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中小學教師暑期培訓ppt

中小學教師暑期培訓ppt

發布時間:2020-12-01 02:52:06

中小學教師如何做研究.ppt

對於這個主要是體現在: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能夠更加科學化系統化的教學管理等等方面,具體的課題研究問題

② 如何處理好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案分析.ppt

「動態生成、自主探究、聯系生活」作為新課改的重要理念已經被中小學教師廣泛接受和重視。這是應當肯定的。但是,在實踐中,也出現了有些教師因一味追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和教學內容的「生活化」處理而影響了新課改有效實施的現象。對此,筆者認為,在當前新課改教學中應特別注意正確處理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關系。一、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針對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過分強調預設與控制的弊端,新課改倡導生成性教學的新理念,要求用動態生成的觀點看待教學,使教學在系統預設的基礎上體現出靈活開放與動態生成的特點。這是完全正確的。不過,我們也必須指出,在現實教學中,如果拋棄了應有的「預設」,而一味地強調所謂的動態生成,開無軌電車,這也是背離新課改精神的。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關系。(1)必須堅持教學的預設性與生成性的辯證統一。預設是生成的前提,生成是預設的超越和發展。沒有充分的預設,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那種不講科學預設只求動態生成,或者不顧即時教學情景完全按預設教案施教的做法都是錯誤的。必須指出,當前,在有些學校的教學中存在著一種過分強調「生成性」而否認「預設性」的傾向。以前,教學中存在著因過分強調「預設」而使教學呈現出機械刻板的景象,這是必須改變的。但是,對於教學中的「預設」,不能輕易否定,要作具體分析。實際上,甚至傳統教學中存在的許多「機械刻板」之類的缺點恰恰正是因為教師在課前缺乏精心准備和科學的預設造成的。我們認為,所謂「預設」,就是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系統化設計,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在系統鑽研教材內容和認真分析學生認知、情意態度等實際情況以及對以往相關教學行為結果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的規劃和設想。這是非常必要的。當然,實際教學的復雜情況是任何教師都無法事前預料的,因此,最終實際的教學活動和程序安排還必須根據即時的教學情景在「預設」的基礎上「動態生成」。這里,「預設」越充分、越科學,「生成」就越有效、自然。那種片面強調「動態生成」甚至用「動態生成」否定必要「預設」的做法是錯誤的,它在實際教學中會造成「自由生成」和「開無軌電車」的可怕後果。對此,鍾啟泉教授早就指出,教材和教案只是個劇本,教學如同實際的演出,若要把戲演得精彩,則需要導演對劇本獨具匠心的詮釋和演員對所演角色的創造。所以,在課程實施中,教師既要忠實於「原作」,又要根據具體情境作必要的調整、修正,甚至大膽的創造。[①]這一精闢論述充分說明了教學過程中預設性和生成性的辯證統一。(2)必須摒棄以生成為時尚的隨意生成現象。動態生成並非盲目生成,它必須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來進行,同時還必須注意生成的時間制約性。教學過程如果不顧教學時間的有限性,遠離原先預設的總體目標和教學任務,使整堂課都處於「動態生成」狀態,那麼,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會落空,知識的系統性必將遭到嚴重破壞。可惜,在當前實際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盲目生成的實例,這些實例甚至還被作為新課改的典範加以提倡和推廣。例如,在某新課改培訓教材中推廣性地介紹了一位小學語文教師上「兩個銀元」一課的教學過程:[②]師:「我們都已預習過『兩個銀元』這篇課文,大家覺得還需要老師講些什麼?」生A:「我們都懂了,不需要再講什麼。」生B:「我想知道什麼是銀元?」生C:「還有,銀元是怎麼來的?」生D:「還有,一塊銀元抵人民幣多少?」師:「大家都想了解這些問題嗎?」生:「對!」師:「對於第一個問題,老師可以幫助你們解決,因為老師身邊正好有一塊銀元。」(老師拿出銀元,通過投影儀向全班同學展示)師:「對於第二、第三兩個問題,老師也沒有把握做出正確回答。但是,老師可以和大家一起商量出解決問題的法。」(師生共同討論、商量,最後形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案:一是到閱覽室查閱資料或上網查詢;二是某某同學的父親在銀行工作,給他打個電話可以了解銀元與人民幣的比值。學生按照方案分頭行動,並圓滿地解決了問題。)師:「我們已經弄清楚了感興趣的三個問題,但是,它們同『兩個銀元』這篇課文有什麼關系呢?」學生們議論紛紛,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在上述被作為新課程教學典範而受到極力提倡的教學過程中,事實上存在著嚴重的隨意生成現象。看得出,這是一堂新授課,整過教學過程主要是圍繞著弄清學生提出的什麼是銀元、銀元是怎麼來的、一塊銀元值多少人民幣這三個問題的。試問:小學語文教學的任務是什麼?如此興師動眾、費時費力去弄清學生即興提出的這三個問題是否偏離了本課的主要教學任務?