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與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與創新

發布時間:2020-11-29 17:19:29

1.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進行創新教育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進行創新教育
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富情感、極具個性、極易激發想像和創造思維的學科。它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造思維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和基本任務。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呢?
一、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語文課程標准》中強調「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學生而言,學習興趣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創造能力的形成。因為興趣是創造動機的表現形式之一,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時,他的注意力就會高度集中,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個心理活動都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無數成功者的事例證明:興趣是引發創新的先導,他們的成果、成就無不由興趣而生。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導入新課,還是教學環節的設計;無論是課堂上的訓練題,還是課後的鞏固;無論是閱讀教學,還是作文教學,教師都應在「興趣」上做文章,都應該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讓他們在聽說讀寫思諸方面都得到發展,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備。
1、設境激趣。
小學生主動性的發揮,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密切相關,需要教師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引導他們主動參與。而小學語文教材中不少感人的故事,如果單純地進行字、詞、句、篇的教學,師生游離於情感之外,文章就顯得形散神離,枯燥無味了。因此要根據教材內容創設情境,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用環境去渲染,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能全情投入到學習中去,成為課堂的主人。如教學《月光曲》時,可以先以音樂大師貝多芬優美的《月光曲》導入,用多媒體播放月光從海面升起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月夜的美。當學生沉浸在老師所創設的月夜情境時,再以感人的語調訴說這首動人的《月光曲》的來歷,學生立刻對盲姑娘的不幸產生了同情,並對貝多芬的行為予以肯定。學生的情感在這樣的氛圍下得以調動,迫不及待地要學習這一感人的課文。在悠揚的樂曲中,在真實的畫面面前,結合課文的語言文字描寫,學生又有了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這樣創設情境,以情激情,既收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又使學生在自己的情感實踐中生成了新的思維,這就是創新意識。
2、置懸引趣。
懸念作為一種學習心理機制,是由學生對新學知識未完成感和不滿足感而產生的。懸念能產生最直接的探索慾望,也是調動學生興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和教材具體內容,恰到好處的設置懸念,便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發學生參與探索知識的興趣中來。如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我先出示題目,然後由簡介作者引出:作者的筆名叫落華生,和題目僅一字之差,作者為什麼要起這個筆名?再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發現。通過這種方法組織的課堂教學,就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交給了學生。學生通過教師巧設懸念組織的自學訓練,學會了在學習中多提問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這樣一來,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索興趣,直至知道其中的奧妙。由此,學生便在興趣盎然中學會新知。
3、圖文持趣。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圖畫不單是文字的說明,且可拓展兒童的想像。」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簡筆畫就是一種很好的引情激趣的手段。如《故鄉的楊梅》的教學,要學生理解楊梅果顏色的變化時,我讓學生先自讀課文,找出課中語言文字的描寫,再聯系自己的想像,把楊梅果顏色的變化以簡筆畫的形式畫出來。大家對比交流,圖文對照,加深了學生對楊梅果顏色可愛的認識,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作者愛楊梅的情感。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不少插圖,這些插圖是課文內容的縮影,它往往形象生動地把課文的重點、難點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因此充分利用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文對照,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能提高他們深究課文的興趣。另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還可以採用實物演示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境,以生活展現情境等方式,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語言內容。綜上所述,興趣是一張高揚的風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技術,吸引學生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創設問題的情境,激活學生的創造興趣,則更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
二、啟發想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的想像開始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學生讀有情有景的課文,教師可啟發學生再造想像,邊讀邊在頭腦中浮現圖畫,這樣既能用圖畫幫助理解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增進創新技能,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於留有想像空間的課文,要鼓勵學生展開想像和聯想。比如學了《橋》讓學生說說,你們最想對老支書說些什麼?學了《新型玻璃》讓學生說說,你們還想發明什麼樣的玻璃?讀了《坐井觀天》讓學生想像,青蛙聽了小鳥的話怎麼想,怎麼做了?這樣在仿寫實踐中展開想像的翅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美國教育家杜威也說過,「科學的每一項巨大的成就,都是以大膽的幻想為出發點的」。對事物的未來大膽地幻想是創新的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科學史上的許多事物的過去和今天都表明,「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對事物的未來大膽進行幻想,並以此幻想目標為導向,激勵學生改組、遷移、綜合運用掌握的知識,尋找各種將幻想目標化為現實的途徑,從而增進創新技能。同時,教師要善於利用「空白點」,引發學生「補想」,培養學生的合理想像能力。小學語文課本中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好課文很多,蘊含著培養創新能力的因素和良機,我們要充分挖掘這些因素,把握培養良機,引導主體參與,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鼓勵質疑,增強學生的創新信心。
