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文言文教學

小學文言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0-11-24 04:23:13

『壹』 文言文如何走進小學語文教學

一、品讀文言之韻味
對於初學文言文的小學生來說,能否正確、流利地誦讀文言文是首先遇到的困難。因此,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便是教學的重點。
1.師備讀,乃品文言之先決
朱熹雲:「詩須沉潛諷誦,玩味義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因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首先是備朗讀,少則讀五六遍,多則數不清,我對自己的要求是:要讀出文言文的韻味,仔細體味每個字,每句話;再讀得有聲有色、抑揚頓挫;要求學生背的,我一定要先背下來。這樣我才敢走進課堂,因為我可
以讓學生從我的朗讀里去感受、去理解;因為我取得了指導朗讀的發言權。
2.導生讀,必品文言之韻味
新課標指出:「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朱作仁教授也說過:「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則使人感受。」因為有了充分的「師備讀」,走進課堂我便能信心百倍地在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引領學生親吻語言的馨香,咀嚼語言的滋味,觸摸語言的體溫,辨別語言的色彩……,從而領悟其中的內涵。課中,我總是先放慢速度一句一句地教學生讀,然後,把難讀的句子抄在黑板上,劃上分節線,並按分節線一句一句地帶讀,以幫助學生懂得什麼是停頓得當,怎樣得當停頓。這樣學生便能較好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韻、節奏等。如:「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孰/為汝/多知乎?」等等。再如嘉興市平湖叔同實驗小學的錢

『貳』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要達到什麼程度

1 正確、流利的朗讀,有的要求背誦.
2 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詞語的意思(就是文言文下面的解釋).
3 知道這篇文言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升學一般不太考這個.小學文言文比較簡單,我認為教給他們如何學的方法,簡單體會一下,為以後打基礎.

『叄』 小學如何進行古詩教學

一、誦讀古詩,理解其義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中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國宋代作家蘇軾也說道:「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作為古詩需要多讀,只有多讀、熟讀,才能夠理解其義。因此,教者要引導學生多讀熟讀,善解其意。
1.激發誦讀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必須要增強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古詩具有音樂感(韻律、和諧音調、抑揚頓挫、平仄交錯),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激發他們的誦讀潛在能力,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愉悅、快樂的朗讀氛圍。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應該運用鼓勵的手段,尊重學生的朗讀,特別是對那些朗讀比較差的學生,不能諷刺挖苦,而是要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要面向全體,讓朗讀優秀的學生幫帶朗讀較差的學生。要開展一些能夠促進朗讀教學的活動,比如,詩歌朗讀大賽、背誦詩歌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採用多種朗讀形式促進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例如,單獨朗讀、二人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賽讀、配音朗讀等等,通過各種朗讀樣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樂趣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到自覺誦讀的狀態中,深深地被詩歌的美吸引住,陶醉在詩歌美妙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激發了他們的朗讀欲,自覺地感悟到了詩歌的內涵,領略到了詩歌的偉大與神奇。
2.培養學生朗讀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想讓學生學習好古詩就要養成從小喜歡學習古詩的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才能夠自覺地去朗讀、體味、咀嚼、感觸和欣賞,從中享受到它的內在美。一是讓學生能夠正確而標准地朗讀古詩,做到不丟落字,也不添字,不破句讀,練成讀音準確、發音洪亮、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效果。二是達到眼、心、口統一步調,使他們不斷提高靈感性。三是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只有通過持久的訓練和堅持才能夠真正培養出愛好古詩、學習古詩、欣賞古詩、能寫詩歌的能力來。就像清朝孫洙所說的那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二、引領學生,走進情景
1.詩歌都是通過意象來體現的
也就是通過景象和物象來表達作者的意旨,因此,我們做到真正地了解詩歌的內涵,就必須把握詩歌的意象,也就是要走進詩歌的情境中,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情景里。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抓住詩歌中的重點詞,理解詩歌的境界,進而達到理解詩歌的意旨。比如:在學習《小池》一詩的時候,就要抓住詩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就會清楚地看到美好春天到來,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景象啊!進而表達出詩人觀察的細膩、用詞的精練。因此,只有抓住這樣的詞句才能更好地了解詩歌的意旨,也能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學好詩歌的重要條件,因為詩歌具有審美性,它靠語言的凝練濃縮了語言的高度表達力,具有跳躍性,它的內在美需要欣賞者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升華到令人陶醉的意境美。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發揮自己的主觀想像力,達到真正地學好詩歌的目的。比如,我在執教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一詩的時候,就是讓學生去注意對「人家、紅葉、山路、雲彩」等意象的挖掘,從而看出一幅壯美秋天的畫面。我通過多媒體把這些美景都展現在屏幕上,學生由此增強了對詩歌的理解。
總之,對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還有很多的方法。限於文章的篇幅只談這兩個方面。不管怎麼樣教學都要把握詩歌的特徵來強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詩歌,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促進古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望採納,謝謝!

