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詩詞教學論文

小學詩詞教學論文

發布時間:2020-12-01 03:42:08

㈠ 可做分層教學論文標題的古詩詞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初步分析問題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專花明又一村。——採取多屬種方法解決問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檢驗問題。
或許只能為樓主提供一些思路,我們可以互相探討一下。
望採納。



教 jia



不 我

寫 吧

么辦才好?

㈡ 關於李清照詩詞鑒賞心得的小論文、(1000字左右、)

李清照詩詞風格的兩面性 既雄渾大氣而又不失委婉纏綿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專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屬東 還有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對比一下 還要結合詩人所處的年代以及社會背景家庭背景等等對於詩人的影響

㈢ 如何開展小學古詩誦讀論文

一、初讀,讀准字音,感悟詩韻
由於幾千年的時空距離,造成了古詩文與現代學生之間的隔膜。要想讓學生真正地走近古詩文,學好古詩文,首先就要把詩句讀准、讀通,初步感悟詩的韻味。
小學生來說,主要的方法就是藉助拼音把字音讀准,在自讀時做到不錯字、不少字、不多字,吐字清晰,字字響亮;同時要抓准韻腳,讀好詩韻。如《泊船瓜洲》中的「間」字是仄音 jiàn ,如果讀成平音「jiān」,就會影響朗讀的和諧效果。對韻腳要恰當重讀,非韻腳則讀得輕一些,這樣才能產生和諧應對的韻味效果。同時,朗讀時有的字音要適當拉長一些,以表現出古詩回環起伏、委婉動聽的音韻美。
二、誦讀,感悟詩情,讀出情味
感悟詩情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反復誦讀,在讀中強調字詞的輕重舒緩、語調的抑揚頓挫,一遍一遍地讀出古詩文的情意和韻味。
1.重音
一首詩的重音處理得好不好,能直接說明讀者是否能准確地表情達意。一般來說,高音響亮,多用於表示興奮、喜悅的感情;低音幽沉,則用來表示肅穆、悲哀的感情。如在朗讀《遊子吟》中「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一句時,重音應落在「密密縫」和「遲遲歸」上。這樣的重音處理,能讓人彷彿聽到母親的聲聲叮嚀,看到母親慈愛的面容,體味到詩句所表達出的濃濃母愛。
2.語調
誦讀時要根據詩文內容處理好語調的平緩、上升,這樣才能更好地表達出作者的感情。如《望天門山》的「天門中斷楚江開」一句,「天門」讀得平緩,「中斷」開始上升,「楚江開」達到頂點,「開」更重。通過指導、模仿,讀出正確的語調,學生就能體會到楚江不顧一切沖破阻礙的氣勢。
3.節奏
古詩文誦讀節奏一般按音節或按語意劃分。例如,「花落知多少」一句,依音節可劃分為「花落/知/多少」;依意義可劃分為「花落/知多少」。總的來說,詩歌中按音節劃分節奏的居多。
另外,誦讀的節奏要根據全篇基調而定。基調憂郁的,可用慢節奏;基調歡快的,可用快節奏。例如,《春日》中的「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這兩句詩充分體現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誦讀時,節奏可以稍快,重音要放在「新」上,語調上揚,這樣詩的感情也就讀出來了。
三、吟誦,走入詩魂,讀出意味
古人雲:「三分詩,七分讀。」意思是說一首詩的情感、韻味以及深刻的含義,要通過吟誦才能得以准確地表達出來。這里的「讀」指的就是吟誦。只有在反復地吟誦中,才能讀好語調、讀出感情、品出韻味,浮現出詩的意蘊。因此,教師要苦練誦讀基本功,必要時也可以編古詩詞為歌而唱,如此課堂教學就能熠熠生輝。

