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師讀書隨筆

小學教師讀書隨筆

發布時間:2020-11-24 05:27:23

⑴ 讀書隨筆怎麼寫

施耐庵在《水滸傳》中塑造了一批嘯聚江湖,仗義行俠的綠林好漢。他們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格和被逼上樑山的成長道路。魯達的粗中有細,仗義剛正,武松的勇武利落,心思精細,林沖的忍讓,宋江的謙恭,吳用的足智多謀等等等等,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其中要數「黑旋風」李逵給我留下了最為深刻的印象。也許你會說「李逵?不就是心粗膽大,率直忠誠嘛!」但我依舊最愛李逵。梁山好漢的豪氣,慷慨英雄的壯歌,生死未知的惆悵......
論性情,梁山好漢誰能及?一聲怒吼,一聲勸訴,就足以溫暖世人的心.
他是那樣的善良,純凈,美好.似乎誰也不能污染他那潔白的心靈.
所以他能毫不猶豫的端起那杯熱酒,在他看來,兄弟之情比什麼都可貴.率性純真,這些都不是宋江所能及的,也不是盧俊義可以比的,李逵就是李逵,無可取代,僅此而已。
最後他不明不白的死去,但我相信他死之後還會繼續微笑,因為在黃泉道路上還有他生死與共的兄弟!

⑵ 讀書隨筆

讀書隨筆就是把你讀書的主要內容用三五句話概括。再結合實際談自己的感想和體會。也可以就你認為印象最思深刻的內容或一句話談體會。

⑶ 教師讀書隨筆 《誰是最具成長力的教師》讀後感

成長復的道路 成長的道路是制坎坷的,也是平坦的.坎坷在許多事情需要你去努力,平坦在親朋好友都會給你一定的幫助.成長的道路是單調的,也是多彩的.單調在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多彩在還是有時間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成長的道路是枯燥無味的,也是有滋有味的.枯燥無味在要做許多不願意做的事,有滋有味在父母不在時,提心吊膽地做自己願意做的事. 在成長時的第一顆啟明星是媽媽,是媽媽把我帶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幫我熟悉它;是媽媽教會了我走路,讓我利用雙腳去找樂趣;是媽媽教會了我說話,讓我能更好地表達我的想法;是媽媽教會了我識字,讓我發現文字的歷史;是媽媽教會了我讀書,讓我發現中國的歷史是多麼源遠流長,是多麼有趣.

⑷ 求小學教師優秀教育日記,教學隨筆

教育教學隨筆(2010-09-21 01:46:46)
標簽: 雜談
創設自主課堂 培養自主學習者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讀完了戴爾。斯科特。里德利的《自主課堂》受益匪淺。

戴爾說:「教育的宗旨在於培養自主的學習者,也就是能夠進行有意義的學習並養成終生愛好學習的學習者。教育重在學習能力的培養。要『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要形成自主課堂,造就自主學習者就必須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 他在《自主課堂》中運用大量的教學實例佐證了自主課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提供了許多有指導意義的創設自主課堂的策略。在戴爾的《自主課堂》啟示下,我也嘗試著在我所任教的班級創設自主課堂,想方設法為學生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努力把學生培養成自主的學習者。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一期的《記金華的雙龍洞》時,我讓學生在充分預習課文、查閱相關課外資料的基礎上,自由組合成四個學習小組,以抽簽的方式抽取各組的學習任務:一組學習「路上見聞」,一組學習「外洞景象」,一組學習「孔隙特點」,一組學習「內洞奇觀」。各組給予相應的題卡,並規定時間完成題卡上的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後,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並以小老師的身份上台向其他組的學生傳授本組所學習到的知識。記得當時各組學生的學習熱情格外高,每個組的學生都在擰成一股繩努力地完成著本組的學習任務,並一心想著怎樣超過別的組,就連那些平時不善於動腦,不樂於動口的學生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了。結果在規定的時間內,四個學習小組順利地完成了相應的學習任務。四個組匯報交流學習的過程更是生動活潑精彩紛呈,如學習「內洞奇觀」的那組學生在網上查找到雙龍洞的好些圖片,他們以導游的身份巧妙地把圖片和課文結合起來,把雙龍洞內雙龍盤繞,各種器物羅列的鍾乳石奇異景觀解說得栩栩如生,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他們還展現了一些葉老沒有寫到的景觀,讓大家根據鍾乳石的形狀發揮想像給景點取名,經過一番討論,雙龍洞內又多了「玉樹臨風」、「千年等一回」、「面壁思過」等妙趣橫生的景觀。這就說明「具有適當挑戰性、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效而良性地刺激了學生的學習心理,使他們自覺地呈現出自主學習的狀態,能動地獲取知識。

《西門豹》是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史實故事,教學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西門豹關心百姓,不迷信,足智多謀,為百姓辦實事的品格特徵,同時也讓學生領會學習課文人物描寫生動傳神的語言特色。教學《西門豹》時我嘗試著把學生分為男、女兩大組,讓他們在記住了故事內容的前提下,利用集體的智慧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然後進行排練表演。學生可來勁了,大家忙著編劇本、查資料、設計服飾、發型,忙著分配角色、背台詞、對戲。。。。。。忙得不亦樂乎。經過兩天的准備,男、女同學各拿出了一台像模像樣的《西門豹》課本劇,女同學唱歌劇,男同學演話劇,表演得各有千秋,連家長都被吸引來了。表演完後,學生們對西門豹的形象爛熟於心,對他的品格特徵也更為敬佩,同時還好好地過了一把創造設計、自由發揮以及表演癮。事實證明這種「創造性的學習」往往更容易讓學生接受,並讓他們學得更為輕松。

在自主課堂中我盡量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並設法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因為好奇心往往是打開知識大門的叩門磚。每教一篇新課文,我都會設計幾個能吊起學生好奇心的 問題,並引導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自主求知,解決問題,獲取知識。有時課堂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會和學生在課外繼續尋求答案。如教《撈鐵牛》時,學生對和尚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撈鐵牛表示出極大的好奇,甚至不太相信水有這種神奇的浮力。於是課後我和學生共同用實物演示撈鐵牛過程,還做了好些其它的浮力實驗,學生的好奇心滿足了,知識也學到了。學習《五彩池》時,學生很好奇於五彩池水是由於池底的石筍折射陽光而變得五顏六色的,對於課文的描述,他們似懂非懂。我要學生去找多棱鏡之類的東西,實驗陽光的折射情況。恰巧,我有一顆仿鑽石造型的人造水晶飾品,我把它放在太陽光中讓學生看,學生們大叫:「啊,太陽真的是七色的!」我又把水晶飾品丟進水杯中,再讓學生觀察,學生發現水在陽光照射下有了各種顏色,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明白了,五彩池的顏色真是太陽光折射出來的!」

在創設自主課堂時,我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感,要求他們首先得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積極參與課堂中的一切學習,完成課堂中的所有學習任務,同時還要學會對他人負責。我安排每對同桌都是一對學習夥伴,他們有互相學習、互相督促、互相教育的任務。他們要互相監督聽課情況,要互相檢查課堂筆記和課堂聽寫,並互相糾錯。在這樣相互學習,相互教育的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責任感加強了,學習習慣良好了,學習能力不斷強化,學習主動性增強了,真正成為了自主學習者。

很感謝《自主課堂》這本好書,它確實教給了我一些很有益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策略----這些經驗和策略支持了我為學生創設的自主課堂,讓自主課堂快樂了我學生的學習,也快樂了我的教學。

引領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快樂成長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筆者從自身的閱讀經驗及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良性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塑造小學生美好的人文品格起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是課外閱讀的黃金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各種能力以及人格心智正在逐步形成並發展,各種知識也在逐步積累,語文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在學好語文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基。在從事語文教學時,我一直把學生的課外閱讀當成常規的教學任務,備案在我每期的教學計劃中,我用書籍架成階梯,引領我的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向知識的聖殿之巔攀登,一路快樂成長。