為了弄清這三個問題,是否一定需要讓學生先討論商量一下解決法,再到閱覽室上網查資料去探究一番,並給學生家長打電話呢?課堂教學中必要的「預設」體現在什麼地方?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全無准備又說明了什麼?客觀地說,這樣的語文教學根本沒有了應有的「預設」目標,教學過程完全是隨意生成的,教學內容是去語文味的,其結果必然也是可想而知的。可惜,這種出現在我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中的教學過程是被用來讓廣大教師作為新課程理念來學習的。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應有的警惕和重視了。(3)必須正確把握和批判地吸取後現代教學觀念中有關「有序」、「設計」和「無序」、「機會」的觀念。眾所周知,以建構主義思想為代表的西方後現代教學理念對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成了我國新課改理論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代教學理念主張採用結構化前進式教學範式和強調教學的「有序」、「設計」不同,後現代教學理念認為強調「設計」、「有序」會限制教學活動的創造性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導致教學過程機械化和缺乏應有的生命活力,從而主張「教無定法」,強調「無序」和「機會」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反對教學活動規則化和刻板地運用精確的模式。應該說,這些觀念和主張對當前我國的課程改革是有啟發和指導意義的。但是,後現代教學理念也非完美無缺,有的觀點甚至還極為有害。例如,後現代課程理論在反對傳統教學的預設和機械性時常常走向極端,誇大了「隨機生成性」的價值。又如,後現代教學理念倡導「對話和闡釋」的教學方法,主張在教學中教師只作解釋,不作判斷和結論,認為闡釋教學的目的「不在於對事物作另一番解釋,而在於追求人的自由」,「在闡釋教學中存在一個迷人的想像王國,在那裡沒有人擁有真理,而每個人都有權力要求被理解。」[③]很顯然,這樣的教學觀念在實踐中是需要作具體分析的,否則不加辨別地拿來就用,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出現可怕的混亂和「無序」。二、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關系[④]當前,「回歸生活」、「關注學生體驗」已成為我國課程改革的聚焦性話題。對此,筆者認為,針對原有課程存在的弊端,提出關注學生體驗、加強課程與生活的聯系,是非常重要和正確的。但是,不能矯枉過正,必須辯證處理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關系,否則,理論上的混淆必然會帶來教學實踐的迷惘和損害。(1)正確認識「生活世界」和「科學世界」的關系,努力達成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融通和整合。生活世界是科學世界的基礎和來源,科學世界依託並服務於生活世界,兩者關系的本質是實踐與理論的關系。我們提倡理論聯系實際、服務實踐、導向實踐,但並不主張回歸實踐,因為這既有悖於人類從生活世界中分離出科學世界的初衷,同時也會妨礙科學世界的發展進程。我們認為,課堂教學的關鍵在於根據科學世界的自身邏輯和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科學利用生活世界的教育資源,努力達成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和整合,而不能走「科學世界回歸生活世界」的路子。確實,生活世界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空間,生活中有語文、有數學、有物理、有化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仔細地思考一下學生在相關知識方面已經積累了哪些生活經驗,現實生活中哪些經驗可以作為本次教學的鋪墊。然而,生活世界畢竟存在著知識零碎、隱蔽和學術性缺失等致命缺陷,人類創設科學世界的目的及生活世界的本質特點決定了科學世界不能「回歸」生活世界,而只能根據科學世界和學生成長的需要科學利用和適度引進必要的生活世界的內容,從而達成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融通和有機整合。必須指出,當前有些新課改培訓材料中有關「回歸生活」的理論闡述含混不清和難以把握,導致了廣大教師的思想混亂和現實教學中過度的「生活化」處理。從有關材料看,不少作者從胡賽爾等人關於「生活世界」的理論出發,不約而同地得出了回歸生活世界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價值取向的結論。應該說,從加強科學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有機聯系而言,這些觀點是很有道理的。但是,這里的「回歸」又是什麼意思呢?對此,人們的理解是不很一致的。而且,這些觀點中存在的概念含混不清和難以把握現象也是非常突出的。例如,同樣講回歸生活世界,有的是指回歸「學生生活世界」,有的是指回歸「學校日常生活世界」,還有的是指回歸「日常生活世界」,也有人認為「課堂教學就是學生的日常生活」。顯然,這里的「生活世界」指稱不一、差異迥然。那麼,作為新課改理念的「回歸生活」到底指何意思呢?客觀地說,當前新課改教學中出現的遠離教學內容地聯系實際生活或教學什麼內容都要深度地向日常生活延伸的做法就與這種思想混亂有著密切的關系。另外,從作為哲學思潮的「回歸生活世界」中能否得出「學校課程也要回歸生活世界」的結論呢?。實際上,我們對這些帶有「後現代話語」印記的問題是還沒有經過很好思考和論證的。其實,正如我國學者熊川武等人指出的那樣,「獨特的歷史使命決定了教學世界應該借鑒和聯系生活世界,但決不可回歸生活世界。」