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教師如何撰寫教學論文
一、教學論文的分類和格式狹義的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研究的記錄和總結,也是與同行交流的一種方式,它要回答以下問題: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如何研究這個問題的?研究中發現了什麼結果?這些結果有什麼意義?1.按教學論文的形式分類(1)教學類論文包括: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綜合素質培訓、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材分析、教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教育教學評價、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方法研究等。(2)科研類論文包括:教育思想探索、心理問題研究、教學理論研究、課改理念研究、相關課題研究等。(3)經驗類論文包括: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總結、教育敘事、教學設計、教學案例等。2.教學論文格式論文格式分為標題、署名及隸屬單位、內容提要、正文和文獻附錄五部分。二、教學論文的撰寫1.觀點要正確寫論文的第一要素就是觀點要正確。教師在撰寫論文的時候,如果對搜集的大量資料不加以任何甄別,見到所謂有用的資料就照搬照用,難免有非理性、甚至是錯誤的思想觀點充塞其中,這不僅不利於引導人、教育人、激勵人,相反會對教育教學產生不良的導向。2.選題要適當選題是撰寫論文的重要起點,主要包括:內......
②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質疑能力科學小學教師論文
小學生隨著其年齡的增長,思維越來越開闊,在學習中開始有了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經驗,而善於發現、提出問題是創造性思維品質的重要成分,要使學生有所創新,就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1、強化問題意識,培養問題的分辨能力
所謂問題意識,是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品質,表現為人門在認識活動中,經常意識到一些難以解決的、疑惑的實際問題或理論問題並產生一種懷疑,困惑,焦慮,探究的心理狀態。問題意識在發現問題乃至整個問題解決過程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察,跟著問題去思考,隨著問題去解決。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激發他們對問題的洞察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解決問題時同中求異,異中求同,例如三年級教材中有一則關於買票方案的問題,許多學生很快可以找出兩種方案,要麼成人和兒童分開買,要麼合買團體票,而這都不是最合算的方案,需要學生們抓住問題,開動腦筋,想出其他辦法,比如一部分兒童與成人合買團體票,而剩下的兒童還是買兒童票,這樣既能使成人的票價有所降低,也能保證其他兒童買到最便宜的票。而在後面四年級的學習中同樣出現了關於游泳的夠票問題等等,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會發現這與前面的知識有些類似,但又不盡相同,從而在頭腦中產生疑問,這樣會激發他們從最初的直覺思維,到進一步探究解題思路及規律,使問題意識能貫穿他們思維的始終。
2、創設良好氛圍,培養質疑的興趣和勇氣
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新奇的事物,這和他們的求知慾有關,也是強烈的問題意識的表現。能否使學生的問題意識得以表露,取決於是否有良好學習氛圍。教學活動的開展應該順應學生心理和認知水平的發展,使學生在積極、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中多向思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獨立見解,培養他們質疑問題的興趣和勇氣,從而增強他們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學平均數的時候,並沒有急於拋出概念,而是非常的輕松的告訴大家,我們今天要舉行一場籃球賽,然後我選出了兩組隊員,這時學生就抗議,說不公平,因為他們感覺二組的隊員身高要高些,而我就反問他們,一組可是有所有隊員中最高的兩名隊員,比賽也不一定會輸,這時學生就分成了兩派,而最終他們發現僅憑感覺不能解決問題,於是想到了「平均身高」,在這樣學習環境中,學生自然而然的融於問題中,也在不知不覺中有了質疑的勇氣和信心。
3、設置問題情境,提供質疑的基礎和環境
問題情境是指個人所面臨的刺激模式與個人的知識結構所形成的差異,也就是呈現在人們眼前的事物所具備的條件超過人們已有知識經驗的范圍而構成的問題的條件。問題過難或過易都不能引起問題情境。在問題情境中,學生面臨新的,未知的知識或動作,便在頭腦中產生了『問題』並引發他們思維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精心設置問題情景,來引導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設置問題時,教師沒有必要刻意的為問題而設計,因為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並不成熟也不穩定,教師應該設定一個大的環境,一個讓學生可以發揮的平台,讓學生在這個環境中去探詢知識。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同時也要關注課堂的生成問題,往往這些問題中就包含了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學生們面對問題的症結所在,要根據學生的自主判斷,加以引導!
