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師教學實施方案

小學教師教學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0-11-30 18:44:29

A. 小學三年級語文老師怎麼寫高效課堂實施方案

高效課堂的建設是我市今年全面啟動的課題研究。依據《唐山市教育局關於推進高效課堂建設的指導意見》,我校成立了小學語文高校課堂教學實施課題組。認真以高效課堂為標准,針對我校語文課堂上出現的問題,做了如下分析並制定了整改措施如下:
一、課前預習
1、問題:學生課前預習——水平參差不齊,態度置若罔聞。 預習是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激發學生求知慾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教師留了預習任務以後,往往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做到,大部分學生對預習極為不重視。這樣就造成了學生課前認知水平的不同,嚴重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
2、措施:可操作性預習顯身手,小組監督效果好。
許多學生之所以預習的效果不理想,或者到最後把預習的習慣都失卻了,跟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要求不明,要求操作性不強很有關系,因為他在預習的時候沒有感受到預習的用處,最後預不預習都差不多,所以就把這種枯燥的工作放棄了。
預習要常規的圈、點、畫的常規預習和重點預習相結合,這也要根據課文的不同而異了。以三年級為例,列出了一個比較具有操作性的預習方案。
你學會預習了嗎?
(一)默讀
1、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課的生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查問
1、我不認識的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辦法記一記。我給生字擴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
2、我不理解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或者問其他人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並寫在課文中詞語的旁邊。
(三)朗讀
「眼過三遍,不如嘴過一遍。」大聲朗讀三遍,家長或自己簽字。 (四)摘抄
1、好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好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根據年級、課文題材、課文內容不同制定符合本年級、本課的預習方案。這樣就避免了學生不知道預習什麼了。
充分發揮小組的潛力,建立小組監督制度,以便檢查預習效果。 二、時間分配
1、問題:課上教師誨人不倦——剝奪了學生的思維、展示機會。 語文課上,教師的問題如雨似珠,連連發問。學生稍有遲疑,教師便心急如焚,取而代之。這樣的現象屢屢上演,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的思維時間、感受的時間、展示的機會,語文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2、措施:教師簡單中教,學生充讀中悟。
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崔巒說:「簡簡單單教語文,其中一點要做到教學環節要簡化,而環節的簡化,最重要的體現在對學習內容的精選,對理解、積累、運用語言整合的處理上。」我們也要遵循這樣的原則,根據文本,結合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實現老師在簡單中教,學生在快樂中學的教學境界。那麼怎樣才是「簡單」。
首先教師要做到充分備課,抓住文章的核心,精要問題,牽一發而動全身,思維清晰、明了。再次捨得把大部分的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有很充分的時間通讀,再讀,個別讀,說說你的感受,說出你的理由„„教師適時的用鼓勵性語言引領問題,調節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課堂的主人。思維活躍了,興趣濃厚了,語文能力也在無形中提高了。
三、小組合作
1、問題:小組合作討論「熱烈」——個別學生的展示,收益甚少。
在新課標的倡導下,語文合作學習的形式蔚然成風。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能力。但萬物都有它的規律——多必濫。「自由式」、「隨意式」的流於形式的小組合作學習比比皆是,老師拋下一句「你們可以小組討論一下」,學生們便開始熱熱鬧鬧地大討論,效果卻往往不盡人意。在語文課堂上,或因為教師的問題缺乏針對性,或因為學生合作無秩序、或因為學生個人水平的落差,造成語文課堂小組討論只是個別學生的展示,缺乏普遍性,學生知識上收獲少,興趣也得不到培養。
2、措施:獨立思考,篩選內容,深度引導
學生的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礎。沒有獨立思考,就不可能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默讀中思考,動筆圈圈畫畫寫寫,讓思考參與到讀書過程中。待學生在默讀靜思中理清了思路,組織了語言,有了自己的想法後再和同伴探究、交流、討論,這樣才能形成符合實際的有效的合作學習,才能促使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入,得到提升。
討論使人明辨是非,討論使人開拓視野,討論使人取長補短。但課堂中的討論並非多多益善,並非什麼問題都可以進行討論。作為教師在組織小組討論時一定要把握好尺度,避免那種不分問題類型,一律實行小組討論的形而上學的做法。教師要審慎篩選討論的內容,要選擇有價值的問題討論。實踐證明,適宜小組討論的內容一般包括:1.學生需要互相啟發來拓展思維的問題。2.學生理解不一致又有必要爭辯的問題。3.學生希望解決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總之,討論並不是為討論而討論,而是為強調某個問題、澄清某種模糊、解決某些難點而討論。只有這樣,課堂中的討論才能有效地促進教育教學,張揚學生個性。
由於學生知識結構和理解水平方面的原因,小組討論有時往往熱鬧外顯而實質缺乏,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其引導作用。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教師不能等待、觀望,而是要深入到小組當中,和學生處於平等關系,或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策略,供小組內磋商、協調、參考,或了解討論的進程,及時為學生提供最新的思維素材和深化題旨的信息,幫助學生挖掘討論的深度。
四、教師充分備課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高效課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備課形式多樣性更加有利於教師的備課深度。備課內容除了備課標、備教材、被學生外,還要堅持做好以下幾點: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高效課堂更是給了學生一個輕松、簡單、高效的氛圍。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真正實現高效語文課堂,是每個教師人生課堂的首要任務。 我們一定會竭盡所能,努力做好。

