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直是廣大語文教師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的最優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圖、文、情境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小學語文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五項原則。
一、有度講究趣味性原則
採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趣味性強是它的明顯特徵,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千姿百態的四時風光,如臨其境地聆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從而增添無窮的趣味,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寓教於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二冊)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主要寫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師僅利用幻燈或掛圖,單靠課文的描述來讓學生體會當時借箭的場面,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有一些難度,並且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如恰當地運用了CAI課件,集圖、文、聲一體,此時,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從視覺與聽覺上突破了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的難點。
再如《冀中的地道戰》(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勞動人民及游擊隊是如何利用地道這一有利地勢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很多學生雖然看過地道戰的故事,但對地道打擊敵人及保護自己的各種關口並不理解。如文中所說的「孓口」,有一位老師就成功的利用CAI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從視覺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課件中還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對敵人進行打擊,又是如何對付敵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從聽覺、視覺上理解了這一「地道戰是個奇跡」的難點。
因此,CAI課件的運用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個個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見,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對知識的渴望,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和優秀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講趣味務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師教學時,一會兒放錄像、聽錄音,一會兒用計算機控制顯示畫面,一會兒又使用投影,將各種手段都盡可能地使用,雖然熱鬧「有趣」,卻因教學手段的演示過程喧賓奪主地替代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學生注意力分散,興趣由教學內容轉向了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只是讓學生過了一把新鮮癮,教學目的並不理想,這也許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機運用直觀性原則。
直觀,是多媒體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純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具體的、動態的畫面,從而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學生的直觀感覺。有些平時不易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用多媒體展示,更方便學生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於學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時,再出示爬山虎長長藤蔓、細絲樣根須、不同時段葉片顏色的特寫投影圖片,由學生仔細觀察後講出爬山虎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再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講台上端放著兩盆碧綠的萬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遺像,遺像上披著黑紗;學生的課桌上放著每人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滿了庄嚴、肅穆的氣氛。
考慮到課文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單憑教師講述很難喚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了首都人民在長安街上送總理的實況錄
② 談如何藉助多媒體培養小學生的藝術素養
無論是在多媒體技術輔助小學生美術教學活動中,還是小學生運用計算機繪畫的學習活動中,多媒體技術都顯示了它特有的優勢和極大的發展空間。新課改下美術學科教材課例豐富、形式多樣、容量大,客觀上要求我們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多媒體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使用已成為一種被廣泛認同的教學方式,其應用對於引導學生藝術創新,發展學生創造美,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無疑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本文結合自己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就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發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進行了研究探討。
一、用多媒體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藉助其網路資源優勢,通過幻燈片等媒體形式,能夠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豐富多彩的畫面、生動逼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一種意境,把靜止的圖形變成動態的圖形,把無聲的變為有聲的,把無形的化為有形的,使學生體驗美、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對於美術的好奇心,迎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這樣便可以從根本上讓學生喜歡上美術,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快捷方便地進行工藝設計教學
小學美術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為此,教育改革之後,美術課堂中減少了繪畫技術訓練的課程,增多了欣賞課程、工藝設計等能夠提高學生審美素質和能力的內容。在工藝設計基礎教育過程中,我們教師要通過大量的示範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促使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完成自己的設計。這就對教師的展示水平有十分嚴格的要求,而且僅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和親自示範不僅費時費力,還不保證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而運用計算機中的繪畫軟體和編輯功能,便會十分輕松地達到示範的要求,學生也可以通過觀察電腦中的各種操作來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能夠有效幫助他們掌握其中的結構和原理。無論是圖片的設計還是文字的美化,多媒體技術都能夠幫助教師輕松地示範和展示,大大節省了教學時間,還提高了教師示範的質量和效果,提高了美術課堂的教學效率。而且計算機營造的良好的學習氛圍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造慾望。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欣賞和想像會逐漸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進而不斷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重難點
