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各學段古詩詞教學策略與方法研究屬於教育研究的哪個方面
一、賞讀古詩,走進詩境
詩的內容高度濃縮,內涵極其豐富,有的古詩比較難懂,即便明白了詩的意思,進入詩的意境也很難。如果只要求他們死記硬背,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對古詩失去興趣,運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創設多種情境,拉近古詩與生活的距離,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使他們易於朗讀,樂於背誦。
1.音樂伴讀:音樂和文學有著不解之源。有時古詩的意境,確實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是,如果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音樂,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共鳴,也更容易融入詩的意境。比如,在《出塞》、《送別》、等送別詩中,我配上《送別》、《知音》等輕音樂,加上聲情並茂的古詩范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動人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通過想像達到了「觸景生情」的效果。
2.繪畫引讀:有些古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如果把繪畫引入古詩教學,將會大大提高學生興趣,事半功倍。小學生喜歡畫畫,尤其喜歡「創作畫」,基於這個特點,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可以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憑借語言,設法將「詩」與「畫」結合起來,詩配畫,畫填詩;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詩的內容的理解,可以增進豐富的想像,畫一幅或幾幅圖畫,來表現詩的內容和意境。記得學習《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我一邊吟,一邊引導學生在黑板上、依次畫出稀疏的竹籬、悠遠的小路、如傘的綠樹、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黃的菜花,而學生無形中將自己構想成了畫中的主角——奔跑著的、活潑天真的兒童。賞析圖畫時,不少學生發現在那個捕捉蝴蝶的兒童,身在金色菜花海洋的里,很難找到那隻美麗的蝴蝶,從而,更好的理解了「飛入菜花無處尋」。
3.唱讀:詩歌與音樂相伴而生,優美的曲調能創造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幫助學生加強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教學時,我找到了一些學習古詩的磁帶,磁帶中將《春曉》、《鳥鳴澗》等語文優美的古詩詞譜上了曲子,我和同學們一起反復的聽,認真學唱,大家興致勃勃,在唱歌的同時,很快就把古詩背誦下來了,而且印象深刻。
4.賽讀:小學生求知慾強,喜歡競爭。比賽是一種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古詩背誦活動之後,為了及時掌握同學們的背誦情況,並鞏固學過的古詩,我進行了游戲和比賽。如:古詩接龍游戲,抽簽背誦,看誰背得多等活動,分階段評出表現突出,背誦認真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二、嚼字品詞,悟詩情
字是內容骨,情從感悟出,古詩中的一字一詞都是詩人經過反復推敲寫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但是由於不少古詩中,許多詩意不能給出正確的解釋,所以古詩中許多譴詞造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有一定的蒙朧性,值得我們反復咀嚼,因此在教學中不必過分強調教學的技術和精準化,那樣會抑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從而破壞了古詩的整體美感。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
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才能使學生領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領悟詩的意境美。具體說來,主要應做到以下二點: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動之以情,並通過自己動情激發學生動情,使學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響,使他們一同進入或歡欣或傷感的情態。這就要求教師講課的語言、表情、動作等富於感情,緊如詩眼,帶領學生從讀中去悟詩情。二、教師應根據每首詩的不同特點,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出發,啟發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既要從一首詩的整體上去把握詩的感情,又要體會詩中某些詞句的感情色彩。如古詩《題西林壁》中「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兩句詩含義深刻,很富有哲理性,難以講清。有位教師教學時,出示幾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廬山風景圖片,於是廬山雄偉,奇異,多姿的景色從正面看、從遠處看、從側面看、從近處看,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姿態和魅力都一一展現在孩子面前,再通過出示問題「為什麼作者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引導小朋友反復讀古詩,大部分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古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❷ 課題名是中學古詩詞教學研究,參與研究的有小學老師,課題證都能用嗎
