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品德教學與心理健康整合

小學品德教學與心理健康整合

發布時間:2020-12-01 13:13:32

❶ 學生心理健康課和品德課的區別是什麼

  1. 就目標而言,思品課既有知識的傳授,又有思想教育的要求。而心育課則主要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徵和實際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2. 就方法而言,思品課既有引導自助的方法,同時伴隨著有啟發的接受式傳輸。而心育課則強調主體的體驗與感悟,強調學生的自我成長,「助人自助」。為此輔導教師就必須學會傾聽、同感、回饋、引導、重述、面質、具體化等一系列的輔導技巧。

  3. 就評價而言,思品課既有知識性的結果評價,也有發展性的過程評價。而心育課則強調學生心理的自我發展和調適能力的提高,不作道德判斷評價和知識性評價。

  4. 其實,兩者之間也有其共性。通過思品課教學,以思品知識傳授和思想認識的提高為載體,可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排除思品課的心育功能;反之,心育課上對學生在自我、人際交往、情緒調節、學習策略、青春期問題等等的輔導,大大促進了學生的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的內化。作為教師,在思品課中,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技巧,可以大大促進思品課堂教學「人本化」,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又符合新課程教學提出的完成的「三維目標」。我們講的「課堂心育」就在於此,把兩者融合起來,相輔相成。這樣,為心理健康教育找到了一條暫新的途徑,也為達到新課程背景下,落實思品課的教學目標,使思品課上的生動活潑。


❷ 如何在小學思品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是對學生實施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重要問題。下面淺談我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做法:
一、准確把握小學品德教材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點。
對消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幫助小學生認識自己、悅納自己,提高他們對小學生活的適應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他們開朗、向上、樂學、合群、自信、自立、開拓、創新、的健康人格。對於小學生,根據他們的生理特徵和認知能力,主要是培養他們能夠適應步入小學後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樂於與同學、老師交往;克服孤僻、膽怯心理,能夠感受在班隊集體中共同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學會在與同學交往中友善相待,互相謙讓,早學習中樂學好學,客服粗心馬虎,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品德教材在一二年級中加強了文明禮貌、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三至五年級增加關於關心和幫助平困家庭、災區人民的教育要求,加強關心他人的教育。在教材的教學內容和行為要求中還增加了「會與教師交換意見」、「學會與人交流」、「要自信、不自卑」等內容。在小學品德中有很多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內容,只要善於發現,整體把握,找准切入點,分步實施,都能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認為判斷一名教師是否成功關鍵在看他的教學是否受學生歡迎,能夠踐行新課程教學所提倡的實踐、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第一節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給學生留下的第一印象的好壞,是直接影響學生對思想品德課學習的動機、興趣、意志和情感的問題,也會影響學生德育、心育的發展問題。因此,我會認真上好第一節課,力圖給學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利於今後的教學的高效有序進行。
三、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發現學習的樂趣。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想像力對學生形成的創新具有積極的作用。一切創新的活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因此在教學中常設計一些讓學生運用知識時必須展開想像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二是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多給學生實踐探究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去掌握、理解理論知識,並運用知識去不斷解決新問題。同時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創新想像和創新思維提供豐富的原料。在教學中,適當保留一引起有趣的部分,讓學生獨立發現,以體現新發現的喜悅,有利於保持學生對學習活動的興趣。
