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作文教學模式有哪些
高中作文教學,有哪些方法技巧?
2012-03-16 15:32:35 舉報
好評回答
湖北穩派教育的專家表示
1、准確地把版握新課程的權特點和發展方向,著力於提高高中學生的寫作素養,扎實訓練寫作功力,引導學生關注現實,認識生活,回歸寫作訓練本真,以「我手寫我心」,通過高中學段的寫作學習和實踐,基本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
2、針對高中寫作教學中存在的「無教材」,「無系統」和重「應試」輕「功力」、重「訓練」輕「引導」的現象,科學合理地安排訓練順序,掌握常見文體寫作的技能,引導學生發展思維能力、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進行個性化有創意的書面表達。
3、結合高中學生寫作的實際,適應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寫作實踐為主線,創新引導方法
,採用易被學生接受的呈現方式,梯級推進核心能力訓練,盡可能開發學生寫作的潛能,開放式地進行課內外寫作實踐。
4、以寫作技法指導為重心,以優秀作品為借鑒,以實踐操練為途徑,堅持學用結合、讀寫結合、(課)內(課)外結合的指導原則,突出能力和寫作習慣的培養,強化可操作性
②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中心論點
我可以幫你寫的。議論文是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議論文有三要素,即論點、論據和論證。闡述作者的立場和觀點的一種文體。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觀點。新聞報刊中的評論、雜文、說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這類文章或從正面提出某種見解、主張,或是駁斥別人的觀點。雜文、說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屬於議論文的范疇。議論文又叫說理文,它是一種剖析事物、論述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作者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辨是非等方法,來確定其觀點正確或錯誤,樹立或否定某種主張。議論文應該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煉、論證合理、有嚴密的邏輯性。文體簡介議論文是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直接表達作者的觀點和主張的常用文體。它不同於記敘文以形象生動的記敘來間接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於說明文側重介紹或解釋事物的形狀、性質、成因、功能等。總之,議論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記敘文和說明文則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議論是作者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說服,以表明自己的見解、主張、態度的表達方式,通常由論點 、論據、論證三部分構成。議論文題目分為論題,論點,寓意型。論題型為作者觀點但以簡潔為主,所以中心論點一般不能直接抄論題,論點型,論點型一般沒有觀點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與論題論點並存且不能直接作為中心論點要還原本意。[1] 語言特點 ①准確、嚴密。②概括性和簡潔性。③使用修辭,體現其用詞鮮明、生動和感情色彩。
③ 上海哪家肝膽外科醫院比較好
上`海`新`科`醫`院`結`石`科021灬522灬860灬99
.
.
.
.
.
.
.
.
.
.
.
感體驗和正確價值觀;教師在使用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關注的是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去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准確;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等。從這些意義上講,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將逐漸退出歷史舞台,國家課程標准正悄然挺進我們的視野。所以,我們應認真系統地學習它,盡快轉變思想觀念;准確及時地貫徹它,努力按新要求、新教材設計組織教育教學活動。
義務教育階段的主渠道在學校,主陣地在課堂,語文教學的主要時間花在閱讀教學上。閱讀教學的成敗關系著整個語文教學的成敗。我們主張,閱讀教學要「唱好主角,提高效益」,盡快落實課程標准。
一、系統學習,准確領會,創造性地實施實施
《語文課程標准》,系統的學習是必要前提。只有系統學習,才能准確領會它的精神實質,完整掌握它的全部內涵。否則,就會偏執一隅,走向誤區或極端。這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時有表現。另外,不論新大綱,還是課程標准,教育部領導和許多專家都不止一次地強調,要「創造性」地運用。這是因為:①各地、各校、各人的情況不盡相同,因地制宜,因人制宜,需要「創造性」。②從《大綱》到《標准》,是發展和完善,但不是完美,還需要發展和完善,需要發揮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集體智慧,給他們留出更大的自主創新的空間。
「創造性」地實施就是靈活運用。符合實際的,切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不管文件寫不寫說不說,都可以付諸教育教學實踐。這需要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除語文專業的扎實功底外,當前還要認真系統地學習心理學知識。它是課程的三大基礎理論之一。教學設計、課堂組織和了解學生的方法等,單靠語文專業的知識,顯得力不從心;具體的語文教學方法,如識字寫字、背誦指導等,也急需心理學的支持。杜威在《兒童與課程》一書中形象地描述說:「心理的考慮或許會遭到忽視或推在一邊,但它們不可能被排除出去。把它們從門里趕出去,它們又從窗子里爬進來。」課程現代化的基本特徵之一是「重視個別差異」,因材施教;《課程標准》也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只有掌握心理學,才能了解人、懂得人、更好地「教育人」,才會使教學真正成為科學、成為藝術。所以,系統完整地閱讀幾本教育心理學的書,尤其是國外當代教育心理學家,如加涅、布魯姆、贊可夫等的著作勢在必行。
