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第一課時.ppt
介紹自己,給學生講講學習方法,教給學生多讀書,講講你的這一年的計劃,學生要做到的等等,讓孩子自己介紹他的學習方法-------
② 如何搞好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足以說明多讀的好處.那應該如何進行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才能保證學生的閱讀質量,又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呢?我有幾點教學經驗可以與大家分享:
一、激發閱讀興趣.
在閱讀教學中,我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起他們閱讀的興趣.通過解題設置懸念來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如教《狼和小羊》一課,我先板書狼,問學生狼是什麼動物;再板書小羊,讓學生講小羊是什麼動物;然後在狼與小羊中間板書和,並設疑說:一隻凶惡的狼和一隻馴良的小羊碰到一塊兒會發生什麼事呢?結果怎樣?學習了課文,大家就會明白的.為了弄明白這些問題,學生不論是聽課文錄音,還是讀課文,討論問題,都非常認真積極.
採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根據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我盡量使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現教材情景,加強教學的直觀性,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如教《雨點兒》一課時,我先用課件讓學生聽雨點落在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中的不同聲音,然後讓學生欣賞配樂朗讀,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最後,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他們彷彿自己就是小雨點兒,來到池塘、小溪江河大海中,這樣既渲染教學氣氛,又激發學生的朗讀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
在讀中結合表演訓練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情境表演是兒童最受歡迎的表現形式.小學低年級的課文大多是聲情並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適合用表演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表演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使其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現特點.如《荷葉圓圓》一課時,我先要求學生圖文對照仔細地讀課文,讀後讓學生自找合作夥伴自編、自導、自演《荷葉圓圓》,看學生是否把課文內容讀懂了.結果學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滿意,把小青蛙、小蜻蜓、小水珠、小魚兒的動作語言,表演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在輕松愉快的表演中,學生體會到了夏天的美麗.
二、重視詞句教學、加強朗讀訓練.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在低年級,要通過字、詞、句和指導朗讀等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在教學中,我主要採取換詞、改詞,找近義詞,反義詞,看插圖、實物,演示、做動作,表情朗讀,復述句子,改變句式,仿造句子,結合上下文講解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並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多讀、熟讀,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把書面語言變成學生自己的語言.如教《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自然段時,文中有一句沒有尾巴多難看哪!我指導學生在保持意思不變的前提下,將多換一個詞語,學生踴躍發言,換成十分多麼特別 非常真這樣,學生不僅正確理解了多的意思,而且在朗讀這句話時自然把多字讀重音了.
再如教《狼和小羊》第二小節,我先採用換詞(把非常換成十分、特別、很、極)、找近義詞(故意、存心、有意)、看插圖描繪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外部表情、想像並講述狼非常想吃小羊的心理活動等方法,弄清非常想吃、故意找碴兒等詞語的意思;然後讓學生用故意找碴兒的語氣朗讀這一小節,重讀非常、故意、弄臟,讀出!和?所表達的感情.通過講和讀,狼殘忍、陰險的本質就躍然紙上了.教學實踐使我體會到,只有加強詞句教學和朗讀指導,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啟發積極思維,鼓勵質疑問難.
為了促進學生認真讀書,積極思考,教學課文時,我經常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邊讀邊想.,這樣就可促使學生讀書時眼到、口到、心到,俯而讀,仰而思,逐步養成用心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如:在《烏鴉喝水》這一課,我提出要是瓶子旁邊沒有石子,烏鴉該怎麼辦?的問題進行全班討論.有的學生說,烏鴉可以用翅膀使勁把瓶子扳倒;另外位同學說可以用爪子,還有同學說烏鴉可以挖掉靠近瓶底的泥土使瓶子傾斜然後就可以喝到水了通過這個問題的討淪,學生的思維閘門一下子就打開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此外,我還會營造寬松和諧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問,樂於發表意見.在課堂教學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激發學習疑問.同時,對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如在教學《地球爺爺的手》這課時,有的學生問:地球爺爺有手嗎?、地球爺爺的力氣有多大?、老師,您能看見地球爺爺的手嗎?等問題.我肯定了學生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問題,並鼓勵他們帶著問題學習課文.耐心地解釋和說明,循循善誘,使他們通過幾個科學事例,獲得正確的認識.又如有的學生提出地球爺爺有沒有腳?等比較沒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我也不輕易批評學生,雖然這是學生不成熟的問題,但這些問題的提出過程是學生整合自身知識、經驗的過程.
