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院在加強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一、抓思想作風建設,樹立向師德要質量的意識 學校要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敬業精神,不斷增強教師教學質量榮辱感和培養人才責任感、使命感。學校要旗幟鮮明的講質量,大張旗鼓的促質量,扎扎實實的抓質量,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求生存的指導想不動搖,真正把提高教學質量作為學校永恆的中心工作。
二、抓學校制度建設,樹立向管理要質量的意識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以制度管理學校是現代管理的要求。學校要依法健全校內管理體制,規范決策程序,完善學校管理制度,健全學校監督機制。科學的管理制度,不會因為管理人員的變化而發生變化,它所帶來的好處就是避免了「人治」,傳承的是一種管理文化,在學校管理中具有平等性、權威性和強制性。
三、抓幹部隊伍建設,樹立向管理要質量的意識。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名不合格的校長,也能毀掉一所學校。校長要以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認真履行職責,扎扎實實的抓好學校管理工作。校長要帶領班子成員自覺服從工作原則,嚴明工作紀律,確保政令暢通,干好分內工作,以良好的班子形象影響、教育全體教師,打造勤政、廉潔、務實、創新的領導班子集體。
四、抓骨幹教師隊伍建設,樹立向優質教學資源要質量的意識 骨幹教師是學校的財富,是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學校要充分調動和激發骨幹教師工作積極性、創造性,使他們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生力軍,成為一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幫帶的優質教學資源。 五、抓「有效課堂」教學,樹立向課堂要質量的意識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而有效課堂又是關鍵。有的教師教學質量低下,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無效課堂」教學。因此,學校要把「構建有效課堂」當作抓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並通過教研活動、檢查考評、總結匯報等一系列措施,切實把有效課堂抓出成效,使之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可靠保證。
六、抓常規管理,樹立向過程要質量的意識 教學常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因此,學校要進一步規范和優化過程管理,認真落實備、教、批、輔、考、評等各環節,特別要注重平時的督辦檢查、評比、總結等環節。
七、抓教研教改,樹立向科研要質量的意識 教研教改要以「構建有效課堂」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扎實開展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研究活動,以提高教師素質和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形成人與教研,個個投入教改的良好局面。
八、抓考風考紀建設,樹立向評價公平要質量的意識 不端正考風考紀,教學質量評價就不公平;端正考風考紀,校長重視是關鍵。事實上,考風和教風、學風、校風緊密的聯系在一起的,沒有良好的考風,其他之風也就會大扣。
九、抓教學時間規范,樹立向時間要質量的意識 書要時間讀,作業要時間寫,知識要時間鞏固,沒有時間做保證都無法實現。固然不贊成時間加汗水,但沒有必要的時間做保證,談教學質量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話。
十、抓安全保障,樹立向平安要質量的意識 平安不保,何談質量?只有平安的校園環境,才能集中精力和心思抓管理抓教學,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不但經濟上會受損失,精力上也會牽扯進去,教育教學就會受到沖擊和影響。
⑵ 學院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結構是怎樣的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回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答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⑶ 如何理解教學和質量保障體系運行的有效度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運用系統理論的概念和方法,把質量管理的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職能組織起來,對人才培養活動實行體制化、結構化、持續化的監控,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和診斷,形成的一個任務、職責、許可權明確又互相協調、互相促進的能夠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穩定的、有效的質量管理系統。具體落實到高校管理的實施過程中,主要包括教學目標體系、高校的課程體系、高校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保障這些子系統的有效和諧發展。目前,高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主要體現於對教學過程和質量的評價。在精英教育模式下,這種方法對加強高校的教學管理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隨著終身教育和大眾化教育潮流的到來,目前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學目標過於狹窄。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多樣化、綜合化,但目前的高校教學目標卻僅僅局限於某一專業的范圍內,忽視了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教學是培養人才的直接手段,我們應該在教學中確立多元化的目標,樹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能力目標,以適應變化和發展的社會。此外,目前的很多高校在辦學目標上沒有明確定位,盲目跟從,實行一刀切,將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相混淆,這都不利於保障教學質量。其二,教學質量評價過於主觀化。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實際的、具體的、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忽視客觀的評價指標。
