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知道蘇州新蘇師范附屬小學姜莉莉老師的號碼知道的說一下,急用
聶呃(原名聶首信,年2月14,1912年,1935年,7月17日),音樂家,兒子的字,意義(又稱紫藝術),全國中國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三月的志願者國歌「。
[編輯]
雲南省玉溪市聶耳出生在昆明。聶耳從小喜愛的音樂,在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范。閑暇時,聶耳教他們的樂器,如長笛,二胡,三弦,月琴,並於1922年擔任樂隊指揮的學童「,聶私營和小學高級部的現實雲南省成立於1925年,於今年9月聯合中學
1927年,聶耳畢業於雲南省雲南省成立第一師范學校建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學校,學生參與活動在學校組織的「讀書俱樂部」,和99音樂協會「與她的朋友經常參加內部和外部的表演。在此期間,他還學習小提琴和鋼琴。
,1931聶耳考入黎錦暉月亮的音樂劇俱樂部舉辦任何小提琴手。 1932年短暫的「舞蹈」,並批評黎氏被迫離開組。聯華影業公司1932年11月,參加在蘇聯,音樂組之友??,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在1933年參加的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集團,聶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Nie'er EMI的音樂部門在1934年的工作,主持,EMI(也被稱為「密集的鄉村樂隊」)的國家,這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1935年初,聶耳創作了著名的「1935年志願者三月
Nie'er任何聯華植物的音樂總監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藤澤市游泳不幸溺水身亡日本
[編輯]
聶耳一生共創造了37首歌曲的主要作品是寫在不到兩年之前,他的亡,這反映了生命和斗爭工人階級的歌曲佔了很大的比例。經常與田漢聶耳除了志願者在3月份,聶恩的代表作品包括「畢業歌」,「前進歌標題」梅娘曲,賣報歌「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女「 ,「飛歌」,除了長城街早期B女,鐵蹄下的歌女「,」告別南洋「,」翠湖春曉,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和民間器樂,舞蹈金蛇狂舞。
2. 關於聶耳的事
母親的歌讓他著迷
聶耳的父親聶鴻儀在昆明甬道街72號開了一家成春堂葯店。1912年2月15日,聶耳出生在葯店的樓上,原名紫藝。不久,父親死了,葯店由母親經營,殷實的聶家開始中落。在幼年聶耳的記憶里,母親經常坐在燈下,撥拉算盤,算完賬後,嘆氣,發愁。聶耳曾暗許心願:今後一定要「讓母親過好日子」。他到上海後,在寫給母親的信中,屢屢提到「匯錢」之類的字眼。
母親是聶耳最大的牽掛。從照片中看,母親彭寂寬是比較典型的傣族婦女的長相。令人佩服的是,彭氏沒有上過一天學堂,但跟著丈夫,居然能夠讀醫書,丈夫死後還能坐堂把脈問診,養家活口。彭氏的聰慧,顯然也遺傳給了兒子。聶耳是家裡最小的兒子,乖巧伶俐,一支簡陋的竹笛能吹得五彩繽紛,甚得親友疼愛。
母親能唱各種民歌,包括在昆明等地民間廣泛流傳的洞經調、花燈調、洋琴調,等等。動聽的歌曲與歌曲里的故事讓小聶耳著迷。蔡鍔功成名就之時,聶耳還是黃口小兒,但他從母親的歌里認識了蔡鍔。蔡將軍雲南首義討袁護國的壯舉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習武從軍曾是少年聶耳的一大志向。十六歲那年,聶耳終於憋不住了,背著家人偷偷參軍,被編入十六軍湖南新兵隊受訓,後投考黃埔軍校不果,又被軍隊遣散,習武之念才在無奈之中打消。不得已,轉而讀書、演戲、作曲,但成就偉業之心未了。
在一篇《我之人生觀》的中學作文中,聶耳表示,如果有可能,他不會從事宗教、哲學和科學的行當。他的理想是先上大學,然後出外游歷,最好是出國,行路讀書,增長見識,學術上有所建樹。最後掙幾個錢,與幾個談得來的朋友,找一處山清水秀的地方,讀書,彈琴,度悠閑時光。他還特意表示,昆明的西山將是自己隱逸的首選。
待到年長幾歲也就是中學畢業考入雲南省立師范學校後,聶耳又寫了篇《我之人生觀》,他的學生腔明顯少了,代之而起的是,希望學工科,研究點藝術,做一個「並不是魯濱遜那種個人主義的思想」的游歷家,然後「以實在考察之所得以建設新的社會」。
演藝圈的「拚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因為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因為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
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陣容雖然不大,但是因為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助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一定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
「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起。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耳朵先生」和「田老大」
活潑,天真,十九歲的聶耳是個孩子王,身邊總圍著歌劇社的小演員們。做游戲,輸了,孩子們起鬨,聶耳樂顛顛地聳動著兩只耳朵。大家不滿足,「耳朵先生,再來一個嘛!」聶耳又「秀」了一下。
聶耳最愛看電影,而且每遇動情之處必哭,這在朋友中出了名。他的這個習慣常被朋友們當做笑料,他自己卻覺得再自然不過。至情至性,有何不好?
