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數學教師教師招聘教育學心理學復習資料
一、教育學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末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學不躐等」、「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3、捷克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了「現代教育派」。
5、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現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網路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 (《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 (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環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勞動後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於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創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範性。
24、教師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4)尊師愛生。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於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並不能標志智力發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1)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循環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1)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③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現法。(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0、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1)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關鍵。 (3)結構合理。上課有高度計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態度從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4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過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德行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發展的,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品德培養的開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
43、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
44、德育原則: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45、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6、德育的途徑:思想政治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它各科教學是最經常、最基本途徑。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B. 公辦教師考試中的通用教育知識和素養是什麼
公辦教師考試中的通用教育知識是一門新學科,也是綜合性最強的學科,還是理論聯系實際最全面的學科。是新的教學方式的。素養就是指素質教育,可以看看教育基礎綜合知識的圖書了解下。
一、復習要點
1.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要點
(包含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知識等)
2.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案例分析題匯總
二、教育學
1.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考試考點梳理
2.2014年中小學教師招聘《教育學》復習要點
3.教育學常考題之「最」字題
4.教育學習題集
三、心理學
1.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考試重點梳理
2.2014年中小學教師招聘《心理學》復習內容精要
3.2014年中小學教師招聘心理學復習要點
4.教師招考心理學試題
5.教師招聘考試心理學知識點背誦(三十三點).
6.教育心理學題型筆記
7.教育心理學習題集含答案
四、班級管理
1.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之班級管理(知識點精編)
2.2014年教師招聘考試班級管理試題及參考答案
五、教育法律法規
1.教育法全文
2.義務教育法全文
3.教師法全文
4.教師招聘考試《教育法規基礎》知識點筆記
5.教師招聘教育法律法規試題及答案
6.教育法律法規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7.教師招考《教育法律法規》簡答題
六、教師職業道德
1.2014最新教師職業道德考試試題
2.教師職業道德考試題110題6頁
3.教師職業道德修養基本要求試題和參考答案
七、新課程改革
1 《新課改》復習提綱要點
2 《新課改》考點梳理
3 《新課改》專項練習題庫(3套)
C. 2021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復習方法
很多的時候考試他是考了大黑體字,所以我們著重的應該看一些黑體字。另外我們可以看版一些例案例權,案例中的人是人家是怎麼回答的,我們抓住一定的規律來進行回答,另外我們可以在網上搜集一些重要的,比較教育學,心理學的重點知識作為重點來把握。
D. 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復習資料
填空選擇:
1.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教與學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教育心理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時期 初創 、 發展 、成熟 、完善 。
3.教育心理學是 應用心理學 的一種,是心理學與教育學的 交叉學科 。
