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優化小學古詩教學

優化小學古詩教學

發布時間:2020-12-01 07:10:48

❶ 如何把握小學古詩詞教學

提到小學古詩詞的教學,有許多老師就苦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因此,古詩詞的教學不可避免地走入了許多誤區,使學生對古詩詞的掌握偏離了航道。具體表現在: 一、 教師只負責「教會」,不重視「會教」 貪圖省事的語文教師往往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強迫學生在課堂上接受教師早已安排好的學習方法,比如抄寫「標准」的詩詞譯文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放鴨式」背誦全文等。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終於「協助」教師完成了「教會」的任務,學生並沒有享受到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也完全忽視了教學方式的優化、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等問題。 二、 學生只注重「讀會」,不重視「會讀」 學生在掃清字詞的障礙,能流利地朗讀詩詞以後,往往沾沾自喜,認為已經「讀會」了。他們卻忽略了詩詞的節奏、韻律等關鍵問題,而這些,恰恰是詩詞的精華所在,重中之重。 三、 學生只能夠「背誦」,不重視「誦背」 很少能夠看到語文課堂上,學生能夠忘情地吟誦古詩詞,學生總是以自己能一氣呵成地背完詩詞為榮,面對這樣的學生我隱隱有些擔憂,擔憂他們如何有時間去思索、去感悟、去品味。古人「吟詩」不是沒有道理的,在「吟」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的感悟品味字詞的優劣,思考情境的創設、情感的抒發等諸多問題,使自身的駕馭語言文字的能力在「吟誦」中得到提高,如此優秀的訓練方法如今卻不被重視,近乎絕跡,豈不悲哉? 那麼,應該如何正確把握小學古詩詞的教學呢? 我以為首先必須要先正確解讀新課標對小學生掌握古詩詞的要求。 新課標明確指出:小學生要會背誦優秀詩文160篇(段)以上(低年級50篇;中年級50篇;高年級60篇),這是對小學生掌握古詩詞數量上的要求。 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誦讀詩文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誦讀詩文,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這是對小學不同年段學生掌握詩詞理解上的要求。由此可見,新課標的要求可歸納為三會:會讀、會背、會感悟。 其次,依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一、反復吟詠,創造激勵探究問題的熱情和責任感的情境 漢語言文學講審美、體驗、感悟、直覺,體現了漢民族獨特的心理結構和思維方式。錢理群說:「中國傳統文化根本上是一種感悟的文化,而不同於偏於分析的西方文化。」用方塊字連綴而成的中國古典詩詞,一直洋溢著一種獨具魅力、生生不息的靈性風韻。靈性是古典詩詞的一種鮮活氣脈,故非吟誦涵不足以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韻。「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義。」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口誦心惟,咀嚼體悟,共鳴感奮,潤養身心,化育靈魂,鑄造人格的支柱,積蓄精神的原動力。古典詩詞教學需要激情,需要陶醉,需要發現。吟誦涵詠創造了令人陶醉、充滿激情的學習情境,促使主體與主導、作品與讀者進行深刻對話,激勵學生探索的熱情和責任感。詩教足以養心。詩詞教學就該多一些聲並茂的誦讀,少一些學究解經式的分析;多一些陶情冶性的快樂,少一些正襟危坐的嚴肅;多一些聯系自我的體驗,少一些微言大義的挖掘。 二、啟發聯想和想像,進行詩詞文本與生命靈魂的對話 中國古典詩詞言約意豐,貴在含蓄,時空跌宕,跳躍騰挪,非聯想、想像不能領悟其意境、意趣。 「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春意鬧」「雲破月來花弄影」,一字風流,境界全出。老師就要啟發學生通過聯想、想像,再現春江碧透、柳綠桃紅、蜂蝶翩躚、鶯飛鳥鳴或者月影姍姍、風來花動、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領會詩句深邃的意蘊和含蓄的感情,獲得閱讀欣賞的愉悅和二次創造的滿足。古詩詞浸潤著漢民族的審美意趣,多借景抒情、體物寫志、詠史寄興、即事感懷,又多用映襯渲染、虛實相生、動靜互見、擬人比喻等表現手法,這些更需要也更能培養學生的聯想、想像能力。「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讀者只有放眼廣袤的天地,想像漫天飄雪、千山皆白的寥廓凄清的背景烘托下的一葉孤舟、一竿魚釣和一孤苦老頭,才能走進一個在宦海中雖幾遭打擊幾度浮沉仍痴守節操、孤寂憤怨的靈魂深處,實現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聯想和想像在詩詞學習的課外活動重要形式——詩歌表演中更能指導其欣賞作用和創造精神渲泄得淋漓盡致。 老師的講析代替不了學生的聯想、想像,學生也不可能通過老師的聯想和想像走進詩詞的意境、詩人的世界。學生只有在教師啟發下進行聯想想像才能實現讀者與文本的對話,最終實現意義的建構。讀者閱讀的過程,就是以自己的全部生命體驗、生命情感和生命意識與文本背後潛藏著的生命對話的過程,就是實現讀者自我生命成長和提升的過程。聯想和想像是這個過程的催化劑和通衢大道。

