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下冊科學今天天氣怎麼樣教學反思
班主任和學生每天都在「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有些班主任在「重復」中反思、發現、改進,有些班主任在「重復」中應付、倦怠、沉淪,出現反差的原因往往在反思總結.反思可以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我們要有反思意識,要善於對班主任工作中的日常瑣事、習以為常、司空見慣的現象進行思考和分析.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當你養成反思的習慣時,你每天都會思如泉湧、欲罷不能.反思的火花往往瞬間即逝,我們要及時記錄反思,留住靈感和頓悟,最終提升自己.在這樣一個信息化時代,反思的途徑很寬闊,我們的反思要由個體的孤獨「冥思苦想」發展為同伴之間的交流和分享,要充分利用網路尋找反思同伴,激越思維,激盪思想.反思,將有效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成長.\x0d一、班主任反思總結的重要性\x0d反思是教育的本質要求.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說過:「我們往往認為,教齡是成為教育工作行家的必要條件,只有在學校工作年限很長的人才能稱作教育工作的行家.這難道不是我們的錯誤認識嗎?有這樣的人,他在學校工作了三四十年,並為自己的教齡長而引為自豪.但他每一學年的工作都是上一學年工作的重復.他沒有熱情,沒有靈感地工作著,忠實仔細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在他的工作中沒有疑問,沒有矛盾,他對新經驗漠不關心,害怕改革,他自始至終這樣地在學校工作著,直到退休為止.他還為自己謀取了獎章和榮譽稱號.然而,這樣的『行家』卻早已對學校、對兒童、對日益復雜化的教師工作感到厭倦了.」而另一種人,「從初為人師之日起,他就貪婪地汲取同事們的經驗,深入研究兒童和勤奮鑽研教育科學.每一堂課,每一次與自己學生的會面,他都要作為在教育事業上自我完善的過程加以精心設計……他工作細心周到,對學生富有同情心,不能容忍在自己的職業活動中有形式主義的存在餘地,他大膽勇敢和信心百倍地致力於教育探索.就這樣,他也在學校工作三四十年,積累了什麼?教齡嗎?不!——創造性地進行教育活動的經驗」.因此,阿莫納什維利認為:「重復同一內容的十年經驗與創造性探索的十年經驗,這是兩種不同質的教齡!」美國的波斯納提出過「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樣一個公式.肖川先生在其《教育探索:從自我反思開始》一文中也說過一段精闢的話:「許多的教育探索並不需要高精尖的儀器與設備,它只需要一顆忠誠、明敏的心,只需要我們對那些視而不見、習以為常的事物進行批判性的審視,只需要我們不斷咀嚼、反復琢磨、再三玩味那些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想法與做法,哪怕是一點點.」通過反思,班主任可以把自己的新經驗和原有經驗結合在一起,可以把他人的經驗和自己的經驗結合在一起,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認知和專業能力.\x0d反思,可以改變班主任的工作方式.班主任和學生每天都在「
❷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今天天氣怎麼樣教學設計
一、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由被動觀察變主動關注,體驗天氣對我們生活的重要。
●能夠設計個性的表達方式(語言、符號)來記錄天氣。
知識與技能
●知道天氣可以用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濕度等來描述。
●能用各種感官感知不同的天氣現象,並用語言或畫圖等方式描述天氣。
●知道通過什麼途徑來了解天氣預報,理解並收集天氣諺語。
●意識到天氣與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具有天氣意識,學會主動關注天氣。
●想知道,愛提問,善思考。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並能體會到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學會關愛他人。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懂得天氣影響人類的生產生活。
教學難點:認識氣象符號,用氣象符號記錄天氣變化。
三、教學准備:課件,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問題導入
1、談話: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你們一定計劃了那天怎麼過吧?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小計劃?(生說自己計劃。)我准備帶我的孩子去撫順的世博園看看。不管我們准備去哪遊玩,在出行的時候會很關心什麼呢?(生猜)是的,我們都會很關心天氣。(點擊課件 「天氣」)
2、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關心關心天氣,好不好?(好!)(板書:天氣)
3、師:誰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麼知道每天的天氣情況的呢?