二、注入情感,培養興趣,關注「學習的另一半」
一定程度上講,個人的成功取決於非智力心理因素。因此,《課程標准》首次提出,評價教學效果要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實現課程改革的六大目標──「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生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等,單從學生的智力因素著手是很不夠的,還應把眼光放在尚未充分開發,卻蘊藏著極大潛能的非智力心理因素領域。誘發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注入學習情感,利用學習意志,這將是我們教育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從這個角度出發,教師要努力打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學校課堂和校外生活中不必太拘泥、太嚴肅,擺出一副「師道尊嚴」的面孔,要注重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努力使講堂變成學堂和天堂。
三、全面辯證,求真務實,處理好具體問題
1.以讀為本。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於感悟和積累,有利於廢止繁瑣分析,有利於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但當前有一種錯誤傾向──教師不敢講,也不願講,一味要求學生自讀自悟。學生能自讀自悟所有教學內容嗎?閱讀課除朗讀默讀外還有沒有別的教學任務──—速讀、瀏覽、識字寫字、習作等,怎麼完成?課內完成不了,課外學生哪有時間獨立閱讀、綜合實踐、自主發展、全面發展!
我們主張:①閱讀教學不能沒有教師的指導示範;②除感悟和背誦外,應滲透其他教學內容,如識字寫字、口語交際、習作和綜合性學習等,還要盡可能地當堂完成課文練習。
2.思維培育。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要廢止繁瑣分析,但不能忽略思維訓練。這是現代課程的一大特點──—「重視智力開發、學習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86版大綱對此有明確要求,修訂版大綱比較模糊,《課程標准》又加以明確。「課程總目標4」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思維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實驗發現,閱讀過程中,用於眼睛移動的時間僅佔5%,其餘95%的時間全部用於思維。「誰要想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該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烏申斯基)「如果兒童在非常重要的早期歲月中得不到理智的刺激,他們的學習能量就會受到嚴重的妨礙。」(布魯姆)
進行思維培育,①應該適時引導學生分析典型段落和篇章的層次,說出思路、概括段意和中心;②凡讀書必須提出明確的思考目標,在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後,再組織討論和回答;③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④外國作品和古代作品的主題思想很難把握,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但要通過讀書思考和討論,從具體的時代背景出發,從字里行間挖掘作品的主題思想,有理有據,不能隨心所欲。
3.遷移練習。除言語信息外,大部分學習內容,如認知策略、智慧技能、動作技能等,都屬於程序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學習的第一階段是以陳述性形式習得的,然後經過變式練習轉化為辦事的技能。中小學的語文和外語,是以策略性知識為主要目標的課,它是程序性知識的特例,也應以概念和規則的教學為主,不同的是要側重「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應用」。其課堂教學步驟可分為三段,即知識的習得、鞏固與轉化、提取與運用。語文課不應教成以陳述性知識為主的課,只記憶了名詞術語、語法概念和寫作規則,卻不會講簡明流利的話,不會寫文句通順的文章。我們要努力廢止繁瑣分析,精心選擇和設計變式練習,擠出足夠的時間,指導學生在課堂上及時遷移,充分練習。4.教學設計。課程改革,主要是思想理念和教材教法的改革。柳斌同志指出:「要有好的教材。有了好的教材以後,還要精心地鑽研教材,採用先進的比較好的教學方法,尤其是要通過更新教育教學的思想,建立教育教學的新的理念,使得我們的教育質量盡快地提高。」走進新課程,教師的角色將由傳授者轉化為促導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向「平等的首席」。教師要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探究性學習,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教學策略也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
有鑒於此,我們主張,對於古今中外的各種教育思想和流派、教學模式和方法等,要進行辯證和務實的分析借鑒,取長補短,消化吸收。教學設計中,要多考慮如下問題──①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准確;②學生學習的內外部條件是否滿足;③教學方式是否體現自主、合作、探究;④多種教學方法和媒體是否綜合高效地運用;%不同類型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和反饋檢測方法是否合理;⑤形成性或終結性評價怎樣進行,是否注重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
