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數學實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有哪些
教學一節好的課其實就是各個教學環節的優化,如導入、目標、導讀、總結與作業等方面的優化.
1、導入的優化:導入課的方法很多,例如題目導入法
2、教學目標的優化:依據課文特點,依據文體特點學習品析語言的方法,教會方法,然後讓他用你教會的方法去學習.作為一個教師,心中特別應該有一個方法目標,同樣一個問題,不同年級是不一樣的.應該考慮七年級教會,八年級提升,九年級拔高.
3、導學過程的優化:導學思路藝術化,教材處理,導學方法科學化.不同的課文用不同的思路設計.
② 「優化一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實驗學生學習反思怎麼舍
為了進一步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促進我區教育教學均衡、優質、持續、和諧發展。按照市教研室關於推行 韓立福教授的「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開展「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活動的工作安排,結合我區實際,現制定金台區「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實驗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更新教育觀念,深化課程改革,聚焦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通過開展「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項目,全面提升我區中小學課堂教學水平,探索適合我區中小學教學實際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充分發揮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學生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我區中小學均衡發展。
二、工作思路
以寶雞市《「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有效教學教改項目指導手冊》為指導,按照「整體實施,分層推進,分類指導」的原則,全力推進「先學後導,問題評價」教學模式。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創建學習共同體,關注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益和質量,全面落實課程目標,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斷提升全區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
為了進一步加強領導,切實將此項教改實驗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區教育局決定成立金台區「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項目實施領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陳寶慶(區教育體育局局長)
副組長:朱明科(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 吳曉英(區教研室主任)
成 員:蘇 旿(區局教育股股長) 羅兆民 李寶錄
楊一萍 徐惠寧楊光明 孫彥軍
郭 忠 段寶貴 王建華 馮乖明
侯 彤 俱芒忙 薛有明 茹 宏
李素平 崔 婷 王曉蓮 張建平
張讓懷 樊愛莉 韓寶天 張文卿
成立金台區「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項目工作指導小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吳曉英
副組長:羅兆民 李寶錄
成 員:徐惠寧 楊一萍 李永剛 鄭 楠 魯文華
張 東 汶亞萍 王熙維 封敏謀 趙夢君
李 丹 馬莉寧
各實驗學校要高度重視「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項目的推進和落實工作,把這次教改實驗看成是邁向名校的轉折點,抓住機會,全力以赴。學校要以本方案為准則,迅速成立領導小組、指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做到分工明確,責任落實,措施有力,保障到位,做到不打折扣,強力推進。實驗班級的各個學科應同時跟進。加強過程性管理,不斷總結有效做法,為學校擴大實驗面,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二)、加強學習,強化培訓
1、學習理論,武裝頭腦。各學校要站在教改理論的前沿,通過例會、教研活動、觀摩課等形式,認真組織教師學習寶雞市《「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有效教學教改項目指導手冊》,切實做好學校骨幹教師對全校實驗教師的二級培訓,幫助所有實驗教師轉變觀念,轉變角色,明確實驗的方法、步驟和要求,積極投身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相關科目的教師去實驗先進校北郭初中、橫水一中等地觀摩學習,不斷提高教師實驗理論水平。
2、以點帶面,逐步推開。要結合本校實際,搞好本校教學方法改革研究實驗和推廣工作,要在確立好實驗學科、實驗教師、實驗年級、實驗方式的基礎上,通過「同伴互助」、「骨幹帶動」、「全員參與」等活動形式,以點帶面地將教學方法改革研究活動在全校開展起來,並盡可能地輻射到周邊學校。
3、培訓引領,強化宣傳。區教研室將把「積極建設實驗校,努力培植典型實驗教師,認真推廣教學模式」作為本學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做好教改項目的組織實施和具體指導。近期將邀請相關專家,分學科召開全區「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培訓會,派遣教研員深入學校通過不同形式的專題研討活動,強化實驗理論培訓,幫助實驗校和實驗教師解決推進過程中的各種問題。要不斷加大實驗項目的宣傳力度,《金台教育網》、《金台教研網》、各實驗校校級網站要開設「有效教學」專版,對實驗目的、要求、措施、意義等方面進行宣傳,取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理解與支持,確保實驗項目開好頭,起好步。
4、認真總結,強化反饋。在實驗開展過程中,各實驗學校要注意積累研究經驗,及時總結階段成果,組織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論文、教學反思、教學案例、教學敘事等。要做好各期實驗班與對比班學生的能力對比分析,注意保存所有的實驗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做到專人管理,分類歸檔。要進一步加強過程的監督與評價,實行學校領導推門聽課制度、月查制度、期評制度,完善《教師成長記錄袋》、《學生成長記錄袋》,做好過程材料的收集、整理、評價,結果納入教師考評,將「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項目參與實驗情況納入評價體系中。要認真推行實行周報制度,每個實驗學校每周要都把實驗的主要進展、經驗和感受以及存在問題,以書面形式報送到區教研室。(初中統一報馬莉寧處,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小學統一報鄭楠處,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在各實驗學校周報的基礎上,區教研室每月都要對實驗情況進行匯總、分析,全面了解推進情況,研究實驗過程中的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校實驗工作的方向,並將情況及時匯總後報送區教育體育局、市教研室。
(三)、試點先行,分片包抓