❷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低段古詩詞教學之我見

如何有效提高小學低段古詩詞教學之我見
——於都縣第六小學 管麗萍
古詩是中國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是人文教育和語言文字學習的豐富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數十首古詩,因此,古詩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提出第一學段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二學段為50篇(段),第三學段為60篇(段)。而且在其附錄的「古詩詞背誦推薦篇目」就有70首。由此可見,「新課程標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地位,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古詩教學,擴大小學生對詩詞的閱讀。這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婦孺皆知、膾炙人口,都是古詩中的精品。這些優秀的古詩,語言精練,意蘊含蓄,意境深遠,講究平仄,嚴於用韻,格律嚴謹,魅力無限。因此,教學時,其豐富的意蘊,「言盡而意無窮」的魅力是無法靠老師講出來的。加上低年級學生人生閱歷淺,認知水平有限,剛剛接觸古詩,更不可能要求他們「字求其訓,句索其旨」。
那麼,如何更有效地指導低年級學生誦讀這些古詩詞呢?
葉聖陶先生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教學古詩詞時,不僅要使學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內容,還必須引導學生「入境」才成。
一、巧用多媒體,營造學習古詩的氛圍,幫助學生理解古詩意思。
大家都知道古詩產生的時代離我們已經很久遠了,古詩中出現的生活片段很難讓現在的孩子接觸和體會。所以單靠教師的隻字片語很難解釋清楚,孩子們也無法體會出相關的詩意。這時就要教師藉助多媒體,製作課件,讓學生通過聲像、視頻去了解歷史、了解過去,這樣不僅讓學生理解詩意,也幫助學生拓展了課外知識。例如:教學《漁歌子》時,箬笠、蓑衣這兩件物品現在已不易找到,教師通過播放幻燈片再現這些物品,能讓學生直接感官認識,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在學習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時,許多學生都沒有去過廬山,單靠一些呆板的圖片是無法體會廬山三疊泉的雄偉和壯觀。這時如果能在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播放廬山三疊泉的視頻,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聽其聲,相信學生就能輕而易舉的理解詩句——遙看瀑布掛前川。
二、利用游戲,激發學習古詩文興趣,引導學生體會古詩意境。
低齡的學生學習古詩,有時會出現倦怠的情緒,此時就需要教師利用一些游戲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喜愛讀古詩,並且認為學習古詩對自己有一定的影響。如果老師們能合理利用賽詩會、古詩接力、對對子等游戲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在教學中穿插上情景表演和角色表演,將特別有助於提高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例如:學習《所見》時,讓學生理解古詩大意後,鼓勵學生親自扮演牧童,去體會牧童的生活和心情,學生就能在表演中輕松而又快樂的體會出詩意。
三、教師的激情是古詩文課堂收到成效的保證。
古詩是一門藝術,其中蘊含著很深的情感。詩人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學生學習古詩,不僅僅限於理解詩句,更重要的是體會作品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激情不僅僅可以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利用激情有效地引導學生體會作品的情感。有一次聽縣骨幹教師執教古詩《遊子吟》,當老師充滿激情地朗誦時,所有的學生和在場的老師們都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她深情並茂講述自己作為遊子對父母的心情讓學生真正體會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境。
相信許多教師在教學前都會充分准備、認真備課,但同樣起點的教學,充滿激情的教師總會把一堂普通的教學上出精彩,閃出亮點,低段的古詩文教學更是如此。
四、想像力的培養是古詩文教學的重中之中
亞里士多德說過:「想像力是發現、發明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就必須善於想像。想像力對於一個人的重要可見一斑。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詩句的言外之意,就要靠自己的想像補充和領悟,去聯想、補充和創造,以構想詩詞中的畫面。例如:《江上漁者》學習古詩後,請同學們想像在波濤滾滾的江面上,捕魚人冒著生命危險,打撈鮮美的鱸魚,使人不由對捕魚人產生同情與憐憫。
總之,古典詩詞是我們偉大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結晶,是我們的寶貴財富。一個沒有傳統的民族是可憐的,一個擁有傳統卻不知道珍惜的民族是可悲的。優秀古詩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資源,優美的詩詞,深刻的內涵,高遠的意境,流傳的佳句,精湛的語言,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我們廣大語文教師只有重視古詩詞的教學,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採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

❸ 淺談提高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建議

古典詩詞語雖短,但意境卻大,是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和美育的好題材。但是語言精練優美,表現了深刻的意蘊和動人的境界。然而,古詩詞畢竟與現在中小學生的距離較遠,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因為它的語法、平仄等現在已經不常用了,如果對其籠統的進行全面教學,耗時費力不說,學了也沒有多大的用處。況且,由於各個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學階段的古典詩詞教學,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更多的是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

❹ 如何提高小學古詩教學的實效性

究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古詩文學習的有效性呢?我根據自己以往的教學體會,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熟讀
對於小學生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讀時能讀得通順,做到如朱熹先生說的: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其熟讀的目的就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1、能讀准字音,對文章的字詞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詞多義,同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它的讀音、意義、用法都不相同。我們可以在熟讀熟記其讀音時記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論語》四則當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面的「知」讀「zhī」,意思為「知道」,最後一個「知」讀「zhì」,意思為「智慧,聰明」。
2、讀准節奏,疏通詞句。誦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獨特之處,一句話,在哪停頓,往往會影響句子的意思。如果讀錯節奏,就不能正確理解句意,甚至會曲解文意。如何讓學生准確把握節奏?我們一是把不同的停頓標示出來,讓學生對比判斷;二是通過錄音范讀,掌握正確的節奏。
3、模仿練讀,讀出韻味。讀准字音,讀清節奏,只是誦讀的第一步。我們誦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恰當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和沉鬱頓挫、奔騰激越的情感。這些情感孕於無聲的語言中,要通過朗讀將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調,再據此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教學中,老師正確的范讀非常重要,讓學生注意聽,小聲跟讀,再模仿誦讀,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處理得好,才能准確地表情達意。高音顯得響亮,表示興奮、喜悅的感情;低音顯得幽沉,表示肅穆、悲哀的感情。如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重音落在「千帆過」「萬木春」上,為什麼?因為這六字形象地展現出未來的美好,表現一種激昂、樂觀的生活態度。
其次,注意語調。誦讀時,根據內容處理好語調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讀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讀得平緩,「不知」開始上升,「亡國恨」達到頂點,」恨」更重。通過模仿,讀出正確的語調,激起心中的憂憤,領會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第三,注意節奏。誦讀中的節奏須著眼於全篇。感情歡快的,可用快節奏,感情憂郁的,可用慢節奏。
4、圖文賞讀,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誦讀中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內涵。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支撐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記憶的速度,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變靜為動,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提供形象依據。誦讀時,根據文意、詩意配圖、配樂,讓學生在優美的圖像、音樂中朗讀文章、詩歌,更深刻地領悟文意、詩意。

