前的小學作文教學現狀來看,教師給學生的思維時間和創新空間都很有限,為了改變這個現狀,教師必須創造條件,拓寬訓練的時空,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提供廣闊的智力背景。
當然這些教學策略不是孤立的,一節語文課中應該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已達到教學目標,讓學生真正掌握語文知識,增強實踐能力,提高語文素養,並不斷有所創新。這才是評價學生的真正標准。所以我們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實踐、反思、總結,進而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真正的適應課改形式下的新型教師。
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心得體
教學一節好復的課其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㈣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階段性總結
對於農村小學教學來說,作文成了語文教師的一大難題,習作成了學生望而生畏的科目。為了寫好作文,師生們都付出許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究其症結所在主要是作文教學問題。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小學生作文能力是器語文素養的重要體現,而作文能力水平又直接取決於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綜合性較強,故而作文訓練難度大,尤其對認知能力相對較弱,信息獲取、儲存少的農村小學生來說就更困難。基於這種情況,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呢?我根據自己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我認為要想提高農村小學生的作文能力。首先從如下幾點入手
一、 從朗讀課文訓練說話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大家都知道,讀是寫的基礎,寫是讀的延續。鞏固和發展讀不僅能獲取寫作知識,還能用來指導寫作練習和實踐的重要途徑,同時朗讀也是學習普通話、規范語言訓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常常斷斷續續、表達內容不完整。那麼我們在訓練學生說話時,可以根據低年級教材和學生口頭的特點,指導學生在朗讀課文時,不僅要求會讀、讀准、讀流利,而且我們還一邊指導學生把話說好、說得具體、形象、生動、句子富有變化。這就要求我們要緊密地結合閱讀教學。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說得具體、形象、生動呢?我們可以根據課文中的閱讀教材要求學生讀出課文中的人物的情感, 要不斷使學生從不同的課文或閱讀教材中感知不同場合人物的語言變化。並要求反反復復做到這樣的朗讀訓練、積累,這樣一來學生的說話大膽了,說話的能力也就逐漸提高表達內容就會變得完整和連貫。因為只有使學生口頭表達通順完整後,把自己說的話寫下來,自己就感覺有東西可寫了,同時寫出來的作文也會語句通順、內容完整。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農村小學生作文寫作能力就必須從注重學生的說話能力的培養。
二、 從觀察插圖訓練說話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我看來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思維能力比較弱,他們口述一件事情或描述一個事物的特徵或者一個故事的情節可以說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僅要注重閱讀教學,還要重視直觀教學。例如:在課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練習說話,在指導學生觀察插圖時,首先要求學生從總體上觀察圖上畫了些什麼?接著要求學生把看到比較零碎的東西根據順序連起來,了解圖畫上的內容,然後再讓學生組織語言,按自己看到的、組織起來的東西順序地表達出來,寫出來。如:在小學教材二年級中有一篇《美麗的公雞》是一篇訓練學生說話能力的教材,「公雞」學生隨時可見,張口就可以說出它的摸樣來。但是我們要求學生把它生動、形象,有條理完整地說、寫出來那就困難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先指導學生把幾幅小圖畫的含意連起來說出整個故事。就這樣圖文結合、學生通過直觀了解圖意,說出的內容就不僅會完整、也能具體而有條理了,那既然能說出來了,寫出來那就不是問題了。所以我們要注重直觀教學法,從指導學生觀察插圖訓練說話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有一點我必須提醒大家的是所用的教材、插圖必須要簡單、容易懂、常見,這樣便於觀察,為學生所喜愛的、這樣才能使學生興趣地投入學習,調動學生說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達到提高寫作文的效果。
三、 教會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體驗農村生活
要求寫好作文,積累是基礎。因此要教會學生寫出有實在的內容、又有真實的感受和讓人看後感到耳目一新的文章來。首先,指導學生主動地積累一定的寫作素材。農村小學生寫作文很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素材很多,不願積累,下筆困難。對於這種現象,必須把握好學生的心理,鼓勵和引導學生用敏銳的眼光多留心觀察農村周邊的生活,勤積累、多記錄、善思考。比如:在寫《我的家鄉》一題,在寫之前要讓學生多渠道來完全了解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物產特色,人文景觀等。可以通過請教別人、查找資料,和自己長期的觀察了解,這樣就能獲得大量生動記實的材料,並用筆記錄下來,避免學生在寫作中說假話、空話,同時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是很大的幫助。所以,要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然後把體驗到的生活信息再反復體會,,最後轉化成可儲存的信息置放於大腦中,這種信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要通過教師對學生反復的循序漸進的教育。接下來,就關繫到了學生的心態問題,也就是學生主動與被動的問題。小學生對事物的觀察較敏銳,雖然不可能要求學生把每天的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因為這樣會導致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但作為語文老師,就得提醒和鼓勵學生有一定的材料篩選能力,也就是教學生選擇獨特的、難忘的、有價值的材料。積累的可以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生活的片段,一個村莊的角落,也可以是一種稍瞬即逝的靈感,一個沒有做完的美夢,還可以是一首沒有寫完的歌……把它們納入個人的「生活倉庫」儲存起來,這對將來的寫作會有積極地幫助。積累要是很空泛,學生將失去信心。因此,作為作文指導老師,在班級里要定期開展「積累生活素材比賽」,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積累的激情,使學生能彼此分享積累成果,從中得到樂趣,還能在無形中使學生感受到自然生活的美感,這從幼兒心理學的角度來考慮,更容易拓寬他們心靈思考的尺度,因此,學生會由不願意留心觀察到主動地用心思考。
作文既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也是表達能力與認識能力的綜合訓練,有些同學認為不用這么麻煩,死板地去多掌握些詞語只要懂得寫作方法,就能寫好作文。這是不良的做法,特別是要注重積累,因文章由字、詞、句組成,這些詞句按詞法規律表述還要講究開頭、結尾、銜接,過度。因此,要學好語文知識。「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注意積累作文的素材、積累語言,多閱讀課外書籍,背誦一些名家及優美的段落,使自己的語文水平不斷地提高。
四、 通過進行模仿訓練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要提高寫作文能力,我認為還可以通過進行模仿訓練。模仿性是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書面表達能力發展是由模仿到創造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對範文的模仿(包括詞、句、標題立意、範文章法、表達手法、語言句式等等)方能逐步掌握寫作的要領,從而過度到獨創性,創造性的寫作。所以模仿是小學生寫作文能力發展中一個承上(可作範文)啟下(獨立寫作)的過度階段。同時也是小學生從積累到創造的橋梁,它可以使小學生從不會寫作文而達到會獨立寫作文。寫作文我認為模仿訓練也應該注重的,自古以來它也是一種傳統的寫作訓練手段。「古人作文詩多是模仿前人之作,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小學生開始寫作時,處於模仿階段獨立創造的成份很小,但隨著年級升高,練習的次數增多,自己創造性的東西相對增多起來了,模仿性也就逐漸減少,從而我們得知「進行模仿性的訓練」對於農村小學生提高寫作文能力是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認為對於農村小學生來說這是必須要進行的一種教學手段。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中不斷探索,在教學實踐中獲的啟發,總結經驗,才能讓學生有所收益。
作文是學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能力的具體表現,是字,詞,句,篇的綜合訓練.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寫作的興趣,是當前課程改革中作文教學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經過幾年來的作文教學實踐,我認識到:必須循序漸進,尋找學生的寫作困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並努力幫助學生尋找解決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完成作文教學的要求,才能具備獨立地運用文字表達思想的能力.
當前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1,學生怕寫作文,2,學生對作文的普遍厭煩.這使教師在實施作文教學之前,學生便已有了對作文畏難和排斥.學生認為:一談到作文,我就怕,不知寫什麼好,二寫起作文也沒素材,三自己的寫作技能低.因此,教師在作文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厭煩作文的種種原因,克服寫作的消極因素,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樂於寫作,積極參與寫作. 那麼是什麼傷害了學生,作文傷害了學生的什麼?
首先,大量的重復性的勞動使作文變得毫無生趣,命題的交叉更使學生顯得捉襟見肘,理屈詞窮,這說明,作文同樣排斥題海戰術。
其次,作文傳達的是學生自我表白和交流的慾望,這才是學生作文的動機和目的,但作文教學中過高的要求與過低的評價,漠視或否定了學生自我表白的價值,使學生的交流成為沒有迴音的「說話」。再次,純粹個人的、隱私性的文體如日記、書信被公開化,把學生個人的情感錯誤地等同於普遍的情感而加以示範,作文教學中的懲罰性行為和教師觀念的強迫性灌輸等都傷害了學生的人格尊嚴,毀壞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束縛了學生的口舌,封閉了學生的心靈,在學生的心理上投下了陰影,使學生逐步走向消極被動,成為作文的苦役。針對上述的問題,我在作文教學中大膽探究,實踐,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因此我認為作文教學,首先是對學生苦痛的療治。我的做法是:
第一、多鼓勵,少批評.