③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如何上好小學科學課論文
小學科學課實驗教學的幾點嘗試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實驗在小學科學課教學中的功能和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實驗活動中去,親自感知實驗所產生的各種現象和變化,通過認真觀察、認真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多年的科學課教學中筆者作了如下幾點嘗試,並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探究潛能
教學中有些內容不便於直觀講解,特別是一些抽象的知識,就需要老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演示實驗,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教師運用直觀教具,演示給全體學生的實驗,使學生的受到教育,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探究的潛在能力。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冷與熱》中的《溫度和溫度計》時,我採用演示實驗教育學生怎樣用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讀取溫度的溫度數。在第四單元《動物的生命周期》中《蠶的生命周期》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電教手段的作用,圖文並貌、形象直觀的演示了蠶寶寶的一生。學生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發掘了學生的潛能。
二、創造條件開展分組實驗,培養學生探究能力
學生課堂分組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的重要環節。通過學生實驗,學生能更細致地觀察和研究一些自然現象,驗證一些規律,熟悉一些簡單儀器的使用和性能。為此,在指導學生分組時實驗時,我都提出明確的要求,講清楚實驗的目的和研究的問題,交代儀器的名稱以及使用方法,並提供材料超市供學生自由選材,為學生分組實驗創造良好的條件。例如我在教學《磁鐵》一課時,我把事先准備好的磁鐵和各種材料如銅片、鐵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並告訴學生們盡可能的多去設計試驗方法,來探究磁鐵的性質。學生開始設計實驗,選取材料,開始實驗。極大的調動學生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經過一階段實驗,各小組推選代表匯報實驗結果,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完成實驗報告。
三、多種渠道開展實驗,培養學生探究習慣
學生要開展除課堂實驗以外的多種形式是的科學實驗,實驗內容一般是指那些簡單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沒有危險的,或是長期堅持的,用一些簡單的器材可以獨立完成的實驗,課外實驗和學生生活關系更為密切,更能培養學生的獨立實驗能力和探究能力,繼而將其培養成習慣。例如,在教學三年級第三單元《種子的一生》一單元時,我讓學生在家裡自己種一些植物的種子,讓他們每天觀察種子的變化。由種子到一株幼苗,再到一棵成苗,直到開花結果,並收獲種子,每一點的變化都讓學生細致地觀察並作詳細地記錄。最後,將所有學生的實驗成果都拿到課堂上來進行評比。這不僅讓學生完成了實驗任務,並培養了學生的熱愛勞動的習慣,懂得了植物生長的一生。再實驗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仔細觀察和認真實驗的習慣。
科學課實驗教學可以使我們的學生成為新課程理念的受益者,有較強的好奇心,而且能保持較長的時間;他們在面對一個科學研究任務前,會提出問題,會制定一個周到的計劃,會付諸研究活動;他們在面對一個科學甚至社會問題的時候,會用質疑的眼光去審視。這些起步教育對於學生、老師,乃至我們整個社會的影響都是深遠的。上述就是筆者對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一些看法。
④ 本學科專業論文是什麼意思小學教師評職稱
本學科專業論文
是對本科學領域中的學術問題
進行研究後表述科學研究成果的理論文章。
⑤ 小學科學教師教學論文 科學課有效性教學的幾點做法(
如何實現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小學科學課堂必須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三維目標。促使學生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指標。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採用以下五點做法。
(一)利用學生親身感觸,創設教學情境。