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要從鼓勵學生發問質疑開始。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生的發問家。對小學生而言,整個世界就是由一個個問號構成的,所以他的問題很多。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為什麼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少,很多孩子最後不會問問題,提不出問題來,這跟我們的教育方式是相聯系的。對於孩子的很多荒誕不經的問題,我們常常採取的方式是呵斥制止,不予理睬。這樣時間長了後,孩子的質疑問難的精神就會被窒息掉。所以一方面,要鼓勵學生發問質疑,另一方面,要保持學生始終有一種比較強烈的問題意識。要使學生能夠不斷的提出問題來,教師還應該有正確的應對發問的策略。在課堂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發表的意見,教師應該冷靜地對待和思考,特別是對於那些跟教科書、跟老師設定的不一致的意見,教師更應該慎重地給予解答,在不明確的情況下,最好延遲做出判斷。而不象我們現在所形成的習慣,教師馬上要給一個反饋,甚至在很多情況下是習慣性的、條件反射式的給予否定。這樣,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在老師不經意間就可能受到傷害。學生需要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和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除了要讓學生認識自己的表現、鼓勵他們相互學習外,還要特別重視對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
四、注重實踐,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傳統教育偏重知識的傳授而輕視實踐能力,以被動接受為主,很少有學生自己從活動與實踐中獲取真正的知識。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淡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因此,教師應廣泛開展語文活動,在活動中提高學生語文創新能力。一是明確主題,開展讀書活動。如學完《給予是快樂的》一課,以「怎樣和別人分享快樂」為主題,向學生公布讀書目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閱讀評比。讓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進一步了解社會、了解自己,從而提高認識評判能力。二是舉行辯論大賽,讓學生思想的火花在撞擊中迸射,讓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辯論中得到鍛煉。三是積極為學校網站投稿,盡量發表自己的佳作。讓學生自己體會成就感,這種自由的形式正為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繽紛的舞台。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充實了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高對事物的判斷能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創新能力。
五、善疑巧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質疑是創新的開始,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搖籃。的確,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問題,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的疑點、難點、焦點,隨時隨地進行教學調控,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激發學生的探索慾望和創新興趣,形成巨大的創新動力。
1、問中求巧。
「問題是接生婆,它幫助新思想的誕生」。教材的重難點知識是質疑教學的重要內容。不少教師在處理重難點教學內容時,不是想方設法去激活學生的思維,突破學生的認知矛盾,通過問題探索、解決矛盾獲得長進,而是要學生死記硬背或由教師滿堂解釋,向學生奉送知識,這種教學很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已有的知識和內容,更重要的是要通過善疑巧問生成新的知識,尋求新的發現,獲得新的認識。有位教師在教學古詩《泊船瓜洲》時提問:「春風又綠江南岸」你是怎樣理解的?這樣的提問,起到了「一石擊起千層浪」的作用,學生的思維馬上活躍起來,不同層次的學生按自己的分析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學生的答案有的包括了教參所列的內容,有的卻與教參發生沖突。如學生說,這春風吹綠長江南岸的景色,不是因為詩人看到的,而是詩人想到的。因為,詩人不可能從北岸的瓜洲看到南岸的景色。盡管學生的理解與教參不同,但卻有自己的創意,有一定的道理。使教師的提問達到了推陳出新的目的。
2、易中出奇。
小語教材中的有些內容,學生似乎一看就懂,處於無疑的境地,也就失去了再去研究學習的興趣。所以,為了讓學生能積極地完成自己的每一項學習任務,在這些內容的處理上,教師要注意於淺處深問,於無疑處激疑,引導學生探討課文的思想,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激勵學生思維,撞開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閥,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如《窮人》這篇課文,學生通過預習,加上課上交流,基本上弄懂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知道講的是桑娜收養了西蒙的兩個孩子,表現了她善良、幫助窮人的品質。他們覺得很容易,沒有什麼再思考的了。這時,可以啟發學生繼續於無疑處來生疑,設計這樣一組提問:「對於用《窮人》做題目,你是怎麼想的?這篇課文重點寫桑娜,為什麼又不以『桑娜』為題,而用『窮人』為題呢?誰能從課文中所描寫的人物和事情上去理解?請同學們再好好想想。」這樣一問,學生一下子又活躍起來:「原來這裡面還有這么多我們不知道的內容啊!我要把它弄清楚。」學生的好奇心馬上漲湧起來,又積極地去思考,去討論。這樣「無中生有」,突破定勢,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質疑品質,敢於質疑,善於質疑,實現思維的創新。
3、同中求異。
課文是「文道」的統一體。我國的語言文字豐富多彩,用詞造句、構段連篇沒有固定的模式。課文的思想感情,作者的觀點、態度等的傳遞也具有間接性、模糊性等特點,同樣的思想內容可以用不同的文體、不同的表現方法、不同的語言文字來表達;同一篇文章,因為閱讀者有著不同的知識背景及經驗積累,他們對文章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要人雲亦雲;要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交流合作,取長補短。為學生質疑創造條件,提供機會,讓他們把隱藏的認知過程充分顯示出來,在充分「求異」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正誤和優劣,並作出公正合理的評價,選擇最佳答案或進行優化組合。如在教學《兩貓失鼠》一課後,我提出:「這只老鼠給你留下什麼印象,並說出各自的理由。」由於在學生的知識經驗中,老鼠是公害,所以大部分學生說老鼠非常狡猾,哄騙兩只貓放跑了它。有的學生卻說:「老鼠雖然狡猾,但它遇到危險時,能隨機應變,這是愛動腦筋的表現。」說的多好啊!說出了與眾不同的見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當僵化地絕對排他的去追求統一,要在學生個體差異上做文章,為此教師就要在情感價值觀的正確取向下,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觀點、新思路,提出一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問題,提出一些乍聽起來有違常規,有悖常理,甚至是荒唐無稽的問題。教師要以寬容、尊重、贊賞、激勵為主的情感態度點撥引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的獨特作用,不僅在於它承傳著直接孕育創造精神的民族文化,而且是養成創新能力,培養創新個性的主要源泉。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教育是不容忽視的,需要我們教師聯系語文學科的特點採用各種方法,多種形式,進行創造性地教學,只有這樣學生的創造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創新教育才能得以實施。