這篇文章是網上搜的,僅供參考,望採納,謝謝。

B.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實施方案怎麼寫

一、活動主題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版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權教材、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對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促進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3、建立「教研、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型、學習型、討論型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時間 2012年5月23日 四、活動地點 固本小學 五、參加對象 全體數學教師 六、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們學校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教老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七、活動過程
數學組老師集體備課—李來翠老師上課—全體教師聽課—李來翠老師說課—全體教師集中評課
八、活動要求
1、執教教師備好課,備課教案交1份到教研組。 2、全體教師參加聽課和評課,填寫好聽課記錄。 3、執教教師寫說課稿1份交教研級。 九、活動經費
1、活動統一安排用餐:用餐人員:參與活動教師 2、活動費用具實憑票報銷。

C.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實施方案

作為教師的我深深感到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於自己的本職工作,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理念,積極實踐新課改,新目標,新理論,鋪設好自己的專業化發展之路。下面是我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方面的一些淺析認識和做法。
一、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長期以來,教學一向強調「師道尊嚴」。在課堂上,教師往往居高而下,採取「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的做法,學生處於被動的狀態,成了接受知識的「容器」。
提高教學質量:教師要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和學生友好相處是營造和諧課堂氛圍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種穩定,持續的關系,不僅是在知識、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靈上的溝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關心、信任、尊重。教學要平等,要面向全體施教,不能偏愛極少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能對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卻漠不關心。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教師就與學生一起玩,一起學,互動互學,知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幫學生所忙。
最後,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二、數學教學應注重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生年齡小,自製力差,特別是農村的少數民族學生,學習時心理因素影響佔主導地位。教師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態度端正,是對提高學習積極性長時間起作用的因素。教師要利用各種機會結合實際,不斷向學生進行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學生明確學習數學的社會意義,看到數學的實際價值,誘發其學習動機。

D. 如何提高小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實施方案

搞好關系,上課多開開玩笑,該嚴的時候嚴該松的時候松,你教的是幾年級的呀?如果專很皮的那種學生的話,就屬當做幼兒園,多問問「好不好」「可以嗎」那種,教學上可以借鑒這個例子:「大家都很散不在座位上,老師說看看誰先坐好,誰就最乖,很快大家就坐得好好的。」有些人該哄著教,比如多說說他的優點,在說優點的同時說下不足,這樣心裡也好過點,有些人就應該很嚴厲的那種,叫到辦公室盯著做作業什麼的,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在班級裡面說誰誰的不好,這樣心裡會有陰影!總之是看人的,還有學生的家庭情況,父母是否嚴厲,一般家裡有錢的,都不怎麼嚴,具體你還是去家訪看看吧。上課看他們如果要睡覺或者沒興趣的時候,說點好玩的,比如學生關心的球賽,電視等等,提高他們的注意力。我以前的數學老師還會說「一腳把你踢下去」這樣,挺不錯的。

