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
1.把握略讀課文地位,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
2.明確略讀課文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課標中對第二學段、第三學段略讀的具體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精心設計略讀課文教學流程,利用提示,自主閱讀。圍繞要點,品味語言。 積累語言,拓展實踐。
4.略讀課文的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在教學中只要遵循以人為本,為學生發展的宗旨,正確把握略讀課文教學的度,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得到不斷地提高。
略讀又稱跳讀或瀏覽,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技能。所謂略讀,指快速閱讀文章以了解其內容大意的閱讀方法。換句話說,略讀是要求讀者有選擇地進行閱讀,可跳過某些細節,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從而加快閱讀速度。據統計,訓練有素的略讀者的閱讀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鍾3000到4000個詞。
略讀四個特點:
1. 以極快的速度閱讀文章,尋找字面上或事實上的主要信息和少量的闡述信息。
2. 可以跳過某個部分或某些部分不讀。
3. 理解水平可以稍低一些,但也不能太低。
4. 根據文章的難易程度和需要達到目的,不斷靈活地調整閱讀速度。
⑵ 如何把握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
1、要圍繞單元目標,做到略中有精,對核心的內容、難點的內容專可以精讀,然後拓展閱屬讀相關的材料或遷移練筆。
2、逐步把從精讀學習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獨立的閱讀之中,鍛煉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必得放開手,大膽取捨,領活運用。
⑶ 小學語文主題教研活動 略讀課該怎麼教
一、單元整合, 自然導入新課
學生「自得」能得到什麼,效果如何,不僅取決於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更取決於前期精讀課文的學習,尤其是前期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對前面精讀教學的一種檢驗和延伸。教學中,可以先從本單元的前幾篇課文入手,通過同一主題的單元目標自然導入新課。
二、自主交流,明確學習方法
導入課文後,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參與的慾望,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產生良好的教學心態和學習心態,心理准備充分,做到「課伊始,趣亦生」。為學習課文埋下伏筆。接著學生讀閱讀提示,畫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本課的重點。當然,此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質疑,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讀提示要非常明確: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不知道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同時,回憶前幾篇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最後確定本課的學習方法。在這里老師不要代替學生,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任務驅動,自主合作交流
學生一旦有了疑問,那就應該主動解決問題。因為我們在講讀課文的學習中,就有學習方法的傳授,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這些方法的引導下,老師可以適時、適當點撥,充分給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真正體現新課程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系,也充分利用學案為載體,通過略讀課文的主動探究式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教師要善於抓住機會,先精心設問,讓學生「碰壁」、「遇險」;接著組織課中評議,並適時點撥;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中理解,理解再讀,品評課文的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主動積累,運用語言。在全班交流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對比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完善自己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師要依據課前的既定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結這節課的學習方法,並將結果反饋給老師,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四、展示亮點,走向生活語文
學完課文,還得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收獲,還能夠跳出課文,舉一反三,順向遷移。老師在得當的時機可以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視野更開闊,得到獲得新知,體驗主動探究學習的的快樂。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安排學生的課堂小練筆,這次寫是在學生自讀自悟,換位體驗的學習後學生情感的升華,這樣的寫水到渠成。學生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文本的再認識,更是審美情趣的提升。明白了文本的寫作背景,又體會到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學生自得的效果更為顯著。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把導讀確立為教學目標的依據,力求吃透導讀所包含的教學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閱讀方法和技能的要求,並以此作為重點或主線展開閱讀。所以,在這一模式的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略逐詞逐段分析,不略重點難點品讀; 略教師精講細析,不略學生語言實踐; 略教師精密預設,不略學生自主學習……
有舍才有得,「略」為「不略」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突出了這一模式的特點,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范圍,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⑷ 小學略讀課文怎樣教學