四、利用課文的空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寫作意圖,也為讀者提供了一些想像的空間.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藝術,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如《坐井觀天》的結尾: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教學這篇課文的結尾時,我讓學生想一想:青蛙後來有沒有跳出井口來看天呢?問題一提出就激起了學生想像的浪花,個個爭先發言,有的說: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心裡想,『我非出來看看不可,看看是你說得對,還是我說得對!』它兩腿用力一蹬,跳出了井口.它往上一看,驚奇地說:『啊,好大的天,真是無邊無際!』從此,它再不說天只有井口那樣大了.有的說:青蛙可固執了.它聽了小鳥的話,一擺手說:『去你的吧,我就不信.你看,天不就是像井口一樣大嗎?』小鳥飛走了,它還坐在井裡唱著:咕哇,咕哇,天像井口一樣大.
再如教學 《狼和小羊》一課的結尾部分時,我就組織學生續編故事,說說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沒有?學生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他們想像奇特、豐富多彩,並滔滔不絕,口若懸河.有的說,小羊那麼善良溫順,不會被狼吃掉的.狼太壞了是沒有好下場的,一定會掉進河裡被淹死的.有的說,小羊被他媽媽救走了.有的說,狼被獵人打死了.我們不難看出學生的說話中很有思想,認為好人有好報,惡人沒好下場.你看,讀書、想像、說話、情感陶冶四結合,真可謂一石四鳥.
五、開展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在教好課文的同時,我採取多種方式組織和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如古詩朗誦會、講故事比賽、童話化裝表演會、小小讀書討論會及出牆報、展覽讀書筆記等形式,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教給閱讀方法,總結讀書成果,交流讀書心得和經驗.通過大量閱讀,學生在閱讀中學會閱讀,同時知識增多了,眼界開闊了,詞彙豐富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總之,語文教學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想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課內外相得益彰,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收獲閱讀的成功.
③ 如何進行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
注重朗讀,通過朗讀來培養學生自主感悟、理解課文的能力。 新的《課標》在各階段目標的閱讀要求中均有「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語文教學課堂充滿活力,同時還可以發展學生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像力。通過課堂上的朗讀,學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學到了閱讀的方法。
④ 淺析如何進行小學低段閱讀教學
走出低年級朗讀誤區,讓閱讀教學健康起步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形式,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是否能夠健康起步,更是直接關繫到整個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益。而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主要就是朗讀教學。這是因為朗讀不僅是一種解讀文本的方式,也是一種積累語言、培養語感的有效方法。對於朗讀,語文課程標准中有這樣一項要求:「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而低年級又總是從朗讀入手再逐漸進入默讀的。看來,朗讀成為貫串語文教學各個階段的重要目標是不爭的事實。
朗讀的作用沒有人會輕易否定,而且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朗讀教學越來越受到廣大語文教師的重視,有人還把「書聲朗朗」作為評價一節好課的標准之一。其實,中國語文教學更為重視朗讀,這是由漢字、漢語的特點決定的。漢語以漢字為基礎,漢字一字一音、一形一義,獨立性很強,其具體會義得從上下文中體味。漢字又具有聲韻之美,只有讀之於口,方能「聲與心通,聲可求氣,亦可傳情」,從而形成強烈的語感:「言皆若出於吾之口,意皆若出於吾之心。」因此,眼觀其文,口誦其聲,心想其意的朗讀,自然就成了語文教學方法體系中的「讀占鰲頭」。
「讀」在語文課堂上越來越「熱」,這比之閱讀教學多分析、少朗讀的情形,實在是一大進步,但也不難發現「重視讀」這一理念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有不可忽視的「誤區」,嚴重影響著閱讀教學的健康起步。概言之,有如下三大弊病:
一是唱讀現象比較普遍。在低年級課堂上,經常會聽到學生一字一頓地讀書,形成有節奏的唱讀,破壞了正常的話語節奏,影響了整體閱讀感悟。二是朗讀只求形式不求實效。在課堂上朗讀形式花樣繁多,但朗讀教學質量低下,不管是哪種文體,都只是低層次的讀響亮,讀正確流利,缺乏對學生感情朗讀的具體指導。三是朗讀指導機械匱乏。在課堂上,有些老師不注重引導學生從課文情境入手去激發學生的情感,不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教師不知道讓學生實現「讀出感情來」需要「教什麼」,只重聲音形式,不重內心體驗;只重表層的技巧,不重語言的內蘊。有的學生刻意模擬角色的聲音,讀得怪腔怪調,反而削弱了語言本身的表現力。
上述種種不良現象的存在,使得朗讀教學成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軟肋,這不是語文教師不了解朗讀的重要性,而是忽略了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如何走出這種「無效朗讀」的誤區,還朗讀教學於精彩呢?