2.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3. 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如何創新

無為而為教育者的表面上的有形的「無為」,隱含著實質上的無形的有為。莊子強調的是無為,有為當然能做成事,但無為、能做成事的更多;許多事可以通過意志來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過沒有意志來做成。只有不成為負擔的東西才能成為永恆;只有無一絲一毫不自然的東西才能永遠永遠與你在一起。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至關重要。、教少學多教的最高境界是使對方「得道」(獲得感悟,得到內化),「授漁而魚」,充分發動和依靠學生。最佳的教學的確不是依據教師的出色的教,而是依靠學生自主的學,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揮全部教育資源。包括學生自身的,學生與學生的,教師與學生的,家長與孩子的聯系性資源,去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因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是達到最高境界的不二法門。

4. 為什麼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創新實踐活動應用語文總是0分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以語文課本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指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意義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有效地運用媒體、網路等現代技術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並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使現代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信息技術有著其獨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將在學科教學中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合作學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和途徑.尤其可以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閱讀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克服學習困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所體現的先進性,得以廣泛應用於小學教學的各個學科之中,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突出了它的優勢.但是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中還存在盲目性、形式主義的現象,甚至將語文閱讀教學課變成了教師課件製作水平的展示台.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輔助、促進作用.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和產生的相應效果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體現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學習的一種手段,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讓課堂錦上添花,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深入研究使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方法,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產生相應的效果. (一)啟其所感,導其所難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可幫助教學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 1.篩選具體形象信息資源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皮亞傑(J.iaget)的構建之一:理論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能夠表現思維的復雜性,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起學生持續探索的興趣,對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解釋,完成知識的意義構建. 【案例1】人教(實驗)版小學第四冊中《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贊美之情.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在於詞語句子的理解. 全文六個自然段都是圍繞燈光夜景寫的.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為了表達北京城的迷人景色,文章運用了很多四字成語.如:夜幕降臨、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絢麗多彩、川流不息等.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然思維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恆性,但這種思維運演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和發散性思維還很弱.對於抽象的事物,還無法較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課文中比較抽象的字、詞的理解能力還很薄弱.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可見具體形象的直觀作用不容質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字、詞的意識,為理解句子和課文內容打好基礎,只有將抽象的事物轉換為具體形象的事物.而信息技術它不僅能將大量的知識信息快速地反映給學生,而且還能將抽象的事物通過具體的畫面變得通俗易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真正能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北京夜晚的輝煌、亮麗.