略讀課文教學
一、把握略讀課文地位
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與精讀課文的教學相比,略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18篇;四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29篇;五年級上下冊課文56篇,其中略讀課文28篇;六年級上下冊課文49篇,其中略讀課文15篇。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
二、明確略讀課文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課標中對第二學段、第三學段略讀的具體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略讀課文不等同於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方式,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取信息的同時,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
三、精心設計略讀課文教學流程
葉聖陶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葉老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或者把它上成精讀課,字詞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讓學生自讀……這是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現。那麼,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筆者就此問題作了一些探討。
1.利用提示,自主閱讀。
崔巒先生在《對語文課程和閱讀教學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讀課教學更要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因此教學時,務必要求學生先認真讀讀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這段文字不僅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還有針對性地提出本課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駱駝》[人教版三(上)第三組]一課的閱讀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這個故事裡的老人,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呢?讀讀課文,想一想: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這段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上課一開始,可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思考。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老人根據自己的觀察,幫助商人找到了丟失的駱駝。了解學習的重點: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2.圍繞要點,品味語言。
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上的,也可以是寫法上的,通過討論、交流,掌握閱讀方法。一課中可訓練的內容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很多,如果教師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想練,必將是「蜻蜓點水、水過鴨背」,到頭來學生什麼都沒學到。所以教師要抓住要點,忽視其枝節。而這個要點必須聯系本組教材的訓練點(單元專題)來確定。例如,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課標本)第五組的訓練點是:通過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據這一訓練點,《花的勇氣》一課的教學程序可以預設為:①學法引路。即讓學生回憶本組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方法。②品味語言。即引導學生先從文中尋找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情感變化的句子;再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一處,運用學法細細品讀體會。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組討論與交流中相機點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詞、句中去獲得情感的體驗。如從「藏」「冒」「鋪滿」想到「他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過學過的課文內容,加深體會,升華情感;另一方面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與體驗。如說說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體現出生命的勇氣。尤其是引導學生從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很脆弱,但在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氣」。
3.積累語言,拓展實踐。
略讀課文一般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加強課內外的聯系,讓略讀課文發揮向課外延伸的作用。
(1)閱讀方法的拓展。如學了人教版(課標本)四(下)第五組課文後,可用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閱讀《生命,為美麗一次》,從中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搜集資料,編制一期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
(2)表達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課標本)三(上)第三組教材以秋天為專題,多角度地描寫秋天。教學《聽聽,秋天的聲音》時,可聯系前3篇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響等方面,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體會秋天獨特的風情,並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由此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學習《誇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這些課文後可收集有關的自然知識、科學道理,或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神話故事。
