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科學了教學中怎樣讓學生思維可視化
正美國自然教學法專家蘭本達教授認為,教師和學生在整個科學探究活動中,思維和行動應該比語言占優勢。而在引導學生開展科學探究活動,親歷"問題情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實驗探究、收集證據、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提出問題、匯報交流等探究活動大多停留在語言交流的層面,難以呈現學生科學思維的過程、凸現學生科學思維的深度。
② 思維可視化和知識可視化的區別是
1、概念的區別:
思維可視化是指以圖示或圖示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見的思維結構、思考路徑及方法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易被理解和應用。
知識可視化是指用來構建、傳達和表示復雜知識的圖形和圖像手段,除了傳達事實信息之外,知識可視化的目標在於傳輸知識,用圖形圖像手段呈現知識結構、結果,以幫助人們重構、記憶和應用知識。
2、二者在表現形式上有相似、交叉的地方,但有本質上的區別。
思維可視化關注的是思考路徑、策略和方法。
知識可視化關注的是知識本身。
從這個角度看,知識可視化更關注結果的表達,而思維可視化更關注過程的呈現。
3、研究背景不同
思維可視化是由華東師范大學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劉濯源主任提出的,並結合於基礎教育各學科的學科規律,考試規律及學生的思維規律,而形成了一套思維可視化教育體系,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解決考試問題,起到減負增效的作用。如側重梳理知識結構的學科思維導圖,發展學生解題能力的流程圖、解題魚骨圖,深化學生學科學習策略的模型圖等等。
知識可視化,據網上信息,北京師范大學的知識工程研究中心部分研究人員有過這方面研究,但網上尚未查到相關具體研究成果。因此無法給您做出詳細描述。
另外,查閱信息時發現,思維可視化的研究團隊主要由心理學、教育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學科專業背景的人員組成,側重於基礎教育學科教學的研究,
而知識可視化研究人員大多具有教育信息技術專業背景,側重於信息技術的研究。可以說各有所長。
總之,二者的區別就在於「知識」和「思維」上,而不在可視化上。
③ 思維導圖,是實現思維可視化,提高大腦效能的「終極工具」。
我一直在用mindmanager
感覺不錯
④ 什麼是可視化教學
您想問的是華東師大劉濯源教授提出的思維可視化教學吧,
首先,思維可視化(內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或容圖示組合把本來不可見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於理解和記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是一種有效教學(工作)策略。
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技術主要包括:學科思維導圖、模型圖、(考試規律模型、學科規律模型、思維方式模型)、流程圖、概念圖、魚骨刺圖等等;
思維可視化教學是將這些思維可視化技術應用於整個教學過程(課前、課中、課後)中,以「多環節助力,全程化貫通」的方式提高教與學的效能。
要詳細了解思維可視化教學,你就去查閱華東師大劉濯源教授這個研發團隊的相關資料和論文,這個團隊應該是研究思維里最懂學科教學的,也是研究學科教學里最懂思維的。
⑤ 思維可視化和思維導圖有什麼不同
1、概念的范圍不同
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或圖示組合把本來不可見的思維(思考路徑及思考方法)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是一種有效學習(工作)策略。而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一種放射性思考(Radiant Thinking)方法。
從概念的范圍上講,「思維可視化」要大於「思維導圖」,屬上位概念,而思維導圖屬於下位概念,它也是一種思維可視化方法,但卻不能等同於思維可視化,因為思維可視化還包括其它多種圖示方法,如流程圖、概念圖、魚骨圖、邏輯關系圖、模型圖等,甚至可以說思維可視化是不拘泥圖示形式的,任何可以呈現思考路徑及方法的圖示方法都可被稱為思維可視化。