讓生活中的真實情境成為教學設計的有用資源。小學科學教學內容有著豐富、生動的現實生活背景,我們可以建立起「生活科學」的理念,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教材為框架,大膽應用生活中的素材創設學習情境進行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創設教學情境,可以引導學生感受科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使之產生「情境效應」,它能有效地激勵起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從被動學進入主動學狀態,從而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地震》的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導入新課:課件打出字幕:新華網北京5月12日電據中國國家地震台網測定,北京時間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縣(北緯31.0度,東經103.4度)發生7.6級地震。接下來播放災後損失的文字、圖片和視頻。由於對這場大地震學生們非常熟悉,就使得學生在驚心動魄的事實和觸目驚心的損失數據中深深地感受到研究地震現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學生會很自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當中去。
這樣,使我們的科學課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鮮活生動的實例引導學生理解科學概念,使學生實實在在感到科學知識有用,體會科學知識就在身邊,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過程中。
(二)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促使學生可持續發展。
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必須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教學的基礎是學生的現在發展區,分析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情感和思想狀態,是確定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的前提和基礎。這些知識和經驗可能是下一步學習的鋪墊和助力;也可能形成思維定勢,成為下一步發展的障礙。
在《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一課教學中,我們分析學情後認為:學生對水中加鹽能夠增加水的浮力科學概念已經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學了解到這一基礎,就可以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增加物體的排水體積上,做好小潛水艇的沉浮實驗上。
這一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是「讓學生親歷探究,找到使沉在水裡的物體浮起來的方法」 基於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積累,本節課就是要讓他們再度體驗和經歷這一系列探究過程。
(三)為學生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促進有效探究
所謂有結構的材料就是教師經過精心設計的典型教學材料的組合。「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教師為學生的探究活動提供有結構的材料,讓學生與材料親密接觸,是科學活動中重要的環節,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個重要途徑。這些蘊涵著典型的科學概念的材料,會讓學生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帶給不同起點水平的學生不同層次的體驗和經歷。
在「觀察水」的教學中,每組一套學生實驗材料:牛奶(或有色飲料)、白醋、糖水、水裝在燒杯里,准備幾根筷子用於品嘗。在教學中,如果選擇替代實驗材料一定要考慮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選擇材料不當、分發材料的時機不當等都會造成學生在探究學習中的困難,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師的有效指導,及時反饋和評價也是有效教學的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情、肢體語言,及時了解學生理解科學概念的程度和學習的狀態,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行為:激勵性評價、調節語氣、講話的頻率及需要重復或細講等,把學生的思維不斷地引到課堂教學上來。教師如果能及時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機會,及時、巧妙的進行激勵性評價,促進師生、生生心靈的溝通,往往會有意外的收獲。
我們還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形式從學生的表述過程中,及時准確地獲得他們對問題的思考方法、思維途徑及對問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我們在實驗課上可以問學生實驗要控制哪些因素?實驗時要提醒大家注意些什麼?以及在分析實驗數據、獲取結論的過程中,當學生不能圍繞研究問題展開時,當學生在交流中詞不達意時,特別需要教師及時的有效指導。
