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課教學方法的小本培訓心得體會
小學數學雖以一個「小」字當頭,但它的作用與地位卻一點也不微小,反而它對學生取得終身學習的基
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時代、新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應該是什麼樣的?學數學到底培養人的什麼能力?為什麼國際上各個國家
的基礎教育中都納入並重視數學學習?在學生經歷的長達6年的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在課堂上應做些什
么?該怎麼做呢?
我想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中心、課堂是陣地、理念是根本。新教材歷經十載,它承載的更多的是新的教
育教學理念,更多的是對人才培養的一種幫助,更多的是對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指導。以下談談我在數年
課改過程中,如何正確把握新理念、正確解讀新教材、科學運用新教材並創新使用新教材,所作出的實
踐研究與生成反思。
一、正確解讀教材才能讓學生學到新的數學。
十年以前,我們都是教書匠,培養的學生只會接受學習,能力如何培養?新教材、新課改推廣以來,我
們通過許多學習和研究,慢慢從「教書」慢慢轉變為「培養人」;從「教教材上的數學」慢慢走向「用
教材去教數學」。我們漸漸理解了教材是實施教學的載體,而不是惟一的標准。在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
實施的過程中, 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師用歷史的、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和駕馭現行教材 ,正
確地解讀新教材,才能讓學生學到新的數學。
那麼,正確解讀新教材必須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教師要力
求做到要精讀課標、深鑽教材、細研學生。
【案例鏈接】「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例題教學片斷
估算是《標准》中要加強的計算教學內容。因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同時對培養學生的數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內容說明:教材呈現一幅情境圖,讓學生解決「有350個同學來聽課,能坐下嗎?」的問題。情境圖下面
呈現不同的估算方法:①把兩個因數看作與它們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它們積的范圍;②把其中
一個因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再用口算確定它們積的范圍。
【案例生成】
師:看準信息和問題,快速解決。(學生的回答不統一,速度放慢。)
其中有一個學生提出:這個問題不需要計算得那麼清楚,只需要算個大概就可以了。
師:那你准備怎樣算個大概呢?
生:我把22和18看成了20再乘。
師:你能將兩位數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乘,這就是估算的方法。
師:還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嗎?(其他學生受到這位學生的啟發後,紛紛想到了另外幾種估算的方法,教
師引導進行幾種方法的整理。)
師:看來,這三種估算的方法都能解決這個問題,那麼這三種方法有什麼共同點嗎?
生:都是把兩位數看成了最接近的整十數再乘。
師:你們覺得我們通過估算得到的結果,是比准確字數多呢,還是少呢?
(有的學生說少,有的學生說多,有的學生說差不多。)
師:為什麼?你怎麼知道的?
生:因為把22看成20將因數看小了,所以估算的結果比准確結果要小。
……
師:真的嗎?我們來看看!將18估成20,估高了,因此最後結果就比准確字數大。如果把22估成20,估
低了,最後結果就比准確字數小。
那麼將18和22都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數所得到的結果,你覺得和准確字數比怎樣?
(學生一起反映:差不多的。)
師:為什麼會差不多呢?
生:因為一個因數少估了2個,另一個因數多估了2,扯平了。
師:看來,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可以有許多估算的方法,用哪種方法解決還要看具體什麼問題。
【案例解讀】
當我在聽同年組老師教學這個例題的時候,我清楚地認識到,這些估算的方法對於學生而言不是難事兒
,學生在這節課上可以說你不用教,他們都會去解決這個問題。那麼學生在這節課里需要得到的是什麼
呢?他們需要發展的是什麼呢??