4.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是一個系統過程,該系統包含 學生 .教師 教學內容、
教學媒體、教學環境 等五種要素;由 學習過程 、教學過程 、評價/反思過程
這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
5.教育心理學對教育實踐具有 描述 、 解釋 .預測 .控制 的作用。
6.教學內容是學與教的過程中有意傳遞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現為 教學大綱 . 教材.課程 。
7.學生是學習的 主體 因素任何教學手段必須通過學生而起作用。學生這一要素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影響學與教的過程,一為 群體差異 ,二為 個體差異 。
8.教學媒體是 教學內容 的載體,是教學內容的 表現形式 是師生之間傳遞信息的工具,不僅影響著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對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教學組織形式 以及 學生的學習方法 等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9.教學環境包括 物質環境 和 社會環境 兩個方面。
10學習過程 教育心理研究核心內容。
11學生心理發展有四個基本特徵 連續性與階段性 、定向性與順序性 .不平衡性 .差異性 。
12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有 家庭教養模式 .學校教育 . 同輩群體 。
13、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稱為 學習准備 ,其中縱向指 從出生到成熟的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習准備 ,橫向指 每個年齡段出現的各個內部因素相互影響的學習准備 。
14.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將從嬰兒到青春期的認知發展分為 感知運動階段 、 前運算階段 、 具體運算階段 、 形式運算階段
15.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意識。一般認為自我意識包括三種成分 自我認識 、 自我體驗 、自我監控 。
16智力的差異包括 個體差異 .群體差
17.性格的特徵差異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徵 、 性格的理智特徵 、
性格的情緒特徵 、 性格的意志特徵 。
18.依據個人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可以把人的性格分為 外傾型 與 內傾型 兩類。
19IQ是指 智商 它有兩種確定方法 斯坦福-比納量表 、 韋克斯勒量表 。
20.學生的學習是人類學習中的一種 特殊形式 ,其學習內容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
知識、技能和學習策略的掌握 、 問題解決能力和創造性的發展 、 道德品質和健康心理的培養。
21。加涅根據學習情境由簡單到復雜、學習水平由低級到高級的順序,把學習分成八類
信號學習 、 刺激-反應學習 、 連鎖學習 、 言語聯結學習 、 辨別學習 、 概念學習 、 規則或原理學習 、 解決問題學習 。
23.加涅後來在早期學習分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五種學習結果 智慧技能 、 認知策略 、 言語信息 、 動作技能 、 態度 。
24.我國心理學家主張把學生的學習分為 知識的學習 、 技能的學習 和 行為規范的學習 。
25.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是 主動的獲取知識,並通過把新獲得的知識和已有的認知結構聯系起來,積極地建構其知識體系 。
26.布魯納認為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有 動機原則 、 結構原則 、 程序原則 、
強化原則 。
27.奧蘇伯爾曾根據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結構的關系把學習分為 接受學習 與 發現學習 ;根據學習進行的方式把學習分為 機械學習 與 意義學習。
28.接受學習也是 概念同化 的過程,是課堂學習的主要形式。
29.奧蘇伯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 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
30.意義學習的目的就是使符號代表的新知識獲得 心理意義 。
31 接受學習 是學習者掌握人類文化遺產及先進科學技術知識的主要途徑。
32建構主義 是當代學習理論的革命。
33.在 皮亞傑 和早期 布魯納 的思想中已有了建構的思想, 維果斯基 的思想對建構主義思想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他強調社會文化歷史的作用,特別強調 活動 和 社會交往 在人的高級心理機能發展中的突出作用。
34.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 個體建構自己的知識過程 ,這意味著學習是 主動的 ,
學生不是被動的刺激接受者,而要對外部信息做主動的 選擇 和 加工 。
35.個體在學習活動中感到有某種欠缺而力求獲得滿足的心理狀態稱為 學習需要 ,它的主觀體驗形式是學習者的 學習願望或學習意想 ,從作用上看,它即為學習的內驅力。
36.奧蘇伯爾認為,學校情境中的成就動機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內驅力組成 認知的內驅力 、 自我提高的內驅力 、 附屬的內驅力 。
37.個體對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目標的主觀估計就是 學習期待 ,就其作用來說,它就是學習的 誘因 。
38.能夠激起有機體的定向行為,並能滿足某種需要的外部條件或刺激物叫做 誘因 。
39.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關系並不是直接的它之間往往以 學習行為 為中介。
40.馬斯洛認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種 生理的需要 、 安全的需要 、 歸屬和愛的需要 、 尊重的需要 、 自我實現的需要 。
41.自我實現作為一種最高級的需要,包括 認知 、 審美 和 創造 的需要。
42.在學習活動中, 自我實現 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動機。
43.成敗歸因理論把歸因分為三個維度 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 、 穩定性歸因和非穩定性歸因 、 可控性歸因和不可控性歸因 。
44.學習動機是指 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 並致使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
45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 詞彙學習 。
46.知識就是個體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後獲得的 信息 及其 組織 。
