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新課程下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的訓練有哪些書
淺談小學低年級音樂節奏的培養
摘要:節奏是音樂的脈搏,節奏是音樂的精髓,是組成音樂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樂生命力的泉源,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音樂本身是以聽覺經驗為基礎的,讓學生用耳朵去 聽、去感知,學生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節奏無處不有,讓學生通過聽音樂親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 。
關鍵詞:節奏要素、語言節奏、聽力節奏
奧爾夫認為,「原始的音樂」是人類最本能的音樂,它是人類本能性自然、直接、即興的流露。「原始的節奏」是人類脈搏跳動、呼吸及內心情緒起伏的體現。節奏是音樂的脈搏,節奏是音樂的精髓,是組成音樂的核心要素之一,是音樂生命力的泉源,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所以培養孩子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了樂感的理解及體驗。由此可見,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孩子的節奏感,是十分有必要的。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我摸索出了一套簡單易行的方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學習與掌握節奏要素
在剛開始的音樂教學中,我並沒有把節奏要素單獨拿出來讓學生進行學習,我只是讓他們學會一首歌。但是,不久之後我就發現,對於節奏簡單的歌曲,學生學會唱沒有任何問題,但一旦碰上節奏有些復雜的歌曲,大部分學生都沒法將其准確唱出。我發現,這是由於學生不懂節奏,於是,在此之後,每節課中,我都教一些基本的節奏。在所教的人教版中,各個節奏型的認識與掌握,都由易到難的分布在了每冊書中,如,第一冊只要掌握Ⅹ ⅩⅩ Ⅹ-這三種節奏,第六冊書中則需要掌握前十六、後十六節奏型及八分休止符、全音符等,而到了第十冊書中需要掌握各種切分節奏。我遵循著這些規律,邁著小步子,由易至難,由抽象到形象,使學生沒有負擔的學習節奏,並且對節奏譜有了生動的認識。
一、打擊樂器是節奏訓練的有效學具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對於唱歌和表演來說,學習節奏無疑是枯燥的。那麼這時,提起孩子們對節奏的興趣,就成了重中之重。談到節奏訓練,很多教師會使用拍手、跺腳。但是,不難發現,很多學生前面一兩遍還能表現的興致勃勃,可是到了第三四次時,已經有點不耐煩了,再教下去,已經完全沒興趣了。這種方法不利於學生對音符時值的理解和記憶,往往會在教學中出現學生在節拍上多打幾下或少打幾下的現象,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在這時,打擊樂器顯得尤為重要。打擊樂器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敲敲打打,本來就是學生的天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對打擊樂器很陌生,當我將碰鈴、三角鐵、響板、木魚、砂槌等各種打擊樂器展現在他們眼前時,每個學生都好奇極了,都很想摸上一摸,玩上一玩,我及時捕捉他們這一份迫切,對他們進行各種打擊樂器的節奏訓練。但是,學校的打擊樂器有限,無法做到人手一份,於是我鼓勵學生自製打擊樂器,可利用一些道具(如筆、尺子、文具盒等),去敲一敲,聽一聽,去創造自己的節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打節奏,還學會了使用各種樂器,並且在不知不覺中初步感受到各種樂器的音色,還懂得如何敲出特別好聽的聲音,可謂是一舉多得。
二、重視語言節奏的訓練