學生需要得到的是學會在估算的過程中合理地分析比較,從而使估算發揮自身的意義和價值——真正地
能夠解決好問題。因此,例題的教學,筆墨除了放在學會乘法估算的方法上,更要根據具體問題引導學
生針對具體的估算方法,進行分析比較結果,從而得出該問題所需要的答案。由此,在接下來我執教的
過程中,我調整了筆墨,對於分析比較不再輕描淡寫了。學生受教師的引導,導致出現「估高」、「估
低」和「差不多」的結論,是學生分析問題能力的體現。這是用估算解決問題時必不可少的一種分析,
也是估算不同於口算和筆算的一個特點,這種思維的訓練是在精確計算中無法實現的。估算教學中對學
生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培養是逐步形成的,只要我們有意識、有計劃地給學生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運
用估算解決問題,在實踐中體會學習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意識會慢慢形成,估算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學生在形成估算意識和能力的同時,分析能力大為提高,在面對新問題的時候,學生的思路的打開需要
良好的分析能力作為支撐。而數學課上要培養的不僅僅只是一項分析判斷的能力,這也是有別於老教材
的一個亮點,新教材豐富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點,學生將學到新的數學,學生的能力將全面而服務於生
活。
二、創新使用教材才能促進學生能力得到發展。
數學課就要有數學味,教材解讀不正確或不透徹就會讓新的數學課堂走味。所謂的數學味就是一種理性
的思維,如邏輯思維、分析判斷、空間想像等。這些能力是社會發展所需人才必備的重要能力。要想學
生在數學課堂上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還需要教師創新使用新教材。教師能教得創新,學生就能學得有味
,學數學只要學味十足了,能力自然也就逐漸形成了。
以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為例,談談為了學生能力的發展教師如何對教材進行創
新使用使用。
【案例鏈接】「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
內容說明: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復習,給出了兩道題。第一題呈現的是小朋友們討
論表內除法算式的分類方法,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認為可以按照算式的得數來分,有的按照除數相同的
算式來分,有的提出問題還可以怎樣分?第二題是一道解決問題。那麼我分了兩節課來進行整理。第一
節課整理計算部分,第二節課整理解決問題部分。
我先讓學生自己舉例說一說學過哪些表內除法的算式,學生說的時候,老師就應該將這些算式在黑板上
板書,而且這些算式的位置就應該表內除法表的位置,比如學生說出20÷4=5,我就把這道算式板書在第
5行第4列;學生說出9÷9=1,我就把它板書在第1行第9列;學生說出16÷4=4,我就把它板書在第4行第4
列……在許許多多算式的列舉中學生現會覺得老師怎麼亂寫算式,東一個西一個,後來慢慢發現了規律
,會准確猜出老師會將這道算式板書在什麼位置,是為什麼。在此過程中,全班的積極性是高漲的,因
為其中帶有一些猜謎語的味道,這會讓學生覺得很簡單的算式變得神秘起來。並且在完成的整個過程中
學生經歷了歸納、整理、猜想、推理、列舉等一系列有助於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學生自己歸納出:當
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時候,商為1;當除數為1的時候,被除數和商一樣;除數是幾,被除數就是商的幾
倍;商是幾,被除數就是除數的幾倍……學生的這些歸納性的語言是讓我備課的時候沒有想到的,我的
預設是讓他們經歷這樣的歸納與整理的過程,並從中去感受就可以了,用他們自己兒童化的語言表述出
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學生這么多精闢的歸納讓我大開了眼界,說明學生在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的時
候是高效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是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的。
【案例解讀】
在第一節課的處理中,教材並沒有列舉出表內除法算式表,只用了學生小組討論的形式呈現了出來,那
么我對於這樣編寫的理解是,學生應該有自己整理的思維過程,能夠按照一定的規律來整理就可以了,
不需要學生完整地整理出除法算式表,除法算式表的歸納與整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是相當有難度的。但
是學生的整理歸納的能力在每一節整理與復習課上都應該有挑戰與提高,有難度不代表不去研究,正因
為有難度,經歷了有難度的挑戰,思維才能夠得到提高。因此,我對教材的理解是,不僅要讓學生自己