二、想像
想像是領會的載體,是創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教育家吳祖興在《語文教學應重視想像力的培養》一文中指出:在語文學習中,背誦是汲取前人思想語言精華的最基本手段,而想像能使語言文字與情景結合而深深印入人們的腦海,從而大大增強人們的記憶力。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名言佳句,無不喚起了我們如畫的想像,所以,一經誦讀就永志於心。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詩歌誦讀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進而使其熟練誦讀的有效手段。那麼,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呢? .
(一)精心導入,扎實練習面對一首首不解其義的古詩文,如何讓學生去讀懂詩意,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在老師的精講中受啟發,在精講的「導」語中去想像,以達到理解並背誦詩文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山居秋暝》時,為了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詩歌內容,我首先在本課的導語上進行了精心設計,同學們在解題後,我接著說:「這首詩當中的第一句還被引用到廣告中呢!你們也想體味其中的妙處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文。」這樣,老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同學們構建出想像的空間,讓同學們在好奇與想像中去閱讀本詩,就會使想像的畫面具體、形象起來。這時,老師在讓學生初讀的基礎上出示詩歌掛圖,使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與眼前的畫面相對照,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情景講述,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當孩子們具備了一定的想像能力時還要引導學生在「練」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誦讀實踐。在誦讀活動中,我首先讓善於背誦的同學介紹記憶背誦的經驗。在學生們方法各異的介紹中,我再向同學們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即:在誦讀一首新詩時,首先要藉助注釋讀懂題目;接著去試讀詩文附註的詩歌大意,初步感知詩意後,再去觀察本詩的插圖,並聯系詩歌大意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最後,在詩意朦朧的想像中熟讀詩文,並在逐漸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詩意,直至背誦詩文。
當孩子們背誦了較多的詩篇後,鞏固背誦已誦詩文,恢復增強記憶能力,便成為突出問題。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輕松游戲,牢固掌握
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入情入境地想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加快背誦的速度,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編玩一些別開生面的娛樂游戲,其中的編「謎」猜「謎」游戲,就特別富有情趣。
這里所謂的「謎」,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用語言文字敘述事物的特徵讓人們去猜測的謎語,而是由詩文內容通過想像所構建的簡筆畫面。構建這個畫面自然離不開學生入情入境的想像,他們把依據詩意想像的畫面,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在撲克牌大小的卡片上,這就是一個謎語,這叫「觀畫猜詩」,出示這個畫面,讓別人猜想是哪首詩,詩文內容是什麼;還有的在卡片上只寫詩文的其中一句,讓同學猜說詩題和作者,並對出下旬,這叫「詩句接龍」,凡此種種,形式多樣。如,第一種的「觀畫猜詩」,有的學生在卡片上畫了一條小河從兩山中流過,小河上一輪太陽的旁邊畫了一隻帆船,這正是「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寫照。如此這般的,同學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撲克牌」放在口袋裡,在課余時間便玩此猜「謎」游戲,他們往往是三五成群,竟相比賽,樂此不疲。這樣,在入情入境的想像中,在輕輕鬆鬆的氣氛里,達到了對所誦詩文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辯論
理越辯越明,思維越辯越開闊。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地引出對立觀點,讓學生各抒己見,以加深對作者觀點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初步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如講李白的《客中行》時,有學生提出,這首詩又稱「客中作」,在他鄉作客,那麼這首詩應當是抒寫鄉愁。馬上有同學提出反對意見,提出:著名的蘭陵美酒,帶著醇厚的香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去如琥珀般光艷。詩人面對美酒,心情肯定是愉悅興奮的。是的,通過學生的這一爭論,讓大家更加透徹地明白了詩人雖然身在客中,可是樂而不覺是在他鄉。這首詩充分展現了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通過辯證理解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也培養了辯證思維能力。

四、作文
把古詩文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練筆的材料;運用古詩文的寫法和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內容精粹,語言凝煉,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了許多「空白」之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練筆。
1.拓展外延,多角度練寫。
有些古詩文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這就可以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採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後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難忘的一節課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骨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敘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岑參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文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贈汪倫》等。只要悉心指導,許多古詩文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有目的練習。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訓練。這里所說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飛舞、燕語鶯聲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進行寫景片斷訓練。古詩文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地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歸納方法,指導作文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範文。詩作中詩人所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學的走向。可以說現在寫文章所運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詩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認真摸索古詩文的寫作運用規律,歸納古詩文的寫作方法,學習古詩文的寫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的作文。羅列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1.古詩《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被歷代無數讀者所稱贊,說是千古絕唱。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勾畫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圖,意在抒發作者內心的哀愁。但詩中並未直白的敘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處處景物卻在氣氛上刻畫出一種蒼茫凄涼的意境。從詩作中不難看出作者運用的是通過景物來襯託人物心情的方法。我們將這種寫作方法歸納為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景物襯托法。
2.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詩人在飽受戰亂流離之後,突然聽到勝利消息的狂喜情態。詩中作者通過「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等動態的描述,使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聽到平叛勝利後的喜悅心情。我們把這種通過動作描寫反映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歸納為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動作暗示法。
3.古詩《詠鵝》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描繪了鵝的形體,從「曲頸」到「白毛」再到「紅掌」,抓住了部位的鮮艷色彩「白毛」「紅掌」,還有神態動作:「歌」「浮」「撥」,把鵝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樣子寫得活靈活現,十分可愛,是一則描寫小動物外形的很好的範文。通過誦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描寫小動物的方法與規律是「按順序,抓特點」寫出它的與眾不同之處。