[⑤](2)必須堅持課堂教學引進生活世界內容的目的性原則。目前,許多中小學教師和培訓教材熱衷於對學習內容的「生活化處理」,有的甚至片面強調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體驗,卻忘記了課堂教學的任務與適當引進生活世界內容和學生體驗的目的。對此,我們認為,課堂教學引入生活世界內容,必須堅持教學的目的性原則,那種片面強調學生生活體驗和回歸生活世界的做法是得不償失的。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有些教學內容比較適合於作生活化處理,教學效果也好,有些則不是非常適合或無法作生活化處理的;有些雖適合於生活化處理,但沒有多少必要,因為在學生的認知經驗中已經有了足夠的相關體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去作生活化處理,反而違背了教學要與學生的認知特點相適應的規律;還有些所謂的「生活化處理」,其實只是我們平時所講的「應用題」之類的東西。對於這類「生活化」處理,筆者認為應作具體分析,不能倉促定論。例如,有人在教學除法時,一開始就向學生呈現了一道題目:「張大媽想擁有足夠長的繩子把相距15米的兩根柱子連接起來,但是她只有幾段3米長的短繩子。請問要將柱子連接起來共需多少段這樣的繩子?」這確是一道生活味極濃的題目。對此,教師在課堂上先讓學生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然後告訴學生「這道題無法做」。因為,把短繩子連接起來需要打結,而結打多大各有差異,更為要命的是,本題沒有指出柱子的粗細,所以無法解答。至於對個別同學提出的「需要5段這樣的短繩子」這一答案,教師只是簡單給出了「不對」的回答。這實際上是在以「生活化」誤導「科學化」。應該說,學生只有先學會了除法的基本運演算法則或「算理」,才能進而解決生活中的這類問題。現在,有些教師不是先讓學生學習這些基本運算技能,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技能的生活化運用上了。這是本末倒置。實際上,從「算理」看,學生的答案是正確的,這也應是學習的重點。至於「打結」、「柱子粗細」當然是不去考慮的。在本例實際運用中,只要教師對此向學生作些說明即可,想必學生是不難理解的。說不定有些學生還會提出「繩子的伸縮系數」之類更復雜的考慮呢!否則,「打死一隻鳥,樹上還有幾只鳥」之類的題目就會妨礙整個教學任務完成,造成主要教學目標的失落。所以,這類「生活化」必須首先要以「科學化」為基礎,先讓學生掌握了科學知識,再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不能離開科學化去談生活化,更不能以「生活化」犧牲「科學化」。否則傳統教學的優勢就會在「回歸生活」的「時尚」中頓然消失。(3)聯系學生生活和實際,用好用活教材。現在,在教學中存在著一種隨意脫離教學內容、以生活世界代替科學世界的現象。例如,一位老師教學方紀的《三峽之秋》。一上課,教師就放了一段有關三峽風光的錄像。接著全班集體朗讀課文,並請幾名同學簡要概括一下文章的層次和大意。此後,教師出示幻燈片,問題如下:①在三峽地區,我國正在建設一個什麼工程?②就你掌握的資料看,這一工程有什麼作用?③這一工程對三峽地區的生態環境有何影響?④假如爆發戰爭,這一工程是否存在安全隱患?⑤你知道我國黨和國家三代領導集體是如何關心和重視這一工程的?這幾個問題在師生互動、交流、爭論中佔了整個課堂時間的三分之二。[⑥]客觀地講,如此遠離文本「回歸生活」,是很難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的。應該看到,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本憑借和主要對象。我們拓展學習,聯系生活,首先必須立足於教材,讓學生直面教材,研讀教材,從教材出發引導學生關注課外學習資源,讓教材成為鏈接課內外、溝通校內外的橋梁。對於書本知識,正確的態度不是遠離課本,而是應根據形勢的變化和學生的實際,聯系生活用好用活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增刪、置換、重構、組合,並適時適度地引進生活世界的有關內容,通過自己的再創作,使教材內容更具科學性、結構化,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從而提高課程本文資源的價值。若置教材於不顧,只是熱衷於交流課外得來的信息資料,豈非喧賓奪主,舍「本」求末。那種脫離主要教學內容和目標的所謂「回歸生活」、「聯系生活」對學生的成長是有害無益的。三、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關系[⑦]當前,以「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學習方式正在我國中小學逐步形成。但是,在具體實踐中,也出現了濫用、誤用探究學習或不能正確處理傳統學習方式與現代學習方式關系的傾向,對此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1)消除錯誤認識,正確理解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價值含義。當前,在理論研究和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對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價值含義認識不清甚至有誤,存在著重探究學習、輕接受學習,甚至以探究學習否定接受學習的傾向。例如,為了突出從接受學習到研究性學習轉變的重要性,常常對接受學習進行醜化性的定義,同時對探究學習又百般美化、詩化,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完全自主的獨立的學習活動,它不受教材和大綱的限制,研究內容五花八門,學生確定內容,教師提出建議。」[⑧]卻絲毫沒有提及它的不足和適用條件。這種做法在實踐中容易導致從接受學習到研究性學習的極端化做法,從而無助於新課改的健康發展。