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總目標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目標芻議 一、引子在福建省小學新課程改革聚焦課堂教學研討會上,來自不同學校的三位青年教師執教同一篇教材《九色鹿》的同一個課時(第二課時)。三位教師素質都很好,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很強,課堂教學生動活潑,教學設計獨具匠心、各顯特色,但看他們的設計說明,卻發現同一篇教材同一個課時,三者制訂的教學目標卻截然不同。第一位老師確立的教學目標是:「精讀重點片段,認清調達背信棄義的丑惡嘴臉,憤怒譴責調達、國王的卑鄙行徑,明白做人要善良守信。」這里將國王的形象混同於卑鄙無恥的調達,顯然是不恰當的。第二位老師制訂的教學目標有三:「一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二是學會本課生字新詞。三是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這顯然是兩個課時的總目標,不是第二課時的課堂教學目標。而第三位老師的教學目標:「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形象。二是自讀感悟,採取對話形式交流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這又成了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策略了。二、現狀分析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的靈魂,怎麼可能在同一篇教材同一個課時中出現大相徑庭的教學目標呢?而且,對於提示教學目標的課後練習「用『只好』、『竟然』造句」三位老師都沒有提及,這三節課都是經過精心准備的、甚至後面有高人指導的課,尚且如此。那麼放眼我們的常態語文教學又當如何呢?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對「如何確立和陳述教學目標」進行認真的思考。事實上,教學目標過於籠統一直是語文教學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不少教師確立教學目標,往往是憑經驗或照抄參考書,所定目標不是年復一年的重復,就是或高或低,忽左忽右。時至今日,《語文課程標准》的頒布,已經明確制訂出語文教學總目標和各學段階段目標,它有助於教師明確學生「學什麼」和檢驗學生「學」得怎麼樣,明確學生「怎麼學」和教師「怎麼教」的問題。但是問題就在於,長期以來,我們常常一隻眼睛看過程與方法精彩紛呈,一隻眼睛看分數高低論英雄,卻把我們的出發點和歸宿給丟了。我們知道,教學目標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導向功能,指引著教學活動的方向;評價功能,是評價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調節功能,影響並制約著教學程序的設定和教學策略的選擇等一切具體的課堂教學環節;激勵功能,教學目標的實現對師生雙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因此,我們在備課的時候,應該首先確立教學目標,然後才是為了達成目標而選擇的教學策略、擬定的教學程序,以及為實施目標所進行的教學活動過程。三、應對策略那麼應該如何確立和陳述教學目標呢?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必須建立在科學的教學理念上,建立在對學生學習需要的科學分析上,建立在對教材的准確把握上,做到明確、具體,可操作,可檢測,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教學目標陳述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因為教學目標的指向是全體學生通過學習後所達成的結果,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教學目標應該是學生在學習中的變化或結果,而不是教師的行為。例如,《九色鹿》一課的教學目標可以這樣陳述:「會用『只好』和『竟然』造句。」「能復述課文內容。」至於「指導」、「培養」、「啟發」之類描述教師教學行為的動詞不應該出現在教學目標中。2、教學目標的陳述必須明確具體,可觀察,可檢測。陳述教學目標是為了使教師把握教什麼和怎麼教,學生明確學什麼和怎麼學。如果是公開課,還應該使聽課教師能根據教學目標來評價教學過程。因此,教學目標的表述應該是明確具體,可觀察,可檢測的。比如說《九色鹿》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說「通過初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不如說「通過初讀,能用自己的話敘述課文主要內容」,說「掌握本課生字新詞」不如說「會讀會寫生字新詞,能聯繫上下文或通過查詞典說出詞語的意思。」後者所用詞語是可觀察可檢測的,如「敘述」、「會讀」、「會寫」、「說出」等。而前者所用的詞語「感知」、「掌握」則是模糊、不易操作和檢測的。3、教學目標要體現「三維」融合,層次清楚。新課程語文教學目標分為三類: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技能領域,因此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也必須體現這三個維度,但是這三者是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因此不能單獨分列出「知識與技能目標有哪些」、「情感態度目標有哪些」。此外,工具性是多方面的,人文內涵也是十分豐富的。課文不同,特點不同,學生學習的重點也不同。一般地說,一篇課文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該有一個主目標或基本目標。例如,《九色鹿》一課的主目標就是「抓住調達前後行為態度變化的句子,通過反復有感情地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4、教學目標必須立足學情,體現學段目標。例如:閱讀教學中「聯繫上下文解詞」的教學目標,在第一學段定位為「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提出的學習目標是「了解」;在第二學段則是「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提出了「理解詞意」、「體會關鍵詞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學段「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其表達效果。」逐步提出了「推想詞意」、「體會表達效果」的目標要求,這樣循序漸進、螺旋上升,最終實現「具有獨立閱讀能力」的總目標。因此,我們在設計教學目標的時候,就要既著眼於學段目標的達成,又考慮原有目標的基礎,兼顧與下一個學段目標的接軌,提倡「學期備課」、「單元備課」與「課時備課」相結合,對課程目標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對學段目標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有助於我們了解編者意圖,明確所教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從而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當然,准確制訂教學目標並不是我們的終極目的,實現目標才是教學活動的最後歸宿。因此,還要正確處理好教學目標與課堂實施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的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課堂教學中要落實教學目標,必須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來精心選擇和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另一方面,要從教學目標的角度制訂真正促進師生發展的評價體系。
㈡ 什麼是小學武術學期總目標
強身健體,身心健康,陽光少年,堅強勇敢
㈢ 新課標小學數學課程總目標的四個方面之間有什麼關系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總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1知 識 與 技 能
● 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 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 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 學 思 考
● 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 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 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 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 決 問 題
●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 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 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 感 與 態 度
● 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 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 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第二學段目標
第二學段(4~6年級)
知 識 與 技 能
●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數及簡單數量關系的過程,認識億以內的數,了解分數、百分數、負數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律,會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會解簡單的方程。
●經歷探索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運動和位置關系的過程,了解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能對簡單圖形進行變換,能初步確定物體的位置,發展測量(包括估測)、識圖 、作圖等技能。
●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掌握一些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游戲規則的公平性,能計算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數 學 思 考 ●能對現實生活中有關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字母和圖表描 述並解決現實世界中的簡單問題。
●在探索物體的位置關系、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在解決問題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
解 決 問 題
●能從現實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能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並試圖尋找其他方法。