E. 小學數學教研活動實施方案怎麼寫

一、活動主題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本次教研內活動,提高教師研究教材容、設計教學活動、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2、通過開展對課堂教學觀摩活動,促進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方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大程度地推進學生的發展。
3、建立「教研、實踐」相結合的探索型、學習型、討論型的教研氛圍。
三、活動時間 2012年5月23日 四、活動地點 固本小學 五、參加對象 全體數學教師 六、活動組織形式
針對我們學校數學教研組的實際情況,通過觀摩課,開展「以課改理念看課堂」為主題的評課活動,從優、缺點兩方面評價課堂教學,及時給執教老師指出不足,真正創設良好的教研氛圍。
七、活動過程
數學組老師集體備課—李來翠老師上課—全體教師聽課—李來翠老師說課—全體教師集中評課
八、活動要求
1、執教教師備好課,備課教案交1份到教研組。 2、全體教師參加聽課和評課,填寫好聽課記錄。 3、執教教師寫說課稿1份交教研級。 九、活動經費
1、活動統一安排用餐:用餐人員:參與活動教師 2、活動費用具實憑票報銷。

F. 教學實施的下面具體說說教學實施方案

(一)動機激發
動機對學生的行為和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如賈斯廷·布朗(Justin Brown)的研究發現,動機與學生學習成績有0.35的相關;許多研究者認為內部動機比外部動機更能驅使學生學習,但是,過強的競爭或在很長時間使用外部獎勵會逐漸損害內部動機。因此,如何合理採用動機激發策略是教師急需考慮的問題。動機激發策略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合理使用各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習興趣,維持注意的方法(張大均,2003)。該策略既適合課堂教學之始,也適合課堂教學中,關鍵是要針對學生的心理需要。
1.發展學生的好奇心
即發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主要是教學活動必須能保證學生學懂知識,做到學習活動對學生來說是有意義的和有價值的。(1)使學生認識到學習任務本身是有意義的。(2)給學生布置難度恰當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學習,產生學習成就感。(3)教師可採用使學生進行不同程度的加工,特別是深水平的加工的教學方法。(4)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於教師來說,主要考慮後三條措施,因為學生學習的教材本身是有意義的。如何創造條件促使學生進行有效的深水平加工(即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識),有效地學習和思考,這是激發學習動機的關鍵。
2.把握教學難度,「創造」可教學時刻(teachable moments)
可教學時刻是指學生願意學習新知識的那一時刻。(1)以學生為本教授新知識。教師要從學生的切身經歷或體驗出發去教授新知識,這樣,不但使任何學科都會變得更加令人感興趣,而且可以更好地把握教學難度,尋求學生的最近發展區。(2)適時引發適當的概念沖突或驚奇感來引發內在動機。這里的驚奇感是指由教學內容的內在特點引發的驚奇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相關概念或運用提問導致許多不同假設來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直到最後只剩下合理的解釋。
3.促使學生「捲入」學習任務
「捲入」是指設法使學生投入到學習任務中來,以達到激勵內在動機的目的。首先,教師應設法使學生「捲入」學習任務的過程至少不會受到失敗的威脅,相反應使學習任務變得更加容易完成,學習因此受到促進。其次,教師要抓住每一個機會向學生指出完成特定學習任務的社會價值。應該注意的是,那些運用庸俗、低級趣味的東西的做法應盡量避免使用。
(二)興趣培養
現代教學的基本特徵是充分調動、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最大限度地實現所有學生的諸方面素質的主動、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對有些課程學得好,有的就差一些,其原因之一就是學習興趣問題。因此,對學習興趣的培養是教師要掌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