2、概念提出的背景不同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的一種基於放射性思考的,圖文並茂的筆記形式。而「思維可視化」概念是華東師大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主任劉濯源提出來的,他同時帶領研究團隊構建了「思維可視化教學體系」,並在2011年以《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為課題獲得國家「十二五」重點規劃課題立項。
3、二者的側重點不同
思維導圖以放射性思考為基本形式,強調運用圖像、色彩來提高記憶效率。思維可視化則不限定思考形式,發散思考、聚合思考、遞進思考、辯證思考、逆向思考、側向思考、抽具象轉化思考等思考形式都可以涵蓋其中,都可以運用思維可視的方式來呈現。另外,思維可視化不強調運用圖像而強調運用圖示,雖然「圖像」與「圖示」僅一字之差,但其側重點卻截然不同:強調「圖像」是為了發揮大腦的感知性記憶能力,而強調「圖示」是為了發展大腦的理解性記憶能力。也就是說思維導圖更側重提高感知記憶效率,而思維可視化則更側重發展人的抽象思維能力(如概括、歸納、分析能力等)。
⑥ 思維導圖的繪制中,信息技術的作用點有哪些
思維導圖需要在信息化社會這片沃土中孕育成長,而信息化社會需要思維導圖實現內涵式發展。但如果您只研究思維導圖的繪制,在信息技術中的作用就太窄了,應該深入到更高層面的思維可視化研究,因為思維導圖只是思維可視化的其中一種技術方法。
摘一段華東師范大學思維可視化研究中心的劉濯源主任於2014年12月第24期的現代閱讀《教育與出版》雜志的文章,供您研讀:
從「時空突破」到「腦內革命」——如何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內涵式發展
助您理解思維可視化在教育信息化中的作用,及二者的聯系。
一、教育信息化需要思維可視化實現內涵式發展
宏觀上講,當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態勢是迅猛的:電子書包、智慧校園、教育雲平台、翻轉課堂、慕課等基於教育信息技術的教育產品及教學模式一波一波地涌現出來,而且一波更勝一波。而隨著教育信息技術的發展,學校的「圍牆」逐漸被拆掉,教與學都不必再受規定的場所及規定的時間所限制,我把這種突破稱之為「時空突破」。而由「時空突破」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是巨大的:不受空間的限制,一堂課所能供給的「學生」便不再是一間教室里的幾十人,而是世界各地的幾千人,幾萬人,甚至是十幾萬人!不受時間的限制,學生的學習時間就可以從「剛性安排」變為「彈性安排」,學習自主性更大!尤其是慕課的發展更是對傳統教育形態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慕課,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規模開放式在線課程,與傳統課程相比,具有大規模、開放性、教學內容碎片化、學習自主性強、內容可選擇及可評價性強等特點,被媒體譽為「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最大的革新」。
然而,教育畢竟是教育,信息技術只是教育發展可以運用的手段而非教育發展的本質!即便是聲勢浩大的慕課,也有它發展的瓶頸:學生注冊規模巨大(課程的平均注冊人數一般在3至5萬,最高可達16萬),但課程完成率卻不高(超過90%的注冊者並沒完成他們所注冊的課程)。為什麼?影響因素可能很多,但學習體驗較差應該是相當重要的因素之一。學習體驗較差又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因素:第一,缺乏面對面的交流。第二,課程內容主要為陳述性知識,缺乏思維含量。「思維含量」是思維可視化教學體系核心概念之一,也是評價課程品質的最重要指標。就當下的課程而言,無論是「黑板加粉筆式」的傳統課程還是被信息化了的傳統課程都還是以知識傳播為主要目的及主要內容,當然也包括MOOC平台上的大多數課程,盡管它們由世界頂尖級名校提供,但仍然屬於「知識型課程」而非「思維型課程」,都在灌輸知識而非發展思維!因此,我們得出這樣一個觀點:如果不能提升課程的思維含量,無論信息技術發展到何種程度,它所改變的只是教與學的方式而非本質。
能夠改變教學本質的是思維可視化,它將引發的是一場「腦內革命」!如果說以慕課為代表的網路學習資源拆掉的是學校的「圍牆」,那麼思維可視化突破的則是大腦的藩籬——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大腦之間所傳遞的不再是現成的知識而是「思維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思維共振與思想爭鳴。基於思維可視化教學理念及技術製作的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傳播知識,而是藉助知識加工及知識體系的建構發展學習者的思維能力,知識背後的思維結構以及解決問題的路徑、方法及策略才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因此,教育信息化要真正走進教與學的本質,必然要融合思維可視化教學的理念及方法,才能完成從「時空突破」到「腦內革命」的巨變,實現內涵式發展。