生回答。(師適時表揚)(上網查詢、看電視、聽廣播、看報紙、手機簡訊訂閱、詢問等)
4、你知道今天天氣怎麼樣嗎?(點擊課件)(板書:今天、怎麼樣)
生回答。
(二)感受不同天氣
1、師:每天的天氣都和今天一樣嗎?(生答)在我們的生活中,除了會遇到像今天這樣的天氣狀況,我們還會經歷什麼樣的天氣情況呢?
生回答。
2、(1)那天氣預報員在做天氣預報時都是怎樣描述天氣的呢?下面啊,我們就開展小組活動,來解決這個問題,好不好?(好)
(2)我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天氣預報的視頻,讓這段視頻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哦,小灰灰也來了,還給同學們帶來了溫馨提示。(課件出示:溫馨提示)好,請同學們拿出活動記錄單1。用你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寫字、畫圖等來完成記錄都可以。准備好了嗎?(好了。)注意聽!天氣預報開始了!(播放視頻。)好,請同學們填寫活動記錄吧!
(3)生填寫記錄單。
(4)哪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的討論結果。(生匯報)(師適時提問,板書:氣溫、(降雨)(雲層)、風力、風向)
3、我們平時在觀看天氣預報的時候,天氣預報員都是從氣溫、風向、風力、降水量、雲層還有紫外線指數等方面來描述天氣的。
(三)獨立設計,認識氣象符號
1、(1)師:同學們在看天氣預報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除了氣溫外,不同的天氣都有自己的專屬符號。注意到了嗎?(學生回答)
(2)師:如果你是氣象員,你能不能設計一些簡潔、直觀的圖標來表示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天氣情況呢?(能)要相信自己能行!加油!好!我們就用畫一畫的方法來設計表示天氣的符號。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可愛的懶羊羊帶來的活動要求。(課件出示:懶羊羊提示)
(3)同學們看清要求了嗎?有疑問的孩子可以舉手發問。大家在畫得時候盡量畫得大一些。
❸ 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科學下冊4,今天掛什麼風教案
(蘇教版)三年級科學下冊教案
今天刮什麼風
一、課程標准:
1.知道利用根據觀測比利用感官更准確有效。
2.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 3.能用簡單測量工具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採集數據,並做簡單記錄。 4.能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5.知道可以用風力.風向來描述和測量天氣。 6.知道基本氣象觀測器材的作用。
7.體會到長期測量和記錄天氣數據是非常有價值的。 8.了解一天中氣溫變化的規律。 9.能參與中長期的科學探究活動。 10.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 11.關注與科學有關的問題。
二、教學目的: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自製風向標和風力計,用來測量風向和風級。 2.能夠用一些輕飄物判斷風向和風力。 3.能夠識別風向。
4.能夠對照風級歌識別風級。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風吹來的方向叫做風向.風速叫做風級。 2.知道風向會改變。
3.了解一些判斷風向和風力的方法,認識風向標和風力計。 4.懂得用風向標可以測出風向.用風力計可以測出風速。 5.知道不同等級的風造成的自然現象。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願意較長時期地記錄天氣情況。
2.懂得可以用身邊的材料自製科學觀測器具,樹立勤儉節約搞科學的意識。
❹ 求..蘇教版三年級上冊小學科學課件或視頻地址
學科網就很好
❺ 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今天天氣怎麼樣》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天氣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2) 知道天氣可以用一些可測量的量來描述(如溫度、 風向、 風力、 降水量、 雲量等)。 (3)能夠在自己的生活周圍收集和天氣有關的資料。 (4)能夠了解氣象工作者的工作。 過程與方法: (1)能夠交流討論關於天氣的信息,用豐富的浯言描述天氣。 (2)能夠設計富有個性的符號記錄天氣情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天氣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從而關注天氣的變化。
教學重點
懂得天氣影響人類的生活。
教學難點
認識氣象符號,用氣象符號記錄天氣變化。
教學准備
有關天氣諺語、各種天氣圖片、衛星雲圖、天氣預報視頻、天氣符號設計表 (每小組一張) 。等。
教學過程
一、了解預報天氣的途徑,學習從哪些方面描述天氣 設疑 怎樣才能知道未來幾天的天氣情況呢? 預測 學生可能回答:上網查詢;打電話查詢;看電視„„。 設疑 天氣預報一般從哪些方面來預報呢? 預測 學生可能回答:不知道;天氣、氣溫„„。