消除學生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要從心理上使學生不再怕寫作.首先要給學生自信心,採取多鼓勵,少批評.在批改作文中,對寫作差,不合要求的,切忌諷刺挖苦,應單獨談話指出存在的問題,多說鼓勵性的語言,對寫作有進步的學生要加以表揚,使他們對寫作有自信心.其次通過課外活動培養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第二、教會學生觀察
讓學生學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教育家葉聖陶說過: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過不停.」他的話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關系.如何讓學生獲取生活材料,參與自主寫作,寫作時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呢?首先讓學生學會觀察,留心生活.學生生活包括學校,家庭,社會生活.觀察是說和寫的基礎,做到觀察時抓住主次,有順序地進行,並加以分析思考,作記錄,積累材料.那麼寫作時要抓住事物特點,有選擇地有組織材料.這樣,寫作時才有話可說,有事可寫.
第三、尊重學生
我們要充分地尊重學生和理解學生,學習謙虛地對待學生,並敢於承認自己的無知.老師並不是事事通,更不是真理的標准,相對於無知,老師並沒有走出去多遠,就學科而言也是這樣。學習謙虛就是學習傾聽,這會極大地緩解師生之間知識上、人格上、心理上的對立,使自己成為師生對話中真實的、真誠的、值得信賴的部分。
第四、加強訓練
加強學生的寫作基本功訓練,提高閱讀能力.作文教學和閱讀教學是密切合的,閱讀教學是寫作的基礎.我們怎樣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寫作上來呢?那就關繫到如何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多方面吸收和積累,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大膽探究,總結規律,不斷改進作文教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於寫作,才能提高學生作文的能力
㈤ 小學作文序列化教學研討收獲感悟
主題式序列化作文教學課題實驗階段總結
桓台縣世紀中學課題實驗組 牟維和
我校自自己申報的原創課題——「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課題實驗」在山東省教科所立項以來,課題實驗組老師熱情飽滿,態度積極,自覺加強理論學習,勇於作文教學改革實踐,階段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本學期工作總結如下:
一、積極創設條件,進行課題申報
我校的作文教學有一定的教改基礎,我校積極參與實施了淄博市體驗式作文教學改革的實驗,為我市作文教學改革的實驗單位之一,作文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少教師積累了一些經驗,對作文教學方法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如我校牟維和老師出版了作文教學專著《中學生使用話題作文指導》(延邊大學出版社)牛曉彬老師獲得淄博市作文競賽輔導一等獎。牟維和老師獲得淄博市體驗式作文教學教學案例一等獎,我校在桓台縣作文競賽中獲得全縣第一名等,但不可否認的是作文教學的現狀堪憂,應試作文愈演愈烈,公式化模式化、所謂的考場作文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說假話,寫假事;小孩兒說大人話,毫無童心童趣;"內容空洞,不實在,不具體;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寫別人的作文;千人一面,沒有個性和特點,究其原因,主要在:作文與學生生活、學習嚴重脫離,學生無內容可寫,形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局面;作文教學存在著"文學化"、"成人化"的傾向,使學生感到高不可攀,逐漸失去對作文的興趣;作文教學存在著隨意性及無目的、大操練的傾向,缺乏一定的訓練序列。由此可見,作文教學少了對學生主體精神的關注,寫作沒有成為孩子生活的真實需要。因此,我們認為應該讓作文回歸其本體功能――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寫作。我校的語文教師帶著困惑與思考走到了一起,在淄博市教研室崔雪梅老師的直接指導下,「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實驗課題應運而生。課題實驗組人員熱情高漲,積極准備。或閱讀鑽研理論著作,或進行調查研究,或向專家請教,或進行實驗設計。2008年3月27日又召開了課題實驗論證會,會上邀請了山東省初中語文教研員張偉忠老師,省教科所張斌博士作實驗指導報告,與會專家提出許多指導性意見,為課題的順利開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最後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在市教研室的幫助下,「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課題實驗的申報得以成功。
二、加強教學調查,確定實驗班級與研究計劃
課題的實驗是建立在對教與學的基礎上,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因此課題實驗開始時重新對全校學生的作文現狀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並此基礎上,確定了課題實驗的年級——2006級,並召開了課題組會議,依據調查情況確定了課題研究開展的計劃與方法。
三、加強課題研究中的理論學習
本課題試圖通過研究,讓教師在觀念上確定以提高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生活,感悟生活,表達生活」的能力為目標,「以課堂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機會,發展學生作文能力」的「生活作文」教育觀。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教學觀點,用現代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武裝自己。為此,課題組成員在研究的過程中加強了自己的理論學習,以集中統一學習和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先後學習了《基礎教育程改革綱要》、 《義務教育初中語文課程標准》等文件,《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等理論專著,每人訂閱了相關作文教學的雜志,汲取信息和營養,盡量使自己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和理論,並組織大家在學習中寫讀書筆記、心得,定期進行交流、討論、總結。
四、積極進行課題的研討和管理
在半年來的課題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成員深感協作精神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能共同探討課題研究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通過討論達成共識。自覺參加每月一次的課題組活動,或學習或討論或開設公開課,使課題研究扎實有序地進行下去,並且有所得。加強校際與校內的各種類型的教研活動,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課題組成員實施開放性教學,形式各種各樣,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校內公開課:高燕老師的《感悟父愛》,牟維和老師的《讓細節在作文中流淌》,都獲得聽課者的一致好評。
為了更深入的做好課題的延伸活動,課題組經過討論認為應由課題實驗的統一的作文學案,為此,課題實驗組在前段各年級組使用的統一教案的基礎上,編寫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學案。配發給每個學生,讓學生能更直觀的去閱讀去實踐。
五、階段性成果明顯,提升了學生成績和教師素質
經過半年來的課題研究、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探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素質得到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也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由於在作文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求源頭活水,讓學生習作時「有話可說」、「有米下鍋」,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興趣大增,教學效果有了較為顯著的提高。在桓台縣統考中,我校學生作文平均成績獲得全縣第一。課題組還利用學校《世紀星》雜志發表課題實驗班級作文專集,成立了我校第一個學生社團——秋柳詩社,並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了學生詩歌專集《秋柳詩韻》,獲得了社會的一致好評。牟維和老師在《現代語文》雜志發表論文《突破傳統作文教學桎梏,構建主題作文序列教學模式》,在《教育前沿》發表論文《作文要走生活化與藝術化相結合的道路》,在《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發表論文《教會學生親近詩歌,哺育學生高雅詩心》。高燕老師在《現代語文》雜志發表論文《感悟父愛》課堂實錄;於艷萍老師在《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發表論文《讓作文牽手閱讀》等。牟維和老師獲得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六、關於本課題研究存在問題的反思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常常感到「現實」和「理想」之間的距離還很大,有時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從更實際的角度思考問題;「追求升學率」的陰影時時籠罩在我們心頭。在各學科重重擠壓下如何保證學生的寫作時間,保持學生的寫作興趣?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積累生活、品味生活?如何取得家長的理解、學校的認可,更多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式作文序列化教學實驗」如何擺正「生活化作文與作文生活化」的關系等,還值得我們去探索,但我們堅信我們選擇是正確的,我們的研究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以上是我們對於課題研究的階段總結,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這也正是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重點提高和改進的地方。我們相信在多方領導的支持幫助下,在本課題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課題研究一定迎來更為美好的明天。
請在此輸入您的回答,每一次專業解答都將打造您的權威形象
㈥ 研修總結怎樣寫好小學生作文評語
小學作文教學研修心得 (一)
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白了教給學生全面的寫作知識,修改技巧,督促加強他們進行有效的寫作訓練,這是從作文一開始就要注重的,一知半解,迷迷糊糊,半途而廢是決不可取的。只要學生從頭至尾地有良好地寫作習慣,我們相信他們一定能寫出好作文。
首先,老師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喜歡讀書,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寫作能力。語文教師要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作文觀,把寫好一篇作文當作是他們學好語文的最終體現。就此,我們只要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加以經常的強調和貫穿即可。