在我工作的第二年,由於學校語文老師缺乏,我便擔任了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於是,我便融匯貫通,上語文課的時候,加點兒音樂課的味道,上音樂課的時候,又有點語文課的東西。我認為,歌曲中的節奏如果單獨拿出來教,用「da」來念,學生總是很難接受,但是,如果結合一定的片語和語句去掌握一定的節奏型,就像語文課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一樣,使孩子邊朗誦、邊拍掌,邊跺腳,那麼孩子們就會很快就學會。有節奏的朗讀歌詞,也能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在上某首歌曲時,讓學生隨鋼琴伴奏或伴奏帶進行朗讀歌詞,使學生熟悉這首歌曲的節奏、歌詞,為學唱歌曲做好鋪墊。如一年級的《你的名字叫什麼》,一上課,我就用ⅩⅩ ⅩⅩ的節奏型進行自我介紹,然後要求孩子們也要向我一樣介紹自己,孩子們只要一遍就學會了,這節課的難點輕而易舉的就突破了。又如二年級的歌曲《我的好媽媽》,抓住節奏ⅩⅩ ⅩⅩ∣Ⅹ Ⅹ,讓孩子們有節奏的念句子,「 我會 洗衣 ∣ 服 呀」, 讀著讀著,我輕輕地彈起了鋼琴,為他們伴起了奏。學生們讀著讀著,聽著聽著,不知不覺改讀為唱,一首歌就這樣在讀中學會了。
三、重視聽力節奏的訓練
音樂本身是以聽覺經驗為基礎的,讓學生用耳朵去 聽、去感知,學生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節奏無處不有,讓學生通過聽音樂親自去感受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 。節奏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生活中,如學生喜歡的動物的叫聲(小雞叫「嘰嘰嘰、嘰嘰嘰」等)、自然界的聲音(流水聲「嘩啦嘩啦」等)、交通工具的聲音(汽車聲「嘀嘀—嘀嘀」)等.讓學生仔細聆聽這些聲音不僅能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和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學會了傾聽,然後將這些聲音用音樂來代替,讓學生聽著音樂自由做各種動作,親自感受各種各樣的節奏,慢慢地學生就會發現這些聲音在不停的變化,又有一定的規律性,從中體驗了快樂,從而對節奏有更細致、全面、深刻的理解。
總之,學生學習節奏時,只要有老師的正確引導,從課堂各個細節入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才能確切地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學生的潛力也能夠得到最大發揮。在教學的道路上,永無止境,我將摸索著一直前進,我相信,在我的努力下,學生的音樂素質和能力一定會得到更大的提高,那麼學生的培養目標也就達到了.從而音樂藝術也得到了升華。
『貳』 小學音樂課中的節奏怎樣講解呢
放一段音樂,帶領大家一邊聽一邊拍手,那拍手就是節奏了,具體的說法就是按自己的心跟著音樂走,打出來的拍子就是節奏了
『叄』 小學音樂教學如何進行形象生動的節奏訓練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顏色畫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塊兒,學生們一下就被吸引了專。有的瞪大眼睛屬充滿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興,還有的一頭霧水被這小方塊兒深深地吸引……在這種狀態下,讓學生先認識了一個是一拍,方塊兒里有一個字,這個字就讀一拍。後面採用問答的形式,老師問方塊兒里有兩個字各讀幾拍?學生立刻回答「各讀半拍」。一個字占兩個方塊兒讀幾拍?「讀兩拍」。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將方塊兒里的奧秘揭開了,而且非常明白。簡單的幾句話,學生就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全理解了,興趣非常的濃厚。
『肆』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進行節奏的訓練
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小學生掌握准確的節奏和恰當的速度,才能更加深入生動的表達音樂,因此培養小學生良好的節奏感很重要。當我們看現場演唱的時候,當歌手唱到歌曲的高潮動情處,台下的觀眾就會情不自禁的隨之拍手舞之蹈之,真情實感發自內心的流露出來。小學生在聽到一首歌曲或樂曲時,當情感產生共鳴時,也會情不自禁的拍手。音樂節奏和生活有密切聯系,人們在生活中的多種行為動作(如走路、勞動、舞蹈、劃船等等)所特有的節奏韻律,在樂曲中往往有所反映,例如舞曲、進行曲、搖籃曲、船歌等。當小學生聽到這些樂曲時,就應用引導的方式來啟發他們的想像力,如練習進行曲時,引導他們聯想解放軍的隊列行進;練習搖籃曲時,讓他們做拍洋娃娃睡覺的動作等等,這樣他們就能夠較快地掌握住樂曲的音樂形象,更好地表達音樂當中所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