一、少齊讀,多自主讀
李伯棠先生在《小學閱讀教學簡論》一書中說:「在課堂上要少齊讀。因為
在感情處理上不能強求一律,同時也可防止濫竽充數的現象。」的確,經常齊讀,不光易於形成唱讀的不良習慣,而且也不利於做到一邊讀一邊想,不利於學生根據個人體會對課文進行不同的感情處理。
閱讀是學生個人通過語言文字吸收信息的一種活動。閱讀的速度應由讀者自己根據情況適當控制。容易理解的地方可以讀得快些;不易理解的地方則可以讀得慢些;有些含義深長的句子還可以停下來思考思考。如果把全班學生捆在一起齊讀,勢必使學生的注意力放到與別人協同一致上,就像一列橫隊向前齊步走時,每個人都要左顧右盼,以求步調一致。學生在齊讀時是如此心態,哪能顧得上體會語言文字、讀出思想感情呢?因此,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朗讀訓練主要應採取自主讀的方式。尤其是自學性朗讀,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准字音,不讀破句。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發現:一個班級里,朗讀水平很高、能打動同學和老師的學生是極少的,大部分學生的朗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或讀多,或讀少,或讀錯,或讀倒了;或斷斷續續不成句段,或缺少情感沒有起伏。這就必須有教師的悉心指導和熱情鼓勵。在學生沒有事先自主性參與的前提下,就要求學生做朗讀展現,使大部分學生不敢或不願展示自己。而如果教師在讀前先設定一些「挑戰性」的目標,如「誰能把這段話讀通順,誰就是一個小小朗誦家」等,這樣抓住了學生爭強好勝的特點,喚醒了他們心底里渴望成功的願望,「不用揚鞭自奮蹄」,就令學生在追求的過程中調動起了朗讀的積極性,從而在自主朗讀中讀出感覺,讀出味道來。
二、少講解,多示範讀
徐世英先生曾對講解和朗讀做過精闢的比較,他說:「講解是分析,朗讀是
綜合;講解是鑽進文中,朗讀是躍出紙外;講解是推平、擺開,朗讀是融貫、顯現;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賦給作品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讀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徐世英《談談朗讀教學》)
的確,在課堂上我們經常可看到這樣一種尷尬的場面:老師不厭其煩地講解
朗讀的要領後,要求學生站起來朗讀,而學生的朗讀效果卻不很理想。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弱,碰到一些長句或含義深刻的句子,往往會讀破句或讀不出應有的語氣。如《兩只鳥蛋》中有這么一句話:「媽媽看見了,說: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一位老師在指導朗讀時先讓學生說說媽媽說這句話時要讀出怎樣的語氣,然後讓學生用著急的語氣來讀這句話,可一連叫了幾個學生,都讀不出著急的語氣。學生不急老師急了,她說:「如果我是小男孩的媽媽,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鳥蛋,我一定會這樣說。」說完她就自己示範朗讀,沒想到學生都為她鼓掌。她高興地問學生:「為什麼給我掌聲?」有學生說:「你讀媽媽的話時皺著眉頭,又說得那麼快,我也感到著急了。」又有學生說:「你把『一定、焦急不安』這些詞讀得很重,我感受到媽媽真的很著急。」隨後,她又請學生來朗讀,學生個個從神態到語氣都表現出了「著急」。
可見,好的范讀能以聲傳情,以聲啟智。在學生的朗讀達不到老師標准時,老師該怎麼辦?老師何不抓住時機,親自露上一手。讓老師充滿激情的范讀來打動學生的心,用老師的情感來激活學生的情感,用老師的激情感染學生的激情,在老師的「以『聲』作則」的帶動下,學生就能辨析自己與老師在語音、語調和情感上的差異,從中領悟正確與偏頗,語感也就悟出來了。這時老師的范讀,好比教練指導運動員投球、跳高做的示範動作,具有更現實、更直接的指導作用,這比純粹地告訴學生要讀出什麼語氣效果要好得多!當然,教師也可以用放錄音的辦法或讓朗讀好的學生來范讀。俗話說,先入為主。教師抓住啟蒙階段,對學生施以正確的朗讀訓練,對以後的語文教學可謂功莫大矣!
⑤ 小學一二年級怎樣在閱讀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法
長期以來,語文閱讀教學宛如一碗苦口的良葯,讓人愛恨交織。不學,不能掌握知識;學,又實在無味。如何尋找到一條光明大道,讓學生喝下這劑良葯又感覺不到苦呢?