一般是6年級,,,我們就是的
❸ 關於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的著作推薦
一般搞這些古文詩詞教學研究的人很多,如果要買相關的書籍的話,建議直接到相關的。圖書館啊之類的,親自去選,然後找他們推薦。
❹ 現代課堂教學特質指導下的古詩文教學研究都研究哪些
古詩文誦讀教學創新途徑實踐研究 摘要:古詩文誦讀教學是現今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探索一種方法讓學生事半功倍地學習古詩文勢在必行,本文著重圍繞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動性、創造性和指導學生誦讀的技巧與方法進行了一些新的嘗試。 關鍵詞:古詩文 誦讀教學 創新途徑 研究 誦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具生命活力,最具感染力,震撼力,創造力,最為精彩紛呈的因素。誦讀教學是一種傳統大語文教學方法,是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值得借鑒的成功經驗之一。繼承和發揚誦讀教學的優良傳統對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特別是提高學生古詩文學習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古詩文誦讀教學是現今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以其聲情並茂的獨特的方式,創造性地再現作品,還原生活,拉近與古人的距離,與之氣息相通,心靈相融,實現學習者對作品的感知、理解和體驗,從而為課堂教學注入更為強烈的古為今用意識、更為濃烈的人文色彩,進而在開發學生心智、陶冶學生情操、健全學生人格方面發揮出無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現代新課程標准要求誦讀古詩文,不僅要有意識地積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靈活的運用,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然而,由於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學習的方法太死,一味死記,但記住的時間又不長,太費力、費時,效果也不好,現在中考語文試卷中古詩文背誦考查的分值也占不小的比例,探索一種方法讓學生事半功倍地學習古詩文勢在必行,也十分必要。通過一年來的教學實踐,現把我在古詩文誦讀教學中的一些新的嘗試和做法淺述如下,以取得同行指正。1.培養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主動性、創造性誦讀是一個人能力的體現,也是一種美的創造,通過誦讀可以激發靈感,讓人領悟和體驗靈感。好的誦讀,能愉悅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還能讓誦讀者有一種成功的滿足感。要達到這種效果,首先要對誦讀產生興趣。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通過課內誦讀教學,激發學生對誦讀的興趣,讓學生樂於參與,無疑是培養學生誦讀的當務之急。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聲情並茂的示範誦讀感染學生;可以通過配樂誦讀或播放誦讀錄音熏陶學生;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指導學生分角色誦讀以體驗情感;也可以鼓勵有誦讀專長的學生進行有個性理解的誦讀帶動其他同學主動參與。古詩文誦讀教學最突出的一點,是通過誦讀來讀出作品所傳達的情,所闡述的理。這里,因為誦讀作品本身內容的博大精深,表現風格的多姿多彩,表現手法的精妙絕倫,吟誦品味之中,學生自然會被作者所抒發的真情、所揭示的哲理深深觸動,自然會被作品高超的藝術手法而驚嘆折服,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古詩文的強烈興趣,體會到古詩文學習原來是如此的奇妙而精彩。如《出師表》、《桃花源記》、《岳陽樓記》的誦讀教學,學生無不為誦讀所營造的意境、傳達的情感哲理所震撼,無不為自己在誦讀教學課中有創造性的誦讀表演而喜悅,無不為課堂上可以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進行賞析爭論而驚嘆,學生發現原來古詩文學習課竟是如此迷人、如此美妙,誦讀教學引入的竟是如此奇妙的一個天地,由此產生高漲的學習熱情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引發迫切學習的強烈願望,激發學生更旺盛的求知慾,在課堂上進行探究學習。又因為古詩文教學要通過誦讀來傳達作品的精神,而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情感等因誦讀者的生活閱歷、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相異會有不同理解,而且許多作品本身存在理解的多義性,這些都為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進行創造性地誦讀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這里,學生的求知慾被激發,他們可以依據誦讀教學所提供的作品作藍本,進行創造性的發揮。