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哪些策略方法
1.主動參與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師提出學習內容以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我想學會什麼?」「我應該學會什麼?」通過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引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有助於學生把課堂教學目標轉化為自己的學習目標,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
2.主動參與課堂教學重點和難點的確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分析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3.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效果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調控,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反饋、自我評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時,鼓勵他們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B. 結合教育教學實際談談在新形勢下教師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
提高教師的師德的自我修養,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和崇高的職業理想,加強師德修養。
首先,要從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方面著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雖然沒有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之舉,其一生是平凡的,生活是清貧的。但是教育事業卻是振興民族的希望所在,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有職業自豪感,要把自己的人生價值定位在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上。我從事教育工作25年,愛崗敬業,不計較報酬。不與別人攀比,守住一份清貧。
二,進一步提高教師對師德認識,堅定師德信念。
認識是情感的基礎,信念是履行師德要求的內在動力。教育他們要深刻了解國家對師德要求的內容及其提出的這些客觀依據,充分認識履行師德規范對教書育人,培養人才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深遠意義。只有這樣,才能從內心深處激發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道德情感,自覺克服教育工作中出現的種種矛盾和困難,並根據師德的評判標准,主動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做到即使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也能自覺履行師德規范,做到慎獨。
三、加強學習,修養師德,提升能力。
學習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進行教研活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外出觀摩學習,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業務能力。在教育教學中能夠獨立地處理問題。做一個德才兼備的好教師。
四、注重自身人格的培養,關愛每一個學生
有人格魅力的老師,學生對你的關注力就高。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熱愛老師,學生會更熱愛你所教的學科。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只有贏得學生信任,學生才能聽從你的教誨。首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愛全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嚴愛優秀生。對優秀學生,決不能溺愛。要高標准,嚴要求。不單純是要求學業要優,更重要的是人品要優。博愛中等生。他們是班集體的一面鏡子,他們希望老師重視他們。對這類學生,我十分注意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正確對待他們,始終如一地尊重、理解、信任他們,培養其拼搏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趕超優秀生!更要特別關愛後進生。轉化後進生,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讓他們在愛中擁有自尊,在愛中樹立自信,在愛中學會自強,創造出一條人生自勵自強的奮進之路!教師的師德自我修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是一個長期學習積累的過程。所以,我們每時每刻都應該注意學習和積累。
C. 結合教學實際,談談怎樣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直接推進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它是由學習需要轉化而來,是社會和教育對學生學習的客觀要求在學生頭腦中的反映。在教育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既是促進教師改革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手段,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和綜合素質的途徑,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
那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如何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進行培養和激發呢?
一、加強學習目的教育,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學習目的的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項經常性的教育,它與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與培養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具體的學習動機的教育應通過各學科的教學來實施。教育實踐表明,學生對某些學科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常常是由於對學習這門學科的重要意義缺乏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讓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它的目的、任務、要求,認識在以後的應用中的價值和作用。這樣隨著學習的深入,認識的深入,學生對學習就越有興趣,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就越高。