四、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其自信心。
在品德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日益受到重視。我們的教育要培養能夠適應集體生活的、具有合作意識的人,品德課程教學尤其如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我經常利用教材中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生活的實踐經驗,分組討論交流暢所欲言,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的參與課堂,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既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表達能力,也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帶著愉快的心情進入探求知識的情境。
上課時有一種普通現象,提問學生時,學生討論熱烈,唧唧喳喳的,一旦提問時指定個別回答,就一點聲音都沒有。即使老師一再強調說錯也沒有關系,只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就行。最後只有極少數的學生被「逼」出來回答問題。部分學生由於自信主不足,從不敢舉發言,大家應該知道這么一個公式:信心+恆心=成功。自信心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某一件事情的心理。還有:自信心是通往成功之路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自信心相抵觸的是自卑感,它是自我意識中的一種消極因素,處理不當,會影響學生自己參與學習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損壞身心健康,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絆腳石。因而,要幫助學生防止自卑感的產生,培養與樹立自信心。我在教學中利用教材的內容的新異性、懸疑性、差異性、不確定性,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滲透教育一步步地培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五、能夠調適自己的心理,學會做情緒的主人。
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的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時時順心,事事如意。現在的學生大多嬌生慣養,而挫力差,當自己的願望一再受挫,緊張狀態逐漸積累,學生就會產生憤怒這種富有敵意的情緒。這種不良情緒如果不能及時矯正,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孤獨感,失去精神寄託,甚至絕望,感情失衡,寂寞惆悵,苦悶,冷漠,無所追求,對於周圍的人和事沒有興趣,或者是仇視一切。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出現抵觸的情緒,意志消沉,甚至走向極端。這是一種心理障礙的表現。要教育學生做情緒的主人。及時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調整心態,消除心理障礙。
在課堂中我常利用一些活動來幫助學生來宣洩自己的情緒的情緒。如教學「成長中的快樂和煩惱」時,我通過小卡片讓學生寫自己人最近一星期令自己快樂和煩惱的一件事來,然後全部收集起來打亂,分到每一小組進行討論交流,如果遇到類似的情況會怎麼做「怎樣讓自己走出底落的情緒來?最後請小組派代表發言,我會用激勵性的語言及時評價各組的表現,對他們方法進行正確的指導,使他們了解人人都有煩惱,只要能夠正確的對待,及時宣洩,做情緒的主人,才不會被情緒牽著鼻子走。教育學生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周圍的人和事,是克服心理障礙的有效途徑。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是一個塑造小學生美好心靈,培養學生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過程。小學教師要在思品課教學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於探索,勇於實踐,只要教師富有一片愛心和誠心,小學思品教學就一定能把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機且緊密地揉合起來,在培養小學生健康心理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❸ 道德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間有什麼關系