為了保證教改項目的穩妥推進,遵循「典型引路,以點帶面,滾動發展」的原則,根據我區各類各層次學校的情況,先期確定11所小學、8所初中為首批參與「優化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教改項目的市區兩級試點校。首批參加實驗的小學有寶工子校(小學部)、逸夫小學、陳倉路小學、群眾路小學、寶平路小學、三迪小學、大慶路小學、卧龍寺小學、劉家台小學、西原小學、紅硤小學。首批參加實驗的初中有金河中學、蟠龍一中、卧龍寺初中、陵原中學、蟠龍二中、硤石一中、寶工中學、龍泉中學。其中寶工子校(小學部)、逸夫小學、金河中學、蟠龍一中、卧龍寺初中為市級實驗校,其餘為區級實驗校。在實驗校認真實施扎實開展有效教學實驗的基礎上,以點帶面,推動全區中小學全面實施有效教學,實現滾動發展。
為了加強對實驗基地校和實驗教師的指導, 確保「有效教學」教改實驗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區教研室對5所市級實驗校和14所區級實驗校落實教研員分點包校制度,安排教研員蹲點包校,紮根基地校,紮根實驗班,精心指導,和實驗教師認真揣摩,共同成長。各包校教研員具體工作職責如下:
1、每位教研員每周至少要到實驗班聽課4節,及時了解實驗情況,並對教學模式、教學設計、「三單」設計、課堂指導等環節給予臨床式診斷和指導,幫助實驗教師矯正教學行為,總結實驗成果。
2、教研員要關心、支持實驗教師的教學工作,努力培植實驗教師,經常聽取實驗教師的工作意見,不斷琢磨課題的可行性程度,積極商討課題的修改意見,並在實驗周期結束後,和實驗學校、教師一起認真總結推進過程中的經驗與不足,及時討論修改意見,不斷完善施教方案。
3、教研員要定期組織教學研討,及時收集實驗樣本,做好實驗班與對比班學生的能力對比分析,做好實驗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4、教研員要做好實驗校、實驗教師與區教研室的溝通與聯系工作。各學科教研員要充分發揮教師集體智慧,利用「金台教研」學科主頁、學科QQ群等平台,開展全區性集體備課,達到優勢資源共享,減負增效的目的
③ 淺析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優化實驗教學
數學實驗教學是數學教學的一條全新的思路,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再創造式數學教學方法。數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探究、發現、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體驗再現數學發現和創新的一個歷程,使得所學的知識真正內化為自身的知識結構。它為學生提供了主體參與、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的操作平台。
關鍵詞:數學實驗教學 動手操作 探究能力 信息技術
數學實驗教學是再現數學發現過程的有效途徑,它為學生提供了主體參與、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的操作平台,提供了一條解決數學問題的新視野。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數學實驗教學是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進行探究、發現、思考、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讓學生體驗再現數學發現和創新的一個歷程。下面就自已在數學實驗教學中的具體作法,談一點體驗。
一、注重數學實驗教學過程,引領學生體會實驗程序的完整性
數學實驗對初中生上課時注意力易分散、好動的特點,採用外顯性的認知活動,教師應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並體會實驗的完整性。通過實驗過程的操作,培養學生敢於面對數學實驗中的困難,並有獨立克服困難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活動的開展一般需要有設計、准備、實驗、小結四個環節:
(1)設計。教師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和認知目標,根據情況調節需要,明確需要有何種行為變化,從而設計或選擇適宜的數學實驗。
(2)准備。教師在做好相應的教具、學具的基礎上,對學生闡明活動的內容、目的和組織形式,營造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3)實驗。師生共同開展數學實驗,完成知識的發生過程或思維的暴露過程。教師要及時深入地了解數學實驗中認知和情境方面的信息,進行必要的幫助、啟發和激勵。
(4)小結。教師對學生通過數學實驗所取得的認識,進行抽象概括或進行小組交流,形成實驗報告。
如探索"線段重心"的實驗,探索方式為小組合作:
程序一、先猜測幾何圖形重心的位置,然後用外形的規則,密度均勻的物體操作實驗,最後規納結論。
程序二、先利用已發現的結論確定幾何圖形的重心的位置,再用物體實驗驗證。
具體實驗過程:?用一支鉛筆頂住一根木條,找到木條的平衡點;
?用刻度尺量出平衡點的位置;
?再用另外的木條重復上面的??的活動。
根據以上活動,歸納出線段重心的位置:線段的重心就是線段的中點。實際上,線段重心的確定實驗難度不大,主要讓學生體會實驗的程序及步驟的完整性,簡單規則的幾何圖形重心探索實驗,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並為後面的探索、分析、歸納做好鋪墊。
二、注重數學實驗教學的實效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新課標指出,自主探究、動手實驗、合作交流應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操作、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已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避免流於形式。
如在探究「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已獲得了探究此類問題的方法,因此可讓學生動手操作,在兩張透明的紙上畫兩個不同的圓,把兩張紙疊合在一起,固定其中一張而移動另一張,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去發現兩圓存在的不同位置關系,並完成教師課前設計好的表格等活動,再播放用FLASH製作的圓與圓相對運動的課件,效果非常好,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圓與圓位置關系的理解,在這里,把圓與圓的位置關系製成動態的圖形,讓學生在圓的動態變化中去發現其中的數量關系.這對於增強直觀性,幫助學生發現數學規律是很有益處的。藉助上面的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觀察分析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實驗教學的整合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初中數學實驗教學,可以形象直觀地揭示數形關系,模擬數學知識的發生過程,為學生提供互動式的學習環境,從而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到數學問題的探索和解決之中。
如函數圖象的形成、圖形的變換、方程解的幾何意義等,都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直觀演示功能,運用動畫模擬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形象、變化有序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它也可幫助學生驗證和發現數學規律,如在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我讓學生利用「幾何畫板」先任意作一個等腰三角形,畫出它的中線、高線和角平分線,並測量出三者的長度;然後拖動點,觀察腰的長度發生變化時,三條線段的位置所發生的變化;最後學生很直觀地就會發現、互相重合,進而啟發學生從實驗結果中去尋找等腰三角形的「三線合一」的性質。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問題背景,而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觀察、比較、驗證、歸納結論,親歷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從而使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很自然地納入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
