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為題目寫一篇800字的議論文
中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中國古代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五種。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把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把「先生」改稱為「老師」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西席、西賓:漢明帝劉庄為太子時,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坐次以靠西牆(西邊),面向東方為尊。漢明帝給桓榮安排坐西南面東的坐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西席」便成了對教師的尊稱。師長: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為變。」山長:源於《荊相近事》,五代時,蔣維東隱居衡岳,以講學為主,受業者眾多,尊稱蔣維東為「山長」。先生:老師;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如你先生、我先生);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李先生;老婆對老公的稱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嗎?他不在家。「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先生」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Ⅱ 小學教師優秀論文《我談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課題研究」》
我們原有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逐漸顯露出它對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無耐和乏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開這種困惑的鑰匙。 以往的數學課堂更多的是關注書本知識的學習,教材內容、師者知識有限,學生將要被動接受的就是這有限的教學內容。殊不知我們完全忽略了學生、社會、生活中蘊涵的廣闊教學內容。在我們運用新教材,並想著力解決這種現象時,把關注的目光鎖定在「數學小課題研究」上。 我們的組織形式採用的是「班級授課制」。這種封閉性極強的組織形式,很容易使同在一個授課班學習的學生在經歷了若干年的共同生活和學習後形成幾近相似的學習習慣。這和「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實現不同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出發點是相悖的。「小課題研究」正是由學生來完成的有關社會和生活中問題的研究。小課題研究組織形式的靈活性,正是我們迄今為止能夠找到的可以彌補以上不足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數學小課題研究的基本框架 小課題研究不是數學學科的專利,他同樣存在於其它學科。因此,我們完全沒有必要為數學小課題研究的模式另闢蹊徑。我們在小課題研究的反復實踐和不斷改進的過程中,確定了它較為固定的基本框架。 其基本流程為:問題的生成——組建研究小組——制定活動方案——實施活動方案——匯報與交流。 二、數學小課題研究的具體實施 (一)問題的生成 選題的過程就是學生跨進研究性學習大門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確立研究專題的第一步學習活動,是強化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創新精神的起點。 1生成問題的途徑 途徑一:教師開發教材資源而設定的。 在我們的教材中就蘊藏著大量的小課題研究內容。因此,在小課題研究開展的初期階段,為了保證所選課題有可研究的價值,實施時切實可行,由老師結合教材內容開發資源、設定選題是一個較為便捷的途徑。比如說我們的教師就結合數學教材設計了許多富有創意的小課題。如:《你寄過賀卡嗎》《一億有多大》《我長高了》《營養午餐》等。 途徑二: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 由學生提煉的前提必須是學生在進行了一段小課題的研究後,漸漸地養成了「學數學看生活,生活中想數學」思維習慣才能進行的。學生觀察生活的角度與成人不盡相同,來自他們的靈感更鮮活,他們在生活中引發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小課題研究的目標。比如,大商場經常開展促銷活動,學生隨家長在購物中就會遇到這樣的疑問:商場的促銷活動,我們真能佔到便宜嗎?當���#��提出這個疑問後,教師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好問題,和學生經過推敲,形成專題:《買一百送一百——商家的秘密》,並以這個為主題開展了小課題研究。學生的興趣濃厚,並且操作性強。還有的學生發現有一些大型的超市免費提供巴士,接送顧客,這樣超市還能獲利嗎?學生把這個問題帶來,經過大家的歸納,形成研究課題:《超市商品小調查》。在學生的慧眼觀察下,小課題研究的范圍開闊了,如:《運動與身高》《植物園里的數學問題》《副食品種消費比例》《乘車的學問》等成果顯著的小課題涌現了出來。途徑三:困擾學生的經常性問題
Ⅲ 怎樣做一名好老師_語文教學論文_教師隨筆
童年時代,當我看著老師揮舞著教鞭抑揚頓挫地講課,彷彿一位聖人無所不知。我從心眼裡羨慕,同時也萌發了當一名教師的美好願望。終於,高中畢業時,我考取了師范學校。二年後,我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中學教師。自從當上老師之後,就一直有個責任想做一名好老師。可是好老師的概念有的時候在我腦海里是很模糊的。在平時人們的口中的好老師大多數是教學水平較高的,能夠把班級學生成績教好的老師。但是我知道要成為一名好老師,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固然這一點是衡量一個老師是否是好老師的一個重要標准。我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是一個臉上經常帶著微笑,對我們有很大耐心的好老師,同時也不忘在我們獲得一定成績後適時地表揚我們等等。一﹑在思想上要,樹立起做一名好教師的志向。教師面對的是天真活潑的孩子,在塑造每一個靈魂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得到了凈化,教師的職業不僅是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生活的情趣。作為一名教師,在思想上我要自我負責,樹立起做一名好教師的志向。二﹑在行動上要努力進取,不斷提高自身素質1﹑要有扎實的專業功底,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把握知識的深度,不斷的將學生引入高處。2﹑積極向優秀教師學習,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加以應用,滲透給學生。要自始至終地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考慮提出什麼教學目標、創設什麼情境、如何引導學生的思路、師生之間選取什麼聯系方式才能讓學生真正成為主人,在教學中不照本宣科,而是以各種教學方式營造輕松、活潑、上進的學習氛圍,用學生樂於接受的方法來教學, 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喚醒其自覺學習的積極性,去體驗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3﹑了解學生, 因材施教。