『伍』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這就需要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去正確引導,加重學生的節奏練習。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把節奏教學融入音樂實課中,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提高。那究竟該怎麼讓低年級學生去體驗音樂中的節奏?,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說一說以下幾點。 一、聽與說 低年級剛剛接觸節奏時,讓他們進行聽說節奏的練習。 ⒈讓學生用耳朵去聆聽,去感知各種各樣的節奏,給他們聽平時生活中最常見的聲音,清晨運動員的跑步聲、馬路上的汽車聲、起床時的鬧鍾聲、廚房間的滴水聲、大自然中的鳥叫聲等,讓學生聆聽,低年級的學生都喜歡「猜猜看」這一類的游戲,在課堂上加入這一環節,他們一定非常活躍,課堂氣氛也就活躍了。當播放小鳥叫聲:嘰嘰嘰嘰,學生立刻就會知道是小鳥的聲音,自然而然便會將歌曲的節奏演練出來,同時還能比較准確地掌握節奏的長短、強弱、高低。此外,試著讓學生聽一聽歌曲的伴奏,包括前奏、間奏、尾奏等,聽多了,學生就會輕輕鬆鬆地把節奏哼了出來。 2.結合聽聲音節奏,接著就可以讓學生說說平時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聲音的節奏,請大家學一學。此時就調動起了孩子們的積極性,他們就會暢所欲言,在不知不覺中就對節奏就有所感悟,慢慢的他們的節奏感也得到了增強。 因此,聽說節奏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對音樂良好的感受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聽辨能力、動口能力等,也為以後學習音樂打下了結識的基礎。 二、 模仿音樂節奏 低年級學生十分善於模仿,模仿也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之一,模仿各種小動物,模仿小花小草小樹,模仿飛機大炮,他們都是一流的,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模仿,我們可以先給學生示範,一個一個的物體單獨示範,然後在音樂聲中完整的進行示範表演,使學生對音樂的動作有一個完整的印象。我認為模仿節奏應抓住這幾點: 1、語言節奏練習。讓學生從語言出發掌握節奏,如:念句子、念兒歌,有節奏的念。如一年級歌曲《快樂的小木匠》,我們可以抓住節奏 ⅩⅩ ⅩⅩ∣ⅩⅩⅩ 做以下練習 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嚓嚓 嚓嚓 刨花 飛 刨花 飛。沙沙 沙沙 大鋸 響 大鋸 響 當然我們還可以在念的時候加入打擊樂器,添加色彩。 再如: 一年級歌曲《小小雨點》 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 - 小小 雨點 小小 雨點 沙沙 沙沙 沙。 這里可以加入沙錘。 2、動作模仿。根據一些簡單的節奏型,老師示範動作(拍手、拍肩、跺腳等),讓學生模仿,培養他們學習節奏的敏感性,讓他們從實踐中去感知節奏。 如節奏型:①師(拍手)ⅩⅩ Ⅹ∣ⅩⅩ Ⅹ∣ ② (拍肩)Ⅹ Ⅹ∣ⅩⅩ Ⅹ∣ ③ (跺腳)Ⅹ ⅩⅩ∣ⅩⅩ Ⅹ∣ ④ (聳肩) Ⅹ — ∣Ⅹ — ∣ 學生可以和老師開火車模仿,也可以單獨模仿,或者和老師一起做。 3、語言和動作同時模仿。師有節奏地邊說邊做動作,利用各種節奏(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給學生示範,學生再模仿,培養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如:師拍手(念) ①Ⅹ Ⅹ∣Ⅹ Ⅹ Ⅹ∣ ②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 請你 跟我∣這 樣 做∣ 請你 跟我∣這 樣 做∣ 生模仿(念)Ⅹ Ⅹ ∣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Ⅹ Ⅹ Ⅹ∣ 我就 跟你∣這 樣 做∣ 我就 跟你∣這 樣 做 4、模仿聲音 在教歌曲《小小雨點》時,可播放(雨聲、風聲、水聲、鳥叫聲)讓學生靜靜的聽一聽,你聽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聲音?你能模仿一下嗎? 