作品基調的把握、情感的控制、聲音高低快慢輕重的處理,靈活地加以運用,展示出自己心目中所理解的作品。像《岳陽樓記》、《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的誦讀由於學生的富有個性特色的演繹而顯得精彩紛呈。這個過程是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生又充分調動起了自身的文化、生活、思想素養進行盡情的演繹,更富其創造性。而這積極參與的創造性的二度創作,又正是文學作品所夢寐以求的實現讀者參與感知的最高境界,而誦讀教學在學生積極性創造性得以發揮的同時實現了這個目標。2.指導誦讀的技巧與方法 ⑴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示範誦讀我在古詩文誦讀教學實踐中,幾乎每篇課文都在學生自讀基礎上進行誦讀示範。備課時,反復誦讀課文力求讀出情感,讀出韻味。不能因為自己普通話說不好或聲音不好而推委自己示範的責任和義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自己,就是學生最好的榜樣。示範時,引導學生在讀中尋找情感的交匯點,或是在情感指導下尋求誦讀的切入點,讓學生像你一樣目視其文,口發其聲,耳聞其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想其神態,仿其語氣,品其心態,這樣的讀,才是真正與作者的情感交融。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作品的感情基調。如《小石潭記》:要讓學生了解該文是在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抑鬱難平的背景下,走出陋室,走向自然,寄情山水。寄情山水是為了擺脫這種心情,在極度煩惱和壓抑之中,在塵世中找到這樣一塊清靜之地,看到游魚的怡然自得,靈魂便得到凈化和復歸,破碎的心靈便得到片刻的撫慰,作者感到快樂,但這種快樂畢竟只是暫時的,一經凄清環境觸發,觸景傷情,憂傷、悲涼即隨之而來。只有學生了解了作者當時的處境,把握凄苦是文章主要的感情基調,才能再現作者當時的真實心境,使誦讀具有感染力,傳達出作品的精氣神。⑵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 ,再現作品了解古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徵,揣摩人物的語言口吻,可以細致入微地傳神地再現作品,達到更為動人的效果。如把握《詩經?衛風?氓》那女子的痴情、專一、勤勞、善良,被棄後的堅強、果斷,注意作品的風格特徵。古詩文作品因時代不同、人物不同,或同一人物的時期不同,其作品都會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徵。或豪放,或婉約,或浪漫,或現實,或輕快明麗,或沉鬱悲壯……誦讀時注意對作品的風格加以仔細地體會,可更好地演繹作品,傳達出作品的神韻。⑶、處理好語言的聲音表達 ,為誦讀添彩古詩文誦讀要有極強的感染力,還要處理好誦讀的停頓、語速、重音及語氣。詩歌的誦讀,節奏的停頓尤其重要,節奏停頓要注意連而不斷,並且要注意為加強語氣、闡明觀點、表達感情作邏輯的停頓。語速的快慢安排要依情節發展與感情的表達靈活處理。一般情節緊張、情緒歡快昂揚時快,情節舒緩、情緒憂郁悲傷時慢。重音的處理,要結合句子找出規律,以更好地表情達意。如謂語動詞、表性狀程度的狀語、表性狀強調的定語、表結果或程度的補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等要重讀。至於語氣語調,只要理解作品中祈使、陳述、疑問和感嘆句的作用,靈活處理,一定會為誦讀添彩。⑷、選擇恰當的誦讀方式、記背方法各種不同的誦讀方式,在古詩文教學中有著不同的作用。①范讀 教師或學生的在教學起始時的誦讀,它起拋磚引玉的作用,能架起作品與讀者的心靈交流的橋梁。②獨誦 讓學生進行個體表演,可展示學生的才華,體現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文化積累、生活經驗、思想素養的二度創作的成果。③男聲齊誦、女聲齊誦、男女聲輪流誦、男女聲合誦、獨誦與合誦的結合 根據作品的特點,靈活的加以運用,可起到如同交響樂般的奇妙效果。④誦讀比賽 激發學生的誦讀激情,補充課堂教學的閱讀數量,拓展視野。不同特色的文章,又有不同的記憶方法。情節記憶法:即情節較曲折的文章可採用「理解內容情節記憶法」(例《狼》遇狼——懼狼——御狼——殺狼);以對話為主的文章可採用「人物語言的層次記憶法」(例《扁鵲見蔡桓公》居十日——居十日——居十日——居五日)等。同一篇文章,也可以將幾種記憶法根據需要巧妙地揉合起來,做到引「法」入文,因文制「法」。 如何對古詩文含英咀華 、深入領悟,也需一些字斟句酌、細細把玩的技巧。通過漢字造字法,我們可以揣摩一些字詞的本義,幫助我們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意。如前面提到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中的「班」,根據造字法可認定是一個會意字,意為一塊玉被分成了兩半,即為「分玉」之意;再結合詩的語言環境,則引申為「分開」的意思。那麼,「班馬」即為「離群之馬」。詩中詩人與友人馬上揮手告別,其兩匹馬也彷彿懂得主人心情,不願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詩人李白著一「班」字,烘託了繾綣情誼。我們抓住了這「班」字,自可得詩中深意。 聯系擴充法:即將所學的某一首古詩詞,與其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詩詞聯系起來誦讀,以形成一個知識組塊。如學習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可同時誦讀其他有關「詠柳」的名詩,如杜牧的《柳》:「數樹新開翠影齊,倚風情態被春迷。依依故國樊川恨,半掩村橋半掩溪。」