重點是指美術教學在一節課中著重講的內容,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內容;難點是一節課中學生學習掌握比較困難的內容,是需要重點突破的內容。當美術教材中的重點、難點需要學生探索理解、主動掌握,而學生「啟而不發」、「思而不解」時,可以藉助多媒體,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再現情境,把教材、教師所講和學生思維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發展、達成對事物深刻的理解,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進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當一些大自然中的景色動畫再現學生面前時,學生的思維豁然開朗,他們沉浸在這美好的意境中,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加入娓娓動聽的語言啟迪,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其思維產生了豐富的聯想,腦海中同時再現了自然美景和生活趣事,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並使學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滋潤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開闊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為他們的繪畫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多媒體教學是教學現代化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教學改革、實現教學現代化有重要意義。多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為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思想的改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有效地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學生的思維也會異常活躍起來,課堂的氣氛跟著高漲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創造力的進一步發揮。 以觀賞為支撐,充分發揮自身想像力,繪制出想像力豐富的大嘴怪作品,使學生的創作創新能力和觀賞能力均獲得較大程度的提升,更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升。
總之,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應始終強調素質教育,並主張進行全面培養。美術教學是不可或缺的藝術類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不容忽視。多媒體輔助教學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能有效地實施愉快教育,讓學生肯學、樂學,有利於其身心發展,有利於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為培養動手型、創造型人才提供了優良的環境。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論,不斷更新觀念、創新方法,從而推動小學生美術教育向縱深發展。
③ 小學教學都應用了哪些多媒體手段
小學教學都應用了哪些多媒體手段
小學生的教育,通常情況下都是用視覺感光去感受的,感受這個大千世界,小孩子的抽象思維以及邏輯思維都還沒有完全開發出來的時候,多媒體手段的應用是可以讓小孩子通過視覺和聽覺感知這個這個社會的,同時也啟迪孩子的想像力以及思考力
④ 多媒體課件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有哪些應用
內容提要: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對現代教育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多媒體教學又成為電化教育的主體,並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多媒體課件以自己獨特的優勢,在教育教學中充當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多媒體CAI課件將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組織起來,更是有動感和趣味性,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直觀演示、人機交互、實時操作等多種形式,能充分發揮幼兒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現已成為探索學校教學改革的一條途徑,也是學校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為此,我校捨得投入,添置相應設備,重視教師培訓。圍繞「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與思考」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教育教學運用思考
教育的現代化,包括教育觀念的現代化、課程設置的現代化、教育管理的現代化,教育手段的現代化,教師隊伍的現代化!應該說,計算機悄悄挺進學校是信息社會對今天學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一、多媒體技術在我校教育教學中的運用
1.安全管理:我校還建立建全了一整套的多媒體監控系統,能有效的監控全校的安全情況和教師的值班情況。
2.行政管理: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可以藉助電腦,對學校的行政後勤實施了全面管理。如:學校概況、學校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目標管理體系、檔案資料管理、教學工作評價及財務管理、上下班刷考勤卡管理等。
3.文字、表格處理:教師藉助電腦,打一份材料、打一些特別大的藝術字以用於牆面布置、環境創設等就變得輕而易舉學校各種表格特別多。我們可以藉助電腦,隨意製作各種規格、各種樣式的表格,如:用來教學的花名冊、活動安排表等。
4.專家咨詢:我校已連接寬頻網,網上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有趣的動畫故事、精彩的教學方案、前衛的教學理念……都能幫助教師更好的教學,教師們可以隨時獲得網際網路上大量動態的教育信息及專家咨詢!還可以通過電子信箱與各地同行進行業務交流。並且通過自己的網頁,為自己搭建了一個讓世界了解教育,讓教育走向世界的舞台!
5.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運用多種現代手段,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顯示與再現,模擬、模擬與動畫技術的應用,可以使一些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觀察到的過程與現象生動而形象地顯示出來。多媒體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其傳輸信息的方式突破了傳統媒體的線性方式,以全方位方式進行,具有形象生動、信息刺激性強、時空寬廣等特點。在教育教學中採用多媒體技術實施教育,對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7.教學資源得以選擇與共享: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年復一年,對於一線老師來說,有許多教學工作是重復的、是有規律可循的。可以將自己多年積累下來的優秀教育活動設計、優秀教育活動、科研成果、評價量表等相關資料儲存起來建立了教育教學資料庫,能進行資源共享,精彩的課件、教案都能在學校的每個班級共享,使大家不斷地相互學習。
二、多媒體技術在我校應用所起的作用
(一)多媒體技術對學校管理的作用
1.網路設施使學校吹起了學習之風以往空餘時間,老師們的閑聊、逛街被爭先恐後的上網學習所取代,大家從網上開闊了視野、增長了學識,青年教師忙著鑽研課件製作、老教師們試著上網操作,網路豐富了教師的生活內容,滿足了大家的學習需要,轉變了她們的教育觀念,促進了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的改革,加速了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現代化,提高了師資隊伍的素質,使校園吹起了清新的學習之風。
2.電腦技術使園所管理有序、高效辦公自動化、光碟刻錄等技術的運用,如:運用辦公自動化進行數據統計、檔案文字整理等,又如:將每位老師的教學活動攝錄並刻成光碟,讓老師自我診斷、自我提高等。電腦技術使學校管理更科學、有序、高效。
3.網路技術使校際、家校交流天地寬廣校園網頁的製作,使校園內的交流更廣泛,通過電腦也便於家長、社會及時了解學校的教改動態,以便更好地家校合作。
(二)多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1.利用多媒體的趣味性,引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只有產生了興趣,學生才能形成學習的動機。多媒體技術採用音像結合的教學方法,具有新穎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於樂,更能引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語文看圖課文中,運用多媒體後,將靜態的、平面的畫面變成動態、生動形象的情景……,在這種詩情畫意中,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興趣濃厚,積極主動地把所聽、所看的景色告訴大家。