一、引導有效閱讀

我提倡的是良性而有效的課外閱讀,即學生所讀的課外書籍必須是有助於他們身心健康成長的好書,學生在閱讀中必須要達到一定的目標---積累知識,豐富語文素養,陶冶美好情操,健全心智。為了幫助學生實現這一閱讀目標,我花了不少心思,做了不少功課。每學期開學初我都會給班上學生布置不少於二十萬字的課外閱讀任務(新頒的《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小學階段中、高年級的學生每人每期的課外閱讀量不少於二十萬字」),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推薦相應的閱讀書目,如《弟子規》、《幼學瓊林》、《三字經》、《世界經典童話叢書》、《中國少年兒童網路全書》、《上下五千年》、《世界名人傳記叢書》、《唐詩三百首》、《成語典故》、《伊索寓言》、《山海經》、《愛的教育》、《大宇宙》。。。。。。內容由窄到寬,程度從淺入深,即從趣味性強、故事情節豐富的童話讀起,再向天文、地理、歷史、國學等讀開去。為了讓學生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我教給了學生許多切實可行的閱讀方法,我讓每個學生准備了一本厚實的課外閱讀積累本(可連續用好幾個學期),每天規定三十分鍾的閱讀時間,邊閱讀邊做閱讀筆記完成當天的課外知識積累任務:或摘錄好詞、好句、好段,或摘記知識要點,或抄錄奇聞趣事,或寫閱讀感言,或做點評,也可模仿閱讀文本寫句、寫段。。。。。。學生每天的課外閱讀時量和課外閱讀筆記必須要家長簽字,再交給我查閱。我每周組織學生進行一次課外閱讀交流活動:有時讓同桌或同組的同學相互交換課外閱讀筆記進行學習、評價,有時讓課外閱讀經驗豐富的學生介紹閱讀經驗和收獲,有時是同學之間相互推薦最新書訊或優秀書刊。。。。。。在這樣目標明確又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訓練中,學生較好地掌握了閱讀方法,激發了閱讀興趣,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由被動閱讀轉變成主動閱讀,由苦讀(有些學生起初把每天的三十分鍾課外閱讀視為苦差事)發展到樂讀(後來我偶爾忘了布置三十分鍾的課外閱讀,學生會自己主動補上,他們說少了那三十分鍾的閱讀會很不習慣)。我還隨時關注學生的閱讀行為和閱讀心理,一旦發現學生有閱讀偏差便及時幫助他們糾正。有段時間,班上學生流行看驚悚小說,我調查了部分學生的閱讀感受,他們說這樣的小說情節十分荒誕離奇而陰森,看的時候特別緊張刺激,看過後腦海中老出現書中的恐怖場景,令人十分害怕,尤其女生,晚上會嚇得不敢獨自睡覺。針對這一問題,我在班上組織了一次「我們該讀什麼書」的主題班會,學生們在質疑、辯論、探討中明白了少年兒童期的學生心智發育不全,心理承受能力脆弱,驚悚小說中陰森血腥的描寫會給自己造成心理陰影。道理明白了,學生中看驚悚小說之風自然也就剎住了。

二、組織讀書活動

為了強化課外閱讀的效果,我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了系列「課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

1、開辦班級小圖書館

為了讓學生既節約買書的經費又資源共享,我建議在班上辦個小圖書館,學生們都十分贊同,大家自願捐出各類書刊數千冊。為了辦好小圖書館,班委會的成員們利用課余時間把所有書刊全部包裝一新,分門別類貼上編號,並制定了嚴格的圖書管理制度和借閱制度。班級小圖書館開放後,學生們課間追打吵鬧的人少了,坐在教室里看書的人多了,學生相互交流的話題也豐富了許多。小圖書館還專門設了意見箱,經常向學生了解閱讀情況和閱讀需求。

2、學生自編《讀書報》

班委會編了一份《讀書報》,做為同學們課外閱讀的一個載體。這份《讀書報》由班委會成員負責主編,每個月出兩期,每期由四個學生合作編寫。《讀書報》上有精美的插圖,有豐富的課外知識,有班上學生的優秀習作,有新書介紹。。。。。。這份小小的手抄報凝聚著學生辛勤的汗水,閃爍著學生智慧的火花。

3、開展主題讀書活動

為了調動全班學生的課外閱讀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利用班隊活動課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主題讀書活動,如:「智慧從書中讀出來課外知識競賽」、「唐詩宋詞誦讀會」、「比比誰讀的書多小書蟲經驗交流會」、「我閱讀我快樂閱讀感言小徵文」。。。。。。這些讀書活動的開展掀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熱潮,連那些平時不善於閱讀的學生也有意識地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了。

三、引領學生成長

課外閱讀是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過程,學生在持之以恆的課外閱讀活動中,知識得到積累,閱讀能力得以提高,語文素養不斷豐厚,人格品行日臻完善---學生們在書香中快樂地成長著。

1、學生品格日臻完善

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豐富了知識,拓寬了視野,更學會了不斷地完善自我。網路類書籍使學生充滿智慧;蘊含哲理的成語典故、寓言故事讓學生閃耀思辨的火花;童話讓學生充滿愛心,富有童趣;名人傳記讓學生志存高遠;唐詩宋詞賦予學生滿腹文氣。。。。。。在書香熏陶中,我所教過的124班、139班、153班班風良好,學風良好,學生綜合素質好,學生整體知識水平和人文水平在年級位居第一。例如139班曾連續八個學期被評為學校的文明班級,連續八個學期語文期末統考名列年級第一(一個年級四個班)(這些都是有檔案可查的)。

2、學生語文素養快速豐厚

有效的課外閱讀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不斷提升:解讀文本、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感悟和欣賞語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長足發展;學生的寫作水平快速提高,寫作興趣濃厚,自主寫作蔚然成風,學生在完成每期規定的八篇習作之餘還自覺地一周寫一篇小練筆,一天寫一篇日記,還有些酷愛寫作的學生寫長篇童話故事,如徐海凌的《不滅傳說》,歐陽旺的《森林冒險》,戴詩琴的《閣樓精靈》等長篇童話故事在《讀書報》上連載,並在同學中廣為流傳。徐海凌、張世甲、韓冰眉、周紅豆等學生還經常在《邵陽日報》、《小溪流》、《小學生導刊》上發表作品。還有一些語文水平相對較弱的學生也在課外閱讀中學到了不少寫作知識,從而提高了寫作水平,如朱文騏三年級時每次作文都犯愁,從四年級開始喜歡上閱讀,讀的書多了,文思自然就開闊了,作文時也有話可寫了,到五年級時他的作文水平還達到了優秀級別,還時有文章在學校的《小記者報》上發表。

3、學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

有效的課外閱讀強化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自覺性,養成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和學習習慣,學生課堂中聽課習慣良好:注意力集中,自控力強,發言積極,喜歡交流、辯論、探討問題,堅持做聽課筆記;作業習慣良好,能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各科作業,且書寫工整,卷面清潔,正確率高;學生有良好的反思習慣,每個學習階段完畢或每次考試過後,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或成績及時反思,分析自身的問題,寫出反思日記,查漏補缺,為下一段學習掃除障礙。

高爾基說得好「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老師,引導你的學生去熱愛書籍,去閱讀書籍吧,因為閱讀書籍會讓你的學生成長得更快捷、也更快樂。

2010年9月22日

為學生「造米」下鍋

---巧用心思為學生創造作文素材

邵陽市資江學校 趙秋霜

一次給學校的「感受師恩」演講賽做評委,其中有三個演講者給了我較深刻的印象,因為這三個來自不同年級的學生都在演講稿中寫到了看到自己的老師在辦公室一邊打點滴一邊批作業的情景,然後感動得眼淚湧出了眼眶。據我所知,我們學校的老師經常有帶病堅持工作的,但卻從沒有哪個老師在辦公室打過點滴。這說明什麼?只能說明他們三個抄襲了同一篇範文。不過,時下抄範文的又何止這三個學生。