㈣ 怎樣應用多媒體優化古詩詞教學論文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也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許多名篇佳作不僅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詞句優美,韻律和諧,非常適合小學生賞析、背誦,與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手段在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方面更具優勢。它能夠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品讀的興趣,融入詩詞的意境,進入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那麼,怎樣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古詩詞教學呢?
一、運用多媒體再現歷史
優美的詩詞,與作者所處時代、生活經歷、文化底蘊密切相關,作為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障礙。教師採用多媒體手段提供有關時代背景的音像資料,能夠生動形象地展示彼時彼地的歷史狀況、社會動動態,既為教學傳遞信息、鋪墊知識,又使學生更好地貼近作者、理解作者。學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可採用多媒體課件播放「安史之亂」的史實音像資料,讓學生形象地感知唐朝天寶年間,李白受到了牽連,在潯陽入獄,而且被判長期流放夜郎的悲慘狀況,之後,教師補充描述道:「次年李白西行至巫山時遇赦,他即從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寫了這首詩,來抒發詩人遇赦後無比歡快的心情。」設置這樣的背景情境,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時空距離,幫助學生產生與詩人思想感情相契合的心理情緒,為學好此詩開了個好頭。
二、運用多媒體激活文字
如古詩《山行》展現了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但是本地很少有孩子親眼見過「霜葉紅於二月花」的美麗景象,僅憑教師口頭講解,很難讓學生產生真實的體會。而多媒體的恰當運用就解決了這一難題。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觀看錄像——畫面上出現了一片深秋的楓林,如詩中所述的美景真實具體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驚喜地發現在夕暉晚照下,楓葉流丹,層林如染,真是滿山雲錦,如爍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艷麗呢!教師接著說:「難能可貴的是,詩人通過這一片紅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蓬勃的生命力,詩人沒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的贊歌。」錄像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也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通過「激活」文字,學生不但理解了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還體會到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
三、運用多媒體動畫激趣
將適用於動畫展示的古詩詞內容做成動畫,能夠極大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能開啟智慧,增強參與意識。比如教學《漁歌子》(張志和)一課時,可以用flash製成動畫片:西塞山前白鷺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黃綠色的魚兒歡快地游著,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樣的鮮艷。江岸一位老翁戴著青色的箬笠,披著綠色的蓑衣,冒著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一邊播放動畫片一邊讓學生各自用最簡潔,形象的語言概括畫面,再打開課本,與詩人的語言作比較,體味古詩詞語言的生動形象,簡潔合韻的特點。
四、運用多媒體烘托詩境
古詩詞節奏,韻律和諧,具有音樂美;音樂又是聽覺語言,是人類心靈的詩章,二者具有相通共融之處。通過音樂設置情境,能夠渲染氣氛,烘托詩境,奏響詩詞的主旋律。我在古詩詞教學中,經常配合播放《禪院鍾聲》、《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廣陵散》、《陽關三疊》等著名古曲,讓優美動人的旋律,滲透到學生的心靈,更加真切地體會出詩人通過作品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總之,利用電教媒體輔助教學,能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有趣,轉靜態為動態,為學生思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個性得到充分的發展,現代科技與傳統文化的精彩對接,構建出了一條無形的時空隧道,穿過它,學生們會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到古詩詞閃爍千年的異彩,在古詩詞的天地里心馳神遊。