二、提供成功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得到某些成功的體驗,已經成為當今教育激發學習動機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蘇貝爾曾指出,學習與動機之間的關系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系。因此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應該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學生一旦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學習動機就能獲得強化,又有助於使學生產生自信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要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實際情況,設立不同的學習目標和要求,其次要控制教學的進度和難度,使學生的某些具體學習得到不斷實現,尤其是盡可能創造條件,使學生有機會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將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在為社會服務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利用學習結果的反饋作用,強化學習動機
學習結果的反饋,就是將學生學習的結果及時提供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包括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成績、作業的正誤、考試成績的優劣等。當學生了解了自己的學習結果,可以強化正確的學習動機,克服不正確的學習動機,從而促進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這正是因為學生得知自己的學習結果後,一方面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求知慾得到滿足,從而使學習的態度和手段得到及時的強化,產生進一步學好的慾望和願望;另一方面有能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增強和克服缺點和不足的信心與決心。
四、適當的開展競賽活動
競賽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爭取優良成績的一種有效手段。學習競賽有很多形式,如個人之間競賽,對照過去與現在的自我競賽,團隊之間的競賽等。不同的競賽形式對學生的學習動機都有激勵作用。因為在競賽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和成就動機會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會大大增強。所以很多學生在競賽的情況下,學習的效率會有很大的提高。當然,有利就會有弊。過多的競賽會失去激勵作用,會造成過於緊張的氣氛,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有損學生的身心健康;況且競賽獲得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人的勝利,勝利後會受到關注、表揚,體會到成功的喜悅,而沒有獲得成功的少數學生就被忽視,也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和信心。所以,只有適當開展競賽活動,競賽時最好按照能力分組進行,這樣會使更多的學生都有獲得成功、有受獎的機會,這樣才對多數的學生起到激勵作用。另外應多指導學生進行自我競賽,使他們能從自己的進步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進學習的積極性。
五、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教育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提出一定難度的問題,使學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能單純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決,這時就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求知的慾望,使學生進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對這種境界的完美描述。在學習中遇到問題,當學生正在頭腦里積極思考,但是不能達到想通的心理狀態;或是對這一問題有了新的領會,但是不能准確的表達出來,正在積極地使語言或是思路條理化、清晰化的時候,這時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起學生求知的需要。例如在教學《懷素寫字》這個故事時,問:學完了這篇課文後你懂得了一個什麼道理?對與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准確說出出課文的道理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於是我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板」字,問「你想怎樣才能寫好這個字?」引導學生說出懷素寫字的方法。「先看清字的形狀,記住字的筆順,再一筆一筆照著寫。」接著,我問「如果你每天堅持這樣寫,你的字會怎樣?」通過這些問題的回答,很快,由此及彼理解並掌握這一課所說的道理,只有認真寫字,堅持不懈,寫字就會有進步。這時我引導學生,你能把字寫好嗎?(想)那麼就要像懷素一樣認真寫字,我相信你們也能寫出一手好字來。以此來激勵學生學習懷素刻苦練字,好學上進的精神。
六、適當表揚與批評,進行的正確的評價
教師正確的評價,恰當地運用表揚與批評的方法,也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之一。因為這種表揚和批評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一種肯定與否定的一種評價形式和方式。當然,表揚與批評,獎勵與懲罰,贊揚與責備等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習動機的激發也有不同的作用。一般來說,表揚和鼓勵與批評和責備相互比較更容易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前者能使學生產生成功的喜悅感,後者更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挫傷學生的自尊心。但是表揚、鼓勵過於多,甚至是泛濫成災,或是使用不當,也會對學習動機有一定消極作用。相反,適當的批評、責備或是懲戒式的責罰尤其對學習較好的學生的缺點的批評也有一定的積極效果。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把表揚和鼓勵有機的結合,適當地應用,表揚時指出還存在的不足與缺點,批評時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努力做到客觀、公正、公平,恰到好處,又要獎罰分明,能夠以理服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增進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及自覺性。從而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才會使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丁庄苗曙光)