學生抄範文是有原因的,一是各類作文書籍泛濫成災,每個學生手頭至少有一兩本所謂的作文工具書,當然抄起來是又方便又快捷;二是老師、家長每天逼著學生寫這寫那,為應付檢查,學生只能抄範文交差;三是學生生活閱歷淺,生活范圍窄,作文素材幾近枯竭,無「米」下鍋,無文而作,所以只能「借米」下鍋。

學生,尤其小學生作文素材枯竭、無文而作是一個普遍現象,其根源在於:1、學生生活閱歷淺,沒有積淀下多少可供作文的生活經歷;2、學生生活范圍窄,眼界不開闊,見聞太少,沒啥可入文的東西。現在的學生大多兩點一線,每天學校、家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春暖花開時節,他們不可外出踏春,秋涼果熟時候,他們不能出去秋遊,因為上級部門不準,學校不準,家長不準,老師也不敢,萬一出個安全事故,那可不是鬧著玩的。所以現在的城裡孩子好多不知道李花、荷花開在幾月,不知道花生結在枝頭還是長在土裡,甚至不明白公雞和母雞有什麼區別(曾經親眼看見一個四年級的學生在作文中寫公雞下了一個大蛋)。。。。。。3、學生缺乏身體力行的生活體驗,現在的學生除了讀書還是讀書,想做點家務,家長不讓,嫌添亂;想做做小玩意,家長掏錢買;想做點公益勞動,家長嫌多管閑事;甚至想在學校值日搞個衛生,衛生區域還要被班主任賣給勤雜工(我們學校如今絕大部分教室衛生,公共區衛生都被班主任賣給食堂的工人了)。。。。。。可憐的學生們到哪兒去找鮮活的題材,寫鮮活的作文呢?

作文素材的積累完全靠點點滴滴的生活積累,沒有真實豐富的生活就沒有素材。面對當前我們學生的生活現狀,我們做語文老師的該如何打破學生無素材積累,無文而作的尷尬局面呢?我從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一套給學生巧找素材,造「米」下鍋的作文教學方法。

一、精心設計活動

活動是學生的快樂之源,也是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的有效途徑。因此,我每期都會給學生精心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感受生活,體驗喜怒哀樂,並鍛煉自己的各種能力,從而積累豐富的作文素材。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游樂中潛藏著豐富的活動資源,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挖掘出許多有益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腳本。有段時間,學生中特別流行用五顏六色的彩色膠管編編織織,於是我借機給學生設計了一個「巧手編夢 」的手工活動。第一課時,我讓學生在掌握了簡單編織方法的基礎上,自由組合或單干,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彩色膠管和輔助材料編織成單件或成組的小玩意兒,要求作品富於想像力,有創意,並要命名。學生興趣盎然,一個個埋頭苦幹,規定的時間一到,一件件有模有樣的編織品琳琅滿目地呈現在我眼前,有形態各異的小動物,有精巧玲瓏的瓜果,有美觀大方的首飾,還有「姜太公釣魚」、「老鼠嫁女」等故事場景。活動的第二課時,我讓學生把作品陳列在講台上,大家參觀欣賞作品,然後評出「最佳創意獎」、「最有趣味獎」、「最精美獎」等獎項,最後頒獎。學生們懷著極大的熱情參與了活動全程,在活動中,他們動腦想,動手做,動口說,體驗了緊張、焦慮、失敗、成功、喜悅、遺憾等等情緒。活動結束後,許多學生還在津津樂道著活動情況。我問學生,如果把這次活動寫下來,有話可寫不?學生回答說,有,可寫的話多著呢!所以接下來的作文指導我沒怎麼費口舌,學生就把作文寫好了,而且佳作迭出。我還給學生設計過「我當小老師」、「我是小小設計師」(學生利用廢舊衣物設計新款服裝,利用廢品設計飾品、日用品等)、「趣玩橡皮泥」、「愛心小組在行動」(學生自由組合成若干小組,每組在一周內完成至少五項愛心任務,超額的組將得到神秘獎品)、「做一回拾荒者」(組織學生撿垃圾、拾廢品)、「我吹,我吹,我吹吹吹」(吹泡沫比賽)、「火線運水」、「今天我當家」(孩子和家長進行角色換位)、「巧廚拼涼盤」、「編課本劇、演課本劇」等等活動。這些活動有手工勞動,有文體活動,有公益勞動,有語文實踐活動,有游藝活動,每次活動學生們都玩得不亦樂乎,,也寫得不亦樂乎,因為他們在多姿多彩的活動中真實地生活著,愉快地感知著,情感在盡情地宣洩著,所以心中的感受便會自然地發諸於筆端,成為了最真最好的文章。

二、巧妙利用教材

其實,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也潛藏著豐富的作文素材,教師如果利用得當,也能為學生作文找到下鍋之「米」。

1、改寫古詩

小學語文課本中每冊都有三、四首古詩,這些古詩語言精練,內涵豐富,意象生動,給學生留下了極大的想像空間和語言文字訓練空間。因此,我每期都會指導學生在了解詩作背景和深入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改寫幾首古詩,即把古詩改寫成散文。在改寫過程中,學生突破原詩的語言容量,打破原詩的語言結構框架,進行著新的語言創作,在這個創作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總是很活躍的。例如學生在改寫《宿新市徐公店》時,大部分學生都用較淡雅的白描筆調描寫了「籬笆」、「小徑」、「樹木」交織而成的院落靜態景物,然後用濃墨重彩描繪「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的場景,既寫兒童追的種種動作,又寫黃蝶飛的各種姿態。原詩中只有「急走」和「追」兩個動作的兒童在學生的筆下有的狂奔,有的蹦跳,有的摔了跟頭,有的在喊叫,有的在說話,而且還有了鎖兒,柱子等有趣的名兒;原詩只出現「菜花」二字的菜園也被學生渲染得有形、有色、有香。一首二十八個字的古詩通過學生的想像、充實,變成了四、五百字一篇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2、續寫課文

翻開我們小學的語文課本,有很多課文給學生留下了拓展想像的空間,如《凡卡》、《小英雄雨來》、《小攝影師》、《窮人》、《金色的魚鉤》。。。。。。續寫很能鍛煉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我曾指導學生續寫過《凡卡》,學生續寫出來的故事多姿多彩,反應出各不相同的思維方式,有的學生極理性地給予凡卡更為悲慘的結局,寫他爺爺貧病而死,寫老闆阿里亞西涅更加虐待他,致使凡卡一次又一次地逃跑,最後。死在逃亡的途中。有的學生極浪漫地讓凡卡在鞋店裡得到老闆女兒的關心、幫助,慢慢長大成人,最終和老闆的女兒結婚,開了一家製鞋店,成為莫斯科著名的鞋匠,生活富足,還把鄉下的爺爺接到了身邊。

3、擴寫段落

課文中有些段落寫得很簡單,老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它們進行擴寫。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中的「內洞奇觀」一段,作者只簡略地寫到盤在洞頂的鍾乳石青龍和黃龍,對內洞的其它奇妙景觀未展開寫,我便指導學生在課外查閱雙龍洞相關文、圖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擴寫練習,學生根據手頭的資料在原文的基礎上詳細、生動地描繪了內洞鍾乳石千姿百態的迷人景象,有的學生還加進了相關的神話傳說,學生的擴寫讓金華的雙龍洞變得更加神奇誘人。

另外,「文體互換」(把說明文換寫成記敘文,把劇本換寫成小說,把小說改換成劇本等等)、「翻新老課文」、「給課文補白」等也是學生作文材料的極好來源。

三、指導學生積累

正由於學生生活空間狹窄,生活積累匱乏,情感體驗空洞,所以老師就應該經常性地指導學生進行作文材料的積累,指導學生從看似單調的日常生活中去挖掘可以入文的人、事、景、物,去捕捉平凡生活中的亮點。我採用單元日記的形式指導學生積累作文素材,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實踐,學生受益匪淺。