羅隱的《柳》:「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楊萬里的《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未必柳條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長。」把這幾首同一題材的詩歌聯系起來,既可擴大知識面,又可在對比誦讀中提升感悟能力。 強化了記憶效果,從而激起了學生讀背古詩詞的極大興趣。自然成誦。形成積累,逐步養成整體感悟的能力。想像入境法:即將誦讀過程作為欣賞佳作的過程,邊讀邊想像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再現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如讀《出塞》,試圖讓學生化身唐代詩人:登上塞外關城,明月下,望著遼闊的荒野,會想起什麼呢——秦築長城、漢衛邊關、唐……為了戍守邊境,這關城,從秦漢到現在,灑下了多少徵人戍卒的血汗?戰爭卻為什麼連年不斷……只要充分發揮想像,就能較好地理解詩人的情感。多媒體中尋樂趣: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把古詩文與信息技術有機結合。學生對已積累的詩句,自創繪畫作品或搜集繪畫作品的自配詩句,巧妙地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融於其中,異彩紛呈,奪人耳目。使課堂內外的學習生動起來,學習就變得不再枯燥。分類誦讀和配樂朗誦法:所謂詩歌分類誦讀,就是把反映同一主題的詩歌歸為一類,集中講解並背誦。比如,在教材中,有關教育學生珍惜光陰、勤奮學習的詩篇就有《明日歌》、《今日詩》、《金縷衣》等多首;而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詩篇則更多,如《望天門山》、《曉日》、《山行》等。把這些詩篇歸為一類,集中講解,有利於學生記憶和背誦。如果再根據詩歌所反映的不同主題,來選取反映同一主題的古箏樂曲與之相配,更會調動學生誦讀的熱情。如《望天門山》等組詩,老師的配樂范讀,會把學生帶入到一個曠達、悠遠的藝術境界,從而使學生在陶冶性情的同時有意模仿,更加喜歡誦讀。古詩文誦讀教學是一門藝術。對於曾經哺育出了既具有豐富的文化修養,又具有傳統美德的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的古詩文。如何通過古詩文誦讀教學實踐,總結出更好的適應中學生身心發展的學習古詩文的方法,在培養人、教育人、陶冶人、美化人方面作出貢獻,本人將繼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
❺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以定風波為例
課題:《定風波》
科目: 語文
教學對象: 高二
課時: 1
提供者:天風海雨樓主
單位: 榆次四中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題來源於蘇教版選修《唐詩宋詞選讀》,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詞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達了樂觀、淡然、自適的人生態度,學習該詞有利於學生掌握詩詞鑒賞方法,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陶冶性情。
二、教學目標
1.了解蘇軾的成就思想,了解本詞的寫作背景。
2.欣賞、評價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3.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4.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5.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1.通過平時上詩歌閱讀課時的穿插講解,學生已經對於詩歌鑒賞的方法有了一個總體的系統的把握;
2.根據學生的檢測成績及上課的表現觀察得出學生基礎較差的事實,適合引導式教學;
3.對於蘇軾,學生高一的學習對其生平及風格已有一定程度的認知。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擬採取提問法、講解法、點撥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提問法,逐步引導,逐漸深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詞與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需要在教師的指導和講解下探究。
讓學生運用朗讀和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詩詞貴在吟誦,通過反復的朗讀,理由在於對詞這跳躍性、象徵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涵的過程。誦讀有利於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和把握詩歌的深層意蘊。合作探究法,調動學生思維,學生相互討論,主動鑒賞詩詞,自己處理文本,提高鑒賞能力。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於體會詞中所表現出的蘇軾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探究文中的「詞眼」,並以此豐富學生的情感。
2.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主旨句的分析、感悟,培養學生勇敢面對人生風雨的精神
六、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1.遇雨定人生平常事一樁.你途中遇雨會怎樣?