那時,聶耳與他的同鄉、上海泉漳中學的教員李生萱來往很頻繁,此人即後來的著名哲學家艾思奇,聶耳因此對哲學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和嚮往。
「一·二八」以後,上海白色恐怖嚴重,中共提出在文藝界發展黨員,壯大左翼力量。年輕活躍的聶耳被列為首批培養對象。培養和聯系人是上海左翼劇團聯盟負責人田漢,後來介紹聶耳入黨的也正是田漢。但在聶耳目前保留下來的十多萬字的日記、文章、書札里,關於田漢的描述卻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流水賬式的記錄,至多用「很好」這樣的字眼籠統地表示一下。勤寫日記和書信的聶耳,逢「田」何故謹慎規避?令人不得而知。當然,在田漢的眼裡,聶耳最初只是一個有著不平凡經歷的追求革命的貧苦學生,兩人閱歷、資歷以及性格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這並不妨礙田、聶二人在音樂創作中的默契合作。
1933年至1935年兩年間,田漢作詞,聶耳作曲,一同創作了《開礦歌》、《大路歌》、《畢業歌》、《碼頭工人》、《苦力歌》、《打磚歌》、《打樁歌》、《告別南洋》、《春回來了》、《慰勞歌》、《梅娘曲》、《打長江》、《采菱歌》、《義勇軍進行曲》等十四首歌曲,幾乎佔了聶耳全部作品的一半。聶耳的處女作《開礦歌》是兩人合作的開端。後來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則是兩人合作的巔峰。
電影《風雲兒女》劇本剛剛完稿,編劇田漢被捕了。聶耳見到導演夏衍的第一句話是:「《風雲兒女》誰來作曲?」第二句話就是:「我來寫吧,田漢也會同意的。」自信與篤定溢於言表。獄中的田漢果然同意了聶耳的請求。很快,聶耳就拿出初稿,定稿是聶耳到日本後完成的。
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東京附近的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死,年僅23歲。當時,由詩人郭沫若在日本寫了一首詩,以志紀念;1954年雲南省重修聶耳墓,郭沫若又撰寫碑文;同年,日本藤澤市修建聶耳紀念碑,碑銘也由郭沫若題寫。聶耳生前與郭沫若是否有交往,我們並不清楚,但作為田漢的密友,因為田漢的緣故,郭沫若關注聶耳是十分自然的。只是,為什麼不是田漢呢?由此推想,盡管聶耳和田漢有過多次成功的合作,在「朋友」和「搭檔」之間,筆者更傾向於從後者的角度考量兩人的關系。聶耳提起田漢,總是恭恭敬敬地稱一聲「田老大」。
1934:「我的音樂年」
1934年4月1日,聶耳加盟由英國人經營的東方百代唱片公司。百代公司當時在上海十分出名。
初進「百代」,聶耳只是音樂家任光的錄音工作助手,但是很快他就被任命為音樂部副主任,這是因其一目瞭然的才秉。「百代」老闆大氣地對聶耳說:不管你是誰,你做什麼,只要你能做成,有影響,有效益,你就盡管去做。
聶耳「拚命三郎」的勁頭又上來了,抄譜,作曲,演出,開研究會,一刻都不消停。他是如此興奮而忙碌,以至連寫日記的時間都沒了,整整七個月的「百代時期」,臨到末了他才粗略地寫了一篇「總結」文字。在這篇註明「四月四日」的日記里,亢奮中的聶耳一再使用「一致地贊許」、「批評甚佳」等火爆字眼,形容自己為電影《漁光曲》、《桃李劫》、《大路》創作的音樂作品。
忙碌中聶耳最用心力的是國樂隊,業余演出時這個樂隊也稱「音樂社」。樂隊很小,只有幾個基本席位,成員都是往來較密切的同行,每禮拜開兩次夜工,因為是同人性質,大家的興致很高。樂隊進行了一系列的民樂伴奏和合奏形式方面的改革實驗。聶耳根據雲南等地民間樂曲改編完成《山國情侶》、《昭君和番》等四首民樂作品,都是交由音樂社首演的,現場與報章的反響讓他和他的朋友們興奮不已。