每個學期我按學校的開課周數給學生設置相應的主題日記(如全期有二十周,學生則寫二十個單元日記,不一定每天寫,但每周不少於三篇),每個單元定一個大主題,每個主題下有相應的觀察積累任務,如以「人物寫真」為主題,就是讓學生去觀察身邊形形色色的人,記錄他們的體貌特徵,言行舉止,穿著打扮,為人處事的故事等等。如以「花鳥魚蟲」為主題,則指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去了解一些植物的生長習性及其枝葉花果的特點,了解一些魚類、昆蟲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以「日月星辰」為 主題,指導學生看日出日落,月缺月圓的景象,看燦爛星漢,認識星座,了解一些宇宙的奧秘。以「我的成長故事」為主題,指導學生關注自己的生活、學習、社交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及時把自己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記錄成文。。。。。。因為有了明確的觀察目標和具體的積累素材的任務,學生學會了用探究和發現的眼光去看周遭的一切,他們關心起在垃圾箱中淘廢品的拾荒老人來(有個學生詳細地記錄了一個拾荒老奶奶一周的拾荒經過,字里行間滿是對老人的同情,他還建議同學們把廢舊作業、書報、礦泉水瓶等等積累起來送給老人,我們還真的那麼做了),他們和在草地上打拳的螳螂游戲,把在街頭流浪的狗狗帶回家,他們聽得清樹們在風中吵嘴或談天(引自學生文中的話語)。。。。。。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學生的眼光敏銳起來,情感豐富起來,當然文思也就敏捷起來。

要改變學生無「米」而「炊」的作文僵局,老師只有巧動腦筋,勤花心思,才能為學生創設出有文想作,有文可作的令人開心的寫作氛圍來。不過,這可是一項長期的、艱辛的工作。

2010年9月23日

⑸ 讀書隨筆怎麼寫

讀書隨筆的寫作技巧及例文

一、什麼是讀書隨筆

讀後感一般針對的是某個具體的對象,如一本書、一篇文章、一幅漫畫等而寫的。有時,需要更靈活的形式來表達你的臨時感受,這就需要讀書隨筆。
你正在讀一本書,忽然想到了很多類似的問題和相關的事情,於是,你想拿起筆把它記下來。這種筆記是隨機而發的,你可能聯想到你曾經讀過的很多書、很多說法。這時,你也許下筆千言而意猶未盡,也許寫幾句心裡話,你的意思就表達得淋漓盡致了。
這種「隨筆」--隨機性的筆記,可以說是你平常所做的讀書筆記的一種進化形式。它雖然看似簡單、靈活,但卻可以培養你思考問題的獨特角度和深度、廣度,同時,反過來也會完善你讀書的方法,提高你的綜合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說,它是很有價值的。
這種隨手筆錄--隨筆,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特色是文字短小靈活,形式不拘一格,但別有情趣、舉重若輕。
「隨筆」的形式,在宋代已然興盛,所見所聞、讀書雜感等等,均可用此種形式。五四運動以後,隨筆更加流行,都是有感而發,或夾敘夾議,或借物抒情,其間既可以表現作者的文學修養,又能顯出作者的學術態度和學術水平。

二、寫讀書隨筆的方法

(一)歸納法
你平時可以留意思考和搜集某個專門的問題,在積攢了相當多的資料以後,把它們歸納起來,說明你自己對這類問題的看法,這就是一種很好的讀書隨筆。
(二)對比法
用對比法寫讀書隨筆,主要是把具有相反意義的現象或事例列舉出來,進行對比和聯想,從而發現帶有積極意義的啟示。
(三)隨筆有學問
隨筆並不是「隨便」。雖然在寫作隨筆時可能表現形式很隨意,但隨筆卻是需要有內容的,它的「骨頭」還是要「硬的」,要有學問在裡面,讓讀者讀後有所收獲。
古人有很多優秀的讀書隨筆。小說一類的隨筆詞句輕松,裡面暗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寄託了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態度。而學術性一類的隨筆,往往在簡短的字里行間包容了很多知識和見解,涉及很多典籍裡面的詞句、說法。讀者在讀這樣的隨筆時,自然而然地學到了很多知識,同時它為你提供了很多書籍的線索,你若有興趣的話,可以根據這些線索去閱讀原書。
可以說,讀隨筆是一條學習的捷徑,因為,做這些讀書隨筆的作者們,他們是把自己所讀過的很多書,通過這種簡短的形式很精練地抒發了出來,讀他們的隨筆,等於他們替你讀了很多書哩。

例文一:人到老年

每次吃飯都是父親最早放下碗筷而母親則會習慣性地再給父親添勺飯。放暑假回到家中,終於又和父母同桌吃飯了。照例在父親吃完後母親揚起勺子准備給父親添點,父親卻端著碗避開。我和母親都很驚訝。父親嘆氣說,你們就不知道人老的感受,多吃一點都會難過,第一次聽父親說自己老了,心裡浮起一層薄薄的凄涼。其實父親斑白的頭發,遲緩的腳步,睡覺時艱難而滯重的喘息,早就在告訴我父親經不起歲月的消磨,可在這樣庸常的生活小事中讓我看到父親的老境,我還是駭然心驚。

恰巧電視正在播放《大宅門》第二部。曾風光無限的白景琦面對無情的時光顯得那樣無可奈何,過去的繁華成為一種讓人心酸的反襯。龍鍾老態的他忘了剛吃過飯,敲著桌子大發雷霆,廚子們邊重新准備邊嘀咕他的糊塗。飯菜重新上桌,老頭子突然又想起已經吃過飯了,還反問道:「剛吃過飯怎麼又吃?你們以為我老糊塗了?」看過讓人忍俊不禁。可笑過又分明讓人想掉眼淚,電視情節和我對奶奶的回憶很快就重疊起來。

奶奶是個堅強聰慧且充滿傳奇色彩的女人,留下了很多讓後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然而我所看到的卻更多的是一個老糊塗了的奶奶。在我十多歲的時候奶奶就八十好幾了,她總把好吃的東西細細地收起來留給子孫們吃,可是等拿出來時往往荔枝早長了蟲,月餅生了毛,巧克力化成了粘粘糊糊的一團。她會突然想吃個什麼,可母親煞費苦心做好後她卻說自己從來不吃那道菜;她會剛說過什麼話而又馬上矢口否認,如果你跟她爭執她會氣急敗壞說你冤枉她;她會在得知哪個媳婦對婆婆不好後神經兮兮,對母親橫加指責;她會無理取鬧,會喜怒無常,會用湯勺把菜舀在桌上,會讓湯水掛滿衣裳。少不更事的我哪裡明白老人的感受?我總會跟奶奶吵,凡事都恨不得爭個我對你錯,甚至忽視了奶奶對我的百般疼愛。現在奶奶離開我已經有四年了,看著電視里讓人發笑又讓垂淚的劇情,此時的我才開始理解奶奶的「糊塗」。往者不可諫,我對自己奶奶的老境中所做的錯事只能深深地懺悔。

史鐵生生病之初,腦子里只有一個「病」字;陸游老時發出「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的悲慨,在生老病死面前,我們才知道生命是多麼的脆弱和寶貴。正像健康的時候我們不大理會生病的苦楚,年輕的我同樣難以理解人老的境遇。讓我們記住吧,是他們曾給予我們生命,並因為我們而承擔生活的重負,堅強地迎戰艱辛和挫折。是我們的成長,壓彎了他們的脊樑,掠走了他們的青春,消磨了他們的思想和智慧。而我們也將踩著他們的腳印順著同一條路前行。我們的今天曾是他們的昨天,他們的今天將是我們的明天;那麼,年輕的我們,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我們應該時刻銘記。

