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師考試的《職業能力傾向測試》是什麼
職業能力傾向測試是一種心理測試。職業能力傾向測試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潛在能力,預測一個人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可能取得的成功程度,並有助於選擇合適的職業。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的內容結構包括五個部分:
1、是定量關系測試。本部分主要考察了受試者對定量關系的理解和計算能力,並從數字推理和數學運算兩個角度對其進行了考察。
2、是語言理解與表達。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對現代漢語的理解和表達能力。它包括四類問題:代詞、選詞、句子表達和閱讀理解。
3、是判斷與推理。這部分測試了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判斷能力。包括事件排序、圖形推理、演繹推理和定義判斷。
4、是常識判斷。本部分考察了受試者的知識水平,考察了受試者對常見現象或事物的因果關系進行分析、總結和推理的能力。常識判斷問題具有廣泛的材料,需要對其原因或結果進行分析。因此,對考生來說,積累知識來完成這部分問題是非常重要的。
5、是數據分析。本部分考察了考生准確理解、轉換和綜合分析各種數據(主要是統計數據,包括圖表和文本數據)的能力。在閱讀和理解圖表和書面材料的基礎上,通過直接觀察、指標轉換、分析、比較或綜合判斷,得出符合數據實際情況的結論。
(1)2014年小學教師職業能力測試擴展閱讀: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的使用原理:
職業能力傾向測驗是選人任用人才的科學方法和手段。它集心理學、行為科學、管理科學、測量科學、計算機技術等學科和技術於一體。通過嚴格的評價過程和客觀的評分標准,可以幫助人們提高知識水平、能力結構、人格特徵和職業能力。
綜合評價企業事業單位的發展潛力和其他素質,為企業事業單位招聘、選拔和培訓各類人才提供參考,為個人發展提供建議。它在全球人力資源開發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中國也得到了蓬勃發展。在類型維度中,圓越接近於零,對該類型的偏好就越弱,因此應避免選擇適當的工作。
⑵ 小學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首先,一名小學教師,應該具有普通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和情意幾方面素質。因而,一定的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知識素養、教育能力素養、身心健康素質應該是小學教師的基本素質結構。此外,小學教師還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素質。由於小學階段教育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小學教師的專業素質指從事小學學科教學的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技能方面素養的總和。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我國的教育業也與時俱進,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也在不斷的發展、完善,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不斷更新。那麼作為新一代的教師在掌握寬厚淵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了解現代化的科技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和態度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努力刻苦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極參與到教育科研當中,在教育中勇於探索,創出一套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學生,使學生聽我們的課覺得有趣、有味,從而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
其次,教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心理學知識。教育具有科學性,一切教育教學活動都離不開教育理論和心理學理論的指導,特別是素質教育更需要現代教育理論和現代心理學理論的指導。小學教師必須掌握小學教育學、兒童心理學、學科教育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遵循教育規律,了解課堂教學的基本原則和兒童學習的心理特徵,如兒童的記憶、觀察、思維和興趣、習慣、意志、性格等心理現象。
作為教師,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掌握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和教育現代化的新成果,如課程、教育測驗與評價、教育研究方法等,特別對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和在兒童發展中的啟蒙作用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並對兒童發展的內涵和特點、教育對兒童發展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小學教師要善於把教育科學理論與小學學科教學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自己把理論應用於實際的能力,使教育科學理論真正發揮作用。此外,我們還必須懂得小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學科學習心理。
再次,注意細節,讓孩子們在細節中成長。教育過程是一個知行統一、情意結合的過程,教育細節是教育過程中有待開發的教育資源。學生的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手勢都有可能成為讓我們為之一振的教育細節;教師的一聲問候、一個動作、一次表揚也都有可能演繹出精彩的教育。只要我們敏銳地抓住它,深入地挖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強勁的教育旋風,讓學生的心海捲起波瀾。我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激勵。如果採取不同的教育手段能達到激勵學生上進的目的的話,那這樣的教育手段便是有效的。而最高明的教育手段便是那種「無痕」卻「有情」的教育。
⑶ 請問中小學教師的職業要求(政治面面貌、身體素質,資格證書,職業知
凡報名當年年抄底未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具備《教師法》規定教師資格條件並願意從事教師工作的中國公民,均可申請並依法認定幼兒園、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含實習指導)教師資格。
1.普通話水平應當達到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以上標准。
2.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按省教育廳部署補修教育學、心理學課程,並由省教育廳統一組織考試合格。(申請者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免於教育學、心理學考試)