今天,辭典里有關「聶耳」這一詞條,在「《國歌》的作曲者」後面通常都會加上一句「中國新音樂的創始人」。「百代」就是聶耳「新音樂」的實驗室。
人生的價值往往成就於一個瞬間,一個階段。1935年聶耳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了聶耳作為一個音樂家的標志性作品,但他豐富多樣的音樂實踐,在1934年就已大略成型了。他自己說過:「1934年是我的音樂年。」
那一年,碰見熟稔的朋友,聶耳總會半真半假地發幾句牢騷:忙!真忙!談戀愛的時間都沒有。話剛說完,一轉身他又忙得像個陀螺,從樂隊轉到合唱隊,從合唱隊轉到攝影棚——因為他正在籌劃歌劇《揚子江暴風雨》。若干年後,夏衍回憶當年情景時,曾長嘆再沒有能像聶耳這樣「搶」著幹事的人了。
1934年,聶耳真的特別快樂,他的生活和精神狀態完全變了。在名人如毛的上海文藝圈,聶耳曾一度很沮喪;但這一年,他恢復了慣有的自信。
六十多年後,新世紀的第一個新春,中國廣播民族樂團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當地許多社會名流盛裝蒞臨。音樂廳的氣氛出乎意料地好,每一曲終了總有熱烈的掌聲。聶耳在「百代時期」編創的《金蛇狂舞》起奏。大廳里靜極了,豐沛的個性化的旋律流淌在多瑙河畔。突然,震耳的掌聲提前響起。一時間,作為聽眾的筆者百感交集,想到很多,包括聶耳。這次音樂會上還演奏了聶耳在「百代」期間主持改編的另一首新民樂《翠湖春曉》,同樣以那充滿民族個性色彩的優美打動了異域的聽眾。今天,《金蛇狂舞》和《翠湖春曉》已被國際音樂界視為中國民樂的經典作品,靈魂早已升入天國的聶耳,你有什麼新的感想么?
3. 聶耳是怎麼死的
1935年7月17日,年僅23歲的聶耳在日本藤澤市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1912年2月,聶耳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雲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7月17日,聶耳在日本神奈川縣藤澤市鵠沼海濱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年僅23歲。
(3)聶耳小學教師擴展閱讀:
聶耳原名聶守信,他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家裡境況困難。聶耳該上三年級了,學校立刻就要開學,但是哪有錢交學費買書呢,媽媽悄悄把聶耳爸爸在世時最喜愛的八音鍾賣了。
學費有了著落。可書費呢,開學那天,小聶耳拉住媽媽的衣角說:「媽媽,我有書了。」他從書包里拿出兩個訂得整整齊齊的本子。媽媽翻開本子一看就呆住了。
聶耳用香煙盒紙工工整整地抄了兩本,一本國語,一本算術。貧寒的生活絲毫沒有影響他對生活的熱愛。他家有一位鄰居姓邱,是位木匠,閑暇時喜愛拿一枝短笛坐在門口吹。
那美妙的旋律時而像天上的雲彩一樣悠揚舒緩,時而像森林裡的小鳥一樣活潑跳躍。年幼的聶守信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邱木匠家,跟他學習吹笛子。
聶守信很聰明,學得很快,在他的影響下,兩個哥哥也跟著一齊學。之後,他們用壓歲錢買了一枝竹笛和一把二胡。從此他的家就樂聲不斷,常引得路人停下腳步聆聽。
之後,聶守信又學會了拉二胡、彈三弦和月琴。在學校,他是學生音樂團出色的小指揮,在他家居住的胡同,他又是街坊兒童小樂團的熱心組織者。
中學畢業後,聶守信被雲南省立師范學校錄取。一天,他親眼看見殺害了三位革命者,還割下他們的頭,挖出他們的心,暴屍示眾。聶守信對此感到無比憤怒,他開始思考民族的命運。