《課標》中說:「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只有當教師了解並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才能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才能豐富學生數學活動的經驗,提高思維水平,發展他們的數學才能。要想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應盡最大的可能去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努力探索學習的方法與策略,保持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主動地獲得數學知識、必要的應用技能和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
動機是一個人發動和維持活動的個性傾向性,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需要的表現形式。學習動機就是推動學習活動、確定學習方向以及引導、維持、調節、強化學習活動的一種內部機制或內在歷程。正確的學習動機對學習活動的作用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對正在進行的活動的推動作用;二是對未來活動的准備作用;三是對活動的創造性態度的促進作用。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很多,大致可分為內部和外部兩 大類。其中內在因素起決定作用,是維持學生對學習孜孜不倦進行的原動力,如學生對學習的需要、興趣、情感、以及自尊心、自信心、責任感、義務感、榮譽感、願望、信念、理想等。外部條件對激發學習動機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比如父母的表揚、教師的鼓勵、獎賞、適當的競賽等。因此激發和培養學生 的學習動機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學習目的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正確而又明確的學習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學習動機的必要條件。「偉大的力量來自於偉大 的目的」(高爾基),巴班斯基說「教學過程不但要依靠認識興趣的動機,而且要依靠一系列其他的動機,其中啟發把學習看成自己的義務和責任的動機是特別起作用的。這些動機使學生克服學習上不可避免的困難,體驗由於克服困難而產生的愉快心情。在這種情況下義務感和責任心迫使學習努力去掌握知識、技能和技藝,以便盡管對該作業沒有興趣,但仍然堅持獲得必要的結果」。所以,只有學生明確地認識到自己當前的學習與將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密切關系,體會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發展自己的智力、才能是未來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本領,才能確立遠大的、高尚的、強有力的學習動機,才能產生強烈的而又持久的學習熱情。相反,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認為讀書是為了應付父母、教師的「差使」,上課是混日子,常常是學生學習被動、落後的主要原因。因此,經常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方面的教育,注重根據學科的性質、知識的特點、教學形式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目標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很重要的。當然,教學總不能被「小目的」困擾著,必須同學生的大奮斗目標、未來的生存、社會的需要等聯系起來,這樣的教育才會持久深入,學生學習的熱情才會始終不變。
二、闡述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求知慾是對知識的熱烈探求,是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學習興趣的集中反映,強烈的求知慾是學習正確的學習動機的重要表現。通常每一個學生都有求知慾,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學生的心靈深處都存在著使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願望。求知慾的基礎是對知識的熱愛,是對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的深刻理解;沒有對知識的熱愛,就不可能有對知識的不懈追求。在教學活動中,准確闡述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是激發學生求知慾、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的有效途徑之一。比如數學課中,當學生了解到「一種科學只有成功地運用數學之時,才算達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馬克思語),「數學是科學的眼睛」(羅蒙諾索夫語),那麼他們學習數學的動機就必然會更加堅定有力。同時,這對於鼓舞學生的求知的熱情,激發他們打開知識寶庫的渴望,引起他們對發掘知識奧秘的興趣,都會產生極其重大的作用。我在講授《統計初步》第一課時,結合本地區農村實際情況,向學生提出一個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問題:假如你是位漁民,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漁池中魚的數目、生長狀況、年終是否會盈利?學生聽完後立即沸騰起來,說法應有盡有,待到老師闡明數學中就有一門學科??《統計初步》??能提供答案時,頓時一雙雙渴求的目光投向了老師??????學生學習的熱情有了,主動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下面的教學自然就有了生機,效果自然也就很突出。
D. 聯系中小學教學實際談談教師怎樣備課和上課