3.各級各類學校非師范專業畢業生申請教師資格應參加教師資格認定機構組織的說課(說課分為:面試、試講)。(申請學歷為師范專業畢業人員如能提供3個月或以上的教學證明,可免於面試、試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無傳染性疾病,無精神病史,按《申請認定教師資格人員體檢標准及辦法》,在教師資格認定機構指定的縣級以上醫院體檢合格。
5.報名需要學歷證、身份證、照片。
6.沒有教師資格證的是肯定無法取得正式編制的。
具體的報名時間和地點可以通過當地教育局、或者教師資格證報考點。
⑷ 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綜合素質》考什麼
綜合素質考試內容:職業理念、教育法律法規、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文化素養和基本能力。
教育知識與能力考試內容:教育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中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心理、中學德育、中學課程、中學生發展心理、中學生心理輔導、中學班級管理與教師心理。
筆試內容:主要考核申請人從事教師職業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知識;科學文化素養和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
教育教學、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擬任教學科(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知識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4)2014年小學教師職業能力測試擴展閱讀:
獲得教師資格的基本條件包括:
1、學歷合格;
2、普通話水平測試合格;
3、教師資格考試合格(包括筆試和面試)或符合全日制師范教育類專業畢業生(包括全日制教育碩士)直接認定教師資格的政策。
4、體格檢查合格;
5、思想品德鑒定合格。
考試科目:
幼兒園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為《綜合素質》 《保教知識與能力》2 科;
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為《綜 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2 科;
初級中學、普通高 級中學教師和中等職業學校文化課教師資格考試筆試科目 為《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3 科;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資格考試筆 試科目為《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專業知識與教 學能力》3 科。
面試內容:面試試題分備課(或活動設計)試題和規定回答問題兩種。備課(或活動設計)試題的確定:考生在備課前登錄面試測評系統,面試試題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
規定回答問題的確定:考生在試講(或演示)前,考官在面試考場從試題庫中隨機抽取後確定的。
⑸ 請問一下考小學教師的編制或者特崗難嗎
1、教師招聘的編制競爭還是比較大的,但其實每個考試都有競爭壓力
2、以北京為例,教師招聘的考試范圍如下:
一、教育綜合知識
1、教育學基礎。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教育科學理論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2、教育心理學。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教育情景中學生學習與教師教學的心理規律的掌握和實際運用能力。
3、教育法規。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教育法規與政策的概念、內涵、類別、作用、體系(結構)的領會和掌握,以及對教育法制建設和現行部分教育法規的理解和運用。
4、教師職業道德。主要考查應試者對教師職業道德與禮儀的基本概念、基本觀點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職業道德的養成等。
5、時事政治。
二、公共基礎知識
其考試內容涵蓋了政治、經濟、法律、管理、科技、歷史、語文基礎與公文寫作等諸多方面,具有范圍廣泛,內容龐雜等特點。
三、學科知識
所考的科目的學科專業知識
四,行政能力測試
行測,是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屬於心理測驗的范疇。它用來測試應試者與擬任職位相關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是考查應試者從事公務員工作所必須具備的一般潛能的一種職業能力測試。行政能力測試是國家公務員考試公共筆試的一門,也是其中難度較大的一項。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測查與公務員職業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資料分析和常識判斷等部分。
五、職業能力測試
由學校出題的用於職業能力測試的題目,在線做調查問卷或是書面卷子
面試內容:
一、說課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
二、結構化面試
結構化面試就是考官針對學校教學中常見的一些現象對我們提出的問題,它包括教師之間、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學校與家庭等各方面的內容,它是針對我們是否適合當一名老師而做的一個考查。
三、答辯
教招面試答辯它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常常藉助於我們所學的一些專業理論知識、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建構在龐大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一些具體要求,通常總結來說就是三個點:答辯時自身心態的放鬆、面對考官時自身的應急能力和心理素質以及對於答辯知識點的把握。
⑹ 簡答小學教師應具備哪些能力
一、正確的人生觀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教師不只是「教書匠」,更是學生學會做人的引領者;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還應該是教育規律的研究者。其次,要樹立正確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個體,是可以塑造的人,他們是具有獨立的思想、觀點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和責權的主體。再次,要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在處理師生問題上,不能強調「師道尊嚴」,而要強調民主、平等、尊重和贊賞;在對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對待同行上,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相互合作,共謀發展。