總之,學生在實驗情境中的「做」中學,有助於知識生成使用過程,有助於問題發現、解決、引伸、變換等過程的實驗模擬和探索。讓我們合理運用實驗教學,充分發揮其作用,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小培養學生科學的研究態度,拓展思路,形成創新意識。
④ 如何優化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學形式之一。作為化學學科的重要基礎,化學實驗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在化學實驗的過程中融合了許多科學方法,科學思想。
一、演示實驗操作規范
高中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老師的言行舉止,影響著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化學老師。我們上課特別是演示實驗時的一點一滴學生都會銘記在心。以前我們對一些危險性比較大的實驗如溴與苯反應製取溴苯的實驗、稀釋濃硫酸的實驗等,不敢做,也怕傷及學生和自己,其實做過之後會發現只要我們操作規范,是不會有危險的。若老師對這些實驗存有懼怕心理,那讓我們的學生怎辦,也叫他們知難而退?還有我們老師有時對廢液的處理很隨意。其實我們在上課時也可以准備一個大燒杯作為廢液缸,對廢液進行集中處理,否則在學生實驗時他們也會很隨意,有時就會直接倒入水池。實驗室製取c12的反應,我們有些老師根本不檢驗實驗裝置的氣密性,導致我們的學生做類似制氣體的實驗時也會犯同樣的錯誤。如果每次我們都能規范操作,何愁學生實驗的動作會不規范。也就是說作為演示實驗的老師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必須規范。才能帶出一批規范的學生。
二、把簡單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
化學實驗具有兩種作用:探索作用和實驗作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現有的實驗條件,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可盡量多地給學生動手機會,發揮它的探索作用,為培養具有創造思維的學生打下基礎。故在可能的情況下,盡可能將演示實驗改為在教師「導」下,由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例如Fe(OH)2的制備實驗,我以一個課桌為實驗小組,每組配備好實驗用品,當講到Fe(OH)2製取時,指導學生嚴格按著實驗步驟進行實驗,學生就能清楚地觀察到最初生成的白色絮狀沉澱,在空氣中迅速變為灰綠色,最終變成紅褐色(為盡快觀察到實驗現象,可滴加少量氧化性試劑,像雙氧水等)的過程。這樣,不僅細微的現象得以彰顯,學生的印象深刻,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技能。當然有一些演示實驗亦可讓學生上講台演示,再比如銀鏡反應,我會讓2名學生上台實驗,可以隨時指導,其他同學可以觀察現象,便於師生間的溝通,生生間台上台下的互動,取長補短。
三、學生實驗准備充分
要想上好一堂學生實驗課,必須做好多方面的充分准備工作。教師的准備工作:為了使實驗過程不出現差錯,達到預期效果,教師課前必須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這就要求教師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反復試驗,熟悉實驗的每一個步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預測學生實驗時會出現的問題。並及時地解釋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和各種現象。實驗員的准備工作:實驗員的課前准備的充分與否,直接關繫到實驗的成敗。如果實驗用具、儀器、葯品等出現了問題,實驗就很難成功。學生的准備工作:學生要想在實驗課上順利完成實驗,達到預期效果,課前就必須預習好。如不同鹽溶液酸鹼性的測定,我先跟大家一起學習PH試紙的正確使用方法,提醒大家操作的注意事項,實驗員會把所用的不同鹽溶液,PH試紙、玻璃棒、濾紙、表面皿等葯品及儀器准備齊全。有一定難度的,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有關教材內容,採取具體措施,對實驗中的關鍵步驟要點播和提示,然後讓學生寫出簡明的實驗提綱。學生通過課前的預習,既可以增強學生對該實驗的目的要求及對實驗步驟和方法的明確,又可以避免學生在實驗中那些不必要的失誤。另外,學生進入實驗室前,一定不要忘記帶教材、實驗記錄、筆等用品,以免影響實驗進程。只有這樣,學生走進實驗室才能做到心中有數,目的明確,避免了實驗的盲目性。
四、適當增加簡單的設計性實驗
目前,我校高中化學所做的絕大多數實驗是教材中預先設計好的,學生只是通過實際操作,觀察一下實驗現象,即可得出事先已確定的結論,它束縛了學生的創造思維,不利於能力的培養。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實驗器材、葯品,確定實驗步驟,分析實驗結果,是克服學生普遍存在的理論高分、實驗低能的有效手段。試卷上有道這樣的試題:長期存放的Na2SO3可能會被部分氧化,先通過實驗來測定Na2SO3試劑的純度,出題人給出的方案是,先用稀鹽酸除去亞硫酸鈉,然後再加BaCl2產生BaSO4沉澱,通過求BaSO4的量就可得出Na2SO3試劑的純度,我趁勢追問大家還有什麼辦法求算Na2SO3試劑的純度,其中有學生就說通過測定SO2質量,其思路是:用稀鹽酸與試劑反應產生的SO2被鹼石灰吸收,通過稱量鹼石灰吸收SO2前後的質量,進而求算Na2SO3試劑的純度,問題是能確保生成的SO2能全部被鹼石灰吸收嗎?學生就會想到用H2把裝置中的SO2全部趕出被鹼石灰吸收,我又問怎麼確保鹼石灰不吸收空氣中的成分呢?學生說裝鹼石灰球型乾燥管後連一個裝鹼石灰球型干煤管。因此,設計實驗對於學生創造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
五、拓展生活小實驗
僅課堂上的實驗是有限的,為了能更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老師們應提倡學生多做生活中的小實驗,如用注射的針筒(或滴管)吸取少量稀硝酸,射在已經漂白的花瓣上,在射到硝酸的地方,白色又轉變為紅色,形成紅白雙色的花。這是因為二氧化硫跟紅色素結合生成的無色物質不穩定,在有氧化劑(如硝酸)的作用下,就被分解而恢復原來的物質。因為生活中的小實驗與課堂實驗相結合、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和完善,這樣可以大大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也有利於學生科學素質的發展。
⑤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物理課
如何應用信息技術優化高中物理課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程理念已慢慢滲入到基礎教育的課堂中,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關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問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高效率,高速度實現課改目標的有效手段,它是指將信息技術融入到學科課程的有機整體中,成為課程的組成部分,從而使各種教學資源、各個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經過整理、組合,相互融合,達到整體優化,以高效達成課程目標。