(五)通過及時復習,促使學生鞏固科學概念。
在課的起始階段,適當的對上幾節課的科學概念進行復習;在課的結束階段,利用多種形式對本節課或單元的科學概念進行練習。練習的過程同時也是信息反饋的過程,教師可以從學生做練習的准確性和速度的快慢程度來全面獲取學生理解科學概念和掌握科學概念的情況,而後根據反饋得到的信息給予恰當的彌補和點撥,以便使學生對科學概念有一個再學習、再理解吸收的過程。適時、適度的練習能夠有效地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
教學過程是一個鮮活的動態過程。所謂「教學有法,貴在得法」,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要立足於學
⑥ 小學科學論文:如何在科學課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是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大門的向導,學生對科學課感興趣,就會孜孜不倦地學習鑽研,學習起來就會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科學》的興趣呢?結合本人教學經驗淺談以下幾點見解。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我們周圍的一切對於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都有一種神秘感,科學課本身就蘊涵著一種內在的吸引力,許多秘密往往能引起他們刨根問底,總想問個「為什麼」,恰恰科學課就是解決他們這些「為什麼」的「金鑰匙」。教學時如果教師努力創設有趣的情景,把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謎語、游戲、詩歌等與教材有機融合,形成一個切入點,學生就能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既激發了本節課的學習興趣,還培養了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和學習態度。我通過多媒體和網路技術,利用卡通、動漫、錄像、演示、唱歌、游戲,將教學內容和學習的過程與各種靈活多變的方法融為一體,變得更加形象、直觀、有趣,順應了小學生天性好動、趨樂、善於模仿、可塑性強的生理、心理特徵,極大地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從而激發了他們對科學的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樂學,愛學,增強了求知慾望和學習自信心。
二、展現科學趣味性,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我適時地介紹科學史中一些趣味性的發現,可以使學生意識到一些偉大的發現總是在平淡的學習探索之中造就。這樣對於激勵學生大膽自主地去創造、去探索很有鼓動作用,無形之中就強化了學生對於學習科學的興趣。還可以介紹一些生活中的有關科學知識,這些現象多發生在學生自己的周圍,所以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十足的興趣,他能夠看到自己所學知識的用處,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於科學更深入地學習的興趣。宋代理學家主張「樂學」,認為「教未見其趣必不樂學」,新《科學》教材編排重視學科趣味性。如在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材的編寫過程中,進行了大單元的教材呈現方式的嘗試,目的是使學生能夠在持續一個月的主題學習中,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探索活動不斷深入。學習活動向著更多、更廣闊的領域拓展。使科學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在一起,寓興趣於科學信息之中。
三、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容易受當前具體生動的形象所吸引和誘惑,總是從對事物本身的喜愛出發來認識事物。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強烈的好奇心,努力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具備了強烈好奇心、求知慾,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因此在教學時必須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情境,使抽象內容頗有情趣。抓住學生對一切事物感到新鮮好奇的心理特點,進行教學,這樣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聲音是怎樣產生》一課教學中,抓住學生對一切事物感到新鮮好奇的心理特點,課前幾天布置學生准備材料,要求是:只要是能發聲的物體都可以帶來,有趣的更好。上課時,讓學拿出自己的實驗材料,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使物體發出聲音。不一會,教室里就響起了高低、長短、強弱、的各種聲音。