❺ 教學論文《關於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古詩詞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筆者有一些體會。
一、 激情導入,激發詩趣
1. 朗讀導入。朗讀不僅能培養人的語感,也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它是一種心靈與文本的溝通,也是情與詩意的完美交融。如果在上課之初,以美的朗誦開場,首先給學生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詩詞的情感波動而心動,隨著朗誦語調的抑揚而情涌。學生只有在欣賞和陶醉中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朗讀內容可以是學過的古詩詞,也可以是與要學內容相關的古詩詞。描繪春景的,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表達愛國熱情的,寫花的,寫草的,寫月的……小學生能吟誦許多首,教者只要引導及時到位,就能收到效果。如教學《江南春》時,可讓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句,讓學生背誦《春曉》,當一首首優美的詩句從學生口中流出,他們也融入春天的美景中了。
2. 畫面導入。蘇軾曾評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古詩詞時,可以用圖畫導入新課,增強直觀感。小學教材編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每首詩篇中都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都能抓住詩中情景,引發學生聯想。教學前展示這些插圖,讓學生從插圖中產生學習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如古詩《村居》的教學,插圖是一幅美麗的春色圖,畫中孩子們放風箏的天真爛漫情趣尤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從而引發學詩興趣,順利地進入古詩的學習中。
3. 詩詞導入。即以熟悉的古詩詞句導入新篇學習。每位小學生頭腦中都儲存有一定的古詩詞,有些學生在一年級時就能背誦許多古詩句,雖然他們對背誦的古詩詞內容並不太理解,但潛意識中總有一種或模糊或粗淺的認識,這種認識在學習相關篇目時就會不自覺地涌現出來。如在教學張志和《漁歌子》這首詞時,請學生背誦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進行對比,都是講釣魚的,但張志和的釣魚與小兒的釣魚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同樣寫釣魚,風格差異較大,由小兒的天真引出張志和的失意,強烈的落差能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4. 故事導入。古詩詞雖然來源於生活,但是學生離古詩詞作者的生活非常遙遠,要想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古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而故事導入應是一種切合實際的方法,因為沒有哪位小學生會抵觸新奇有趣的故事。其實只要教師用心,每首古詩詞都蘊含一個生動的故事。如果用古詩詞的故事導入,就能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進去。如《石灰吟》《春曉》《清平樂・村居》等古詩詞,或本身就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在作者的背後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只要給學生充分的預習准備,讓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說不定就會對新學的詩詞有獨到的見解,對詩詞背景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二、 吟出韻律,吟出深情
1. 吟出韻律。押韻好的詩詞,讀起來鏗鏘有力,產生一種回環往復的感覺,這就是韻律美。不同的詩詞作品,有不同的押韻,會形成不同的氣氛,傳達出不同的情感。我們朗讀詩詞,也應將詩詞獨有的韻律美傳達出來。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一般古詩詞都有明顯的韻味。如《清平樂・村居》中的「草」「媼」「好」,都押「ǎo」韻,讀起來順暢自然。這樣的例子很多。如今許多古詩詞已被譜成優美的歌曲,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吟唱。學生在吟唱過程中會產生特別的美感,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只要教師善於設計,用心組織,詩詞的教學其實也能達到詩情畫意般的音樂境界。
2. 吟出深情。詩詞是一種最適宜朗讀的文學形式。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有強烈的感情、豐富的想像、深邃的意境、優美的韻律。因此,我們朗讀時,就應該通過豐富的想像,再現詩人詞人的感情。詩詞是抒情藝術,無論是抒情詩詞,還是敘事詩詞,甚至哲理詩詞,只要是成功的作品,裡面必定奔涌著作者澎湃的激情,蘊含著作者的縷縷情思。無論是思念家鄉、親人的《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還是表達朋友情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抑或是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墨梅》等,都深藏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走進作者心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脈搏,讓自己的思想和詩人、詞人的思想融為一體。這樣,朗讀者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 明白詩理,升華詩意
1. 找詩趣。學習散文我們喜歡引導學生找出「文眼」,其實古詩詞也有「眼睛」,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它,就能順利把握情感基調,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眼睛」是詩詞的中心,是詩人要表達的「詩理」。「理」其實是和「趣」相連的。有時我們在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時,會讓他們無形中享受到一種樂趣。在詩人營造的趣味中習得其意,進得其境,顯得順暢自然。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一詞,向我們描繪了富有鄉村田園氣息的情景。詞中的一戶人家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少有所事。這首詞只要細細玩味,我們就會發現「趣味」無窮。「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親切與溫馨,「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的可愛活潑,都融於一個「醉」字中,「醉」字就是「詞眼」,字里行間也無不讓人感覺到詞人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在這樣的生活里,有鄉村美,也有鄉村趣,更有鄉村樂。
2. 融詩情。詩是以文字體現情感,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詞。如陸游經過長期戰亂流離生活的體驗,凝聚起深切的愛國激情,從而寫出飽含血淚和期望的《示兒》一詩。又如李白經歷了十五個月的流放生活後重獲自由,懷著難以自禁的喜悅,寫下了《早發白帝城》一詩。再如,李白觀賞了陽光照耀下的廬山瀑布凌空直下的壯麗景觀,心中勃發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一詩。可見詩詞歌賦都是作者「情動而辭發」之產物。
3. 悟詩理。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也留下許多至深哲理,讓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吟誦詩詞歌賦時不斷成長成熟。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力。如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朱熹《觀書有感》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過躬行」。還有,李白《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些深含哲理的詩詞都是教師教學時必須讓學生理解的,學生只有理解了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❻ 如何提高小學詩歌教學之效率

古詩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間,萬口傳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小學古詩的教學,對於小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但是從目前教學來講,很多小學生對古詩文產生一種厭倦的情緒,認為學習古詩文沒有實際的作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增加他們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關鍵在於課堂教學,那麼如何提高小學古詩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呢?

