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瓷器和陶器的不同主要在哪些方面
陶器與瓷器的區別在於,使用材料;燒成溫度;有無釉質不可。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內的各種礦物粘土製作,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鋁含量較高的瓷土即高齡土燒制;陶器燒成溫度一般在900度左右,而瓷器的燒成溫度至少在1100℃以上;陶器與瓷器的區別不在於有釉沒釉,陶器可以有釉。這是陶器和瓷器的最基本的區別。謝謝
㈡ 我們身邊物品那些屬於陶器或瓷器
菜碗、飯碗、湯碗、盤子、瓷勺子、瓷磚、瓷紐扣、手錶鏈子有些也是瓷的。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㈢ 陶器和瓷器的區別是什麼
具體區別如下:
1、出現的年代不同
陶器與瓷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我國在距今約一萬年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在使用陶器了,而現今發現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則出自於商代。陶器與瓷器的燒制方法亦有相同之處,瓷器的出現要比陶器晚幾千年。
5、釉料不同
燒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講究,對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燒成後直接低溫掛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簡單,可以在燒制瓷器的同時在高溫的情況下直接掛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溫掛釉。
拓展資料: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捏製成形後燒制而成的器具。陶器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初見簡單粗糙的陶器。陶器在古代作為一種生活用品,在現在一般作為工藝品收藏。
陶器的發明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展到新石器時代的標志之一。
瓷器是由瓷石、高嶺土、石英石、莫來石等燒制而成,外表施有玻璃質釉或彩繪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過在窯內經過高溫(約1280℃-1400℃)燒制,瓷器表面的釉色會因為溫度的不同從而發生各種化學變化,是中華文明展示的瑰寶。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瓷器是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個重要的創造。謝肇淛在《五雜俎》記載:「今俗語窯器謂之磁器者,蓋磁州窯最多,故相延名之,如銀稱米提,墨稱腴糜之類也。」當時出現的以「磁器」代窯器是由磁州窯產量最多所致。這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瓷器稱謂的史料。
參考資料:網路-陶瓷
㈣ 陶器瓷器的區別
一、燒成溫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
二、堅硬程度不同
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
㈤ 陶器和瓷器的區別是什麼
1、出現的年代不同
陶器與瓷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原始的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的,我國在距今約一萬年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在使用陶器了,而現今發現的最早的瓷器碎片則出自於商代。陶器與瓷器的燒制方法亦有相同之處,瓷器的出現要比陶器晚幾千年。
2、燒制的原料不同
陶器出現在我國原始社會時期,所以取材沒有什麼講究,一般的黏土都可以作為燒制陶器的材料。黏土隨處都可以取材,把黏土製成坯後燒制,溫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就可以燒制出陶器。
瓷器一般需要高嶺土,用高嶺土作坯,在溫度上加以控制就可以燒制出瓷器。高嶺土不是隨處都有的,所以瓷器取材沒有陶器取材方便。