情境教學法無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觀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橋梁。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我,也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學法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順應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點燃智慧的火花,滋潤情感的幼芽,讓他們顯示各自的聰明才智和潛在的力量,從中獲得認識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因此,在實踐中我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嘗試,試圖通過在課堂中優化情境教學法,尋找到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與學的方式。
一是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拉近閱讀主體與文本的審美距離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首先要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設計一個巧妙的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展示的境界,與作者的心靈相溝通,與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創設恰當的情境,把美的種子播進學生的心田。
二是進入情境激發情感,進入情感體驗的境界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文質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觀烙印,凝聚著作者鮮明的愛憎,這就為情境教學的進行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文章中包含的情境無一不在學生心中激起長久的情感的回盪,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蘊含的異彩紛呈的情感來誘發學生心中之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引導學生走入作品的藝術境界,融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
三是憑借情境進行思考,進入理性分析階段
創設情境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識。當學生進入某一情境中去,達到情感體驗的境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進行理性思考,將感性的知識轉化為抽象的理性的知識,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與評價。
教師還可以在情境中,鼓勵學生探究、合作、思考,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讓學生由情感的體驗而進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識與方法,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四是再創情境留問題,激發探究慾望
一堂好的語文課,當下課鈴聲響起時,並不意味著內容也隨之結束,也許是已習得的知識的延續,也許是新的學習的開始。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再創情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繼續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將語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讓語文真正成為生活中的語文。
五是想像作畫,讓學生享受意境美
圖畫是展開形象的主要手段,課文用語言描繪的情境,通過圖畫再現出來,一下子就變得那麼具體,看得見也摸得著。因此,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符合兒童對形象樂於接受,易於理解的認知特點。教師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不僅畫面有「形」,還要有「境」,教師描述不僅要有「形」還要有「情」,這樣,才能以「形」對學生的感官發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學生也才有可能由此進入教材描寫的情境之中。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教師要通過創設真實生動的情境,把學生引入到課文所描繪的特定環境中,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這一切都是悄悄地,潛移默化地讓學生體會、領悟的,這就是「潤物細無聲」的美妙境界啊。
因此教師要行動起來,用先進理念武裝自己,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重視自己素養的提升、重視自己人格的完善、重視科研能力的培養,將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思考、總結,並將實踐化為理論,力爭使自己成為學者型、專家型教師。我相信,教師提升自己了,擁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了,那麼根據不同文體創設情境教學中的「情」與「境」也就容易而且獨具特色了。在洋溢著「情」與「境」的課堂中,教師將蘊藏在教材中的「滋養了人類文明幾千年的精華和經典挖掘、呈現給學生」,學生的「發展意識、責任意識、生命意識」在美的浸潤中漸漸蘇醒、漸漸形成。這樣的課堂,我想應該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終身為之奮斗的目標。
⑥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ppt
學生的成人、成才離不開書籍,而大多的課外閱讀時間是在課外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1.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首先,當孩子回到家時,家長要以身作則,要讓孩子回到家後看到父母也在看書,而不是吵鬧的電視聲、麻將聲,通過家長熱愛讀書的行為舉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從而讓學生將讀書當成一種習慣;其次,在雙休或是假日的時候,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多去圖書館或是書店看看,