2.利用展台,改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展示台演示既滿足全體小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學習交流的需要,又能使實物(圖片)等放大提供給學生逼真清晰色彩鮮艷的教學效果,教師將體積較小或數量不足的實物標本及照片,通過展台真實的呈現在大屏幕上,供小學生觀察討論,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多媒體創設生動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多媒體創設了學生喜愛的各種情景,引發學生產生愉快輕松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形成積極健康愉快的情感。美術課上,教師利用掃描技術將學生用書上小小故事圖片放映到大屏幕上,孩子看到自己書上的圖片突然出現在「大電視機」上,都興奮得不得了。這樣一來,孩子活動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另外,還利用掃描儀將拼圖材料掃描進去,讓孩子了解了拼圖的方法……。孩子們對這種教學形式非常喜歡,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又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更培養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4.提供良好的想像空間,拓展學生的思維。多媒體能隨意的放大、縮小、定格、移動畫面或畫面中的事物,有利於學生拓展思維空間,豐富想像力。在音樂和科學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展開聯想,通過多媒體繪畫,畫面的變化,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節中,根據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想到了許多……
5.利用課件或媒體演示,靈活突破重難點,優化教學過程。教師藉助多媒體圖文並茂、聲像結合的優勢,變靜態掛圖為動態畫面,變說教為形象視覺刺激,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感覺的協同作用,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輕松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還給孩子們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機會,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探索欲,優化了教學過程。
⑤ 如何正確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功能
正確發揮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功能的方法:
一、教師要「會用」
人類已進入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正在越來越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數學教師應該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數學科教學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學校教育朝著自主的、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方向發展。
教師必須會熟練的使用多媒體設備,熟悉並學會多媒體教學設計和編制多媒體教學軟體真正掌握現代教育技術的理論和技能,從而在教育教學的改革中發揮應有的作用,以迎接21世紀對我國教育工作者的挑戰。
基於此,我們可以讓老師參加一些培訓,請一些專家等來做講座或通過教師自學等途徑來提高他們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能力。
二、教師要「善用」
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是抽象、概括,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合理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既能加強直觀,又有利於抽象概括,也可以有效地避免厭學情緒,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知識的心理狀態。這對於優化小學數學課堂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 運用多媒體導課,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參與動機與興趣
創設情境就是通過教師創設的情境來誘導學生置身於形象生動的學習場景之中,生動、巧妙的導入新課,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下產生對新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果能夠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來完成這一過程,那就事半功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開始教師就問學生:「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覺得這個問題太簡單,便笑著回答:「圓形的」,教師又問:「為什麼造圓形的呢?」這時學生不知如何解釋,教師激情地說:「今天老師帶大家去看一看動物們在運動會上的表現。」播放汽車拉力賽:小豬駕駛方形輪子參賽,小兔駕駛橢圓形輪子參賽,小猴駕駛他的圓形輪子參賽。當比賽開始後,學生都放聲大笑。這時,教師可設計一些解說詞,增加氣氛。說道:「小豬、小兔的車子今天是怎麼啦,跑起來怎麼一高一低的,開得那麼吃力呀!小猴最輕松,比他們開的穩當多了,而且速度也快,同學們你們說一說這是為什麼呢?」這樣創設的情境,給學生一種新鮮感,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問題就在我們身邊,同時也體會到問題思考意義。從而激發了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的學習中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 化靜為動,突破教學重難點
數學的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教學重點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傳統的教學往往在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問題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即使如此,學生仍然感觸不深,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有效方法是變革教學手段。由於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圓柱的體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柱體積計算公式推導這一重點,電腦演示把一個圓柱體的底面平均分成若乾等份(平均分成16等份、32等份……),然後把圓柱切開,通過動畫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就越接近於長方體)。反復演示幾遍,讓學生自己感覺並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體積與原來的圓柱的體積是完全相等的。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通過動畫演示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體的底面積、高與圓柱的底面積、高的關系,從而推導出求圓柱的體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三) 善用交互,增加訓練密度,提高練習效果
練習是把知識轉化為能力並發展為智力的一種活動。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強大的交互功能,可以進行不同形式的練習,也可以進行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的訓練,多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思維,培養了能力。
利用多媒體的反饋系統可以使教學評價和反饋更加科學、及時有效。學生練習出錯時,電腦錄音馬上提示,耐心勸他不要灰心.鼓勵自己訂正,反復練習,既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又復習鞏固了知識。
(四) 聯系學生生活實際,選擇數學學習材料,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華羅庚曾經說過,對數學產生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脫離實際。然而現實的生活材料,不僅能夠使學生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而且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隱藏著豐富的數學問題。因此,數學學習材料的選擇應十分注意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注意實效性。但這些鮮活的、具有明顯時代特徵的數學學科教學素材和教學內容,由於受教材編寫的限制,很難在教材中反映出來。而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和互聯網強大的資源優勢,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