在評價過程中主觀人為成分重,對教學質量的評價難以達到科學化、客觀化、公平化,影響了教師教學的積極性。此外,在教學評價體系中,評價主體單一化。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的通常是高校的行政人員,這就忽視了學生和專家的作用,導致很多教師例行檢查與平時上課時狀態的不一致,這也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其三,教學過程監控的不平衡。目前高校教學質量的監控主要偏重於課堂教學,而忽視學生的課外實踐過程的評價;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監控得較為嚴格,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監控較為鬆懈;對學生課內的專業知識考核比較重視,而忽視學生的道德素質和能力的考核。其四,教學內容過於單一。從「大教學,小課程」的觀點來看,大學的教學內容主要指高校各種形式的課程。從當今國內高校各專業的培養計劃、課程安排、選修課列表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課程主要是集中於對學生專業課的訓練、學業成績的培養等顯性課程中,而忽視了隱性課程的學習和訓練,僅僅注重課程的分科性、專業性、文理分科等,沒有利用課程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其五,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高校教師是教學質量的直接負責人,然而很多高校教師憑借擁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只忙行政,忽視教學,或者終日碌碌無為卻依然享受學校的高待遇。此外,還有很多高校為了節省開支,實行教師一崗多職,大班授課等,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我們認為,只有採用嚴格的賞罰升遷制度,不斷引進新的師資力量,才能保障為高校的教育教學注入新鮮血液。
二、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本原則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存在諸多的不足,在構建和完善教育保障體系時應遵循體系內部自身發展的趨勢特點,按照一定的原則來完成。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過程是全過程、全方位、全人員的科學管理的過程,具有系統性、協調性、動態性等特點,解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應遵循這些基本的要求和以下的幾項原則: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指高校在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應系統全面考察與教學質量相關的各個要素和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保障體系能包括對影響教學質量各要素、教學過程各環節進行有效控制的保障成分,並確保這些要素形成有機整體。貫徹系統性原則,主要把握三個方面:首先,一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構成成分上是完備的,能包括對影響教學質量的各個要素,體系中的制度規范也應該是明確的、全面的;其次,質量保障體系中的各項規章制度,不是孤立或是簡單的疊加,而應該是相互聯系的,應該使各組成部分相互補充完善;最後,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具有通用性,一所高校所設置的院校、專業都比較多,且教學過程還具有動態性特點,因此在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提取共同要素,使其具有公用性。
目標性原則。目標性原則指在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時,要緊緊圍繞質量控制進程,組織協調各種力量來實現教學目標。目標性原則是全面構建實施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首要條件。為此,一方面在質量保障體系中,要建立具體明確的定位機制,並制定相應的評價反饋機制,以預防目標的偏離;另一方面,要落實管理,從領導層、監督層到執行層,要層層明確職責、落實責任、權責分明,確保達到教學質量目標。持續性原則。持續性原則指的是高校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要以持續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把握教學質量不斷改進、持續發展的本質,建立能及時反應教學質量需求和質量發展變化過程的質量體系。貫徹持續性原則,首先要堅持持續提高質量的發展管理觀,要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永恆的主體,而不是某一階段的特定任務。其次要注重教學的持續性,在教學過程中,各個階段、各門課程甚至各個教學環節都是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在構建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割斷彼此之間的聯系,應將各要素納入質量保障體系中,形成教學質量的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三、構建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主要策略
從以上對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概念界定來看,高校的教學質量不僅僅包括教學,還包括其他的子系統。所以,要構建全面完善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就要抓住高校教學保障體系中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師資體系、評價體系等子體系。