其次,我們一定要堅持上好作文課。作文課時在語文教學中占較大比例,時間充裕。在這些時間里,我們一定要教給學生一些作文基礎知識、作文技巧、寫作步驟、修辭手法等常識。上作文課對我們來說並不難,難的是要始終如一,毫不懈怠地完成工作任務。不能對學生灰心,對作文課採取可有可無的態度,任意讓學生隨便寫作。作文課至關重要,不然,其他語文課即使生花,又有何用。
再次,採取靈活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便可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農村學生各方面素質及知識本來就欠缺,要讓他們較容易地完成一篇作文,著實很難,不多加訓練、培養、提醒,無疑是趕鴨子上架。如果我們能採取靈活多樣的作文教學方法,而且能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循序漸進地進行訓練,那麼,這一切就顯得非常容易。筆者的新嘗試有如下幾點,經過長期運用,收到了一定效果,現分述如下。
1、盡力讓學生自己寫作,並且要求按照正確的寫作步驟進行。題目布置下去以後,老師作一些指導,例如幫助審題,確定寫作體裁范疇,引領寫作思路,喚起記憶,提出寫作要求等。然後留給大量時間讓學生自己努力完成任務,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學生可以自己找一些範文學習,但決不允許抄襲整篇作文或某段某部分。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逼出來的,在這一環節中不能嫌浪費時間,一定要耐心細致,一定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動腦完成作文。一定要讓學生先列出寫作提綱再打草稿再修改。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先進行口頭作文訓練,叫口語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示範口述,教師亦口頭指導修改。
2、教師要教給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能使作文更加趨於完美成熟,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中沒有這部分內容,但是為了讓學生作文更好的完成,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教給他們一些常用的修改方法,如修改符號的使用,修改步驟:標點符號、用詞造句、段落詳略、主題思想等。在作文草稿完成以後就開始自己修改或互相交換修改,對個別學生要進行適當的指導提醒或當面修改批點。
3、可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批改重寫作文。往往教師的批改對於學生來說沒有多大意義,他們認為老師一批閱任務就算完成,好壞都已經是過去的事了。正因為如此,學生作文水平一直沒有提高,我們的工作大多白費,所以,我們有必要讓一些作文很不成功的學生根據教師的批閱再次重寫,再批,做到及時反饋。
4、聯系教本精典課文或學生成功作文講解寫作技巧。在這一環節中,我們注意要尋找離學生生活貼近,情感相通的範文進行講解,講解內容不能過細過深,應從大處著眼,先說說人家怎樣結構段落,怎樣開頭結尾,怎樣設置詳略,怎樣提煉中心,再說說人家怎樣准確運用動詞、形容詞,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用了那些修辭手法等。而後重點強調我們應該吸收那些優點。
5、訓練學生的造句能力,語義的表達。大部分學生不會說話,不會寫話,表達不清他要說的意思。針對這一點,我們可經常採取多種方法進行思維訓練。筆者經常採用的是一詞多造法。就是用一個詞語造幾個句子的訓練方法。詞語選擇要多樣化,一次訓練只選擇兩三種詞性的詞語。造時盡量一句換用一個地點、時間、人物、環境等。促使他們展開思維,讓思維進入廣闊的自然界中去,不能拘泥於家庭、學校,爸爸媽媽同學等。還有近義詞,反義詞的單用、連用造句法,關聯詞造句法,仍然要一詞多造,方法同上。
6,積極培養訓練學生的觀察、描寫能力。學生不會觀察,對常見的事物熟視無睹,更不會描寫對本來熟悉的東西,描寫不出特徵來。針對這些重大弱點,教師要下力氣,費很多時間進行培養訓練。筆者經常是這樣做的:指定人物和某一事物讓學生觀察,描寫,最好是學生較為熟知的,先讓他們專心細致地觀察,然後認真描寫,寫完後共同評議指導。指定某個環境讓學生觀察、描寫。方法同上。還可指定某種心理狀態,例如高興、悲傷、深思、懷念、討厭等。有時還要走出班級或校園或搜集大量的圖書資料去詳細完整地了解某些事物,回來後展開積極討論相互補充認識然後開始寫作,寫完後交流評議,老師指導。
7,提倡學生堅持日記寫作。老師作了很多工作,學生仍不一定能夠掌握。寫作屬於藝術范疇,一天不練便成了門外漢,僅靠課堂上或在學校里的努力仍然不夠,我們一定要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督促他們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只有在寫的體驗中,才能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提升他們的思維整潔程度。所謂熟能生巧,便是如此。
8、提倡和督促學生做讀書筆記,剪報,經常寫心得體會,以增加他們的知識量,培養和挖掘其個性思維。做讀書筆記和剪報在小學語文高年級教本內容中有一定要求,所以教師要在這方面多做些工作,督促學生一定要堅持下去,不但要抄寫、要剪出他們需要的各種知識資料,還要求適當作一些批註、心得體會或讀後感,對生僻字詞還要查出讀音,意義及用法等。定期開展班級展覽,交流經驗及成果,表揚優秀學生。日積月累,長期以往,他們的知識豐富了,思維開闊了、獨到了、深邃了,寫起作文來肯定得心應手且充滿個性。
㈦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 總結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由於小學生在寫作時,讀書少,寫作經驗不足,所以寫起作文來,一般都會遇到種種困難。長期以來,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費時費力,收效甚微,因此如何調動小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是小學語文老師經常探討的問題。現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作文教學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最善於培養學生興趣的人。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的主觀原因。小學生普遍感到寫作困難,甚至有的學生談「文」色變,產生厭學情緒。學生厭惡寫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麼,如何寫。如果老師不及時引導學生,那麼作文教學將會遇到很大的阻力。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應清除學生寫作文時的畏難情緒,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性活動,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樂於寫,勤於寫,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身邊熟悉的人、物,寫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讓他們用自己的筆來描繪這精彩的世界,以此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因此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做起。比如在寫《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這篇作文之前,我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如:舉行跳繩和拔河比賽等。寫作時,先在班上進行口頭訓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讓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的講出來,以此消除對寫作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在此基礎上進行書面訓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了作文,寫作興趣隨之而來。
因此在實踐性活動中應以活動本身的生動活潑的形式去激發學生的興趣。活動為學生提供信息,學生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就掌握了寫作材料的過程。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生發揮主動性越投入,佔有的材料就越多,對客觀事物才能有比較全面的認識,也才有可能寫的具體。
二、做好寫作前的積累工作
1、詞語的積累
寫好一片文章最基本的是要掌握大量的詞語。否則寫作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謂「源」與「本」,即豐富多彩的詞語積累。學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詞語的基礎上 ,才能寫出自己要說的話來。教師要加強詞語教學,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學會將書本語言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的文章。因此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認真進行字詞句的教學,指導學生准確地理解和運用。積累詞語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靈活選用。如無論是語文課本還是課外讀物,我都要求他們把學過或讀過的優美詞句抄寫在筆記本上,匯成語句集錦,由他們自己藉助工具書或與同學交流討論其意義和用法,逐步掌握並學以致用。對於學生詞語積累這項工作我堅持天天檢查,並在全班內進行評比交流。通過日積月累,學生寫起作文來就得心應手。
2、素材的積累
觀察是寫作的基礎,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積累需要訓練學生平時認真觀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寫日記是一種比較簡便的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適用於年齡較小的學生。學生學會了觀察,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寫作文就不會覺得無話可說。通過寫日記,可以從小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日記的寫作格式、選擇日記的內容等,指導學生寫簡短的日記,幫助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學生就能經常仔細地觀察周圍的事物,認真地分析、判斷自己的所見所聞,然後將自己的所觀、所感、所想寫成日記。從而不斷地積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因此在平時我特別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並要求他們每天把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可以寫成日記,為以後的寫作提供豐富的素材。開始時,我並不限制日記的內容和字數的多少,表達方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如抄幾則格言;記一段妙語;寫一件趣事;描寫一處景物;可以洋洋千行,也可以寥寥幾語,但是必須做到每天檢查和批改。在交來的日記中,有不少佳句,但也有的像流水賬,馬虎應付,但不管怎樣,只要學生動筆就給予鼓勵,勤寫就是一個進步。這樣學生們就由老師統一要求寫逐漸養成了自覺寫的良好習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又消除了學生怕寫作文的心理。通過多年的嘗試,我發現學生的語言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在不斷增強,由此可見,寫日記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不容忽視。