2.走進《定風波》去感受蘇軾是如何面對人生風雨的?
說說自己旅途中突然遇雨的表現
結合學生實際,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知人論世:
1.知人:作者簡介:蘇軾
(1)基本信息
(2)人生經歷:《定題金山畫像》
(3)成就風格:①成就 ②風格
2.論世:背景鏈接:
(1)烏台詩案一貶謫黃山
(2)沙湖道中遇雨
(二)全體感知:
1.小序交代了什麼關鍵信息?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2.詞的上下兩片分別寫了什麼內容?都在描寫雨中的情況嗎?
3.本詞的詞眼是什麼?
1.| 時間: 3月7日
丨地點:沙湖道中
丨環境:先雨後晴
| 事件:遇雨
丨人物:僕人、同行、余.
丨 情感:狼狽不覺
→作用:說明了寫作緣由。
2.→雨中事:踏雨吟嘯 → 怡然自樂
→雨後情:驀然回首 → 雲淡風清
3.→一蓑煙雨任平生 / 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完成。
培養學生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怎本內容,對詞的內容有個整體性的把握。
1.從詞中我們可以剖析出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
2這首詞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成就其藝術高度的?
1.→一個拄拐杖、踩草鞋、頂風冒雨、吟嘯徐行、不畏艱難、藐視禍難、鎮定從容、曠達灑脫的詞人形象。
(1)雨中笑對人生風雨的達者
(2)雨後看破人生得失的智者
2.表現手法:
①
以小見大
②
曲筆
一語雙關
③ 對比
④ 隱喻寄託(象徵).
學生合作探究,點撥指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他人他物襯托對比),提高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以及概括能力,學生從中可以分析總結出分析鑒賞詩詞的方法技巧以及著手點。整體系統的了解一下詩歌的表現手法,細致入微地掌握這幾類表現手法的含義並可以在以後的詩歌閱讀中輕而易舉地分析。
作業處理:
寫日常小事一樁,來反應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要求:以小見大的手法,300字左右)
評價歸納
定 這人:蘇軾
風 這景:風雨
波 這情:曠達
課堂練筆/課後練筆
培養學生的及時運用一些高超的技巧來構建文本的寫作能力。
七、教學評價設計
1. 學生系統的具體的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方法。
2. 本課內容有些過多,學習對詞的表現手法中,能完全理解對比及以小見大的手法,對一語雙關仍有待拓展。
3. 學生互動積極,真正做到了學生自己「動」起來。
八、板書設計
定 這人:蘇軾 一智者//達者
風 這景:風雨 ——自然//人生
波 這情:曠達灑脫
❻ 論文題目是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研究,問卷是要針對老師還是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教師,一個是學生。因此,問卷應該兩者都做。
❼ 小學語文古詩文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的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實踐中,仍有不少的教師將古詩詞的教學等同於詞版語解釋權,甚至逐字逐句地將古詩詞翻譯為白話文,過分重視串講工作,而忽視了對學生的感性教育。在這個背景下,研究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❽ 如何在古詩文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的小學語文課題研究該怎麼寫
要看你寫研究的什麼材料了。課題研究的中會涉及到很多需要寫的材料。比如立項報告、實施報告、階段成果報告、小的研究反思等。做為普通老師, 一般會寫小課題研究反思報告。這種報告首先標明你研究的課題名稱、牽頭人、立項單位、參研人員、研究內容、研究收獲。最主要是詳寫研究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