1.發揮理想的支撐作用
只有當學生的興趣與其理想及奮斗目標結合起來時,他們的學習興趣才會由有趣、樂趣發展到志趣,而這樣的志趣才具有更大的推動力量。因此,為了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要經常不斷地在教學中對他們進行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教育,使他們明白學習對他們有什麼用處,讓興趣深深地紮根於需要的土壤之中。
2.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課堂教學的傳統習慣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這種教學方法只能使學生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學習興趣受到壓抑。因此,教師要採用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而又不降低學習效率的教學方法,學習氣氛比較熱烈,學生學得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學習興趣就比較容易激發和培養起來。
3.廣泛參加課外科技活動
在科技活動中,學生能夠擴大知識面,接受新異刺激,不斷地滿足和引起學習需要和好奇感。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體會知識的實踐意義,學會既動腦又動手,從而激發其求知慾,引起新的學習需要,發展廣闊的學習興趣。 教學內容是傳授給學生的全部信息。課堂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將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並將教學內容引向深入,使其融入學生的認知結構,形成學生自己的知識結構。那麼,如何達到教學內容的有效傳遞?
(一)傳輸教學內容的策略
1.教學言語循環
教學言語循環是指教師的教學言語的各種成分在教學中自覺形成系列,依次循環,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該方法適合教學的所有情境,尤其是以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情境。
首先,辨別情節言語行為和獨白言語行為。情節言語行為是在兩個或多個說話人之間的言語交換。如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問題,這就構成了一個情節。獨白言語行為是站在一組人面前,說話人單個兒說話的行為。指出方向或發出命令的教師常是獨白言語行為者。有效的教學應是情節言語行為。真正的情節言語行為是幾個說話人回答一個問題或陳述同一事件。
其次,將言語行為系列化。言語行為可分為八個成分:定義、描述、名稱、陳述、報告、替代、評價和觀點。(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81~82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將它們形成一個系列進行循環(如圖5-1)。這樣,教師的課堂教學言語就被定格,教師的課堂教學言語應在這個圈內循環,盡量沿著每一個階段有序進行,不能只停留在某一個或某幾個階段。這個策略有利於教師把課講得生動活潑,把一個問題講透,使交流顯得邏輯性強。教師要反復練習,形成一種習慣。但是,教師在實施這個策略時還應注意:講話要清楚、完整,有適當的表情;提高對自己言語活動的意識及對學生反應的敏感性;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詞義理解的機會;建立合作、默契、和諧的師生關系。
圖5-1教學言語循環示意圖
2.媒體—教學鑲嵌
媒體—教學鑲嵌就是讓電教媒體與教學內容統一,電教媒體與教學方法協調,電教媒體與學生認知結構兼容,也就是要讓媒體—教學一體化。具體操作步驟為:(1)填寫好媒體—教學鑲嵌運用一覽表(如表5-1);(2)通過填表總結媒體的使用方式,即設疑—演示—講解、講解—演示—概括、演示—練習—總結、邊播放、邊講解等,使教學和媒體完全鑲嵌在一起,相得益彰;(3)考慮各種媒體的優化組合,使教學媒體的系統功能充分發揮。
表5-1媒體—教學鑲嵌運用一覽表
課題
名稱
知識