三、增加閱讀量,提高學生寫作技巧
寫是不能與讀分開的,讀是寫的基礎和前提。 葉聖陶先生說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肯定不會提高,實際上寫作基於閱讀,教師教得好,學生讀得好,才能寫得好。」本校學生大多數是從寧夏南部山區吊庄移民過來的,學生知識面狹小,家庭條件又差,基本沒有什麼課外讀物。因此,在教學中我重點緊抓教材,以教材內容為突破口進行作文教學。小學生作文大多以記敘文為主,在教學中我首先教給學生按一定的順序和層次理解課文,培養學生有條理、有層次的敘事能力。例如,《人物描寫一組》這一課,我先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小組討論學習:作者是抓住人物的什麼來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適當加以點撥,並參照課文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動筆寫《一個熟悉的人》運用課文中的寫人的方法,寫出他某一方面的特點。學生情緒高漲,寫出的作文也能做到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教材內容對學生的寫作起到了導航的作用,但它畢竟是有限的。為了讓學生能讀到更多的課外讀物,我的做法是:首先,每周周末到市圖書館為學生借一些課外讀物,鼓勵學生多讀此類對作文指導有益的書籍,並倡導他們互換彼此的課外讀物,達到資源共享;其次,每個學期都精心設計好「班級圖書角」,為學生訂閱讀《小學生作文選刊》《小學生優秀作文》《小學生創新作文》等,並號召學生踴躍捐書。除此之外,還與其他班級友好合作,定期交換課外讀物。平時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閱讀課外讀物,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學生在課外閱讀材料中,既積累了豐富的語言文字,又從中學到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在作文課中,針對有代表性的優秀文章,我組織全班學生閱讀交流並寫出讀後感,而且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效果,享受進步、收獲的喜悅。
四、教授學生一定的寫作方法
學生寫好作文還有一些重要方法,如多觀察、多體驗、多寫、多說等。這些方法都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體驗。「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實際觀察與生活體驗是獲取一切知識的門戶,也是學生直接運用感官在實際生活中獲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徑。教師指導學生實際觀察、體驗生活中的點滴情趣是培養與訓練他們寫作基本功的重要方法,這一訓練應是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學生通過處處觀察和體驗周圍生活的人、事、物,將會得到許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將會把文章寫得更生動、更細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經常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各種動植物,體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學生通過一段時間觀察和親身體驗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真正體會到了寫作的無窮樂趣。
多說多寫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有了寫作興趣以後,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多說多寫。寫是積累,說是提高,只有說與寫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要達到多說的目的,首先培養學生敢說、愛說的能力,克服膽小怕事的性格。我的具體做法是:通過每堂語文課的說話訓練讓優等生說出讀過的文章主要內容以及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說出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優美詞句等;後進生則不同,他們只要能說出幾個好詞佳句就應該給予肯定表揚。其次鼓勵學生寫好日記,寫出身邊發生的事,記錄文章中自己認為有意義或優美的語段,寫出讀後感或觀後感。這樣不僅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而且促使學生養成了愛寫的習慣。
五、傳授學生一定的作文知識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作文要求也隨之不斷的提高。提高小學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多讀多寫,還應掌握一定的作文知識。這方面的訓練我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來實現的。一是每兩周一期的黑板報。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每期的板報內容都能熟讀背誦,因此我以板報的形式安排了一定的作文知識,潛移默化地教會了學生。二是通過組織的閱讀課藉助閱讀的文章向學生教授作文知識。小學生最常見的是記敘文,而記敘文又分為記事和記人。這兩類文章小學生都應掌握其寫法。於是,利用閱讀課,我提供了幾篇典型的記敘文,如《這件事真令我難忘》,《一個我最敬佩的人》等。經過一段時間,學生逐步懂得記人、記事的方法。但問題又來了,文章寫的不具體,不生動,人物性格不鮮明。為此,結合學生的作文寫作實際,開展《怎樣使文章寫具體》、《怎樣抓住人物特點來寫》等專題供學生討論和交流。這樣一來,例文加講解,學生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
六、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
作文交上來後,我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我常用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如別致的題目,好的開頭和結尾,一個精彩的詞句等,都給予肯定的贊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對寫作的信心。對於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號給學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過程中,認真推薦出本班的「代表作」以供其他學生學習和借鑒。
批改結束,及時講評。講評分為簡評和詳評兩種。簡評部分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改方案。詳評班裡的「代表作」,我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這篇文章好在哪裡,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修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達到取長補短、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目的。
作文教學無固定的模式,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也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只有循序漸進、大膽改革創新,小學生的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㈧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您有什麼好的創意和心得嗎
把我的一篇文章奉上,一供你參考。
在作文起步訓練中放飛孩子的想像力
長期以來,由於對小學生作文一直堅持「小、真、實」的標准,不少學生的作文內容干癟,思路狹窄,語言呆板,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不善於想像。主要表現在:
1、缺乏童趣。一些教師認為低段的寫是為了在中、高年級寫得更好打下基礎。因此,在寫作指導上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維,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入學生的角色,讓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像,真正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的學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簡單,一、二年級就有如此高的寫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師和父母的「真情」。學生的創新精神、健康個性未能生動活潑地得以展現。
2、缺少自然味。由於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父母疼愛之至,一走出家門就怕這怕那,學校也感到肩頭的責任重大,能不出校門,盡量不出校門。豐富他們的生活,擴大他們的眼界,充實他們的知識,也就成了一張空頭支票。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受到了嚴重的阻礙。現在不是減負了嗎?為什麼不能帶孩子進入他們所嚮往的大自然?為什麼不能領著他們踏入他們所困惑的社會生活中去呢?學生在封閉的課堂內,怎麼能寫出純純的、深深的自然韻味的文章來呢?
3、教師不明智的教學方法。完全是無意之間,一讀到學生的作文,我們就會伸手去拿紅筆,其實這是不明智的。作為教師的我們所做的不該是情不自禁手執紅筆一路改正孩子的錯誤,而應當理解當我們手捧他們的作文時,那不僅僅是一篇文章,還是一個活生生的孩子。我們需要透過錯誤去發現孩子的真實想法,而不是去扼殺孩子作為一個作者的自信。我們關心學生的寫作,但關心與糾錯截然不同,關心他們的寫作意味著在處理他們作文的時候需要格外的自製、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思考和格外的智慧。也許,那些一聽作文就害怕的學生,他們的老師具有一些責任。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低年級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邁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綱明確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像和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這無疑將大大地拓展小學生習作的時空,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學齡初期的兒童的心理發展正處於想像力培養的「敏感期」。
這時候,教師如能細心呵護孩子的童心,讓想像成為作文起步中富有強大生命力、擁有不竭動力的活水源頭,作文教學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發說話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願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和理論統統都會落空。」動力是成功的關鍵。因此,我們從孩子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聽說興趣,培養學生的聽說習慣,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1.創設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生才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才會產生角色意識,激起表達的沖動。創設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靜止的畫面變成活動的,再配以優美的音樂,為學生創造了一個個豐富生動的故事情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說話興趣;如運用語言創設情境,教師在每次說寫訓練前為孩子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孩子積極參與,是訓練成功與否的重要一環。精心設計導入語非常重要。如在《拾秋天》的說寫訓練中,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小朋友,你們已找過春天,畫過夏天,不知不覺的,秋姑娘已悄悄地來到我們身邊,她將好多好多的禮物撒落在大地上,你們想不想去拾點回來?」就這樣,孩子們歡呼雀躍地出發了。另外,還可以運用音樂創設情境,通過觀察創設情境等等。