按照一定規律去整理歸納,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在引導過程中,讓學生發現表內除法表編排的
規律,從而能夠學到這樣整理的一種有效方法。
所以,教材上的呈現我們不僅要完全理解,更要徹底理解,這種編寫不僅限於書本,它是和活生生的學
生緊密聯系起來的,而且更要得到教者正確而科學的支持,那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學生的發展才是有
效而全面的。
能把新教材教下來是一種本事,能創造性地把新教材教下來又是一種能耐,能把新教材內蘊含的理念和
素材通過開發轉化為教學實踐並取得成效,這更是一種功底。教師要在尊重教材基礎上,開動腦筋,不
局限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根據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創新使用,做到以學生發展為本,這
樣新課改、新理念才能真正落實,學生才能科學發展。
三、科學解讀教材才能促進學生數學思想的形成。
人人都想當創造者、當發明家,尤其是我們的學生。曾經我們的教育在抹殺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學
生都變成了被動式的學習,都成為了一台台的解題機器。新理念正在努力改變著這一現狀,試圖讓學生
經歷多次成功的創新和發明的過程,帶給學生一種探索慾望和一種思維習慣,這正是我們需要的數學品
質。
在教學集合圈這一知識時,學生就經歷了韋恩對這個圈的創作,對於學生而言,這是促進學生數學品質
和能力形成的最佳機會。
【案例鏈接】「有趣的圈」教學片斷
內容說明:集合思想是數學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說,集合理論是數學的基礎。從學生一開始學習
數學,其實就已經在運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學生在學習數數時,把1個人、2朵花、3枝鉛筆用一
條封閉的曲線圈起來表示,這樣表示出的數學概念更直觀、形象,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
們學習過的分類思想和方法實際上就是集合理論的基礎。
本單元的例1藉助學生熟悉的題材,滲透集合的有關思想,並利用直觀圖的方式求出兩個小組的總人數。
本例首先通過統計表的方式列出參加語文小組和數學小組的學生名單,通過統計表可以看出:參加語文
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但實際上參加這兩個課外小組的總人數卻不是17人,引起學生的
認知沖突。這時,教材利用直觀圖把這兩個課外小組的關系直觀地表示出來。從圖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有3名學生同時屬於這兩個小組,所以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案例生成】
教師給出信息: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
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人?學生列出算式:8+9=17(人)
師:請這些同學站起來我們看看是不是17人。
(學生發現問題,沒有17人,只有14人。教師引導列出統計表進行檢查,在統計表中學生似乎發現有重
復現象。)
師:這樣吧!為了讓大家看的更加清楚,我們請這些同學分別上來,我們按組數一數!
(1) 請參加了語文小組的站這邊!數一數,是8人嗎?
(2) 請參加數學小組的站這邊!
(其中重復的學生想到數學小組這邊來,教師進行導向。)
師:誒!你們不是參加語文小組的嗎?請站在那一邊,不準瞎跑哦!
(這個時候這幾個兩個小組都參加的3個學生拿老師的幽默處理沒有辦法,有點支支吾吾的,還是想過來
。)
師:為了表示你們8個都是參加語文小組的,我們用這個紅圈把你們都給圈起來,不準你們瞎跑!
那麼,你們都是參加數學小組的,參加數學小組的應該有9個人啊,怎麼差了3個?
學生急了:還有我們3個呢!
師:那你們過來啊!
生:可老師你不讓我們出這個圈啊!
(這個時候發生的矛盾沖突激發了學生想辦法去解決的強烈慾望,終於下面有學生坐不住了,有幾個學
生插嘴要把這3個人怎麼怎麼套起來,但另外一些學生不是很明白,學生中有一個同學終於跑到講台上來
了,進行了一個操作:他將重復的3個人安排在正中間,將兩個圈交叉套出重復的3個人,使這三個同學
既站在紅圈裡,又站在籃圈裡。)
【案例解讀】
這個結果的產生是必然,現在很多老師對對教材進行這樣的處理,為什麼?正因為這樣的教學給了學生
思考的空間和探索的慾望。這個圈的交叉部分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是我們的學生的確就想出來了,
不是因為學生提前看了教材,或者家長曾經教過,真正就因為在這樣一個矛盾沖突中,學生想力爭解決
這個問題。韋恩也不是特異的天才,我們的很多學生經歷了韋恩的這個創造的過程,這樣的學習也正是
新教材中滲透的教育教學理念,讓學生去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激發矛盾、創新解決。有了這樣的創造
過程,學生不僅在思維層面上得到了收獲,而且在心理需求上得到了滿足,很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原來自己也可以是發明家啊!