通過各種不同方式的探究得出結論,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通過科學實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實踐性強的課題興趣濃厚,在科學教學中我會安排一些由學生動手的內容,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並為學生創設「跳一跳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如在教三年級《科學》下冊《燈泡亮了》一課時,在教學前讓學生准備手電筒的開關,感受開關的功能—控制小燈泡的亮滅,使學生經歷研討、動手操作等活動過程,做出了不同樣式的開關,不拘泥於教材指定的兩種方式,經教師巡視發現他們做實驗用的材料不是老師限定的,這樣充分體現學生具有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用自己做的小開關製作一個能交差控制紅、綠燈的電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及時點撥,學生在安裝過程中興趣濃厚,全體積極參與,這樣不同形式的組裝完成,經過反復實驗小燈泡果然發光。在學生體會到成功之際,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在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中間放一盞黃燈,應該怎樣安裝?學生探究活動繼續進行,經過小組合作,實驗又一次成功,在此之際教師及時給學生激勵評價,學生為自己取得成功而自豪。
總之,我們要保護學生求知慾的嫩芽,迎合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的智力得到發展。在我們的教學中要以興趣為起點,為先導,設計一系列引起學生興趣的情境,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在興趣中發展,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在興趣中不斷提高。
⑦ 小學科學教師評職稱的時候怎麼發表學術論文
1. 撰寫,寫作內容當然以作者從事的研究工作與成果形式為准,這個不作討回論。
2
2. 投稿,首先決定投那份個答刊物。作者一般在撰寫論文時就要做出決定。主要決策有二個方面:一是刊物級別,另一個是刊物方向。
3
3. 投稿回應,這是編輯部的事。作為投稿人也必須清楚知道所投期刊對投稿的回應時間與方式,否則稿件投出後心裡沒底。
4
4.審稿及初審費費。稿件收到後編輯要初審,主要是看是否符合它們刊物的發文方向及稿件的宏觀質量。
5
5.修改。如果發來修改意見,你的稿件有門。
6
6.發稿周期:對了說了這么多還沒說發一篇文章倒底得多長時間,其實我也不說不清。
7
7.好發的期刊: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期刊都這么仔細認真,如果你只想發文章,不關心質量,那你可以仔細研究哪些期刊屬於好發類型的,對你發文會很有幫助的,的確有一些交錢就能發的刊物。
⑧ 小學教師如何對小學生開展健康教育 (論文)急需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 視。小學生處在長知識、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心理品質還不成熟,一些學生 由於自身、家庭的種種變化,學習壓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對自己的正確 認識,導致他們產生不健康的心理。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健康地成長,培養 其優良的心理素質,促進其個性的和諧發展,健全其人格,使他們能夯實心理 基礎迎接各種挑戰,這是每個小學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心 理健康教育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巧妙暗示,樹立自信 自信是一個人對自身能力的正確認識和充分估價,這是一種良好的心理品 質。自信的孩子熱情樂觀,不怕挫折,能憑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目 標。但目前小學生較為普遍地缺乏自信,存在自卑的消極心理。先天生理上的 缺陷,在班集體中的地位,學生之間矛盾沖突都可能使人產生自卑。這種消極 心理的存在,使學生不能以正確的態度、平和的心態對待自己的不足。這種心 理的形成主要是因為學生自己、家長或老師常常將其不足的地方和其他同學的 優點相比較,而忽略了他們的長處。時間一長,他們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尤 其是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認為自己天生笨,努力也是徒勞,這種想法更要 不得。因此,教師首先應轉換評價角度,睜大眼睛,及時發現學生的優點及閃 光之處。其次,教師應以各種方式,如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關切的眼神,— 句鼓勵的話語,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表揚等向學生巧妙暗示,讓他們了解自己的 長處,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再次,教師應指導學生正視自 己,科學地一分為二地評價自己,讓學生明白,別人有你羨慕的長處,你也有 別人不及的優點。