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 有多少張貼畫 教學反思
《有多少粘貼畫》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至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對編制乘法口訣具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因此,在探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新舊乘法口訣的聯系,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方法。在這堂課中,我為求做到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始終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我精心構建口訣教學的新格局,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認為自己有以下幾點的突破: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新課程倡導要為學生提供輕松、和詣的學習氛圍。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中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貫穿始終,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因此,教師首先要營造出學生感興趣的、愉悅的、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究新知的活動中。課中我首先創設有多少粘貼畫的情境,讓學生估一估老師帶來的粘貼畫有多少?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估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習慣。接著讓學生根據粘貼畫情境圖,提出問題並列出乘法算式,為編制6的乘法口訣做好准備。然後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計算得數,編出6的乘法口訣,並在組內交流思考過程。通過設置找6的乘法口訣的秘密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和口訣的特點,找出規律記憶口訣,並開展記口訣比賽。最後通過對口令、搶答、找朋友、移格子、購文具等游戲和生活情境,為學生創設了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探索,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通過觀察、思考、動腦、動手、動口去發現問題,探求新知識,體驗成功的愉悅。
本課教學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估一估老師帶來的粘貼畫有多少?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編制口訣,重視引導學生從已有的乘法口訣出發,去探究、編制新口訣。體驗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是為了加強對乘法口訣的記憶,更是為了促進知識的溝通,使所學的知識變得能動、靈活。對於6的乘法口訣,前5句前面已有接觸,本堂課的重難點是後4句口訣的編制和理解。我為學生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經歷口訣編制的過程,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同學們相互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去探索新的知識,出現了用操作學具、連加、想前一句口訣再加6等多種思考方法。在引導學生發現6的乘法口訣規律時,首先讓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努力創造機會,通過探索和交流,從中發現口訣的一些規律,加深對口訣的記憶,並為學習後面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應用和思維能力
《數學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課中我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活動和游戲,練習的形式豐富多樣,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體現一定的梯度性與趣味性,並進一步加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我把練習融於游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享受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個層次:記憶口訣。讓學生自由背、分角色背、開火車背,師生、生生對口令游戲等形式,幫助學生熟練口訣。第二個層次:運用口訣。數一數1隻、4隻、7隻、8隻蜜蜂有幾條腿,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口訣的意義,還設計了找朋友游戲,進一步熟練口訣,又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第三個層次:拓展提高。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用多種方法數出小正方形的個數。體會通過移格子的方法,可以把不規則的圖形變成規則圖形的策略。利用課件形象地展示出學生利用移動方格來計算的多種方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第四個層次:解決生活問題。設計了購文具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思想。15乘9等於多少的探討可以為今後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埋下伏筆,這是一個知識拓展題,是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延伸,激發了學生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同時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這節課為學生創設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願意合作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展,同時我也注意過程性評價,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動手動腦,思考和探索,真正意義上尊重了學生的創造性,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雙基得以落實,能力得以發展。
在課中,也存在一些需今後進一步改進之處。如課中,在小組合作探究嘗試編制口訣之後進行匯報交流時,還把學生的思維控製得有點緊,應進一步放手讓學生自由匯報,而不是讓學生順著老師的思路從第一句開始,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研究對象,可能會出現更多更好的思考方法。在課中,對學生的評價激勵不夠,還應進一步加強評價機制,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2.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有多少張貼畫》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經歷編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在探索規律的基礎上理解口訣的意義。
2、能用6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藉助圖形,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初步學會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
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6的乘法口訣並應用。
教學難點:
用6的乘法口訣正確求積,初步學會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教學准備:
電子課件、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你們喜歡貼片嗎?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蝴蝶貼片,要把它獎勵給專心聽講,愛動腦筋,積極發言的小朋友,你有信心得到它嗎?
二、探究新知
(一)數一數,填一填。
1、觀察圖畫。
一行擺了幾個呢?有幾行呢?誰能根據這副圖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呢?
2、揭示課題。
有多少張貼畫
3、填寫表格。
通過數一數、填一填的方法完成作業紙中的表格。老師到底帶來了多少張貼畫?
