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科學片段教學設計

小學科學片段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0-11-30 14:18:32

A. 小學科學觀摩課《熱是怎樣傳遞的》優秀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第十冊39-40頁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
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遞,不同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不同的。
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遞。
過程與方法: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用文字和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向四周傳遞的傳遞方向。
教學准備:為每組准備:鐵架台1個、鋁棒1根、熱水1杯、火柴1盒、塗蠟金屬片1張、酒精燈1個、凡士林等。
教學過程:

一、 初步感知,引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王老師為大家准備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們將用這些材料來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想試試嗎?先進入今天的第一個環節:每個桌上都有一根這樣的鋁棒,你們能想到什麼辦法把這根鋁棒變熱?(自由回答)
匯報:①用酒精燈給鋁棒加熱,一會兒鋁棒就會變得很熱。(這方法不錯,那你怎麼感受鋁棒變熱了?(手摸)這樣好不好?那該怎麼辦呢?②把鋁棒放入熱水中。③拿著鋁棒在衣服上摩擦……同學們真能幹想出了這么多辦法,現在就請各組把桌上的這根鋁棒放入熱水中,過一會兒小組每個同學輪流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部分,看看有什麼感覺?請記錄員填好實驗報告單!好開始吧!
問: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鋁棒,有什麼感覺?(變熱)
問:鋁棒的熱是誰給的呢?(熱水)
揭題:好剛才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熱可以在物體間傳遞,那熱究竟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是怎樣傳遞的(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找到熱傳遞方向
1.熱看得到嗎?請小組討論,怎樣利用桌上現有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使我們能觀察到熱的傳遞方向。
2.開始討論——交流實驗方案。
3.師介紹:同學們想到了這么多的辦法,書上也為我們介紹了一種辦法,打開書第39頁請看最下面一段話,自己先讀讀,然後想想該怎樣完成這個實驗。
4.師:誰來說說你准備怎麼做這個實驗?(學生說實驗操作方法:出示課件一)猜猜哪根火柴會先掉呢?
5.在實驗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注意安全小心燙手、正確使用酒精燈用外焰加熱、為了環境衛生用過的火柴請丟到不銹鋼盤里、注意觀察火柴掉落的順序)
6.開始實驗,認真觀察,完成實驗報告單,
7.(全班交流實驗中的發現。)師:從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8.結合看多媒體動畫(課件二)小結:這是同學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9.請看大屏幕:如果我們把這根銅棒分成A、B、C三段,這三段溫度有什麼不同?(板書:A溫度較高 C溫度較低)
師:根據火柴掉落的順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熱的傳遞方向嗎?(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板書:A溫度較高 熱 C溫度較低
三、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熱的傳遞方向
是不是無論什麼情況下熱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呢?我們再來進一步研究:
1.在塗有蠟的金屬片的中心加熱,猜猜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2.如果在塗有蠟的金屬片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又會是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3.各組在金屬片上選擇一個點進行加熱,特別提示蠟油熔化後滴下來會弄臟桌子,該怎麼辦呢?(用不銹鋼盤接住蠟油)小心別被蠟油燙到手。注意實驗中要重點觀察蠟的熔化情況,並思考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記錄員作好記錄,請材料員上台領取一張金屬片。
4.生分組實驗,教師拍攝個別組的實驗過程。
5.全班交流,
師:你們這組是怎麼完成實驗的,觀察了什麼現象?拿上實驗報告單上台匯報。
師:(在大屏幕上播放)這是剛才同學們做實驗的過程,老師用攝像機拍了下來,一起來看看。問:①他們這組哪部分的蠟先熔化?(中間)為什麼中間的蠟先熔化?(中間溫度高)周圍部分為什麼後來也慢慢熔化了?(熱傳遞過去了)?這組的金屬片哪兒先熔化?為什麼這點先熔化?
6、總結實驗中的發現。
從這個實驗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麼?(生答師指板書)
四、總結:
通過剛才的幾組實驗我們明白了熱傳遞的一個重要性質,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特點說出來?
出示課件三:(引讀)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遞.