學生: 我聽到了春雨的聲音: 沙 沙沙 沙 我聽到了春風的聲音: 呼呼 呼呼 我聽到了流水的聲音: 嘩啦啦 嘩啦啦 我聽到了小鳥的叫聲: 嘰嘰喳喳 這樣的教學緊扣住了不同節奏的走向特點,不僅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愛玩好動的天性得以施展,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而且老師在潛移默化中已經讓學生不知不覺的把握了許多不同的節奏,逐步形成了一種聽記節奏的能力。 三、歌詞節奏 有節奏的朗讀歌詞,也能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在上某首歌曲時,讓學生隨鋼琴伴奏或伴奏帶朗讀歌詞,這樣學生不但熟悉了這首歌曲的歌詞,也能記住它的節奏,為學唱歌曲做好鋪墊。 四、用各種打擊樂器訓練節奏 打擊樂器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敲敲打打,本來就是學生的天性,低年級學生對打擊樂器比較陌生,當我將各種打擊樂器展現在他們眼前時,學生們都瞪大了眼睛,非常的激動,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這時我們可以給他們了解打擊樂器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各種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並進行各種打擊樂器的節奏訓練。 1、 學習大鼓節奏 首先出示大鼓,讓學生敲一敲,聽一聽,並說一說大鼓的聲音是怎樣的?師在黑板上貼:大鼓 咚咚。再採用自編兒歌節奏的教學形式來訓練學生的節奏。 師示範:大 鼓∣唱○∣咚 咚∣ 咚○∣ 大 鼓∣唱○∣咚 咚咚∣咚○∣ 教法:①師教一句,生學一句。②生讀上句,師讀下句,比較兩句有什麼不同。③師讀上句,生讀下句。④學生用左手做大鼓,右手做鼓棒,拍擊大鼓節奏,休止符用握拳表示,邊說邊拍。⑤學生默唱拍擊大鼓節奏。⑥請幾位學生上台敲大鼓,其他學生跟著默唱。 2、 學習小鼓節奏 在學習小鼓的節奏時,讓學生區分大鼓和小鼓的聲音,方法跟學大鼓節奏差不多,師在黑板上貼:小鼓 噠噠。同時出示小鼓節奏: 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 ⅩⅩ∣ 小鼓 來唱 歌 (噠噠) 小鼓 來唱 歌 (噠噠) ⅩⅩ ⅩⅩ∣Ⅹ ⅩⅩ∣ⅩⅩ ⅩⅩ∣Ⅹ ○ ∣ 我們 大家 聽 (噠噠) 小鼓 來唱 歌 根據以上節奏型,讓學生邊看節奏邊讀節奏,用腿當小鼓,雙手當鼓棒,拍擊小鼓的節奏,邊唱邊拍。 3、學習碰鈴、三角鐵、響板、木魚、砂槌等打擊樂的節奏,同時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除了認識的打擊樂器外,還可以引導學生自製打擊樂器,可利用一些道具(如臉盆、鐵盒、木板等),去敲一敲,聽一聽,去創造自己的節奏。 學生在學習打擊樂器的過程中,一是愛玩樂器,二是在不知不覺中初步感受到各種樂器的音色,還懂得如何敲出特別好聽的聲音,可謂是一舉多得。 五、打擊樂器的節奏 利用各種打擊樂器,根據節奏型進行合奏,或給小樂曲配上伴奏,培養學生的合奏能力。 六、創編節奏 在學生熟悉節奏的基礎上,採用打擊樂器或動作進行大膽地創編節奏,在這一創編的過程中,教師應放手,積極鼓勵學生以個性的參與去創造節奏,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能通過合作、討論、大膽地進行嘗試,教師都要給予表揚,不僅要表揚積極參與創編的學生,也要鼓勵那些膽小,能力較弱的學生,發掘和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學習節奏是小學音樂的啟蒙點,包括聲樂、舞蹈、樂器等等諸多分學科的中梁砥柱。學生在學習節奏時,如果有一位有正確教學觀念的老師在旁引導,從音樂的各個細節入手,在課堂上循序漸進,潛移默化,就能實實在在地提高學生的節奏感,他們的音樂潛力也可以得到最大發揮。 參考文獻: 《聲樂基礎》 高等教育出版社 《音樂教師與新課程》 湖南文藝出版社
『陸』 小學音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一)藉助肢體動作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動作音樂教學最重要的內容是利用聲勢進行節奏感的訓練。聲勢指的是把身體當作樂器,身體產生動作,這些動作在時間、空間中相互配合,發出有節奏感的聲音。這些動作包括拍腿、捻指、跺腳、拍手等,這些動作大多簡單,不需要特別的學習,利用這些動作發出的聲音進行節奏教學,不僅能活躍教學氛圍,還能使得學生感知和掌握節奏。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聲勢來把握節奏和強弱,替換單調的數拍子的節奏練習法,比如第一拍捻指,第二拍拍手,第三拍拍腿,第四拍跺腳,這樣就使得音樂的節奏能通過身體表現出來,把對抽象節奏的記憶轉化為對具體肢體動作的記憶[1]。同時,老師應引導學生要適當地運用肢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表現音樂所蘊含的思想感情,避免演奏過於單調、死板。