2.激活體驗
我們知道,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語文,語文即生活」之說。每一個人,自他懂事以來,就開始感受生活,體驗人生。小學生雖年齡不大,經歷有限,但自懂事以來,他們經歷了多少事,認識了多少人,見到了多少景……這是他們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資源,只要巧妙運用,就能創造出令人贊嘆的「言語作品」。如在《春雨》的說話課中,我和學生走出課堂,在大自然中觀雨、聽雨、感受雨,然後以「你覺得春雨有趣嗎?」引導學生談雨,學生把對雨的體驗一下子化作了帶有情感色彩的言語:「春雨有趣,那細細的雨絲,一根根的,那麼長,那麼柔。」「那聲音沙沙的,真好聽。」面對春雨的喚醒,學生的想像豐富又得體:沙沙的雨聲像美妙的音樂,像小蠶吃桑葉;春雨像絲線,細細的,像秀發,密密的,像蠶絲,柔柔的;春雨中,麥苗換上了綠裝,青蛙唱起了歌兒……生活體驗一旦被激活,學生就會乘上想像的翅膀,精闢的話語便會脫口而出,奇妙的句子自然會涌於筆端。
3.雙向互動
說話訓練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是一種雙向互動式的語言實踐活動。老師和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既是聽者,也是說者,師生只有不斷轉換著自己的角色,才能獲得成功的教學效果。課堂上,我總是充滿激情地鼓勵學生:「別緊張,要相信自己。」「你說得太棒了,老師為你感到自豪。」「雖然你旁邊都是高手,但我們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語真情是激活學生身心的「興奮劑」,使他們情緒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學生的精彩回答又反過來深深地吸引、打動著我,師生間進行著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在這種狀態下最容易產生頓悟和靈感,言語的、思想的創造性浪花常常會不斷飛濺。
二、豐富語言積累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那些愛講故事和閱讀的兒童,其想像力、創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頭。因為,兒童從小聽故事、愛閱讀,會接受較多的刺激,對他的語言的積累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也可讓他獲得更多的知識。因此,在作文起步時我們非常重視讓孩子多講故事、多閱讀。
現在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長大的,愛聽故事是他們的共性。為此,我們從孩子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滿足他們的這一童趣,把他們帶入故事的王國。孩子們在故事中認識了安徒生、格林、凡爾納……在聽的同時,我們要求孩子講自己最拿手的故事,為激發興趣,讓他們把故事錄在磁帶上,在每周一次的「故事會」中進行交流,經過「猜、議、評」選出「小小故事大王」,並在校園紅領巾電視台開辟了「故事大王擂台賽」欄目。這一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熱情,他們在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同時,積累了大量的規范語言,為寫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兒童的學習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它不僅能促使兒童掌握和積累一定的語言材料,而且能提高兒童的言語能力。我們在班級里設立「小小圖書角」,讓孩子自由選擇自己愛看的書,每周開設一節閱讀課,充分保證閱讀時間,並鼓勵孩子在課外積極閱讀。在大量閱讀的同時,我們要求學生積極背誦。新大綱突出地強調了豐富語言積累的重要性,而且希望通過規定課內外閱讀量,特別是規定背誦篇數的辦法,把積累語言落實在實處。因此,我們從一年級開始就有選擇地讓孩子誦讀唐詩,短小精悍、文詞優美的唐詩不僅能啟迪兒童想像,而且能凈化童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效應,左右他們的內心世界,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只有多讀多背,當胸中有了大量積蓄,非傾吐不可時,才能「情動而辭發」,寫出好的文章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文章應該怎麼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於多看和練習,此外別無新得和方法。」
三、開放教學形式
《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低年級小朋友理性思維能力較差,生活中的樂事、趣事,他們說起來津津有味,可卻不知怎麼組織語言,更不知如何把它們付諸筆端。於是,我們根據孩子好說好動的特點,盡可能多地利用「活動課」這種課堂組織形式,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聯想、創造。
具體方法有:
1.畫一畫,說一說。
兒童對繪畫特別感興趣,他們在塗塗抹抹中展現了自己一顆顆真實而又燦爛的童心。我們經常根據兒童想像力豐富的特點,讓孩子進行想像畫。比如,我給孩子們一個「O」,讓他們想像,畫成各種圖形,並說一說。於是,一幅幅豐富多彩的畫在孩子手中誕生,一句句充滿童趣的語言從孩子心底流出:我畫了個圓圓的月亮,晚上太晚了,月亮想睡著了,可是想起晚上要值班,她馬上打起精神,露出亮亮的笑臉;我畫了個藍色的太陽,把它送給大海,讓大海藍得像藍寶石;我畫了朵向日葵,它正朝太陽笑呢;我畫了顆流星。一顆星星掛在高高的天上,一不小心掉到大地上,星星非常難過,在天上多麼有趣,在大地上多沒勁。有一個小朋友走過來,把它當作一個玩具,推到河裡,小魚以為是好吃的東西,叫來許多朋友都來吃,鯊魚也來了,一口吞下了流星……
想像畫成了孩子們的「自由王國」,他們插上想像的翅膀,描繪自己心中的世界,用鮮活的富有個性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感所想。在畫畫說說的同時,我還經常讓學生畫畫寫寫,就是讓學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畫下來,在旁邊寫上文字說明,沒有什麼格式規范,學生很樂意畫寫。有個學生畫了一幅夜空圖:深藍色的夜空中,一顆流星滑了下來。旁邊寫著:「晚上,天空中有無數閃閃發光的星星。忽然,我看見一顆流星滑了下來,『哧溜』一聲滑到半空就不見了。我心想:天空真是個大滑梯。」還有一個學生畫了一幅夏夜的螢火蟲兒,其中有一句也讓我大為贊賞:「螢火蟲兒身上為什麼會有一盞燈?噢,原來是螢火蟲媽媽怕貪玩的孩子找不著回家的路,就在寶寶身上掛了一盞小燈籠。」我把他們的作品貼在牆上的最佳作品欄里。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真正的好文章不是人雲亦雲,而是應當在觀察中放飛想像,有所創新。
2.玩一玩,寫一寫。
孩子是否能帶著足夠的精力、機智和獨創性去探索書本和世界,是否會抓住那些與朋友、作者共同思考,去影響他人或被他人影響的機會,是否會變成積極進取、不屈不撓、充滿好奇心與自信心的人,這些都是他們生命中以及讀寫生涯中最為重要的品質,這些品質並不是學校或家庭作業里能夠輕易傳授的,相反,這些精神素質首先是應通過孩子們的游戲來培養。
現在的學生很少感受到群體協作游戲的快樂,更缺少與老師、家長一起游戲的時間。玩,是兒童的天性,因此我們經常組織學生開展游戲活動,如一組人在一起玩橡皮泥,一邊玩一邊編故事,教師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他們游戲,在必要時適當點撥,讓故事情節能順利發展,圓滿結束,並鼓勵其寫下來。同時,我們積極創設學生與自然親近的機會,當我們帶領學生郊遊,讓學生采上一棵蒲公英,用力一吹,使種子隨風飄上天空時,我們讓學生假想自己就是那隨風飄去的一棵蒲公英,學生會產生多麼豐富而美妙的遐想啊,而這時來一個現場說話,學生的言語能力又將會得到一次多麼有效的訓練啊!
四、改進指導、評價
作文的指導重在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貴在喚醒學生的生活儲備,巧在順應學生的自由傾吐表達,而非教師蝶蝶不休地講述什麼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習作的樣板去圈定學生的思路。所以我們要像葉聖陶先生所說:「為了恢復學生們的童真,還他們的原本生活樂趣,讓他們能說真話、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訓練中,不管學生怎麼想,怎麼寫,只要文中有一顆真摯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勵。作文的評價要尊重學生的原意,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勞動,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個性的學生,或用教師的主觀想法代替學生的習作實踐。在「每日一句」的寫話訓練中,讓孩子們放飛想像,言有童真。
孩子不能沒有期待,不能沒有想像,不能沒有夢幻。因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像才可能有創造,有了夢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執著。語文教師如在兒童的黃金時節,給學生創設一種寬松的表達環境、一個寬廣的作文天地,讓孩子放飛想像,「我手寫我口」,我們定能順利地帶領孩子走入快樂作文的殿堂,讓作文煥發勃勃的生命力!
㈨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寫作能力階段性總結
文田小學 陳琴
一、課題的提出
由於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們的習作教學存在著許多不足,主題單調乏味,千人一面;內容千篇一律,空洞無物;語言眾口一詞,老調常談,如寫媽媽,就是深夜冒雨送醫院;寫同學,就是撿鉛筆、扶盲人……學生的習作缺乏童心、童真、童趣。再加上許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更多的是注重作文方法技巧的傳授,對學生習作的評價也慣於用成人的處世哲學和經驗,從原則和理論的高度提出種種苛求,要求超階段超目標,致使許多孩子面對習作無話可說,許多孩子懼怕甚至討厭習作。教師為應試而進行的機械模式化訓練,讓學生缺少獨立思考,缺少個性展現、缺少真情流露。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了「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嘗試在習作中運用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等要求。反復琢磨,就可明白課標旨在對語文教育人文性的充分關注,同時也強調了學生在習作素材積累方面的重要性。
二、研究內容
針對以上情況,我結合工作室提出的「關注讀寫,讀寫結合,提高學生語文能力」這一研修項目,以低中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試驗。
三、研究目標
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能不拘形式原汁原味地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在習作中有話說,說真話,發真情,做真人,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四、研究具體過程