教學反思:這節課的設計主要讓學生根據在分數應用題里的,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作為鋪墊,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的掌握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然後通過解題思路的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學生對這類應用題能更好的掌握.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不足之處在於板書設計時沒有把關鍵地方用紅筆寫出來,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肯呢個不太深刻,學生在計算較大的數字乘百分數時,速度慢,方法與技巧選擇欠妥,有待於加強訓練.

B. 小學科學完整教案光是怎樣傳播的

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分析從本課開始指導學生認識光的傳播路徑,通過實驗驗證光的傳播路線是直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後,學生能用這個道理解釋影子是怎樣產生的,以及為什麼影子總是在背光的一面。本課的教材重點是讓學生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本課內容是學生探究了光和影的關系,建立了一些感性的認識。
學情分析
先創設探究的情境激發探究的慾望,「光是怎樣照亮物體的」,問題提出後,讓學生推測光的傳播路徑,然後讓學生設計並驗證光的沿直線傳播實驗,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最後利用這一原理解釋影子產生和原因。根據「科學課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的課程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必須組織一個個科學探究活動,讓學生在親自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感受、體驗並內化。在思維上,邏輯性、嚴謹性,考慮問題,實驗操作,對學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鍛煉。
教學目標
1、光是直線傳播的。
2、設計驗證是直線傳播的實驗,有依據地推測光的傳播路徑。
3、通過實驗中的現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線傳播的
4、利用光的傳播規律解釋為什麼會有影子。
5、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以及善於思考的能力。
6、在實驗中能認真觀察、勤於思考,根據實驗結果實事求是地進行分析、推理。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光是如何傳播的。
2、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會用多種方法驗證光的傳播路徑。

C. 急求小學科學課優質教案

你可以去小學科學輔導網

D. 教案精選:小學科學《空氣有重量嗎》教學設計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專性,不要事屬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E. 小學科學我們身體的變化教學設計

簡介
本活動的主題是學生觀察我們的身體。讓學生通過看、聽、摸、測量等手段重點對自己的身體外型結構進行研究,激發它們觀察和認識自己身體的興趣。
二、學習者分析
1、 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三年級的學生以直接興趣為主。 在生活中,他們已經觀察過自己的身體,但這種觀察
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需要教師引導向更深層次研究。
2、 學習者在學習本課之前應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知道身體表面各部分的名稱,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3、學習者在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
通過前兩個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觀察能力,知道在觀察前應先制定計劃。
會使用簡單工具進行測量,用比較的方法了解事物。
三、教學/學習目標及相對應的課程標准
1、 知識與技能
初步了解人的身體由頭、頸、軀干、四肢幾部分組成,左右對稱。
? 能聯想人的身體如果左右不對稱,生活中將會怎樣,提高想像能力。
? 知道人體外形的特點和人許多功能有關。
2、 過程與方法
? 有順序、有目的、有計劃、仔細地觀察人的身體。
? 運用看、聽、摸、測量、比較、體驗等多種方法感知人身體的特點。
? 用文字、圖畫、表格等自己擅長的方式記錄觀察結果。
3、情感、態度、價值觀
? 在對人體基本組成的觀察中,發現人體構造的精巧和諧之美。
? 體驗身體殘障所帶來的不方便,愛護自己的身體,關心和善待身體有殘障的人。
? 樂於與同學交流分享,相互評價觀察結果,並能尊重他人的意見,敢於提出不同的
見解。
? 引起對自己身體的興趣,激發進一步探究和發現人身體特點的慾望。
四、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
注重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求知需要有機地整合單元的教學目標,合理
地安排教學內容。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促使他們自覺地
建構關於人身體特點的知識,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者和發現者,促進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
都能有所發展。
五、教學媒體和教學技術的選用
1、 錄像
教學活動的引入利用錄像的直觀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與學生
進行談話,將學生的興趣引導到本課的學習目標上來。
2、實物投影儀
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每個小組的觀察記錄,便於學生分組匯報。由於每個小組的觀察內
容、觀察方法、記錄方式有所不同,利用投影展示促進小組間的相互交流與評價。
六、教學和活動過程
(一)教學准備階段
1、 演示材料:人體外形結構圖、錄像
2、 觀察工具:放大鏡、皮尺、記錄用紙、帶褶皺的飲料管
(二) 教學活動過程
「觀察我們的身體」這一教學活動的設計是學生探究有關人體知識系列活動的一部分,
同時也是一個完整的活動,本次活動計劃2課時。
採用小組合作式的探究方式,每個小組應包括能力不同的學生,便於交流,動手操作等
能力上的互補。

