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科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科學《我看到了什麼》教學反思
《我看到了什麼》來是三年級科學的第一自課,這一課的重點在於使學生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由「看」到「觀察」,經歷了什麼變化?兩者又有何區別?這是這一課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我首先從照片引入,請孩子們「看」照片,將看到的事物告訴老師。老師在同學們進行回答的時候,做好記錄。由於照片所包含的信息量不是很大,孩子們很快就沒有新發現了。於是,我順勢引導他們回憶在生活中看到的大樹,這些樹長什麼樣?樹上有什麼?樹的周圍又有什麼?這時,大家又活躍起來,談到很多照片上沒有的東西。同樣,老師在同學們進行回答的時候,應做好記錄。這樣,黑板上就有兩塊對比鮮明的板書,從照片上看到的信息量很小,而同學們回憶的信息量非常大。由此引導學生意識到,必須「觀察」實物。備課時以為三年級的學生,對什麼是真正的觀察,還沒有明確的認識,他們對觀察手段的認識,可能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這一點上,但是提出問題後許多學生能說出除了用眼睛看的方法外,也說出了聞、聽、嘗、摸等觀察方法。最後,再強調一下觀察時應遵循的順序。應該從遠到近,從整體到局部。
『貳』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誰流得更快一些》教案與教學反思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誰流得更快一些》教案與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本課是《水和空氣》單元的第三課,學生通過前兩課的研究已經認識到液體是會流動的。在本課中學生要對水、洗潔精、油三種液體的流動速度進行比較,加深對流動這個液體基本屬性的認識。液體的流動的快慢速度是受多個因素影響的,比如受力的大小,流過的物體表面的狀況、液體自身的黏度等。本課的公平實驗,主要是讓學生在保持滴流板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液體多少一致、物體表面光滑程度一致的情況下比較,讓學生認識到液體自身的黏度會影響它的流動速度。本節課只有一個活動,就是通過在滴流板上比賽三種液體流動得快慢,得出結論,內容比較簡單。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大膽好問,但畢竟這類的知識有限,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液體流動速度的知識是零碎的,模糊的,膚淺的,但是有一定的生活經驗,這是學好這節課的基礎。還有三年級學生的探究習慣還不規范,需要老師在每節課都要注意培養。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認識到液體都是會流動的,流動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進行預測並用對比實驗進行驗證;理解公平實驗,為保證公平,需要保持除變數之外的其他條件相同。
3、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到公開的、民主的討論有利於辨識實驗的准確性,形成良好的科學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用對比實驗進行液體流動速度的比賽。
難點:設計一個控制除變數之外其他條件保持不變的實驗。
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以下幾點完成的還是比較好的。
一是教學目標達成比較好,科學概念的建立比較清晰。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對「液體流動有快有慢」、「液體流動快慢是受液體黏度不同影響的」有了比較理性的認識,也基本掌握了「黏度」這個科學詞彙。在具體的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和科學分析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藉助形象的實驗過程,學生不僅參與比較充分,思維也得以有序地發展。
二是在追求試驗方法多樣性的同時還兼顧科學競賽的公平性。用對比實驗進行驗證,理解公平實驗,為保證公平。保持除變數之外其他條件相同。這是本堂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而我在課前游戲中就滲透了公平競賽的思想,所以這堂課在討論實驗公平性的時候,通過學生小組的討論,師生共同的互動,很輕松地就達到了目標。
但是在本節課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1.對學生的指導不夠。首先是在學生使用滴管時,教師的指導還沒到位。有幾組學生在滴同樣多液體時,滴上一滴他們把握不好,出現了比賽的不公平,導致實驗出現誤差。還有就是提供學生材料時。為了公平,讓學生在玻璃片上進行競賽,有一組學生沒聽仔細,他們還是在塑料尺上來進行實驗的,教師應該強調更清楚點,對學生的關注更全面點。
2.在問題的設計上還有欠缺。當學生在討論設計實驗時,我提出一個問題,怎樣才能讓比賽更公平、公正?其實這個地方還可以加個問題上去,問學生:比賽中需要哪些材料?然後再讓學生去討論。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學生的討論會更有目地些。
3.教師的語言不夠乾脆,顯得比較啰嗦。每當學生匯報完自己的想法後,我總喜歡去重復學生的話,這不僅讓費時間,還很容易打斷學生的思路。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努力去改掉這個壞習慣,教學時語言要簡練些。
『叄』 三年級教科版科學空氣有重量嗎教學反思
1.請學生將之前記錄的維恩圖等記錄表取出,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石頭、水、空氣對比表.請學生根據前面的實驗情況和記錄表完成對比表.
2.根據對比表分析:這三種物質,有哪些特徵是相同的,有哪些不同.