學生匯報。
(二)編制6的乘法口訣
1、出示圓片圖第一行。
仔細觀察,一行擺了幾個?
一行是幾個6?
你能列出乘法算式並編出乘法口訣嗎?
你能仿照例子寫出相應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嗎?
學生在作業紙上獨立填寫。
學生匯報。
齊讀6的乘法口訣。
(三)發現乘法口訣之間的聯系。
仔細觀察這些乘法口訣你發現了什麼?
從上往下看,積每次增加6;從下往上看,積每次減少6。
適時提問:
如果知道了五六三十,但想不出六六是多少了?我可以怎麼想呢?
如果記住了六九五十四,但忘記了六八多少?又有什麼好辦法嗎?
小結:
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方法記憶口訣。
(四)強化新口訣的記憶。
1、齊讀口訣。
2、男女生對口令。
在對口令的過程中,有沒有發現哪幾句是我們的新朋友呢?
3、重點識記後四句口訣。
同桌互相說。強化記憶。
(五)初步學會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如果忘記了六七是多少?又可以怎麼想呢?
三、鞏固提高
1、小象過河。
將6的乘法口訣補充完整,鞏固6的口訣。
2、多彩的氣球。
用6的乘法口訣進行計算,鞏固6的口訣。
3、淘氣的小方格。
感受數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利用點子圖探究6×9的多種方法。
3.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師有多長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1米有多長》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米的長度單位。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總結米、厘米之間的關系,具體出長度單位「米」。「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具體,教材通過三個步驟幫助學生體會米有多長:第一步:通過同學們一厘米木棍接起來,體會1米有多長;第二步:通過測量學生身高,體會1米有多長;第三步:通過測量教室等場景,體會1米有多長。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學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這些簡單的活動,真正體會到1米的距離到底有多長。在進行認識「米」教學時,充分聯系前面厘米有多長,使學生體會到在表示距離時,要用「米、厘米」作單位,並介紹怎樣用字母表示以及厘米與米之間的關系,聯系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
位。
【學生分析】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多數學生能聯系生活實際,合理運用長度單位厘米。但「米」這個長度單位比較重要和常用,學生理解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實地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動,充分感知「米」這一長度單位到底有多長;對於學困生,以和他們玩游戲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感知1米的具體長度,從多角度來激發他們的參與,給予他們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並讓他們積極匯報自己的親身體會,達到全員參與,共同提高的原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使學生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米尺測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難點:用米作為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的實際長度。
【教學准備】課件、米尺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游樂園嗎?
師:看看長頸鹿和小烏龜在游樂園門口遇到了什麼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第53頁情景圖。
生1:小狗門衛告訴它們,身高1米以上要買票。
生2:和看門口1米畫的標記,長頸鹿的身高超過了1米,要買票;小烏龜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買票。
師:觀察得真仔細!看到了門口處1米的地方有標記。
師:1米到底有多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米有多長。
二、自主探究學習
1.認一認,想一想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我們食指的寬度大約是1厘米,現在請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給同桌看。
師:同學們找得非常准確,100段這樣的1厘米接起來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這就是米尺,是我們今天認識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數一數是不是有100厘米。
學生自己數,明確:1米就是100厘米。我們可以寫成:1米=100厘米。
測量比較短的物體,一般我們用「厘米」作單位。在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時,通常用「米」作單位,「米」也是國際通用的一個長度單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說一說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長。
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如有的學生邊用兩手比劃邊說,有的學生邊比劃自己的身高邊說,有的學生說出課桌的長度 是1米等等,老師要給予鼓勵。
師:同學們都挺好的。現在把你們的手臂伸開,看看伸到什麼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學生用米尺進行測量,老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同學。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饋
活動一:
1、小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從腳到身體什麼地方是1米,做個標記。
2、找不同身高的學生來比一比,發現身高不同但1米的標記一樣高。
3、小結:測量對象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變的。
活動二:
伸開手看一看從一隻手的指尖到另一隻手的什麼地方是一米
活動三:
教室里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學生說完並進行實地測量。
活動四:
師: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測量,從教室的一頭到另一頭大約有多長?教室里的黑板長大約是多少米?