(一)高校教學目標體系的建立高校教學質量的目標體系不但受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還受到高校在教育系統中的定位、辦學宗旨、辦學條件、學生自身因素的影響。在制定教學質量的目標體系時,一方面要將終極目標和階段性目標相結合,在遵循國家的方針政策時,要考慮到一定時期內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走勢對高校培養的人才的特殊需要。所以,我們應根據學校的定位和性質,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全面、科學、合理的終極目標,然後再根據學校具體的教學計劃和發展規劃以及學校現階段的師資力量、教學設備的可用性、經費的投入將終極目標分割為不同時期的階段性教學目標。另一方面,要建立詳細的目標評價體系,及時反饋目標的實施運行情況,糾正偏離目標的教學行為。保證教學目標的有效運行,最重要的是將階段性的目標具體化,即制定各項目標所要達到的具體分目標。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內容是抓好教學質量的基礎建設,例如教室、師資力量、課程、科研項目等,應對各項目各階段應達到的目標進行分組責任制,使各階段的分目標有效落實,進而最終完成終極目標。
(二)高校教學課程體系的建立教學質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線,課程體系是教學質量的重心,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應建立高質量的課程保障體系,筆者認為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的:首先,改革課程目標。在設置課程目標上,將基本的學科知識與實踐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相結合,改變以往片面強調學科知識的觀念,有效開發以學生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學科知識、專業學科知識,也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質、文化修養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其次,改革課程的組織方式。傳統的高校課程模式一般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馬哲思修組成。我們看到,這些高校在課程的內容設置上只關注專業技能的培養,沒有顧及其他。另外,理工類大學的課程設置也沒有考慮人文、社會方面的課程,人文類院校也有忽視科普類課程的設置。在這種課程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的偏離使其不能適應當代社會對大學生應具備全面知識的訴求。因此在課程設置上,我們要避免文理分家的局面,將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結合,專業教育和基礎教育相結合;還要設置較多的選修課,實行學分制的課程模式,專業學科應精選培養大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課程,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學會將所學內容服務於生活實踐。
最後,現行的高考制度也影響著高校的課程模式。不可否認,高考制度的建立為我國選拔了一批批的優秀人才。但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現行高考制度的弊端也日益凸顯。
⑷ 如何建立激勵與監控有機結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一、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
教學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社會對人才需求多樣化的新形勢下,建立一套科學完善、並具有實踐操作性的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是高等教育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包括高校內部自身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和政府、社會通過對高等學校認證、評價等措施而建立的外部質量監督體系。高校內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指高校通過建立科學的教學質量標准、質量管理程序、制度和規章,運用測量和評價等手段,整合內部各類教學資源,從而確保人才培養質量能符合社會、個體、學校的需要,同時「形成一個完整的培育組織學習系統,構成一個在質量上能夠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改進、自我發展的有效運行機制」。[1]
二、現階段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主要依賴於對教學活動過程的監督和控制,輔以物質獎勵形式的激勵。客觀地講,以監控為主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對於教學過程的測評和監控、教學管理效率的提高、教學質量意識的加強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也暴露出它的不足。
(一)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真正目的被掩蓋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目的是為了鑒定、考核老師,還是推動、改進教學?是為了選拔、淘汰,還是發展教育?前者側重於鑒定等級、區分優劣、排列名次;後者側重於發現問題、找出差距、改進教學,這才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真正目的。前者是以監控為主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一定程度上對穩定和保證教學質量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國外教師教學質量評估比較成功的經驗分析來看,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就必須淡化評估的鑒定性和評比性功能,強化過程性和反饋性,促進教師主動地進行教學改革和研究,不斷發現問題、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