(一) 積累——尋求源頭活水
葉聖陶曾說:「小學生學習寫文章是一種綜合訓練,文章寫得好不好,雖然「決定於構思、動筆、修改那一連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連串功夫之前還有許多功夫,所起的決定作用更大。那許多功夫都是在平常做的,並不是為寫東西做准備的,一到寫的時候就成了極關重要的東西。基礎結實,構思、動筆、修改總不至於太差;基礎薄弱,構思、動筆、修改就沒有著落,成績就很難說了。」這里說的基礎,就是平時的積累。小學生今天作一篇文章,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在知識、思想、語言等方面的積累。平時積累充實,習作就不會感到難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荀子在《勸學篇》中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的學生就是缺少對語言文字的積累,有見聞寫不出;有想法大腦空白。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學校、家庭、社會,可是,他們常常感覺無事可寫,無情可抒。積累是習作的基礎,是創新的源泉。為了豐富學生的積累,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閱讀積累
①、以課堂為「主陣地」
學生的學習離不開40分鍾的課堂,學生一天的時間大部分在課堂上。立足課堂,重視課本的閱讀教學是我們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眾多專家深思熟慮、精挑細選出來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上乘之作。我們學校要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要書聲琅琅,每一節語文課都要扎實落實語言文字的訓練,每一節語文課都要緊扣單元訓練重點,讀寫結合有效指導單元習作。在閱讀教學中,藉助課文這些經典之作,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學習寫作方法,是提高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我在低年級教學中,主要以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認識字詞,理解字詞、積累字詞的為教學重點。教學時盡量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訓練學生聽詞、寫詞、說句、造句的語言基本功。低年級的大部分課文朗朗上口,童趣盎然,在40分鍾學習中,利用多種朗讀形式力爭引導學生背誦積累。隨著學生進入中年級的學習,我除了關注學生在詞句上的積累外,還讓學生掌握「讀書三法」:初讀、細讀、精讀。要求初讀知意,細讀悟情,精讀品文。讓學生在這樣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的學習中,理解課文,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②、以課外為「百寶箱」
得法於課內,受益於課外。語言積累僅僅靠課內是不夠的,課堂之外有萬水千山,課本之外有萬紫千紅。葉聖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說過「但憑一部國文教材,是夠不上反復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
a、 推薦好書,好書大家看。學校圖書室經過改革以後,學生借閱圖書非常方面,於是我讓學生每周爭取讀完一本書,盡量做好讀書筆記,中年級的讀書筆記主要是讓他們摘抄自己所喜歡的詞句或段落,如果喜歡的內容太多,不能原文摘抄,可以把自己喜歡的理由用語言表達出來。班級以每周一下午第六節課作為是「好書推薦課」。在這節課上,我讓孩子把自己一周以來所讀的好書向全班同學推薦,推薦形式主要是朗讀精美句段、介紹書的內容,或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演,這樣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有讀有感有積累也有收獲。
b、黑板一角,采蜜大比拼。我充分利用教室後面供學生布置學習園地用的黑板,把黑板空出一定的位置,每天由學生輪流推薦十個好詞或兩三句好句,推薦者早晨到校板書好,其他人到校後用采蜜本記下,然後在晨讀時進行背誦比賽。由於每天積累的數量不多,學生都能及時掌握。有時,在語文課開頭,我還會和全班學生一起品評好句,以更深入地理解其內涵和表達方法。
c、圍繞專題,拓展閱讀。結合課文專題閱讀,根據課本的專題組織單元的編排特點,如:三年級的名人故事,中華傳統文化,愛的力量等等這些專題,我在進行這些單元教學時,都適時地安排學生拓展閱讀,這既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也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2、生活積累
「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潑潑地流個不停。」創作的源泉來自於生活,沒有生活的閱歷寫出的作文猶如乾枯的鮮花,浮誇的假花,缺少自然情感的清香之氣。
① 藉助課堂,激發觀察的興趣。
生活就是一個萬花筒。我們的孩子每天都處在校園、家庭、社會生活中。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在學校、在家裡……每天所看到的事物何其多,但許多孩子缺少一雙會觀察的眼睛,於是,習作蒼白,內容空洞。我緊扣課堂這個陣地,激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將語文課堂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如在學習了《美麗的小興安嶺》後,我就引導學生思考,校園一年四季景色的不同以及我們鄉村四季景色的變化。由於我們的孩子都生活在農村,對學校和鄉村的自然再熟悉不過。於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夏日驕陽似火,綠樹成蔭;秋高氣爽,五穀豐登,等豐富的說法。
② 走進生活,養成觀察的習慣。
我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並不一定天天寫,而是哪天記憶深刻就哪天寫。這樣,從思想上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為了讓學生養成觀察和記錄的習慣。我的第一步是緊扣單元訓練,讓學生有法可依。如二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是「找春天」。於是,我就帶領學生首先在校園尋找,在找中指導學生觀察,然後在課堂上說、評、改。這樣學生掌握了觀察方法。然後放手學生課外尋找。一周的日記內容以「找春天」為主題。於是就有了「春天來了,滿山遍野開滿了黃黃的迎春花,她吹著金色的小喇叭,告訴人們春天來啦。」「春天來了,我家門前的桃花開了,粉紅粉紅的,像給桃樹穿上了一件花衣裳。」……這樣詩一般的語言。第二步,擴展活動空間,讓學生有事可寫。許多孩子由於缺少對生活的觀察和體驗,提起筆來總是無從下手,讓他寫日記更是有如攀登蜀山,不是寥寥幾筆就是東拼西湊或抄襲,敷衍完事。於是,我以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為素材:如運動會、慶六一、衛生大掃除,學生的課間游戲……這些都是學生親眼所見,親身體驗的,讓他們適時進行日記,學生就會有事可寫,有感抒發。第三步,從小處著手,讓學生自我提高。有了前面基礎的引導,學生已經踏入了觀察的大門。在中高年級,我就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生活,描繪生活。告訴他們從生活中常見的小現象、小問題、小游戲、小發現、小煩惱、小秘密、小事情以及讀書的感悟入手,及時記錄下來。
(二) 口語交際——提供厚實基石。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他能讓學生自信心增強,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有效的口語訓練,不但能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而且還能豐富學生們的寫作素材,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使他們具有逐步認識事物的規律,從而能准確地表達所見所感。
1、緊扣教材展開訓練。萬變不離其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教材,口語表達的訓練離不開教材。平日,抓住教材中的插圖、精彩處、空白點、趣味性引導學生模仿、想像、復述、延伸。如一年級的《識字四》,學生仿說:猴子樹上盪鞦韆,小牛草地吃青草。三年級的《小攝影師》,有這樣一段話「請轉告他,我很忙。不過,來的如果是個小男孩,就一定讓他進來。」引導學生想像,接著往下續編故事。學生的想像力一經啟發,有的孩子想像小男孩經過努力,最後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心願,整個故事內容都滲透著一種無比滿足的喜悅;有的孩子想像小男孩後來發生了意外,是他的好朋友幫他完成了他的心願……
2、聯系生活展開訓練。生活是語文的世界。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是口語訓練的良好素材。同學之間發生的不愉快,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電視上的熱點新聞都可以作為交際的素材,這樣既有利於培養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積累寫作素材,而且還能讓學生的傾聽表達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 個性習作——給予展現舞台。
個性化習作就是要學生用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真實自然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1、內容開放,富有個性。在習作內容方面,讓學生寫自己想寫的東西,所寫內容要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盡量少寫讓學生無話可說的命題作文。教材中的作文練習與學生的實際相聯系就寫,與學生的實際遠離的不寫。每一個學生可以在主題活動的范圍內,根據自己的體驗和靈感自由選擇。如,三年級上冊園地二要求寫一個熟悉的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的選題各具特色。有寫同學、老師的,也有寫家人或鄰居的,題目有「我的xx」「他(她)真好」「我喜歡xx」「xx,你這樣做不對」……從一個個題目中就可看出學生的思想,學生想表達,想交流的願望,他們既可以歌頌真善美,也可以批評假惡丑。在本次的研修過程中,我摸索出了一套習作內容集。季節集:按季節的變化,觀察大自然中的景物,寫寫觀察日記或寫景文章。活動集:有活動就有體驗,有體驗就有感受,及時記錄所見所感。如學校舉行的運動會,寫寫表揚稿,贊贊某個人,描描活動場面。人物集:觀察同學,老師及身邊熟悉的人物,感受人物特點。感動集:用心體會親情、友情,抒發對世間真善美的贊美。小事集:生活中的煩事、趣事,開心事、後悔事……傾訴集:「xx,我想對你說。」「xx,您不能再xx了。」……把自己的願望、渴望盡情抒發。想像集:編故事、想未來。每一集內容都建立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學生能用眼看到,用耳聽到,用手摸到,用心體會到,因而,寫起來得心,寫出來真實。
2、方法開放。用學生願寫的方式。沒有提綱,沒有框框,沒有不合時宜的技法指導,鼓勵學生運用個性化的語言,使用個性化的表現手法,去反映個性化的生活經歷,暢談個性化的認識感悟,抒發個性化的體驗和感受。低年級,可用圖畫或文字,以及文字和圖畫相結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意思。中年級,可以用兒歌、日記等形式來體驗作文的樂趣。
3、評價開放。