㈤ 小學古詩怎麼教的相關論文

產生一種回環往復的感覺,還是表達朋友情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學生說不定就會對新學的詩詞有獨到的見解,會形成不同的氣氛,也應將詩詞獨有的韻律美傳達出來,有不同的押韻。「理」其實是和「趣」相連的,就能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進去。二,首先給學生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無論是思念家鄉,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詞,就能順利把握情感基調,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心中勃發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或本身就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三。如教學《江南春》時。朗讀不僅能培養人的語感,甚至哲理詩詞、親人的《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醉」字就是「詞眼」。一。這些深含哲理的詩詞都是教師教學時必須讓學生理解的。即以熟悉的古詩詞句導入新篇學習,也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也有鄉村趣。這樣、 明白詩理,傳達出不同的情感。 4。朗讀內容可以是學過的古詩詞、深邃的意境,還是敘事詩詞。教學前展示這些插圖,再現詩人詞人的感情。詩詞是一種最適宜朗讀的文學形式,都押「ǎo」韻。如《清平樂?:「詩中有畫,插圖是一幅美麗的春色圖,這些插圖都能抓住詩中情景,這就是韻律美。可見詩詞歌賦都是作者「情動而辭發」之產物,請學生背誦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進行對比、 吟出韻律,隨著朗誦語調的抑揚而情涌,但張志和的釣魚與小兒的釣魚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但潛意識中總有一種或模糊或粗淺的認識,少有所事,詩詞的教學其實也能達到詩情畫意般的音樂境界、豐富的想像,朱熹《觀書有感》中「問渠哪得清如許,要想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古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 激情導入。「眼睛」是詩詞的中心。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有強烈的感情,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字里行間也無不讓人感覺到詞人對勞動人民的熱愛,雖然他們對背誦的古詩詞內容並不太理解,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一詩。詩是以文字體現情感;村居》中的「草」「媼」「好」。描繪春景的. 找詩趣。又如李白經歷了十五個月的流放生活後重獲自由. 融詩情、詞人的思想融為一體,每首古詩詞都蘊含一個生動的故事,都深藏豐富的情感。如今許多古詩詞已被譜成優美的歌曲,激發詩趣 1,思念親人。 2,寫月的……小學生能吟誦許多首,顯得順暢自然,可以用圖畫導入新課,讀起來鏗鏘有力,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脈搏,畫中有詩。如在教學張志和《漁歌子》這首詞時。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力。而故事導入應是一種切合實際的方法。學習散文我們喜歡引導學生找出「文眼」,引發學生聯想,更有鄉村樂,一枝紅杏出牆來」。如果用古詩詞的故事導入,奔流到海不復還」,對詩詞背景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從而引發學詩興趣,其實古詩詞也有「眼睛」。在詩人營造的趣味中習得其意。我們朗讀詩詞。古詩詞雖然來源於生活. 朗讀導入,或在作者的背後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種認識在學習相關篇目時就會不自覺地涌現出來,孩子孝順。還有。在這樣的生活里,李白《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押韻好的詩詞. 吟出深情。不同的詩詞作品,白發誰家翁媼」的親切與溫馨。 3,是詩人要表達的「詩理」。只要教師善於設計,寫下了《早發白帝城》一詩,都融於一個「醉」字中,也留下許多至深哲理,只要給學生充分的預習准備。 2,增強直觀感,因為沒有哪位小學生會抵觸新奇有趣的故事。「醉里吳音相媚好,同樣寫釣魚,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詩詞的情感波動而心動,讓學生從插圖中產生學習興趣,它是一種心靈與文本的溝通。 2,朗讀者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由小兒的天真引出張志和的失意,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它,教者只要引導及時到位,吟出深情 1,寫花的,絕知此事要過躬行」,讀起來順暢自然。 3,無論是抒情詩詞,就能收到效果,我們朗讀時,也是情與詩意的完美交融,李白觀賞了陽光照耀下的廬山瀑布凌空直下的壯麗景觀。如果在上課之初,思念家鄉的,裡面必定奔涌著作者澎湃的激情,「最喜小兒無賴,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都是講釣魚的。有時我們在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時,老有所養。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 畫面導入,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其實只要教師用心,順利地進入古詩的學習中。詩詞是抒情藝術。如辛棄疾的《清平樂?,進行充分的交流,懷著難以自禁的喜悅?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吟唱。如《石灰吟》《春曉》《清平樂?,進得其境,我們就會發現「趣味」無窮。只要我們稍加留心,蘊含著作者的縷縷情思。再如. 悟詩理,用心組織,以美的朗誦開場,只要是成功的作品。如陸游經過長期戰亂流離生活的體驗;村居》等古詩詞。因此,讓學生背誦《春曉》,也可以是與要學內容相關的古詩詞。每位小學生頭腦中都儲存有一定的古詩詞,風格差異較大,凝聚起深切的愛國激情。如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這首詞只要細細玩味,在每首詩篇中都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表達愛國熱情的,寫草的。」教學古詩詞時,讓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吟誦詩詞歌賦時不斷成長成熟. 故事導入,筆者有一些體會,就會發現一般古詩詞都有明顯的韻味,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讓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向我們描繪了富有鄉村田園氣息的情景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古詩詞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他們也融入春天的美景中了。學生在吟唱過程中會產生特別的美感,學生只有理解了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蘇軾曾評王維的詩. 吟出韻律,可讓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句,但是學生離古詩詞作者的生活非常遙遠,強烈的落差能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有些學生在一年級時就能背誦許多古詩句,當一首首優美的詩句從學生口中流出,讓自己的思想和詩人,畫中孩子們放風箏的天真爛漫情趣尤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如古詩《村居》的教學。小學教材編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村居》一詞。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這樣的例子很多,會讓他們無形中享受到一種樂趣,溪頭卧剝蓮蓬」的可愛活潑,就應該通過豐富的想像。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走進作者心境、優美的韻律。學生只有在欣賞和陶醉中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升華詩意 1,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有鄉村美. 詩詞導入,從而寫出飽含血淚和期望的《示兒》一詩,抑或是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墨梅》等。詞中的一戶人家二老融洽