【讀書隨筆】也論劉氏集團的破產

前些天又把三國讀了一遍,在為蜀漢滅亡扼腕的同時,偶有一點心得。
我認為,蜀漢之所以失敗,其根本原因在於對後備力量的培養的失誤,而且這種失誤到了令人震驚的地步。如果把蜀漢集團比作一家公司,其管理層、決策層、執行層的後備力量都嚴重不足,從而導致它的曇花一現,迅速崩潰。
先說管理層,也就是君主集團。劉備作為開國君主,的確有其過人之處,甚至就連曹操也不得不承認他稱得起英雄,但他的寶貝兒子卻實在是個蠢才,也不知劉備對他是如何教育的。關於劉禪的蠢,不需要多做評論,我只想拿曹氏集團的接班人和他對比一番。先不說曹丕,就說王位的競爭者曹植、曹彰來說,一個風流倜儻、才高八斗,一個武藝高強、勇冠三軍。曹丕作為王位爭奪賽的優勝者,更是文武全才、足智多謀。這三人,哪個不比那個只知吃喝玩樂、樂不思蜀的劉後主強上千萬倍?當然,劉禪還是有其優點的,那就是幼稚、單純,甚至有些可愛,這樣的人生在當世絕對是個好哥們、好朋友,可他最大的不幸是生在那個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亂世三國,而且偏偏承擔著蜀漢興衰的重任,實在勉為其難。但我認為,最大的責任不在劉禪,而在劉備。很明顯,劉備對接班人的培養和教育遠不如曹操,曹操對王位繼承人的考察和要求是及其嚴格的,而劉備呢?不論是《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中,都沒有反映他對劉禪的教育和培養,這是否是因為「獨生子女」的緣故,就置於後宮聽之任之了?這不能不說是劉備目光短淺的一個例證。其直接後果是,劉禪繼位後,暗弱無能,不理朝政,甚至因為聽信讒言,怕諸葛孔明篡位而對其軍事行動設置障礙,最終導致國破家喪,淪為別人的階下囚。
再說決策層,也就是智囊集團。水鏡先生曾對劉備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而劉備也沒讓他失望,把這兩位曠世奇才都網羅於帳下,可惜龐士元早喪於落鳳坡,的確是蜀漢的一大損失。但幸好還有諸葛孔明,殫精竭慮,鞠躬盡瘁,也把本來弱小的蜀漢建設得有模有樣,與魏、吳成鼎足之勢。但細細想來,諸葛亮之後呢?恐怕就沒有拿得出手的決策人才了吧。即使諸葛本人也在後期發現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計收姜維,把自己的才學傾囊相授,可畢竟為時已晚。由於缺乏足夠的過渡時間,姜維在蜀漢朝中不可能有多高的威信(我甚至懷疑他是不是受到朝中舊臣的排擠和打壓)。這是導致蜀漢在諸葛離世後迅速衰亡的直接原因。反觀曹魏集團,早期有郭嘉、程昱等,中期有荀彧、荀攸等,後期有賈詡、司馬懿等一大批出類拔萃的謀士輔佐,俗話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何況是這么一大群足智多謀之士呢?諸葛亮在世之日,也只能苦苦支撐,頗有「雙拳難敵四手」之感,等到諸葛辭世,蜀漢集團就再也沒有能與曹魏集團抗衡的決策人,也不可能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什麼具體的戰略構想,只能沿著諸葛亮制定的老思路生搬硬套地走下去,最終不可避免地走上衰亡的道路。
再說執行層,也就是武將集團。蜀漢最為興盛之際,關、張、趙、馬、黃,加上魏延,個個都是當時武將中的佼佼者(我一直想不明白關、張、馬在前期英武無比,後期為何鮮有作為,願賢者教我)。可等他們死去後,蜀漢好像只有姜維可用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局面其實早有顯現。比如書中反復出現描寫黃忠、趙雲老而彌堅的故事情節,這當然是為了突出兩位老將英雄無敵的需要,但從另外一個方面是否也反映出蜀漢軍中早已無將可用?反觀曹魏集團,從早期的典韋、夏侯敦,中期的許褚、徐晃,到晚期的曹休、曹真等,雖可能沒五虎上將那麼神氣十足,但也都是難得的將才,在這個層面上,蜀漢又是輸在後繼無人上。
說到這里,我們不妨再來看看孫權集團,在這三個集團中,孫權集團是最不顯山露水的,但它的管理層有孫權,這是三位君主中最年輕的一位,細論起來應屬曹操劉備的子侄輩,在十八路諸侯伐董卓之時,曹、劉已和孫堅一道縱橫天下,那時孫權還是小孩子。所以孫權幾乎是和曹、劉兩家的兩代人爭雄奪霸,連曹操也不得不由衷贊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再看其決策層,早有張昭、周瑜,中有魯肅、呂蒙,晚有陸遜等輔佐,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最後來看其執行層,太史慈、甘興霸、周泰、丁奉,也是勇冠三軍、忠心為主的良將奇才。所以,東吳集團在三個集團中最後一個滅亡,也不足為奇。
所以,蜀漢劉氏集團的覆滅雖然有很多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最主要的還是過分倚重老將舊臣,嚴重忽視了對第二梯隊的培養,這條慘痛的教訓,在當今仍有深刻的教育意義。
滿意請採納

⑹ 教師讀書隨筆 《好老師是怎樣煉成的》感悟

看了一本叫做《好老師是怎樣煉成的》的書,驚喜的發現這是一本讓教師成長的書,其中很多是青年教師成為優秀教師的經驗之談。正如段惠民老師在書中所說的:
教師是學生心靈健康成長的太陽!是給學生指明生命前行方向的人!一句話說不好,一件事辦差了,對教師本人,可能僅僅是一點點失誤,只能歸結為「疏忽」的范圍,無所謂的。然而,它卻極有可能影響學生的前途,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一、追尋夢想,行動永無止盡

人人都會有夢想,但行動不行動則是實現夢想的關鍵。段惠民老師則是一個不僅有夢想,更是將追求夢想做為其人生奮斗的目標,那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在序言里,段老師引用了一個自身《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的故事,告訴大家不要被別人的成功所嚇倒。這個故事是段慧民在去北京參加會議的火車上讀的,後來在「首屆全國最佳優秀班主任評選」活動中,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竟然敢有「上台發言」的沖動,竟然敢要求秘書長認可,還竟然真的就發言了,甚至還有些「賴皮地延長時間顯擺」。我們看著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他自己看來為夢想所付出的努力很正常、很自然,沒有那麼高不可攀。

在段惠民的書里,有許多教育學家和名師為他作序。在很多人看來,是多麼高不可攀啊。但是在段惠民看來,成功並不是你想像的那麼難,這些高大上的人,其實很好交往,越接觸就越能夠感染到他們的人格魅力。關鍵是你要主動和他們交往,拿出你的勇氣和實際行動來。

二、追尋真理,不唯權威是從

段惠民老師從來都不是一個墨守成規的老師,雖然他在教學中面對出現的問題也會尊重教材、尊重權威,但又不迷信教材,不唯權威是從。他總能根據教學規律和學生實際大膽探索、改革教學方法。

一次段老師在講公開課時,有一名學生提出了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可能向我一樣的老師為了不影響教學就一句話概括了,但段老師卻和學生們進行試驗,找尋答案,不光在課上找,也在課下找。問題長時間的不解決讓段老師總是無法釋懷,一次他與一位專家交流將這個問題說了出來,專家也贊嘆他的這種負責任的態度,終於通過不斷的查找資料讓其得出了為什麼學生們不易理解,是因為教材內容安排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物理知識的結構體系。於是段老師在教學中打破教材章節順序,取得很好的效果,並根據教學實踐撰寫了論文發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刊物上。

三、厚德載物,愛生智慧

段老師一直堅信「厚德載物,愛生智慧」。愛是良知,厚德亦良知。愛是要智慧的。在段老師這里,這種智慧是對孩子的尊重,對成長的尊重,對未來的尊重,是教育的良知。從段老師身上可看到他和學生的朋友似的平等友誼,為學生發展創造教育契機,他不採用直接的教導,而使用迂迴戰術。比如實則是「感恩教育」的主題,段老師卻用學生感興趣的「培養記憶力」的游戲,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感受到文字力量,進而內化心靈的震動。再比如「鏡片風波」把握學生脈搏,採用教育技巧,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意圖。再比如「永遠的秘密」,學生在他寬容理解的疏導下,受到了深刻的法制教育。