市自治區的實驗單位對實驗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查。語文課程標准組收到25個省市自治區實驗區的《關於〈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搞)〉修訂的意見和建議》共66份。根據對目前收集到的反饋意見的匯總,現作如下匯報。
一、總體評價
新課標公布以來,經過兩年的實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各實驗區普遍認為,新課標總結了建國以來語文教學的發展歷程,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較好的體現了《綱要》提出的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和具體要求,內涵極其豐富,洋溢著時代氣息。同時,課標體現了一種全新的語文教育價值觀,反映了面向21世紀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反映了國家對未來人才的要求,具有前瞻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一)關於前言部分
各實驗區的報告普遍認為,新課標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以九年一貫統籌的視野來設置課程標准,具有較好的連貫性和統一性,加強了小學與中學的銜接;科學的構建了語文學科的主題框架──識字與寫字、閱讀、寫話或習作(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符合我國現階段的教育實情。
關於課程性質和地位的表述准確、精闢,充分強調了語文課程的雙重作用,關注到語文作為一種基礎工具所具有的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敦促教師走進新課程、實踐新標準的過程中,注意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課程的基本理念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前瞻性,給語文教師留下了較為廣闊的空間,有利於教師視野的拓寬、觀念的轉變以及教育教學行為的改變。同時,課程的基本理念也反映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和語文學科自身的特點,強調了課程的整合開放與實踐創新,注意到語文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方面所具有的特質及跨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必要性;強調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差異性,倡導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學習方式進行語文學習和實踐,有利於形成學生的語文能力。課程標准豐富了語文教育的內涵,拓展了語文素養與語文能力的外延,突出強調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審美情趣和形成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等實踐能力,並突出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關於課程目標
1.總目標
在課程總目標方面,大多數教師認為三維目標和五個方面的階段目標描述得好,條塊分明,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可操作性強,章節清晰;分階段的目標表述顯得層次井然,實現途徑富有彈性,體現出語文課程的整體性和階段性;特別是把「情感態度價值觀」和「過程與方法」作為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其相互交融、有機貫穿於具體的階段目標中,改變了原有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有利於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有利於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並學會學習,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
2.階段目標
階段目標及其內容注意聯系學生生活經驗,重視學生體驗與創新,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有較強的指導性。在小學低年段,恰當地定位了漢語拼音的地位──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識字中提出多認少寫的原則,倡導在生活中、在運用中逐步加深對詞語的理解,不死記硬背詞義。強調閱讀教學以學生的自主閱讀為前提,不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少做題,多讀書;降低寫作起始階段的難度,將小學階段的作文活動稱為習作,並要求少布置命題作文。重視日常生活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提倡在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中培養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打破課堂內外、學科內外、學校內外的界限,給了學生充分的自由空間。
(三)關於實施建議