一、利用信息技術,演示物理學中奇特現象,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教學情境的創設是課堂教學中重要環節,讓學生更真切的了解物理現象,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物理現象是八年級物理教學的主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對物理學持久興趣的主要教學內容,很多奇特的物理現象,如「冰凍狀態小金魚的復活」,「不同頻率的聲音」,「液氮下的幾個實驗」,「周遊世界的小水滴」,「紫外線與溴氧層」……如果不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出來,普通中學的物理學實驗室根本無法完成,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標就會落不實處。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實驗的輔助, 模擬一些重要的,在現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實驗,能夠再現科學的真實性,以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
在教學過程中,有機的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學生日常生活中難得一見的物理現象演示出來,能夠開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認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對大自然的好奇。通過這種物理現象演示,更好地是實現了學生對知識的升華,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夠更直接地培養他們對科學的探究意識。
二、藉助於網路技術,發揮學生自主探究性實驗作用
新課程的理念中,注重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培養,讓學生利用現有的實驗條件體驗科學探究,親歷「科學家發現真理」的過程,並且把「過程與方法」作為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傳統實驗中,因客觀性原因,物理實驗室中一方面由於諸多實驗室規章制度對學生操作諸多限制,怕發生意外和造成實驗儀器的損失;另一方面由於實驗環境和實驗條件的限制,實驗結果往往和物理理論不相符,甚至出現試驗數據相反的情況,綜其結果,限制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揮,縮小了學生實驗中發現問題的層面,使學生更多的按部就班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
藉助於網路技術,利用多媒體軟體教學,讓學生在網路環境下進行虛擬實驗室操作,則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傳統電學實驗課時,通常會告訴學生,電流表的接線柱不能接錯、電壓表不能超過量程、電池組不能短路等,並且很多實驗限制學生自己操作,這些規定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利於學生科學素養的發展。在網路環境下,倡導學生自主探討性實驗,既可保護儀器又能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並能把很多傳統實驗做不到的效果一一再現。例如在網路環境下利用「模擬物理實驗室」虛擬電學實驗室軟體(在線版網路軟體),能夠實現網路與物理學科教學的整合。學生在網路技術環境中進行多媒體實驗操作,通過網上人機對話,學生可以一邊操作一邊在網上暢游,與其他同學交流,共同獲取新知識。如果學生在網路虛擬實驗室遇到問題,就可以通過網路從其他同學那裡獲取相關信息,進行討論,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利用網路自主學習,自主觀察模擬實驗,能夠更好更快地掌握學習成果和學習方法。網路虛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了全新全方位的開放性操作環境,使學生在課堂上實現了虛擬世界的真實體驗。
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整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模擬實驗、觀察實驗,並歸納、總結,抽象成所需知識的能力,從而學會自主學習,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物理知識,提高對問題的發現創新能力,培養他們建立正確的科學世界觀。
三、 利用網路教學資源,實現物理教學互動,擴大教師學生探究知識的層面
信息網路時代,網路提供了豐富的多元化知識庫、資源庫、信息庫,網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已逐漸成為一個現代教育工作者必備素質。網路資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易互動、針對性強等特點,例如:中國中小學教育教育資源庫物理學科、等都可謂是一間完整的中小學數字資源庫,它們很多能夠提供在線同步教學、課堂教案、優秀課件等多種資源,且藉助於網路論壇,可以實現參與者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知識信息的交流共享。通過這種交流共享,可以實現知識信息的最優化,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物理課堂教學中,利用網路技術,進行物理實驗與網路整合的探究模式,在學生實驗探囊取物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自己創建網頁,將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知識的延伸拓展整合到網頁上,通過教師對知識的分析、加工、整合,使教學內容變得更易於接受、興趣性強、有利於發揮學生創造性思維,通過理論與社會現實的結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建解,從而檢查學習效果,又能讓學生關注社會上的一些實際問題,並提出建議,也把「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提升了物理課堂學習的品味。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境中進行學習, 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網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整合,不但深化了物理學科教學、加大了學科信息容量,而且很好地提高了課堂四十五分鍾的教學效率。
四、挖掘信息技術潛在優勢,優化課堂教學
(一)了解物理學科發展時事形勢、把握教學動態:
我們通過Internet在官方權威網站上查看有關物理發展動態,可以做到在時事政策上緊跟形勢,在物理學科教學時作出及時調整。物理作為一門理科學科,大量的習題是必要的,但訂購的習題集往往又存在著題型偏舊、信息過時的缺點,這對於學生習題更新、掌握中考的習題形勢是不利的。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可以充分利用Internet這一信息資源,從網路如上的物理試題中心、試題集錦欄目和其他一些重點中學網站試題庫上下載最新的試卷、搜集物理相關試題,用來給學生作為測試題和平時練習。實際情況證明:這些題目題型新穎、信息准確,對於啟發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視野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增進學習交流、提高教學水平