(二)監控產生的「負效應」挫傷了教師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
教學效果的滯後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監控信息的樣本量,師生之間、教師之間、評估者與被評估者之間公正意識的狀況,都影響著教學評估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無論是學生評教,還是專家或領導評估,都要對教學作出量化評估,其准確度不可能不產生偏離,如果偏離過大,就會挫傷教師的自尊心和工作積極性。因為,第一,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不足以全面、准確、客觀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第二,有的教師很可能會因此而討好學生,放鬆對學生的要求;第三,有的學生打分隨意、不嚴肅;第四,不區分課程性質、課程與專業培養計劃的關聯性的評價,不能真實反映教學要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因而失去公允;第五,專家或領導評估,如果只聽了教師的一堂課,就得出評價結果,必然失去評價的全面性和客觀性。三、建立和完善科學、合理的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涉及學校的各部門、各個工作環節,大致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子系統。
(一)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指揮系統
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指揮系統是內部教學質量保障的核心部分,具體指在校黨委和主管校長的具體領導下,以教務處為主形成的運轉靈活、上通下達、權威高效的運行機構。從整體上看,指揮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按照學校總的教學質量目標,把分散的教學過程質量要素和質量管理活動有效地組織起來,使教學環節有序運轉、規范協調,收到教學質量管理的最佳效果。從具體的運作上講,主要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是學校,包括校長、分管副校長、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務處。在這個指揮系統中,這一層次承擔了教學質量管理的決策、指揮、組織和調度的職能。其中,教務處是教學質量管理指揮中心,它起著上情下達和下請上傳的作用。對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校領導,它需要如實反映教學質量的現狀,提出質量改進的建議和教學改革的設想,為學校作出合理的教學質量管理決策提供科學的依據。對學院,它是代表學校行使全校教學質量管理責任的專門機構,主要負責制定學校教學質量管理方案,籌措教學經費和改善教學設施,開展經常性的教學調研,組織教學質量的評估和檢測,確定培養方案的制定或修訂的原則,落實或實施相關教學政策。
第二層次是學院。其主要職責是依照學校的使命、人才培養要求和教學質量標准,管理所屬專業培養計劃的制定和修訂,協調教學環節的組織,檢查課程實施的效果,完善教學基礎建設,確保教學文檔的齊全,監控各專業和教師個人的教學質量,指導和協調實踐性教學活動等。
第三層次是系。系是教學質量保障的基礎,其主要職責是根據學校和學院教學質量管理的目標和措施,對所屬專業的課程實施和教學環節進行質量控制,包括專業改革、課程建設、教材選用、講義編寫、教師業務培訓和進修、教研活動組織、教學經驗交流、學生學習指導和開展本專業畢業生追蹤調查等。[3]
(二)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信息系統
教學信息是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沒有準確、全面、客觀的教學信息,就無法保障高校的教學質量。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信息系統包括教學信息收集、教學信息處理、教學信息的評估與診斷和教學信息反饋。教學信息的收集應該通過多種渠道,有專家的信息、有校督導組的信息、有校領導的聽課信息,還有學生的聽課信息。教學信息的處理應該科學和全面,對一個老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科學和全面的評價,只聽一堂課或是只看教師課堂上的講課表現是不充分的,要有足夠的、長時間段的課堂教學樣本量,以及教師課前的備課情況,甚至要考慮課程的性質,這樣才能保證對教學信息處理的科學、合理和公正。收集大量的教學信息以後,對信息進行評價和診斷,形成結果,並將結果反饋給被評估者本人,不排序、不對比、不公示,目的是幫助教師改進和提高教學。教學信息的反饋可以在網路環境下實現,通過網路信息平台,校長可以查詢全校教師的評估結果,院長可以查詢本院全體教師的評估結果,系主任可以查詢本系全體教師的評估結果,而教師本人只能看到自己的評估結果。因此,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教師的「隱私」,教師看到學生或專家對自己的評估,就可以去分析存在的教學問題,思考如何提高、如何改進。 蘇大公共化學系周為群 ,
(三)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督導系統 ,
督導系統是教學質量管理的約束機制,由學校和學院兩級教學督導委員會,以及各學系本科專業委員會構成。它改變了過去督導成員單純由退休教師承擔的做法,建設了一支參與面廣、能力強的督導隊伍。學校教學督導委員會由分管副校長、教務處長、各學院分管副院長、教授代表和教師代表組成;學院督導委員會由分管副院長、各學系主任、專業負責人、教授代表和教師代表組成。教學督導委員會的職能是建立教學質量標准,監督質量管理規范的執行,深入課堂、實驗室、教研室、學生宿舍進行聽課、調研和談話等,認定和處理教學事故,接受學生有關教學方面的投訴,以及引導教學改革的進行等,從而監督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質量為中心。
⑸ 如何構建中小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體系框架
實施要點
兩個基礎
教學質量保障組織機構
職責確認
在不改變學校原有管理體制與組織機構情況下,強化各級機構教學質量管理職能,突出教學質量管理效能。
學科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的確定
制定主要學科或全部學科的教學目標與評價目標雙向細目表。
兩個規范
年級組學生
學習質量
管理規范
年級組長確定為年級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年級組長培養為年級教育教學管理主要執行人。