第一課時
1、 教學導入
錄像演示(或投影):各種膚色不同的人
教師提問:通過觀看錄像,你發現這些人有什麼明顯不同?
學生議論、交流。
教師談話:這些人膚色、眼睛的顏色……不同,從外型看,人又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今天我們就來具體研究研究,怎麼研究呢,就來觀察觀察我們自己吧。(板書課題)
2、觀察身體外形的特點
① 觀察身體的基本組成。
教師提問:我們先來從人體的外部研究人的共同特點,人的身體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學生相互觀察、匯報觀察結果。
對於人體外形結構的組成學生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看法,如有的分為頭、頸、軀干、四肢。
有的分為頭、頸、軀干、上肢和下肢。只要能說出自己的理由,教師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
不必強求一致。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在黑板上張貼人身體各部分分解圖片,組成一個完整的人體圖
形,並標出各部分名稱。
② 觀察身體各部分外形的共同特點。
制定觀察計劃。
談話:下面我們再來具體地觀察觀察人體每一部分外形的共同特點,每組選擇身體的一
個部分進行觀察。觀察前先商量商量你們小組打算觀察哪些方面,怎樣進行觀察。
學生分組討論。
匯報、交流。(為了避免課上探究時學生只是簡單的重復原有的知識與經驗,使每個學
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能有所提高,教師要在學生匯報交流的基礎上及時引導,啟發學生從形
狀、位置、構造、比例、和身體怎樣連接的、能夠怎樣運動等方面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談話:小組觀察時既要觀察自己,又要相互觀察,找找人共同的外形特點。有了發現就
要及時做好記錄,記錄可採用你們自己擅長的文字、圖畫、表格等方式,比比看,哪個小組
的發現最多,記錄最清楚。
學生分組觀察。
給學生提供觀察所需的工具,如:放大鏡、軟尺等。
在學生自行探究的過程中注意觀察他們是怎樣研究的,了解研究情況,把握研究時間,
及時調整進程,不時以自己的神態、動作、語言給學生以進一步發現的動力。
匯報觀察結果。
談話:每個組推選一個同學先來匯報,其他同學進行補充。其他組如果有不同的發現或
者研究方法不一樣也可以進行補充。
大組匯報、交流。
歸納研討
教師提問:剛才我們具體觀察了人的每一部分的特點。我們再來從整體分析一下人體各
部分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學生議論、匯報。
教師在人體外形結構圖上畫一條中線,把身體分成左右兩個部分,便於學生歸納總結人
體左右對稱的特點。
3、鞏固、拓展
教師小結:今天的觀察活動,同學們非常認真,每個小組都有很多新的收獲,還發現人
的身體是左右對稱的,許多部位非常靈活。
課下思考「人有許多的本領,這些本領和人體的特點有哪些密切的關系。」
第二課時
1、了解人體外形特點與功能的關系
① 初步了褶皺的作用。
提出探究問題
教師提問:上節課同學們觀察得非常認真,觀察上肢的同學還發現手上有許多褶皺,你
們有沒有考慮過,人為什麼要長這些褶皺呀,它有什麼作用呀?
學生分組觀察、交流、做出猜測
教師啟發學生注意觀察手活動時褶皺的變化。
教師提問:你有什麼發現,你認為褶皺有什麼作用?
學生議論、教師引導學生預測出褶皺可能和手的運動有關。
引導學生確定研究方案。