如在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統計初步》的教學中,我們首先通過上網查詢資料,從學生最關注的「非典」統計出發,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依靠學生對感性材料的直接興趣,激發學生想創新。又如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多媒體展示了生活中的應用:「鐵拉門的動態展示,技術人員使用伸縮尺制圖,貨車車廂之間的連接鏈等等,教師運用這些聲、形組合的信息載體把學生帶入了生活,讓學生覺得生活中充滿了數學,生活離不開數學。教學小學數學第七冊「億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時,課前我們安排學生自己通過各種途徑(包括)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上學生代表匯報。他們帶來的資料:有的是地球南北兩極之間的距離,有的是中國土地面積的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的收視率……通過生動的、富有教育意義的、有說服力的數據、統計材料,學生不僅輕松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而且成功的接受一次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思想教育。我們正是這樣運用信息資源跨越時空界限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融合到小學數學學科教學中來,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
三、教師要「恰當」的用
(一)遵循認知規律,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在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個別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從引到放,從新授到練習,從概念到規律,都投影到屏幕上,學生看得多,聽得多,但思考得少。強調過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維的空間,學生收效甚微,更談不上能力的培養。我們應明確,多媒體教學也應遵循認知規律,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體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課件的引導下,學習新知識,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單純只注重教學手段的改革,而忽視學習過程和教學過程的研究,以防「穿新鞋,走老路。」
(二)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授課。多媒體輔助教學是輔助授課教師解決重難點教學問題,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不是每節課都用,而是教學傳統教學方式很難講清楚的內容時才適合用。在課堂上,多媒體只是一種工具,和黑板、粉筆一樣,只不過現代化水平高一點,因而,教師在講課中不要完全依賴多媒體,不要把課堂變為課件展示。所以,任課教師在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除了在課件上下大功夫,讓課件盡量符合本節課的要求外,還應在教學基本功上多鑽研,提高教師的講課水平,而讓多媒體課件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總之,對於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教學手段的結合點,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起來。真正發揮其現代性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⑥ 淺談如何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數學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多媒體聲像並茂,促進了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會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呢?本人談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途徑之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上要想獲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這一環是關鍵的一步。有了興趣,學生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主體作用,自覺主動地學習;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並掌握於自己的腦中。多媒體技術正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工具,它能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將動態的畫面、鮮艷的色彩、直觀的圖形、和諧的聲音等有機整合,直觀形象地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我在教學第一冊「認識鍾表」這一內容時,利用多媒體設計了如下內容:明明小朋友的生日到了,媽媽給她買了一件精美的禮物,大家看看是什麼?PPT顯示一個精美的禮品盒, 打開後出現一塊可愛的電子表。學生們被精美的電子表所吸引,提問:你們知道電子鍾表是用來干什麼的嗎?學生自由回答後,我說同學們說得很對,電子鍾表可以讓我們及時知道時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電子鍾表。利用多媒體,通過新朋友明明的生日禮物,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很順利地導入了新課,同時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再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運用電腦設計了動畫片《小狗狗坐車》:小狗狗去停車場坐車,停車場里有三輛車,車輪分別是:A.正方形;B.車軸不在圓心的圓形;C.車軸在圓心的圓形。提出問題:假如你是選車員,你會為小狗狗選哪種車輪的車?有選A的,有選B的,有選C的,各抒己見,很有創意,非常熱鬧。接下來我播放動畫,小狗狗坐在一輛車輪是A的車上很顛簸,小狗狗一臉不舒服的樣子;小狗狗坐B車也顛簸,愁眉苦臉;小狗狗坐在C車上不顛簸,很開心。提問:為什麼小狗狗坐在C車上開心呢?學生依據剛剛所學的知識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車不上下顛簸,必須使車軸至車輪的距離處處相等,也就是車軸必須裝在圓心處。圓心到圓邊上的距離都相等,這個距離就是半徑。這個問題情境具有強烈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笑聲中鞏固了所學知識,並體驗到了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的成功感。多媒體生動有趣的圖像動態顯示,使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激發了學生以極大的興趣投入學習。
二、動態演示,加深知識的理解掌握
小學生生活知識面窄,感性知識少,抽象思維能力相對較弱,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教學中無法用粉筆描述的各種圖像、動畫等抽象的東西,用多媒體直觀形象地呈現給學生看,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如教學《加減混合》時,學生往往弄不清計算過程,都要分兩、三步進行口算才能算出結果。特別是第二步計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數作加數或被減數,學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數,或者由於看不見第一步的得數而造成第二步計算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加減混合的計算順序,並克服因為看不見第一步計算的得數的計算障礙,我在教學上運用了多媒體,用動畫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加減混合的意義和計算順序。在教學先加後減的混合計算時,屏幕上出現草坪里有8隻羊在吃草,又走來5隻,一會兒又走了4隻的場面,然後根據畫面所反映的羊只數的變化過程引出算式8+5-4。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這樣,一方面直觀地反映了先加後減的加減混合算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計算順序,取得了在黑板上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再如《線段、射線、直線》的教學,我們可以先在屏幕上顯示一組圖形,讓學生辨認直線和線段;然後將線段向右邊似光線射出一樣勻速延伸形成射線,使學生看後悟出射線是怎麼形成的。藉助多媒體課件還能將那些看似靜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動起來,從而使學生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常規式傳統教學往往是一支粉筆在黑板上辛勤耕耘,學生看到的是平面圖像,聽到的是單調的寫字聲音,教師板書慢,浪費了大量時間,描述起來還不一定規范。而多媒體教學可以把一些問題形象直觀、動態演示出來,讓學生形象地看到事物發展的過程,理解事物變化的規律,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一定的物質形態,變得形象具體、生動活潑,能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在解答關於「火車過橋過隧道,計算橋長或隧道長」的問題時,學生往往會把火車行的路程與橋長或隧道長等同起來,如計算:一列長300米的火車以每分700米的速度通過一座橋,用了5分鍾的時間,這座橋長多少米?」大多數學生會這么計算:700×5=3500(米)。為了解決這一錯誤的計算,我用多媒體模擬火車通過一座橋:一列火車在隆隆聲中到達橋頭,從火車頭到達橋頭開始,在橋的下面跟隨火車頭同步出示火車行的路線,直到火車尾離開大橋為止,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橋長度=火車5分鍾行的路程-火車長度」這一關系式了。