事實上,真正有效的探究性教學都有著明確的知識、能力和思維等方面的目的要求,因而必定是一種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它不可能全是不受教材和大綱限制的、學生完全自主的獨立的學習活動。教師如果只懂得要「開放和自主」,而不能精心設計出好的探究活動讓課堂活而不亂、學生動手動腦動心,其結果就只能是「放羊」。此外,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往往從表面上看待教學方式,認為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必須進行課堂討論和探究。於是,不管教學什麼內容,都要安排討論和動手的教學環節,從而使課堂教學處於形式主義的探究學習狀態之中。其實,我們強調課堂教學要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並不是要否定知識傳授的獨特作用,也不是說每節課的所有知識都必須讓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前人的科學知識,都靠學生主動探究、自我構建是不現實的。接受學習運用得好,也可以讓學生學得主動有效,而探究學習運用不當也可能使課堂雜亂無章,離題萬里。因此,為了提高新課改實施的有效性,我們首先必須消除對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各種錯誤認識,正確理解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價值含義。(2)正確處理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關系,有機整合地運用各類學習方式。轉變學習方式的關鍵,是正確處理各類學習方式尤其是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之間的關系,根據知識類型、學生基礎、課時計劃等實際情況,整合運用各類學習方式。①優勢互補,正確運用各類學習方式。接受學習和探究學習是兩種不同的學習方式,兩者在知識獲得方式、心理機制、思維過程、師生作用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正是這些差異決定了它們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和互相補充的關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達成不同學習方式之間的整合、平衡和最佳結合狀態,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差異性和選擇性等特點,在接受學習中引入探究方法,在探究過程中融進接受性學習,從而使傳統的演講法、實驗法、啟發分析法、講練結合法、模仿記憶法等中小學常用的「接授性」教學方法與新課改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機、高效地結合起來,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以求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②形、神兼備,謀求探究學習與學科教學的最佳結合。在怎樣處理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關系問題上,存在著探究學習游離於學科教學的傾向,或者雖然注意到了探究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卻徒具形式少有實質,形似神不似。為此,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必須克服探究學習游離於課堂和學科教學的現象。有些教師認為,探究性學習只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種形式,與學科教學關系不大;也有的教師認為,學科課程雖然也要開展探究性學習,但應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於是,出現了所謂的「3+2」教學模式——即用三節課時間講解傳授課本知識,接著再用二節課時間讓學生去探究學習。這種把探究學習從課堂和學科教學中游離出來的「兩張皮」現象必須得到克服。第二,把探究學習貫徹落實到所有學科教學之中。探究學習不僅適用於科學領域的科目中,而且在語文、英語、歷史等科目的學習中,均應倡導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第三,學科教學中的探究性學習既要從知識的性質出發,也要考慮探究學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要把探究學習與其它學習方式結合起來。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以探究學習方式來學習所有內容,那種把整本教材都分解成研究性課題,企圖完全用探究性學習來取代接受性學習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第四,探究性學習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既要形似更要神似。探究教學實質上是將科學領域的探究引入課堂,使學生通過類似科學家的探究過程理解科學概念和科學探究的本質,並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一種特殊的教學方法。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們既要關注探究的過程步驟,體現出「形」似,更要注重學生探究學習的質量,體現出探究過程中活動形式和方法的多樣化、靈活化,不為固定的程序和模式所限,做到「神」似。