㈥ 教學論文《關於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幾點思考

古詩詞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瑰寶。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也佔有一定的比例。如何進行古詩詞教學,筆者有一些體會。
一、 激情導入,激發詩趣
1. 朗讀導入。朗讀不僅能培養人的語感,也能給人帶來心靈上的震撼,它是一種心靈與文本的溝通,也是情與詩意的完美交融。如果在上課之初,以美的朗誦開場,首先給學生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學生就會情不自禁地隨著詩詞的情感波動而心動,隨著朗誦語調的抑揚而情涌。學生只有在欣賞和陶醉中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朗讀內容可以是學過的古詩詞,也可以是與要學內容相關的古詩詞。描繪春景的,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表達愛國熱情的,寫花的,寫草的,寫月的……小學生能吟誦許多首,教者只要引導及時到位,就能收到效果。如教學《江南春》時,可讓學生回憶描寫春天的詩句,讓學生背誦《春曉》,當一首首優美的詩句從學生口中流出,他們也融入春天的美景中了。
2. 畫面導入。蘇軾曾評王維的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教學古詩詞時,可以用圖畫導入新課,增強直觀感。小學教材編者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每首詩篇中都配上一幅精美的插圖,這些插圖都能抓住詩中情景,引發學生聯想。教學前展示這些插圖,讓學生從插圖中產生學習興趣,也不失為一種方法。如古詩《村居》的教學,插圖是一幅美麗的春色圖,畫中孩子們放風箏的天真爛漫情趣尤能激發學生的表達慾望,從而引發學詩興趣,順利地進入古詩的學習中。
3. 詩詞導入。即以熟悉的古詩詞句導入新篇學習。每位小學生頭腦中都儲存有一定的古詩詞,有些學生在一年級時就能背誦許多古詩句,雖然他們對背誦的古詩詞內容並不太理解,但潛意識中總有一種或模糊或粗淺的認識,這種認識在學習相關篇目時就會不自覺地涌現出來。如在教學張志和《漁歌子》這首詞時,請學生背誦胡令能的《小兒垂釣》進行對比,都是講釣魚的,但張志和的釣魚與小兒的釣魚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同樣寫釣魚,風格差異較大,由小兒的天真引出張志和的失意,強烈的落差能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4. 故事導入。古詩詞雖然來源於生活,但是學生離古詩詞作者的生活非常遙遠,要想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古人的世界是不可能的。而故事導入應是一種切合實際的方法,因為沒有哪位小學生會抵觸新奇有趣的故事。其實只要教師用心,每首古詩詞都蘊含一個生動的故事。如果用古詩詞的故事導入,就能很快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進去。如《石灰吟》《春曉》《清平樂・村居》等古詩詞,或本身就是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或在作者的背後藏著一個動人的故事,只要給學生充分的預習准備,讓他們搜集相關的資料,進行充分的交流,學生說不定就會對新學的詩詞有獨到的見解,對詩詞背景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
二、 吟出韻律,吟出深情
1. 吟出韻律。押韻好的詩詞,讀起來鏗鏘有力,產生一種回環往復的感覺,這就是韻律美。不同的詩詞作品,有不同的押韻,會形成不同的氣氛,傳達出不同的情感。我們朗讀詩詞,也應將詩詞獨有的韻律美傳達出來。只要我們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一般古詩詞都有明顯的韻味。如《清平樂・村居》中的「草」「媼」「好」,都押「ǎo」韻,讀起來順暢自然。這樣的例子很多。如今許多古詩詞已被譜成優美的歌曲,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吟唱。學生在吟唱過程中會產生特別的美感,也在無形中增強了學習興趣和記憶能力。只要教師善於設計,用心組織,詩詞的教學其實也能達到詩情畫意般的音樂境界。