再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學生容易忽略公式「底×高÷2」中的「÷2」,是公式沒有記清楚,還是粗心呢?不管哪個原因,究其底就是學生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夠明白,記憶不夠深刻,如果學生知道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由來,肯定就不會出錯。所以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利用多媒體先演示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通過移動,最後拼成一個長方形,然後再利用自定義動畫的效果,底和高用紅色閃動幾次,有利於學生直接觀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與長方形的長和寬的關系。最後再移動其中的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明白這任意一個三角形的面積都是與它等底等高的長方形面積的一半。再用任意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得出上述的結論,通過計算機的演示讓學生再來說說整個推導過程,並說說:為什麼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計算出來的是哪個圖形的面積?學生在動手操作、欣賞多媒體課件演示、討論等多個環節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及由來。這樣,在多媒體課件的使用過程中,採用動態演示與講解,觀察與操作融為一體,做到了把知識化難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學難點,從不同角度豐富了感知,掃清了學習的障礙,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使學生對應掌握知識,理解得更透徹。
四、增強練習效果,提高知識鞏固效率
練習是鞏固所學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徑,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練習鞏固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巧妙設計練習,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素材、更多的練習和表現自己能力與成就的機會。教師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突出重難點,當學生出錯後(電腦錄音)耐心地勸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復習鞏固知識。激發學生「樂學樂做」的情感非常重要,這符合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及時獲得學生真實的學習成效和學習態度等反饋多媒體的方法和途徑。
總之,多媒體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教師要發揮多媒體教學優勢,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同時也要清楚地認識到,多媒體技術不管如何發達、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傳統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量」和「度」,從而有效發揮多媒體教學功能。
⑦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
一、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媒體是教學信息的載體,是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僅能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還會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被人們喻為「思維的體操」,尤其是小學生對其興趣淡薄,加之,小學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多媒體以其強烈的趣味性、多樣的色彩、悅耳的音樂,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集聲、像、色為一體的,動靜結合的生動直觀、內容豐富的教學環境,使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適量引進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的注意力始終有一種吸引作用,產生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變「苦學」為「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使學生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拓展學生的思維
作為一名教師重在「授之以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知其然,還需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體計算機,對於教學上的一些重點、難點,通過生動的演示,配合學生的自己動手操作,老師的講解,就能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和手感,把觀察和思維結合起來,有利於突出教學上的重點,突破教學上的難點,加深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1.突出重點。如教學「9加幾」時,「湊十法」是本課的學習重點。教師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先出示16個圓形的圖(左邊9個,右邊7個),先讓學生利用已經學會的知識列出算式,再利用動畫效果,將7個圓中1個圓移到9個圓這一邊,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用怎樣的方法算得最好。最後,學生自己總結出了「湊十」的方法。這樣,通過多媒體計算機,把知識的內在聯系動態展示給學生,為學生提供了思維的線索,並引導學生展開分析、綜合等一系列思維活動,最終獲取知識,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突破難點。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也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障礙。巧妙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難點,正確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這個內容很抽象,教學的重、難點都是要讓學生理解並掌握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如果運用傳統方式教學,學生很難理解「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這個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把一個圓2等分,用紅綠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平均分成8個小扇形,將小扇形一個一個從半圓中移出排成紅綠兩隊,又把兩隊合並成近似長方形並閃爍顯示,然後依次進行16、32等分的割補、拼合,讓學生直觀地感知當等分的份數越來越多時,圓面變換後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學生的思維就會由模糊變得清晰,能夠想像到無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圓是可以轉換成一個和它等積的長方形。一個復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在有限的時空內讓學生得到認知感知,學會了推導圓面積的計算公式,且有機地向學生滲透了極限的思想。
三、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的思維、探究和創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和運用課件時,應考慮通過課件促進學生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對所學學科的情感,使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能力等得以形成。如在教學推導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時,運用多媒體課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個長方形(長5cm,寬3cm),圍成長方形的四條線段在閃爍,長和寬也分別用數據表示出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找到長方形周長的求法。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學生列出三種不同算式:5+3+5+3=16(cm),5×2+3×2=16(cm),(5+3)×2=16(cm)。然後通過比較,歸納出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是: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這一個教學環節,培養了探索和創新意識。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四、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夠培養良好的交互性