目標
水平
擬選
媒體
媒體內
容要點
使用
時間
資料
來源
媒體在教學
中的作用
媒體使用方式
教師在使用該策略時要注意盡量使傳遞的信息量大,要調動多種感官共同參與,相輔相成,使各種教學媒體的主要優勢都得到充分發揮,各種媒體與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教學內容形成一體,互相依賴。
3.板書結構化
板書結構化是使教學內容的邏輯結構、課堂教學的設計程序、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板書中達到藝術性和科學性上的高度統一。該策略適合以講為主的班級課堂教學情境。
在實施該策略時,教師應該做到:(1)充分理解、加工教學內容;(2)設計與教學內容相符、有利於學生記憶和思考、匠心獨運的板書,如對比式板書設計、線條式板書設計、情節式板書設計、雁行式板書設計等;(3)規范操作,板書字跡要清楚,應從左到右並在黑板四周留空,保持結構美觀,使用彩色粉筆,還可以將黑板分成幾塊等;(4)突出啟發性。
總之,不管什麼樣的板書,首先應考慮是否有助於教學內容的傳輸,其結構化後是否與學生認知結構相容,並不是越結構化越好。
(二)加工教學內容的策略
1.同輩教師
同輩教師指在各種教與學的情境中,安排一個或一組學生去幫助一個學生或一組學生的方法(張大均,2003)。這里有三種形式:(1)在相同班級里,一個學生是另一個學生的教師;(2)高年級學生輔導低年級學生;(3)兩個學生互相幫助,在學習活動中是平等的。前兩種形式是配給需要幫助的學生一個或兩個同輩教師。在第三種形式中,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平等的,有時又叫合作學習,這種策略在相同班級的小學和中學最多。
教師在實施該策略時,首先,教師要評估學生的需要,如特殊學生在特殊的課程需要輔導等,並創造一種期望,即每一個人都能在別人身上學習知識;其次,教師應為每個同輩教師提供時間表和准確的教學內容方向;再次,同輩教師配對要有技巧,如好朋友之間配對是不明智的;最後,應該讓父母知道該策略的組織、目的和程序。
在實施同輩教師策略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用程序規劃正規組織,教學重點是基本技巧和知識,解釋要佔主要部分,1個同輩教師和不超過3個學生為一組,最好是1個同輩教師和1個學生為一組,時間不要太長,一般4~8個星期。
2.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就是學生在一個小組內一起學習,通過合作學習小組的建立、合作學習任務的完成和合作學習的評價反饋三個方面來共同實現教學目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己分配工作,相互幫助,根據每一個人的努力和得到表揚或批評的次數,來總評小組行為分數。與傳統方法比較,合作學習可以持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學生的競爭與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實施合作學習的前提是樹立課堂教學交往觀,首先不僅要重視師生交往;更要重視生生交往;其次,要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要充分信任每一個學生,幫助他們在交往中尋找各自恰當的位置;再次,教學交往要面向全體學生,盡可能實現學生之間的直接交往;最後,教學交往要為實現一定的教學目的服務。教學交往本身並不是目的,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創設多樣化的確切的教學交往形式。
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1)變革座位排列方式,正確分組,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空間和學習范圍。如每五人為一個小組,以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原則,為每個小組制訂小組概況表,給學生排名次,確定小組數目,將學生分到小組中。(2)培養合作的意識,處理好合作與競爭的關系。設計一些只有合作才能完成的活動,讓學生在這種活動中體驗到合作意識和成功。(3)呈現小組合作的目標,按學生的能力分工。(4)提供各種材料,採用多種形式的合作學習方式。足夠數量和種類的設備是小組中材料共享所必需的,可採用諸如基本式、拼盤式、游戲—競賽式等多種合作方式。(4)要與其他教學形式相結合。如與班集體教學、個別化教學相結合。(5)對各組進行監控並對個人和小組進行評估,及時提供反饋。
3.個別化程序
個別化程序就是允許學生按照自己的步調和水平學習,促使教師教學必須與學生的能力、需要和興趣相匹配,並及時評估、反饋的方式方法(張大均,2003)。早期的個別化教學程序是個別規定教學程序(IPI),而後是與需要相一致的學習程序(PLAY),還有個性化教學系統(PSI)。運用這些個別化教學程序都是最大限度地促進個體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的成就顯著提高。