2. 吟出深情。詩詞是一種最適宜朗讀的文學形式。它的基本特點就是有強烈的感情、豐富的想像、深邃的意境、優美的韻律。因此,我們朗讀時,就應該通過豐富的想像,再現詩人詞人的感情。詩詞是抒情藝術,無論是抒情詩詞,還是敘事詩詞,甚至哲理詩詞,只要是成功的作品,裡面必定奔涌著作者澎湃的激情,蘊含著作者的縷縷情思。無論是思念家鄉、親人的《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還是表達朋友情深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別董大》,抑或是托物言志的《石灰吟》《墨梅》等,都深藏豐富的情感。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走進作者心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脈搏,讓自己的思想和詩人、詞人的思想融為一體。這樣,朗讀者才能與作者產生共鳴。
三、 明白詩理,升華詩意
1. 找詩趣。學習散文我們喜歡引導學生找出「文眼」,其實古詩詞也有「眼睛」,只要在學習過程中找到它,就能順利把握情感基調,悟出作者的思想精髓。「眼睛」是詩詞的中心,是詩人要表達的「詩理」。「理」其實是和「趣」相連的。有時我們在引導學生進入詩詞意境時,會讓他們無形中享受到一種樂趣。在詩人營造的趣味中習得其意,進得其境,顯得順暢自然。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一詞,向我們描繪了富有鄉村田園氣息的情景。詞中的一戶人家二老融洽,孩子孝順,老有所養,少有所事。這首詞只要細細玩味,我們就會發現「趣味」無窮。「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的親切與溫馨,「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的可愛活潑,都融於一個「醉」字中,「醉」字就是「詞眼」,字里行間也無不讓人感覺到詞人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對田園生活的嚮往。在這樣的生活里,有鄉村美,也有鄉村趣,更有鄉村樂。
2. 融詩情。詩是以文字體現情感,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詞。如陸游經過長期戰亂流離生活的體驗,凝聚起深切的愛國激情,從而寫出飽含血淚和期望的《示兒》一詩。又如李白經歷了十五個月的流放生活後重獲自由,懷著難以自禁的喜悅,寫下了《早發白帝城》一詩。再如,李白觀賞了陽光照耀下的廬山瀑布凌空直下的壯麗景觀,心中勃發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無限熱愛,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一詩。可見詩詞歌賦都是作者「情動而辭發」之產物。
3. 悟詩理。我國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篇,也留下許多至深哲理,讓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在吟誦詩詞歌賦時不斷成長成熟。語文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提高對古詩詞的感悟力。如葉紹翁《游園不值》中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朱熹《觀書有感》中「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過躬行」。還有,李白《將進酒》中「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些深含哲理的詩詞都是教師教學時必須讓學生理解的,學生只有理解了才會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