⑺ 教師讀書隨筆 讀《怎樣評價學生

「『怎樣』評價」重音在「怎樣」二字上,意味著著重找尋的是評價的方式,其中不乏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創新性。按理說,追求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和新穎性本無可非議,因為「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學生發展的個體差異和發展的階段性特點,而多元的評價才能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新穎的評價方式也體現著時代性特徵和教師教學的藝術性。但有一點大家不要忽視,那就是過於追求評價方式的多元和新穎,可能會偏離評價的本質,甚至會與科學的評價背道而馳,尤其是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接觸評價的。在教育改革的當下,「評價」二字風靡大江南北,已經不再是時尚,但並不真正了解「評價」的也是大有人在。因為當下的教育界,販賣理論尤其是外來理論的所謂「專家」這不少,而從事教育實踐的實幹家卻很稀缺。因為很多教學管理者和教師不免「上當」,憑著一知半解,就開始進行所謂的教育教學評價的改革,比如又得老師覺得評價就是課堂上的對學生的評價性語言,有的老師認為評價就是寫評語,有的老師認為把評價任務寫得很死板,等等,這些對於評價的認識不免狹隘;還有的老師認為評價是很高深莫測的東西,是只有在專家嘴裡說出來的,這也未免「太抬舉」評價了。如此種種追求評價方式的做法,導致雖然他們在評價的多元化和新穎性上「頗多建樹」,但最終後勁不足,或者顯赫一時,或迷茫無助,或無疾而終,究其本質,是對評價的本質未能有深刻的認知,捨本逐末了。 而「怎樣『評價』」四個字,重音在於「評價」,強調的是如何正確認識評價以及在此基礎上去尋找評價的具體實施方法和實施評價後的反思性工作。它與前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它首先是思考評價的定義、功能及意義,在科學、正確認識「評價」的基礎上去實施評價,或者說去尋找評價的方式。「怎樣『評價』」是一個科學而完整的認知體系,而不是簡單的經驗主義做法。「怎樣『評價』」需要我們首先思考「評價」是什麼,本書中「評價」作為學習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指的是觀察學生的的學習過程,共同協作去解釋所收集到的資料,制定標准,描述進展,收集結果,記錄反思和表現,發現學生的優點並幫助他們改正缺點的過程。這定義既沒有那麼神秘和「高不可攀」,也不是簡單的口頭評語,而有其科學、完整又合乎情理的定義。以此定義為基點,就要思考誰參與評價的問題,作者讓學生、教師、家長甚至社區成員都作為評價的參與者或協作者,進行協助性評價,這樣就使得評價的主體多元化了;還有就是對學生評價的有效性問題,本書講述了真實性評價與表現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等評價方式,以及豐富的評價活動,都旨在尋找更科學、更完備的評價方式和評價體系,來准確測評學生的學習活動。這個環節與「『怎樣』評價」類似,只不過它的指向性、科學性更強,是基於某種教育理論而不是經驗做出的自覺行為。當然,「怎樣『評價』」還要求在實施評價之後去反思,對其效果做出評價並改進,這是屬於元認知范疇的事情,但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如此才能讓評價呈現螺旋式發展。所以,把「評價」的前生今世思考明白了,才能真正把「評價」做好,否則,片面追求評價方式的多元和新穎,不足以「謀長遠」。僅以本書中的「成長記錄袋」和「小組合作學習」為例,來介紹國內的一些做法與本書做法的不同點,進而闡釋上述兩個概念的不同。 「成長記錄袋」對於我們不少老師並不陌生,在十幾年前曾風靡一時,那時的中小學流行做成長記錄袋。這種成長記錄袋裡裝的是什麼呢?大多是學生以前的榮譽、作品等充滿正能量的東西,一般就是用一個文件袋裝著一些紙質的東西,有的學生材料較多,有的則很少。這種成長記錄袋多是以行政力量推行、用以應付檢查的,且多是集中某一時間讓學生把東西放進去,「形式主義」特點明顯。我把這種成長記錄袋解釋為「記錄的是學生『成長』的袋子」,匯聚著一堆『代表』學生『成長』的東西,看似是評價的終端,卻沒有評價的起點,嚴格意義上說,這種「成長記錄袋」是偽成長記錄袋,與真正的評價無多大關系。且看本書中的成長記錄袋的功能及做法。本書認為,教師運用成長記錄袋可以確認學生在完成一項復雜完美的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思考過程和學生應用知識的證據——成長記錄袋的功能與評價息息相關,是評價的有效載體。書中還列出了製作成長記錄袋的詳細步驟,其認真、嚴謹的精神可見一斑。過程性成長記錄袋顯示了學生的新想法和新理解的發展過程:它們是逐漸展現出來的,並且存在於多種計劃之中,包括成功的和不成功的計劃。這就體現著評價的真實性原則,過程很重要。教師在運用成長記錄袋評價策略是多採用加德納的多元智能評價方法,以八種智能生發出八種評價形式,多元評價不是憑經驗,而是有相關的理論支撐。而且,成長記錄袋評價中的隨堂記錄卡還提供了一個很好地展示學生進步的手段,因為它們能及時、具體地評價學生。另外,讓學生向家長和社區展示自己的成長記錄袋,無疑也激發了學生的成長進步的動力,而這正是評價的應有功能。總之,書中所介紹的成長檔案袋(記錄袋)真實記錄著學生成長中的點點滴滴,是真正「記錄著」學生成長足跡的,而這正是真實性評價的內在含義——所評價的是學生的實際的表現而不是對他們潛在能力的抽象假設。另外,不得不佩服美國人嚴謹、認真的態度,他們是真正把此作為一項研究、一項事業來做,這種精神品質很值得我們一線教師學習。

⑻ 讀書隨筆

《海底兩萬里》讀後感
再次讀完這本書,心中還是存在這個願望,就是希望隨尼摩船長一起探盡海底所有的秘密,可恨沒有阿龍納斯教授的好運。
故事起於1866年一件鬧的滿城風雨的怪事,許多船隻在海上發現了海怪,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教授受邀追逐怪獸淮知,落入水中,與同伴一起周遊四海,最後不堪海底的沉悶,想方設法,重回陸地。
寫到這里,竟然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哈利波特>>,而此書的價值遠遠勝過前者(就我個人而言),畢竟在1870年能寫出這樣奇幻小說並流傳至今是極為珍貴的。135年千千萬萬讀者還有時光流逝的考驗並沒有使它的銳氣磨減,反而更肯定了它的價值,而我覺得它在文學史上這所以屹立是因為它從頭至尾貫穿的兩個字」幻想」。幻想自古以來便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力量源泉。而至今天,事實證明作者儒勒。凡爾納的一切幻想或是推理都是有現實作為基礎的,例如:海底森林,穿越海底隧道(阿拉伯海底地道,蘇伊士下面一條通往地中海的地道),一塊沉沒的陸地(大西洋洲),在未來世界,一切幻想皆成為了現實。在<<海>>中,尼摩般長說了一句話:」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幻想其實便是進步的翅膀。100多年前的人的幻想在100多年後成為現實,探索是無止境的呀!
<<海>>贊美了那深藍的國度,史詩般壯麗的海洋,一個無憂無慮,與世無爭的地方,那裡有數不清的珊瑚,植藻,游魚,礦產,正是一幅瑰麗的錦圖,我無法用語言來贊美或形容它。」諾第留斯號」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是一部不朽的神話。是它揭開了海洋中無限神秘的一切,對於船長尼摩來說,更是精神的家園。
終於說到尼摩船長了,這個謎一樣的人物一樣為此書增色不少,他可以為法國償還幾百億國債,看到朋友死去會無聲的落淚,會把上百萬黃金送給窮苦的人,會收容所有厭惡的陸地的人,會把滿口袋的珍珠送給可憐的採珠人,會逃避人類,施行可怕的報復,他對人類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這個棄絕人世天才,我一向都是由衷喜歡這類人,對於尼摩船長無盡的痛苦,我總想探個究竟,我不明白,這樣的人有著怎樣的經歷和出身。但我相信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海底兩萬里>>委實是一本經典名著,而在現代,卻很少見到這樣的經典的名著,那些浮華的東西倒是很多,真是可惜得很!