F.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水變成水蒸氣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水的蒸發是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通過實驗了解加快蒸發的條件。
2、指導學生觀察、分析、描述水在蒸發時所發生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以及想像推理能力。
教學准備:
酒精燈、火柴、小燒杯、水、一塊濕抹布,毛巾等
一個大燒杯,有水,一小袋鹽,小葯匙一把,一根玻璃棒。兩個中燒杯,事先貼上標號(1號和2號),半杯水,每組一塊手絹,培養皿,吹風機,小電池,熱水袋,電熨斗,小電風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了解蒸發現象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新的單元,水單元(用濕抹布在黑板上寫一個水字),請你猜測一下,這個「水」會有什麼變化?
2.學會匯報,(變幹了,變成水蒸氣,蒸發掉了等等)
3.這是怎麼回事呢?(或你知道為什麼嗎?)
4.你看到水蒸氣了嗎?由此,你覺得水蒸氣它是什麼樣的?(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5.小結:像這樣由水變成水蒸氣的現象,我們就叫做蒸發。(板書)
6.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蒸發現象嗎?
7.學生舉例。
二、知道加快蒸發的三個條件。
1.從剛才的回答中,唐老師發現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是一個有心者,這一點唐老師非常喜歡。不知道大家的生活經驗怎麼樣。比如說,唐老師這兒有一塊濕毛巾,你能想到幾種方法讓上面的水蒸發掉呢?
2.學生思考後回答。
3.不錯,其實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我們什麼也不做,就讓他這樣放在這,過了一段時間後,它會不會干?對,但這樣做時間就比較長了。
4.那怎樣做能讓這塊毛巾快點干呢?看哪組想到的方法比較好。
5.小組討論。
匯報時注意說出所需的器材和實驗過程
6.匯報(按方法匯總)
7.唐老師事先准備了幾樣實物,但還有幾組的同學只能對不起你們了,加入到其它組去吧,好嗎?
8.分組實驗
9.剛才的實驗大家都做得很認真,誰能說說你們觀察到的現象?
10. 現在,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怎樣就可以加快蒸發呢?
三、鞏固,小結
1.今天,我們主要研究了水的蒸發,關於這水和水蒸氣,你們還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2.唐老師倒准備了幾個問題,看你們能不能回答。
(1)你知道鹽是從哪來的嗎?(出示鹽)
現在,唐老師把它放入燒杯中,攪拌一下(邊說邊演示),現在,我又想把放進去的鹽取回來了,你有辦法嗎?
(2)有1號和2號這樣兩杯水,我想讓1號中的水以最快的方法蒸發掉,你有什麼辦法?你能讓2號中的水盡量不減少嗎?

溫度與溫度計

教材依據

《溫度和溫度計》是教科版小學科學第二冊(三年級下冊)「冷與熱」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

教材共有3頁,由3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觀察幾種溫度計。先以學生們在「冷水與熱水」一課所積累的經驗為基礎,引出溫度計和溫度的概念。這個活動分3層,第一層是觀察溫度計的構造以及上面的刻度、標記和數字。溫度計主要是由玻璃管、玻璃泡(內有水銀、煤油或酒精等液體)、刻度3部分組成的。最好配備多支溫度計,以供學生仔細觀察。教材呈現了觀察提示,也是觀察目標,教師要介紹攝氏溫度計的標定方法。第二層是指導學生認識溫度計製造的原理。教材提供了液體熱脹冷縮實驗裝置和溫度計的比較圖,通過比較,啟發學生認識到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性質設計的。第三層是觀察各種各樣的溫度計,最好用實物。插圖中有干濕球溫度計,熱電偶溫度計,體溫計,液晶顯示溫度計,攝氏溫度計,水溫計。

活動二:攝氏溫度的讀和寫。這個活動的重點是訓練學生認讀和記錄攝氏溫度。教材對25℃、8℃的讀寫方法做了示範。這兩個溫度都是整數,比較容易認讀,重點是零上和零下的區別。可以增加幾組溫度,如0℃、36℃、-5℃ ,以便加以鞏固。這幾個溫度的認讀稍復雜,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溫度計模型組織學生認讀、書寫。要強調零下溫度自0℃ 向下,數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活動三: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這個活動是指導學生如何准確地使用溫度計。這是科學技能的訓練,教材的插圖對學生的活動具有指導意義。讀溫度計顯示的溫度時應注意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行,並消除一切對測定溫度的不利影響。

學情分析:學生們在「冷水與熱水」一課積累了與溫度相關的知識與經驗,部分學生通過看天氣預報對溫度已經有所了解,有的同學家裡有溫度計對溫度計的用法也有所了解。但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溫度,也沒有學習和探究過溫度計正確的使用方法和構造。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物體冷熱的程度可以用溫度來表示,我國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設計製造的。

過程與方法:能仔細觀察溫度計,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能說出溫度計的製造原理;能正確地讀寫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能區分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意識到「利用溫度計能准確地了解物體的冷熱程度」;意識到「為了觀測比較正確的溫度,人們對觀測溫度的方法作了一系列的規定」。

情感態度

與價值觀:能認真細致地觀察;樂於提出觀察中產生的問題,並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

重點: 攝氏溫度的讀和寫。

難點: 正確的使用溫度計。

教學准備:溫度計、各種溫度計的圖片、記錄中卡、冷熱水、燒杯、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你感覺今天的天氣怎麼樣?