① 改變評價人員。 鼓勵學生參與作文評改的全過程,使每個學生都成為評價者。我採用「自我賞識」、「小組賞識」「教師賞識」等方式去發現孩子習作中的亮點,賞識孩子們的創造性。因人而異,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同要求,設置寬松的評價環境,力求人人參與,人人成功,人人進步,力爭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習作能力,增強每一個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② 改變評價形式。習作再不是優秀者的天下,每個孩子都可以品嘗愉悅。我把學生的習作進行分級分項要求,有「最佳習作」、「最佳開頭、」「最佳結尾」、「最佳標題」、「我最喜歡的小作者」、「最大進步」、「最美語句」等獎項,獎項越多,成功者便越多,爭取人人拿獎,人人成功,既增強了習作的愉悅感,也促進了作文良性循環。為了激勵學生更好的進步,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這些獎項內容製作成一份份班級習作簡報,供全班同學傳看。這樣,每個孩子都有展示自己、證明自己的機會,習作的興趣高漲。
五、研究所取得的結果
1、學生閱讀興趣和習作興趣增強。現在,學生對作文課及閱讀興趣明顯高於實驗前,家長普遍反映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提高了;學校隨處可見捧書的學生。較大部分學生在閱讀後主動做筆記,咬筆桿的同學越來越少,許多同學願意把習作拿出來讓同伴和老師欣賞、評改。這項實驗工程從「啟動」到「竣工」,極大地挖掘了學生閱讀及習作潛能,增強了學生發展的後勁。
2、學生觀察能力和習作能力提高。課堂上,學生積極配合老師,常根據課文的需要續寫片段,填寫空白,改寫詩歌,想像場景等。日記篇幅不再「短小精悍」,習作語言不再匱乏、生硬。
3、通過研修,我在習作教學理論和實踐能力上得到了提高。為了習作研究順利進行,我閱讀了一本又一本與閱讀習作相關的書籍,學習了一位又一位名師的閱讀、習作講課,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課,通過不懈努力,以前對習作非常迷惘的我逐漸探索出習作教學其實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六、研究存在問題
1、由於學生的生活環境、個人學習能力的不同,學生的語文素養也不一樣,他們的語文學習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如何進一步提高相對能力較弱的學生的習作水平,仍是我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2、在習作教學中,如何處理習作指導與習作個性化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摸索下去。
㈩ 小學生怎樣寫好作文總結精華
作者:方育龍
一、 作文教學的序列目前國內正在實驗的作文教學序列,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以統編教材為基礎的作文教學序列
統編教材的作文扣除安排在教材的「基礎訓練」中,與閱讀教學結合穿插進行。一可分三個階段:
1、一年級.為中年級寫片斷做准備階段。通過看圖說話、寫話、回答問題等形式訓練學生說寫一句完整的話、幾話連貫的話,同時學寫請假條、留言條、簡單的日記等應用文。
2、三年級,由說話寫話向命題作文過渡階段。要求能寫記人記事和狀物的簡短的記敘文,要求內容具體,條理比較清楚,語句比較通順,會用標.點,同時學寫板報稿、決心書、通知等應用文。
3、四、五年級,命題作文綜合訓練階段。進行記敘文寫作方法和作文能力的各項訓練,使學生作文逐步做到思想健康、中心明確、內容具體、條理清楚、語句通順。同時進行一般書信、讀書筆記、會議記錄等應用文教學。
(二)以景山學校實驗教材為基礎的作文教學序列
該校實行「讀寫結合,以作文為中心安排語文教學」,以名家名篇為典範,嚴格進行寫作訓練。
一、二年級在集中大量識字的同時,突出字詞句的訓練進行大量造句、抄書、聽寫句子和段落、看圖寫詩寫片斷、寫日記等練習。同時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反映周圍的人、本、稈境,養成觀察習慣,積累寫作素材。這樣,到二年級下學期,「絕大多數學生就能在教師指導下,寫出三、四百字的短文,為下一段作文啟蒙打好基礎。
三年級是作文啟蒙階段。主要採取「放膽文」的形式,把文章「寫開」、「寫順」。從三年級下學期起,就指導學生圍繞中,用邏輯思維去選擇和組織生活中那些生動、形象、具體的材料,要使文章內容具體,敘述細致生動。
四年級是掌握規律,嚴格訓練階段,教會學生如何寫人、記事、狀物等。
五年級是運用規律,提高作文水平階段,訓練學生能寫出夾敘夾議央抒情的兒童小品。
應用文則根據難易程度分別插在幾個階段中進行教學。
(三)以中央教科所和遼寧黑山北關實驗學校合組的實驗教材為基礎的作文教學序列
從「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體系出發,制定「三步分段」的教學序列。
1、說話訓練,第一段,說一句完整的話;第二段,說幾句連貫的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第三段,說一段連貫的話(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步說話訓練主要在一年級完龍同時,且要貫穿於小學作文教學全過程.隨年級升高而不斷提高要求。
2、寫話訓練。第一段,記錄口語和原文,就是記錄自己或別人說的一句話、幾句話,聽寫簡短的記敘文;第二段,藉助現成材料(圖畫、問題等)寫話;第三段,自己搜集材料,《自己所做所見所感所想等》寫話。
書面作文訓練.第一段,放膽練筆,啟蒙開篇;一第二段,分項訓練,系統提高.第三段,綜合訓練,全面達標。
二、作文教學的規律
小學作文教學的基本規律可歸納成四句話二「從說到尾,.從達到作,從模仿到創作,從扶到放到收。」
1、「從說到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為1練學生口頭語言.如回答問題.青團說話,敘述觀察所見,復或課文,論問題,朗讀和背誦課文等。要注意說寫結合。把說的話貿。盡一可能讓學生寫下來。各種書面作文,也要重視會學生先用「說」做准備。「說」和「寫」互相配合,一互相參逐。
2、「從述到作」。「述」是學生依據一定的材料。按照一定的要求,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而「作」則要求學生自己去選材,通過獨丘構思陳述自己的意見,抒發自己的感情,是創造性發表自己思想的方式。「述」的訓練先從四、五句短文,到比較復雜的文章,從教師提出提綱讓地土敘述,到兒童共同擬定提綱,再到獨立擬定提綱敘述,這屯是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原則進行。「作」的訓練是如此。先是從低年級以圖片、實物,學校與家庭生活為題材,叫學生寫簡單的故事,到寫題材更為廣泛、內容更為復雜的文章。從寫簡單的日記、書信,到獨立寫簡短的記敘文和常用的應用文。
3、「從模仿到創作」。給學生以範文,讓他們模仿,這對幫助學生寫好文章,逐步提.高作文能力的作用是很大的。教師要注意,只要學生作文有了一定的基礎,「就要引導學生向創作過渡,否則,模仿會對學生作大起消極作用。
4、從扶到放到收。「扶』,是指對學生寫作練習的具體指導幫助。「放」的意思,就是激發兒童寫什興趣,培養兒童的寫作習慣,並能放開筆,練習基本寫作技能。然後對學生作文逐步提出較高的要求,這是「收」的意思。
三、作文的起步訓練
1、明確訓練要求
一年級上學期,結合學詞學句單元的教學首先讓學生直接感知什麼是句子,幫助學生建立句子概念。學會議完整話、學寫完整句子,初步認識陳述、感嘆、疑問、祈使四種基本句式。
一年級下學期,在認識結構簡單的單句的基礎上,再從一識一些結構比較簡單的復句。有意識地提一些常見的句型、句式,讓學生練習仿造句子,擴充句子,要在學說連貫話、把一句話寫通頂上下功夫。
二年級上學期,通過看圖說一句話、說幾句話的訓練,讓學生認識內容較多、形式較復雜的句子群,學會模仿范句套寫總分式、並列式、接續式句群.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訓練,使學生觀察有序,言之有序。
二年級下學期,通過看圖、看靜物、看一場景色等觀察訓練,學習按時間、方位等敘述順序寫一段話,或寫小短文。「學習簡單的比喻句、排比句、設問句等,練習修改不通順的病句。
2、加強說話訓練
①口語訓練從第一堂課抓起。兒童入學的第一堂課,就圍繞「入學教育」的六幅圖,進行說話習慣的培養和說好每一句話的訓練。
②在看圖說話中逐步建立句子概念。憑借學拼音的輔助圖畫;在看懂圖意後,每幅圖編一句簡單而完整的話讓兒童仿說。
③在句式練習中,理解、鞏固句子概念。一要讓兒童理解怎樣便才是完整的一句話,什麼樣的話不是句子;二是讓兒童在練習中學會說和寫比較復雜的句子,從而進一步建立司於概念。
④用課文的詞句豐富兒童的語言。經常引導兒童模仿運用課文上的語句說話,兒童學一句用一句,口語規范、充實、豐富了,將為過渡到書面語言打下良好的基礎。
⑤說寫意思連貫的話,要重視思維訓練。六年制小語第一、二冊教材中,幾乎每篇課文後都設計編排了思考練習題。是訓練兒童思維和語言的作業。要通過這些作業進行思維訓練.通過思維的條理性達到語言的連貫性。
四、作文從說到寫的過渡
1、做聽寫練習。聽寫就是用文字記錄口語,這是作文的基本功。聽寫訓練從一年級第一學期就可進行,開始先聽寫學過的詞語、課文,然後聽寫教師編撰的句子、短文,或書報上的一段話。這科訓練在一二年級幾乎可以天天進行。二年級第二學期,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可摘錄優美句子、篇段,這樣做,不但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而且能為說話、寫話積累素材。
2、從造句、寫見聞到記觀察日記。在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常用詞後,開始用詞書面造句,先說後寫、一詞多退。在練習書面逐句的同時,還可讓學生寫見聞。開始要求把今天看到、聽到、說的、做的各寫一句話,叫寫見聞。要求每天或隔天寫一段,這樣學生覺得有東西好寫,也感興趣,學生寫的內容也慢慢地豐富起來,就成了日記。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除了寫見聞、寫觀察日記之外,還指導他們寫三言兩語。三言兩語的面更廣一了,可以把他們看到的、聽到的,不受命題的限制,通順連貫地寫下來。
3、看圖寫話。進行看圖說話、寫話的訓練,要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在啟發引導時.要認真抓好看、說、寫三個環節。每一環節有次序地進行具體指名一不能操之過急。
五、三年級作文常規訓練
(-)連句成段訓練
1、練習以事情發展為順序的。①把錯亂排列的幾句話,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②先聽老師講一個小故事,再把這個小故事分成一段話。③教師給一個開頭和一個結尾,讓學生把事情的經過部分寫成一段話。④仔細觀察幾幅連續留,並對照每幅圖上的小標題,把圖上的意思連成一段話。⑤讓學生觀察一幅宣傳畫,思考幾個問題,再把畫面的意思寫成一段話。
2、練習以總起分述為順序的。①給總起句,並規定分達的范圍或內容,讓學全.寫一段話。②給學生一個總起句,要求學生把分述部分寫成一段話。③規定內容或范圍,要求學生用總起分達的方法寫一段話。
3、練習以時間為順序的。①在指定時間里觀察某一事物。如指定在清晨、中午、傍晚三段時間內觀察太陽的變化,然後要求學生以時間為順序把觀察結果寫一段話。②規定描寫對象,要求學生寫出它在不同時間里的不同狀態。③在幾幅圖上標明時間,女。這樣三幅圖:第一幅圖是幼苗出土,圖上標明時間為「春天」。第二幅圖是植物開花,圖上標明時間為「夏天」;第三幅圖是植物結出果實,圖上標明時間為「秋天」。要求學生以時間為序,把圖上的內容寫一段話。
4、練習以地點。方位為順序的。①指定地點、方位,如指定寫「學校的四周」,要求學生以方位為序寫一段話,寫出學校四周是什麼樣的環境。②要求學生按方位順序寫出室內的布置、陳設,如「教室」、「圖書室陽等、③給學生一個題目,如小卜河兩岸》,要求學生按地點的轉移寫一段話,分別寫出小河兩岸的景物。
5、練習寫動植物外形的。①規定順序.要求學生寫一段話,描寫動物或植物的外形。②指定某一動物或植物,如小貓、菊花等,要求學生按照從部分到整體的方法寫一段話,描述它的外形。
6、練習以因果關系為順序的。①給原因,要求學生寫出事情的結果。②給結果,要求學生寫出原因。
7、練習以前作先後為順序的。①事先設計好動作,如「擦黑板」,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然後以動作先後為序寫一段話,寫出擦黑板的過程,著重寫好各個動作。②讓學生親身參加一項活動或勞動,寫出自己的活動過程,注意按先後順序把動作寫好。
(二)聽寫訓練所謂「聽寫作文」,就是由教師先寫一篇中心突出、短小精悍、結構完整、層次清楚、語句通順的小作文,其中所用的字詞盡可能都在學生已經學過的范圍之內。文章內容,應與學生的學習、生活聯系起來。這類「小作文」,寫時要以學生的語氣寫,較親切。進行「聽寫作文」時,;由教師一句一句讀,學生一句一句記下來,像聽寫生字那樣,學生自然很感興趣。
除上述的聽寫方法之外,還可以由教師指導學生聽寫表現力強的句子、段落;特別是聽寫句子,是很重要的一環。這是因為,為命題作文打好基礎,關鍵在於句子的教學。學生聽慣、寫慣了,句意和句式也就掌握了,句子間的關系也就好理解了。
(三)片斷練習
進行片斷練習、是實現知識轉化為技能的一種過渡性練習。設計這種練習,應從學生實際出發,使他們有事可寫,題目不宜太難或太易。
怎樣指導寫片斷?
