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有多少個字教學反思
反思:教學二上關於估計的內容《有多少個字》後,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回,如何培養孩子的估計意識是很值答得思考和研究的。
第一次試講的時候,我直接導入一段文字,讓學生聽完後估計總字數。一半的學生都拿出手指,指著顯示屏,邊點邊數,根本不理會老師所提的「估計」要求。
第二次試講,我嘗試著從新課導入就讓學生意識到:估計,在有些情境下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體驗到估計的必要性和優勢。我重新設計了導入環節,用一張看錶演時密密麻麻都是人的圖片,讓他們發現數出准確人數是很難實現的,並且也是沒有必要的。這時,就產生了估計的要求。接著,讓他們隨意估計,結果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這時,再給出一個提示:一個紅色方框裡面有大約200人。參照這個標准,同學們就能估計得比較合理了。
由於這個環節的改變,下一個環節,當出現估計字數時,幾乎沒有人會再用數字數的方法了。
由此,我也認識到,教學的最高境界是教而無痕的。
B. 最新人教版二年級數學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誰的得分高教學反思這節課是在學習了100以內數的加減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連加的運算順序在一年級已經學過,這節是數字變大了,三個數連加的筆算方法盡管在形式上有些變化,但它們的算理是相通的。我在教學這節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從表中收集數學信息,看哪些學生能找出或找全表中的數學信息,通過情境圖讓學生進行不同角度的觀察,向學生滲透了觀察表格的兩種常用方法,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有序思考的習慣。通過讓學生觀察淘氣和笑笑的對話,展示淘氣和笑笑不同思考角度,鼓勵學生能夠讀懂他人的想法,能夠與他人對話。在學生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後,讓學生說出要想清楚地比較出誰得分高,到底誰獲勝通過列式計算就可以一目瞭然,然後再進一步讓學生口列算式並試著進行解答,學生通過計算正確說出誰的得分高。連加的豎式一年級已經學過,這節課重點讓學生掌握三個數放在一起進行相加,計算方法告訴學生先算個位,後算十位,個位滿十要向十位進一。這節課由於有一年級的基礎,學生學趨同來比較輕松,很快多數學生都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只有少數學生計算時往往個位滿十不向十位進一,出現錯誤。通過練習兩導兩練,發現了新的問題,連加運算用遞等式計算,學生做起來有困難,我重點給學生做了示範,但通過練習發現,還是有多數學生沒有掌握,還待下一節課繼續輔導。
C. 二年級下冊數學有多少個字教學反思
教學目的: 1.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估一估」活動,結合現實素材,感受大數的意義,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體會估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准備: 計數器、
教學時間:
一、 復習比較兩個數的大小
1084 982 3756 4184
學生獨立完成。說一說比較兩個數的大小要注意什麼?
二、 知識新授
1. 讓學生自讀課本p30的文章。
2. 學生小組估估這個故事有多少個漢字呢?
3. 小組回答,指名匯報方法。方法一:每行約有10個字,數數每段有多少字,有多少段。
方法二:右欄大約50個字,左欄是右欄的兩倍。
4. 完成「估一估,填一填」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三、 完成p31 「練一練」1~4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四、 總結課堂。
五、 報置作業 二次設計
D. 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學習,反思
不學而求知,猶願魚而無網。
——題記
學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要有知識,就要學習。惟有學習,才能使人聰明,使人進步。要做一個符合時代要求的人,就必須努力學習,而學貴有恆。為學,要有恆心和毅力。士不厭學,故能成其聖。多看多學多問,才能理解和熟練地運用知識。學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的確,學習不可浮於表面,要探其究竟,深鑽細研。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說:「如果你不去學習了,你永遠不會做任何的事,只會找別人替你做。」
朱德在1923年進入德國的歌延根大學,為了掌握德文,朱德首先克服年齡大,記憶力差等重重困難,以驚人的毅力頑強地學習。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就能夠用德語會話和閱讀的德文書報了。他還利用考察德國的機會來提高自己的德語水平,正如他所說:「獲得知識的道路就是努力學習。」
考
所謂「不是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考試正是學習後的考驗,考得順利當然笑逐言開,而考得不怎麼好卻只是一種「以患為利」的磨難,而磨難正是人生的一種財富,它能激發潛能,鍛煉能力,使人更具生存力。在被諷刺、被誣陷、被圍困、被打擊的時候,潛能則可能最充分地爆發出來。周文王坐牢時寫出《周易》;孔子在困境時寫出《春秋》;屈原被放逐,賦出《離騷》;左丘明失明,著有《國語》。孫臏殘廢了寫出兵書;司馬遷不僅「沉痾無礙英雄文」,更是「命運不濟文章興,坎坷作民族魂」考,表面是苦,實質卻是甜。
思
為什麼學後必思?因為思考後才能真正理解,理解了才能正確運用。學習與反思相輔相成,互為促進。引用胡達源的名言:「書不成誦,無以致思索之功;書不精思,無以得義理之益。」面對考,要勤思;考後,要反思。思考使人一層樓,讀書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反思反思,易解其意,就是反復思考。當忍而三思須憑心暗想。
我國宋朝哲學家朱熹發明了「吃」書法。他認為做學問之道,不光是要吃得進,還要吐得出。吃是讀,吐是思與寫。把你所學的東西,在腦子里整理思索一番,勤用腦,多用筆,學問就更透徹,「吐」也是「吃」的一種檢驗方法。
要善於思考,勤於思考,凡事問一個為什麼,以「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探索精神去鑽研,學問才可以進步,知識亦可以提高,方為有益。