課堂教學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高質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而備課是教師取得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所謂備課,實際上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准備工作,即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做教學法上的加工和處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規劃教學活動。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學生是核心環節,備學生的工作效果對於備課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現實狀況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在備課活動中,備學生主要圍繞備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知識現狀、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徵等內容展開的。 1.研究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 學生原有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對他進一步學習新的學科內容、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備課要根據知識、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學生認知活動能力,注重從知識的整體入手。例如,在高中的開始階段,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的認知基礎上進入高中數學的學習,認知特點可概括為「具體——抽象——概括」,我們在備課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設計有趣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 2.研究學生的知識現狀 要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現狀,這對備課具 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在起始階段,即新生的入學階段,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在數學方面的知識基礎差異很大,對各部分知識掌握的程度也不同,這對以後的數學學習有重要影響。教師應把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調查,對每位學生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個綜合研究,然後仔細分析,記錄下來,為今後的教學設計打下基礎。在平時的每次單元檢查後,也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法,普遍問題要重點指導,個別問題要個別輔導。 在具體備課時,還要注意了解學生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狀況,例如在學習向量部分的內容時,物理學科中的力、位移速度等概念就是向量的具體化和應用,我們可以從這樣具體的知識背景入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新概念。 3.研究學生的生活背景 學生的生活背景包括學生的經歷、經驗,思想和生活狀況,每位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經歷都會不同,進而形成的對社會、對學習的觀點和態度也會很大不同,這些背景對於學生進一步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學習要講背景,講應用。數學的產生和發展,始終與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任何一個數學概念的引入,總有它的現實或數學理論發展的需要。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中都應特別強調它的現實背景,數學理論發展的背景和數學發展歷史上的背景,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 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另外,數學思維方式的背景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重要影響,一個人能不能「數學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主要是由他所具備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的背景決定,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原有的數學思維方式決定了他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深度。 4.研究學生的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徵 教育的對象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的人,而且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趨於成熟,知識量增多,社會接觸面更廣,社會交往更頻繁,升學和就業的壓力促使他們的社會化進程加速。思維能力更加成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但由於知識和經驗的不足,認識問題不準確、不深刻,有時帶有片面性。教師要採用多途徑和方法,在與學生接觸中了解、分析、記錄學生們存在的各種問題,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調整方法制定相應措施,要充分尊重他們,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行心理疏導,多做細致的思想工作。 高中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邏輯思維的嚴謹和美感都在對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求真務實的品質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的人文價值在培養創新人格,進而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更為重要,充分發揮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5、備課中怎樣獲取學生信息 備好一節課,不僅需要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 程等幾個環節,更要以人為本,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表現在備課中就是必須更多地研究學生。 1).