建立年級學生學習質量分析規范;建立教學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分析規范。
教研組教學
質量管理規范
教研組長確定為學科教學質量第一責任人;教研組長培養為學科教學研究與管理的專家。
建立教研組教學研究工作規范;建立備課組教學工作檢查規范。
五項制度
隨機聽課制度
採集教師教學信息,進行臨床診斷分析,對教學質量出判斷,提出改進處方,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學生問卷座談制度
通過學生問卷採集各班教師教學全面信息,發揚教師的閃光點,解決突出的問題,實行教學調控。
教學質量抽查制度
每學期各年級各學科進行一、二次教學質量抽查,了解教學質量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實行教學監控。
考試流程管理制度
學校每學期重要考試實行考教分離,命題依據雙向表,監考、閱卷、登分規范,試後分析具體規范,學生錯誤實行訂正制等。
學習質量檔案制度
建立完整的學習質量檔案制度,包括分學生學習檔案,分學科學習檔案,分班級學習檔案等。
建立學習質量檔案分析討論制度,由校長、教導主任與相關年級組長、教研組長等負責。
作為學校管理決策與調控的重要依據之一。
⑹ 什麼是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體系
學術審查是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近年推出的教育質量審查方法,學術審查體系通過建立國家范圍內相對統一的學術基本規范,包括學位資格框架、學科基準、課程規格和實施規則,用於學術審查指導和參考。以學術基本規范為標准和指南的審查方法和程序避免了評價過程的官僚化和絕對統一化,體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以及尊重高等院校個性化和自主化的特點,對學術質量的檢查集中在院校內部的質量管理機制上,形成內部外部質量管理機制的有效統一。
關鍵詞:英國;高等教育質量;學術審查
英國在原有的高等教育審查和撥款制度的基礎上,成立了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cation,簡稱QAA),QAA與高等教育部門緊密合作,經過不斷調整推出了一套新的質量保證體系,其中建立起來的學術基本規范(Academic Infrastructure)包括學位資格框架、學科基準、課程規格和實施規則四個部分。學術基本規范對學術標准和不同等級的學位授予所需要的條件進行了詳細描述,集中於學術標准和質量的建立、保持、提高,既體現多樣化、多層次和多規格的特點,又體現英國高等教育一元體制下的學術標准要求。在學術審查具體運作中採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途徑,既強調院校內部學術基本規范與QAA所制定的基本規范的相對統一,又尊重院校的學術自主性和個性化特徵,對學術質量的審核集中在院校內部建立的質量管理機制的有效性上,形成內部外部質量管理的有效統一。
一、一元體制下的多層次、多規格、多樣化的學術基本規范
英國高等教育20世紀90年代的一項重大變革是雙軌制的終結,多科技術學院升格為大學。英國高等教育一元制的目標是要填平大學與非大學之間的分界線,減少教育機會的不平等。但事實上,英國高等教育系統還是比較復雜,多科技術學院還保持著培養技術應用性人才的特點,還有龐大的繼續教育機構中的高等教育部門。因此,有學者認為目前的英國高等教育系統是「一元體制下的多元模式」。英國高等教育系統的特點對質量保證體系產生了影響,並使之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高等教育質量保證署學術基本規范是在向高等教育機構咨詢的基礎上建立的,主要為學校明確學術標准並為具體實踐提供依據。具體包括四個部分: 1)學位資格框架(Framwork for Higher Ecation Qualification)。通過對各學位的特徵和取得學位的資格進行分類和說明,包括兩個框架,一個是適用於英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另一個適用於蘇格蘭。2)學科基準(Subject benchmark statements)。學科基準從學科角度對學位標准進行了描述和概念化。這個體系制定了一個一致的、整體性的規則。包括各學科畢業生需要掌握的技術和技能、對學科的理解水平,以及對獲得此學科學位的智能的要求,並且為高等教育部門設計和實施課程提供參考。學科基準的制定主要依據各行業協會和高等院校的反饋。2002- 2005年已制定了69個學科基準。3)課程規格(Programme specifications)。課程規格是各高等院校提供的相應課程的說明,包括知識、技能和其他有關需要掌握和完成的內容,並且還詳細說明教和學的方法、考試和隨後的就業機會,以及課程與學位資格框架的聯系。4)實施規則(The code of practice)。實施規則推出對學術標准和質量管理的合理運作方法。每個實施規則為高等院校提供了實施原則和方案。實施規則目前推出了10個方案,包括研究生研究課程實施規則、合作辦學方案、殘疾學生學習方案、外部考核辦法、學生學習反饋、學生學習質量評估、課程目標監控和審核、就業教育和指導、學習配置、學生入學有關規定。
EEC學院嚴格按照英國教育質量保證體系,建立了自己的內部教學質量保證體系,EEC學院成立十一年來,始終認識到教育的關鍵是師資,所以把師資建設、師資隊伍的穩定放在重要位置,我們有三套體系來保證學院的教學質量:
第一,成立了歐英中學術委員會,設立了嚴格的學術標准,並且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內部質量監控體系確保教學質量能達到所設立的學術標准。
第二,從2005年起,EEC又聘請英國大學的專家組成了學院的外部質量保證委員會,英方合作院校每年派外部考官對我院教學活動進行質量考核,對於學院各教學環節進行評定,確保EEC學院的學生能達到英國同年級的學生同樣的標准。像AIVA的學術總監,就是伯明翰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密克德門教授。
第三,我們還接受英國QAA質量體系管理,QAA每2個月派2名質量監控員來我院檢查。
⑺ 如何建立現代化職業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1.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將工學結合貫穿職業教育教學全過程,學生從入學開始就接受相應的動手和實踐課程,並根據培養目標同步深化文化、技術和技能學習與訓練,逐步實現就業需求和人才培養的有機銜接。加強科學素養、技術思維和實踐能力教育,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和研究性學習環節。加強工程實踐中心、實訓基地和企業實習基地的建設,保障學習者有質量的實習實訓需求。強化實習實訓環節的評價考核。在有條件的企業試行職業院校和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學徒制,企業根據用工需求與職業院校實行聯合招生(招工)、聯合培養。完善支持政策,通過政府、企業、社會、家庭等多渠道籌集學生(學徒)培養培訓經費。