教學的第一個原則是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所以當好一名教師必須了解學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習慣、成績變化情況、情緒波動原因等。4﹑關愛每一個學生。現在的學生,比我們那個時代接觸社會早,很多當時我們不懂的東西他們現在都懂,甚至比老師知道的都多,所以說對待學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朋友,以誠相待,彼此尊重;和他們進行心靈的溝通.去了解學生精神和生活的每個方面. 一個好的教師應該無私的愛學生。首先,愛學生就要細心了解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要細心了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細心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細心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對一個好教師而言,只有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其次,我認為作為老師要學會善待每一位學生,即使他是後進生。後進生可能是每個老師都感到頭疼的事,但是我們要轉換一種態度,轉換一個眼神,可能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知道要做到這些很困難,但是我會努力做好,哪怕是一點一點地進步,我都不會放棄,爭取做個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怎樣做一名好老師,小學語文教師隨筆,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中國有悠久的尊師重道的傳統,中國古代教師的稱謂很多,其中尊稱有五種。
老師:原是宋元時代對地方小學教師的稱謂,後專指學生對教師的尊稱。
明清以來,一般稱教師為「先生」。直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把西學(美式教育)引入中國,創辦新式學校後,便開始在「學生操行規范」裡面明確將「教師」稱謂定義為「老師」。絕大部分學生約定俗成把「先生」改稱為「老師」是從國民政府時代開始,並一直沿用。
西席、西賓:漢明帝劉庄為太子時,拜桓榮為師,登皇位後,對桓榮仍十分尊敬,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聽桓榮講經。漢代席地而坐,室內坐次以靠西牆(西邊),面向東方為尊。漢明帝給桓榮安排坐西南面東的坐席,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西席」便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師長: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韓非子·五蠹(音度)》:「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為變。」
山長:源於《荊相近事》,五代時,蔣維東隱居衡岳,以講學為主,受業者眾多,尊稱蔣維東為「山長」。
先生:老師;對知識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稱;稱別人的丈夫或對人稱自己的丈夫(特定用途:前面都帶人稱代詞或定語,如你先生、我先生);舊時稱管帳的人,如他在當鋪當先生;舊時稱說書、相面、算卦、看風水等為業的人,如風水先生;後來意義有所外延,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稱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宋慶齡、楊絳、冰心、丁玲等均可稱為先生;對所有男性都可以稱為先生,如王先生 、李先生;老婆對老公的稱呼,如你是找我家先生嗎?他不在家。
「先生」這個稱呼由來已久,《論語·為政》:「有酒食,先生饌。」註解說:「先生,父兄也。」意思是有酒餚,就孝敬了父兄。《孟子》:「先生何為出此言也。」「先生」指長輩而有學問的人。
Ⅳ 小學教師怎樣進行教學論文寫作
一、明確一種認識
寫論文,是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是教師自己能夠把握的成長方式。從關注的內容看研究教學、研究學生、研究教材從論文的形式看理論探討型、實證研究型、經驗總結型(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隨筆、個案分析)
二、把握兩大原則
1.角度要小
建議:宜小不宜大,小題大做。
2.觀點要新(1) 不選熱門話題(2) 不講膚淺觀點建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實
Ⅵ 優秀教學論文如何進行小學閱讀教學
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開始接受知識熏陶的啟蒙時期,更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培養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閱讀興趣來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體會一些文本內容的具體內涵,提升自己的語文學習興趣,逐步增強閱讀意識。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清晰的解讀文本,更可以在文本剖析過程中提升自己對文本內容的獨到理解,增強自己的語文修養。
一、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中的重要性
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閱讀能力提出了關鍵性的指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秉持師生關系平等對話的基礎是,提升教學學生對課本文本的對話。閱讀教學的設計可以提現在教學備課和實踐課題等不同方面,是教師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的基本環節,學生可以通過閱讀學習方式提升自己識文斷字的能力。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是每個小學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教師安排學生進行文學作品鑒賞的過程是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初步了解,具體對於內容的情感體驗還需要教師進行不斷的循循善誘,達到提升學生綜合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在鑒賞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實自己的語文知識,還可以通過閱讀的過程來提升自己對文字的敏感和對語言的敏感,進行可以自主理解更多文學作品,發展自己的文學思維,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