課外拓展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學會學習,從而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略讀課文的教學有何困惑如何定位如何實施
教什麼【教學目標、教學內容】1.依據課程標准、學情分析、文本特點確定明晰、具體、可操作與可檢測的教學目標;2.教學內容具體、集中,具有提升學生言語運用能力與滲透人文熏陶的價值。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1體現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閱讀策略和方法的培養;2.突出學生的言語理解、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3.關注學生的個性閱讀、獨特體驗、閱讀興趣、閱讀習慣和價值取向。學域如何學【學習狀態、參與程度】1.注意狀態:集中、持續;2.參與狀態:投入、全員;3.思維狀態:積極、主動;4.情感狀態:自然、自控。「四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學習效果【目標達成、素養提升】1.有效達成預設教學目標;2.學生在語文知識、言語技能、閱讀策略與方法、審美、情感態度等方面獲得實實在在的知識積累、技能訓練、過程感悟、人文熏陶乃至語文素養提升。下面僅就中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教什麼」和「如何教」,結合本次教學展示會上的課例談談個人的粗淺體會。一、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無論是作為研究者,還是作為聽課教師,我們審視、評價一節閱讀課,首要的關注點應該是教師「教什麼」(教學內容)是否明確、具體、合宜。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研究過於關注教師「怎麼教」,也就是過於關注閱讀教學方法的研究,而對於教師「教什麼」,也就是更加關鍵的閱讀教學內容的研究、建設,卻一直處於茫然、模糊的狀態,從而難以從根本上改變語文閱讀教學「少、慢、差、費」的現象。王榮生教授指出,語文教學內容是語文教學層面的概念,它同時面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針對具體情境中的一個班乃至一組、一個學生,為使學生更有效地達成既定的課程目標,「實際上需要教什麼」。第二個問題是,為使具體情境中的這一班學生乃至這一組、這一個學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課程內容,「實際上最好用什麼去教」。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課文內容等同於教學內容,將自己讀懂的內容等同於學生應該掌握的內容;同時,很多閱讀教學還處在閱讀理解(即學生讀懂課文寫了什麼內容)的層次,很少對於每篇課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我認為,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大致包括三個方面:(一)寫了什麼這里指的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在閱讀教學中在課文內容、主旨方面完成五個任務:1.理解課文的內容;2.習得課文介紹的相關知識;3.感悟課文表達的主旨;4.體悟課文蘊含的感情;5.受到審美的熏陶感染。(二)怎麼寫的如果說「寫了什麼」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怎麼寫的」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回到語言文字,也就是完成張志公先生所說的「走一個來回」。當前很多閱讀教學往往只重視「寫了什麼」,這可以說是僅僅完成了閱讀教學的一小部分任務,因為閱讀教學的更重要的任務在於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各種語言形式在准確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逐步習得語言運用的規律,最終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怎麼寫的」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詞語:重點詞句的品析、體悟,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的詞語;2.句式:課文中出現的具有遷移作用的或不同尋常的語言表達方式;3.寫法:修辭手法的使用,構段的方式,課文開頭、結尾、過渡的方法;4.標點:准確使用的標點,意味深長的標點,異乎尋常使用的標點。(三)學會閱讀2011年版語文課程標准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近年來,語文界對於國際學生評價(PISA)、國際閱讀能力發展研究(PIRLS)及台灣閱讀策略等的了解不斷深入,對於在閱讀教學中應進行閱讀方法、閱讀策略的教學已經形成共識。人們普遍認同的比較適合小學語文閱讀的主要閱讀策略包括:提問、聯系、預測(猜想)、聯想、推論、比較、概括、圖像化、綜合(統整)等。那麼,語文教師確定閱讀教學「教什麼」(教學內容)的依據是什麼呢?簡言之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考慮:1.依據學情實際:包括你所教這個班學生已有的閱讀水平、語言積累程度、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此前本班學生是否接觸過與本篇課文相同題材、題材的課文,學生是需要從零開始學習這類課文,還是需要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拓展、提高,等等。2.依據文本特點:這裡面又包括兩點,一是文體特點,比如教學寫事的記敘文,就要關注事情發展的敘述過程;教學小說,就要引導學生把握小說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點;教學寓言,就要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寓意等。二是語言特點,比如作者准確的用詞、多變的句式、平中寓奇的寫法、一反常規的標點等。3.依據課標要求:雖然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內容的具體化方面仍存在需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如果教師仔細研讀課標,尤其是不同學段對於同一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還是對於確定合宜的教學內容很有幫助的。例如對於詞語的教學要求,課程標准在不同學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學段: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第二學段: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第三學段: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這樣,在閱讀教學中就應依據不同學段的要求,確定具針對性和層次性的教學內容。二、閱讀教學「如何教」(教學方法、教學策略)我認為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應該首先明確「教什麼」,再考慮「如何教」,而且根據很多優秀語文教師的經驗,往往幾乎在明確了「教什麼」的同時,「如何教」也會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較順暢、有效的教學思路和設計。