二、良好的師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與其它的職業比較,教師的職業更具有其示範性、公眾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應該具備更高、更嚴格的職業道德修養。師德修養的核心主要體現在 「仁愛」,一個教師應該用心去教書,在教書的過程中尋找樂趣。因此,良好的師德修養,應該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教育、愛學生。你愛教育事業,你才會取得事業成功的樂趣;你愛學生,你才會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不斷的探索,才能使學生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三、新的教育方法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為學生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社會的進步,要求教育不斷的發展、完善,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不斷更新。那麼作為新一代的教師必須拓寬自己的視野,在掌握寬厚淵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了解現代化的科技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和態度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努力刻苦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極參與到教育科研當中,培養自己把理論應用於實際的能力,使教育科學理論真正發揮作用。在教育中勇於探索,創出一套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學生,使學生聽我們的課覺得有趣、有味,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覺地、認真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達到開發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的目的。
四、得體的言行,高尚的情操
小學生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因此,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細節問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
⑺ 2018小學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科目綜合素質:職業理念
從全國教師資格考試開始實行到現在,綜合素質的題型和考查內容幾乎不變,主要包括職業理念、職業道德、法律法規、文化素養、閱讀理解、邏輯推理、信息處理和寫作能力。
那什麼叫職業理念呢?所謂的職業理念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三觀」——教育觀、學生觀和教師觀。對於這一部分的內容會涉及到4道單選題和1道材料分析題,總分值22分。其中教育觀包括兩個方面:素質教育的內涵以及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觀。
我們主要來看素質教育的內涵,它主要表現為五個方面: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對於這一點,需要強調的是它旨在提高國民素質,而不是學生素質,所以這一點在材料分析題中幾乎不會出現。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這句話的核心在於「全體」二字。一說全體那就是每一個學生,而不再只是關注一部分或少數學生。這一點在材料分析題中出現的頻率特別高,當材料中體現了教師關注差生、調皮搗蛋或與眾不同的學生,以及採用集體討論的方式等的時候要能夠想到這一點。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這句話是說過去應試教育只注重學生的成績,忽略了其他方面,而素質教育所關注的不僅是學生的文化成績,還關注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以及學生的思想品德、性格、行為習慣、情緒情感等方面的發展。因此,當材料中出現教師如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如何養成良好習慣等闡述時就要馬上想到這一點。總之當材料中涉及到教師不僅關注成績,還關注到其他方面的時候就體現了這一點。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這句話是說素質教育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還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比如學生的優點、特長等。通過發現他們的優點、特長,在此基礎上進行因材施教、長善救失。在這里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材料中提到了優點就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只有體現了發現學生特長並且培養了學生的特長,才能體現這一點。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創新不僅指教師的創新,如教師採用新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指學生的創新,如學生給出新穎的答案、與眾不同的想法時,老師不去遏制學生,而是順勢去引導,這也體現了創新;而實踐能力更多的指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這里要注意一點,只要體現了創新或實踐中的任意一點,就能體現這一點了。
綜上所述,就是職業理念中素質教育的內涵這一知識點了,也是我們經常會用到的答題理論。希望大家在答題時一定要緊扣材料進行分析,條理清晰地呈現答題要點。
⑻ 請問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要考什麼內容
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主要考核申請人從事教師職業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內、職業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規知識;容科學文化素養和閱讀理解、語言表達、邏輯推理和信息處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學、學生指導和班級管理的基本知識;擬任教學科領域的基本知識,教學設計、實施、評價的知識和方法,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筆試的題型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客觀題為四選一的選擇題,主觀題題型包括:簡答、論述、解答、材料(案例)分析、課例點評、診斷、辨析、教學設計、活動設計、寫作等。
⑼ 小學教師的業務素質有哪些
中國中小學教師素質現狀分析之三教師專業性及其問題
三、教師專業性及其問題
(一)教師的專業性
教師的專業性指的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徵。教師專業中的「專業」不是把所教的「學科專業」,而是把教師的「教育行為與教育活動」視為其專業表現的領域。那麼,教師職業是否具有專業性呢?要理性地回答這一問題,首先必須確定「專業性職業」的標准。
1.專業性職業的標准
關於「專業性職業」的標准,迄今為止專業社會學研究領域還沒有統一的界定。1957年,格林·伍德曾經嘗試著去界定和描述專業的基本要素,他強調所謂專業必須具備:完整而有系統的;被顧客所公認的知能權威;同行間的制約和贊許;具有嚴格的職業倫理規范;成立正式的專業組織。1960年,科恩豪瑟選出四個專業的標准:具備知識才能的專門能力;充分的自治;運用專門才能的責任感與影響力。【1】 國際比較師范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台北市大書苑發行所,1992:617-619.