3.出示更多物質的圖片,把這些物質分為液體、氣體、固體三類,說明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4.出示之前填寫的關於水和空氣的氣泡圖,請學生思考:還有哪些可以補充,原有內容中哪些是不正確的,需要改正.
『肆』 教科版一年級科學《這是誰的葉》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初步了解不同植物的葉,具備了在仔細觀察後能從葉的大小、形狀、顏色等方面進行描述的能力。
本課將讓學生在觀察、認識一些常見葉的特徵後,這是學生第一次到室外開展科學活動,我要將孩子們分好小組,明確任務,限定區域。
並強調誰都不能跑到別的地方去,然後進行記錄、指導等組織管理活動,幫助學生有序的、有效的開展活動。小朋友們對葉子充滿了興趣。安全很重要。
第一,遠離危險的地方,遇到動物不擅自觸碰。
第二,劃定范圍,到操場以後分組活動,每組同學在一起觀察,遇到問題隨時舉手告訴老師。
第三,愛惜植物,每片葉都是有生命的,不摘葉子;及時記錄。交流、匯報,活動前讓學生帶著"你是根據葉的什麼特徵找到植物的?你在哪裡找到的?"兩個問題進行活動。
《這是誰的葉》的教學探究目標:
1、在教師的指導下,能觀察和描述一片葉的特徵。
2、能用簡單的圖畫描述葉的外部特徵。
3、根據葉的特徵到校園中尋找它們是哪一種植物的葉。
《這是誰的葉》的態度目標:
1、對常見植物的特徵表現出探究的興趣。
2、產生到植物生長的環境中觀察植物的興趣。
3、提高到室外開展活動的能力,並養成良好的習慣。
『伍』 新教科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上冊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整個單元的小結,主要內容是對整個單元的學習進行一個梳理和整理。由於前面回每一節課都答上得比較踏實,大多數學生對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夠寫出很多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名稱,這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而且同學們能從這些植物中知道他們的相同和不同,並且准確地用維恩圖表示出來。對植物共同點的概括,我的學生基本能夠得出:植物都生長在一定的環境中,都需要水分、陽光、空氣等;都會生長發育、都會繁殖後代,都有從生到死的生命過程。
本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整理已有觀察、分析和研究的結果,進行概括和總結,得出植物共同特徵。這節課的整理就水到渠成了,總體難度不大.
對於植物的一生,以向日葵為例的9張圖片,用詞語概括難度較大。像「種子」「生根」「發芽」「成長」「成熟」「結果」一類,學生基本能答出,但是「子葉長出」「真葉展開」這一類專業名詞就比較難接受,這也屬正常。通過探尋植物的共同特徵,學生深入地認識了生命體的基本特徵,開始關心生命的點點滴滴。
『陸』 教科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教學反思
1、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及觀察到的現象對聲音產生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猜測。
2、通過觀察探究,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3、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體會科學研究中要尊重事實。
『柒』 教科版科學三上《比較水的多少》教學反思
《比較水的多少》是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水》單元的第四課。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著重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潛能。下面談談自己的執教體會。
一、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親身經歷以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在這一課中,我能較好地體現以上精神。首先,教學設計以「探究」為核心,力求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形成假設」——「設計研究方案」——「實驗探究」——「整理分析」——「獲取探究結論」的全過程。其次,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親歷「探究」。在引導學生經歷探究過程中,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訓練學生觀察、記錄、分析等基本技能,學生經歷了這個過程,使學生從中體驗到科學探究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二、努力落實學生探究的主體地位。在本節課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經驗和發現。在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說出已有的經驗和感知,如學生對2瓶水的多少的推測,預設1是瓶子相同,水位不同;預設2是水位相同,瓶子不同。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容易進行判斷。接著,教師出示了不同瓶子和不同水位的兩個瓶子,這時,學生就沒有統一的判斷標准了,學生的探究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了,紛紛作出推測,並設計了實驗的方案。總之,我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順著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發展的路徑來實施課堂教學。
三、在課堂上師生關系融洽。我注意傾聽和與學生的平等交流,使課堂充滿寬容的、民主的、和諧的氣氛,保證了探究活動在一種輕松的環境中有效進行。本課也把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蘊藏於教學之中,讓學生在無形之中接受了節水的教育。
教學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本節課還有許多值得完善的地方。如三年級的孩子動手能力較差,自控能力較差。在實驗過程前,教師要先對實驗方法進行適當的指導,在學生實驗過程中進行個別輔導,這樣,學生的分組實驗就會完成得更加順利,動手操作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再比如,學生想出了多種比較水的多少的實驗方法,限於器材有限,學生只能實施了一種,在今後的教學中,課前一定要有充分的預設與准備,這樣,在課堂上才能生成得更加精彩,教師的教學才能更加游刃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