教師指導學生縱向比較,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懂 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學會正確面對失敗。教師可讓學生講出自己最為難 的事,幫助其找到解決的辦法,使學生克服困難,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我 能行」的信心。 二、傳授方法,促進交往 肖伯納說過: 「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 蘋果,那麼你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 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有兩種思想。 」小學生的交往具有 獲得信息的功能,並且有利於學生的社會化。通過交往,他們不僅對自己有一 個客觀的認識,而且對別人也有所了解,既不惟我獨尊,知道山外有山,人外 有人,又不自暴自棄,懂得相互學習,合作交流。有的小學生常常遭遇交往失 敗,有時他們的言行並無惡意,但卻不被他人理解和接受,而產生矛盾和誤會。
漸慚地,他們變得自卑、敏感、膽怯。因此,指導學生認識交往的意義,掌握 交往的方法,積極主動地交往,對其形成健康的心理是很重要的。教師應告訴 學生,與他人交往,首先要做到對人有禮貌,其次態度要真誠謙遜,豁達大度, 懂得剋制忍讓,並注意聆聽他人的意見,不搞惡作劇,不挖苦取笑別人。還有 的小學生性格孤僻,抑鬱內向,沉默寡言,不善交往,把自己圈在自我的小圈 子里,或孤芳自賞,或自漸形穢,其實這樣不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對於這樣 的學生,教師要善於選擇話題,多啟發誘導,使他們敞開心靡,願意與人交談。 同時,要創設團結友愛的班集體,用集體的愛感染他們,使他們體驗到集體生 活的快樂,逐漸變得活潑開朗,並盡快融入到集體生活中去。 三、善於疏導,培養情感 成長中的小學生隨著知識積累的日益豐富,各種能力的不斷提高,生理心 理的急劇變化,情感體驗逐漸豐富。但他們處於半幼稚半成熟時期,矛盾交織, 他們的情緒情感還不平衡,不穩定,往往滋生不良的情緒、情感。教師首先應 了解學生,尊重學生,經常和學生溝通,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予以關注。其次, 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哪些情緒、情感是好的,易被人接受,哪些情緒、情感是不 好的,要控制消除。教師要指導學生正確認識心理現象,學習調節控制自己的 情感,努力培養高尚的情感。教師應耐心地幫助學生分清積極與消極、樂觀與 悲觀、自尊與虛榮、自豪與自傲等不同心理品質的界限,讓他們通過合理釋放, 調節升華自己的情感,減少心理壓力和緊張感,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 看問題,胸襟寬廣,能容人能容事,情感豐富。 四、組織實踐,鍛煉意志 具有良好意志品質的人,表現為有堅定的信念,勇敢樂觀,自製力強,有 堅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撓的精神。如今的孩子大多家庭富裕,生活安逸。即 使有的家庭經濟並不寬裕,但父母總覺得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己省吃儉用, 對孩子的要求盡量滿足。由於缺少鍛煉,很多孩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嬌 氣十足,不僅動手能力、自理能力較差,還普遍存在依賴性強,自製能力差, 意志薄弱,做事易半途而廢,缺少恆心和毅力等問題。 學校可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經受磨練,通過積 極克服活動中不斷出現的困難,進行自我約束、自我調節、自我教育,鍛煉意 志,形成自強不息、堅忍不拔的心理品質。公益勞動、軍訓夏令營活動、社會 考察活動、春秋季運動會都是鍛煉學生的好機會,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 中走向成熟。 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應注意創設良好的環境,綠草如菌的校園,窗 明幾凈的教室,和諧進取的班風,全學校都關心學生心理發展的氛圍,都會促 使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⑨ 小學教師問什麼要寫教育科研論文
開欄的話:很多教師覺得寫論文令人頭疼,就像學生寫作文一樣難以下筆。一到評職稱、評優秀的最後關頭,才想起還有寫論文這么一檔子事兒,於是七拼八湊地搗鼓出一篇,質量當然不敢保證,原創性也頗令人生疑。還有的教師抱怨對論文有要求是故意折騰一線教師,甚至把寫論文看作是個人謀取「功利」的事情。這也怪不得教師,我們的師范教育好像缺少這么一塊內容,到底一線教師為什麼要寫論文?寫論文與做研究之間有什麼聯系?寫論文有哪些方法、步驟和規范?這些基本問題連一些有多年教齡的教師都沒弄清楚。盛群力教授是課程與教學論和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在指導教師寫論文方面積累了多年的經驗,形成了系統的想法,對教師創作的論文中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的弊病深為不安,覺得有必要將教師對論文寫作的偏見、誤解和盲區一一加以澄清和梳理。