(二)利用形象化音樂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相對於形式音樂或情感音樂,形象化的音樂更加普遍。形象化就是能藉助文學、繪畫來理解音樂,這種音樂能充分利用學生的聽覺、視覺,把抽象化的音樂轉化為一幅幅形象的畫面,形成即視感。在中國古代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中,「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正好揭示了利用視覺形象同樣能實現對音樂的感悟和理解。
(三)運用演奏技巧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經有部分學生開始進行系統的音樂學習,比如定期參加校外的鋼琴培訓班、手風琴教學班等,並且當前的小學教學設備也在逐步完善,這都使我們運用演奏技巧來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成為可能。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樂器設備進行教學,讓學生觀察老師的彈奏技巧,引導學生結合彈奏動作想像生活中的具體景象,在鍛煉學生想像力的同時,還能加強學生對動作要領的理解。
『柒』 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
小學音樂教學節奏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音樂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節奏是音樂的脈搏,是組成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音樂都離不開鮮明的節奏。學生在唱歌、舞蹈、器樂等活動中,首先要面對的就是節奏,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深感到節奏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音樂教學。
在音樂教學中,節奏是組成音樂的第一要素。它好像音樂的「骨骼」,沒有節奏,旋律就不存在了。節奏更是學好唱歌的重要前提。因此,節奏訓練比較枯燥,學生一般不感興趣。如果此時不注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去聽、去練、效果肯定不佳。
為了化解這一難點,我嘗試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參與節奏的訓練中,而且對節奏訓練逐漸產生興趣。以下是我的幾種教學方法的歸納總結。
一、 看圖識節奏
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顏色畫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塊兒,學生們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滿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興,還有的一頭霧水被這小方塊兒深深地吸引……在這種狀態下,讓學生先認識了一個是一拍,方塊兒里有一個字 ,這個字就讀一拍。後面採用問答的形式,老師問方塊兒里有兩個字各讀幾拍?學生立刻回答「各讀半拍」。一個字占兩個方塊兒讀幾拍?「讀兩拍」。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將方塊兒里的奧秘揭開了,而且非常明白。簡單的幾句話,學生就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全理解了,興趣非常的濃厚。
二、象聲詞模仿節奏
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總是在黑板上寫出幾條節奏,讓學生用
「da」的形式讀,或者是用手拍一拍。如:2/4 × ×︳× ×︳×—‖ 其形式比較枯燥,學 da da ︳da da︱da—‖學生興趣不大,處於被動學習狀態。那麼,怎樣將這些乏味的知識,讓學生樂於接受並且易於接受呢?