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對於學生的成人和成才具有重要作用。二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只有既從理論上探討它們的關系,又在教育教學實踐上使二者有機結合,才能促進學生道德素質和心理素質的全面優化,使學生得到健康全面的發展。

3、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礎。心理健康教育為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給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嶄新的教育理念,這主要體現在以學生為主體,育人為本,教師不再是教育活動中的權威者、塑造者,而是教育活動中的指導者。心理健康教育為學校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實施途徑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的興起和不斷發展,拓寬了思想品德教育所主要採用的理論灌輸、說服、榜樣示範、行為引導等的教育方法,這些方法可以使思想品德教育的功效得以充分發揮,學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奠定基礎。

❹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的思品書中有很多關於心理的方面

❺ 如何思想品德課中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

這個是胡說八道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陣地是心理輔導課。
教育部辦版公廳日前發布了《關權於2016年中小學教學用書有關事項的通知》。《通知》明確,從2016年起,將義務教育小學和初中起始年級「品德與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稱統一更改為「道德與法治」。
可見,思想品德課更注重的是道德與法治的相關內容,提高學生遵紀守法意識。這與心理教育的內容兩碼事,怎麼會成為主陣地?

❻ 如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典型的育人課程,是對學生實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課教學中如何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課教師應該思考也應解決好的重要問題。教育部新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思想品德課》是指導思品學科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就現行思品教材而言,都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就其中的方法來說,則尚存在欠缺。如果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肯定會對小學生的道德能力發展更具有指導意義。因此,探討小學思品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對於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性,確是當務之急。現在筆者就小學思品課教學中四種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作些探索。一、明理法 小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以他們的道德認識為基礎的。所謂明理法,就是注重培養學生的道德認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現實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惡丑現象,使他們形成正確的是非觀、美醜觀和榮辱觀,從而培養他們的良好心理品質,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學生的心靈是純潔無瑕的,教師在思品教學過程中,著重點在於通過課程的教學來塑造孩子美好的心靈,培養健康的心理。小學階段是人生的起步階段,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養孩子的重中之重。如在「明禮」教育中,有位老師從《中華成語典故》的錄像帶中挑選《曾子殺豬》的片段在課堂上播放,而後讓學生討論有關「誠信」方面的話題。這樣,學生對《講信用》一課中對做人要「一諾千金」和「言必信,行不正」等有了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與人之間,單位與單位,國家與國家之間如果不講誠信會有怎樣的後果。 可見,在小學思品課教學中,通過明理方法進行教學,在提高小學生道德認識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 二、陶冶法 和諧、愉悅的環境有利於學生健康心理品質的形成。陶冶法就是努力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如建設良好的班集體、創設優良的校風、設置成功教育的情境等等,使學生的身心於潛移默化中得到陶冶。 為了培養學生開朗的性情,陶冶他們的情操,小學教師在思品課教學中應該設法陶冶學生的心靈。一位教師在上課時,先組織學生看了一個小品,內容是某同學因一點小事而生氣,然後讓大家討論:生氣好不好?為什麼?使大家認識到生氣對人的身體和精神都沒有好處,經常生氣不但容易得病,而且還會影響到與別人的關系,老師、家長、同學都不喜歡好生氣的人。在課堂教學之餘,老師積極進行良好班集體的建設,經常組織「班級之最」的評選。凡是在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等方面有進步的同學,就能得到一個相應的榮譽稱號,並且他的名字還要被寫上「班級之最」光榮榜。這樣,就在班級營造起了一種和睦相處、團結互愛、積極向上的氛圍。久而久之,這個班學生的情感得到了熏陶,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學習勁頭更足了,班上因一點小事而相互吵鬧的現象也就基本絕跡了。 小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而且師生之間的行為方式和人格品質往往會對學生的心理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思品課教學中有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使學生在一個和諧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和生活,這從某種角度上說就是對小學生情感的一種積極的陶冶。