在盛教授的支持下,我們開辟了這個欄目,衷心希望廣大教師能夠立足教學實踐,利用好自己手頭的條件和資源,滿懷信心地投入到教學研究和論文寫作中來。□浙江大學教育學院盛群力中小學教師學會做研究與寫論文,是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完成工作任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的教師對此想不通,覺得自己教好書上好課已經夠辛苦了,幹嘛還非要做研究與寫論文呢?這是專業研究工作者做的事情嘛,難道一個臨床醫生診治疾病,還要跑到實驗室做實驗嗎?我們認為,教師作為一個專業崗位,之所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甚至有點挑剔),乃是因為學生作為復雜的生命體,其心理生理特點理應受到細心呵護,其間的各種教育活動有許多科學的道理需要探討。那種認為只要擁有學科專業知識就能勝任教師工作的想法是越來越行不通了。教育科學和心理科學是非常復雜的學問,沒有任何理由去輕視。中小學教師必須時時刻刻用教育理論武裝自己,掌握教育心理學、學生心理、班級管理藝術、教學理論與設計、家庭與社區溝通理論等等,這就離不開借鑒別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獨立地開展相關的研究。教師學會做研究和寫論文,除了體現崗位業績之外,更要緊的還應有內部動力的激勵。現在許多人都在講「幸福指數」。如果僅僅從完成工作任務,得到別人的獎勵或者認可來看,做研究和寫論文的幸福指數可能還是不高的,甚至有些人會覺得苦不堪言,哪有什麼幸福可言?但是,如果我們將做研究與寫論文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看成是個人成長、身心愉悅的經歷,那就會有長遠的發展後勁。現在許多學校和教師在做科研和寫論文的過程中,太講究功利性的業績,恨不得一二年就有驚人的變化,放出一顆大衛星來讓人刮目相看。其實我們要明白,做好一項課題,寫好一篇論文,都不算什麼難事,難的是不斷有新東西推出來,超越自己。做研究和寫論文是一項創造性的勞動,任何投機取巧、沽名釣譽,甚至違背學術道德規范的做法,也許會獲利於一時,但決不會將自己塑造成大家,更難以有毅力一直做下去。許多脫穎而出的中小學教師為什麼能甘於寂寞做研究和寫論文,這主要是為了生活中的追求和內在的愉悅感。中小學教師在開展教科研工作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不要好高騖遠、眼高手低;不要人雲亦雲、盲目跟風;不要輕言發現了什麼了不起的奧秘,或者領先於別人多少步雲雲。教育現象的復雜性、教育規律的隱蔽性決定了我們每前進一小步都要花費相當的力氣,都需要有驚人的毅力和善於吃得起苦並且耐得住寂寞,時時刻刻想「造勢」和「超越」的人,基本上屬於「無知者無畏」一類的表現。中小學教師做研究和寫論文的具體性質是什麼呢,該如何定位呢?我們認為,研究工作有不同的類型,例如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開發研究和應用研究等,中小學教師的研究一般屬於應用研究。也就是說,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進工作和提升、愉悅自己,並不在意要發展多少新知。不管是基礎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兩者只有目的不同和性質差異,並不必然存在著水平高低和精細粗野之分。教師完全有理由欣賞自己的研究心得,別人甚至包括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專職教育科研人員,都應該張開雙臂歡迎教師的研究成果。做研究與寫論文是互相聯系的。論文本身就是研究工作的成果;研究需要用論文的形式加以表達。一般來說,會做研究工作是寫好論文的前提。沒有深入地做研究工作,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另一方面,有時候確實開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但是論文的質量不盡如人意,這種情況也是常見的,尤其是在一線教師的身上會體現出來。
⑩ 小學教師晉級論文答辯會問些什麼
據學術堂了解,盡管對於論文答辯來說,主問委員會提什麼問題是很難猜到的。但這並不等於說答辯委員出題是任意的、毫無規律可循的。事實上,答辯委員擬題提問是有一定的范圍並遵循一定的原則的。不管什麼專業的文章,在論文答辯的時候一般都會問到這三類問題。
一、老師一般會問的第一個問題:
一般在答辯前老師會首先檢驗一下論文是不是學生自身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有抄襲和剽竊的現象。因此他們通常會提出這些問題,比如「你是怎麼想到要選擇這個題目的?」、「你在寫這篇論文時是怎樣搜集有關資料的?」、「你寫這篇論文時參考了哪些書籍和有關資料?」、「論文中提到的數據的出處何在?」等等。
二、老師一般會問的第二個問題:
在答辯開始前,答辯老師一般都會讓學生介紹一下論文的大概內容,也就是你這篇論文主要寫的是什麼內容。這個問題很簡單,你只要敘述一下文章的整體框架就可以了,即這篇文章主要包括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各自寫的是什麼。一般學生根據文章的大標題來說就可以了。
三、老師一般會提問的第三個問題
針對論文中某些論點模糊不清或者不夠准確和確切的地方,對論據不夠充分的地方,對論證層次比較混亂、條理難辯的地方提出問題。論文中沒有說周全、沒有論述清楚或者限於篇幅結構沒有詳細展開細說的問題,答辯委員也可能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