引導 仔細回想電視里播送天氣預報的主持人是怎樣描述天氣的? 預測 學生可能回答:雨量、風力„„。 引入核心概念:從上面的結論中,我們知道能通過上網查詢、打電話查詢、 看電視、簡訊訂閱的方式獲取天氣預報,知道可以用氣溫、雨量、風向、風力、 雲量來描述天氣。 二、認識常見天氣符號並嘗試自己設計 提出問題 天氣情況各種各樣、變化無常,用文字寫起來太麻煩,能不能用 一些簡單的符號來表示呢? 分組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設計天氣符號。 匯報交流 學生探究 引導 視時間,選取 1、2 個組匯報。 由學生提出各種設計方案,並上講台演示。
❻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實驗、觀察、搜集資料的過程,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和研究重力問題。會描述和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能夠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牛頓的貢獻,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敢於大膽想像,學習像牛頓一樣思考。
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授課內容選自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的第三課「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由此實現課程標准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准備:
分組材料:直尺,裝大半瓶水的大可樂瓶(瓶口穿好繩)
演示材料:神六發射及衛星繞地飛行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問號提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精心准備了一份禮物,想送給大家,猜猜它是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師:同學們都沒有猜對,到底是什麼呢?看!(出示問號標志)喜歡不喜歡?
師:老師就把這份禮物送給大家。(貼黑板上)想一想,老師為什麼要給大家這份禮物?(生答略。)
師:真不錯,我們想到一塊了。我希望你們大膽想像,積極思考。因為提出疑問,解決疑問就是科學探究。許多科學家的科學探究就是從問號開始的。
(出示牛頓像)你們認識這位科學家嗎?牛頓從小就注意認真觀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於問問題。
(出示牛頓樹下思考圖)同學們猜一猜,他想到了什麼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要恭喜你們邁出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知道嗎,你們的問題和牛頓的問題背後蘊涵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這節課就重點研究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板書課題)
2、聯系生活談現象。
你們能說出生活中一些類似蘋果落地的現象嗎?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
學生討論、交流。
二、認識重力,解釋蘋果為什麼會落地
想知道大科學家牛頓是怎麼解釋蘋果落地的現象嗎?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
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好嗎?出示游戲方法:一個同學拿著一根長尺,從高處往下丟落,另一個同學在下面接住。
同座位相互合作來玩這個游戲,比比看誰抓住尺子的次數多。但要怎樣才能保證比賽公平呢?
學生交流後提出:丟尺子的同學,拿尺子的位置要一致,否則不公平。 老師補充:玩的時候還要思考,尺子怎麼運動的,你玩的過程中有什麼體會?
同坐學生進行游戲,並注意觀察尺子的運動。
交流:尺子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簡單的示意圖畫畫嗎?(引導學生學畫尺子重力的方向示意圖)在游戲的過程中,你有怎樣的體會呢?(引導學生感受到重力使物體下落的速度)那麼使尺子下落的力是誰給的呢?(地球)其實尺子下落的原因來源於地球對尺子的引力,這種力使尺子豎直向下運動直落地面
是不是只有尺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呢?(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使它們形成了豎直向下的重力)我們把物體受到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叫重力。板書:重力
你們現在能解釋為什麼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了嗎?
三、解釋月亮為什麼不掉下來(認識離心力)
1、牛頓想:如果月亮就是一個大蘋果,它為什麼不落下來呢?難道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嗎?
2、大家都知道,將大瓶傾斜,裡面的水會潑灑到地面上,說明水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了,產生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可是有沒有辦法能讓大瓶在傾斜的情況下,水仍然不潑灑出來呢?
3、想做這個實驗嗎?好,大家來看看究竟是怎麼做的?(出示實驗方法)
4、學生動手實驗。
5、交流發現。思考:為什麼水沒有潑灑出來呢?