47下位學習又稱 類屬學習 是一種把新的觀念歸屬於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某一部位,並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
48.上位學習也叫 總括學習 ,即通過綜合歸納獲得意義的學習。
49.知識學習的過程包括知識的 知識獲得 、 知識保持 和 知識提取 ,在這三階段中,應解決的主要心理問題分別是知識的 同化 、 保持 和應用。
50.直觀是主體通過對直接感知到的教學材料的 表層意義 、 表面特徵 進行加工,從而形成對有關事物的 具體的 、 特殊的 、 感性的 認識的加工過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主要有三種直觀方式,即 實物直觀 、 模象直觀 和 言語直觀 。
51.概括指 主體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從而獲得對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認識的活動過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於知識的概括存在著抽象程度不同的兩種類型,即 感性概括 和 理性概括 。
52.現代認知心理學將人的記憶系統分為 瞬時記憶 、 短時記憶 、 長時記憶 三個子系統。
53.技能是 通過練習而形成的合乎法則 的活動方式,它具有如下幾個基本特點 技能是通過學習和練習而形成的 、 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 、 技能中的各動作要素及其執行順序要體現活動本身的客觀法則的要求,不是一般的習慣動作。
54.操作技能也叫動作技能、運動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 操作活動方式 ;心智技能也稱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是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 心智活動方式 。
55根據動作的精細程度與肌肉運動強度不同,可以分為 細微型操作技能 與 粗放型操作技能 ;根據動作的連貫與否可以分為 連續型操作技能 與 斷續型操作技能 ;根據動作對環境的依賴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 閉合性操作技能 與 開放性操作技能 ;根據操作對象的不同又可以分為 徒手型操作技能 與 器械型操作技能 。
56.一般認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為 操作定向 、 操作模仿 、 操作整合 與 操作熟練 四個階段。
57.就有效的操作技能的形成而言,模仿需要以 認知 為基礎。
58.示範可以促進操作技能的形成,但示範的有效性取決於許多因素,如 示範者的身份 、
示範的准確性 、 示範的時機 等。
59進行言語講解與指導時,要注意言語的 簡潔 、概括與 形象化 ;不僅要講解動作的 結構 與 具體要求 ,也要講解動作所包含的 基本原理 ;不僅要講解動作的 物理特性 ,也要指導學生注意、體驗執行動作時的 肌肉運動知覺 。
60.加里培林將心智動作的形成分成五個階段 動作的定向階段 、 物質與物質化階段 、 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 不出聲的外部言語動作階段 、 內部言語動作階段 。
61.安德森認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經過三個階段 認知階段 、 聯結階段 、 自動化階段 。
62.我國教育心理學家通過教學實驗,提出了 原型定向 、 原型操作 、 原型
內化 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
63.我國心理學界一般認為,用心理模擬法來建立心智活動的實踐模式需經過兩個步驟
創擬確立模型 和 檢驗修正模型 。
64.學習策略是指學習者 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合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指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 。
65.一般來說,學習策略可分為 認知策略 、 元認知策略 和 資源管理策略 等三個方面。
66.認知策略包括 復述策略 、 精細加工策略 、 組織策略 ;元認知策略包括
計劃策略 、 監視策略 和 調節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包括 時間管理策略 、 學習環境管理策略 、 努力管理策略 和 社會資源利用策略 。
67.學習策略訓練的原則有 主動性原則 .內化性原則 .特定性原則 .生成性原則 .有效的監視 .人自我效能感 。
68.元認知是 對認知的認知 ,★ 它具有兩個獨立但又相互聯系的成分 對認知過程的知識合觀念的調節和控制 和 對認知行為的調節和控制 。
69.學習策略訓練的方法有 指導教學模式. 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型訓練模式 、.互動式教學模式 .合作學習模式 。
70問題就是 給定信息和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它含有三個基本成分 給定的條件 、要達到的目標 、 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
71.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到達目標狀態的過程叫做 問題解決 ,它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 目的性 、 認知性 、 序列性 ,存在兩種類型 常規性問題解決 、 創造性問題解決 。
72.同質不同形的各種問題的例證叫做 問題的變式 。
73.創造性是指個體 產生新奇獨特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
74. 發散思維 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其主要特徵有三個 流暢性 、 變通性 、 獨創性 。
75.影響創造性的因素主要有 環境 、智力 、個性 。
76.通過集體討論,使思維相互撞擊,迸發火花,達到集思廣益效果的創造性思維方法叫做
頭腦風暴訓練 。
77.態度是 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影響個人行為選擇 的內部准備狀態或反應的傾向性,它包括 認知 、 情感 、 行為 三種成分,其中, 情感 是態度的核心成分。
78.能力決定個體 能否順利 完成某些任務,而態度則決定個體 是否願意 完成某些任務。
79。品德是道德品質的簡稱,是社會道德在個人身上的體現,是個體 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為規范行動時 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它的心理結構包括 道德認識 、 道德情感 、 道德行為 。
80.皮亞傑認為,在從他律到自律的發展過程中,個體的 認知能力 和 社會關系 具有重大影響。
81.柯爾伯格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 前習俗水平 、 習俗水平 、 後習俗水平 ,六個階段 處罰服從取向 、 相對功利取向 .尋求認可取向 、 遵守法規取向 、 社會契約取向 、 普遍倫理取向 。
82.常用而有效的態度與品德培養的方法有 有效的說服 .樹立良好的榜樣 、 利用群體約定 、價值辨析 、給予恰當的獎勵與懲罰 .