具體操作步驟為:(1)為學生設置清楚的目標,讓學生明確他們的任務;(2)基於學生的需要和能力選擇各種各樣的材料和媒體;(3)給學生安排可行的步驟及方法、圖表,以便完成任務和作業;(4)教師應定期監控和檢查學生的學習,對學生遇到的問題和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討論,並進行個別研究;(5)及時提供直接反饋,為高成就學生提供豐富的活動,使他們獲得更高的成就,為低成就學生提供適當的活動,給他們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當代心理學家把人的認知過程視做對信息的加工過程,包括信息的輸入(解碼和編碼)、儲存、提取和加工等各個環節。
(一)提高信息接收能力的策略
1.形成對信息的熟練反應
首先,有效觀察學生的信息接收特點,並給予分別對待。如對於信息感受特別慢或正確性差的學生,教師要多詢問這些學生是否接收了教學信息,或者放慢教學速度,進行復述和加工,幫助其提煉信息並留下對信息的印象。其次,通過訓練增強學生的信息接收程度。不同水平的聽寫、聽算、聽說和泛讀訓練,對提高學生口頭和書面語言的熟練程度具有強化作用。
2.工作記憶中的編碼訓練
首先,教師授課時的表述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是編碼方式的示範。教師的授課通常要圍繞著某一主題、某一知識點展開。如果教師能夠清晰地向學生呈現分析的意圖和概括的背景,讓學生明白例子和事實所要反映的主題,抽象概念的內涵展示在何處,依據在哪裡,學生就會從中學得編碼的基本規律。其次,教師還可以在課堂討論中培養學生的信息接收能力。在課堂討論中,要求學生能夠仔細聽同學的發言,分析同學發言中的要點、精彩之處和不足;要求學生聽清同學的發言之後,在同學發言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意見,或作出補充,或進行反駁,或表達同感和贊賞;要求課堂的發言有相互之間的連貫性;要求避免純粹重復的發言。所有這些要求,都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接收能力。最後,筆記訓練也是一個重要的途徑。筆記的共同特點是要對信息進行提煉,記筆記的主要特點是要概括。記筆記可以很好地對所學的信息進行編碼,有助於知識的掌握。研究表明,通過向學生講解、示範,要求學生模仿、練習,並且給予反饋,通過專門訓練,學生記筆記的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學習成績也隨著提高。
3.閱讀圖式訓練
圖式是儲存在腦中的大知識單位,閱讀圖式是在閱讀中起作用的一種大的知識單位,是指導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有效地獲取信息的一種認知框架。常見的閱讀圖式的訓練有SQ3R五步閱讀法,這是一種可以普遍運用的閱讀圖式,主要通過引導閱讀者對閱讀任務的明確意識和圍繞著閱讀任務對閱讀內容進行積極的加工提煉。(張慶林:《當代認知心理學在教學中的應用》,333頁,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
在進行閱讀圖式訓練時,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閱讀目的的清晰意識和引導調節,閱讀目的產生於閱讀者本人和他們對閱讀材料主要內容的大致了解;二是特定閱讀類型的要求,涉及不同年齡、不同水平學習者的特徵及閱讀任務和內容類型的不同特徵兩方面。(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76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二)高效知識表徵的形成策略
1.雙重編碼和情節記憶的表徵
首先,充分喚醒學生的視覺表徵能力。不同表徵的儲存特徵給我們的啟示是,在教學中,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的同時,要充分喚起學生視覺表徵能力。直觀教具和直接的經驗是引起視覺表徵的主要刺激,想像的發揮也是視覺表徵產生的有效途徑,教師用形象性的教學語言來喚起學生的視覺表象,同樣會產生雙重編碼的功用。其次,情節記憶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要形成全方位的師生互動空間,使學生能夠真正地投入,成為學習的主人,對學習過程有興趣和激情,並產生深刻的主觀感受和情緒體驗。這就要求教師設計出一系列的引導學生投入的活動形式,包括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的設疑,引導學生質疑;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提供反饋,及時給予鼓勵;鼓勵學生嘗試,教師盡量不替代,做到啟而不發;也可以通過課堂的角色扮演和討論,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等。
2.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有效表徵
陳述性知識的教學策略主要有精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對於程序性知識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形成程序性知識規則陳述促進程序性知識的形成。關於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內容在第六章詳細介紹,這里就不詳加闡述了。
(三)促進問題圖式形成的策略
1.問題圖式的變式訓練原則