並加入了共青團。由於參加革命活動,他被當局列入黑名單,無奈離開家鄉去了上海。這一年,他剛18歲。初到上海,他在一家雲南人開的商號里當伙計。
一天,他在報上看到了「明月歌劇社「招收學員的廣告,想到自己從邱木匠那裡受到啟蒙至今,一向沒有機會投身藝術,便立刻跑去報名。
主考人是音樂家黎錦暉,他見這個年輕人身上洋溢著奮發向上的熱情,又有音樂基礎,立即錄取了他。在歌劇社,聶守信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
由於他的耳朵個性敏銳,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之後,他乾脆改名叫聶耳。「九一八」事變後,國家危難,歌劇社的節目仍然是風花雪月。
聶耳認為年輕人不應沉迷於靡靡之音,離開了歌劇社。不久,他結識了詩人田漢,參加了革命音樂組織。
他開始為電影和戲劇創作主題曲和插曲,《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之歌》、《畢業歌》,一首又一首明快有力的歌曲從他心中湧出,沖擊著中國人麻木怯懦的心靈。
1935年,由田漢和夏衍等人創作的電影《風雲兒女》需要一首主題歌,田漢寫好了歌詞,負責譜曲的聶耳看到歌詞後激動不已,他在自己的房間里忘我地投入了創作。
時而在鋼琴上彈奏,時而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時而在地板上走來走去,樓下的房東太太差點把他攆出去。譜好之後,導演許幸之被那激昂有力的旋律深深打動。
但是他覺得結尾不夠有力,歌曲原來的結尾是「前進!前進!前進!」在他的推薦下,聶耳把它改成「前進!前進!前進進!」變得更有氣勢了——這就是《義勇軍進行曲》。
演藝圈的「拚命三郎」: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聶耳來到上海,舉目無親,託人幫忙在「申庄」采購站找到了一份稽查員的工作。誰知「申庄」在昆明的總部雲豐商行正因偷稅被查封,上海的分店遂告關門。聶耳失業了。
還好,天無絕人之路,聯華影業公司音樂歌舞學校刊登在《申報》上的招生啟事引起聶耳的注意。每月能掙十元津貼,還管吃住,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聶耳忐忑不安地進了考場,正因緊張而發揮得一般,但卻被主考官黎錦暉錄取了。明月歌舞劇社的前身,是黎錦暉創辦的中華歌舞劇團。這是我國最早的職業性歌舞團。
陣容雖然不大,但是正因擁有上海有名的「歌舞四大天王」王人美、胡笳、白麗珠、薛玲仙以及影帝金焰等名角,在上海乃至全國名噪一時。聶耳在群星璀璨的「明月」是名小提琴練習生。
七八個人一間的狹小宿舍,練琴時得站在牆角,但聶耳卻感到了生活的奢侈。初到不久,他幫忙昆明老家的朋友張庚侯、廖伯民在上海代租電影拷貝,得到一百元報酬。
一百元啊,離開大家庭以來他還從未擁有過這么多的錢,聶耳的心狂跳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跑到郵局給母親郵去一半。另一半,買了一把小提琴,還有兩本樂譜。
這把普通的小提琴,從此為聶耳的生活增添了華麗的色彩。王人美的二哥王人藝是聶耳的專職小提琴老師。於是,人們常常看到師徒二人認真地矯正指法,「錯了」,「又錯了」。
德沃夏克的《幽默曲》時斷時續。「小老師」與聶耳同齡,平常為人很隨和,教琴卻毫不馬虎。十九歲的聶耳,剛剛摸琴,連樂譜都看不懂,哪裡懂什麼對位、和聲,「小老師」有點急了。
但聶耳可不傻,他知道自己碰上了好老師。「必須能學會,」他對自己說。吃罷晚飯,大家都結伴去逛「四馬路」,到「大世界」看雜耍,聶耳卻一聲不吭,躲進房間練琴。
他要完成自己的業務指標:一天至少「惡補」七個小時的琴。「拚命三郎」聶耳很快出名了。其時,電影和戲劇往往裹挾在一齊。