此後,關於「專業」標準的討論不斷見諸書刊。綜合、提煉、深化已有觀點,所謂成熟的專業工作,應該具備下述六大特徵與標准:運用專門的知識與技能;強調服務的理念和職業倫理;經過長期的培養與訓練;需要不斷的學習進修;享有有效的專業自治;形成堅強的專業團體。
2.教師專業性現狀
根據以上關於專業與專業性職業的標准,顯然,古代社會的教師職業很難稱之為專業性職業。但在現代社會,社會的發展已使得受教育者的對象和范圍大大拓展,教師已承擔社會未來發展的重大責任。因此,社會學家埃利奧特等西方學者認為,教師與醫生、律師、神甫職業等並稱為「四個偉大的傳統專業」。但埃齊奧尼等人卻認為教師培訓時間較短、社會地位較低、團體專有權難以確立、特有的專業知識較少、專業自主權缺乏。也就是說教師的專業性不及典型的專業人員,還沒有達到完全專業的水準。所以,教師與護士、社會工作者三種人員應屬於「半專業」人員。近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學者及各種流派在教師職業是否能夠成為專業性職業這一問題上爭論不休,但1966年國際勞工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的《關於教師地位的建議》一文,給這場爭論引導了一個主流方向。《建議》提出應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職業,認為它是一種要求教師具備經過嚴格訓練和不斷研究才能獲得專業知識並維持專業知識及專門技能的公共業務。這以後,將教師職業看作是一個專業性職業,就逐漸成為國際教育界的共識。
我們認為,就教師的專業標准來看,教師已經基本具備了專業的要求和特徵,並越來越專業化。
(二)我國教師專業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依據上述六個衡量教師職業專業性的標准,綜合考察當前我國教師專業化的現狀,比較分析國內外教師專業化的程度,可以發現我國教師專業性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知識結構比例失調,從教能力顯得不足
關於一個教師的專業知能,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步入21世紀教師,既要有現代教育理論,如學科教育學、心理學、人才學、教育社會學以及新興學科等,還要學習現代科學技術知識和交叉學科知識。又有人認為,優秀的教師既需要有深厚的學術根底,廣闊的學術視野,把握學術前沿的意識和能力,又需要通曉教育的規律,具有良好的教育品質和教師職業道德。就目前世界各國教師教育而言,其專業知能一般包括普通文化知識(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學科專業知識(學生畢業後講授的專門課程)、教育專業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史、教育心理學等等)三大類。與國外相比,由於我國現行的教師教育院校的課程設置體系,還存在著以學科為中心、課程的比例嚴重失調等一系列值得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所以,我國現任中小學教師知識結構比例失調,學科專業知識相當較好,但從教能力顯得不足。請看下面幾個案例:
案例2.1:
一位老師上語文課,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朝」字,然後問學生:「同學們看黑板上有什麼?」學生答:「有字」。老師問:「這是什麼字?」有學生舉手答:「這是朝鮮的朝字」。老師說:「不對!」又有學生站起來答:「 這是朝氣蓬勃的朝」。老師又說不對。這時候學生開始挖空心思地回答,有學生說是中國字,有學生說是漢字。老師都說不對。最後,老師惱火地指責:「都是傻瓜,這是多音字」!