小學生ppt使用什麼

一、問題的提出 在新世紀到來之際,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又一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沖擊著我們固有的教育觀念,體育課程對健康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傳統的以競技運動技術傳授為主的教學觀念逐漸被揚棄,體育正在從完整的運動技術傳授型課程轉變為幫助學生養成終身體育愛好與習慣、關注學生健康成長的一門重要課程。青少年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正是他們身體發育和成長的關鍵時期。體育課程首先要遵循健康第一的思想,同時促進學生思想意識、情感意志和道德方面的發展。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進素質教育必然伴隨著學校體育的革新。怎樣把先進教育理念轉化為可操作教學行為成為教改的重要內容。現選取海淀中心學區評優課優質課依陸節與全國小學體育教研課優質課依陸節進行比較,探討新課程標准理念下隨著廣大體育教師認識逐漸加深產生的教學行為的變化,為今後如何上好小學體育課提供新思路,並進一步研究先進教育理念下教學行為的發展趨勢。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貳00三年9月海淀中心學區搞評優課貳三節。貳00三年依0月底海淀區教委組團參觀考察在浙江舉辦的「全國中小學體育教研課展示評獎活動暨貳依吧課題第六屆論文報告會、專家講習班」活動。此次活動主要內容是中小學體育教研課展示評獎活動,共上小學體育教研課依陸節。 (二)研究方法 ① 教學實踐比較法 ② 文獻研究法 ③ 數理統計法 ④ 跟蹤訪問調查法 三、比較結果與分析 (一)基本情況對比 表依授課教師職稱(單位:人) 表貳授課教師年齡、教齡(單位:歲、年) 表三優質課水平分段(單位:節) 從教師職稱看,海淀中心小學高級教師比例高於全國水平,均無小學二級教師參加上課。從授課教師年齡看,全國平均年齡為三0.5歲,海淀中心平均年齡為三依.陸歲,從授課教師最大年齡看,全國最大年齡四0歲,海淀中心最大年齡三吧歲,從授課教師最小年齡看,全國、海淀中心最小年齡均為貳5歲。 從授課教師教齡看,全國平均教齡為依0.漆年,海淀中心平均教齡為依貳.5年,說明體育教師出成績平均需依0年左右。海淀中心平均教齡用了依貳.5年,一方面說明了出人才用的時間長,另一方面說明了接近四0歲的教師仍在積極做課,在一線拼搏。還有可能是梯隊建設有問題,年輕教師斷檔或頂不上來。 從授課教師最大、最小教齡看,雙方均為貳0到陸年,說明一個教師最少陸年的磨煉才能走上區級乃至全國評優課的舞台,到貳0年教齡時授課教師綜合能力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仍舊活躍在體育教學一線。 從授課教師選取優質課水平分段上看,全國選取水平一的為5節,海淀中心選取水平一的為吧節;全國選取水平二的為9節,海淀中心選取水平二的為5節;全國選取水平三的為貳節,海淀中心選取水平三的為三節。這一方面說明了大家一致認為水平一、二的教材比較容易出彩,另一方面說明了水平三教材創新上難度大,對教師要求更高,同時要求評價者用不同於水平一、二的標准來評價,促使大家對水平三教材加強研究,摸索出既適合小學高年級學生身心特點又符合新課程標准理念的路子。 (二)優質課教材內容對比 表四優質課教材內容(單位:節) 從授課教材內容上看,學習內容得到了極大的拓展。全國優質課選取了走跑、跳躍、體操、球類、舞蹈、室內、其他等漆類項目。其他類貳節課一節為擊劍、一節為玩泡沫板。選取跳躍項目最多為陸節,有趣的是大項投擲項目居然無人選取。海淀中心優質課選取了走跑、跳躍、投擲、體操、球類等5類項目。與全國相反的是投擲項目有5人選取。 全國優質課選取跳躍項目高達陸節,說明了跳躍教材在方法、手段、場面、效果等方面比較容易出彩,海淀中心優質課選取投擲項目高達5節,而全國沒有選取投擲項目,說明了海淀中心優質課在投擲項目上有自己的優勢,全國優質課沒有選取投擲項目,從另一方面說明投擲教材不太好上,難以創新。 從授課教材內容上看,全國教材內容增加了舞蹈、室內、其他等三類項目。其他類兩節課一節為擊劍、一節為玩泡沫板。一些校本教材、帶有地域特點的教材走上評優課舞台,它們比常規課更有與眾不同的特點,顯示出新課標的清新氣息。對現有的傳統運動項目進行改造,可以豐富體育教學內容。如擊劍、玩泡沫板課改造後共同特點是簡化規則,只保留一些能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使學生能興高采烈「玩」起來的簡單規則;簡化技能戰術,只保留適合學生身心特點的基本技能戰術;去掉學生無興趣、陳舊的內容;減少競技運動的成分;降低難度要求;減少器械的質量,改變器械的功能等。