這也就是說,教師在著手一篇課文的教學設計之前,應該首先做的功課一定是文本細讀,而且是全身心地「潛心會本文」,然後要從文本中跳出來,將自己的身份和視角從一名成熟的閱讀者轉換為一名處在閱讀學習階段的不成熟的閱讀者——學生,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設想: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能讀懂什麼?可能會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學生閱讀中會出現的閱讀障礙是由於背景知識的欠缺,還是閱讀策略的缺失?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在語文運用方面應該習得、駐留哪些知識、技能?在思想感情方面應該得到哪些體悟和感染?等等。關於閱讀教學「如何教」,現在廣大教師從認識和理念上都比較一致地認同要致力於學生語文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次「精英杯」教學展示會的16節課為我們研究在實際閱讀教學中,在具體的教學行為層面,應該如何落實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生動的課例。下面,我想僅就與閱讀教學「如何教」密切相關的幾個問題,結合正反兩方面的課例略陳己見。(一)要正確認識與恰當處理閱讀教學中的「理解」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核心,理解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題中應有之義,理解也是閱讀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實際閱讀教學中,不應絕對化地看待理解,即使在實施新課標的背景下也不應一概拒斥理解。有的課文學生理解不夠深入或理解上容易出現偏差,有的課文,含義比較深刻,時代背景遠離學生,學生理解起來有困難,這樣的課文在教學時就應適當加大理解的分量。例如《爺爺的壓歲錢》一課,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理解「攢」等重點詞語,通過男生、女生分別復沓朗讀「我」7歲、10歲、12歲時爺爺說的話,不斷加深感悟爺爺的良苦用心。當前閱讀教學中較為普遍存在的是過於注重課文內容的理解,導致月底教學的效益不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不高。例如《「美極了」與「糟透了」》,課文的主旨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容易(文中作者有很明晰的表述),像這樣的課文就沒有必要在內容理解上過多糾纏,可以把省下的時間多用在體會、練讀不同人物的心理、語氣。(二)教學環節的設計要簡明、簡單閱讀教學需要進行教學設計,而且許多參加公開課、展示課的教師往往力求把課設計得有新意。但是,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閱讀教學設計:教學環節很多,教師設計得很費力,課堂上師生都很忙亂,每個環節看似都走了一遍,但總覺得哪個環節都不扎實。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的《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教師根據課文四個季節的構段方式相似的特點,先帶領學生學習春天這部分內容,並引導學生總結出作者描寫春天小興安嶺的思路:季節——樹木——其他景物。接著,就讓學生按照這樣的思路和學習方法自主學習另外三個季節,相機進行朗讀、背誦的語文訓練,教學層次清晰,教學重點突出。(三)閱讀教學要體現文體意識之所以很多閱讀教學出現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現象,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罔顧不同文體的特點。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設計和實施閱讀教學的時候,應從文體的角度進行考慮,力求依據文體的特點教學。例如教師執教《楊子榮打虎》時,根據課文的小說(節選)的文體特點,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引導學生品讀重語段中的場面描寫,體會人物心理、表情、動作描寫對於刻畫楊子榮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從而認識楊子榮具有的臨危不懼、沉著冷靜的英雄品質。教師執教元曲《塞鴻秋·湖上即事》時,則突出了意境的創設與體會,重點進行誦讀訓練,很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四)閱讀教學要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目前一些教師的閱讀教學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以教師的理解代替學生的感悟的現象,其中一個表現就是教師的提問設計僅僅是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設計服務,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學習實際。而在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教學《故鄉的蘆葦》一課,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是:課文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動筆畫一畫,再寫上自己的體會。教學《莫高窟》時,上課伊始,教師就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提出的問題設計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里都有什麼等,教師順勢教學。這就體現了閱讀教學是從學生的初步閱讀感受出發(而非從教師的設計出發),也使教師的問題設計具有了整體性和較高的思維價值,同時為學生的自主閱讀學習提供了空間。(五)語言形式的學習與運用要真正成為閱讀教學重要內容1.注重正音等語文基本訓練。這次展示會上,教師普遍重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讀音,而且採用了靈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學《哈爾威船長》時,教師出示了「奔」的兩個讀音:bēnbèn。同時出示了詞典中對這兩個讀音的解釋。接著,出示了課文中含有這兩個讀音的句子,引導學生正確地予以區分。2.詞句學習的方法要靈活。無論是初讀課文後集中認讀詞語,還是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於重點詞語詞語的品味,都體現了對於詞語教學的重視。因為詞語不僅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也是貫穿整個小學三個學段閱讀教學的重點。除了藉助詞典、聯系語境理解詞語的方法外,在教學《莫高窟》學習「惟妙惟肖」和《故鄉的蘆葦》學習「紡織娘」等詞語的時候,教師使用圖片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詞語,效果較好。學習《千里躍進大別山》,教師同時出示三個句子:①先頭部隊的戰士殺向敵人。②先頭部隊的戰士勇猛地殺向敵人。③先頭部隊的戰士如猛虎下山,殺向敵人。