反思人生
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上面不時會有一個個污點,小小的污點不會影響你什麼,但是水滴石穿,終究有一天會影響你的。一次次的自我反思就是擦拭鏡子最好的東西。
——題記
今天,我跟好友又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情吵了起來,最終的結果是兩人不歡而散,但事情也不能怪我,是她先動我的東西的,我帶著一肚子氣回到了家中,滿臉不高興的沖進了家門,將門摔得震天響,媽媽聽見了聲音,從廚房裡走了出來,問我:「你怎麼了?誰又惹你了?」我正在氣頭上,沒好氣地說:「你管不著!」媽媽生氣地說:「你怎麼能這么對媽媽說話呢!太沒有禮貌了,你小時候多有禮貌啊……」「又來了又來了,煩死人了,真啰嗦!」
我起身走回了房間,一個人坐在桌子前生悶氣,兩條腿來回的晃來晃去,忽然,腳碰到了一個硬物,揀起一看,原來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小鏡子,我小時候每天都要將它擦得乾乾凈凈,但長大後也就不管它了,任它在角落裡積滿了灰塵,看著我曾經最珍愛的寶貝,我不禁又回到了童年那美好的時光……
小時候的我,十分懂禮貌,每天見了叔叔阿姨和老師都問好,每次出門之前都要向爸爸媽媽說再見,每天上床睡覺之前都要向父母道晚安,從來不和父母頂嘴,從來不和朋友吵架,一旦犯了錯誤,馬上就改正,別人說我兩句,我也是一笑置之。
往事如煙,小時候的事情全都浮現在我的眼前。我不禁捫心自問,那個懂禮貌,寬容,知錯就改的人,真的是我嗎,時間流逝,我居然成了這樣,那個曾經寬容大度的我,去了哪裡呢?
我拿出紙巾,仔仔細細的將那塊鏡子擦了一遍,我的面龐又呈現在那塊鏡子之上,我頓時明白了,一塊鏡子,必須常常地擦拭,才會乾乾凈凈,照出人來;而一個人,必須常常的自我反思,才能讓靈魂像鏡子一般明亮,我只有常常反思,才能洗凈靈魂的污點,改正自己的錯誤,讓自己變得更美好。
我拿起了電話,心想:也許,我該跟好友道個歉了!
E. 小學二年級數學相差多少教學反思
求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這一課,主要有兩個知識點:一是讓學生明白求兩數相差多少就要從較大數里去掉較小數,二是明白誰比誰多多少,也可以說成誰比誰少多少。
例題出示的情景是讓孩子比較13比8多多少,孩子藉助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會通過擺一擺,一一對應的方式,一眼就看出來13比8多多少,那如果99比80多多少時,還能用這種一一對應的方法嗎,從而體會到這種方法的局限性。此時,我們需要一種簡單易行的方式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從而引出計算的方法。
在具體教學計算的方法解決兩數相差多少的實際問題時,還是要藉助一一對應的實物圖讓孩子理解我們還是把較大數看成一個整體,把它分成較小數這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什麼呢,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圖知道剩下的那一部分正是較大數比較小數多得部分,學生在已有的對減法意義的理解上,很容易就明白求兩數相差多少用減法。從而抽象出算式。再通過幾組練習,讓孩子總結出求兩數相差多少只要從較大數里去掉較小數就行,所以用減法。
這樣的設計是數學教學中很典型的設計思路,用以前學過知識解決新知,發現以前的方法的局限性後,從而引入新的方法。以前的方法不僅僅只是為了引入新的方法,它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利用舊的方法讓孩子理解新的方法。這是一個思維提升,方法優化的過程,也是學生數學只是建構的過程,不斷的發現以前方法的局限性,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再發現這個方法的局限性,再學習新的知識,就是在不斷的肯定和否定的過程中,推動學生數學知識的建構。
F.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草》教學反思片段:《草》最後一個教學環節師:小朋友,放學回家誰願意把詩背給媽媽聽?(學生舉手,老師請一名學生到前面來)我當你媽媽,你現在背給我聽好嗎?想一想,到了家裡該怎麼說?生:媽媽,我今天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聽好嗎?師:我女兒真能,老師剛交完就會背了。師:誰願意回家背給哥哥聽?生:哥哥,今年天我學了一首古詩,背給你聽好嗎?師:那一首?生:《草》。師:噢,這首詩我也學過,它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生:哥哥,你記錯了,是白居易寫的。師:反正都有「白」字。我先背給你聽:離離原上草,一歲……生:一歲一枯榮。師:野火燒不盡,春……春……生:春風吹又生!師:還是弟弟記性好!師:誰願意背給奶奶聽?你奶奶沒文化,耳朵有點聾,請你注意。生:奶奶,我背首古詩給你聽好嗎?師:好,背什麼古詩?什麼時候學的?生:背《草》,今天上午剛學的。師:那麼多花兒不寫,干嗎寫草啊?生:(一愣)嗯……是因為草很頑強,野火把他的葉子燒光了,可第二年又長出了新芽!師:噢,我明白了。背吧!師:「離離原上草」是什麼意思?我怎麼聽不懂?生:這句是是說,草原上的草長得很茂盛。師:還有什麼「一歲一窟窿」?生:不是「一歲一窟窿」,是「一歲一枯榮」。枯,就是乾枯,榮,就是茂盛。春天和夏天,草長得很茂盛,到了冬天就乾枯了。師:你看俺孫女多能耐,小小年紀就會背古詩了!奶奶先你怎麼大的時候,那有錢上學啊!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小朋友,放學回家就把這首《草》背給家裡人聽。分析與反思:這位老師在教學《草》這首詩時,充分掌握了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激發學生興趣,活潑而實在。學生背古詩,既是一個整體把握、復習鞏固的過程,也是檢測學習效果的過程。在背的過程中,學生的記憶、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展示、運用都有所顧及,而且每一輪引導都逐漸深入。但存在的問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的能力?寫字能力及鞏固?背誦的面——其他學生背的效果?時間——有人說是表演,玩花樣!新課標始終堅持認為學習要以全體學生為主,要注重全體學生的整體發展。