『肆』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小學文言文教學。對小學生進行文言文教學,對於繼承祖國出色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及人文主義思想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言文教學方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讀准字音注意節奏
大部分的文言文都會有一些生僻字,這就要求學生在開始學習文言文時先看注釋、查工具書或聽老師讀來幫助其正音。字音讀准之後,還要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節奏。如果把握不好,便很難把握文意。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說」應該讀「悅」音,是愉快的意思。這樣,學生在理解課文的時候就能准確的理解「說」的意思。。

語文言文教學方法

第二步:理解重點詞語翻譯句子
這一步閱讀教學,應該讓學生結合注釋或查找資料弄懂詞義、句義。其中包括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各種句式等文言知識,然後書面譯出意思。以達到初步感知課文的目的。例如:「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的「恕」書上的解釋是:儒家的推己及人,人愛待人。

學生並不能真正的理解其意思。這時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告訴學生「恕」的意思是寬容、用仁愛之心去對待別人。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三步:深入理解重點品味
在理解了句義、課文大意的基礎上,再讓學生抓住重點語段理解文章的中心、主旨。例如:學習《論語十則》時,學生在理解了課文意思的基礎上,教師應讓學生思考:在孔子及弟子談論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幾個方面,哪句話或哪幾句話給你的印象最深?談談你的見解。這樣,學生就會抓住重點的語段去分析課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

第四步:升華感情、重新感悟
一篇文言文,我們弄懂了課文的意思、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之後,還應該再深層次的感悟,讓學生聯系歷史故事中、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來進行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受到人文主義的教育,得到感情上的升華。例如,學完課文之後,讓學生思考:從歷史上或我們的生活中找出文章中說的「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樣的人,並說說你從他們的身上學到了哪些高尚的品質。

學生可能會想到李時珍二十七年如一日,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寫成了舉世聞名的《本草綱目》。還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們應該學習松柏(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的哪些品質,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去做?這樣,讓學生的感情得到升華,從生活感悟了語文。

『伍』 小學古詩詞應該怎麼教

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陸』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要達到什麼程度

1 正確、流利的朗抄讀,有的要求背誦。
2 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詞語的意思(就是文言文下面的解釋)。
3 知道這篇文言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升學一般不太考這個。小學文言文比較簡單,我認為教給他們如何學的方法,簡單體會一下,為以後打基礎。