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模式的設定依靠不同的教學具體情況而定,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堅持著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教師在課堂的朗誦和講解來分析文本內容,忽視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性學習。導致學生的閱讀水平停留在較低的水平,造成這種問題的最大根源在於教師沒有能夠重視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對學生閱讀時間過少,閱讀教學質量過低無動於衷,致教學質量一直差強人意。小學語文教學最大的誤區在於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較狹隘,認為閱讀能力的培養只需要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基本的了解可以,造成學生和教師之間沒有良性的互動性交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收到了極大的壓抑。當然教師是一方面,學生對語文閱讀興趣不高也是重要因素,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有時會出現注意力無法集中的問題,導致學習效率難以得到保證。
三、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
1.根據學生情況進行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教學模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和水平不盡相同,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掌握情況來改變教學任務的布置,讓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能夠積極的調動起來。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教學的教學質量,教師也可以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階段來劃分不同的學習階層。比如1—2年級的同學可以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調動取來,喜歡上閱讀的感覺,感悟閱讀的樂趣。 至於3—4年級的學生,可以將教學目標初步設定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而最後5—6年級的同學就不僅需要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根據所學習到的精神境界去追求美好的理想。
2.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效率
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首先要擺脫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不僅將教學目標限制於閱讀課堂之中,或者只是單純的根據考試來進行閱讀,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需要從各個方面不斷滲透,讓學生把閱讀過程當成是一個自己升華的過程而不是完成任務的過程。現代閱讀更加註重的是讀者對文章和作者之間產生的共鳴,教師要將課堂設計為情意發展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將閱讀對象放眼於每位同學,將閱讀學習關注點放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可以安排不同的學習小組來進行討論分析,將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閱讀機會充分利用起來,分享自己一周的閱讀心得,並且根據自己的閱讀心得了解閱讀的重要意義。
3.加強學生閱讀指導, 確保閱讀取得實效
小學階段學生閱讀過程多是通過自己對文本內容的淺顯理解來閱讀的,教師要根據自己的閱讀經驗教授學生一些具體的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得到顯著地提升。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把握文章中心主旨,或者咬文嚼字,根據一段話或一個字來揣摩作者的學做意圖,讓學生可以有方向的進行閱讀。當然,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符合自身閱讀能力的書籍,讓學生能夠有選擇,有目的,有計劃的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四、結語
總而言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讓學生對閱讀內容有基本的了解,還要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提升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綜合感知能力,讓學生愛上閱讀,學會閱讀、享受閱讀。
Ⅶ 關於小學老師教學論文有哪些參考題目
1、教學的方法與學生的理解不對應或不同步。這是大多數老師的問題,因為他們的方法幾十年如一日,而孩子不斷的更新換代,各種差異也非常明顯。
2、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教育學生思想過程,是數學教學的核心,由於能力所限,我們能做到的很少。
3、對知識點的關鍵詞的教育,意識不足、講解不到位,一知半解的學生比比皆是。
4、很少使用孩子的語言,這是很多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
Ⅷ 小學教師教學論文落實的途徑有哪些
論文提交成果的方式有研究報告、論文集、專著、電腦軟體等。
研究報告、論文的完成版時限一般為權1-2年,專著一般為2-3年。除重要的基礎研究外,鼓勵以研究報告、論文為項目的最終成果形式。研究報告為項目的系統總結報告,不要求發表和採納證明,結項時提交列印稿件;論文集是已發表文章的集合,可以對論文系統梳理後裝訂成冊,但提交的論文必須是已經正式發表或取得用稿通知才能作為結項成果;專著必須已完成但尚未出版的書稿列印件,通過評審才能正式出版;電腦軟體可作為輔助性的結項材料,一般情況下以前三種結項形式為主,不主張單獨以電腦軟體結項。
Ⅸ 小學教師如何撰寫教學論文
一、教學論文的分類和格式狹義的教學論文是教師教學研究的記錄和總結,也是與同行交流的一種方式,它要回答以下問題: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是如何研究這個問題的?研究中發現了什麼結果?這些結果有什麼意義?1.按教學論文的形式分類(1)教學類論文包括: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教育教學管理、綜合素質培訓、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學科教材分析、教育資源開發、校本課程研究、教育教學評價、信息技術應用、教學方法研究等。(2)科研類論文包括:教育思想探索、心理問題研究、教學理論研究、課改理念研究、相關課題研究等。(3)經驗類論文包括:教學反思、教學經驗總結、教育敘事、教學設計、教學案例等。2.教學論文格式論文格式分為標題、署名及隸屬單位、內容提要、正文和文獻附錄五部分。二、教學論文的撰寫1.觀點要正確寫論文的第一要素就是觀點要正確。教師在撰寫論文的時候,如果對搜集的大量資料不加以任何甄別,見到所謂有用的資料就照搬照用,難免有非理性、甚至是錯誤的思想觀點充塞其中,這不僅不利於引導人、教育人、激勵人,相反會對教育教學產生不良的導向。2.選題要適當選題是撰寫論文的重要起點,主要包括: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