2.加強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和現代工業文明,傳承民族工藝文化中以德為先、追求技藝、重視傳承的優良傳統。推進產業文化進教育、企業文化進校園、職業文化進課堂,將生態環保、綠色節能、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理念融入到教育過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建設融合產業文化的校園文化。切實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注重用優秀畢業生先進事跡教育引導在校學生,培養具有現代職業理念和良好職業操守的高素質人才。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實踐活動。
3.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制度。以學習者的職業道德、技術技能水平和就業質量為核心,建立職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完善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機制。各地要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督導和評估,開展以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貢獻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院校績效考核。職業院校要建立內部質量評價制度,強化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注重發揮行業作用,支持行業協會開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評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結構與行業需求的匹配度。鼓勵企業、用人單位開展畢業生就業質量、滿意度等評價。積極支持各類專業組織等第三方機構開展質量評估。
⑻ 如何構建中小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徵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衡量課堂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的愉悅交往過程,下面就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強化課前備課是前提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教師在備課中要力爭做到五備:既備課標、備教材、備學生、備學法、備問題。
1、備課標
新課標中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認真研讀,知道不同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定位要難易適中,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清楚本節或本章在整冊教材或整個學段的地位,緊扣基礎,突破重難點。
2、備教材
教師在教學之前,應熟讀一到六年級所有的小學數學教材,明確所學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的地位和作用。同時教材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充分利用教材,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是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的關鍵。
3、備學生
《數學課程標准》中強調「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教師應了解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的知識預備狀態,主要是看知識、技能、情感方面有何經驗基礎,應了解學生的個性,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接受水平,這樣才能靈活的設計教法,實施分層作業,培優補差,對個別學生進行有效輔導。
4、備學法
課堂上,每個教學環節都應該有具體的、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習什麼,怎麼學習,最終達到什麼樣的目標,讓學生掌握並積累一定的自學方法,提高自學能力。良好的自學能力也是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的有利因素,教師缺少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是導致課堂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
5、備問題
解決問題是小學數學學習的重點,課堂上教師問題的設計是構建高效教學的關鍵,教師備課時必須把備課堂提問當作一個重點,避免提問隨意與無效。問題設計要有科學性、目的性和層次性。需要集體回答的問題要難易適中,讓學生跳一跳能夠得著。精心設計問題,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二、優化教學過程是關鍵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陣地,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基本上都是在課堂教學中完成的,要想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必須優化教學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達到「五化」。既教學目標明確化、教學內容生活化、教學方法科學化、教學手段多樣化、課堂結構高效化。
1、教學目標明確化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也是檢查和評價課堂教學效果的依據。因此構建有利於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目標是優化教學過程的關鍵一步。教學目標要全面、具體、適當、明確。