各實驗區普遍認為,教材編寫建議表述到位,具有新、實、活、寬的特點,能有力地促進語文教材的建設,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了進一步培養,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部分能夠較好地促進教材開發,鼓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大膽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對轉變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教學建議的內容有利於教師拓寬視野,轉變觀念,改變教學行為,結合學校及學生實際選擇可利用的資源,選擇最適宜的教學行為,特別能使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新課標致力於師生關系的轉化,強調要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創造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促使教師成為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開發者和創造者,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營造了一種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氣氛,讓學生在現代的語文課堂中,樹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從而促進個性的發展,實現全面教育。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取代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方式的革新。
評價建議的內容使評價的局面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改進,基本上改變了以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的做法,較好地引導教師真正關注學習與教學的過程,有助於教師全面、公正地判斷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課程設計,改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有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修改的意見和建議
在對新課標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各實驗區也根據各自的情況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和建議。總的來說,主要是要求在注重理論和理念的同時,多關注操作層面,使新課標更有可操作性。希望總目標要分層次,即分學段制定,同時兼顧地域差異。目標和要求最好用表格表示。希望增加教學案例和評價案例。另外,不少實驗區提出,課標中增加了許多新名詞,應該予以適當解釋;課標應該寫得通俗易懂,不應再用解讀。評價部分應具有可操作性。
由於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各實驗區的具體情況不同,提出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又各不相同。分類匯總如下:
(一)關於前言部分
1.關於課程的性質與地位
山東、天津、湖南、四川、貴州五省提出,課標前言中關於課程性質的表述太籠統,稍嫌繁難,建議闡述得更具體明確。浙江、安徽、福建、河北四省則建議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如何統一上描述得更具體一些,操作性更強一些。湖南、重慶兩省市認為標准在強調個性與創新,強調語文的人文性的同時,對語文的工具性體現不夠。北京則建議加強對科學素養的強調,因為它顯得弱了一些。吉林認為語文課程的定位缺乏語文個性。遼寧則建議將語文課程性質表述為「言語性」。廣西認為用「工具性」來強調語文的「交際性」是不恰當的,建議用「交際性」代替「工具性」。天津認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只能說是語言文字的特點,而不是語文課程的特點。
2.關於課程的基本理念
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四川、內蒙古七省認為,「語文素養」的提法過泛,應該作出科學、合理和具體的解釋;並建議重點修改「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部分。內蒙古還提議應把學習方法的強調和習慣的養成納入「語文素養」之中。青海認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中漏掉了「語文規范意識」,同時還建議增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提法。
青海、福建、天津、遼寧、廣東、廣西六省市認為,「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一部分,條理不清楚,要求不具體;建議全面闡釋,否則實現難度較大。安徽建議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部分增加關於培養學生人文內涵的內容。河北則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的提法有問題。他們質疑:「那麼,語文要不要知識體系,什麼樣才算『不刻意』?」青海認為,作為「理念」,不應只有「不宜」怎樣,還應有「宜」怎樣。四川建議修改「語文課程還應考慮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一句,以便能簡略地闡明其主要特點,揭示出影響關系,以利於教師把握。遼寧建議在「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這一部分附相關案例。
湖南、四川、貴州、雲南、遼寧、吉林六省建議在修訂基本理念(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兩段時,對「自主」「合作」「探究」和「綜合性學習」加以界定;而且應該先表述其概念,再具體闡述。特別應該對其中的「綜合性學習」有個合理定位。他們認為,課程標准把「綜合性學習」與識字、閱讀、寫作、交際並在一塊似乎欠妥,應該突出它的特徵,強調它對於學生發展的作用,使之更便於教師的實際操作。遼寧、吉林兩省還提出,在修改「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兩段時,應增添「使之與接受學習有機結合,互為補充」的提法。雲南、遼寧同時建議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操作模式和策略寫入課程標准,進行具體的描述或附相關案例。
雲南認為基本理念之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描述大而空,顯得較為抽象,不易理解,建議作通俗、具體的表述。
此外,廣東提出:課標中通篇沒有「訓練」一詞,「訓練」仍應得到強調。山東認為對「語文」和「語言」的區分不夠明確。
3.關於課程的設計思路