83.心理健康就是 一種良好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和過程,表現為個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積極的內心體驗,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夠有效發揮個人的身心潛力以及作為社會一員的社會功能 。
84.心理評估有兩種參考架構 健康模式 和 疾病模式 。
85.所謂心理輔導就是 在一種新型的建設性的人際關系中。。
86.心理輔導的一般目標為 學會調適 、 尋求發展 。
87.教學目標 是預期學生通過教學活動獲得的學習結果 。
88.布魯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標分類系統中將教學目標分為 認知 、 情感 和 動作技能 三大領域。
89CAI具有這樣幾個優越性 交互性 即時反饋 、 生動形象 、自定步調 。
100.教學目標具有 教學測量和評價 . 選擇和使用教學策略 、 指引學生學習 等功能。
101綜合是指將所學的零碎知識整合為知識系統包括三個水平 用語言表達自己意見 .處理事物.推演抽象關系 。
102.行為目標的陳述具備三個要素 具體目標 、 產生條件 、 行為標准 。
103心理與行為相結合的目標由兩部分構成 一般教學目標 具體教學目標 。
104.加涅指出在教學中,要依次完成以下九大教學事項 引起學生注意 、 指示教學目標 、 喚起先前經驗 、 呈現教學內容 、 提供學習指導 、 展現學習行為 、 適時給予反饋 、 評定學習結果 、 加強記憶與學習遷移 。
105.確定教學目標並進行任務分析之後,教師要組織教學過程中幾個基本要素,如 教學事項 、 教學方法 、 教學媒體和材料 以及 教學情景 等。
106.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講解法 、演示法 .課堂問答 、練習 、指導法 、討論法 、實驗法 、 游戲 、參觀法 、實習作業
107選教學媒體時教師要綜合權衡 教學情景 .學生學習特點 .教學目標性質 .教學媒體的特性等方面的因素。
108.教學媒體包括 非投影視覺輔助 投影視覺輔助 .聽覺輔助 、視聽輔助 。
109.教師採取的有效達到教學目標的一切活動計劃,包括教學事項的順序安排、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環境的設置以及師生相互作用設計等稱為 教學策略 。
120.合作學習的特徵 分工合作 、密切配合 、 各自盡力 、 社會互助 團體歷程 。課堂管理就是指 教師通過協調課堂內的各種人際關系而有效地實現預定教學目標的過程 。
121.課堂紀律是 對學生課堂行為所施加的准則與控制 ,分成四種類型 教師促成的紀律 、
集體促成的紀律 、 任務促成的紀律 、 自我促成的紀律 。
122.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是 教師的領導風格 、 班級規模 、 班級的性質 、 對教師的期望 。
123.學生群體對個體活動是產生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取決於四個因素 活動的難易 、 競賽動機的激發 、 被他人評價的意識 、 注意的干擾 。
124.約束群體內成員的行為准則,叫做 群體規范 ,包括 成文的正式規范 、 不成文的非正式規范 。群體規范的形成經歷三個階段 相互影響階段 、 出現一種占優勢的意見 、 評價、判斷和響應行為上的一致性 。
125.課堂氣氛可以分成 積極的 、消極的.對抗的 三種類型;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是 教師的領導方式 、 教師對學生的期望 、 教師的情緒狀態 。
126.勒溫將教師的領導方式分為 集權型 、 民主型 、 放任型 。
127.教師期望通過四種途徑影響課堂氣氛 接受 、 反饋 、 輸入 、 輸出 。
128. 吸引與排斥 、 合作與競爭 是課堂里主要的人際關系。
129.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這三大課堂要素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 課堂結構 ,它包括 課堂情景結構 與 課堂教學結構 。
130.群體動力的要素包括 群體凝聚力 . 群體規范 、群體氣氛 . 群體人員的人際關系 等。
131. 學生 、 學習過程 和 學習情境 是課堂的三大要素,這三大要素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就是 課堂結構 。課堂情境結構要考慮 班級規模的控制 、 課堂常規的建立 、 學生座位的分配 ;課堂教學結構要考慮 教學時間的合理利用 、 課程表的編制 、 教學過程的規劃 。
132.教學評價是指 有系統地收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的資料參照預定的教學目標對其進行價值判斷的過程,其目的就是是對課程、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培養方案作出決策 ,包括 確定評定目標 、 收集有關資料 描述並分析資料 、形成價值判斷 、作出決定 等步驟。
133.教學測量與評價的分類, 從實施教學評價的時機而 言, 可分為 形成性評價 和 總結性評價 ;根據教學評價資料的處理方式, 分為 常模參照評價 和 標 准參照評價 ;從教學評價的功能看, 分為 配置性評價 和 診斷性評價 ;根據教學評價的嚴謹程度, 分為 正式評價 和 非正式評價 。
134.由專家或學者們所編制的適用於大規模範圍內評定個體學業成就水平的測驗叫做 標准化成就測驗 ,其優越性在於 客觀性 、 計劃性 、 可比性 。