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比較認識到,使用形象的比喻比僅僅使用抽象的形容詞,表達效果更形象,更生動。3.朗讀訓練的目標要具體,訓練要扎實。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訓練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更加具體、深切地體會課文內容、主旨和情感。要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及學情實際,確定每課時具體集中的朗讀訓練目標,切忌每篇課文都在教學設計的教學目標中籠統地寫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有這樣一句:「山上的積雪融化了,雪水匯成小溪,淙淙地流著。」一位教師根據課文是描述小溪的,提示學生朗讀時將其中「淙淙」要讀得輕一些。還有教學《月光曲》,教師也提示學生要把「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中的「霎」讀得輕一些、虛一些,以表達出當時的意境。這樣的朗讀訓練目標就是准確而具體的。每節課的朗讀訓練目標也不宜過多,教師要重視訓練的扎實。尤其是當學生反復朗讀也讀不出效果時,教師要通過范讀、創設情境、語言描述、技巧提示等多種有效方法,幫助學生,真正讓學生通過每節課的朗讀訓練,朗讀水平均有所提高。4.要重視進行綜合性的語用訓練。閱讀教學中應力求進行綜合性、整體性的語用訓練,對於具有較高語用訓練價值的語言文字要從多個角度、採取多種方式進行訓練。例如針對《莫高窟》描寫飛天的這部分文字,有兩位教師是這樣設計語用訓練的:(1)品讀語言,發現特點(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兩個四字詞語,句式整齊,描寫形象);(2)朗讀訓練,讀出畫面;(3)練習背誦,積累語言;(4)搭設支架,嘗試仿寫。一位教師出示:有的手握短笛,();有的圍坐一起,();有的(),()。一位教師展示了另外三幅飛天的圖片,出示:壁畫上的飛天,有的(),有的()。5.閱讀教學要關注語言表達的學習與訓練。當前有一種觀點認為要倡導指向表達的閱讀教學。我理解就是強調要在閱讀教學中重視語言表達方法(如遣詞造句、修辭、構段謀篇等)的學習。除了上述提到的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仿寫之外,本次展示會上,教師執教《爺爺的壓歲錢》臨近結尾時,讓學生以「感謝你」為題,寫一寫對親人感謝的話。需要注意的是,閱讀教學中的從讀學寫、讀寫結合要盡量貼近課文內容,即使是安排的想像、拓展表達練習,也應與課文的內容或表達有某種相關;同時要避免為寫而寫的傾向,一定要因文制宜,因學生制宜,注重實效。6.要積極探索閱讀策略教學和群文閱讀教學。在本次教學展示會上,一位教師教學《楊子榮打虎》時,運用折線圖的形式,讓學生嘗試使用「圖像化」閱讀策略學習小說一波三折的寫法,並進行復述訓練。一位教師執教《拐彎兒處的回頭》圍繞「父愛」這一主題在一節課中進行了群文閱讀教學:①用《不一樣的爸爸》這一繪本的朗讀導入;②教給學生用串聯關鍵詞的方法學習概括課文主要內容;③學會運用朗讀評價的閱讀方法;④延伸閱讀,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兩節課對於目前閱讀教學研究的熱點——閱讀教學策略和群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帶給與會的教師很多啟發。
⑹ 小學略讀課文如何上
略讀課文具有較明顯的獨立閱讀的性質。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於閱讀實踐,逐步培養閱讀獨立能力。」「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度課文的教學,一般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理解詞句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閱讀提示」獨立閱讀、思考,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抓住一兩個重點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還可以用指名朗讀的方式,檢查讀書的效果。」由此可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教學略讀課文時,教師就要注意抓整體、抓關鍵,每一步教學都以問題開路,每一步教學都應以讀為基礎,做到讀、思、練相結合。
⑺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
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略讀課文教學一.12汶川大地震中;四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閱讀《生命,編制一期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 2,有的教師或者把它上成精讀課:「略讀課教學更要整體把握。」課標中對第二學段: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很脆弱,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取信息的同時,什麼都想練、把握略讀課文地位 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而忽略了略讀,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心頭怦然一震」情感變化的句子,不宜肢解課文,在平時的教學中。而這個要點必須聯系本組教材的訓練點(單元專題)來確定,就會有所發現,粗知文章大意: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學習瀏覽、明確略讀課文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秋天的聲音》時,精讀是准備,如果教師什麼都想抓,略讀才是應用,但在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運用學法細細品讀體會,想一想,讓學生自讀……這是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現,為美麗一次》,續寫詩文?讀讀課文;再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一處、交流,通過討論,通過觀察。 3。如人教版(課標本)三(上)第三組教材以秋天為專題:「就教學而言,其中略讀課文18篇。 二。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 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或感興趣的問題,自己體會。學習《誇父追日》,可以是內容上的。 崔巒先生在《對語文課程和閱讀教學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也可以是寫法上的,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第三學段略讀的具體要求是。了解學習的重點;五年級上下冊課文56篇:通過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學會略讀方法,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多角度地描寫秋天、略讀和瀏覽,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其中略讀課文29篇,擴大知識面,《花的勇氣》一課的教學程序可以預設為,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到頭來學生什麼都沒學到,務必要求學生先認真讀讀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加深體會,從中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如果只注意於精讀?