一、引導學生朗讀、傾聽、體會、交流,創新古詩文

古詩語言精練、含蓄、優美,首先要讓學生抓住重點字、詞。讀准字音,了解字義,讓學生大聲朗讀,「不求甚解」地讀,讀通,讀好,讀到朗朗上口,在讀中自悟。同時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挑選學生帶有感情的朗讀,然後讓其他學生用心去傾聽。激發學生進入詩句所描述的景象,進一步啟示和激發學生深入地體驗和審視感受,領悟詩句中蘊涵的深沉的情感和深刻的事理。
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還只是片言只語,所以特別需要在同桌、小小組之間充分議論。這樣可以互相啟發,激起「頭腦風暴」。不僅會大大促進理解,而且會觸發出許多感悟。使學生學習古詩由被動變為主動的探求,這樣學生自學能力會大大增強,學習興趣也會更加濃厚,同時把古詩當作一種樂趣和享受,從而真正發揮古詩教學的特有魅力。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古詩文課堂教學

教學媒體都是以物質形式出現的,教學媒體的利用效果大大高於傳統教學媒體,再加上良好的學習情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維持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這種良好的學習情境正是教師所追求的。因此,我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古詩教學時,努力通過圖、文、聲等多種功能,給學生以適當的感官刺激,由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
如教學《楓橋夜泊》古詩時,學生還未走進教室,我便打開計算機,播放早已准備好的軟體。整個教室里立刻回盪起旋律優美的樂曲。整個教室回盪著音樂,學生們在強烈的文化氛圍的感染下。產生了學好古詩的強烈願望。
鈴聲響了。我站在講台前掃視了一下教室,只見同學們靜靜地坐在那裡,注視著我。此刻,我飽含激情地開始講解:「說起唐詩大家都知道,它是中國古詩發展的最高峰。許多作品雖然距離現在已有千年,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感受到中華文化那經久不衰的魅力。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這首唐詩並結識他們的作者。」學生在這種潛移默化的熏陶下,產生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這節課中,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生動的語言,保持這種良好的學習情境,並使這種興趣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
多媒體動畫演示,以其生動形象的畫面、鮮艷明麗的色彩、賞心悅目的形象,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帶入語言描繪的境界,不僅有助於學生對古詩的理解,還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題西林壁》時,我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啟發想像。開始,我用動畫演示一個個廣袤的空間,此時夕陽依傍,連綿的群山遠遠望去。危峰兀立。在浩瀚的天地間,景物有遠有近,色彩有濃有淡,一個動靜交錯、氣勢磅礴的絕妙境界,啟發了學生的想像能力,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在此基礎上我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他們越讀越覺得心曠神怡,不由自主的進入了「橫看成嶺側成峰」的詩境,感受群峰犬牙交錯時產生各種不同景觀的景象。接著。我演示了「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畫面,通過觀察想像,學生很自然地與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有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體驗,明白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哲理。

三、把古詩文生活化教學

知識是前人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提煉出的規律。我們的教學是為了使學生掌握規律及學習運用規律。學生的頭腦不是盛放知識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點燃的火把。因此教師不能只考慮讓學生掌握知識。而應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過程,引導學生善於用書本知識闡釋生活中的數學。古詩詞中的審美教育不僅能使學生發現美、認識美、欣賞美、理解美,更能通過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及美好的理想去感染、塑造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潛能。但是,由於古詩詞中所描寫的景物、事件、人物與學生生活的年代有一定距離,學生們並不能很好把握。另外,古詩詞教學在形式上略顯單詞。多停留在講講、讀讀、背背的形式上,教學形式上的單調必然有損古詩詞豐厚內涵的理解。教師可以把古詩文生活化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很容易記住古詩文的內容,也很容易理解古詩文的意境。生活化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的目的。往往是為了在學習內容與學生體驗間建立聯系,使新學內容能較快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達到真正理解,這是優化學習過程的有效途徑。如,在講到有關春天景色的詩句,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田野或者能體會到春天感覺的地方,在那種地方講解詩句,朗讀詩句,會讓學生感覺別有一番風味,也會增加學生對古詩文教學的興趣。

❼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有效性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淵源,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夠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流傳下來,且經久而不衰,是因為它們無論在思想上,內容上都堪稱典範,可以使學生在誦讀中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滋養和熏陶,奠定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古詩文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可取之處。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誇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可見,如果能切實提高古詩文教學的有效性,將使學生獲益頗多。
那麼,究竟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提高古詩文學習的有效性呢?我根據自己以往的教學體會,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熟讀
對於小學生來說,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讀時能讀得通順,做到如朱熹先生說的: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其熟讀的目的就是「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1、能讀准字音,對文章的字詞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詞多義,同一個詞,在不同語言環境中,它的讀音、意義、用法都不相同。我們可以在熟讀熟記其讀音時記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論語》四則當中,「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面的「知」讀「zhī」,意思為「知道」,最後一個「知」讀「zhì」,意思為「智慧,聰明」。
2、讀准節奏,疏通詞句。誦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獨特之處,一句話,在哪停頓,往往會影響句子的意思。如果讀錯節奏,就不能正確理解句意,甚至會曲解文意。如何讓學生准確把握節奏?我們一是把不同的停頓標示出來,讓學生對比判斷;二是通過錄音范讀,掌握正確的節奏。
3、模仿練讀,讀出韻味。讀准字音,讀清節奏,只是誦讀的第一步。我們誦讀的目的是讓學生能恰當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樂之情和沉鬱頓挫、奔騰激越的情感。這些情感孕於無聲的語言中,要通過朗讀將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調,再據此指導正確的朗讀方法。教學中,老師正確的范讀非常重要,讓學生注意聽,小聲跟讀,再模仿誦讀,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處理得好,才能准確地表情達意。高音顯得響亮,表示興奮、喜悅的感情;低音顯得幽沉,表示肅穆、悲哀的感情。如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重音落在「千帆過」「萬木春」上,為什麼?因為這六字形象地展現出未來的美好,表現一種激昂、樂觀的生活態度。
其次,注意語調。誦讀時,根據內容處理好語調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讀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商女」讀得平緩,「不知」開始上升,「亡國恨」達到頂點,」恨」更重。通過模仿,讀出正確的語調,激起心中的憂憤,領會作者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憂慮的情感。讀出詩的韻味。
第三,注意節奏。誦讀中的節奏須著眼於全篇。感情歡快的,可用快節奏,感情憂郁的,可用慢節奏。
4、圖文賞讀,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誦讀中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內涵。學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抓住支撐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記憶的速度,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我們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變靜為動,為學生的抽象思維提供形象依據。誦讀時,根據文意、詩意配圖、配樂,讓學生在優美的圖像、音樂中朗讀文章、詩歌,更深刻地領悟文意、詩意。