設計和運用多媒體課件應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應有針對性地設置一些「教師、學生、多媒體」交互性的活動,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學會動口、動手和動腦來解決問題。必要時可出示一些引導性的圖文和動畫,也可設置相關的游戲,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如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教師就問:「車輪是什麼形狀的?」同學們會脫口而出:「圓形的。」又問:「為什麼造成圓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並趁機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車輪的汽車向前運動的情境。學生們連忙回答:「不行!因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開不動。」接著又出示橢圓形車輪的汽車費力地滾動的鏡頭,接著提問:「橢圓形沒有稜角,這樣行嗎?」學生們思考片刻後回答:「汽車前進時一會兒高,一會兒低,不平穩,還是不行!」漸漸地橢圓的輪子變圓了,汽車飛快地跑起來。這時學生「哇!圓的才行呀!」可見,通過輪子動態、清晰的「演變」過程,使學生輕松地領悟到車輪造成圓形的原因,正確建立了圓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個圓內,所有半徑長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設計練習鞏固中,教師也可以把預先擬好的題目運用多媒體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展示給學生。當學生答對時,課件里的老師會表揚他「你答對了,真聰明!」當學生出錯後,會耐心地勸他「請你再來一次吧!學生在多媒體的表揚和鼓勵下,便會認真地思考。
⑧ 如何利用多媒體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如何利用多媒體優化小學科學課堂教學
人們常說:「興趣是做好的老師」,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對新知的理解依賴於感性認識。科學教學中一些自然現象很難讓學生直接觀察其發展變化的過程,過去教師只能靠插圖、說教,學生難記,更難理解,大大削弱了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現在,教師可巧用多媒體將插圖變得形象生動,動態化地展現這些自然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教學《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火山和地震》一課時,由於學生對火山噴發缺乏親身體驗,教師可用電視錄像放映火山噴發的全過程,並提醒學生邊看、邊聽、邊記錄火山噴發時的現象。形象直觀的畫面和生動的解說使學生彷彿身臨其境,學習興趣自然被激發出來了。
二、運用多媒體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由於多媒體可以進行靜態和動態的演示,將教學內容用文字、圖像等形式呈現在大屏幕上,易於把學生的眼、耳、手、腦等器官都調動起來,讓他們積極記憶、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如《晝夜交替現象》這一課的內容皆為比較抽象的天文知識,小學生學起來有很大難度。教師導入新課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用一些三維動畫影片展示天體的運動情況,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立體空間的概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影片及示意圖片結合各個具體問題,給學生介紹並指導學生進行模擬實驗,最後利用幻燈片對本課的知識進行完整的回顧,加深學生對晝夜交替過程的理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能有效突破教學難點。
三、運用多媒體技術,充實科學知識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能擴充課堂信息量,節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節約了教師板書的時間及學生記筆記的時間,屏幕的快速投放,可以在短時間內顯示大量信息,尤其是只需要學生了解的一些知識和內容。通過使用多媒體真正達到「小課堂、大社會」的最優化效果。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形成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刺激,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在擴充課堂容量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微小世界和我們》一課,學生對這個課題所知甚少,所查的資料也不全面,討論也得不出一個滿意的結果。我利用自己製作的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人類在食品農作物、醫學衛生、環境保護、克隆技術等多個微小世界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就,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在科學課中,多媒體可幫助教師創設情境,置疑設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磁鐵的力量》一課,課前我播放了劉謙在2011年央視春晚上的魔術《年年有魚》。這時,學生們個個吃驚地瞪大了眼睛,對此充滿好奇又大惑不解,他們熱烈地討論著,各抒己見。有的說是用了法術,有的說是磁鐵在作怪等等。這時,我用磁鐵靠近桌面上早已准備好的玩具小金魚時(腹內裝有磁鐵),小金魚動起來了。學生們立刻明白了原因。當他們松下一口氣的時候,我隨即指著桌面上一大堆材料(鐵釘、塑料、木頭、石頭、紙屑等)說:「磁鐵真的很神奇,它除了能吸引大頭針之外,還能吸引哪些材料呢?」我激趣設疑,趁機啟發學生猜想進行創新思維,引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最後總結出磁鐵能夠吸引鐵質物體的規律。恰當使用多媒體,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運用多媒體技術,拓寬學生視野
在科學教材中,有一部分拓展性知識,需要學生自己搜集查找資料,如六年級下冊《太陽鍾》里有一個思考題:你還知道哪些形狀的日晷?由於生活經驗和知識面的限制,很少有學生懂得日晷的知識,更別說與書上介紹的四種日晷不同的形狀了。這時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網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通過搜索資料,展開網上人機對話獲取新知識,然後再與其他同學交流,從其他同學那裡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和方法。
六、運用多媒體技術,擴展「生活化」的課堂活動時空
傳統教育是以「書」為中心的,脫離生活實際,輕視「做」,所以擴展生活化的活動時空其目的在於「教、學、做合一」,在做中學活知識,用活知識。首先,作業生活化的擴展。以前,我們上完課就結束了,可現在我們讓孩子把科學帶回家去,使他們將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質量,同時也希望通過孩子們的這些舉動去改變家長不正確的生活習慣,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科學就在生活中,科學會給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1)查閱型作業。如在學習《我們吃什麼》一課前,可先讓學生統計自己家庭一周內吃些什麼;然後讓學生利用電腦、書籍等方式查閱你們家所飲用的食品的營養作用,並與父母共同討論,根據實際生活情況,制定出一份食譜。
(2)創作型作業。老師再次利用學生手中的食譜為活動材料,通過一堂課的學習,讓每位學生了解科學飲食的重要性,然後把這張食譜帶回家,再與父母共同討論修改,從營養學「色、香、味」俱全的角度出發,根據自己家庭的具體生活水平,制定出科學營養的食譜,這張修改的食譜又可延續到《食物的搭配》一課中使用,從而既提高了孩子主人翁的精神,也可在活動中放手讓學生去創新,更提高了每個家庭的生活質量,讓學生感受到:科學是為人服務的,現代人離不開科學。
(3)專題型作業。每學完一個單元,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環境來選擇研究課題,進行專題型的研究,如《生活垃圾的來源和處理》、《空氣污染的調查研究》、《小學生近視眼產生原因的調查》等,確定課題後,學生們可利用身邊的資源展開調查,利用采訪、查資料、實驗等方式經歷科學的探究過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在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學生的特點,改變以前靠老師講解、演示,學生傾聽為主的教學方法,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成為探究者,親歷科學的歷程,使學生獲得成長。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⑨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取得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直是廣大語文教師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標。而其中的關鍵是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促使課堂教學內容、方法的最優化。實踐證明運用多媒體手段,充分發揮其教學功能,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多媒體技術,把聲、像、圖、文、情境與聽、說、讀、寫有機結合起來,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能使課堂教學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富有感染力。經過這幾年的實踐探索,我認為,小學語文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應遵循五項原則。