青海、河南、山東三省認為,課程目標對語文教師缺乏明確的要求。河南、山東兩省建議應增加有關「教師專業自主權」方面的內容,增強教師的主體自主意識。
河南建議在課標中設立獨立章節說明語文課標與其他課標之間的關系。湖南也認為語文與其他學科之間的溝通不夠,課標不僅要有學科內部綜合,還應該有跨學科的整合;不一定要用單獨章節來說明與其他課程的關系,可在綜合性學習與命題指導中加以體現,還可在教材編寫建議中闡述說明。青海、廣東、廣西、貴州、山東認為對於學科間的
④ 蘇教版小學語文張慶老師提出的語文主張是什麼
一貫主張不是成語,詞語可以填一貫主張
⑤ 小學語文名師主張電影寫作的是誰
小學語文名師
一 、蘇派教學: 「厚實、靈動、精緻」的教學風格
1.斯霞,江蘇省首批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倡導「童心母愛」的教育思想,創造 「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教學方法,著有《斯霞文集》《我的教學生涯》。
2.李吉林,在江蘇省南通師范第二附屬小學任教,創立了情境教育理論體系及操作體系,出版了《訓練語言與發展智力》《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李吉林情境教學詳案精選》等 6 本專著。
3.於永正,江蘇省特級教師,他把如何啟迪學生的智慧、挖掘學生潛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天賦作為主要研究課題,形成了「以學生為本,以讀書為本,以創新為本」「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情趣、重習慣'的教學特色。在小學作文教學上,他實踐了'言語交際表達訓練',在全國有較大的影響。代表作有《於永正課堂教學教例與經驗》、《教海漫記》、《於永正文集》。名言:「認真寫三年教案,未必成為一個優秀教師;認真寫三年教學札記,一定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老師,說不定還寫出一個教育專家來。 」代表課例有《草》《梅蘭芳學藝》等。
4.孫雙金,江蘇省特級教師。現任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校長。首創情智語文教學,出版有《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孫雙金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孫雙金與情智教育》等。他矢志追求的理想境界是將小學語文教學引入藝術的殿堂,做到既教給學生知識,又發展學生能力,而且還要給學生以情感的陶冶、心靈的洗滌、藝術的享受。他要達到的情智課堂教學境界是:學生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學生小手直舉、小嘴常開;學生興趣盎然、興致勃勃;學生思接千載、浮想聯翩;學生如沐春風、如痴如醉;學生沉浸在美的畫面、詩的境界、愛的懷抱之中。孫雙金的語文課在小語界的影響很大━━《我的戰友邱少雲》曾以壯美之情打動無數人的心;《泊船瓜洲》因抓住詩眼,絲絲入扣,讓張田若先生發出「古詩教學竟能引人入勝」的感慨;《落花生》將辯論論引入課堂;《天游峰的掃路人》因自主、合作、探索教學方式,引得滿堂贊嘆:「此課淋漓盡致地闡釋了新課標的理念」;而《林沖棒打洪教頭》則因多元解讀和生成性教學,而贏得「大家風范,大道無痕」的美譽;《走近李白》被認為是孫雙金情智語文理念和藝術的生動再現。情智語文解讀:所謂「情智語文」,簡單地說,就是情感語文、智慧語文。也就是在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課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調動教師自身的情智才能,營造積極的情智氛圍,追求學生的情智共生、情智和諧發展的語文。很明顯,情智語文是著眼於發展學生情感潛能和智慧潛能的教學,它著力喚起學生沉睡的情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情感更豐富、更真摯,讓學生智慧更靈活、更豐厚。孫雙金探索總結的 「情智語文」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是:(1)入境━━啟動情智;( 2)感悟━━生成情智;(3)交流━━發展情智;(4)表達━━展現情智。閱讀教學中實施「情智語文」的主要策略:(1)創設情境━━讓教學富有畫面性或場景性;(2)披文入情━━ 在緊扣語言中實現工具與人文共舞;(3)問題敞開━━用想像和思考的方式讓學生過緊張的智力生活;(4)發現問題━━在教學中挑起學生情感與理智的矛盾沖突;(5)引領對話━ ━在多維互動中實現語言與精神的整體自主構建 。
5.張慶,江蘇省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語文教育觀點是「務本(一是以人為本,二是文本),求實(真實、朴實、扎實),倡簡,有度」。個人專著有《我的小學語文觀》、《面向未來的母語教育》。
6.薛法根,原創「組塊教學」 ,主張「為發展學生的言語智能而教」。語文課堂「教得輕松,學得扎實」,形成了「清簡、厚實、睿智」的教學風格,經典課例《愛如茉莉》,論文《呼喚智慧的語文教育》。
7.楊金林,率先開展「開放式語文教育實驗」,首創「為語言和精神同構共生而教理論」、「知情行協調教育理論」 。
8.周益民,倡導以「語言與兒童之存在關系」為核心旨歸的「詩化語文」主張,專著有《周益民講語文》、《步入詩意的叢林》
9.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我的作文教學主張》。主張:1 「生活」富於「生成」;2 「文心」重於「文字」;3「講評」重於「指導」;4「多改」重於「多寫」;5「真實」重於「虛構」;6「發現」重於「觀察」。
10.薄俊生,常熟市實驗小學校長,秉持《讓學生學一生有用的語文》的教學理念,著作有《薄俊生與發展性教學》。
二、京派教學:「激情、大氣、厚實、豪放」
1.竇桂梅,女,現任清華附小副校長。在課程建設與實踐開發中,所提出並倡導的小學語文主題課程理論與實踐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出版《竇桂梅與主題教學》、《做有專業尊嚴的教師》、《竇桂梅的閱讀課堂》、《優秀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七件事》、《跟竇桂梅學朗讀》、《玫瑰與教育》、《聽竇桂梅老師講課》、《回到教育原點》等多部個人專著。作為教育部更新觀念報告團成員之一,在人民大會堂作《為生命奠基——語文教改的三個超越》專題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