135.由教師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和測驗目的,自己編制的測驗叫做 自編測驗 ,它通常用於 測量學生的學習狀況 ,分為 客觀 題和 主觀 題。
136.有效自編測驗的特徵有 信度 、 效度 、 區分度 。
137.非測驗的評價技術有 案卷分析 、 觀察 、 情感評價 等。
138. 教師專業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維的 條理性 、 邏輯性 以及 口頭表達能力 和 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
139.在教師的人格特徵中,有兩個重要特徵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 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 ;一是 教師富於激勵和想像的傾向性 。
140跡象表明教師特徵與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年齡階段特徵存在 相互作用 。
141.羅森塔爾借用古希臘神話中的典故,把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做 皮格馬利翁效應 。
142.研究表明,專家型教師和新教師在 課前計劃 、 課堂教學過程 和 課後教學評價 三個方面都存在差異。
143.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分為 關注生存階段 、 關注情境階段 、 關注學生階段 等三個階段。
144教師成長與發展基本途徑觀摩和分析優秀教師的教學活動 .開展微格教學.進行專門訓練 .反思教學經驗 。
145.波斯納提出了一個教師成長公式 。
146.布魯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 反思日記 、 詳細描述 、 交流討論 、 行動研究 。
147.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 反思性實踐 或 反思性性教學 ,這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
148、中學生記憶特點中 有意記憶佔主導地位,理解記憶是主要的識記方法。
149、中學生思維能力更加成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占優勢地位。辯證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有了很大的發展。
150、皮亞傑把人的個體發展階段分為四個階段,這四個階段是感覺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其中出現守恆的階段是具體運算階段。
151、蘇聯的維果斯基十分強調人類社會文化對人的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交往作用對認知發展的重要性,他提出了文化歷史發展理論。
15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把人格的發展分為8個階段,其主要矛盾是勤奮感對自卑感的階段是變得勤奮階段,主要矛盾是主動性對內疚的階段是發展主動性階段。
153、用智商年齡和實際年齡的比值來反映智商是比率智商。一個學生的智商年齡是8歲,實際年齡是7歲,那麼其智商是 。
154、美國心理學家維特金根據參照物的不同把人的認知方式分為場獨立型和場依存型,其中,以自己內在為參照物的是場獨立型。
155、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學校情境中的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是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交叉學科。
156、學習與教學的要素主要包括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環境和教學媒體。
157、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包括 學習過程、 教學過程和評價以及反思過程
還有選擇和簡答題,如果需要就提高懸賞吧
E. 教師招聘心理學考點:「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性格特徵
教師招聘心理學考點性格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心理構成物,它由各種不同的性格特徵所組成。性格特徵就是指性格各個不同方面的特徵,包括性格的態度特徵、性格的意志特徵、性格的情緒特徵、性格的理智特徵。以下主要詳細闡述性格態度特徵與性格的意志特徵。
(一)性格的態度特徵
人對客觀現實的影響總是以一定的態度給予反應。客觀現實的對象和現象是多種多樣的。因此,人對客觀現實的態度的性格特徵也是多種多樣的。性格的態度特徵主要是在處理各種社會關系方面的性格特徵。主要有:
1.對社會、集體和他人的態度的特徵
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公而忘私或假公濟私;忠心耿秋或三心二意;善於交際或行為孤瓣;熱愛集體或自私自利:禮貌待人或粗暴;正直或虛偽;富有同情心或冷酷無情,等等。
2.對工作和學習的態度的特徵
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勤勞或懶惰;認真或馬虎:細致或粗心;創新或墨守成規;節儉或浪費,等等。