小組同學分工合作,測量教室的長、黑板的長。老師巡視,了解不同做法,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重點說明測量的方法。
四、實踐應用
1.鞏固練習
師:「厘米」和「米」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結合實際情況完成下面填空。
課件出示:教材第53頁最下面的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老師巡視了解情況。組織學生交流,重點說說自己是怎樣通過對比確定填寫什麼單位的。
2.認識米和厘米。
課件出示
師:我們在用米和厘米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思考,認真辨別,不能用錯喲!下面是淘氣在學習了米和厘米之後寫的一篇日記,我們共同來看一看。
指名做出評價和改正。
五、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長度單位——米,知道了課桌的長大約是1米,並且知道了測量較短的物體用「厘米」作單位,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要記住米=100厘米。還學會了量出物體的長度,注意測量時要從0刻度量起。
4.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 有多少點子教案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5. 最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同步練習試題(全冊)
網頁鏈接
6. 小學二年級數學北師版上冊有多少塊糖教案
一、教學內容《有多少塊糖》(教材第16、17頁)
二、教學目標
1、結合數數的具體情境,經歷相同加數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數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相應列出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數連加比較簡便,為進一步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三、重點難點
重點: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
(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數方陣排列的物體的個數,相應列出
兩個不同的連加算式。
難點:學會通過多方位思考來解決問題。
四、教具學具
課件、糖塊
五、教學過程
(一)
同學們,你們喜歡吃糖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塊糖。如果數得又對又快,老師就會獎勵你一塊糖哦!
學生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一數,教師巡視了解不同的數法。
師:誰願意把自己數的方法和結果告訴大家?
學生可能出現的數數方法有:
·一塊一塊地數:1、2、3
·兩塊兩塊地數:2、4、6、8
·五塊五塊地數:5、10、15、20
師:你們覺得哪種方法最好,為什麼?
只要學生說出的理由有道理就應當給予肯定,尤其是學生說出根據數目的多少選擇不同的數法的時候,更應該給予表揚。
(二)自主探究
1、數一數,填一填。
師:自由數的時候同學們表現得非常出色,現在老師要求同學們看圖數一數,填一填,能做到嗎?
課件出示:教材第16頁插圖。
學生自己數一數,完成填空後,匯報交流。
生1:每行有7塊,有2行,一共有14塊。
生2:每列有4塊,有3列,一共有12塊。
師:你能分別用算式表示出來嗎?
生:第一幅圖應該是7+7=14(塊);第二幅圖應該是4+4+4=12(塊)。
師:現在請同學們,把第一幅圖中的棒棒糖按列數一數,把第二幅圖中的糖塊按行數一數。然後交流。
生1:第一幅圖中如果按列數,每列有2塊,有2列,一共是14塊。
生2:第二幅圖中如果按行數,每行有3塊,有4行,一共是12塊。
師:用算式又該怎樣表示呢?
生:第一幅是2+2+2+2+2+2+2=14(塊),第二幅是3+3+3+3=12(塊)。2、說一說,算一算。
師:現在咋們重點來研究第一幅圖,說說分別橫著看,豎著看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 學生可能會說:橫著看,每行5塊,有3行,算式是:5+5+5=15(塊)
·豎著看,每列3塊,有5列,算式是:3+3+3+3+3=15(塊)
·橫著看時,有3行就是3個5相加。
·豎著看時,有5列就是5個3相加。
·無論橫著看還是豎著看,結果都是相同的。
(三)總結提升
師: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呢?
六、板書設計
有多少塊糖
橫著看,每行5塊,有3行:5+5+5=15(塊)
豎著看,每列3塊,有5列:3+3+3+3+3=15(塊)
7. 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北師大版有多少點子教案
1、 通過計算點子數,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2、 會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數排列的物體的個數,列出乘法算式.3、 在數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和乘法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