問題圖式來自對具體問題的抽象。對問題的抽象具有不同的水平,吉克(Gick)和霍利約克(Holyaok)認為,最佳的抽象水平應該是「兩個表徵之間的相似最大,差異最小」(H.Kahmey(1990), Problem Solving. Buckingham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p.72)。他們指出,從問題表層向深層抽象,形成一個抽象的表徵包含三個過程:排除過程、建構過程和概括過程。也就是說,解決問題要分析問題情境的細節,以深入深層的問題結構,形成問題圖式。但問題圖式的訓練必須經歷復雜的過程,不斷在過程中排除表層的細節,達到對圖式的深層認識。問題圖式的變式訓練原則是:(1)要提煉具體問題的解決規則;(2)要提供多種變式情景,讓學生形成對解決問題規則的具體體驗;(3)在變式訓練過程中,要不斷進行規則的概括和比較。(李曉文、王瑩:《教學策略》,91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樣例學習
樣例學習是向學生書面呈現一批答好的例題,學生在做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時一旦不會做題或做錯了,可以自學這些樣例,再試著去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樣例的熟悉和比較,能夠形成解決問題的圖式。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沒有樣例的情況下做大量的比較陌生的題目時,注意力容易集中於已知條件、未知條件和問題狀態的解決上,所以不容易形成問題圖式。而樣例學習是形成問題圖式的一種有效途徑。
教師在實施該策略時應注意:由於記憶能力的限制,在訓練中多採取漸進式重復;在多種解決問題的情境中進行提煉;不要把遷移困難的原因全部歸為理解缺陷和思維問題,其中很可能存在著記憶的超負荷問題;記憶的超負荷會使學生產生焦慮、退縮和恐懼,教師應該設法減輕其記憶負擔,避免無謂的緊張;對成績的評價不要過於刻板,應該有一個彈性的、逐步嚴格的標准;鼓勵學生在碰到困難時向書本求助,向同學和教師求教。
樣例學習不一定對任何水平的學生都是適宜的,因此,教師選用時應多方考慮。
3.開放式訓練
由於圖式概括性強,運用面較廣,如果在訓練時能夠從一種情景進行輻射,依次網羅同類操作模式,將有利於形成一種體系化的認識。我們把這種通過輻射,網羅同類問題的訓練方式稱為開放式訓練。如在理科的解決問題訓練中,可以採用無特殊條件和無特殊問題的解題訓練。對作文的立意訓練可以某一活動為背景,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立意構思,從活動的資料中取材。 課堂秩序指通過班級成員互動過程中的不平等性,以及互動行為上的規定性得以體現的狀態和規則。它具有情景性、針對性的特點。秩序的形成經過了習慣化、制度化和合法化三個階段。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確立課堂規則並確保在實踐中得到執行。關於這一點,本書將在下一節「教學監控策略」中教師現場指導策略部分解決。這里著重講的是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維持課堂秩序。
(一)發現並解決課堂沖突
課堂沖突很多,但師生之間的沖突更為明顯。師生關系是否合理,制約著課堂教學效能的合理,同時對課堂秩序的維持起著重要作用。因為師生之間的教學活動從實質上來說也是一種交往活動,交往意味著雙方均為具有獨立人格的自由主體,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維持交往的進行。在課堂上,表揚和批評是經常使用的兩種方式,但一般來說,表揚、獎勵、鼓勵要比批評、指責、懲罰更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更有利於秩序的維持。
(二)課堂秩序合理化
首先,要促進師生關系合理化。根據貝爾思(Bales)的分析,師生之間在社會情緒的交互作用方面,如果多採取積極的手段而非消極的手段,有利於秩序的維持。其次,課堂教學形式的合理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自我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運用合適的方式進行自我表現的能力,鼓勵學生在學術問題上大膽提出創見,並給予肯定等,都會使師生雙方達到更好的一致和默契。最後,師生行為自由度的擴大化。師生之間最重要的是平等,因此,教師不能成為學生行為的控制者,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創造活躍的班級氣氛,同時還要有相應的管理技巧。
小結
教學實施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教師應該把握以下策略:學生學習心態的積極維持策略,包括動機激發和興趣培養;教學內容的傳輸加工策略,包括傳輸教學內容的策略和加工教學內容的策略,前者是指教學言語循環、媒體—教學鑲嵌和板書結構化,後者是指同輩教師、合作學習和個別化程序;有效認知指導策略,包括提高信息接收能力的策略、高效知識表徵的形成策略、促進問題圖式形成的策略、課堂秩序管理策略。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教學實施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