3.對自己的態度的特徵
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謙虛或驕做;自尊或自卑;嚴於律己或放任,等等。
(二)性格的意志特徵
性格的意志特徵,是指人在對自己行為的自覺調節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徵。主要有:
1.對行為目的明確程度的特徵
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目的性或盲目性;獨立性或易受暗示性;紀律性或散漫性,等等。
2.對行為的自覺控制水平的特徵
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主動性或被動性;自製力或缺乏自製力、沖動性,等等。
3.在長期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特徵
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恆心、堅韌性或見異思遷、虎頭蛇尾,等等。
4.在緊急或困難情況下表現出來的特徵
屬於這方面的特徵主要有:勇敢或怯懦;沉著鎮定或驚慌失措;果斷或優柔寡斷,等等。
F. 2014年青海中小學教師招聘筆試真題中 有關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真題在哪找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4年青海中小學教師招聘筆試真題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真題可以在青海教師考試網上找到:2014年青海中小學教師招聘筆試真題教育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真題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G. 中小學心理教師招聘考試主要考些什麼內容
教師招聘考試主要分為:教育綜合知識和學科知識兩大類。教育綜合知識會有: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學科知識就是您所報考的學科。心理教師的話,應該就是心理學啦,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啦。
H. 教師招聘常考的15個心理學效應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很多省份都比較願意考查心理學中一些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對於這一類知識點,往往考生們積累不足,對很多心理學效應不了解,以至於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可能會犯主觀猜想的錯誤。
1.社會刻板效應
對一群人的特徵或動機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的特徵歸屬於團體的每一個人,認為他們都具有這種特徵,而無視團體成員的個體差異。這種現象稱為社會刻板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該效應強調將一群人的特徵加以概括並歸屬到其中每個人身上,因而總體表現出對一群人持有某種固定看法的特點。比如,一提到東北人就會想到"高大、威猛、能喝酒"的特點;一提到四川人就會想到"能吃辣"的特點;一提到農民就想到其"朴實無華"的特點等等。諸如此類對一群人的固定看法就會直接影響我們對群體中每個人的看法,這就是社會刻板效應。
2.暈輪效應
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作相似判斷,這就是暈輪效應,也稱為光環效應。它強調的是在個體身上,把個體的一方面特徵泛化到他的其他方面。比如人們常說的"情人眼裡出西施"、"愛屋及烏"、"一好百好,一壞百壞"、"一白遮百丑,一胖毀所有"等就是暈輪效應的體現。
3.首因效應
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最初獲得的信息比後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稱為首因效應,也叫最初效應。其實也就是常說第一印象的問題,即人們對於他人的第一印象會影響到後來的判斷。比如,人們在准備面試考試時總會精心打扮一番,或者准備一個精彩的自我介紹,這些做法都是為了給考官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期影響考官後來的評分。這就是一種對首因效應的利用。
4.近因效應
近因效應指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也叫最近效應。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也就是最近印象。人們對某人或事物的最近印象會比以前的印象更加深刻,就是近因效應。比如,一對情侶吵架後,女生會覺得自己的男朋友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以前的種種優點在她此時的眼中早已煙消雲散。這就是一種近因效應的體現。
5.投射效應
投射效應是指因個體具有某種特性而推斷他人也具有與自己相同特性的社會心理現象,即"以己度人"、"將心比心",認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別人也一定會有類似的言行和需要。更簡單地說,投射效應就是用自己的想法推斷別人的想法,認為別人也有和自己一樣的想法或特徵。比如,有的我們所謂的"自戀狂"自己覺得自己特別帥特別美,於是認為街上每一個人的回頭都是在看自己長得多麼帥多麼美。這就是用自己的想法推斷別人的想法,是典型的投射效應。