❼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對學生學習心理存在問題進行診斷:
從社會大背景來看,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社會生活的變化在日趨加劇,廣大青少年學生對諸多社會變化的心理適應無所適從。同時,重智輕德、分數至上的誤區往往對學生心理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從家庭因素來看,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通過高期望值來施加壓力,讓兒女實現其光宗耀祖的理想,易使子女產生壓抑,一旦受挫,心理防線便崩潰,導致心理障礙。家長而用心中認定的標准來要求子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強加給子女,有的家長用最高的標准,來要求子女,自己沒辦法實現的事要求子女完成。
從學校、學生自身來看,由於中學學習環境的變化,學習科目的增加,內容加深、自主學習的要求提高,加之中學教師與小學教師的風格不同,造成許多學生不能及時的有效進行自我調節,難以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特別是部分學生小學階段就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及基礎都較差,進入中學,新鮮一陣子,然後對學校生活、學習便索然無味,學生心理素質弱化,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心理的主要問題有:
(1)學習適應不良型。具體表現為害怕學習,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考乏力,聽不好課,做不好作業,產生焦慮;有些同學害怕或迴避上學,或有恐懼反應,或呈萎靡狀態。
(2)興趣衰退。有的學生,除了游戲,對學校、社會中各種新鮮事物都不感興趣。
(3)缺乏自信,自卑或自傲。自我評價或過低、妄自菲薄,或自責傲傾向,對自己的失敗估計。
(4)封閉退縮。不願交往,情緒苦悶、封閉,如有交往,也是被動勉強,交往內容表面化,他們的情感交流退縮型的,認為任何人都無法幫助自己。
(5)悲觀失望。覺得生活中一切都沒什麼意義,感到前途渺茫。
二、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初中思想品德課可行性
一個有道德的人並不意味著他心理健康,部分學生的行為問題在開始時主要是心理問題,因未能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而轉化為品德問題的。教師要善於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教育學生。
1.最終目標具有一致性。初中思想品德課是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從學生適應社會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的實際出發,以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的關系、我與國家和社會的關系為主線,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國情等方面內容進行有機整合。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為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課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使學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發展其個性的教育。心育重點解決的問題是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即「促進學生的個性化」。
初中思想品德課與心理健康教育均是為了使學生更好適應社會需要,形成健康的個性。
2.教育內容的交叉性。實際上,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內容中,含有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二者具有交叉性,有的還是真接的,如初一上冊的第六課《做情緒的主人》的教學內容——善於調節情緒;有的是間接的。我們都知道,學生品德的形成過程是對學生進行知、情、意、行的培養過程,而這個「知、情、意、行」都是心理因素,這說明心理健康教育在幫助學生認識自己、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確定有益於個人與社會的生活目標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促進了學生社會化進程。即有利於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順利進行。
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學生產生學習心理問題四大因素:社會環境因素、家庭環境的因素、學校因素、個人素質因素等。從學生學習心理問題產生的四大因素來看,解決這四個問題,正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題中之義。
3.教學方法的相通性。
初中思想品德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基礎不同,初中思想品德課是講道理擺事實的灌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認知療法,但兩者教學法有相通之處。
①體驗法。都有閱讀與聽故事,學生進行生活性體驗活動,以豐富學生的內心感受。
②操作法與行為強化法有相通之處。通過活動、競賽、游戲、勞作等方法,訓練學生競爭、合作、團結、機智等行為心理品質。
③討論法。兩者都有討論法專題討論、分組辯論、想像討論等形式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觀點。
④角色扮演法。兩者都有角色扮演法,通過模擬表演、角色互換等方式獲得豐富的道德心理感受。
⑤行動法與行為強化法相通。通過行為訓練、示範、獎賞、懲罰、契約等辦法,利用正強化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心理行為,利用負強化消除不良道德心理行為。
三、初中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策略
(一)教學教育觀念整合與轉變。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總目標中的「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這個目標要強化。我們應根據心理教育規律的要求,綜合運用各種方法,形成一個統一的新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師角色的表達有三點(1)教師不應僅是一個道德的傳播者,而更應該成為學生道德發展的向導。(2)教師不應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而更應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促成者。(3)教師不是學生問題的解決者,而是學生解決問題的顧問。 這三點應該還要改進成為心理健康的輔導者。
(1)教師不應僅是一個道德的傳播者,而更應該成為學生道德、心理發展的向導。(2)教師不應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播者,而更應是學生學習心理成長的促成者。(3)教師不是學生問題的解決者,而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顧問。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師要加強自身建設。