㈦ 如何引導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論文

古詩詞是鑲嵌在祖國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傳承人類文明的七彩虹橋,她具有凝練、含蓄、傳情、達意的特點,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展下去。但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卻有許多學生思想上不重視,認為現代化時代學不學古詩詞無足輕重;再加上部分老師的教學方法枯燥無味,也促使學生產生厭學古詩詞的情緒。
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帶領學生走出厭學古詩詞的困境呢?就此談談筆者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訓練學生語感,激發學生背誦古詩詞的興趣。
如果哪位同學能把古詩詞讀得琅琅上口,說明他語感好、節奏強,領會了詩人的思想感情,融入了詩人創設的意境,這種學習過程可以說是一種高層次的精神享受。但目前許多中學生不願意開口讀古詩詞,老師站在他面前硬要他開口的話,他則懶洋洋的像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加上音量小、口齒不清、毫無語感可言。我針對這種情況,首先要求學生做到吐字清晰,對含混不清者指導正音、讀准重音,直到老師覺得滿意為止。其次是老師做示範或放錄音示範等,有時還叫讀得好的同學當堂誦讀,使其他同學產生一種他能讀好我也能讀好的沖動。一定要讓學生學會斷句,體會古詩詞每個字讀音的輕重快慢。如《題破山寺後禪院》開頭兩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我先教會學生斷句: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接著教會學生找出詞句的重音: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這樣,學生有了語感,掃清了誦讀的障礙,讀起古詩詞來就抑揚頓挫、聲情並茂了,對於理解古詩詞的含義也有一定的幫助。
2. 創設藝術氛圍,激發學生背誦古詩詞的熱情。
詩歌歷來是詩與歌的連體兒,詩詞大都被譜成曲子來吟唱,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無題•相見時難別時難》、《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等,其中王菲演唱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佳作。教學中,我先放音樂,接著自己吟唱,然後讓學生跟著音樂小聲唱。這樣,學生在吟唱過程中進一步熟悉古詩詞的含義,還從美妙的音樂中理解古詩詞的感情。中秋節前夜,我帶領全班同學到樓頂平台賞月、吃月餅,共同吟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優美的曲子,師生們頓時陶醉在音樂的海洋中,共賞藝術帶來的精神愉悅。我還啟發學生想像天宮的仙境,重新領悟「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些千古名句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及所寄寓的美好願望。通過創設這樣的藝術氛圍,同學們背誦古詩詞的熱情與日俱增。
3.通過老師的現場背誦,激發學生背誦古詩詞的激情。
中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老師可以因勢利導激發學生背誦古詩詞的熱情。凡是要求學生背誦的古詩詞,我都想辦法當堂背給學生聽,尤其是一些篇幅較長的,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觀刈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有一次,當串講完《木蘭詩》要求學生背誦全詩時竟全場嘩然,這時,我順勢說:「假如我能背誦全詩,你們能不能背?」學生齊聲說「能」。於是,我把書扔在講台上,滿有把握地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背了一遍,頓時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我聽到有不少學生小聲說:「老師真行。」按理說,老師沒有必要每首古詩詞都背給學生聽,但我為了給學生起個表率作用,還是花了不少的時間來背誦,我覺得這種做法對於學生背誦古詩詞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這樣,學生背誦古詩詞就由被動轉向了主動,背書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4. 通過游戲活動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
單一的誦讀會使學生感到味如嚼蠟,形式多樣的誦讀才會使學生產生愉悅感。有時組織學生進行朗誦比賽,激發學生背誦古詩詞的熱情。利用早讀課、語文課、自習課進行賽前輪讀、賽讀、分組讀、分角色讀,或老師先進行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范讀、放名家錄音,以挑起學生的朗讀願望,然後進行朗誦比賽,老師和學生共同做評委,對朗誦好的當場表揚,對朗誦不太好的當場指出存在的問題,是斷句不準,還是快慢沒把握好,或者是感情沒領悟透徹,然後再進行相同內容的朗誦,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領悟朗誦的訣竅。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古詩詞的記憶和理解,同時又訓練了學生的口才和膽量,可謂「一舉多得」,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學詩貴在運用。我有時利用節假日,分批組織學生去登山或旅遊,當學生通過艱難的攀爬終於上到山頂時,啟發學生此時有什麼感受,會想到哪些詩句,學生很自然地會想到杜甫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的詩句,回來後布置學生寫《登XX山》之類的文章。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體能和意志,而且還使學生進一步熟悉古詩詞和提高寫作能力。又如寫《我的好朋友》一文,當好朋友來信說轉學了內心有點憂傷時,自然會用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來安慰他,顯得貼切自然。春雨蒙蒙,可以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見到新同學,可以說「笑問客從何處來」;困難重重可以說「山重水復疑無路」;稍有轉機可以說「柳暗花明又一村」等。作為老師,對在作文中恰當運用古詩詞的學生應該及時給予表揚和加分,這對於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定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當然,除以上幾點之外,還有別的方法,如賞析法、歸類背誦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贅述。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偷;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有些詩詞即使一下不完全領會它的深刻含義,但隨著閱歷的增長,自然會無師自通,驚嘆詩人的神來之筆。
縱上所述,從訓練學生的語感入手,通過創設藝術氛圍、通過老師的現場背誦、通過游戲活動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去培養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從而掌握語感、爛熟於心,進而厚積薄發,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為學生的長足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㈧ 古詩詞教育論文:如何讓兒童以自己的方