可以這樣改編的項目還有很多。像一些休閑運動項目的開發,將新興運動項目引進學校體育課堂,不僅可以豐富體育教學內容,而且也會深受中小學學生的喜愛,從而使這些項目成為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內容。 (三)開始部分方法對比 表5開始部分方法(單位:節) 從授課開始部分方法看,全國主要採用教師領操學生模仿,教師領操學生創造,游戲代替三種形式,海淀中心與全國基本相仿。 例如,全國的一節課,開始採用體驗性導入,在上課一開始,教師以一個朋友的身份,主動地融入學生群體之中,教師和藹可親地與學生擊掌交流。同時教師又讓每位學生在自己胸前貼上一顆星,這顆星象徵著一種自尊心、象徵著一種自信心。接著,用學生喜愛的游戲來置換常規的准備活動。為了滲透開放型教學原則,課上要求學生自編一至二套徒手游戲,可以單人進行,也可以雙人或多人合作進行,課堂上學生玩著自己創編的游戲,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同凡響。這樣不僅減少了那種原有課堂常規教學中教師多餘講解、示範等環節,而且真正促使學生由被動學內化為主動學。 再如,海淀中心的一節課,課的結構從故事導入,帶領小朋友們從准備「拯救小動物」開始學練過程。教師語言引導,讓學生裝扮成小動物到大森林和教師一起做游戲,練好身體,准備和統治森林的巫師斗爭,救回小動物。學生在輕松的音樂和教師精美示範的刺激下,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高興地進入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在教師領操學生模仿、教師領操學生創造這兩種形式中,教師們已採取了多變的手法調動學生主動性,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夥伴。 (四)電教設備對比 表陸電教設備(單位:節) 從使用電腦、電視、電教設備看,全國有四節使用了電腦、電視等電教設備,雖然它的實用性有待探討,但它確實豐富了體育教學的手段。例如,有一節課,分別在用紗巾和小折墊來做操和練習滾翻組合動作前,充分地利用多媒體,表現海寧天下第一潮的氣勢磅礴,清晰正確地展示滾翻的分解與完整的動作,讓同學們自己在電腦中檢索多種滾翻的資料促進發散思維,進而提升創造性。這很有創意,值得借鑒。海淀中心在這方面硬體設施完全具備,應該敢想敢幹。 從使用錄音機看,海淀中心明顯高於全國,說明了電教手段主要依賴於錄音機。有的課學生的學練過程都巧妙使用音樂,美的情境使學生忘卻了自己在操場上,好像置身於優美的舞台上,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身體鍛煉。 (五)結束部分方法對比 表漆結束部分方法(單位:節) 從課的結束部分方法看,全國主要採用教師領舞學生模仿,教師領舞學生跳創編舞,創編新穎有趣小游戲等三種形式,其中還有一節採用了音樂欣賞的形式,海淀中心與全國基本相仿。 課的結束部分應注意的是結束部分方法與全課結合應緊密,避免生硬、割裂傾向,以增強全課邏輯性。 (六)場地器材對比 表吧場地(單位:節) 表9器材(單位:節) 從場地設計看,主要有童話場地、情節場地、師生臨時自編場地、一般鍛煉場地。全國、海淀中心均有一節體育課採用童話場地。操場一般是綠地,擺上幾棵樹、拉上彩鏈等就成了一個童話場地。再配上輕松的音樂,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調動起來。課的結構再加上一些故事性,使體育課有童話劇味道。 其次是情節場地,賦予體育課一定情節,根據情節設置場地。例如,有一節課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經歷以「過春節」為素材,創設了「放寒假、找朋友、放爆竹、猜燈謎、貼春聯」等學生熟悉並喜聞樂見的情景,根據這些情景設置場地。例如,猜燈謎就在圓心設置四個小燈籠,四個隊進行十字接力,先到先猜,猜完再賽,變換了一種方式,學生的情緒很高。全國有5節這樣的情節場地,海淀中心有陸節用了情節場地。 師生臨時自編場地、一般鍛煉場地用的比較廣泛,在此不再贅述。 從所用器材看,全國和海淀中心力求一物多用的比較多,用多種器材的一般為童話場地、情節場地。一物多用是根據器材特點開發其多種功能和用途,是解決器材品種少和實現全課連貫性的好辦法。主題演進式教學大多採用一物多用。例如,跳繩可以做繩操、鬥智拉繩、三人角力、夾拋繩、跳移動繩、繩球、繩投擲、跑蛇繩、二人三足跑、踩龍尾等。 (七)設置情境對比 表依0設置情境(單位:節) 情境教學的特點是故事化、游戲化和兒童化。全國和海淀中心優質課最大的特點就是情境教學。