一、有度講究趣味性原則
採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趣味性強是它的明顯特徵,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可以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示的東西栩栩如生地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盡情地欣賞千姿百態的四時風光,如臨其境地聆聽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響,從而增添無窮的趣味,刺激學生的各種器官,寓教於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二冊)是一篇歷史人物傳記,主要寫了諸葛亮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萬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師僅利用幻燈或掛圖,單靠課文的描述來讓學生體會當時借箭的場面,理解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就有一些難度,並且學生學習的興趣也必然會下降。在教學中,如恰當地運用了CAI課件,集圖、文、聲一體,此時,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情景,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理解,從視覺與聽覺上突破了諸葛亮如何神機妙算的難點。
再如《冀中的地道戰》(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試用課本語文第十冊),這篇課文寫了在抗日戰爭時期勞動人民及游擊隊是如何利用地道這一有利地勢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很多學生雖然看過地道戰的故事,但對地道打擊敵人及保護自己的各種關口並不理解。如文中所說的「孓口」,有一位老師就成功的利用CAI課件的展示,使學生從視覺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課件中還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對敵人進行打擊,又是如何對付敵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興趣從聽覺、視覺上理解了這一「地道戰是個奇跡」的難點。
因此,CAI課件的運用能增強視覺動感,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學生個個思維活躍,情緒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從而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可見,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把真切的畫面展現在學生眼前,可以使他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展開豐富的想像或聯想,激發起濃厚的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學習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對知識的渴望,從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和優秀的學習效果。必須明確,運用多媒體手段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易於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講趣味務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師教學時,一會兒放錄像、聽錄音,一會兒用計算機控制顯示畫面,一會兒又使用投影,將各種手段都盡可能地使用,雖然熱鬧「有趣」,卻因教學手段的演示過程喧賓奪主地替代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講解,學生注意力分散,興趣由教學內容轉向了教學手段。這樣的課只是讓學生過了一把新鮮癮,教學目的並不理想,這也許是有些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時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機運用直觀性原則。
直觀,是多媒體的優勢。將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和視頻等多種媒體集成在一起,使純語言文字所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面圖式,使抽象的、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成為具體的、動態的畫面,從而使抽象的語言文字化為學生的直觀感覺。有些平時不易看到或接觸到的東西,用多媒體展示,更方便學生了解。製作多媒體課件時,我們可以把簡單的文字說明變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展現於學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分析課文時,再出示爬山虎長長藤蔓、細絲樣根須、不同時段葉片顏色的特寫投影圖片,由學生仔細觀察後講出爬山虎的特點,引導學生從小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再如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一課時,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講台上端放著兩盆碧綠的萬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懸掛著周總理的遺像,遺像上披著黑紗;學生的課桌上放著每人精心製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滿了庄嚴、肅穆的氣氛。
考慮到課文所產生的歷史背景與學生所處時代有一定的差距,單憑教師講述很難喚起他們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於是我在課堂教學中,選擇了首都人民在長安街上送總理的實況錄像,將課文內容用字幕顯示在錄像下面,再配上哀樂,先讓學生邊看邊聽教師范讀,使他們沉浸在對周恩來總理的沉痛緬懷追憶中。整個音樂、文字、聲音、畫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場,真正營造了一個可感、可知的情境,讓人如臨其境,心靈受到難以言狀的震顫,從而被悲痛欲絕的送別場面所深深吸引與感動。然後我再讓學生們在用畫面、文字、背景音樂集合而形成的情境氛圍中,一邊看錄像、一邊自己讀課文。由於之前的鋪墊,氣氛的渲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無需老師多加講解,竟能把對周總理的無限哀思與敬佩之情讀得淋漓盡致。當讀到「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站直了身體,摘下帽子,眼睜睜地望著靈車,哭泣著,顧不得擦去腮邊的淚水。」「然而今天,他靜靜地躺在靈車里,越去越遠,和我們永別了!」等句子時,許多同學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這堂課,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把聲音、圖像、文字有機地結合起來,圖文並茂,聲情兼備,對於學生來說不管是語言的發展,思維的訓練,還是熱愛、懷念周總理的情感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然而,多媒體並非適用於所有教學課程的萬能「鑰匙」,粉筆與黑板也不能完全拋棄。有時大量展示性的課件實際上會剝奪學生寶貴的自主閱讀時間。閱讀教學就必須以學生直接接觸文本、感悟文本為主,不能以視覺形象代替文本的閱讀與感悟。教學中要實事求是地分析情況,因文而異,因課而異,別千篇一律,否則,會事倍功半。
三、有力把握啟發性原則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過程應該給學生以道德、審美、思維等方面的啟迪,使學生既能比較順利地接受新知識,又能始終保持求知的慾望,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也應該體現這一原則。教學時,教師要創設特定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放膽提問、答疑,形成師生課堂情感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而不感到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古詩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一朵綺麗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於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導學生學習這些詩篇,可以幫助他們拓寬視野、豐富語言、陶冶情操,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但由於古詩語言的高度凝煉性,詩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渾然天成的總體概念,刻畫不細,為讀者留下很多的「藝術空白」,這就需要教師匠心獨具,啟發引導學生去作豐富的想像,進行藝術的再造,感受詩的底蘊,從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