一、 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詩人的簡況及時代背景。
二 、 指導學生理解古今異內義的字。 理解字容詞意思是理解詩意的基礎。教師不必逐字逐句講析,而是抓住個別難詞講解
三、 讓學生自己去理解詩意。 理解詩意是古詩教學的重點。
四、讓學生多讀古詩,在讀中體會感情。

㈨ 關於詩歌鑒賞的論文

虞美人宋。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徐州人。曾存詞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雖然存量不豐,但是李煜已可以憑這些不朽詞作流傳於文壇了。李煜的詞可分為兩個階段兩種風格,初期他的詞作極盡綺麗奢華之能事,可以說是柳永等人柔詞風格的始祖,但是當他淪為亡國之君被軟禁之後,李煜的詞風大變,此變並非形式之變而是內涵之變。這首《虞美人》便是作於他被囚之時,也是這種變化最顯著之作。
整首詞可分為兩段鑒賞,前三句為首,末一句為尾。且看前三句,「春花秋月」,單是這四個字已足可引發多少詞人的無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詞首句卻直言到「何時了」,並用「往事知多少」來表達了對現時美景的不屑。次句先言「小樓」再憶「故國」,即便是報春信的東風,對於身在孤狹小樓身受軟禁的作者也不過是掠過心尖的一絲寒意,更是讓他有了「不堪回首」之念。既思起故國,自然想起當年「雕欄玉砌」的華美宮室和秀美「朱顏」,故國無恙可嘆物是人非,怕是自己終生也無福消受了。前三句中,作者眼觀美景思及己身,心中不免油然而生亡國之嘆感慨之悲,但是仔細的分析李煜所思所念,卻盡是當年避居江南割據一方之時的奢靡享樂,他所惆悵的並不是國破家亡,而是無法再享紙醉金迷的榮華。一個亡國之君身處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國之痛卻是這些東西,李煜確實不是做國君的材料,若不是他在文藝上的天賦,怕是可與劉禪比肩了。
且不論他的思緒是否符合為君之道,此詞的最末一句可說是千古絕唱,此一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幾乎是李煜畢生詞作的精華所在。這一句以水喻愁,含蓄地將愁思的長流不斷,無窮無盡與滔滔水勢聯系在一起,既富哀怨亦蘊大氣,讓人不由自主的陷入了這奔涌而出的憂郁之中。同是以水喻愁的詩句,劉禹錫的「水流無限似儂愁」稍嫌直率,而秦觀的「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又說得過盡,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李煜於此一句中雖僅僅展示了他無盡憂愁的外部形態--「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使讀者從中取得了心靈上的呼應,人的愁思固然內涵各異,但都可借用此句來抒發自已類似的情感。誰到憂愁之時不是覺得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來,無可抵擋呢?李煜於詞尾的捫心自問,通過凄楚中不無激越的音調和曲折迴旋、流走自如的藝術結構,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貫穿始終,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應,無怪此詞能在廣泛的范圍內產生共鳴而得以千古傳誦了。
對於李煜此人,作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敗,但是作為文學家他卻得到後世景仰,正如後人的評價:「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由李煜,我所想的卻是政治與文藝的關系。李煜的詞,絕少有憂國憂民的政治理念,他只講求詞的本身的美感,斷不會為強言國事而打破詞韻平仄(這也是我不喜辛詞的原因之一),因此他的詞篇篇美侖美奐,都是藝術上的精品。這種思想便是「為藝術而藝術」,這才應該是藝術者的最高理念。文為什麼一定要「載道」呢?藝術的歷史遠比政治要早,人類尚在朦朧時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達情感,說藝術出現是為政治服務那完全是狡辯。藝術的作用應該是表達人心中最真切的情感而不是表現代表著人性丑惡的政治,如果要在藝術中強加上沉重的主題,這「藝術」已不是藝術,而已淪為了醜陋的工具。倘若李煜的詞里通篇是悲亢亡國之痛或是感慨不能與天下爭,那麼今世藝術史上的李煜,就不過是一個三流的愛國詞人罷了。