3、釉料不同
燒制陶器既可以用釉,也可以不用釉。陶器的用釉不是很講究,對釉料的要求也不是很高,釉料燒成後直接低溫掛釉即可。瓷器的用釉也很簡單,可以在燒制瓷器的同時在高溫的情況下直接掛釉,也可以在直接低溫掛釉。
4、質地不同
陶器的做工非常簡單,質地相對來說比較粗糙,而且顏色非常暗淡,還帶有雜色。陶器的燒制溫度較低,土質沒有完全燒結,所以它的胎質比較疏鬆,斷面有很強的吸水性,用刀很容易就可以劃出劃痕,敲擊時聲音低啞沉悶,如瓦木一般。
瓷器出現的年代晚,做工也相對細膩,質地細密,手感相對細滑,顏色也相對鮮亮。瓷器的燒制溫度較高,土質已經完全燒結,所以胎質堅實細密,斷面基本上不吸水,用刀很難劃出痕跡,敲擊時聲音清脆響亮,如金石一般。
5、燒制的溫度不同
陶器燒制的溫度也要比後來出現的瓷器低很多。陶器燒制的溫度一般在800℃-1100℃之間,因為燒制陶器的黏土如果溫度過高則會被熔成玻璃質,不可能稱為陶器,所以燒陶器的溫度一般控制在1200℃以下,當然也有800℃以下的。
而燒制瓷器的最低溫度一般都在1200℃以上,一般在1200-1400℃之間。
陶瓷特點
1、陶瓷生產過程是一種流程式的生產過程,連續性較低。陶瓷原料由工廠的一端投入生產,順序經過連續加工,最後成為成品,整個工藝過程較復雜,工序之間連續化程度較低。
2、陶瓷生產過程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較低。
3、陶瓷生產周期較長。陶瓷產品的生產周期,是指從原材料投入生產開始,經過各道工序加工直到成品出產為止,所經過的全部日歷時間。
4、陶瓷生產過程中輔助材料如石膏模型、匣缽、硼板等消耗量大。
5、陶瓷生產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如 煤炭、天然氣、電能。
6、運輸是陶瓷企業生產過程的重要環節。陶瓷生產過程使用的原料品種繁多,生產出的半成品、成品及產生的余料、廢料等,具有數量多運輸量大的特點。
7、陶瓷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煙氣、粉塵、固體廢料和工業廢水污染環境較嚴重。目前我國陶瓷工業所使用的窯爐多以煤和重油作為能源,會排出不少的煙氣,企業對此要嚴格控制煙塵濃度和二氧化硫濃度,使之符合國家允許的排放標准。力爭採用電阻式隧道窯爐或煤氣燒窯,減少對大氣的污染。
8、陶瓷生產過程的專業化和協作水平較低。長期以來,陶瓷工業企業問的相互協作配合水平不高,大而全、小而全的「全能」工廠比重大,輔助性服務方面的專業化、社會化程度低。
㈥ 陶器和瓷器有什麼不同
1、出現時期不同,陶器的出現較早,而瓷器出現的晚;
2、質地不同,用於燒制陶器的陶土相對較粗,而瓷器的陶土相對要精細;
3、燒制工藝不同,陶器的燒制工藝相對簡單,燒制溫度也低;而瓷器則要復雜一些,燒制溫度要高;
4、器皿質感不同,陶器質感粗糙、鬆脆,瓷器則圓潤光滑、質地堅硬緻密。
㈦ 陶器和瓷器的區別是什麼
通俗地講:用陶土燒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燒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則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總稱。凡是用陶土和瓷土這兩種不同性質的粘土為原料,經過配料,\r\n成型,乾燥,焙燒等工藝流程製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瓷包括的范圍較廣,有些能耐水,有些並能耐酸。廣泛應用於建築,\r\n化工,\r\n電力,機械等工業及日用裝飾等方面。此外,用粘土以外的其它原料,\r\n依陶瓷製造的工藝方法製成的製品,也叫做陶瓷,如塊滑石瓷,金屬陶瓷,電容器陶瓷,\r\n磁性瓷等。廣泛應用於無線電,原子能,火箭,半導體等工業。目前,將所有陶瓷製品通稱為「無機非金屬固體材料。\r\n陶器和瓷器是人們經常接觸的日用品,有時從表面看來很相似,但是,它們畢竟各有其特色而不同。\r\n陶器一般是用陶土作胎。燒制陶器的溫度大體在900-1050℃之間。若溫度太高,陶器就要被燒壞變形。陶器的胎體質地比較疏鬆,有不少孔隙,因而有較強的吸水性。一般的陶器表面無釉,即使有釉也是低溫釉。\r\n國燒制陶器的歷史約有1萬年之久。原始社會製造陶器,開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製成一定器形,後來發展為將陶土搓成粗細一樣的泥條,再把泥條盤築成一定器形,將其內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會階段出現了輪製法。進入封建社會後,又發明了模製法,即將陶泥填入模中,脫出器物的全形。人們推測,最原始的燒制方法是堆燒法,把曬乾的陶坯放在露天柴草中燒。