網路的交互性給物理教師互相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教師可以一方面利用電子郵件與有關專家進行交流,學習前沿的理論知識,獲取名教師的經典教案;另一方面還可以參與網上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參與一系列教育門戶網站的教育論壇,如在我們可以與重點學校的名師專家探討物理教育應培養怎樣的人才的教育論壇我們可以與各地的同行探討物理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以及對物理教學改革的看法,通過網上學習交流,實現資源共享,達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五、總結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將信息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將給學生、教師、學校帶來一個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契機。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的整合,激發了學生對物理學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參與意識增強,對知識的理解掌握程度較理想,尤其是實驗教學,學生的實驗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均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欣喜之餘,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不能迷信信息技術,不能將過去的「人灌」改為「電灌」, 不能將計算機模擬代替學生的自主實驗,將學生的學習過程,思考、獲得知識的過程完全用課件來代替,必須能夠科學合理的安排。只有充分考慮到信息技術和物理學的學科特點,才能夠將信息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真正實現整合,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
⑥ 如何優化課堂教學的物理環境和心理環境
物理課堂教學優化策略是以完成物理教學任務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而採取的優化教學活動方式。物理教學質量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物理課堂教學策略能否有效地開展。在此,筆者就中學物理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進行探討。
一、對物理課堂教學中進行師生互動的優化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國內外教育學者、心理學者和社會學者對師生互動進行了不少研究。但是以往的研究,對經濟發達教育水平較高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互動研究多,對教育欠發達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互動研究少,這樣的研究,對教育欠發達地區的指導意義較弱。要提高全民素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不能忽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1.物理課堂教學現狀
山區學生由於受家庭、學校、社會條件的制約,見識淺,知識面窄,大多數學生內向、膽怯,不善言談,學生常處於被動地位。學生接受物理知識的主戰場為課堂。現今,課堂上大多數教師的教學以講授為主,而很少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與實踐來獲得知識,得到發展;依靠學生查閱資料、集體討論為主的學習活動更少;教師經常布置的作業多為書面習題與閱讀教科書,而很少布置如觀察、製作、實驗、閱讀課外書籍、社會調查等實踐性作業;學生很少有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看法與意見的機會,課堂教學在一定程度上還存在著以「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課本為中心」的情況。忽視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大量研究表明,學習方式與學習結果兩者存在著密切的關系,我國現階段的教學現狀中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方式影響了學習結果,單純地行為參與方式並不能促進學生高層次思維能力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包括高層次思維在內的全面素質的提高。
2.影響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互動的因素分析
(1)硬體設施缺乏因素
現在很多的師生互動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利用多媒體技術查閱資料,實現網路互動。但是筆者的學校受財力的限制,現在的硬體設施不能實現網路互動,也沒有大量的書籍供學生查閱。現在這里的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主要是課堂,但是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是很少的,大部分的知識需要學生自己查閱書籍學習。而且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需要做很多的實驗,特別是讓學生親自體驗。但是由於資金缺乏,筆者的學校最多隻能滿足教師做演示實驗。
(2)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及學習方式的影響因素
傳統的基礎教育薄弱,現在仍然採用傳統的教育模式,即:教師講的多,學生活動的少;採用的注入式多、真正啟發的少。學生的學習方式大多是被動接受,死記硬背,再現教師講的知識或書本知識。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過重的學業負擔,往往導致學生厭學、思維方式僵化、缺乏創新精神。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現在提的最響的就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探究學習。而且傳統的觀念就是重分數,輕能力,這樣的觀念給師生互動帶來困難。
(3)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因素
學生由於受家庭、學校、社會條件的制約,大多數學生一方面不夠自信,心理素質不夠好且由於受家庭經濟的影響,心理負擔過重,不能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從小就很少回答問題,長期的傳統教育,學生常處於被動地位,這種被壓抑的「人性」積淀到初中就更為嚴重,使得課堂氣氛壓抑,給師生互動活動的展開帶來了困難。特別是七年級的學生,很大一部分學生還仍然保持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方法,還沒實現小學到初中的轉型。而且,這里的學生由於條件的限制,不能體會到生動形象的物理現象,學生就覺得物理學起來難,從心理上對物理產生恐懼,沒興趣學習。
(4)師生關系的影響
以往的師生之間,大多數教師是絕對權威的,學生對教師敬而遠之,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傳授與接受的關系。二者只通過知識和技能等信息媒件進行溝通,很難形成互動合作的關系,這樣的師生關系妨礙了師生互動的展開。
3.促進師生互動的優化策略
(1)教師觀念、教學方法的轉變