3、《宿新市徐公店》教學反思:《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1、抓重點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通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2、以讀為本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系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為一體,啟發學生思考和想像,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像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像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二、創設情景,升華感情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著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贊嘆:「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么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為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當然,也有不足之處:1、預設欠充分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涌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准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為
G.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下冊數學,《1分有多長》教學反思
《1分有多長》教學設計
[ 2014-6-12 19:55:41 | By: 張敏 ]
教學目標:
1.通過「1分有多長」的實踐活動,體驗1分鍾有多長。
2.知道1分=60秒,能進行簡單的時間單位換算。
3.發展運用畫圖等多種策略或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比分小的單位——秒。
教學難點:體會1秒有多長,知道分與秒的關系。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運動會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華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你知道你自己跑100米用多少時間嗎?
3.我們這里用的時間單位是什麼?你們覺得秒比分大還是小?
4.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時間的最小單位:秒(板書)
二、認識秒針
1.出示鍾表:哪根是秒針?
2.觀察分針與秒針的比賽,你能發現什麼?
3.學生交流:1分=( )秒
4.在什麼地方還見過秒?
三、體會1秒
1.看秒針走動拍手,每秒拍一下。
2.數數:數到60 看走了幾秒。就是幾分?
3.同桌合作:
(1) 做一次深呼吸用( )秒
(2) 跳繩20下用( )秒
(3) 從教室前面走到後面用( ) 秒
四、實際應用
1.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1)夏天午睡大約1( )
(2)小芳吃飯大約要25( )
(3)脈搏跳10次用了8( )
(4)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2.說出鍾面上的時間,並說一說這時同學們在干什麼?
出示各鍾表同桌先互相說,然後交流。
3.趣味題:一人唱一首歌要用3分鍾,5人合唱這首歌要幾分鍾?讓學生先猜測,然後試一試驗證。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板書設計:
1分=60秒
75秒=1分15秒
1時30秒=90秒
H. 小學數學《有多少張貼畫》二年級教師教學反思
《有多少張貼畫》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節課主要讓學生經歷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在探索規律的基礎上理解口訣的意義。能用6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藉助點子圖,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初步學會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方法。
在這節課上,首先,我主動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發現情境圖的排列特點,然後要求學生根據自己所發現的信息提出數學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進而揭示今天的課題——有多少張貼畫。其次,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我會予以獎勵從而激發學生探索的慾望。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習新知。然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已經有了2-5的乘法口訣的學習基礎,在學習6的乘法口訣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制6的乘法口訣,並在編制口訣的過程中,發現6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及特點,並在發現規律及特點之後,我提出:假如我們忘記了六七是多少,有什麼好辦法?讓學生初步學會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方法。最後,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應用和思維能力。練習的形式豐富多樣,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體現一定的梯度性。同時在設計練習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又增添了一些趣味性。
在本節課,也存在一些需要今後進一步改進的地方。第一,對於學生根據蝴蝶貼畫填表格,學生在匯報時,應再一次一行一行出現,來滲透函數的思想;第二,在學生識記口訣時,對於口訣的意義,乘法的意義應再次進行考察並讓學生思考可以解決什麼問題;第三,在練習時,針對淘氣的小方格的最後一道題,當時已經激起孩子們探索的慾望,此時,若能針對我們為什麼要移動方格來讓學生思考,其實就是為了將它移成規則的圖形來用乘法解決,為了計算更加方便,這里應該予以總結,此練習也就得到了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