⑦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教學是小學生語文教學的中心環節,我認為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大力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我認為,低年級要提高閱讀教學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讓學生充分的讀書低年級是學習語文的起始階段.要一點一點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默讀能力;要更多地通過聽讀體會和朗讀體驗來理解內容,而不是主要靠講解理解內容,因此,低年級閱讀教學一定要抓讀書.要使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讀書機會,要把朗讀、默讀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要使每個學生主要依靠課堂上的訓練把每篇課文讀熟,逐步培養和提高朗讀能力和默讀能力.正確地讀,是流利地讀和有感情地讀的基礎,也是低年級朗讀訓練的重點.所謂正確,首先要做到每個字都要發音正確,特別是要讀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話讀,要杜絕地方音;還要讀好輕聲、兒化等.二要做到,不一字一頓地讀,能按句逗停頓;也不每個字都拖長聲音地唱讀.三要進一步做到,長句子中和段落之間需要停頓的地方,要自然停頓.而每個學生讀每篇課文都能達到上述要求是不容易的,但又是必須達到的.一年級學生應達到上面講到的一、二兩點,二年級學生還應做到第三點.教師要捨得在讀正確上花時間.特別是對生字的字音、易錯讀成地方音的字的讀音要重點加以指導.對於停頓,可用范讀讓學生體會和學生自讀體驗的辦法,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感,領悟停頓的規律.教師應當在學生初步做到把課文讀正確之後再進行講讀,並結合講讀繼續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逐步做到流利地、有感情地讀.只有這樣,朗讀訓練才能實處,學生的朗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默讀,要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朗讀能力的基礎上進行訓練,新課程標准從二年級提出學習默讀課文的要求.默讀訓練要指導學生學會心讀,第一步要做到不出聲,不指讀,由口誦轉為心讀;第二步要做到一邊讀一邊想,把默讀和思考結合起來.為了幫助學生逐漸形成默讀能力,教師可用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默讀思考、默讀後提出疑難問題等辦法加以引導,使學生逐步做到一邊讀,一邊想,逐步做到在讀的同時知道想什麼和怎麼想.背誦,也是一種閱讀基本功.它不僅有助於學生積累名篇佳作,而且可以檢查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低年級課文篇幅短小,要鼓勵學生盡可能多背誦全文或精彩的段落.課程 標准強調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其目的在於厚積他們的文化底蘊,培養熱愛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情感. 例如,我在教學《泉水》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欣賞插圖和課件,感受課文的美景,結合採取提供重點詞語的辦法來引導學生背誦.再根據教學實際,在讀懂階段配合入境悟情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讓學生能背誦全文,而且在背誦過程中情操得到了熏陶.二、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解,注重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新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各個年級的要求要有所側重,低年級要指導學生理解詞句,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我認為可從以下幾點抓好學生對重點詞句的理1、可以用直觀的形式把字詞同相應的事物建立聯系直觀的形式包括實物、圖畫、幻燈直觀,動作、表情等直觀.對學生少見的事物更應該用圖像直觀加上語言直觀等多種直觀方法,讓學生認識這類事物,建立起這類事物的表象.比如在我在教學《2008,北京!》這一課時,讓學生找出人多的詞,學生很容易找到人山人海這個成語,可是怎麼理解這個詞呢?對於比較抽象的詞來說,藉助課件,讓小朋友通過畫面來感受人的多,這比教師講解的效果好的多.2、引導學生把字詞同有關知識、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對一個字、詞的意思的理解程度,也是同已有知識、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因此,在字詞教學中,對一些信息量大的詞和較難理解的詞都應聯系有關知識、生活經驗理解詞義.如在教學《2008,北京!》一文中,如何讓學生理解沸騰一詞在文中的意思,就必須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來理解沸騰的本意:水開時的樣子,熱氣升騰,上下翻滾.只有聯系實際對詞語本意有了認識,才能深入理解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場面的熱鬧.3、用想像的方法理解引導學生用想像的方法把有關詞句的情景具體化,以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詞句,如在教學《鄉下孩子》一課時,對曾是媽媽懷里歡唱的黃鸝,曾是爸爸背上盛開的野菊.這段內容時,我先指明學生讀,然後完成鄉下孩子是( ),是( ).這個填空.當他們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礎上,接著我就讓學生閉眼想像在媽媽懷里的感覺,在爸爸背上的心情.通過想像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和媽媽爸爸在一起是快樂的,是幸福的.然後再來讀好這個自然段,就相當容易了.同時也發揮學生想像力,達到培養語感的目的.三、要從低年級養成學生的閱讀習慣1、讀書要集中注意力,要把書讀進去.只有注意力集中,朗讀,才能讀正確;默讀,才能一邊讀一邊想.學生一旦養成專注、認真的閱讀習慣,會影響到其他方面,對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非常有利.2、讀書要勤查字典.到了二年級,學生已經學會音序、部首兩種查字典的方法.把方法轉化為能力,靠訓練.要求學生每學一篇新課文,要從字典中查出生字.學生造句、寫話遇到不會寫的字,鼓勵他們從字典中查找.希望學生通過勤查字典,逐漸養成查字典的習慣,進而培養和提高獨立識字的能力.3、讀書要邊讀邊畫,做到讀、想、畫結合.低年級學生可以邊讀邊畫:重要的詞語、重要的句子、讀不懂的地方等等.一邊讀,一邊勾勾畫畫,可以促進思考,有助於養成一邊讀一邊想的好習慣.總而言之,在低年級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只要積極採取一切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質量.
⑧ 如何指導小學低年級閱讀教學課件
1、從故事中抄引發興趣讓生感受襲書的神奇魅力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他們從小就愛看書,老師首先就要利用每周的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並茂的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而且老師要有計劃的堅持每天講一個小故事,這樣耳濡目染,學生就會不自覺地對書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自然地去找適合自己的課外讀物,了解更多的故事,掌握更多的知識。我們都知道:故事又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一種學習課外閱讀的方法之一。
2、 讓小孩子產生懸令,從而調動他們的讀書慾望老師在講故事的時候,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求知慾,激發他們想讀書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