5.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創造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沒有學習的願望,那麼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因此,我們要珍惜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習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種平易、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放鬆的環境下形成一個自由自在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她們的體貼以及幫忙。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識的慾望。教師還可以促使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到思維活動中,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慾望,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多種懸念,留給學生探索的餘地,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求知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因為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還應善於發現和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我們還要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羈絆,在評估學生非基礎知識方面的答案時,要把有無創造性擺在首位,只有這樣不斷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讓學生頭腦中不斷閃現創造的火花。
二、挖掘語文教材中有利於創新的資源
進行創新教育,必須提供創新的條件。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材已經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條件。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創新資源。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有時作者根據文學創作的需要,在行文中有意識地留下一些「空白」,言似盡而意無窮。教師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抓住這些意味深長的「空白」,讓學生去想像、補充、延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大量反映創新性的事物,有各種事物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教材中窺探出人們在不斷地創新,民族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而這些事物正是人類創造的結晶,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最有說服力的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還歌頌了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他們有科學家,有發明家還有化學家,他們在不同的學科領域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的學科神話。如發明了燈泡的愛迪生,地動儀的發明人張衡,以及我國現代的偉大科學家李四光、童弟周等。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際對學生進行創造精神的培養,他們勤奮的工作、科學的態度都會對學生的靈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並利用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為學生頭腦閃現創新的火花提供准備,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
三、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從其方式角度看,可劃為發散性創新思維和收斂性創新思維。其中小學生最適合培養發散性創新思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認真鑽研教材,努力設計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正向、逆向、橫向、縱向等思維活動,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教學課文時,我常常不拘泥於教材原有結構,而是根據教材實際需要,變序導讀、多向分析。《驚弓之鳥》一課要求學生復述課文,可讓學生變序復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復述中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靈敏度、流暢性和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變相思考,變向思考是在制定解決某個問題的辦法或方案時,從各種角度改變觀點進行考慮,課文《田忌賽馬》講述的故事就是變相思考的例子。變相思考的主要方法是改變課文原來的思想觀點,讓學生探究原來的思想觀點的真正含義。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方式還有許多,運用哪一種方式因人而異,但不論運用哪一種方式,都要遵循語文教學「雙基」訓練的規律,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
四、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
想像是創造的先導,是從模仿到創造的階梯。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先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但是由於語文教學中有一些教材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會造成學生理解教材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一個媒介,將教材變得生動豐富,進而讓學生易於理解,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是很有利的。21世紀,多媒體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引進到教學上,它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媒介。因此,教師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要合理地使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為了使學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我利用下載的視頻資料進行講課,讓學生清楚得看到灕江水平得像一面鏡子,然後讓學生去想像桂林山水的美,並讓學生用筆把自己想到的桂林山水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得到了充分培養。

6.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淺談一下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的培養,談語文教學我願把它和數學教學,對起來說,便於理解。數學知識像是一個鏈,而語文知識像一顆樹,它的形狀 大小 趨勢等,是不定性的,它涵蓋的內容是豐富的;一道數學題,結果是唯一的,而同一個作文題,結果是豐富的,就是一個作文題目,是由一個人,不同時期作,結果也是不相同的。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語文時,需要創新,還以作文為例,就是追求個性化 多樣化,相同到是雷同,語文作文中絕對不許的。
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中,對有創新意識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實踐也是一樣,老師的一句話,在學生心目中,就是指南針,你要是表揚他一句,他感到不知有多美,要學生怎樣去創新,怎樣去實踐,也是需要老師,給點撥,所以是需要老師動腦的。

7. 如何創新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

二、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
要想創新教學方法,老師首先應該具有創新意識,挑戰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方法、課堂設計及組織形式都要積極創新。老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使創新教育真正實現,結合小學生的特點,激勵他們運用創新性思維;對學生抱有充分的信心,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和能力;積極創設相互信任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盡情地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充分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新發現,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加強合作,豐富教學形式。
老師可以提前依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進行合理多樣的分組,讓不同個性和特點的學生一起相互幫助,學習他人的優點。在課堂小組討論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與學生交流,及時掌握他們的情況。同時為了增強課堂討論的效果,讓討論發揮真正意義上的作用,老師要有目的地進行輔導,讓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感受到學習的快樂。
3.增加學生的課外活動。
小學教學的重要一環是課外活動,各種各樣的課外活動有助於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課外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機會,老師應該積極提倡學生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進行導讀活動,這樣學生不但能鞏固課內學到的知識,而且可以擴大知識面,提高語文知識和能力。另外,要引導學生創辦校報、校廣播站,為學生獨立運用所學知識創造條件的平台,從而使他們通過課外活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創造性思維能力。
4.激勵學生積極思考、勇於提問。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要積極鍛煉並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提問。老師要正確意識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積極營造歡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於學生的問題,要充分地尊重理解,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焦慮感,使他們沒有壓力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充分活躍思維,勇於提問。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充分體現自己的創造性思維,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
5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
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一本語文書,還必須要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語文新課程標准》也規定了各年級段必須達到的閱讀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平時的教學中,可以每個月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在教室里建立圖書架,以方便學生閱讀,每周舉行一次讀書交流活動,鼓勵學生交流讀書的內容和感受;每天抽出一定時間為讀書時間,要求學生做到多動筆; 多讀書,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堅持下去 學生閱讀和寫作水平就會進步,語文能力一定會有顯著提高。
總之,課堂創新只是我們的一種手段,是為我們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目的服務的,但最基本的前提是能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知識,而不能以創新來削弱或否定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在採取何種形式以及如何使用方面要注意適度和實用原則,而不能一味純粹地求「新」,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展示而展示,最終是本末倒置,學生既沒有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又沒有學好課本知識。因此一定要發揮課堂創新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優化與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