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開放、寬松、積極的學習氣氛,有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相反,專制、緊張的師生關系,學習壓力過大,不利於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而由傳統的師生關繫到新型的師生關系又是思想品德初二上冊的教學內容。
教師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教師要用自己的巨大的正能量,用寬容、理解接納不同層次和不同表現的學生;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的關注與教育,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心理問題,讓學生減輕心理負擔。與學生一起面對成長的煩惱與困惑,在課堂上,運用心理學的元素,讓學生敞開心扉,解決問題;從心理學角度來關愛學生,懂學生比愛學生更重要!我們教師最常見的說法是:我是為你好,至於你需不需要,你認不認同,則不是我考慮的范圍。因此,我們教師就會常有「我本將心向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的無奈,這是不懂學生心理的無奈。學生的有六種矛盾心理特徵:
一是希望被人理解與心理意識封閉的矛盾。一方面不願透露內心,另一方面又常駐常埋怨別人不理解。要懂得學生這些,就要走進學生。二是強烈的上進心與自控能力差的矛盾。三是信息視野的擴大與鑒別能力不足的矛盾。四是情感與理智的矛盾。五是興趣廣泛與興趣中心缺乏的矛盾。六是心理焦慮與心理鬆弛的矛盾。認識到學生的心理,當學生怍逆甚至是情緒失控時,教師應會較少對等地與之發生沖突。
(三)教師要善於抓熱點問題,實現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有機融合。
教師要深入學生,熟悉學生的活,了解學生們最關心什麼、最喜歡什麼、最討厭什麼、最大的煩惱和困惑是什麼,發現熱點,就找到了活動的主題。如男女生之間的交往,是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但許多學生難以把握交往的尺度,陷入早戀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我們可以結合第三課 《同儕攜手共進》第二框《男生•女生》我們可以通過小品表演既肯定男女生交往的必要性,又使學生學會男女生交往的規范。
如有的家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用心中認定的標准來要求子女,通過高期望值來施加壓力,讓兒女實現其光宗耀祖的理想;有的家長把自己沒能實現的願望強加給子女,用最高的標准,來要求子女,自己沒辦法實現的事要求子女完成。我們可以通過第一課第一框《我知我家》的教學,達到「與父母的血緣關系不可改變」 《難報三春暉》「孝親敬長是我們的天職」 第二課第一框《嚴也是一種愛》和第二框《兩代人的對話》讓學生掌握「與父母溝通的基本要領」共同幫助學生化解心中的難題。
(四)藉助心理輔導方法,實現教育方法與技術的融通。
思想品德教育不僅是要擴展學生的知識,而且還要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轉變其態度、養成必要的社會技能等,所有這些單靠知識傳授是難以奏效的,教師完全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途徑,可以藉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輔導的教育方法,變換多種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師可以藉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輔導的教育方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個別談話、電話咨詢、信函咨詢、個案研究等。
比如談話法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心理輔導中經常採用的方法,思想品德教師運用談話法,解決學生的心理與行為問題,排除心理障礙。
在教第九課第一框《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教師讓學生運用談話法,在坦城的交流中讓各種思想相互交鋒,讓學生掌握:寬容他人,悅納自己,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而提高個人素質。
比如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某種角色,練習某種行為方式,身臨其境地去體驗他人的情緒和情感。角色扮演是一種生動、活潑、有吸引力的方法,學生在主動參與、積極創造角色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和認識。如小品、情景劇。如發達的網路對學生影響極大,而網路信息良莠不齊,有的學生沉迷網路。我們可以用第六課 《網路交往新空間》中的《享受健康的網路交往》讓學生從中選擇最優行為,再讓學生作示範表演,形成共識,掌握行為規范。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提高辨別覺察能力,學會自我保護。
比如班級、小組討論。這種方法是組織小組或全班學生,針對某一主題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擔任主持人的角色,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並注意把握討論的方向和主題。學生討論結束後,教師進行綜合分析和總結。討論的目的是使學生明辨事理。組織實踐活動,活動後評選最佳表現者,讓學生在活動中進行行為訓練,在評選中提高層次。
我們可以通過第四課 《老師伴我成長》中的《有效溝通 健康成長》「新型師生關系」、「共築師生情感橋梁」從心理上,有預見性做好學生與教師、學校沖突與預防的心理准備。請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以前後兩桌為一小組,互相傳看筆記本。要求每人以贊賞的眼光去看其他同學的筆記,分享他人的成功喜悅。
(五)教師要適當地組織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擴大和延伸。它通過社會實踐活功(社會調查、社會服務、參觀、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文學藝術活動、科學技術活動、體育鍛煉活動、勞動公益活動等,為學生走向社會、接觸自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組織得好的課外活動,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向上的需要發展得更為強烈,而且有助於培養學生奮發進取,勇於探索,團結合作等優秀的思想品質;不僅能有效地形成學生的外在動機,而且能激活學生的各種內在動機,合力推動學生健全人格的完美發展。如舉辦競賽活動。在教第八課《競爭合作求雙贏》競爭無處不在,積極的競爭,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又促進作用。可以通過《知識競賽》這類的活動,來增添學習和生活的樂趣。
當然思想品德課與心理健康課又是有區別的,如果個別學生心理已進入不平衡狀態或不健康狀態,就應該運用各種專門的心理學方法矯正,使之恢復到正常健康狀態。這些方法主要有心理分析法、患者中心療法、行為療法、認知療法、宣洩疏導法、暗示法、代償遷移法、自信療法、自我防禦啟動法等等。