二、想像
想像是領會的載體,是創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教育家吳祖興在《語文教學應重視想像力的培養》一文中指出:在語文學習中,背誦是汲取前人思想語言精華的最基本手段,而想像能使語言文字與情景結合而深深印入人們的腦海,從而大大增強人們的記憶力。像「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的名言佳句,無不喚起了我們如畫的想像,所以,一經誦讀就永志於心。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詩歌誦讀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進而使其熟練誦讀的有效手段。那麼,怎樣引導學生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呢? .
(一)精心導入,扎實練習面對一首首不解其義的古詩文,如何讓學生去讀懂詩意,我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在老師的精講中受啟發,在精講的「導」語中去想像,以達到理解並背誦詩文的目的。比如,在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詩作《山居秋暝》時,為了讓學生在整體上感知詩歌內容,我首先在本課的導語上進行了精心設計,同學們在解題後,我接著說:「這首詩當中的第一句還被引用到廣告中呢!你們也想體味其中的妙處嗎?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文。」這樣,老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出學生學習的興趣,給同學們構建出想像的空間,讓同學們在好奇與想像中去閱讀本詩,就會使想像的畫面具體、形象起來。這時,老師在讓學生初讀的基礎上出示詩歌掛圖,使學生把想像的畫面與眼前的畫面相對照,整體感知了詩歌內容。此時,再讓學生進行情景講述,既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形象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當孩子們具備了一定的想像能力時還要引導學生在「練」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導學生進行扎扎實實的誦讀實踐。在誦讀活動中,我首先讓善於背誦的同學介紹記憶背誦的經驗。在學生們方法各異的介紹中,我再向同學們做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即:在誦讀一首新詩時,首先要藉助注釋讀懂題目;接著去試讀詩文附註的詩歌大意,初步感知詩意後,再去觀察本詩的插圖,並聯系詩歌大意進行入情入境地想像;最後,在詩意朦朧的想像中熟讀詩文,並在逐漸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詩意,直至背誦詩文。
當孩子們背誦了較多的詩篇後,鞏固背誦已誦詩文,恢復增強記憶能力,便成為突出問題。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二)輕松游戲,牢固掌握
玩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入情入境地想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加快背誦的速度,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編玩一些別開生面的娛樂游戲,其中的編「謎」猜「謎」游戲,就特別富有情趣。
這里所謂的「謎」,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用語言文字敘述事物的特徵讓人們去猜測的謎語,而是由詩文內容通過想像所構建的簡筆畫面。構建這個畫面自然離不開學生入情入境的想像,他們把依據詩意想像的畫面,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在撲克牌大小的卡片上,這就是一個謎語,這叫「觀畫猜詩」,出示這個畫面,讓別人猜想是哪首詩,詩文內容是什麼;還有的在卡片上只寫詩文的其中一句,讓同學猜說詩題和作者,並對出下旬,這叫「詩句接龍」,凡此種種,形式多樣。如,第一種的「觀畫猜詩」,有的學生在卡片上畫了一條小河從兩山中流過,小河上一輪太陽的旁邊畫了一隻帆船,這正是「孤帆一片日邊來」的寫照。如此這般的,同學們把自己精心設計的「撲克牌」放在口袋裡,在課余時間便玩此猜「謎」游戲,他們往往是三五成群,竟相比賽,樂此不疲。這樣,在入情入境的想像中,在輕輕鬆鬆的氣氛里,達到了對所誦詩文溫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辯論
理越辯越明,思維越辯越開闊。在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地引出對立觀點,讓學生各抒己見,以加深對作者觀點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初步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能力。如講李白的《客中行》時,有學生提出,這首詩又稱「客中作」,在他鄉作客,那麼這首詩應當是抒寫鄉愁。馬上有同學提出反對意見,提出:著名的蘭陵美酒,帶著醇厚的香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去如琥珀般光艷。詩人面對美酒,心情肯定是愉悅興奮的。是的,通過學生的這一爭論,讓大家更加透徹地明白了詩人雖然身在客中,可是樂而不覺是在他鄉。這首詩充分展現了詩人豪放不羈的個性。通過辯證理解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也培養了辯證思維能力。

四、作文
把古詩文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練筆的材料;運用古詩文的寫法和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內容精粹,語言凝煉,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了許多「空白」之處,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像,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練筆。
1.拓展外延,多角度練寫。
有些古詩文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這就可以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採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後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難忘的一節課等,給學生以發揮想像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像,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骨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敘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岑參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文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贈汪倫》等。只要悉心指導,許多古詩文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有目的練習。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訓練。這里所說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飛舞、燕語鶯聲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進行寫景片斷訓練。古詩文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地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的目的。
(二)、歸納方法,指導作文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範文。詩作中詩人所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學的走向。可以說現在寫文章所運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詩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認真摸索古詩文的寫作運用規律,歸納古詩文的寫作方法,學習古詩文的寫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的作文。羅列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1.古詩《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被歷代無數讀者所稱贊,說是千古絕唱。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勾畫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圖,意在抒發作者內心的哀愁。但詩中並未直白的敘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處處景物卻在氣氛上刻畫出一種蒼茫凄涼的意境。從詩作中不難看出作者運用的是通過景物來襯託人物心情的方法。我們將這種寫作方法歸納為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景物襯托法。
2.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詩人在飽受戰亂流離之後,突然聽到勝利消息的狂喜情態。詩中作者通過「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等動態的描述,使我們從字里行間感受到詩人聽到平叛勝利後的喜悅心情。我們把這種通過動作描寫反映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歸納為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動作暗示法。
3.古詩《詠鵝》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描繪了鵝的形體,從「曲頸」到「白毛」再到「紅掌」,抓住了部位的鮮艷色彩「白毛」「紅掌」,還有神態動作:「歌」「浮」「撥」,把鵝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樣子寫得活靈活現,十分可愛,是一則描寫小動物外形的很好的範文。通過誦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描寫小動物的方法與規律是「按順序,抓特點」寫出它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摸索中,我們還從古詩文中歸納總結出許許多多實用的寫作方法。在從古詩文提煉方法時,教師必須注意重到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達到教學目的即可。這樣長期訓練,既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方法,又使學生熟吟古詩文,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的素養。
古詩文教學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商榷。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的進行訓練,相信學生會從中有所收益。