全面:既有知識、智能應達到的水平,也有思想品德、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方面應做的挖掘和滲透等。具體:對識記、理解、運用等行為要求要有具體的內容和明確的評定標准和依據,具備可測性。適當:即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標要求,又要符合學生實際,還要考慮學生的差別,設層次性目標,有因材施教措施。明確:即教學目標表述要准確,簡明。
2、教學內容生活化
「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與生活是無法剝離的,教師在課堂上要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帶著生活問題走進課堂,在作業的設計上也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使之產生親近感,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讓數學回歸生活,使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是解決生活問題的基本工具,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3、教學方法科學化
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節課中只採用一種教法的極少,同時單一地運用某一教法,也不利於學生智能的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將各種教法進行最佳組合,做到靈活多樣、富有情趣,具有實效,並能體現時代的特點和教者的風格。優化的教學方法應實現教師創設問題情境與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相結合;教師點撥誘導與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相結合;培養收斂思維與培養發散思維相結合,教知識與教方法相結合。堅持啟發式,實行分組教學;承認差異性,實行因材施教;加強學法指導,把學生導向學會學習的境地,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4、教學手段多樣化
教學手段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措施。多媒體教學體現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難度,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所以選擇使用教學媒體時,應在認真分析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根據各種媒體的特點,師生雙邊活動的需要,選擇最佳媒體,使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進行現代化結合後,再付諸於課堂教學實踐,這樣能使學生視、聽、觸角同時並用,吸收率高,獲得的知識靈活、扎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5、課堂結構高效化
課堂結構高效化並不一定是大容量、快節奏和高要求,一個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課堂結構,應該是一個「環環緊扣、層層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要創設一種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以真摯豐富的感情吸引、啟發和激勵學生,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學,使學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發展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情境。樹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觀,運用「親其師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愛心、微笑、激勵帶進課堂,形成平等寬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調,營造一種民主愉悅的氛圍,才能使課堂上的教與學活動產生最佳效益。
三、注重課後銜接是保障
小學數學知識的特點是系統性強,知識前後聯系密切。由於受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識的教學往往分幾節課或分幾個學期來完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知識間的前後聯系,及時對所學內容進行復習。課後復習它不僅有利於督促學生及時鞏固課堂所學內容,查漏補缺,有利於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為下一節教學做好准備,還能夠給學生以總結、探索、發展的空間,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⑼ 本科教育從嚴,如何構建一流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一流來的本科,是指本科是源C9畢業的;二流的研究生是指非C9的研究生。C9 :即九校聯盟,是中國首個頂尖大學間的高校聯盟,是國家首批985重點建設的9所一流大學。2009年10月啟動,聯盟成員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共9所高校。
⑽ 如何構建中小學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建立國家教育質量標准體系。「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了建立國家教育標版准體系、研究制定適應權各級各類教育特點和規律、體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求、可衡量、有針對性的教育質量標準的任務,這反映了我國在教育質量保障思路上的新進展,是教育「十二五」規劃一個重大亮點。制定國家教育質量標准體系,明確各級各類教育對質量的基本要求,是建立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實施教育質量管理和監測評估的基本前提,是提高教育質量的「綱」。按照規劃要求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各級各類教育國家標準的制定,必將對我國教育質量的全面提高起到「綱舉目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