設計目的:教學開始的導入,以學生為本位,從生活實際入手,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今天的天氣進行判斷,在談話中理解溫度,引出溫度的概念。(物體的冷熱程度)要想知道准確的溫度,光靠感覺是不行的。要使用工具——溫度計。

(板書:溫度與溫度計)

(二)學習溫度的讀法與寫法。

1、猜一猜今天13:00時操場上空氣的溫度?

(距地面1,5米處)

2、猜一猜操場地表的溫度。

3、你們知道養蠶的最佳溫度是多少么?

4、猜一猜合肥地區的歷史上最高溫是多少?

5、猜一猜合肥地區的歷史上最低溫是多少?

(要求:請學生把所猜測的溫度寫在黑板上,其他同學在科學活動手冊上記錄。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我國常用的溫度單位——攝氏度的讀法與寫法。)

設計目的:猜測與假設也是科學探究的重要環節。這里讓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信息上做一定猜測,既訓練學生推理思維,又激發了利用溫度計的慾望;還可以了解當地的氣象史;學會科學的養蠶。(養蠶是本學期科學課的重要內容。)而預測地表和距地面1,5米處的溫度是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因為百葉箱的高度是距地面1.5米。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游戲中完成了攝氏度的讀法和寫法。

(三)認識溫度及溫度計

1、回憶你所見過的溫度計是什麼樣子。

2、觀察、了解溫度計的構造。

3、小組觀察、交流、匯報:

(1)溫度計由哪幾部分組成?

(2)同學們在觀察溫度計時發現了什麼意外的現象?引發對這種現象的探究,從而得出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的熱脹冷縮性質設計製造的。

(3)關於溫度計你還知道哪些?引出溫度計的發明史。

設計目的:告訴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教會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了解溫度計的基本構造和製造原理,滲透溫度計的發明史。

(四)分組測量一杯水的溫度。

1、小組匯報測的數據。

2、為什麼一樣的溫度計、一樣的水測得溫度不一樣?

3、師生共探討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

4、再次測量燒杯里水溫度。

5、小結。

設計目的:學生第一次測量燒杯里水的溫度。(由於學生還不會使用溫度計,測量結果可能會相差很大。這里我們可以充分考慮學生年齡特徵與生活經驗,「將錯就錯」地讓學生動手測量,滿足他們的慾望。因為滿足了第一次接觸這個材料的興奮,又發現生活經驗與事實產生了強烈的沖突。這時,當再次分小組觀察時,學生的頭腦是冷靜、理性的,觀察目的是明確的、觀察活動是帶著「思維」的。第二次測量溫度,並比較兩次測量的結果說說感受與事實產生矛盾沖突時,通過有效的觀察與了解後讓學生反思起先測量的過程,學生就能自發地對已有經驗進行重新的審視與自我構建,從而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也有了新的感受與體驗。它更大程度上把知識的教學伴隨在探究活動、培養能力的過程中,使三維目標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六)認識不同的溫度計。(多媒體課件)