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中去創造音樂,從中取材,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與主動積極的學習慾望。因此,在節奏訓練中,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探索生活中聲音的長與短,加以綜合。不同的節奏用不同的學生熟悉的「象聲詞」讀出、拍出,這種方法便於學生的記憶、理解。學生讀節奏時,不同的節奏型用不同的讀法,使學生必須動腦筋想「是什麼音符」,應該「讀什麼」,不動腦筋則讀不出音節。此法突出了讀音的形象性,盡量做到讀起來上口,降低了教學難度,例如基本節奏型與讀法:
⑴ × × | × ×|| 讀作:咚咚 咚 咚 (模仿心跳聲)
⑵ ×× 讀作:嘀嗒(模仿秒針走動的聲音)
⑶ ××× 讀作:噠噠噠(模仿馬蹄聲)
⑷ ××× 讀作:咚咚咚(模仿敲門聲)
⑸ ×××× 讀作:沙沙沙沙(模仿下小雨的聲音)
⑹ × ×· | × ×·|| 讀作:嘀 嘀 嘀 嘀(模仿汽車喇叭的聲音)
⑺ ×·× 讀作:知·了(模仿知了鳴叫的聲音)
低段是對節奏的感知和認識階段,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把所要求掌握的節奏與生活相聯系,會比較簡單一些。這些聲音都是學生熟悉的聲音,所以在模仿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一直很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多次反復練習後,難的、復雜的節奏對他們來說就一點也不難了。漸漸的我發現這種方法雖然提高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舉手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了。
二、 兒歌法
把難記的基礎樂理編成兒歌,讓學生容易接受。首先無論是低段還是高段學生,都應該在一開始就讓學生能認識幾個最基本的音符單位。幾個常用的時值由長到短分別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著再讓學生明白它們之間的關聯與不同。
如在區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時值的教學中,我出示了這樣一首兒歌:
音樂 媽媽 真粗 心,
取個 名字 調了 包。
又給 大家 添麻 煩,
請你 一定 記清 楚,
四分 音符 唱一 拍,
別看 八比 四要 大,
八分 音符 唱半 拍。
朗朗上口,易學易記。又如,用於區分附點四分音符與附點八分音符的時值時,用了這樣一首兒歌:
四分 音符, 八分 音符。
加個 圓點要 記清 楚,
四分 音符 加圓 點,
等於 一拍 加半 拍。
八分 音符 加圓 點,
等於 半拍加 半半 拍。
當枯燥、單調的樂理知識化為一首首動聽的兒歌並熟記於心時,學生會感覺音樂對他們而言不再是神秘。新鮮與好奇心主宰著他們的學習動機,學習也不再是被動。
四、劃拍法,適合於中高年級。
在小學的學習過程中,由具體形象思維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思維方式的轉變,一般認為是四年級。因此,在低段熟練掌握基本節奏後,可以在中高段嘗試學習較復雜的節奏及其運用。
節奏練習時,可用「噠」字來念節奏,同時用手劃拍,為了節奏正確,拍與拍之間的速度平均。我採用過渡的方法,先用低年級的讀法讀兩遍,以後發展到用
『捌』 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中常遇到哪些問題
把難記的基礎樂理編成兒歌,讓學生容易接受。首先無論是低段還是高段學生,都應回該在一開始就答讓學生能認識幾個最基本的音符單位。幾個常用的時值由長到短分別是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接著再讓學生明白它們之間的關聯與不同。