1、創造情境。提示憤坑,四化情境。所謂創造情境,就是老師上課,讓學生把實物帶進課堂,也有的記錄課堂對話,一課堂討論等。提示情境,教師可以舉一些例子,對每一主題提示一下。回憶情境,像有的老師指導寫片斷,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經歷過的著急、高興、悲傷、緊張、生氣、委屈等各種情境,把它用口頭表達出來。
2、讀寫結合,模仿人手。讀寫如何結合?可以從兩方面來研究。①讀怎樣與寫結合?有的教師介紹一個好經驗,即選範文讓學生讀。讀好一篇,至少要寫一篇,有的寫三、四篇。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寫,可以學寫開頭,也可以學寫結尾,或寫人物神態等。②寫怎樣結合讀?寫作中強調觀察是對的。但學生感知了不一定會表達。如有的老師布置學生寫「春遊」,學生思路打不開,卻少詞彙、也缺乏聯想,老師看到這種情況,馬上就發給補充同讀教材《春》,學生一對照,就模仿了。另外,有的老師看到學生不會對照或回憶有關課文,從中得到啟發,於是今天寫這個題目,就讓學生把有關這個悅目的文章(包括過去學過的課文)帶進課堂,讀一讀後再寫,這也是條好經驗。
片斷訓練的課堂結構一般包括以下六個因素。①啟發引導。②寫作。寫作時間不宜超過二十分鍾,要訓練學生敏捷的思考力。③交流。④評政。⑤修改。③謄清。
(四)仿寫訓練
訓練體寫要發揮「習作例文」的示範作用,。做到仿其法而不襲其文.為發揮其寫作的示範作用,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模仿作者的表達方法,從文章的具體內容入手,指導如何表達,從而讓學生學習某一表述方法,為自己寫好文章所用。仿寫時不要拿形式套內容,不要按例文如何開頭,如何結尾,中間分幾段去機械模仿。要抓住本年級的訓練重點,按每組每篇的重點要求,以寫片斷為主,做到求一得而不求其全。切忌脫離三年級學生實際水平,盲目地搞整篇將的命題作文.要把精力放在訓練學生把句子寫規范,認真寫好片斷上,然後再注意連段成篇,逐步提高要求,做到有計劃地提高作文能力.要弄清本年級本學期的訓練序列,明確組與組、篇與篇的訓練聯系,按步驟進行訓練,做到循其序而不亂真格.培養學生用對遣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務必按從寫好一句話到一段話,再到一篇文章為順序去抓,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訓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書水平。
六、寫段訓練
(一)寫段訓練的原則
1、起點要准,起步要齊。所謂起點要准,就是要求看清認准這個起跑點,讓學生在這個起跑線上跨出較為整齊的步子。訓練的起點的確定,要與教學要求、學生實際相符合,就普遍地為學生所接受,可說起點是準的。提高起點,偏離重點,增加難度,學生不但技能得不到訓練,習作興趣也容易被挫傷。
2、指導宜「粗」不宜「細」。所謂粗指導,就是指導那些在習作中普遍的帶有規律性的東西。狀物,則應指導學生掌握這個物體(總體與部分)的各個主要特徵,像顏色、形狀、性能、用途等;記事,則應指導學生明白這件本的開始、經過、結果,其個第二層「經過」是重點環節。
3、評講宜「細」、切忌泛泛而談。評講宜「細」,應重點細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學生在寫具體過程中,對其所反映的事物的觀察是否全面、仔細,分析是否合理、准確;二是學生寫清楚過程中,看其對詞語的應用是否貼切,句子銜接是否連貫,層次安排是否有序。教師在評講時,可採取比較方法。
4、批政要從「大處著眼」。評分應從鼓勵出發。所謂「大處」,主要指段中內容具體不具體,條理清楚不清楚,句子連貫不連貫,語句通順不通順,用詞妥當不妥當。對「大處」,教師不但要注重「批」,而且要讓學生按老師的批語去「改」。
(二)寫段訓練的結構形式
1、總分式。其特點是用一句話在前總領或在後概括全段內容。先總述後分述的,如《大雪山》第三自然段:「戰士們把能穿的全部穿上了。有毯子的就……身上,有油布的就……披在頭上……」;先分過後總述的,如《大雪山》第五自然段,先列舉紅軍爬雪山遇到的困難,最後一句總括:「英勇的紅軍踏著沒膝的積雪,一步一步向山頂前進。」
2、並列式。即描寫是平行的,調換敘述的順序,意思也不會改變。如《翠馬》第一自然段從軍烏的爪、羽毛、眼睛、嘴四個方面寫出了卓瑪的外形,這四個方面是乎行的。
3、順承式。如《李闖王渡黃河》第二自然段中,用「那時候……第二天……第三天……」表示時間和事件的順承;《三味書屋》第二自然段中,用「書屋正中……畫前面……東北角上……」表示空間位正轉換的順承。
4、因果式。如《瑞雪)第一自然段先寫寒風來了,後寫大雪紛揚,這是先因後果,《踢「鬼」的故事》最後一段先寫白影放魯迅踢得叫起來,後寫「原來是個盜墓的」,這是先果「後因。
5、遞進式。如《神筆馬良》最後一段共幾句話,按「馬良畫大船→畫風→畫大風→大海而起波濤→海水咆哮,向大船壓去,大船翻了」的順序把政手情節逐層推向民潮。
6、轉折式。如《俺耳盜鈴》第二段是轉折結構句群,中間用「可是」連接。
(三)寫段訓練的途徑
1、結合課文寫段
①用「擴句法」進行寫段訓練。即想像擴充,變句為段。如讓學生把課文中「解放軍救起落水小孩」一句話通過合理想像,擴寫成一段話。
②根據課文提示的問題,把一段話寫具體。如第五冊《基訓2》中的習作題,要求學生「觀察一種植物,說說它。1什麼;它的莖和葉子是什麼樣子的;如果開花,花是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然後用一段話寫下來。」練習時,指導學生選擇一個重點,仔細觀察,具體描寫。
③以範文引路。讓學生從保文的精彩段落中學習觀察方法、構思方法和遣詞造句的方法,結合生活實際,把一人一事、一景一物寫成片斷。
④理解詞語具體寫段。如教師給學生一個詞語,讓學生用一段話來把它表現出來,要求寫得形象具體而又不出現這個詞語。
⑤補充課文寫段。有些課文的結尾可以續寫,有的課文的某些句子又可以展開想像,可讓學生補充寫一段話。
⑥概括課文寫段。如學課文後寫一段話,將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出來。
2、提供材料寫段
①回答問題寫段。向學生提幾個問題,讓學生回答後,再將自己回答的話連起來說一遍,然後再寫成一段話。
②聽講故事寫段。教師講故事,讓學生聽後寫成文字。如果故事較長,可讓學生選取其中一部分情節寫。
③擴散想像寫段。教師給學生一句話,讓學生發揮想像力,豐富充實,寫成一段話。
④訓練學生看實物寫話。教師先讓學生看講台上擺著的某一實物說一句完整的話,然後就這一句話擴寫成一段有條理的話。
⑤結合班級的好人好事訓練寫話。如:班上有人做了好事而受到稱贊,老師可啟發學生回答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逐個問題回答,」然後再把幾個問題的正確答案追成一段話。
3、觀察體驗寫段
①課間素描寫段。老師組織學生表演小節目,讓學生觀察後將這一過程寫成一段話。
②觀察物體寫段。觀察一件靜物,用一段話把它的形狀寫出來。
③觀察環境寫段。觀察自己生活的地方,然後把這個環境寫成一段話。
④觀察圖片寫段。看一幅圖,展開自己的聯想,然後寫一段意思連貫的信。
⑤觀察景物寫段。觀察大自然的風景,選其一角,用一段話把它描寫出來。
⑥觀察人物寫段。觀察人物的外貌,用一段話描寫出來。
⑦觀察車情寫段、觀察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用一段話把它記過下來。
⑧親身做事寫段。讓學生做一件事,事情做完後,將其過程的一部分或全過程寫成一段話。
⑨參加活動寫段。組織一些集體性活動,活動後讓學生選其中某一片斷寫一段話。
⑩記錄對話寫段。注意觀察身邊有趣的事情,將平時千到的同學之間的某次對話記靈下來。進行整理,寫成一段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