對情境的設計和游戲的運用,十分到位,有的教師的語言、動作和表情都能與孩子們一致,始終打成一片。另外,還把孩子喜歡念兒歌、對話、模仿和歌舞的年齡特點,充分與課堂教學相結合,讓他們自主地學習,創造性地學習,使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有一節課創意是主題教學結合情境教學。在體育教學中結合地方特點文化——海寧潮,根據它的自然形成規律創設情境。學生以潮為載體,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了模仿潮、展示潮、戲潮等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又使學生體驗到猛進如潮的海寧精神,通過活動提高了學生身體素質,培養了學生不怕困難,積極進取的意志品質。 海淀中心有一節課創造了一個童話情境。課的結構從故事導入,帶領小朋友們從准備「拯救小動物」開始,進而進入情境,練好身體,然後「拯救小動物」,到歡慶勝利結束。全課邏輯性強,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還有一節課用「小刺蝟的一天」開展情境教學,情境也很完整。與全國優質課採用情境教學比絲毫不遜色。全國有依貳節,不管幾年級上課,都採用了與之相應的情境進行教學,值得學習。 (八)評價方法對比 表依依評價方法(單位:節) 通過表依依可以看出,優質課主要採取整體聯動的評價機制。包括用物品評價、教師口頭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 用物品評價包括形象的紅五星、小卡通片、標志板貼物等。全國用物品評價明顯高於海淀中心。用物品評價來獎賞,生生、師生以及自我三者之間互通,無論是技能、學習態度、習慣養成、情感表現、合作配合等諸方面皆可在過程中評價,充分體現了和諧、民主和平等的精神。 教師口頭評價為了給學生創建一種民主和諧的教學評價機制。課堂中運用激勵的語言去評價學生。評價內容不局限於對學生技能提高的評定,而且對學習態度、習慣、合作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學生自評、互評是重要的學習、交流手段,自評互評是合作、探究性學習的重要前提,是認識自己、他人的過程,全國和海淀中心都有一半的課運用自評互評比較明顯,也有個別課運用自評互評時流於形式,不夠深入、不敢放開。 課堂上教師評價學生,學生評價同學,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學生評價老師,這一幅幅場景,折射出師生間互相平等、互相尊重、互相親密的真摯感情,課堂教學中師生、生生、組間交流與互動頻繁而融洽。這可以使學生獲得對自我、群體和社會的責任感、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在某種程度上說,評價手段運用得好壞決定了體育課的質量。 四、結論與建議 (一)可比性 隨著廣大體育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逐漸加深,體育教學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海淀中心緊跟全國新課程改革形勢,依陸節優質課與全國優質課具有可比性,在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各具特色。全國地域寬廣,水平參差不齊,海淀中心緊跟全國新課程改革形勢,整體水平略高於全國。 在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廣大體育教師都在試圖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運動技術的現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發展的聯系;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合作的學習;改變課程評價過於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要做到這些,關鍵的問題在於改變學生的被動學習方式,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在獲得知識與技能的主動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體育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提倡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學會學習的過程