『玖』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五、培養音樂節奏感要加強節拍感的訓練 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應該從等速感著手加強節拍感的訓練。良好的節拍感是孩子學習音樂應具備的音樂基本技能,也是視唱、合唱等基本能力賴以形成的基礎,培養孩子的節拍感能夠幫助孩子有意識地去體驗不同節拍的不同律動,是幫助孩子理解節奏,組織節奏和表現節奏的重要手段。讓孩子充分利用電子琴的自動節奏反復打拍子,甚至形體動作參與,從中用心領略各種節奏的律動;在彈奏樂曲時,也應選用與樂曲相符的節奏來練習,使學生聽到音樂就有節奏的反應,通過節奏又能感受到音樂內在的情感;在學習一首樂曲時應先做出節拍分析,增強孩子對節拍律動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孩子的節拍感,還能養成完整的聽辨樂曲的好習慣。這樣節奏感就會隨著音樂在孩子的心裡產生共鳴。 六、培養孩子節奏感應把節奏融於歌曲中 節奏是為了學習音樂服務的,光靠節奏是無法將音樂的美升華的,所以培養孩子音樂節奏感時讓節奏和歌曲結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孩子對歌曲速度的理解,也能加強了樂感的理解及體驗。怎樣把節奏融入歌曲呢?如:在學習《火車開了》歌曲中,按照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念歌詞,以便更好的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速度、力度。同時讓孩子們在教室里排成長隊,模仿火車開動的轟隆轟隆的聲音和親身感受火車開動的有規律、有節奏的轉動的音響效果,學生理解後開始唱,在唱的過程中理解了歌曲的意境。在樂曲伴奏下能充分發揮想像力、創造力同時也感受出的各種各樣的節奏,對發展孩子們的智力、個性及能力的發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七、培養音樂節奏感要將節奏教學與其它學科結合 各科教學是緊密聯系、互相滲透的。節奏與其它學科的結合能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表現、記憶節奏,如節奏與美術結合,用畫蘋果的形式幫助孩子理解節奏,一個四分音就是一個蘋果,一個八分音就是半個蘋果。孩子更好地理解了每一拍的時值。節奏教學與語言也能有效結合,有節奏的朗誦不但能鞏固節奏還能幫助記憶內容。如:在語言活動中,教歌時我們不僅自己示範有節奏地朗誦歌詞讓孩子感興趣,並且讓孩子有節奏地學習朗誦歌,有了節奏的加入,孩子念時會朗朗上口,加強了內容記憶,使學習得心應手。所以把枯燥乏味的節奏練習輻射到其它學科中,才能獲得廣泛的節奏感。 八、培養音樂節奏感要用樂器訓練節奏 利用樂器等對孩子進行節奏訓練,樂器直觀性能激起孩子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為孩子准備一些打擊樂器,在聽完樂曲後,讓孩子邊聽邊敲打,邊敲打邊唱歌,為自己伴奏,同時要引導孩子感受節奏的美,最突出的例子就是三拍子的強弱弱規律,能讓孩子充分的感受三拍子起伏的特點,從而獲得審美的體驗。並通過對小樂器的操作應用,了解各樂器不同敲法所產生的音響效果。既培養了節奏感也提高孩子的音樂素質和能力。 總之,有目的、有計劃、有科學依據的進行音樂節奏感的培養與訓練,堅持不懈的進行練習,時間長了孩子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那麼孩子的培養目標也就達到了 。從而音樂藝術也得到了升華。 2、原淑靜. 音樂教學中的賞識與肯定[J]. 教學與管理 , 2006,(26) 3、秦秀英. 愉快的教與學[J]. 校園歌聲 , 2004,(06) 4、李曉清. 音樂教學中的教學反思[J]. 中國音樂教育5、王玉美. 音樂教學中的「參與——體驗[J]. 科教文匯(下半月) ,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