❽ 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 劉蘭芝 山東省濱州市陽信縣信城中學 251800
摘要: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激勵著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而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通過細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學因素,逐步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思品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貴在潛移默化,貴在「潤物細無聲」,它更多的時候是內隱的、暗示的、濡染的。
關鍵詞:思想品德 課堂教學 滲透 心理健康 教育
初中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關鍵時期,也是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學生初步形成了人生觀、價值觀及情感態度等一些心理特徵。如果因某些因素導致學生心理上出現問題,將會對他的學習成績和學校生活、人際交往等產生負面影響,最終可能造成終生的遺憾。因此,加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創造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直接激勵著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而有利於提高教學效果。為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採用多種方法創設了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不以權威者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允許學生動搖自己的「權威」地位;通過我自己的言語、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親切、信任的情感信息,使學生感到教師可親可愛,並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讓學生受到情的感染、愛的激勵,得到美的享受,在興奮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這樣,學生對老師有了親近感,他們體驗到受教育是快樂的,從而主動參與學習、敢於爭辯,最終學生的思維得到內化,潛能得到發展,情感更加豐富,心理更加健康。
二、挖掘教材的心理教育因素,觸動學生心靈深處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處處滲透著心理健康要素,教師只要對課本內容加以梳理,即能挖掘出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例如教學《珍愛生命》一課時,我讓學生體會生命的來之不易,感受生命的精彩,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自己存在的價值,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學會珍惜自身生命的同時更要主動去關愛他人的生命安全。再如《珍惜新起點》一課,讓學生認識到怎麼樣才能使新建立的班集體更加有凝聚力、同學之間怎麼相處等等,進而更好地處理自己與他人、個體與集體的關系,盡早養成尊重他人、服從集體的優良品質,為自己的中學階段締造良好開端。這樣,通過細心挖掘教材的心理教學因素,逐步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三、滿足學生健康成才的需求,健全學生的心理體驗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誘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進而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在思品課教學中,根據本學科的內容特點,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興趣盎然地學習。對於能夠給出正確結果的學生,我會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對於通過思考但解答中仍有不足之處的學生,我會先肯定他們解答中的正確之處,然後用鼓勵性的語言,如「你可以從某某方面來繼續考慮」、「請你再……你一定會想出來的」等,而不是輕易地否決他們,以致於使這些學生的思考過早地結束;對於學生中新穎、簡潔的回答,則可以用「你的解法很棒」、「老師還沒有想到這種解法」等話語來激勵學生,讓學生有一種自豪感。讓學生感受成長的艱辛、享受成功的快樂,是我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常用做法。
四、注重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培育學生健全的心理品質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改變原有的教育教學方式,盡可能多地採用合作、討論、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學模式,使整個教學過程在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教學中,我善於利用教材內容的新異性、差異性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教學《學會交往》的內容時,我就採用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友誼的重要、找到獲得友誼的方法,逐漸懂得待人接物要平等、真誠,要理解、寬容。學生受該教學內容的影響,必將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更注意自己的言行,培育自身的心理自覺性。這不僅使學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掌握了交友的技巧,更為重要的是,還協調了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這無疑對健全學生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五、化解學生的心理困擾,賦予學生心理自信
俗話說「擁有自信心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前提」,「沒有自信便會失去一切」,因而,思品課教師要善於觀察、了解和理解學生的情緒、情感,幫助他們解決心理顧慮和困擾。對於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疲勞、緊張、煩躁、厭倦等情緒,要善於因勢利導地進行調適、疏導,並正確處理各種突發事件,使學生能較長時間地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態,從而有效地從事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引導,幫助其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技能與自信心,逐步培育其對學習的積極態度。中學生正處於青春期,也是思想、心理上的叛逆期和不良事件的高發期,教師務必要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他們要有堅定的人生目標和正確的價值選擇,讓他們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我的這些做法,都來自於課堂教學實踐,期望我的做法能拋磚引玉,激起更多更美的浪花——「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的方法之浪花」。

閱讀全文

與小學品德教學與心理健康整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