分析
老師的提問語言表述不明確,使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提問的用意。
案例2.2:
這是一節低年級的數學課,教學內容是:加和減。老師上課時這樣導入:
師:同學們看圖畫上有誰?在干什麼?
生:圖畫上有小朋友,他們在植樹。
師:從圖上你能看出是什麼季節嗎?
生:是春天。
師:對,是春天,春天真美麗呀!看有幾個小朋友在美麗的春天裡植樹?
生:遠處有6個小朋友,近處有1個小朋友。
師:近處的那個小朋友叫小明,他看到那麼多小朋友去植樹,他也不甘落後,推著小車和大家一起去勞動,同學們看小車里放了些什麼?
……
分析
數學課的情景創設必須講究實效,一個短小的故事、幾個有思考性的問題、一次操作、一次實踐活動等都會喚起學生參與的熱情,激活他們的思維,目的是為了他們更好的學習,而不是為營造表面的情景而「作秀」。因此,上例中的老師只是作了表面文章,看上去熱鬧,實則蒼白,浪費課中珍貴的學習時間。
從上述兩個簡單的例子,不難看出,我國有些中小學教師教學語言、教學技能方面還存在著相當嚴重的問題。加強教師專業素養,提高教是教學能力是當前教師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2.專業道德危機潛伏,師德建設仍需加強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必須對社會、學校、同事、學生等負責,其行為都要符合教育工作的倫理規范,使得教師角色具有異於其他職業的特殊性質。教師專業具有突出的示範性、公眾性和教育性,相對於多數職業來說,教師職業應有更高、更嚴格的專業道德要求。1997年國家教委、全國教育工會修訂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提出了「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尊重家長」、「廉潔從教」、「為人師表」的職業道德要求。但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轉型時期的特殊形勢,教師職業道德潛伏著危機。
根據有關調查,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①事業心、進取意識、敬業奉獻精神不足
有63.4%的學校領導和46.8%的教師認為,教師職業道德方面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事業心、進取意識薄弱,缺乏為教育事業獻身的精神,表現在懶於看書學習、工作得過且過、不認真遵守勞動紀律等」。
②體罰學生的現象仍然比較常見
學生在回答「老師打不打學生」的問題時,有69%的學生指出,他們的老師有打學生的現象,而認定教師用罰站的方式體罰學生的佔到72%。學生還反映教師體罰學生的手段,除罰站外還有打耳光、擰耳朵、揪鼻子、擰胳膊、打手板、用腳踹、罰蹲(有的是蹲馬步)、罰跑(有的是罰在樓梯上來回跑)、罰寫作業(抄課文)等,另外還有相當多的教師經常用帶侮辱性的語言傷害學生。
③部分教師不能正確對待學習成績和思想品德差的學生
有46%的家長認為教師有歧視和趕攆「差生」的情況。而學生認為他(她)所在班級「所有的教師都不歧視差生」的僅佔到26.5%,認為多數老師有歧視差生現象的比率佔到63%。
④個別教師的不良行為損害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
比如,有的家長指出個別教師「利用節日(如教師節)向學生索要禮品」、「利用學生搞創收,把學生當做賺錢的工具」、「不注意生活小節,在學生面前說話隨意」等。
以上問題說明我國教師的道德修養與專業道德要求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教師還需不斷提高自身道德修養,做真正「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3.教師學歷偏低,專業訓練亟待強化
教師教育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基於社會的需要而產生,是社會進步、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的體現。近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末以來,國外教師教育伴隨著新的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不斷改革,在培養目標與規格上強化了高標准化的特點。國外中小學教師的培養大都已經提升到大學教育階段,有的由師范院校實施封閉式培養,有的由一般大學實施開放式培育,有的由師范院校和綜合性大學共同實施混合式培養。現在,研究生院也愈來愈多地承擔培養師資的職責,從而使教師教育在結構上發生了變化。經過改革,美國中小學教師的水平有所提高。據統計,1950--1976年之間,曾受四年高等教育的小學教師由50%上升為99%;中學教師受高等教育少於四年者曾約佔1%,到70年代後期,由大學學習四年領取教師許可證者和由大學學習五年而取得教學碩士者,都逐年增加。目前,法國的中小學教師主要由大學教師培訓學院(IUFM)培養,因而高師的培養目標的標准比較高。