從研究學生的實際狀態中獲取信息,作為教學的起點 要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教學過程,我們就必須把握教學的真實起點。為此,在備課中,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切入,尋找學生的起點: 第一,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者部分掌握教學目標中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樣,沒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識。 第二,那些新知識學生自己能夠自主學習,哪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 教師應通過對學情的了解,確定哪些知識應該進行重點輔導,哪些可以忽略不講,從而很好地把握教學的起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E. 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談談自己是如何做到依法
教師應當怎樣在教育教學活動中依法執教呢?通過學習有關的教育法律,我覺得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該做到:遵紀守法,依法執教,以德治教。遵紀守法是教師依法執教的前提。教師只有自己率先做到遵紀守法,才能給學生做出表率,才能在學生的面前理直氣壯的「說法」,才能問心無愧的實施依法執教的活動。如果自己都超越於法律之上,怎能令人信服?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嘛! 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法律法規,來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不能與法律法規相悖,要在法律法規所允許的范圍內施行。師生是平等的法律主體。教師不能把「好心」當成「辦錯事」的借口。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違反法律法規,同樣也是要受到懲處的。沒有任何一條法律法規,授予教師可以凌駕於學生之上的權力。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師生間互尊互愛,師生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學是師生間的互動,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意味著平等對話。傳統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學校與學生由原來單純的「教育與被教育」的關系,轉化為占首要地位的「服務與被服務」的關系——這是教育觀念的一個根本性的轉變。學校的各項工作都要圍繞著學生這個「服務對象」展開,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高效的「服務系統」,最終要通過教師的工作將「優質教育服務」提供給「服務對象」——學生。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要符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新師德倡導:德為立師之本,無德便無以為師。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核心是「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具體要做到:1、依法執教。 2、愛崗敬業。3、熱愛學生。4、嚴謹治學。5、團結協作。6、尊重家長。7、廉潔從教。8、為人師表。每位教師只有以此來約束自己,規范自己,才能逐步樹立自己的德望,只有以此來誡勉,才能無愧於「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光榮稱號。總而言之,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既要與法律法規相符合,又要經得起道德良心的檢驗。
F. 小學農村教師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談談怎樣把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工作中去
一是較強的專業知識。教師要熟悉所教學科的基本結構、知識系統以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學科的發展動向與前沿研究成果,這是做好專業課教學的前提。
二是博大雄厚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初中學生正處於人生中精力充沛、求知慾望強的時期,他們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都有廣泛的興趣。教師應當以自己博大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滿足學生的興趣。另外,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呈現出綜合滲透的趨勢,教師只有了解相鄰學科的發展情況,才能勝任本專業教學。
三是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優秀的教師不僅掌握豐富的知識,也是善教者。並且,教育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師只有具備了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懂得教育規律,才能逐步培養起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技巧。教師的教育科學知識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學生身心發展知識、教與學的知識和學生成績評價的知識。
G. 小學教師<結合教育教學實際,論述怎樣貫徹落實德育為先,立德樹人
把自己的對孩子,對教育的愛寫出來就好了,別打滑空話長篇
H. 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怎樣踐行師德規范
新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第八條明確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首次把它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它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求教師要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長期以來,教師的教育概念僅局限於職前教育,這種「一次性」的師范教育難以適應教師未來教學生涯的發展需要。隨著世界范圍內教育改革浪潮的發展,終身教育這一思想迅速得到世界各國的認同,教師成為最先感受終身教育的社會職業之一。在終身教育思想影響下,教師專業化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並發展成為一個日益引人注目的研究領域。其目的是為了推動教師專業化發展,其焦點就是教師教育問題。結合我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認為教師終身學習主要學習以下幾方面:
一、學習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
注意搜集專業發展的新動向、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以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學生學習的需求。不斷開發新的課程資源,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生活。
二、掌握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新動向
對科學發展的認識會加深我們對終身學習的理解。當今,科學技術在迅猛發展:①科學門類構建越來越快,知識總量呈幾何級數增長。②科學知識向技術轉化的速度越來越快。③各種產品中的知識含量越來越多。例如:一個德國專家在修理機器時,要了1萬美金只畫了一條線,他解釋說:畫線只值1美元,但知道在哪裡畫線值9999美元。④各種產品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⑤行業興衰的速度越來越快。教育的目的不再是看學習者記住和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看他是否會學習、會健體、會審美、會發現和會解決問題。
三、了解教育學、心理學發展的新成果
這個教學理論啟發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多使用鼓勵的語言,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好想法、好思路,甚至看過的一本好書,一道好題拿出來師生共享。在課堂上,師生可以平等對話、討論和交流。教與學之間不再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教學之間的互動共識;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探索和積極體驗者。教師應有一顆寬容的心,要認識到處於身心發展期的學生身上有缺點,行為有錯誤是正常的,要給學生自我反思和改正缺點的時間。陶行知先生用糖果來獎勵打架學生的事例廣為傳頌。他處理學生過錯行為的方法,在常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但善於從錯中找對,善於用放大鏡來尋找學生的優點,並以表揚替代批評,以獎勵替代懲罰。教師應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生動活潑去發展。
四、學習和使用多媒體技術
國際互聯網通過全球計算機的互聯,將古今中外全人類的智慧匯集到覆蓋全球的巨型復雜網路系統之中,這不僅延伸了個體的大腦和思維活動,而且創造了一個外在的、每時每刻都在急劇發展的全人類的大腦,每個社會成員只要能同他「聯網」就能迅速擴充自身的知識和智慧,相反,不能利用網路資源的人將變得越來越「孤陋寡聞」。如何培養運用學習工具,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利用信息學習的能力,養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成為一個很重要的研究課題。網路教學改變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不再單純是知識的講解者,而成為學習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也不再是單純的聽眾,而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學習過程真正的參與者。從根本上改變「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代之「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五、在互動式教學中向學生學習
人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要有一桶水。課改使我們又有了新的認識:師生之間不是老師倒學生裝的關系,而是老師的「大桶」與50個「小桶」連在一起形成連通器。老師通過提問把知識之水送過去,激發學生去思、去想;學生的回答又匯成涓涓細流不斷湧入,知識交融的同時會碰撞、激盪出智慧的火花。這種互動的開放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盡情發揮了自己的特長;給老師創設了無限的研究空間,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發展的動力。讓學生以更飽滿的精神和張揚的個性去感悟學習、體驗創新、分享快樂—那種大膽質疑的浮想聯翩,那種豁然開朗的妙不可言,那種合作探討的共鳴與碰撞,那種創新發現的幸福與癲狂,乃至不解、疑惑、爭辯……體現了學生發展意識上真正的自由和創造。
「終身學習」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自覺地融入我們工作中,紮根於我們生活中。通過學習去主動適應社會和教學的變革,參與課程的改革,追求適應時代要求和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
終身學習是實現自身價值,成就自我事業的必需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師永遠是兒童模仿的典型。」也只有鼓勵教師實現人生價值,創造人生輝煌,才能有效地帶領學生走向成功。教師是一個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想像力和全部能量、智慧發揮到極致的永遠沒有止境的事業。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不重復自己、不斷探索、不斷創新,這樣的教師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會擁有詩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會更有意義。而不重復自己,不斷挑戰自我,其前提仍是學習。沒有學習,一切都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做什麼不要說創新超越了。宋代詩人黃山谷曾說:「人如三日不讀書,則塵俗生其間,照鏡則面目可憎,對人則語言無味。」這很生動地說明了學習的重要性。認真學習耕耘,到知識的海洋暢游,會使自己的心靈變得聖潔、思想變得高尚、知識變得豐富,心胸變得開闊,生活和工作也會更順利,這樣的人生也才有意義。才會提高工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2008年9月2日新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第八條明確提出了終身學習的理念,首次把它作為教師職業道德的重要內容,它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不竭動力。要求教師要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終身學習是實現自身價值,成就自我事業的必需教師作為一個專職人員,其發展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是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實踐能力、教育經驗等不斷成熟、不斷提升的過程。身為一名教師,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就要不斷創新、有所建樹,必須掌握現代教學理論,敏銳洞察表面現象之間的教學規律,及時發現問題的根源所在,靈活運用教育原則,通過自身不斷的學習與發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滿足學生諸多的求知慾望。教師在其職業生涯中自始至終都要尋求機會補充與更新自身的知識、技能和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專業水平、做好本職的目的。