讀了《西遊記》我深有感觸,文中曲折的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書作者羅貫中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西遊記》塑造了四個鮮明的人物形象:唐僧-誠心向佛、頑固執著,孫悟空-正義大膽、本領高超是妖怪們的剋星,豬八戒-貪財好色,但又不缺乏善心,沙僧-心地善良、安於天命。這四個人物形象各有特點,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寫作技藝的高超,也許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形象便是他的精妙之處。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孫悟空,因為他神通廣大、技藝高超,一路保護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經,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而且在他身上還有一種叛逆心理,以及他敢於和強大勢力做斗爭的勇敢的精神令我十分欣賞。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有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舍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的半途而廢、虎頭蛇尾,我不禁慚愧自己當初為何不能像他們一樣堅持到底呢?也許這就是我所缺少的,只要我能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只要我盡力去做了,這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成功啊!因為我去做了,而且堅持到了最後。
那四本厚厚的名著,是每個自詡熱愛中國古代文化的人必須修讀的。我自然不能免俗,刀光劍影,勾心鬥角,愛恨纏綿,都不適合此時閱讀,於是再次翻開了《西遊記》,進入了光怪陸離色彩斑斕的神話世界。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但在我看來,它什麼都不是,它只是「游戲之作」,是一個單純的神話世界。我在讀這本小說時常常有一種共鳴感,想必這是我內心深處對於自由的慾望在呼喊吧! 一、自由 在經歷了又一個個性受制約的學期後,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我內心潛在的,但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土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斗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總之,我覺得現代人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尤其是精神方面較為安於現狀,缺乏一種開拓進取,尋找更大自由的精神。 二、神話 如今也是一個遠離神話的時代。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絕非幼稚的產物,它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謝林在他的名著《藝術哲學》中說:「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然後中國的神話文化漸漸沒落了,神話不被人重視,連《西遊記》也少有人問津,只有孩子們會被孫悟空征服,於是也只有孩子們抱有對未來浪漫的、夢幻般的希望。」 三、英雄 「英雄」有許多不同解釋。《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我認為,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並為崇高理想而奮斗的人。孫悟空無疑是英雄的典型,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不怕與一切進行斗爭。正因為這種對抗的差距懸殊,發自內心而拼盡全力的抗爭才顯得悲壯。明知不可為而為的勇士才能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復讀《西遊記》,讓我覺得其不屬於一般名著的特點。我相信,也希望它永 遠向大家展示著「自由、神話、英雄」三個主題,給大家帶來激勵和源自內心的力量

水滸傳讀後感

《水滸傳》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中國名著,與它相媲美的還有《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號稱"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它真實地描寫了宋代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它以傑出的藝術描寫手段,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 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水滸傳》寫英雄們走上反抗的道路,各有不同的原因和不同的情況,但是在逼上樑山這一點上,許多人是共同的.如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於生活不下去,他們不滿官府的剝削,積極參加劫取"生辰綱"的行動,從而上了梁山.解珍,解寶是由於受地主的掠奪和迫害起而反抗的.魯智深是個軍官,他嫉惡如仇,好打不平,因此造成和官府的矛盾,結果被逼上山落草.武松出身城市貧民,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於造反,勇猛地向統治階級進行沖擊.他是從血的教訓中覺醒過來的.
水滸一百零八將,人物形象中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智多星吳用"和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智多星吳用"幾次獻策:吳用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葯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宋江在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快行斬時,吳用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第三次攻打祝家莊時,吳用利用雙掌連環計攻克祝家莊.宋江鬧華州時,吳用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後,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天孤星花和尚魯智深" 是一位非常直率,暴烈如火,卻俠骨柔情,殺卻惡人為的是救窮苦人於水火的真漢子,英雄人物.他往往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一副粗魯,野蠻.可他到了沖鋒陷陣的時候可毫不含糊,揮著62斤重的禪杖上陣殺敵.
讀了這本書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和封建社會腐敗的一面.這的確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一本書.

魯濱遜漂流記》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在他晚年寫的,記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了海難,整個船上只有他一個人倖存了下來,而他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魯濱遜在這個荒島上種莊稼、蓋房子,歷盡了磨難,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經過一次次的努力與失敗,終於,他在1868年回到了闊別28年的祖國。

看著魯濱遜的經歷,讓我可以想像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使我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讓我對他肅然起敬;看著魯濱遜的經歷,使我深刻體會到魯濱遜是一個永不知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動者。理智明達的他不屑守成,傾心開拓,三番五次拋開幸福之家,出海闖天下。他肯於勞動並且善於勞動,總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奮斗著,歷盡千辛萬苦,一次又一次地創造出財富。

展示在人們眼前的這個人物不禁令人遐思。主人公身上閃現的奮斗的火花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其實,當今社會就需要這樣的奮斗人才,會創造財富的人才,這樣,我國才會快速發展。

可是,現在社會上卻有一些人不但不肯付出汗水,而且一心想著吃現成飯,總以為不付諸行動就可以擁有財富,那些流落街頭的乞丐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他們一味「哭訴」自己的命運如何如何悲慘,卻從來不用自己的雙手去奮斗,為求得生存乃至幸福奮斗不息,甚至不覺得靠行乞來生活是一件多麼沒面子的事。在他們身上就大大缺乏像魯濱遜那樣的拼勁和對美好生活執著追求的信念。再一想,其實在我們學習生活中不同樣需要具備魯濱遜那樣的不懈努力的精神嗎?如果沒有像魯濱遜一樣的不懈努力的精神,那我們還能算學習嗎?作為新世紀的棟梁,沒有不懈努力的精神,何談「棟梁」 二字?在魯濱遜看來,天底下沒有什麼人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我們的學習也一樣,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各門功課,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不斷促使我們上進。同時,我們還要以力求做得更好,力求精益求精作為標准。

安徒生童話讀後感

我讀過很多書,什麼《水滸傳》、《擒龍圖》……但我最愛讀的還是那本《安徒生童話》。
記得在除夕那天,我十分幸運地借到了一本《安徒生童話選》,它象一塊磁鐵似的,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我貪婪地看了一篇又一篇,看著,看著,我彷彿闖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那兒有小如姆指的人,有會唱歌的夜鶯,還有能感覺到感情的豌豆公主……
我很快地被《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迷住了。那是大雪紛飛的夜晚,周圍死一般的寂靜,一個小女孩披散著一頭捲曲的、美麗的金發,她衣衫襤褸,睜著一雙驚恐的眼睛,臉和嘴唇都凍得發紫,凍僵的小手攥著一盒火柴,嘴裡不斷地喊著:「誰要火柴……」回答她的只是風雪的呼嘯聲。看到這里,我的心也涼透了,怎麼整個世界也會象這漫天飛雪一樣,冷酷無情呢?她赤著腳,在雪場中心走著,終於找到了一個牆角坐下來,她不能回家,因為她沒有賺到一個銅板,她蜷縮在那裡,幻想著,最後她臉頰通紅,嘴角帶著微笑無聲地凍死了……
突然,一股烤鵝的香氣撲鼻而來,難道安徒生今天也在過聖誕節?「書獃子!」姐姐笑著說:「看你,書可以當飯吃?看書看得連年也不要過了?」她用力在我肩上推了一把,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啊!今天是年三十了,那香氣不正從桌子飄來嗎?那裡已經擺滿香噴噴的五香鵝、鮮美可口的西湖醋魚,還有蠶饃、魚丸……「快來試試新衣服,做的合適不?」媽媽喊我試穿新衣。我望著明亮的燈光想:這不正是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所嚮往的天堂嗎?我恨不得立即插上翅膀,一下子飛到她的身邊,把她領到我家來,把我的新衣服給她穿,把桌上豐盛的飯菜給她吃,那時她將會感到多麼幸福。但她畢竟是離開了這個人間……
年夜飯還在繼續著,盡管飯菜是那麼鮮美,可我總覺得不是滋味,腦海里時時出現那可憐的賣火柴的身影。想想窮孩子在飢寒交迫中的生活,對比之下,現在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國家裡是多麼幸福啊!我們衷心感謝偉大的黨和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