A、有繩子拉著大瓶,所以大瓶不會甩飛。
B、在大瓶飛速旋轉的情況下,水沒有潑灑出來。
6、這個游戲的道理就是牛頓的第二個解釋,你能試著說一說這個道理是什麼,並解釋月亮不掉下來的原因嗎?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和剛才的旋轉小桶有什麼聯系呢?小組討論討論,並進行交流。
(揭示:大瓶在飛速旋轉時有一種向外甩出去的力,我們能感覺到拉住大瓶的繩子綳得緊緊的,只要一鬆手大瓶就肯定飛出去。這種使大瓶向外甩出去的力,叫離心力。)
那麼月球在圍繞地球旋轉時,會產生離心力,使月球不會落到地球上。而地球的引力也象根看不見的繩子緊緊拉住月球,不讓月球甩出運轉軌道。
今天的航天事業離不開這個解釋。
7、播放神六發射成功的錄像。
提問:為什麼宇宙飛船可以飛出地球到太空遨遊呢?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獲?(學生自由發言)
師:在今天這節課中,老師也有收獲,同學們送給我一份珍貴的禮物,那就是大膽猜想,積極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保持與發展這種良好的研究狀態,努力學習探究,大膽實踐,去探索科學的奧秘!
教學反思
《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學反思
紅旗小學 崔方圓
伴著新課程的推進,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傳統的「教師問、學生答」的課堂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大的轉變。學生由被動地學到主動地學,由不敢發 問到善於質疑,課堂也由寂靜無「聲」變為生動有「聲」。這節課充分體現了科學課「做、中、學」的思想,設計思路簡潔明了、教材重組適當合理,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的新理念。教學中,老師很關注學生,尊重學生,並精心設計富有情趣的兒童語言及肢體語言,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求知慾極高的學習狀態中,同時注重為學生提供豐富而有結構的事實性材料,重視創設符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情景、小游戲,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得到提高。在學生匯報時適時地進行質疑問難,在這種「質疑問難」的情境下, 我們感受到「經常有驚喜」,「經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經常被難住」。
因此,我想作為教師,不僅要滿腔熱情地積極引導學生思考,還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質疑 問難,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培養學生思維的思辨能力。如何引導學生質疑呢?
首先要培養良好質疑的習慣。教學是師生信息相互傳遞的可控雙邊活動,在教學中,教師啟發學生隨時把自己的疑難 問題提出來,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疏導、釋疑、 解惑,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1.可以通過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給學生講清質疑的重要性。如:牛頓從質疑蘋果為 什麼會落地發現了萬有引力等等。另外還可舉些身邊的例子說明,為學生提供榜樣。 2.認真對待學生的質疑。對於學生的質疑,把哪怕問的問題再簡單、再奇怪,教師 都要根據情況認真作答或是課後給予作答,並抓住這一關鍵時機進行引導,指導學生應該怎 樣分析題意,怎樣問才有意義。3.學生質疑,學生析疑。讓學生質疑成為教學的引線,教師因勢利導及時組織討論。 如張健老師在學生活動回報並畫出物體運動軌跡圖後,讓學生觀察,看看發現了什麼,此時就有學生提出,這些物體為什麼都是最終往下落的?這個問題提得非常有意義,正好引起了下文地球引力和物體重力的問題的研究。然後張老師抓住這個珍貴的教育契機,將問題留給學生小小組討論。最後學生得出結論:「正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使物體具有重力。」這位學生得到了滿意的答案和老師的肯定。如此一來,極大地誘發了同學們的質疑意識。
其次要營造良好的質疑氛圍。教師要教態親切和藹、面帶微笑,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在 課堂教學中敢於質疑的往往是那些成績好的學生,而大多數學生卻保持沉默,不是他們不善於發現問題,而是沒有提問的勇氣。為此,我經常在課堂中有意識地開展「我來當小老師」 的活動,讓課堂提問由教師過渡到學生。實踐證明學生對於解答同伴提出的問題遠比教師提 出的問題來得積極和喜悅的多。在活動中我把更多的關注給了平時不善於發言提問的學生, 只要他們能簡單的提問,就毫不吝嗇地給予熱情洋溢的表揚,此時課堂氣氛一下子就活躍了 起來,同學們也情不自禁地為他們驕傲、鼓掌。像這樣成功的體驗,不僅讓他們有了質疑的 勇氣,更樹立了對學習的信心。
最後要創設巧妙的質疑情境,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 學生不善於發現並提出問題,這是他們不會或不善於利用教材中的有關因素去構設問題。這時,教師應當巧妙地設置質疑的情景,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讓他們善於質疑。疑是思之始,學之源。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問題驚訝開始的。」「質疑」閃爍著孩子智慧的火花。「質疑」作為課堂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應該說是課堂的閃光點。人常說:「此時無聲勝有聲」,但是我相信,只要正確地面對學生的「質疑」,定會讓課堂「此時有聲勝無聲」。