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實現物理探究學習。改進教法,精心組織互動性強、探究氛圍濃的課堂教學方式。注重調動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准確使用物理用語,恰當理解命題者的意圖,文字表述能力差等,在教學中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去感悟有關物理科學原理、定律及其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規律,才能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實驗教學在理科學習中所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改革實驗教學的迫切性也越來越突出,學校實驗教學狀況如何,會在考生試卷中反應出來:做與不做效果不一樣,開放做與封閉做效果也不一樣,保守做與創新做效果會更不一樣。在物理概念教學中,可設計一些思考題。根據初中各年級的年齡差異,在八年級期間側重於先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閱讀,初三還可在閱讀後提出問題。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會發現重點,並能促進課前預習,養成學生的自學能力。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敢於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
學生學習心理調節、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都是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互動、合作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互動。在物理課堂老師引導學生准確表達,觀察,實驗,討論,結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設疑,創設情景等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心理要求。
(3)理論聯系實際
教師應結合當地的資源,開發地方課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利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做材料進行實驗,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享受獲得成功的喜悅。
二、巧設疑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便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好奇心是求知的動力,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潑的心理成分,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會激發其求知慾,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去。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物理知識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特點,精心組織教學,巧妙設置問題,循循善誘,使學生在解決問題後體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喜悅,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和創新。
三、有效實施「再創造」教學優化策略
所謂「再創造」就是要求課程設計者和教師不要將物理當成一個現成的體系來教,而應當在教學中充分注意,讓學生通過再創造的過程來學習物理.它意在改變以往學校物理教育以教師為主、以教師傳授知識體系為主的做法,提倡教學應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像物理學家那樣通過創造來學習物理。物理「再創造」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目標的,也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深入追尋探索。所以,有效地開展「再創造」教學優化策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首先,應當積極創設民主氛圍,讓學生敢於「再創造」,在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熱情才會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提高,刨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氛圍,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
其次,尊重個性,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物理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一個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再次,鼓勵學生探索,培養創新精神。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無論備課還是實際教學,在講到探索、猜想、發現方面的問題時要側重於「教」。有時候可以直接教給學生完整的猜想過程,有時候則要較多地啟發。點撥學生,不要在任何時候都讓學主親自去猜想,以避免降低教學效果。
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學活動方法和內容應富有變化。比如,分析、合作、討論、交流、展示、運用課件、圖片、鞏固練習等等。只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物理堂,才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教師多給學生創造一些思考的情境,多留一些思考的時間,多一些活動實踐的餘地,多一些展示的機會和平台,讓學生獲得更多成功的體驗。
四、加強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新精神優化策略
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智力,發展邏輯思維能力,而且還應該把培養創新思維放到突出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以下就如何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方面優化進行探討。
所謂發散思維是指對同一個問題產生多種解答的思維形式。任何發現和發明都是建立在發散思維的基礎上的,沒有發散就無所謂創新。傳統的應試教育過於重視集中思維的訓練,忽視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訓練,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學生的思維活動出現了「克隆」現象。長此下去,學生的創新精神將被永遠封存。
因此,首先,教師應盡量創設情景,啟發求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創新思維。思維的廣闊性是善於從多方面、多角度、不依常規地思考問題。學生思維的廣闊性是創新思維的起點,是學生樂思、好思、善思的催化劑。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求異,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鼓勵學生敢於打破常規,別出心裁和勇於標新立異,從多角度、多側面、多方位進行大膽嘗試,提出合理、新穎、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結合一題多解,一事多寫,一物多用等形式,創設特定的學習情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刺激學生的發散思維,逐漸養成學生多角度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習慣。例如,學習探究「影響電磁鐵磁性強弱的因素」時,教師可將如何識別電磁鐵磁性強弱這個知識點作為發散點來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經獨立思考後會作出如下回答:吸引小鐵釘;吸引曲別針;吸引大頭針;吸引鐵屑;吸引鋼針等。經過這樣的訓練,使學生會發散求異,敢於創新,為創新精神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同時,由於學生在解題時,一般只能表達出解題過程和結果,不能完全暴露其思維過程,所以教師可讓學生說一說解題方法是如何得到的,為什麼這么想。這樣,可充分展現出學生的思維過程,讓他們糾正思維的偏差,從而培養思維的創新性。