在六七千年前,開始使用陶窯燒制陶器。\r\n文物考古工作者根據陶器的顏色,把陶器分為紅陶、灰陶、彩陶、白陶、彩繪陶、黑陶和釉陶等系列。\r\n紅陶是原始社會最常見的一種陶器,它的顏色有如紅磚色。這是在燒窯時,充分供應氣體,形成氧化氣氛,使陶土中的鐵轉化為三價鐵,便呈現出紅色了。\r\n灰陶即指陶器為灰色或灰黑色。這是在燒窯後期,控制火候,形成還原氣氛,由於窯中缺少氧氣,陶土中鐵的氧化物轉化為二價鐵,陶器便呈灰色或黑色了。灰陶最常見,一般都比較粗糙。\r\n彩陶是陶器入窯前,在陶坯上進行彩繪,燒後有赭、黑、白等色。西安半坡遺址的人面魚紋盆即為一例。\r\n白陶,即白色的陶器,這是新石器時代後期才有的,主要是因為陶土中氧化鐵含量少,排除了一些色素的干擾便呈現白色了。\r\n彩繪陶也是帶彩色的,它和彩陶的區別是陶器燒成後再著色。由於顏色沒有經過焙燒,與坯體粘結不牢,很容易脫落。西安出土的秦兵馬俑就屬於彩繪陶。\r\n黑陶是指光亮漆黑的陶器主要見於母系氏族社會階段。這是在焙燒後期用濃煙熏翳,使煙中的碳微粒滲入,充填陶器的空隙,便能呈現黑色。黑陶製品中有的壁像蛋殼一樣薄,被稱為」蛋殼陶「,十分珍貴。\r\n釉陶是指陶器表面有一層石灰釉的陶器。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鋁、氧化鈣、氧化鈉等,用石灰加粘土就能配製成,燒融後呈一種玻璃態。在釉中若再加進一些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銅、氧化鈷等,焙燒後就會出現綠、藍等色澤,常見的唐三彩就是釉陶。\r\n陶器不是中國獨特的發明,考古發現證明,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相繼發明了制陶術,但是,中國在制陶術的基礎上又前進了一大步――最早發明了瓷器,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r\n瓷器和陶器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物質,但是兩者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果沒有制陶術的發明及陶器製作技術不斷改進所取得的經驗,瓷器是不可能單獨發明的。瓷器的發明是們的祖先在長期制陶過程中,不斷認識原材料的性能,總結燒成技術,積累豐富經驗,從而產生量變到質變的結果。\r\n有關陶器與瓷器的區別主要有如下幾點:一、燒成溫度不同\r\n陶器燒成溫度一般都低於瓷器,最低甚至達到800℃以下,最高可達1100℃左右。瓷器的燒成溫度則比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達到1400℃左右。\r\n二、堅硬程度不同\r\n陶器燒成溫度低,坯體並未完全燒結,敲擊時聲音發問,胎體硬度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鋼刀劃出溝痕。瓷器的燒成溫度高,胎體基本燒結,敲擊時聲音清脆,胎體表面用一般鋼刀很難劃出溝痕。\r\n三、使用原料不同\r\n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燒成,瓷器則需要選擇特定的材料,以高嶺上作坯。燒成溫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溫度階段,則可成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燒成的。高嶺土在燒制瓷器所需要的溫度下,所制的坯體則成為瓷器。但是一般製作陶器的黏土製成的坯體,在燒到1200℃時,則不可能成為瓷器,會被燒熔為玻璃質。\r\n四、透明度不同\r\n陶器的坯體即使比較薄也不具備半透明的特點。例如龍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殼,卻並不透明。瓷器的胎體無論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點。\r\n五、釉料不同\r\n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的兩種,掛釉的陶器釉料在較低的燒成溫度時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兩種,既可在高溫下與胎體一次燒成,也可在高溫素燒胎上再掛低溫釉,第二次低溫燒成。\r\n以上幾個方面中,最主要的條件是原材料和燒成溫度,其他幾個條件,都與這兩條密切相關。因此,制陶工匠一旦掌握了燒成溫度的技術,並認識到高嶺土與一般黏土的區別,便具備了發明瓷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