一套演員班底,一會兒在舞台上演話劇,一會兒又聚集的水銀燈下。這樣做,雖出於製片商節省成本的策略,客觀上卻鍛煉了演職員。
比如王人美在電影《風雲兒女》中除飾演女主角之外,還要唱主題歌。拉小提琴的聶耳,也要時不時上場扮個什麼賣油炸臭豆腐的小販。或者塗一身黑墨,扮成黑人礦工。
他善於模仿的表演才能已是盡人皆知。1959年,趙丹在電影《聶耳》里出演聶耳時,還不止一次地談及當時的往事。
出入「明月」的都是上海灘演藝界的知名人物,蔡楚生、孫瑜、卜萬蒼、金焰、鄭千里、王人美、黎莉莉、白麗珠、趙丹、周璇、阮玲玉,等等。
近觀名人,聶耳才體會到什麼是「風頭正健」。星光照耀之下,起初投身於此只為謀生的聶耳,眼界一下子開闊起來。
4. 家鄉聶耳的作文 900- 百度
我心目中的老師_900字
人,應該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古人說得好:「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品德、是一種思想境界,我要感恩的人是我們以前四年級的彭老師……
親愛的老師,在那落葉紛飛的時節,我們這群迷茫的孩子,走進了校園,當我們第一次面對課本,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字眼,帶給我們的不是知識,而是無窮的疑惑。是您!是老師!用那和藹可親的笑容、清脆的聲音,讓我們以快樂的心情學到了知識。您在課堂上,那麼生動、那麼形象、那麼具體地把書本上死板的知識,敘述給我們聽,讓課堂充滿了樂趣,帶給我們無限的想像。
老師,您把希望的羽翼插在我們的身上,想讓我們飛得更高、更遠。正是這樣,您在無形的小事中,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如何處事。當我們感到迷茫時,您便化身為指路明燈,帶領我們在大海航行;當我們感到挫折與失敗時,您便化身為勤勞的園丁,為我們除去周圍的雜草;當我們傷心時,您便化身為天使,為我們分憂,讓我們快樂起來,重回活潑少年、、、、、、您的關愛無處不在,那些點點滴滴的回憶,填滿我的心海。
老師,因為你們的辛勤勞動,感動了所有的人們,所以有了每年9月10日的教師節,那是你們的節日,它的誕生,是為了讓人們在這一天感謝老師除了奉獻別無所求、無怨無悔、認真負責。過幾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了,我在此要代表全體同學對偉大的老師說一句「老師,謝謝您,您辛苦了!」
詩詞歌賦,頌不完對您的贊頌,加減乘除,算不出您的貢獻。您是甘露,用那點滴的水珠滋潤我們的心田,您是雨傘,用自己來為我們遮風擋雨,您是方向盤,在前面指引我們走向正確的道路。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們班有一位同學,他在開學的時候就一直學習興趣不濃,玩心很重,甚至還做一些壞事,認識的同學都很討厭他。這個時侯,我們的老師們「挺身而出」主動去幫助那位同學,沒想到好心沒好報,那位同學還辱罵老師,一點都不領情。可是老師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那位同學的幫助,反而更加地關心他,還在專家那裡去咨詢了怎麼樣幫助學壞的學生,引導他們走向正路。結果還是讓大家很欣慰的,那位同學在老師的不懈幫助下終歸重新把心放回了學習上。
老師從不向別人傾訴自己的辛苦,但他們默默地培育了一代代的國家棟梁,自己的勞動成果布滿天下。真是應了那句話——「桃李滿天下」。
回想起這件事,我覺得您比冬天的陽光還溫暖、您就像蠟燭一樣,默默無聞的為我們奉獻、也像是園丁,用辛勤的汗水哺育我們成長。您放心,我不會辜負你的期望,在今後的日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