設計目的: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課後學習研究溫度計的熱情。

(七)作業:用溫度計測冰水和冰鹽水的溫度。

設計目的:把課堂延伸到課外。可以更好地了解攝氏溫標和華氏溫標的來歷。

(八)板書設計: 刻度 平

玻璃管 上

液柱 停

液泡 里

G. 小學科學教學設計與說課指導的學習隨筆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我是,今天我出課的內容是青島版《科學》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1課《有趣的浮沉現象》,我的說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教材分析:
第四單元《水的科學》,依據《課程標准》的要求,藉助學生對水已有的認識,編排了認識自然界水的分布、欣賞自然界美麗的水體、探究水的形狀和形態的變化、認識水中物體的浮沉、比較水的多少、認識水的壓力等探究活動。本單元旨在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認識與水有關的基本知識。是在第二單元《它是什麼》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感官的作用,初步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了解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有趣的浮沉現象》是本單元的第四課。學生對水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對水有許多親身的體驗,水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正因如此,人類對水的探究利用從未停止過。本課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安排了「認識浮沉現象」、「探究水的浮力」、「認識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探究改變浮沉的方法」等逐層遞進的活動,目的是引導學生從物體在水中有浮有沉的現象入手,經歷一個探究過程,從而獲得對水的浮力的認識。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想是:用科學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因為科學課是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以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並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在《科學(3-6年級)課程標准》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學科的知識結構和科學探究過程的一般規律,並結合三年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科學探究目標:初步學會運用實驗的方法解決問題;能夠根據自己觀察到的浮沉現象提出猜想和假設;能夠採用簡單的儀器對物體的浮沉原因進行定量的觀察、實驗,採集數據並做出簡單的記錄;會通過觀察、實驗驗證假設是否正確。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願意合作與交流;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由浮力與人們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可以運用學到的知識改善自己和周圍人們的生活。
科學知識目標:知道物體在水中有浮沉的特徵;認識到水有浮力並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理解水的浮力在人們生活中的應用。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認識到水有浮力並能定性地描述水的浮力及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本課的重點;使學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的托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教法設計:
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猜想與假設能力和設計實驗自行探究的能力,本課採用了「引探教學模式」,即「觀察——猜想——引導——探究」。首先通過談話、看圖片,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從而開展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加上教師的適時點撥,自行根據物體的浮沉現象,運用實驗方法解決問題。這樣把學生的主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有機結合,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得到了充分體現,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既掌握了知識,又獲得了掌握知識的技能。
三、學法設計:
本課屬於引導式探究課例,是第一次嚴格意義上的實驗。通過觀察、實驗探究,認識水的浮力,對學生著重進行實驗能力的培養。
因此本節課讓學生親身經歷了「觀察現象——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應用拓展」這一系列科學探究活動。活動過程都是在學生自願的前提下自主完成的,學生學的輕松、學的愉快、且學有所得:不僅體驗到了探究的興趣、認識了與浮力有關的基本科學知識,而且還引導學生意識到實驗是一種基本的、科學的探究方法,初步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和過程,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流程: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將本節課設計為以下六個環節:
1. 談話實驗,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首先通過談話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看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精心選擇的、有結構的觀察研究材料,學生通過對「禮物」進行猜想、實驗驗證和開展匯報討論,思想上產生了一些迷惑,提出了研究的問題。這樣就揭示了本節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目標,調動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為後面的研究討論奠定了基礎。
2. 激烈辯論,啟迪智慧。
雖然所有物體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學生對於浮在水面上的物體受到水的浮力容易理解,對於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水的浮力理解起來相對困難一些。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在課堂上,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自由發表自己的意見,並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這樣,課堂氣氛活躍、民主、和諧。
3. 驗證猜想,深化理解。
為了更好地理解物體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底的原因,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用紙蓋住玻璃杯口,先後把一個小粉筆頭和一個100克鉤碼分別放在這張白紙上,紙能托住輕的粉筆頭兒,托不住重的鉤碼,及時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現象,推想物體浮在水面上和沉在水底的原因,然後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學生在實驗中不但親自體驗到向上托的力量的存在,而且還體驗到不同的物體受到的向上托的力量有大有小,從而深化理解了浮在水面上的物體會受到向上托的力。
4. 設計實驗,驗證想法。
使學生理解完全沉在水中的物體也會受到向上的托力,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為了讓學生突破這個難點,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猜一猜,吊一下學生的「胃口」,然後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利用教師提供的有結構的、開放性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實驗,選擇運用不同的實驗方法進行探究。
5. 總結規律,揭示結論。
在這里揭示出「水的浮力」這一概念可以說是「水到渠成」,因此,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通過讓學生談對水的浮力的理解,使學生對水的浮力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
6. 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水的浮力,最後一個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通過談感受、舉實例,使學生把水的浮力與生活結合起來,了解水的浮力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通過討論解釋促進學生分析思維能力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小學科學片段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