❽ 如何提高古詩的高效教學

本文主要探討如何才能進行有效的古詩詞教學.古詩詞教學在中學語文教育中一直佔有一席之地,古詩詞試題也是中考和高考中必然會出現的內容.那麼我們知道,古詩詞,語言凝練,意境悠遠,或詠物寄情,或抒情啟思,首首境意高遠,蘊涵哲理,膾炙人口、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後,都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在浩瀚如煙的文學長河中,古詩就如璀璨的明珠傳承著華夏兒女的血脈精髓.上完六年級古詩詞復習,我對新課標要求必背的古詩進行了一次測試評估,有以下幾種評估題式: (1)把詩句填寫完整; (2)把詩句、作者、詩題用線連起來; (3)根據下列節日寫出對應的詩句; (4)根據景物寫出相對應的詩句; (5)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詩句; (6)按要求默寫古詩. 題目並不難,但范圍比較廣.評價結果,令我大吃一驚,一些以前學過的詩句大部分學生毫無印象,就連去年每人背出並都會默寫、在我心目中已經過關了的詩句寫對的同學也寥寥無幾.為什麼會這樣?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啊!帶著一頭的霧水,我冷靜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學,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1.從我的教學方法看 (1)教學形式套路化:古詩教學中,我往往採用這樣的套路「釋題目,知詩人;解難字,譯全篇;悟情感,齊背誦.」認為這樣的套路是古詩教學的萬能鑰匙,教學設計也往往把解詞釋義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花大力氣解決.先是逐字逐詞地解釋,再是理解每個句子,最後串講整首詩的意思,到此便認為達成了目標.習慣於古詩教學模式化的我在備課時自覺輕松、不假思索地套用這三步曲,嫻熟用之.本來意蘊悠遠、營養豐富的古詩大餐被我翻譯成一碟索然無味的小菜. (2)教學任務簡單化:很多時候,在古詩教學中,我中國功近利既介紹作者生平,又介紹生活環境;既講政治思想,又說寫作特點和主要成就,卻置古詩詞文學營養和民族情結於不顧,把學生當作接受的容器提壺灌之.將自己所認為的重點一股腦兒塞給了學生,以達到速成的效果.古詩教學最終被簡化成會背誦似乎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 (3)理解過程輕感悟:古詩的語言與現代語言有著較大距離,學生自主理解難度大.於是我不厭其煩地告訴學生此詞何意,彼句怎解,寫作特點如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等等.學生朗讀的機會很少.常常是課始學了生字讀一遍,然後理解詩意後再讀一遍,一首詩「學完」,總共讀了兩三遍.學生自讀感悟,從詩中讀出自己的獨特體會,讀出自己的想像力和鮮明的個性的時間和空間都很少,多的則是被動的聽取和記錄,所以,在學生的課本上看到的是乾巴巴又千篇一律的譯文筆記.課後,我雖也注重古詩詞的拓展、延伸,但缺乏對詩人、詩情的激情共鳴,缺乏對古詩詞語言文字的拍案叫絕,學生們似乎只是機械地「翻譯」,苦苦地背誦. 2.從學生積累效果看 課外積累重數量,只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我片面理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再加上應試的需要,我一有空就讓學生背誦積累古詩、宋詞,一星期兩三首,首首過關.結果學生越背越厭,憑借最短的有效記憶,糊弄老師.其實,這些所背的內容沒過幾天甚至幾小時,早就遺忘了.真可謂是讀得越多,忘得越快.此外,我指導學生背誦的古詩沒有進行恰當的歸類,全憑我的想當然,使學生的記憶產生誤區,出現「問君能有幾多愁」對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大笑話. 平時的古詩教學誤區重重,因此,教材中雖編入了許多令人叫絕、千古傳誦的經典詩詞,然而在學生眼中卻如過眼雲煙.因為他們沒有從古詩教學中體悟到語言文字的魅力,沒有從教師那裡感受到民族文字的摯愛,沒有情感,古詩詞學習怎會事半功倍? 如何使古詩教學有實效性?這也是我們廣大語文教師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找准基點激情感.教師要用對古詩詞的喜愛,感染學生,激發學生帶著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帶著對古詩詞的崇敬之情,去學習、品議、賞析,從中汲取文學營養.因此要想使學生具有激情,教師首先要做到有熱情,教師理應克服教育生涯中的慣性,使教學方法呈現多樣化,力戒刻板,張揚創新,在進行古詩教學的每一課,都應找准激情點,以此為契機.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思鄉的主題曲;《贈汪倫》是摯友篇;《登鸛雀樓》則既抒發志向又蘊涵哲理,這一首首詩作飽含詩人的深情,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才能使學生從中獲取情感與人文精神的養料,起到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開啟藝術想像力,培養他們具有良好的性格、氣質和語文品質. 二、誦讀書寫促積累.背誦古詩促進積累,增強記憶,首先要狠下功夫.早讀課上成背詩課,學校一天的生活在古詩的誦讀中拉開序幕,學生不只是會背即止,要溫故知新,背得熟,記得牢.長期訓練必將形成積累,增強記億,養成習慣.其次書寫古詩勤識字.用規范的文本,標準的章法指導學生在寫字課上抄寫、默寫會背誦的古詩.這樣,既強化了古詩的記憶,又能幫助學生鞏固識字,就不會出現「春眼不絕曉,處處吻啼鳥」的錯誤了. 三、以讀為主悟詩意.《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的教學當然也應體現這一點.詩情詩意是讀出來的,教師不能再越俎代庖,而應讓學生直面經典,與詩詞文「真心接觸」,自己讀解,自己感悟,自己體會.教師則重點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即使是疑難焦點,教師也不中國於揭曉,而應巧設台階,引導學生逐步領悟.一遍又一遍地誦讀,在誦讀中將古詩文變抽象為具體,變平面為立體,變靜止為靈動,從而感受其中有聲有色、有血有肉、有情有理的豐富內涵,以達到讀懂詩意,感悟詩情的目標.如學習《江雪》與《題秋江獨釣圖》,讓學生讀讀這兩首詩,說說眼前分別出現了怎樣的畫面,然後再進行朗讀賞析,學生就能找到同樣都在「獨釣」,而兩位詩人心情、境遇是不同的. 四、拓展比較助升華.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每個學期只學2~4首詩,整個小學階段加起來也只不過是二、三十首.這對於有著古詩積淀豐厚的我國,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來說都是一種遺憾.所以我們教師在教學古詩的時候要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以詩帶詩.如在學習了《送孟浩然之廣陵》之後,可以讓學生自學四首關於送別的古詩:《別董大》、《送別》、《贈汪淪》、《送元二使安西》等.在學習了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後,可讓學生自學《春望》、《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等幾首關於愛國的古詩,這樣就達到了以詩帶詩、拓展詩量的效果,還有利於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展示自己的才能.如果長期這樣教學的話,學生在整個小學階段就能學到一百多首詩,學生古詩的閱讀量大大增加,學生的語文底蘊也就變得深厚了. 另外學習方法上也可以拓展.教學貴在引導學生發現規律,掌握方法,使學生學有所得,能「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古詩文的教學,除了指導學生掌握一般的學習步驟、學習方法外,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方法橫向的遷移運用.引導學生聯系地理、歷史、自然等知識讀懂詩意,用繪畫表達理解,用音樂配合誦吟,用表演再現情景等.如六年級《泊船瓜洲》一詩的教學,可以通過讀地圖了解京口、瓜洲及鍾山的地理位置,從而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的意思.還可啟發學生聯系常識課上學到的有關王安石變法的歷史知識,感受詩人奉召回京的喜悅與離別家鄉的依戀交織於胸的復雜情感.而學習成果的展示形式也可多樣,有的朗誦,有的吟唱,有的繪畫,有的表演小品,有的將詩寫成書法作品…… 古詩詞教學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有一個有活力的古詩課堂,啟示學生自己進行研究性學習,有享受美感,體驗和揮灑才思的愉悅與幸福,這是最令人歡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詩教學.