『柒』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

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
劉亞光
摘 要: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小學生的文言文積累,提出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多積累文言文,也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列舉了增加閱讀的文言文篇目,提出了教學方法上的建議。
關鍵詞:課堂教學;小學生;文言文;積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與內容」中對小學文言文做了相關的要求,可在後邊的「附錄1」中卻沒有推薦小學階段應該背誦的文言文,這一空白給教材編寫者和教師提供了極大的創造空間。人教版和語文S版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四篇文言文進入小學語文教材。人教版是《楊氏之子》《伯牙絕弦》《學弈》《兩小兒辯日》;語文S版是《自相矛盾》《畫蛇添足》《誇父逐日》《兩小兒辯日》。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在這些內容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文言文的教學,這樣既可以讓學生多積累文言文,也能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在選擇要增加閱讀(也可以稱為拓展閱讀)的文言文時,一般是選擇和課文內容的主題相關聯的文言文。如《楊氏之子》,課文內容是: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文出自南北朝時期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故事情節簡單,語言幽默,饒有情趣。與課文主題「言語之妙」相同,還有這本書中的《徐孺子賞月》:徐孺子年九歲,嘗月下戲,人語之曰:「若令月中無物,當極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無此,必不明。」在此認識的基礎上,筆者整理出一些適合增加閱讀的文言文,又囿於筆者只熟悉人教版和語文S版的小學教材,因此,有如下幾篇,僅供參考:
1.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0課《楊氏之子》(主題:言語之妙)
增加閱讀其二,《世說新語·言語·詠雪》: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2.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主題:友誼)
增加閱讀《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耶?」敵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敵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3.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課《學弈》(主題:學習)
增加閱讀清朝彭端淑的《為學》: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不學,則易者亦難矣。
4.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課《自相矛盾》(主題:寓言)
增加閱讀《韓非子·內儲說上·濫竽充數》: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5.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第2課《畫蛇添足》
增加閱讀《呂氏春秋·自知·掩耳盜鈴》: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6.語文S版六年級下冊第3課《誇父逐日》(主題:悲劇神話,鍥而不舍的精神)
增加閱讀《精衛填海》: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下面列舉一個在教學中增加閱讀的案例,希望能給教師的具體教學帶來一些啟示。
案例,師延峰發表於2009年第12期《中學語文教學》的《誇父逐日》教學實錄:
師:人們經常和「誇父逐日」這個神話故事一起提起的悲劇神話還有「精衛填海」(同上文言文)。
精衛本來的名字叫女娃,是炎帝的小女兒,在游泳的時候被淹死了,魂魄化成為一隻精衛鳥,經常從西山上銜一些微小的土、石、木頭,要把淹死她的東海填平。
這兩個神話的結尾有什麼不同呢?「精衛填海」沒有結果,沒准今天她還在堅持填海呢,只是我們沒有看見而已,但誇父有結果,是個明確的悲劇性的結果。
同時,這兩個故事也有明顯的共同點,是什麼呢?(都想試圖經過自己的努力,完成自己的夢想)或許遠古人類在創造這些神話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將無法實現這些夢想,但他們還是要創造人物替自己去實現。
……

根據以上的看法,筆者還想提兩點建議:一是教材編寫者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可以再增加一些文言文課文,以滿足學生學習祖國傳統文化的的需要;二是建議有關部門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的附錄中,增加一些小學階段推薦背誦的文言文,或明確提出要學習的文言文。這樣,小學生不僅可以朗朗上口地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也能抑揚頓挫地背誦一些經典的文言文名篇,這豈不是很好。
最後,在課內增加文言文的教學方法肯定不止這些,但囿於筆者的學識淺薄,只能談到這個程度,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羅建霞.淺談小學文言文教學[J].才智,2011(2).
[2]亢素格.小學文言文教學策略[J].學周刊,2013(5).

『捌』 淺談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是誰

題目:淺談小學文言文的教學方法
作者:王復紅
摘要:文言文是我國古代優秀文化的寶貴遺產,它凝聚了中華民族的人文精髓。因此,小學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語言,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進一步培育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並為進入初中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教學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鋪開了一條通道.讓他們能穿越時空.去閱讀、去思考、去吸取,與兩千年前的大師直接對話,了解更深刻地認識我們的祖先,懂得我們的歷史,從而繼承和發揚我們的文化。
出版源:中華創新教育論壇, 2007

閱讀全文

與小學文言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