筆者就此問題作了一些探討,其中略讀課文28篇;或者是放羊式的,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詞.利用提示? 這段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葉老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句中去獲得情感的體驗。例如,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因此教學時。如從「藏」「冒」「鋪滿」想到「他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其中略讀課文15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品味語言,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①學法引路。一方面通過學過的課文內容,掌握閱讀方法。③交流感受,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還應該加強課內外的聯系。與精讀課文的教學相比,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山;六年級上下冊課文49篇、思考,讓略讀課文發揮向課外延伸的作用、遷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 1。尤其是引導學生從5。這段文字不僅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一課中可訓練的內容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很多,並仿照詩歌的形式。然而、神話故事。如說說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體現出生命的勇氣,可聯系前3篇課文的內容,略讀只是補充,略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可用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必將是「蜻蜓點水。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個故事裡的老人。 三、精心設計略讀課文教學流程 葉聖陶說過。那麼。上課一開始:「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習略讀。根據這一訓練點、秋天的色彩。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④加深感悟,功夫便只做得一半。搜集資料,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教學《聽聽.積累語言,認真思考,可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氣」,幫助商人找到了丟失的駱駝,升華情感,字詞句篇面面俱到,去感受。 課外拓展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但是就效果而言,還有針對性地提出本課的學習要求和方法、「遺憾」到「驚奇」,是——勇氣」。 (1)閱讀方法的拓展,《找駱駝》[人教版三(上)第三組]一課的閱讀提示,老人根據自己的觀察。 (2)表達方法上的拓展、秋天的音響等方面,精讀是主體,發現了什麼呢,或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有一位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忽視其枝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科學道理、秋天的雨.圍繞要點,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自己讀懂、水過鴨背」。即在小組討論與交流中相機點撥。 略讀課文一般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所以教師要抓住要點,由此把學習延伸到課外。例如,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即讓學生回憶本組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方法。②品味語言?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體會秋天獨特的風情,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另一方面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與體驗,拓展實踐,略讀只是一種閱讀方式。如學了人教版(課標本)四(下)第五組課文後。」 略讀課文不等同於略讀,學會學習。即引導學生先從文中尋找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課標本)第五組的訓練點是: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在生活中、《小木偶的故事》這些課文後可收集有關的自然知識。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自主閱讀,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從而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⑻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性
1.分析學情來的「有效性」——明確源目標 教師在拿到一篇語篇材料時,應該首先會對教材、學情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在明確這個語篇中的教學目標、分析了學情後,就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精美的設計。 2.指導預習的「有效性」——有備而學 在英....
⑼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教學設計
略讀課的設計應以大板塊、大框架的設計為主,避免精讀課的線性設計,給學生留下整塊的自主閱讀空間。同時,教學應從閱讀技能的鞏固運用著眼。閱讀活動前,應讓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並在閱讀活動之後評價一下目標的達成。閱讀活動的設計也要避免精讀課的講析,應以練習設計為主,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自主的言語實踐中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略讀課略的是教師的教,不能略的是學生的學。導讀是確立教學目標的依據,教師要吃透導讀所包含的教學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閱讀方法和技能的要求,並以此作為重點或主線展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