五、加強物理學習方法優化的指導
1.正確認識物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啟發學生認識到科學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並把這一思想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之中。如結合教材內容,講述一些運用科學學習方法獲得成功的例子,召開物理學法研討會,讓學習優秀的同學介紹經驗,開辟專欄進行學習方法的討論等等。
2.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物理學習方法
(1)合理滲透。在教學中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學法因素,把學法指導滲透到教學過程中;(2)相機點撥。教師要有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結合教學,抓住最佳契機,畫龍點睛地點撥學習方法;(3)及時總結。傳播知識、訓練技能時,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及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使其逐步系統完善,並找出規律性的東西;(4)遷移訓練.總結所學內容.進行學法的理性反思,強化並進行遷移運用,在訓練中掌握學法。
3.開設物理學法指導課
學法指導課最好安排在起始年級(八年級)開設,時間一般是每周或每兩周一課時,開設一學期或一學年,並列入物理教學計劃。要結合正反例子講,結合物理學科的具體知識和學法特點講,結合學生的思想實際講,邊講邊示範邊訓練。例如:講授名人和優秀學生學習的事例,或對反面典型進行剖析;介紹如何讀書、如何復習、如何記憶等一般的學習方法;精講物理解題的策略和思維方式……當然,學法有時也可以由學生自己來上,或請優秀學生介紹經驗,或請有關教師作專題報告,還可以採用討論式。
六、積極開展實驗教學,在實踐中培養創新精神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物理中的概念、公式、定律都是人們從實驗中通過細致的觀察、分析和科學推理歸納得出的。偉大的思想家馬克思說:「科學是實驗的科學。」即創新來源於實驗。傳統的教學是講實驗,背實驗,一切實驗結論都是教師站在三尺講台上,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在黑板上「栽」出來的。這樣的教學從何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特別是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體驗實驗過程,在實驗中發現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誤差是客觀存在的,並在減小誤差的學習過程中熟練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從實驗中獲得知識和將所學知識用於實踐中不斷創新的能力。例如,在學習「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時,筆者指導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為材料、長度、橫截面積。然後提出問題:除了這三個因素外,還有其他因素嗎?學生認真討論後回答:溫度的變化也會影響電阻的大小。接著再指導學生分組實驗驗證此猜想,得出結論:對於大多數導體,溫度越高電阻越大。最後抓住「大多數」入手引導學生認識以玻璃為代表的一些物體在特定的條件下情況恰好相反。通過學生積極參與的實驗教學,不但全面地認識了此知識點,而且也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動腦實踐操作的能力,培養了創新精神。
以上所述,只是筆者自己的一些教學體會。筆者認為只要廣大物理教師積極行動起來,樹立新課程理念,不斷實踐、交流、總結,那麼物理課堂教學的新途徑、新方法將會不斷出現,培養創新精神的成果也將會越來越豐碩。
⑦ 如何優化實驗教學資源和實驗室開放管理策略
化學實驗室是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技能、開發學生智力的場所,加強化學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化學實驗室建設初具規模的條件下,必須規范化管理化學實驗室
⑧ 小學科學與自然有什麼不同
反思傳統小學自然的教學,每學期有十幾項分立內容,每項內容種有若干知識點。循序漸進地是落實眾多知識點和技能就是教師的任務。比如,過去我們講植物的時候,不去研究植物六大器官間的關系,也不去研究植物和環境的關系,而是將各個相關的知識點散落地分布在各冊教材中。在第二冊中講種大蒜、根據季節種花;在第四冊中講種向日葵;在第五冊中講果實、莖、做植物標本;在第六冊中講植物的生長變化;在第八冊中講花的構造,種子的構造;在第九冊中講根的作用,葉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莖的作用;在第十冊中講扦插和壓條、無土栽培。教師循序漸進地把一棵植物分解為若干知識點教給學生,這些知識點學生必須記憶,否則後面沒法學,這樣課程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彈性。這些切碎的知識點,學生學得非常細,但絕大多數學生是難以將這些知識聯系起來看的。
鍾啟泉先生曾講過我國課程的特點在於學術化、結構化、細化。小學科學貼近生活實際,學術化特點不明顯;結構化傾向比較高;但是細化的特點非常明顯。細化所導致的結果是:學生的知識結構是一種堆棧。堆棧的方式有三種:15%的學生是主動地堆棧,他們在運用知識的時候會主動提取,他們屬於知識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匠型人才,善於考試和做具體工作;第二類學生是教師將知識細化堆棧到學生頭腦中,幫助這些學生提高成績的辦法是題海戰術;第三類學生頭腦中沒有堆棧,到畢業的時候會將所學的知識拋棄。上述三類人都屬於匠型人才。匠型人才的特點是能夠做具體的工作,但是缺乏創造性,他們適合產業社會,即變化少的社會;然而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信息社會的特點是變化多而且迅速,信息社會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人才,而匠型人才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求。人才,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培養創新性人才刻不容緩。
課程結構影響人才素質,科學課程影響學生科學素養及其與社會的聯系。小學科學課程需要改革的是「細化」,它影響學生把握學科更為核心的內容。我們不需要匠型人才,我們要培養創新型人才。傳統課程不利於培養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必須改革;以往我們的課程改革往往流於形式,原因在於教師PCK知識強調得不夠。
從新課程改革對小學科學教育的任務來看,小學科學教育四項基本任務。第一個任務是使學生獲得重要的科學基本概念並認識科學概念之間的聯系。這個任務就是PCK的前兩個部分。學生初中進行科學探究進行猜想的根據是就是一些基本概念,這些概念是在科學教育啟蒙階段就學習的。第二個任務是使學生獲得科學探究的技能和方法。技能和方法是貫穿整個科學教育始終的,循序漸進培養的。要想培養技能和方法,必須要找到具體知識上位的學習目標和教育價值,比如通過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滲透識別、控制變數的思想,影響杠桿平衡的因素是具體知識,而識別、控制變數的思想則是具體知識所稱在的教育價值。第三個任務是鍛煉學生的合作交往和語言表達能力;第四個任務是使學生受到善於思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熏陶。後兩個任務是融於日常教學中的。從小學科學教學的任務前兩點都是與教師的PCK知識密切相關的。要想真正完成和理解小學科學教育的任務,教師具備PCK知識是必要的。