格列佛游記》讀後感
《格列佛游記》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於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父親是一位定居在愛爾蘭的英國人。他是一個遺腹子,由叔父扶養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記》發表於1726年,被當作是兒童文學作品,實際上卻是抨擊當時英國社會墮落與腐敗的諷刺小說。
在這本書中,寫得是主人公,一位外科醫生格列佛的冒險故事,其中一些令人心驚肉跳。在小人國里,他成了龐然大物,刀槍不入,一連吞幾十頭黃牛仍填不飽肚子;在巨人國里,他變成了巨人們的玩偶,被玩弄於手掌間,並與蒼蠅和蜂子展開斗爭;後來,他來到神秘的飛島國,這里的人利用鳥的下部的天然磁鐵和海底下的磁鐵的力量,隨心所欲地移動,這同時也是一個可隨時傳喚鬼魂對話、專門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離奇國家;還有令人深感汗顏的慧駰國,在這個人馬顛倒的世界裡,更有許多不可思議的故事。讀著讀著,我彷彿隨著格列佛一起走進了那個奇幻的世界。那些玩偶般的小人,高大威猛的巨人,長得像魚的飛島國居民,以及慧駰和耶胡們,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覺得最特別的要數飛島國的居民。他們的眼睛都長在一側,而且是一個愛好樂器的民族,在他們的衣服上也有各自喜歡的樂器。那裡的侍從必須要時刻敲打大臣們的腦袋,否則他們總愛異想天開。……讀了這本書後,我很佩服格列佛的智慧、勇氣和冒險的精神,他是個與眾不同的男子漢,他一見到大海就抑制不住內心冒險的沖動。作為一名醫生,他專門搭乘去各地旅行的船隻,以為船員看病為由,去環游世界,到處冒險。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漸漸覺得這些書其實很有意思,而且不會看不進去,反而讀過幾遍之後,越發愛上了這些書。書是人們進步的階梯,在書的世界遨遊是每個人的夢想。打開手中的書,一頭扎進去吧,總有一天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2
當我翻開了《格列佛游記》時我立刻就被眼前的目錄所吸引了:小人國歷險、大人國歷險、會飛的國家……這些字眼似乎被作者施加了魔力,我一看到這些就想快點往下看,想快點了解怎麼會有小人國和大人國,國家又怎麼會飛。帶著這些疑問我認真地讀起了第一章。
這本書講的是格列佛以海上醫生的身份隨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後遭遇風暴孤身一人涉險了一些神奇的國家,最後終於回到了自己的國家的事情。情節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歷險寫的栩栩如生,有趣極了。與其說是「格列佛游記」倒不如說成是「我與格列佛的游記」呢,因為我在閱讀這本書時幾乎入迷了,好像就是我和他一起歷險一樣。但是我又從心裡佩服他的機智勇敢,他總是給我一中「逆境叢生」的感覺,這點就是他歷盡艱險後從新踏上自己的國土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堅決要向他學習這種精神,否則的話,若我以後遇到這種事情的話說不定早已經一命嗚呼了呢
3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是「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裡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4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書,名叫《格列佛游記》。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十八世紀前期最優秀的諷刺專家和政治家——江誇生· 斯威夫特。
這一天晚上,我看完了這本書的最後一頁,似乎意猶未盡。
此時我頭疼的厲害,想要炸開似的。我用力德睜開惺忪的睡眼,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種似乎很熟悉又似乎從未見過的古建築。我環視四周,竟發現自己一生素白的古裝,躺在浸著莫名液體的水晶棺里動彈不得。天:我大腦深處的某種東西隱約的告訴我,這是樓蘭。
有許多人抬著水晶棺往某個地方走去。我凝聽著,樓蘭古老的民族音樂浸透哀愁。潛意識告訴我,這是個葬禮,而將被埋葬的人就是我!我試著側過頭,看到了同樣身著素裝的許多人。那個步履蹣跚、包頭大哭的老媽媽是我的「阿媽」,那個兩鬢蒼白、佝僂著腰的老大爺是我的「阿爸」。是的,就在我生日的那天晚上。外族人又攻入了我們城市,飛來的流矢劍射中了飯桌前的我,於是,一個生日宴席伴著刀光劍影變成了葬禮。
孔雀神知道我有多麼不願意離開至親至愛的親人們,我的淚混入了水晶棺內的液體中,我張開嘴卻發不出一絲聲音。我已經死了,只能葬入了沙漠的盡頭。
啊,不要!我一驚,便從睡夢中醒了。原來這只是個夢呀!嚇壞我了。我覺得很巧,斯威夫特經歷了4次旅遊,都是有許多重大發現,並且他從中都很直接諷刺、橫掃了英國的社會和其他的方面。那我的這一次古樓蘭游記,不僅經歷了一次生離死別,還讓我認識到戰爭的可怕。
《格列佛游記》這本書每一章從中透露著不同的思想,令人深思,令人了解許多當時社會存在的問題。這本書無論從內容還是寫法上,我都喜歡。而做的這個夢只是借題發揮。
夕陽欲墜,一群聖潔的白鴿迎著粉色的霞暈在雲層重時真時幻。我對著蒼穹,回憶著《格列佛游記》,更是回憶古樓蘭!
5
長假里,我讀了英國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的《格列佛游記》。小說以辛辣的諷刺與幽默、離奇的想像與誇張,描述酷愛航海冒險的格列佛,四處周遊世界,經歷了大大小小驚險而有趣的奇遇。
游記中的大人國、小人國的離奇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巧遇了荒島上的慧因國,結識了具有仁慈、誠實美德的慧因國國王的故事。在慧因國的語言中沒有「撒謊」和「欺騙」這樣的字樣,人們更不懂他們的含義。他們不懂什麽是「懷疑」,什麽是「不信任」。在他們的國度中,一切都是真實的、透明的。
我很羨慕格列佛能有幸到慧因國,哪裡是我們所追求和嚮往的理想境地,在這里你不需要顧慮別人說話的真假。而在現實社會中,有人用花言巧語騙取別人的血汗錢;有人拐賣兒童謀取暴利;有人甚至為了金錢而拋棄自己的親生父母……難怪,我們的老師、長輩從小就教育我們要提高警惕,小心上當受騙。
我也盼望著有一天我們的社會也能像慧因國那樣,孩子們的眼中不再有疑慮,教育與現實是統一的。我願為此努力,也希望大家一起,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讓這個社會多一點真誠,少一點虛偽。

還有兩篇自己找哦!...能力有限..

⑼ 我們老師讓寫讀書隨筆,我想問一下,讀書隨筆是什麼

在閱讀的時候摘抄某些條文段落,或者把文章的要點記錄下來,或者把心得體會簡要地及時寫下來,便於日後參考。在讀書的過程中隨既領悟到的,其實就是感想,這個時候拿筆記錄下來,可以幫助自己加深印象 還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圈點勾畫,即批註。 讀書隨筆有利於學習和科學研究,並能夠提高寫作能力。 常見的讀書隨筆有摘錄,提綱,概述,心得體會及書頭筆記等形式。

⑽ 教師讀書隨筆 《如何進行學生評價》讀後感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讀後感怎麼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讀書隨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