新教材中還有很多像有趣的圈這種課例,需要教師做的不是直接把韋恩圈交給學生怎麼填寫怎麼畫,而
是讓學生真正獲得思考的空間,自覺走進矛盾中,讓自己也在數學海洋中創造一回。
在我們的數學實際教學中,要真正讀懂新理念、讀透新教材,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科學設計我們的教
學。在課堂這個陣地上讓學生盡情發揮、盡顯智慧,在數以萬計的陣地中學生優良的數學品質和優秀數
學能力的產生一定是必然。
② 如何提高小學教師課堂教學教學能力的學習心得
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塑造人、發展人。弘揚、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已成為現代教育追求的目標。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過程中,人們逐漸認識到教師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一切教育改革將最終發生在課堂」。因此,教師素質對教育而言至關重要。由於時代的變遷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我們不得不重新思考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從時代和發展的高度來重新定義教師教學基本功,使教師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磨練、升華出新時代教師所需要的教學基本功。
學校教育中實施學生主體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學生主體發展的重點在課堂上。因此,在教育中,首要任務是建設一支有利於學生主體發展的教師隊伍,以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促進學生主體的發展。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應該注重教師的培訓,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同時,還要求教師自身學習,關注自身專業發展提高。
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之中,依據一定的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促進學生生命發展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統一。作為一名教師,除了要具備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學方案設計的能力,教學內容的駕馭能力,教學語言的表達能力,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與教學媒體的能力,了解學生的能力等之外,還應具備一下能力:
一、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認識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進行高效教學的核心能力。有學者認為,教師的教學能力結構包括具體學科教學能力、一般教學能力和教學認知能力三種。具體由下述幾種能力構成:1.認識能力,主要表現為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像力、良好的記憶力,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等;2.設計能力,主要表現為教學設計能力,包括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材、選擇與運用教學策略、實施教學評價的能力等;3.傳播能力,包括語言表達能力、非語言表達能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能力等;4.組織能力,主要包括組織教學能力、組織學生進行各種課外活動的能力、組織培養學生優秀集體的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協調內外部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組織管理自己的活動的能力等;5.交往能力,主要包括在教育教學中的師生交往能力。
二、加強在職教師的培訓
在職教師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應成為教師成長與發展的關鍵因素。農村小學教師成長的過程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必須通過繼續教育為他們的教師生涯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保持教師的知識之源永不枯竭的在職培訓,不應當是有意安排的時斷時續的活動,而應是持續不斷的經常性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
與傳統的在職培訓方式相比,校本培訓更加關注教師所在的學校及課堂教學實踐能力的發展,因而更能激發學校和教師參與的熱情,使教師培訓更具活力和更有效益。校本培訓應緊緊圍繞著學校和教師的實際狀況和發展需要,重視教師已有的實際經驗和現存缺陷,使教師培訓在與本校教學工作緊密結合的基礎上,不斷向著多樣性和開放性轉變,注重方式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三、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調控能力
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調控能力是每位教師必備的能力,也是教師的核心能力。其目的是為課堂教學創造良好的秩序和氛圍,以保證課堂教學盡然有序的進行。教師不僅要對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合理選擇教學手段,還要維持課堂紀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時准備有效的處理課堂上出現的突發事件,營造積極活躍的教學氣氛,以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能力,資質管理好課堂教學要貫穿教學活動始終。