❼ 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蘋果為什麼會落地》教案設計與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由此實現課程標准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於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本節課的研究和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對力的現象已有了初步認識,對研究性學習有一定了解和興趣的基礎上。本課的學習,旨在讓學生知道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力,並獲得有關力的初步概念,知道力的作用將引起物體哪些變化,同時也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其他有關力的內容(彈力、摩擦力、反沖現象、力和機械等)打下基礎。同時通過本課對科學家「牛頓」和力的單位「牛頓」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牛頓對地球引力的探索以及他在經典物理學尤其在力學研究中的地位。 學情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四年級學生,經過三年級一年的科學探究,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科學現象探究能力,也積累了一定的探究方法。力又是學生常見的,與他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生活中也時刻能感受得到,學生對於這一現象的研究應該很有興趣。為此,課堂上放手給學生,教師注意引導,使其對重力有一個科學上的認識。再者,學校科技小明星曹迪克、臧一豪、邢浩、邢亞楠等部分男生,他們動手能力強,知識面廣,對於重力知識,在課余也有所了解,在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時,合理搭配,發揮他們的優勢,可以由他們的認知在課堂上帶動其他學生積極參與。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相關事例來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大小。 2、能夠利用器物模擬出月球圍繞地球轉的原理。能收集有關牛頓的科學故事並與同學分享。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於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學生從小養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認識到地球上物體垂直向下的重力來自於地球引力。 難點:旋轉裝水的瓶子游戲中掌握身體平衡。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在玩樂中探究,學生的興趣始終高昂。 1、真正了解學生,把活動「做透」。 本課是「無處不在的力」單元中的第3課。本課由牛頓的蘋果落地故事開始,幫助學生認識重力的存在,並且來研究重力的方向和大小。為了避免導入的枯燥乏味,教學一開始,我就設計了一個小小的「事故」——學生的作業本被我「不小心」碰落地,在引起學生關注的同時,也因勢利導引入本課探究;接著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紙飛機和羽毛球的落地來認識地球引力,接著又用樹上的蘋果和繩子上的衣服有沒有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的辨析,幫助學生進一步明確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了引力的作用;然後再通過玩「和重力賽跑」的游戲體會重力的方向。這個過程的設計是由易到難、由感性到理性,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的特點。當時公開課上的班級學生思維活躍,知識面廣泛,所以設計還是可以的,但當我把同樣的教案用在平行班裡時,就發現學生對地球引力的認識不夠。反思這一環節的教學,由於對學生前概念了解不夠,活動停留在了表面,還沒有做透,在了解了牛頓的故事後,可以讓學生在教室里扔一扔、玩一玩一些材料,如紙飛機、乒乓球、橡皮、尺……,總之要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開始,了解周圍的東西如果沒有力量的存在,都會發生同一種現象——落地。 2、抓住課堂生成,轉化成精彩的亮點。 在學生玩「水流星」時,有一個學生因為系瓶子的繩子松開,而導致瓶中的水流了出來。在教學中,我能發現此時的教學契機,讓該學生說了說水為什麼流了下來。但是,此次原本可以成為課堂高潮的精彩卻被我輕描淡寫地略過了。在這里,其實可以大做文章,讓全體學生從別的同學的水為什麼沒有落下來,到從這位同學的水卻落下來,進行正反兩方面的討論、比較,從而進一步明確離心力的產生是要有一定的速度的。一個生成的信息要被老師及時地、不斷的「放大」,才可能成為課堂的亮點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