二、思維可視化需要在教育信息化這片沃土中孕育成長
思維可視化是一枚「顛覆性的種子」,但要想長成根深葉茂的大樹,甚至是一片森林,就一定要主動投入教育信息化這片沃土的懷抱,在其中孕育。其原因有二:第一,思維可視化是一個新概念,參與此項研究的人還非常少,社會關注度還遠遠不夠,與教育信息化相比,連「星星之火」還都算不上。因此只有與教育信息化進行整合,才能獲得更多關注,吸引更多人參與。第二,思維可視化的實現必須要藉助多項信息技術的支持,如圖示繪制軟體(XMind、Imindmap、mindmanager、Freemind等),多媒體及智能終端,網路平台等。
三、思維可視化與教育信息化融合,將創造教育新圖景
教育信息化使教育具備了開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協作性,突破了時空限制,拆掉了學校的「圍牆」,為構建「終身學習型社會」及「知識全球化運動」提供了有力手段。思維可視化則將教學關注點從「知識」調整到「思維」,教師為思維而教,學生為思維而學,而且將本不可見的思維路徑及思考策略呈現在眼前,讓我們看見思考的力量!兩者融合,在線教育所提供的課程不再只是傳播知識的課程,課程思維含量大大增加,課程粘性(吸引力)也會隨之提高;而基於思維可視化教學理念及方法製作的「思維發展型」課程也將藉助雲教育平台及慕課,插上隱形的翅膀,飛向千千萬萬的學習者。
⑦ 小學數學思維的兩個可視化工具是什麼
可視化工具是 Visual Studio 調試器用戶界面的組件。
「可視化工具」可用來創建對話框或其他界面,以一種適合於變數或對象數據類型的方式來顯示變數或對象。例如,HTML 可視化工具解釋 HTML 字元串,並按照該字元串出現在瀏覽器窗口中時的樣子顯示結果;
點陣圖可視化工具解釋點陣圖結構並顯示該點陣圖結構表示的圖形。
某些可視化工具允許您修改數據,還允許您查看數據.
⑧ 什麼是可視化思維
可視化思維就是直觀的感受,打個比方,一個企業直觀臟、亂、差、經過環保效果整改,直觀效果就美化。
⑨ 全國思維可視化教學研究中心modern thinking map visual 詞法與時態
去全國唯一的「思維可視化」權威研究機構,華東師大劉濯源教授帶領的思維可視化教學實驗中心,查詢便知,也可在劉濯源教授的博客中查閱。
⑩ 思維可視化在教學中怎麼應用呢
思維可視化在教學中的應用這個問題,我也請教過網友,得到的回答如下:
首先參照網路,劉濯源教授提出的思維可視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是指運用一系列圖示或圖示組合把本來不可見的思維(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徑)呈現出來,使其清晰可見的過程。被可視化的「思維」更有利於理解和記憶,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遞的效能,是一種有效教學(工作)策略。實現「思維可視化」的技術主要包括:學科思維導圖、模型圖(考試規律模型、學科規律模型、思維方式模型)、流程圖、概念圖、魚骨刺圖等等;
將思維可視化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參照華東師大劉濯源教授《思維可視化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和實踐研究》課題手冊第10頁中的內容如下:
思維可視化技術可以運用於教學的整個過程(課前、課中、課後)中,以「多環節助力,全程化貫通」的方式提高教與學的效能。
例如:在課前,教師可以運用思維可視化技術提高資料處理、教學設計、課件製作、作業設計的效率和品質,學生也可運用其中一些方法(繪制學科思維導圖)進行課前預習;在課中,教師可運用「思維可視化」課件來提高教學效能和品質;在課後,學生則可用這些方法進行高效能的復習或能力訓練(如用學科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梳理、解題、作文構思等)。
以上運用改進了知識的加工與輸入方式,使「教」變得更清晰,「學」變得更輕松、更快樂。但以上「運用」還只是這套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表層整合」,真正的「深層整合」是與「規律」的整合,這里的規律是指」考試規律——學科規律——思維規律——心理規律「的層層遞進和有機結合,把這條「規律線」與思維可視化教學技術有效整合起來,才是這套技術的」大用「,也是使整體教學效能提高2-3倍的秘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