四、掌握新理念與新要求
21世紀的教師必須具備創新,要打破以前的教學常規,靈活地運用和處理教材,處理好分科與綜合、持續與均衡,增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會學生新的學習方式,利用課件、設計精美的板書、進行教學活動創新等。
教師的創新能力是指「教師綜合已有知識、信息和經驗,產生有別於他人的、獨特的、新穎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育技能和新成果的能力。」要培養高素質、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教師必須具備高素質和創新意識及創新能力。因此教師應該勇於創新觀念,不因循守舊,在工作中不斷的有所創新,達到培養創新人才的目的。
總之,在職教師應該以科學發展觀和科學的人才觀為指導,在教學實踐中結合自身特點和學科專業特點,體會和探索提高教學能力及教學水平的途徑,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掌握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摸索,循序漸進,發揮自身優勢,汲取豐富的知識,並將這些知識在教學中逐步完善起來,為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打下基礎。
③ 小學家長學校學習心得體會怎麼寫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相信每位家長都積累了一些經驗,把孩子教育好是我們共同的目的,在此很願意把我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點心得和體會與大家交流和分享,拋磚引玉,以便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個孩子都會有他的長處。我的孩子胡其驍在學校近兩年的教育中,學科成績優秀,各方面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在此感謝老師的辛勤培育,感謝同學們對他的幫助、和良好的影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我們認為,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很重要的。
1、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
學習是一件艱苦的事,同時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我的孩子智力很一般,有時會聽他說:這么難、我學不會、我不參加、我做不好、別人會笑話我等消極的語言。我們給他講了很多名人成長的故事,問他長大想做什麼,他說:當考古學家、探險家,想去看埃及金字塔,到美國的迪斯尼樂園,我們告訴他考古學家、探險家是需要很多知識的,語文、數學都是基礎,去國外語言不通,怎麼辦呢?於是他覺得必須學習才能實現願望。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盡量把學習的內容應用到生活和游戲中,讓他感到了很多的樂趣。他的每一個小小的進步,我們都會表揚他:表現不錯!很有進步!這個主意太好了!想像力真棒!你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了!等等,讓他很高興
④ 小學數學教師培訓心得
心得: 一、更新教學觀念,確立主體地位
教師必須更新觀念,端正教學思想,明確素質教育的要求。從而確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轉變學生是「收音機」、「容器」、「觀眾」或配合教師演「教案劇」的配角的傳統觀念。「教」完全是為了「學」,「教」要服從於「學」,學生才能成為真正的主角、主人,教師應善於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讓自己的「啟」達到學生的「發」,讓學生在知識的內在聯繫上,運用已有的知識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學會賞識別人,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小學生心中的世界,是個真、善、美為主體的純真世界,他們對社會上不良行為和不良風氣的影響往往難以判別,甚至於盲從。習作或日記是他們心靈的窗戶,友愛、憎惡是其真情流露。教師應善於從中發現苗頭,引導教育,防微杜漸。教育學生從小要樹立遠大的革命理想,明確學習的目的,關心和體貼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勞動中獲取更多的知識。
三、和學生一起探究學習
教學中要善於和學生一起探究,不要怕丟面子。有學生問我貓是怎樣睡覺的,我還真不知道,於是我叫他查找資料,請教家裡養貓的同學,我也去找,我不能留給學生一個「?」。後來他果然找到了並告訴了我,我仍裝做不知,看著學生好為我師的樣子,我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樂趣。
四、和學生一起享受成功的喜悅
學生的成功,也就是教師的成功。在教學中,我先學生之憂而憂,為學生之樂而樂。學生在課堂上會思考,會提問,我感到欣喜;學生能自己主動閱讀,寫筆記。我為他高興;學生在運動會上獲獎,我為他歡呼;我學著做一個伯樂,為學生的每一個進步喝彩;我試著和他們一起體驗學習的壓力,成功的喜悅。
在新課程自由、嶄新的天空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著改變,改變學習的方式,改變思維的方式。為此,我願意學習,汲取,探索,在學習中成長,在合作中成長,在實踐中成長。
本質
http://www.pep.com.cn/xgjy/jiaoshi/jxzy/jczy/gs/gxxj/xxjy/200703/t20070312_319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