6.登門檻效應
又稱得寸進尺效應,是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就像登門檻時要一級台階一級台階地登,這樣能更容易更順利地登上高處。比如,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我們可以首先要求學生從找准自己的不足做起,根據自身問題制訂一個短期容易實現的小目標,如養成"不隨意發脾氣"、"不隨地扔垃圾"等等,將更有利於實現更難更長遠的目標。
7.留面子效應
與登門檻效應相反,留面子效應是指人們拒絕了一個較大的要求後,對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現象。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辦法,就是先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這種方法被稱為"留面子技術"。比如,你向朋友借一千元怕借不到,可以先提出借一萬元的請求,這樣比直接提出一千元的請求更容易得到對方的同意。
8.南風效應
法國作家拉封丹曾寫過一則寓言,講的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北風首先來一個冷風凜凜、寒冷刺骨,結果行人為了抵禦北風的侵襲,便把大衣裹得緊緊的。南風則徐徐吹動,頓時風和日麗,行人因為覺得很暖和,所以開始解開紐扣,繼而脫掉大衣。結果很明顯,南風獲得了勝利。它告訴我們:溫暖勝於嚴寒。根據這一效應,老師如果更加體貼學生,以生為本,多點"人情味",學生更容易努力積極地配合老師的工作。
9.霍桑效應
霍桑效應又稱霍索恩效應,是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比如,如果當學生注意到老師正在觀察他時,本來正在開小差也會立馬變得很認真地學習。
以上便是常見的心理學效應,在教師招聘考試備考過程中,各位考生可以結合以上實際例子來對各個心理學效應進行理解。
I. 2015廣西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筆試復習資料
您好,華圖教育為您服務。
》》》2015廣西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筆試復習資料
2015年廣西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課程推薦:http://bm.huatu.com/zhaosheng/gx/jsks.html
筆試時間為2015 年5 月9 日,具體安排為:
上午09:00—11:00 教育學與教學法基礎知識
下午15:00—17:00 教育心理學與德育工作基礎知識
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生物起源說
法國社會學家利托爾諾提出了「生物起源說」,他認為教育活動不僅存在於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在於非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於動物界。教育起源於動物的本能,動物尤其是高等動物,生來就具備一種由遺傳而得的潛在的教育能力,從而使後代能持續地繁衍下去。生物起源說最明顯的錯誤就是把動物的本能等同於教育,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
2.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
美國心理學家孟祿認為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年人的無意識模仿,因而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學起源說」。在原始社會,兒童通過觀察成年人採集、狩獵、編織等活動,不斷模仿成年人幹活,積累生活經驗,從而習得了各種生存技能。心理學起源說把教育看成簡單的模仿,沒有認識到教育的目的性。
3.教育的勞動起源說
教育的勞動起源說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說和心理學起源說否認教育的社會性的觀點之基礎上,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形成的,認為教育起源於人類社會的生產勞動實踐之中。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人類會製造和使用工具。年長一代為了延續種族的生產、生活,有目的地把生產技能、技巧以及經驗傳授給下一代,教育就是在這種經驗傳遞中產生的。人在社會中生活,就要遵守共同的行為規范。在長期的勞動過程中,表達意義和情感的語言產生了,人類的大腦、四肢進一步發展,活動能力和協調性不斷增強,所以勞動促進了人類的發展,也為教育的產生提供了前提條件。可以說,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發展,就沒有教育。教育起源於勞動,依賴於社會生產生活實踐。
教綜精品高分班
考試類型:教師招聘
班號:TBGXJS01502
考試科目:基礎精講+習題+沖刺
班別:教綜精品高分班
學費:¥2380
課時:56
培訓內容: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心理學、教師職業道德、新課改等/幼教教綜
如有疑問,歡迎向華圖教育企業知道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