人的創造能力從哪裡來?具有創造力的人才知識結構包括四個層次: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科視角、觀念、方法;跨學科的主題;哲學思想。第一個層次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它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具有支撐性,越能夠支撐上層的學科視角、觀念、方法越好。第二個層次是學科視角、觀念、方法。小學階段講自然科學特有的視角、觀念、方法,初中會學到物理學科、化學學科、自然地理特有的視角、觀念、方法。PCK中最具有價值的知識指的就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及其與學科視角、觀念、方法的聯系。隨著學生視角的豐富,認識的深入,會認識到第三個層次,即跨學科的主題,但這並不是小學科學的重點。考試的立腳點與課程的結構是密切相關的。考試的重點在於考核學生創造思維的基礎,立腳點應該在於學生是否具有學科視角、觀念、方法,比如能否運用這些學科視角、觀念、方法分析具體問題,能否從實際問題中提煉出學科視角、觀念、方法等。小學科學教師應該關注「寶塔」結構的下面兩層,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具有較高科學素養的未來人才。
⑨ 淺談怎樣優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是以實驗觀察和活動操作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通過親自參加實驗活動,獲得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是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學的關鍵所在。尤其在新課改形勢下實驗過程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教學的成功與失敗。現就如何搞好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談一下自己的觀點。
三至六年級科學課標准指出:科學探究「要通過觀察和實驗製作等活動」,而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的基本途徑,也是科學課教學的特點。因此,教師指導兒童自己進行觀察和實驗,通過觀察和實驗獲得知識能力,千萬不要把科學課上成是語文課。因此,我們小學科學教師在科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實驗要求進行教學,以完整有效地上好科學實驗課。
一、認真做好課前實驗准備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成功的實驗課,必定建立在教師豐富的經驗之上。實驗課前准備工作十分重要,因為它不僅要熟悉教材知識,還要知道學生實驗。教師應充分構思每一節實驗課的總體思路,親自動手熟悉每節課的實驗程序,找出實驗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二、演示實驗要起到示範作用,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範作用。教師操作應按規定進行,在使用儀器、連接和裝配儀器及演示現象時動作要准確、有序。例如在使用托盤天平時,取用砝碼、移動游碼必須用鑷子而不能用手;點燃酒精燈後火柴簽不能隨手扔在地上,要放在專門的廢物杯中;電路的連接應先接線路後接電源,拆卸時先斷電源,後拆線路;導線兩端接頭不是鉤、叉時要注意導線在接線柱上的繞向應同螺母旋緊的方向一致等。
有效的演示實驗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科學思維能力、學習科學探究的正確方法,並能受到良好的實驗習慣的教育。所以在課堂實驗教學中,優化教師演示實驗,有利於提升科學探究的有效性。
三、實驗的過程要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
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進行體驗,提高學生實驗興趣。案例和分析:《澱粉的蹤跡》中有兩個重要的實驗,檢驗澱粉和澱粉與唾液混合的結果。我在教學的時候發現學生對澱粉這種物質的認識在實驗後並沒有多少提高,於是我開始思考改進實驗的內容。我希望能夠提高學生在生活中認識澱粉的能力,比如那些食物中含有澱粉。我選擇了許多材料來檢驗——饅頭,米飯,馬鈴薯,面條,薯條,栗子,玉米,南瓜等等。在分組檢驗不同食品的時候,孩子們得到了充分的認識。
動植物觀察類的應該利用「童趣」為支撐點。如:《蝸牛和蝗蟲》中學生應該充分的觀察這兩種動物。為了達到「充分」的目的,我發給學生解剖器材,放大鏡,蚊煙,火柴,水杯,樹葉。這樣,學生的觀察就不是局限於眼睛了,在3個課時的充分活動中,孩子們了解了蝸牛原來不吃有蠟質的樹葉,蝗蟲和蝸牛也會游泳,蝸牛怕煙火,蝗蟲不怕煙,怕火,蝗蟲和蝸牛的殼里真復雜。製作類的實驗應該能「玩地轉」。如:《風的觀測》、《做個小磁鐵》、《製作我們的小樂器》等這些具有小製作性質的實驗課就應該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玩耍,學中玩,玩中學,事半功倍。
四、重視鄉土自然教學,使實驗教學貼近生活
作為農村小學的科學實驗課,應突破由儀器、設備等帶來的問題和不便,利用本身的自然、地理優勢,開發和運用鄉土自然教學,我在一篇雜志曾見到有關香港現用小學自然教材鄉土自然教學的方法,其主要有這些內容:「1、明確人與環境的關系。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六百萬香港公民只有1000平方公里的生存環境,香港一切公共場所是為香港公民開設的,香港公民要愛護香港環境。2、明確美化環境、美化校園、美化家庭的意義,並且積極參加這些活動。3、了解香港環境污染的來源和防止方法。如香港陸上污染主要是由棄置的廢物造成,廢物的來源和種類有:①家庭和效遊人士棄置的廢紙、空罐、膠袋和腐爛食品等。②商店和辦公室棄置的廢紙和膠袋等。③工廠和貨倉棄置的塑膠、木料和金屬廢料等。④建築地盤棄置的建築廢料等。香港政府處理這些廢物的方法有堆填法、焚化法、再生法等。 4、告訴小學生如何保護香港環境,如在公園里不亂拋垃圾,不傷害公園里的動物,不採摘公園里的花木;不傷害益蟲、益鳥;要愛護和保護樹木;要遵守香港政府公布的有關保護環境的法規;幫助香港政府整治環境,發現垃圾堆積等現象,要利用熱線電話通知市政署。」聯系自己的實際,不難發現在學校的周圍,存在著許多實驗教學的良好教學實例和有待探究現象,善加利用,必能為我們的實驗教學增添新的渠道和亮點!
五、多媒體對實驗的輔助作用。
多媒體投影的放大作用。多媒體投影儀是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下產生的一種很好的的工具。我在教學花的構造一課時,要現場解剖一朵桃花。在解剖子房時,我在實物投影儀上進行操作,孩子們清晰地看到了我的操作過程,甚至看到了放大20倍的胚珠。這對孩子們的獨立操作幫助很大,相對那種教師一桌一桌的演示要大大節約時間,提高了實驗效率,降低了材料損耗。
電腦動畫的啟發作用。在啟發學生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假設的時候,我有時會選擇現成的電腦動畫來引導學生,減少他們的實驗盲目性。此時,FLASH等動畫技術就成為教學的關鍵,如何用動畫技術再現科學的過程就完全依靠技術水平了。
當然,影響科學教學有效性的因素還有很多,如:教師的精當的評價、學生及時的自我反思,設計合理的教學目標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研究,不斷調整。應該說,改革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要做的事很多,涉及的面很廣,本人上述的幾點只不過是泛泛而談,旨在拋磚引玉而已。新課改下教師要既做教書匠,又做思想者,且行且思,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