多媒體利用視、聽、說向學生提供聲、像、圖、文等綜合信息,通過有聲的畫面,再現生動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擴大直觀視野,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豐富感知材料,很輕易地把學生引入古詩所描繪的意境,為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提供了一個理想環境。
在教《望廬山瀑布》一詩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直觀、更深刻地感受到廬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練地運用色彩鮮艷的簡筆畫配詩,讓學生感知詩中所描繪的情境,緊接著引導學生「緊扣字詞賞意境」,如提出:「詩中哪個字用得好?你從這個字想像到一幅怎樣的畫畫?」,使學生從中領悟想像意境的途徑,從而進入這首詩所表現的青山陡峭、煙霧繚繞、急流飛瀉、氣勢磅礴的意境。
之後我播放了一段廬山瀑布的錄像,那凌空而下、半灑雲天的奇特壯美景觀赫然呈現在同學們面前,巨大的瀑布從陡峭的峰頂噴瀉而下,水流湍急,如滾滾長河般奔騰不息,猶如一條巨大、耀眼的白練懸掛於蒼翠青山之間,它以千軍萬馬之勢飛瀉而下,咆哮著,怒吼著,發出震耳欲聾的轟然巨響。這樣,美的配樂,美的解說,美的畫面充分調動了學生用多種感官去進行體驗,使學生入情入境,一種愛美、贊美的情感油然而生,進而讓學生暢談此時此刻的感受,領悟詩人那強烈的感情和豐富的想像。
最後讓學生在這壯美的奇景前吟誦詩文,體會詩的音韻美,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雄偉壯麗,從而更加深入地領會到了古詩意境之美。學生在情緒飽滿、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不但發揮了想像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教學時,教師創設特定情境,啟發引導學生放膽提問、答疑,形成師生課堂情感交流、互動的雙向配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完成著一個又一個並不簡單的學習與訓練任務,而不感到他們的學習有什麼負擔,從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但教師進行多媒體語文教學,有力的啟發學生的思維,而不是一步步牽著學生走。那種簡單按照準備好的流程機械地操作滑鼠,完成教學步驟,費盡心機引導學生朝著課件指示思路走下去的做法,很容易讓學生滋生並養成惰性,教學中要防止出現這種狀況。
四、有意張揚拓展性原則
。運用多媒體上語文課,比傳統的語文課節省時間,它打破了課堂四十分鍾的時空限制,縱貫古今,橫跨中外。課堂上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滑鼠代替了板書,輕輕一點滑鼠即可完成,問題無需重復,已經在大屏幕上顯示出來;而且藉助於直觀的形象,有些內容無需長篇大論,學生已瞭然在胸了。因此,有的課程用多媒體方式上效果特別好,有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必須大力張揚。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學生深入感悟文本,真切體會情感後,教者沒有結束課堂教學,而是播放了一段《火柴天堂》的flash音樂錄像,學生聽著悲涼的音樂,看著感人的畫面,個個眼含淚水,情感得到了升華。隨後抓住這一課堂契機,順勢而導:「同學們,相信你們此刻的感受一定更深了吧?如果賣火柴的小女孩來到我們中間,你又會對她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請拿起筆記下你一時的感動吧!請把你對小女孩的濃濃的愛繼續下去吧!」。此時,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一句句精妙的語言在同學們的筆尖流淌……讓學生扎實掌握文本知識的同時,又開拓學生的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將課文內容延伸到文本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真正做到讓教材「活」起來。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靈活而巧妙地運用多媒體,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功能,引領學生融入大語文的殿堂,才能培育出學生積極動口動腦動手、自主探索學習的智慧之花,從而在語文課堂上生成更多的精彩。相信在多媒體之花開得更爛漫之際,也是小學語文課堂更精彩之時。
五、有心突出創新性原則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將靜態的教學材料變得鮮活而富有生命力。語言文字不是單純的符號系統,而是一個民族認識世界、闡釋世界的意義體系和價值體系,它與深厚的民族文化聯系在一起,所以語文課件的製作不宜與數學、藝術等課相比,講究動畫、插圖的數量與美觀,而要注重聽、說、讀、寫的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個性、靈氣等。採用多媒體,就要讓它豐富的表現力引發學生無限的遐想,激發學生無窮的聯想,思維高度活躍而引發創新的火花,激發主動探究的慾望。
如有一位教師在教《秋天到了》時,針對低年段學生的訓練重點,我在處理教材時把注意力放在了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上,但如何才能使學生想說、樂說、能說、會說呢?首先就要使他們有內容可說,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全面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才能激發想像力,使他們在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下自主、積極地學習。
教學時,教者快速幫助學生弄懂了短文的內容,然後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秋天裡還會有哪些景象嗎?」孩子們似乎有些茫然,這時候我出示課前准備好的多媒體動畫軟體:「高高的藍天上飄浮著幾朵淡淡的雲朵,一群大雁排列著整齊的隊形向南方飛去,幾只色彩艷麗的風箏在秋風中歡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樹、洋槐樹擺動著枝條,一片片黃葉從高處盤旋著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還殘留著幾片凋零的荷葉,岸邊毛茸茸的小草們也紛紛換上了嫩黃的衣裳……」優美的畫面再配以悅耳的音樂,孩子們的積極性立刻被調動起來了,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後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發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詩情畫意的情境里,學生們豐富的想像力也被激發起來了,他們談秋風、談秋雨、豐收的果實、收獲的喜悅,思維被激活了,思維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孩子還能對比其它季節來講述秋天的特色。
這堂課,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性作用,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是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恰當地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設計美妙的情境,提供豐富的信息素材,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從而鍛煉了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培養了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由上可觀,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確有它獨具的優勢,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也將愈來愈廣泛地被應用於語文課堂教學中,它為教學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極為廣闊的前景,也對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體教學是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我們努力去探索,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改進與積累,並隨時用先進的教育理論來指導自己的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培養新世紀人才。
綜上所述,只有正確地認識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應用到語文教學中,才能實現以媒傳知、以媒生情,才能為學生認識過程的重點、難點服務,並為其感官提供愉悅的刺激,才能發揮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教育教學。
感悟: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在課堂教學中只有正確的運用農遠工程教學,會使你的課堂呈現出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為了嘗試這一觀點,我結合了多年的教學和一些優質課的案例來分析和歸納了農遠工程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應用的原則。希望農遠工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越走越遠、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