我國20世紀50年代教師教育有四個層次,即初師、中師、師專、本科,60年代層次結構上移,初師被中師替代,形成中師、師專、本科三個層次,此結構一直延續至今。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對教師的學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即小學教師具有中師學歷、初中教師具有大專學歷、高中教師具有大本學歷。同時,建立了一套多規格、多層次、多形式的教師教育體系,對不具備合格學歷的教師實行考核合格的證書制度,並於1995年底頒布了《教師資格條例》,1997年還開始了教育碩士學位的試點工作,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程度打下了堅實的基石。截至2005年底,全國普通小學、初中、高中專任教師的學歷合格率分別為98%、95%、83.5%,其中專科以上小學教師達到56.3%,本科以上的初中教師達到35.3%,研究生學歷的高中教師達到1.2%,教師學歷合格率有了相當大的提高。然而,即使中小學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接近100%,我國同世界大多數國家相比,中小學教師的學歷起點仍然偏低。這一狀況難以適應我國現代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新形勢的需要。
4.在職進修形勢緊迫,專業發展任重道遠
從專業發展看,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與實踐脫節、培養與培訓倒掛的現象,前者指培訓者對中小學教育實踐的關注程度不夠,後者指高水平的師范院校畢業生接受相對落後的教師進修的培訓。教育專業能力的提升和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無止境的過程,只有經過艱苦卓絕、成年累月的學習、實踐、進修、思考與鑽研,才能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學習是現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在職進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基本途徑,因此世界許多國家都在教師教育改革中保證每一位教師都有機會進修,建立教師的終身教育體系。英國的教師進修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圍繞實際教學問題展開,不搞形式主義,進修內容能結合教育改革的需求,結合學校、課堂實際。在日本,中小學教師的進修被視為促進教職專業化的重要途徑。根據日本1949年頒布的《教育公務員特例法》,教師為履行其職責應該不斷地進修,教育委員會對教師的研修予以獎勵,建造必要的設施,制定有關研修的計劃,保證研修的實施。德國的《教師繼續教育法》,使中小學教師進修不僅成為義務,也是教師的權利。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特別是1993年《教師法》的頒布實施,有力地推動了中小學教師的在職進修和教育。但我國現有的教師職前與在職教育,存在著分離的現象。現有的師范院校(師范大學、師范學院、師范專科學校、中等師范學校)負責培養新教師,教育學院和教師進修學校負責在職中小學教師培訓。這種兩相分離的格局,使得教師專業培養與在職培訓相隔離,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情況。同時,在部分進修院校內,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教條,不聯系中小學實際,教育教學效果也不佳。這些都影響著我國教師的進修和素質的提高。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教師隊伍龐大而又狀況復雜,許多教師長期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缺乏重新接受系統學習提高的機會,面對不斷涌現的新的教育觀念、教育教學理論以及現代教育教學技術,感到束手無策,無法深入學習體會,這已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障礙與瓶頸。這一切,決定了我國教師進修與培訓的必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
5.專業自主受到限制,專業權力名不副實
教師擁有相當程度的自主決策的權力,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一項重要指標。在我國,過去人們習慣於從義務的角度去規范教師,而較少思考或研究在教師的職業工作中應該享有的權利,尤其是作為專業人員的權利。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開始逐步認識與尊重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專業權利。1993年10月通過的《教師法》和1995年3月通過的《教育法》,規定教師現階段的權利主要有以下幾項:
①教育教學權。
包括教師可依據其所在學校的教學計劃、教學工作量等具體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特點自主地組織課堂教學;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教學內容和進度,並不斷完善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的教育教學對象,在教育教學的形式、方法、具體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實驗。
②科學研究權。
包括教師在完成規定的教育教學任務的前提,有權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技術咨詢等創造性勞動;有權將教育教學中的成功經驗或專業領域的研究成果等撰寫成學術論文,著書立說;有權參加有關的學術交流活動,參加依法成立的學術團體並在其中發表自己的觀點,開展學術爭鳴。