這首《虞美人》是南唐後主李煜在被俘兩年後寫成的。相傳他作此詞後命歌妓在七夕之夜反復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後立即就賜酒將他毒死。

㈩ 圍繞教學實際,要不要在小學課本中刪除古詩詞,寫篇議論文

近日,「小學課本刪除古詩」事件備受關注,有人支持,有人反對。究其根本,是國人想適應現代發展,但不希望迷失,失去自己的根。故我認為,我們應支持減負,但反對向古詩開刀。減負是指減少不必要的負擔。就目前而言,堆積如山的練習作業、層出不窮的各類輔導班才是學生真的不必要的負擔,而不是古詩。作家馮驥才也曾痛批目前的小學教育,認為這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自由發展。公眾輿論發揮了作用,社會和政府開始有了減負的意識。但可悲的是,有關部門竟以刪除古詩的方式妄圖實現減負的目的。先賢早就告誡我們要「對症下葯」,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有關
部門未能對症下葯,恐怕非但減不了負,更且會引發嚴重後患啊。傳統文化是國家的根,失去傳統文化的國家恰如無根的浮萍,而古詩正是傳統文化組成的重要部分。拿古詩開刀就是在摧毀我們自己的傳統文化,使我們不知自己從何而來,又要向何而去。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言:「當中國人的下一代忘記自己文化的那一天,我們就可以去攻打這個民族。」難道要等到美國打到自家門口,我們才醒悟嗎?為此,傳統文化必須傳承下去。有了正確的方向,也要有正確的做法,拿古詩開刀明顯違背了正確的方向,更遑論正確的做法。小學生,簡單地說,就是一張白紙,刪除古詩文,這張白紙就不會有古詩的痕跡。環境雖然不能決定一個人,但環境很大程度影響一個人。在一個沒有古詩的環境,很難喚起學生對古詩的熱愛,也不利於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其實,相對於減少物質上的負擔,更重要的是減少學生精神上的負擔。刪除古詩本不應該,但非要在古詩方面「做文章」,還不如積極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使學生在學習古詩中獲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悅。這不比刪除古詩更有價值嗎?如此輕率地拿古詩開刀,會使學生誤以為古詩無足輕重;待他們日後學習古詩時,很可能會產生輕視、厭惡心理。對古詩美的感受是如此空乏,那麼他的精神田野也必是貧瘠荒蕪的。若真的如此,所謂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簡直是痴心妄想,中國遲早變成無根的浮萍。 真正的減負,是避免「書包比學生重」鬧劇的重現,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獲得精神的陶冶和愉悅。刪除古詩,是驅使小學生遠離中華文化的土壤,使學生從此失去對古詩美的感受。真是悲哀!
支持減負,反對向古詩開刀,我們的追求!

閱讀全文

與小學詩詞教學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