要迎接好新課程的挑戰,我們還要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更新知識結構,發展專業能力與知識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課程的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實際上就是強化教師自我發展的終身化意識,主要表現在:每天我們看到那麼鮮活而富有生機的年輕的面孔,似乎永遠不知疲倦、永遠快樂、永遠自信滿滿,面對這樣干凈的臉,自己的胸懷都會被照亮。現代教學無論是課程類型、課程內容還是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組織形式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教學工作,都要在主動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中進行變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這一職業已經逐漸告別了「只要有知識就能當教師」的歷史,步入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時代。
I. 結合小學教學實際談談為什麼要學習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有著天然的血緣關系,有相同的服務對象——學生和兒童,相似的功能——語言學習和人文教育,因此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符合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和對兒童文學的鑒賞力、判斷力,具有兒童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才能帶領孩子閱讀、欣賞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是指根據兒童的需要,專為兒童創作或改編,適合他們閱讀的文學作品[1]。兒童對文學的需要是一種天性。兒童文學是發自兒童性靈的文學,藉由閱讀他們,教學他們,我們可以貼近孩子,走向兒童的心靈世界,兒童文學伴隨著很多孩子長大。從聽父母講故事開始,兒童會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主動的接近不同的文學作品。
▲ 兒童文學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
教育作用:能培養高尚的思想品德,為孩子們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打下基礎,如孩子可以通過閱讀《綠野仙蹤》體會到要有智慧、勇氣、愛心,還要團結。
認識作用:可以擴大視野、增長知識、發展智力,如兒童可以通過閱讀唐魯峰的兒歌《誰的耳朵》獲得關於動物的有關知識,也可以通過閱讀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了解l9世紀中葉丹麥社會貧富懸殊的黑暗現實。
培養美感作用:作家用生動、形象、甚至誇張的語言,用詩歌、童話、故事、寓言、童謠等多種形式,使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獲得美的認識和提高。如岡本良雄的《大海那邊》,把大自然的美與生命的美和諧地交織在一起,奏響了美的旋律。
娛樂作用:通過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讓兒童得到愉悅和消遣,以及通過娛樂包藏較深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教育的內容,寓教於樂。如我國當代著名兒童詩人金波創作的《大老哥》等兒歌,讓孩子們在嘻笑的游戲中接受了做事要實事求是,不可吹噓說大話的思想品德教育。
兒童文學以其藝術感染力作用於兒童讀者的情感。既滿足少年兒童的審美需求,又能培養提高他們的審美感受力,藝術鑒賞力。兒童文學的品德教育和知識教育都必須具有審美價值。審美教育功能是兒童文學教育功能的終極目的。
▲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關系密切
《課程標准》對「語文」提出了新的界定:「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是語文的基本特點。」語文教育教學重視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的統一,這就對我們正確處理小學語文教學與兒童文學之間的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2]。從小學語文教材課文的構成來看,我們也可以發現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進入了課本文學教育,同時對課外讀物也有一定的要求,相關的兒童文學包括童話、寓言、成語故事、神話故事、中外歷史故事、中外各民族民間故事等,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當代文學作品、科普科幻讀物等。
1.兒童文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小學語文教材中有相當比例的兒童文學作品。兒童文學蘊含著豐富思想品德、道德意識的教育和人文素質的培育,這也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目標。學生通過接觸大量的兒童文學語言材料,汲取兒童文學豐盈的語言養分,形成語感,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語法,形成語言能力,為一生的語言發展打下根基。兒童文學是充分考慮到兒童的理解能力和審美需要而創作的文學。從文字表述中我們可以發現,在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之間,存在目標、原則、理念、方法的全面契舍。
2.兒童文學符合小學語文學習心理。兒童文學適應兒童的年齡特點,適應他們的智力興趣愛好,兒童文學是能為兒童理解和樂於接受的文學作品,兒童閱讀兒童文學,有助於他們身心健康成長。兒童的語言發展、情感、想像、自我意識等,既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出發點,也是目標,科學處理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的關系能夠讓我們進一步增加對兒童心理、情感的了解和尊重。
▲ 讓我們如何走進「童心」?
一、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兒童文學素養