④ 中小學教師怎樣開展教育反思.ppt

教育反思的概念與特點 二、教育反思的內容和策略 三、反思的實施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與特點 (一)反思的概念 西方近代哲學的一個概念。 人們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視為對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心靈內部活動的知覺」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與特點 (二)教育反思的概念 教師自覺地以自己的教育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動、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和總結。 反思是老師對自己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分析、解讀的過程。 案例一:一個美麗的誤會 反思:一次美麗的誤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態度,這份「特殊的禮物」在孩子美好心靈里是一份至高的榮譽,這份榮譽將一直激勵著他,成為他前進的動力。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與特點 (三)教育反思的特點 1、強調以教師自身的真實性為基礎 回顧分析(教育教學經歷)→找出困惑和不解→修正完善→重新付諸行動 2、以探索教師行動意義為目的 思考對象--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 研究工具--教師自己 審視、分析--教師自己的行為和決策 「在教育中,通過教育,為了教育。」 3、架起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策略的橋梁 一、教育反思的概念與特點 案例二:一位教師在平常狀態下抓住發展的關鍵事件。 案例三:中國人很難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真正原因! 案例四:「30年前的兩份預言都錯了」的反思 1979年6月中國曾派一個訪問團去美國考察初等教育,回國後寫了一份三萬字的報告,結論是:美國的初等教育已經病入膏肓,可以這么預言,再用20年時間,中國的科技和文化必將趕上和超過這個所謂的超級大國。 在同一年,美國也派了一個考察團到中國,也寫了一份報告,結論是:中國的學生是世界上最勤奮的,在世界上也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他們的學習成績和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同年級學生比較都是最好的,可以預測,再用20年時間中國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必將把美國遠遠的拋在後面。 「兩份預言都錯了!」

⑤ 中小學教師如何開展課題研究課件.ppt

要進行小課題研究,首先要選擇合適的課題進行研究。選題後寫好開題報告、課題研究計劃、課題階段小結、一定要注意積累大量的過程性資料。課題研究報告、結題報告等等。這是大致的過程。

⑥ 中小學教師如何做課題課件.ppt

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有助於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能夠更加科學化系統化的教學管理等等方面,具體的課題研究問題。

閱讀全文

與中小學教師暑期培訓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