❾ 如何提高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實效性

根據小學語文新課標在小學每階段都重點強調的「誦讀優秀詩文」這一要求,結合中國詩詞詩畫一體、詩樂相得的特點,我認為如果能引導孩子們「詩·樂·畫·情」四個字進行反復吟誦和品味,讓孩子們由詩入樂、由樂入畫、由畫入情,誦得其韻,悟得其境,會得其意,甚至聯得其類,那麼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❿ 小學如何進行古詩教學

一、誦讀古詩,理解其義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中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國宋代作家蘇軾也說道:「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作為古詩需要多讀,只有多讀、熟讀,才能夠理解其義。因此,教者要引導學生多讀熟讀,善解其意。
1.激發誦讀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必須要增強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古詩具有音樂感(韻律、和諧音調、抑揚頓挫、平仄交錯),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激發他們的誦讀潛在能力,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愉悅、快樂的朗讀氛圍。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應該運用鼓勵的手段,尊重學生的朗讀,特別是對那些朗讀比較差的學生,不能諷刺挖苦,而是要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要面向全體,讓朗讀優秀的學生幫帶朗讀較差的學生。要開展一些能夠促進朗讀教學的活動,比如,詩歌朗讀大賽、背誦詩歌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採用多種朗讀形式促進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例如,單獨朗讀、二人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賽讀、配音朗讀等等,通過各種朗讀樣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樂趣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到自覺誦讀的狀態中,深深地被詩歌的美吸引住,陶醉在詩歌美妙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激發了他們的朗讀欲,自覺地感悟到了詩歌的內涵,領略到了詩歌的偉大與神奇。
2.培養學生朗讀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想讓學生學習好古詩就要養成從小喜歡學習古詩的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才能夠自覺地去朗讀、體味、咀嚼、感觸和欣賞,從中享受到它的內在美。一是讓學生能夠正確而標准地朗讀古詩,做到不丟落字,也不添字,不破句讀,練成讀音準確、發音洪亮、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效果。二是達到眼、心、口統一步調,使他們不斷提高靈感性。三是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只有通過持久的訓練和堅持才能夠真正培養出愛好古詩、學習古詩、欣賞古詩、能寫詩歌的能力來。就像清朝孫洙所說的那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二、引領學生,走進情景
1.詩歌都是通過意象來體現的
也就是通過景象和物象來表達作者的意旨,因此,我們做到真正地了解詩歌的內涵,就必須把握詩歌的意象,也就是要走進詩歌的情境中,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情景里。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抓住詩歌中的重點詞,理解詩歌的境界,進而達到理解詩歌的意旨。比如:在學習《小池》一詩的時候,就要抓住詩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就會清楚地看到美好春天到來,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景象啊!進而表達出詩人觀察的細膩、用詞的精練。因此,只有抓住這樣的詞句才能更好地了解詩歌的意旨,也能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學好詩歌的重要條件,因為詩歌具有審美性,它靠語言的凝練濃縮了語言的高度表達力,具有跳躍性,它的內在美需要欣賞者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升華到令人陶醉的意境美。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發揮自己的主觀想像力,達到真正地學好詩歌的目的。比如,我在執教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一詩的時候,就是讓學生去注意對「人家、紅葉、山路、雲彩」等意象的挖掘,從而看出一幅壯美秋天的畫面。我通過多媒體把這些美景都展現在屏幕上,學生由此增強了對詩歌的理解。
總之,對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還有很多的方法。限於文章的篇幅只談這兩個方面。不管怎麼樣教學都要把握詩歌的特徵來強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詩歌,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促進古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望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優化小學古詩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