兒童文學素養對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意味著:她擁有了一條走進兒童心靈的小徑。她會帶領學生走進「電車學校」,在閃爍著人性永恆的美的世界裡和《窗邊的小豆豆》一同成長;她會讓孩子們走進《巨人的花園》,和那個孤獨的巨人握手,去感悟友愛,善良,助人為樂……一個具有兒童文學素養的老師,讀教材的眼光也必有獨到之處,對於教材中的兒童文學作品,能從文體特點出發,順著作品的「肌理」讀。對於選入教材的兒童文學作品的縮略版或者節選版,因為具有背景知識的前提,哪怕是剩下幾縷枯乾的枝,教師也有辦法讓它長成枝葉婆娑、搖曳多姿的大樹。而沒有兒童文學素養的教師,解讀時容易瞎子摸象,犯以偏概全的毛病,甚至曲解作品的原意。所以,一個語文教師應該熱愛兒童文學的閱讀,在大量的兒童文學閱讀實踐中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的鑒賞力、判斷力,提高自己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帶領孩子閱讀、欣賞兒童文學的能力和素養。
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兒童文學的教學策略
1、保持作品的新鮮感與完整性,保護學生的欣賞樂趣。
讀文章不像看畫,可以即時將作品的全局一覽無余,熟悉文章的內容,進入文章的情感、意蘊層面必須反復讀,必須要有一定的時間,這種時間的深度恰恰是閱讀兒童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所以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要嵌入過多的問題,不要穿插過多的訓練,在學生充分感受、把握了文學作品的全局之後再展開教學或許更合適。比如教學《丑小鴨》一課時,可以在一開始出現那隻美麗的白天鵝,欣賞完後,提出:「又大又丑的丑小鴨變成一隻美麗的天鵝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丑小鴨到底遇到了什麼事呢?」由此問題出發讓學生自己去體會丑小鴨變天鵝的艱辛,一條主線,清晰明朗。不用刻意地設計「層層推進、步步為營、環環相扣、起承轉合、一唱三嘆」的過度推敲的課堂結構,越精緻的課堂問題轉換、環節切換越頻繁,導語牽引越多,學生的智慧與精力消耗就越大,實際自主閱讀、感受、思考的時間就越少。不同於教側重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文章,教兒童文學作品建議「不要節省時間,要浪費時間。」
2、作品欣賞有創意,注重挖掘文本獨特性。
面對兒童文學作品的文本時,我們的話題討論,不要老是問這樣的問題:文章寫了什麼?怎樣分層呢?哪裡是你最感動的句子?而要多方位、多角度進入文本的問題。比如說《雪孩子》一課,是一篇蘊涵思想性)、知識性的優秀童話,教師一般也是從這兩個方面設計教學。但如果從孩子的角度解讀,這篇課文可以有另一番趣味。比如這篇童話除了小白兔一家是明顯的擬人外,對本不能動彈的雪孩子也賦予了「動」的能力,雪孩子在篇末化成了白雲,孩子會被雪孩子舍己為人所感動,為明年還能看到雪孩子而高興。所以我們在設計討論問題時,應更多樣化,更貼進孩子一點,如可以讓學生在體會童話的幻想上下工夫,逆向提問讓學生思考:「課文中的雪孩子如果不會動會怎麼樣呢?」也可以讓學生回答:「你覺得課文有哪些奇妙之處?」或者「雪孩子都有哪些特點?」讓學生從大處著手,從雪孩子的身體、行動、心理等方面作略帶拓展的思考。另外,由於篇幅的限制,課文中刪掉了原來童話中的大量細節,如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的細節,雪孩子變成雲飛到空中的細節,教師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通過想像先補充這兩個細節,再把原文讀給學生聽。這也是增加童話教學趣味性的一種方式。
三、尊重兒童的獨特理解,引導學生的語言生長。
兒童文學作品往往內涵非常豐富,以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樹》為例,作為老師,我們應該完整、多面地理解文章主旨:環保、守信、友誼、跨越生死的愛戀……,在教學時我們應該鼓勵孩子「說來聽聽」,尊重孩子富有童心童趣視角獨特的見解,自由討論後老師可以強調某一種價值判斷,但應避免主題先行、主題歸一。學生語言能力的成長依賴於學生情感的體驗。不少課堂上,教師往往滿足於展示個人對文本的理解,然後生拉硬拽著學生達到自己理解的深度。真正成功的課堂應該是學生在文本閱讀中經歷酣暢的情感體驗和成長的同時,獲得語言發展。兒童文學作品為學生喜聞樂見,在閱讀這些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有比較活躍的思維和情感體驗,教師應該善於體察並尊重和引導,因為學生情感的共鳴點一般就是語言的生長點,所謂「情動於衷而發於外」。
四、用好語文教材,開發兒童文學資源。
教師還可以大膽把教材外的兒童文學作品引入課堂。比如在教學《媽媽的帳單》時,當彼得因為幫媽媽做了事後向媽媽索要報酬,而這時媽媽出示的這份帳單卻讓彼得看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切地體會母愛的無聲與偉大,我在教學時引入了繪本《愛心樹》,將母親化為一棵樹,通過小男孩對樹的無止盡的索求和樹對小男孩無私的奉獻,形成強烈地對比,也給孩子強有力的感情沖擊。當欣賞完繪本後,許多孩子流下了眼淚,相信不用教師多說,「母愛」兩個字已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中,這種直觀的體會遠比教師在原地無休止地進行教材講析效果來的好。所以說教材教學多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方式方面的指導,建議 「去掉繁瑣的課文分析;去掉枯燥無益的語文作業;去掉實際作用不大的語文活動。」教材學習主要在於習得方法,感悟規律。因此能精講教材,課堂上抽出一些時間閱讀更多相關的兒童文學,通過對「語用」的把握,體悟作品的各種形象,獲得精神的力量。
兒童文學和小學語文教學是一對親密的夥伴,其實他們的相遇是一種必然,它們攜手的意義其實比我們現在已經看到的要多得多。用兒童文學的視野來考察小學語文教學,將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很多新鮮的空氣,有助於我們解決一些以前一直沒有處理好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中真正發現「兒童」,真正認識「文學」教育的意義,處理好文學教育和語言教學的關系,其實都要從認識他們的關系開始,我們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
J. 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小學數學教師為什麼要學習課標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般是指,在實現基本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追求更大的內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其核心在於容教學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在這里,所謂「最大的教學效率與教學效益」,通常是指教學的實際效果至少不低於同類的一般水平.當前倡導的「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高效」,實際上在於倡導教學要有價值、有效果、有效率、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