③管理學生權。
包括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和特點,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並就學生的特長、就業、升學等方面的發展給於指導;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勞動等方面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
④獲取報酬待遇權。
包括要求所在學校及其主管部門根據國家教育法律、教師聘用合同的規定,按時、足額支付工資報酬,工資報酬一般應包括基礎工資、職務工資、課時報酬、獎金、教齡津貼、班主任津貼及其他各種津貼;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包括醫療、住房、退休等方面的各種待遇和優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⑤民主管理權。
包括對學校及教育行政部作有權提出批評和建議;有權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工會等組織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討論學校發展、改革等方面的重大事項。
⑥進修培訓權。
包括教師有權參加進修和接受其他多種形式的培訓,不斷更新知識,調整知識結構,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業務素質,從而保障教育教學的質量。
但在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的實際職業生涯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教,是按照教材、教學參考資料、考試試卷和標准答案去教。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為什麼要這么教,怎樣教更好,教師進行更深思考的並不多。因而出現了這樣的現象:教學內容是由國家的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參考資料是由教研部門提供的,教學方法是由教研部門介紹的,考試試卷是由教育部門編制的,教師成了游離於研究過程之外的被動的旁觀者,成了教育行政部門各項要求的機械執行者,成了各種教學參考資料的簡單照搬者,成了教研部門提供的一些模式的盲目模仿者。教師自主權受到種種限制,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缺乏主體自主意識,教師權力名不副實。
6.教師組織力量薄弱,活動時空餘地有限
「教師教育活動必須符合提高教學專業的總政策。國際專家、專業團體和教師工會應該參與各項行動戰略的准備和實施」 趙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宣言和行動綱領.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199.
。我國教師專業組織起源於清末民初。清朝末年曾頒布《教育會法》,規定各省各縣均可成立教育會,教育行政人員、學校教員均可參加。1911年8月11日成立了中國教育會。同日,全國師范教育聯合會在北京成立,這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所建的教育會下的第一個教育分會。1915年6月2日,全國師范教育研究會經教育部批准立案,這是中國第一個師范專業教育的學術性研究機構。改革開放以後,1979年4月12日,中國教育學會成立,這是現在全國最大的群眾性教育學術團體。其主要任務是為教育決策提供科學分析、信息反饋和咨詢意見;組織教育科學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學改革實驗成果的鑒定與推廣;研究、編寫教材,出版學術性書刊,舉辦基礎教育的實驗學校,開展培訓活動;開展業務咨詢、政策咨詢和法律咨詢;組織教育評價活動,等等。中國教育學會辦有綜合性學術刊物《中國教育學刊》。當前我國的中國教育學會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以及中國高等師范教育學會等其他的教師學術組織在激活學術理論研究、出版教育刊物、提高教師素質、興辦教師福利、保障教師合理權益以及聯系國際教育機構等方面發揮過一些重大的作用。2001年浙江省還成立了特級教師協會,協會將組織學術活動,推廣特級教師先進經驗,組織特級教師的研究成果評獎,組織特級教師指導和培訓骨幹教師活動,開展省際和國際的學術交流等。上述這些教師學術專業組織對於我國教師專業化的促進是不可或缺的。
通過教師專業組織的運作,可以提升教師素質,約制教師行為,並且同時確保教師的權利與義務。因之,教師專業組織於教師在專業層次的提升上是極其必要的。但是由於教師時間不足,經費短缺等原因,我國教師專業組織發展緩慢,力量薄弱,在對政府教育決策的影響與教師福利的增進兩方面而言,不能稱之為強有力的專業壓力團體。或者說,在我國,除了教育工會以外,作為教師專業組織的機構還沒有形成,不利於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
⑽ 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小學教師,我需要提高的職業能力是
因為當小學教師,孩子們都不是特別理智的,他們不會像那些大人一樣那麼懂事,所以你要學會容忍,第二,還需要一個好的嗓子,該凶的時候凶,不該凶的時候,要讓他們感受到你很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