●能藉助計算器解決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並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
●具有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意識。
情 感 與 態 度
●對周圍環境中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數學活動。
●在他人的鼓勵與引導下,能積極地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有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對自己得到的結果正確與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學習中可以取得不斷的進步。
●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藉助數學方法來解決,並可以藉助數學語言來表述和交流。
●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對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觀點有提出疑問的意識,並願意對數學問題進行討論,發現錯誤能及時改正。
㈣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a
一、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
㈤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什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㈥ 小學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的總目標雙基目標是什麼
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jiaocai/xy4x/201008/t20100823_706228.htm小學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發布。也可看下面參考資料網址。
㈦ 新課標小學數學課程總目標的四個方面之間有什麼關系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1、數學課程生活化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以學生從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和學生過的教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活動理解教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結構。2、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就是「再創造」。必須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展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是此次課改的核心理念。4、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方式《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5、評價的根本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新課程評價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教學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6、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
㈧ 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總目標是什麼
「總體目標」具體闡述如下:
1 知識與技能
1)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置確定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得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數學活動經驗.
2 數學思考
1)體會代數表示運算和幾何直觀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2)了解數據和隨機現象,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展數據分析和隨機觀念.
3)在參與觀察、實驗、蔡祥、鄭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3 問題解決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其他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2)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3)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4 情感態度
1)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2)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3)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4)養成勇於質疑的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總體目標的四個方面,不是互相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課程組織和教學活動中,應同時兼顧四個方面的目標.
這些目標的實現,使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志,它對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知識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三個目標的實現.
(8)小學教學總目標是什麼擴展閱讀:
為了解決義務教育的經費保障問題,義務教育法修訂草案專設「經費保障」一章,並從四個方面作出規定,以從制度上解決這一問題:
——明確義務教育經費總體需求,制定有關經費標准。草案要求國家制定並適時調整適應義務教育基本需求的教職工編制標准和工資標准、學校建設標准、學生人均公用經費標准。
——對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提出明確目標。草案要求各級政府將義務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按照標准撥付經費,確保義務教育經費的逐步增長;對在公辦學校接受義務教育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得收取學費,並逐步免收雜費。
——明確義務教育經費來源。草案規定,義務教育經費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省級政府統籌落實的體制。「由省級政府財政對該地區的義務教育全面負起責任,應該能夠解決義務教育經費問題。」
——規范義務教育經費的使用和管理,提高經費使用效益。草案要求財政預算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政府決算和學校收支情況應向社會公布,審計機關應當將有關義務教育經費的審計結果向社會公布。
中國義務教育的三個基本性質為強制性、公益性、統一性。
1 公益性
所謂公益性,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公益性和免費性是聯系在一起的如修訂的義務教育第二條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2 統一性
統一性是貫穿始終的一個理念。在新法中,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准、教學標准、經費標准、建設標准、學生公用經費的標准等等。這些與統一相關的內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來。
3 強制性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政府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㈨ 新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材的總目標是什麼
1、會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並會進行估算;能熟練地計算除數和商是一位數的有餘數的除法。
3、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於10),會讀、寫分數並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4、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並會進行測量。
5、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
6、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能夠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簡單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和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1、在課堂中改進筆算教學,體現計算教學改革的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的數感。
12、在教學量與計量的教學時聯系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
13、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強調實際操作與自主探索,加強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14、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現實學習素材,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
15、逐步發展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精心設計每節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愉快的數學學習體驗。
在教學中,注意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己動手「做數學」、「玩數學」、「用數學」,的氣氛中學習數學,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進步。
對於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平時要多加關注,注意讓好的學生去帶動他們、幫助他們,並加強與家長的聯系,共同促進他們進步。
對於優生,要盡可能地拓寬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讓他們學得好,學得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