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生德育教育案例
一、學生情況簡單介紹
姓名:劉某
性別:男
年齡:十歲
三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擁有一定的主動性。能完成作業。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特別受不了別人說它,哪怕是一點點小小的冤枉。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這位同學今年十歲了,家裡人教育一向都是用打罵的方式,包括他爸爸對待他媽媽也是如此,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他的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在如此家庭背景里長大,種種情況都情有可原,還是得用愛心去融化,用理智去澆灌。
2、在班級里,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
2. 他犯錯誤,他不能冷靜,教師應該絕對地冷靜。每次對於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讓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
3.以強項來淡化弱項,早就發現,他對於勞動還是能實實在在地干好,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
4、他對於受一些小冤枉最不能忍受,不能小事化無,這一點也需要老師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可以給他講一些寬容的小故事,讀讀關於寬容的名言,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結合他本人的事例來感受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的美好感覺。講講生氣對於身體,心理的傷害。
5、讓它感受到同學們對他的愛,感受到集體成員就像家人一樣,有些小摩擦很正常,但是不能讓小摩擦影響了感情。
六、教育效果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一學期的了解及教育,這位同學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他對老師信任了,他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
⑵ 他為何老愛唱反調——小學生「逆反心理」教育案例分析
姜孟欣,男,11歲,小學五年級學生。智力較好,但只有數學成績較突出,其他成績一般。性格倔強,個性剛硬,自尊心特強,逆反心理十分嚴重,經常和父母、老師發生沖突、頂撞,有很強的抵觸情緒。你越是反對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對著干。在學校,他這種反抗行為十分尖銳,每當老師批評他時,他眼睛直對著老師,一副不服氣的樣子,甚至還和老師頂嘴。課堂上故意講話,做小動作,老師點他名字,他就抵賴、不承認,課下完不成作業。前段時間,數學成績明顯滑坡,竟然亮起了「紅燈」。叫他到辦公室,他死活不去,老師一拉他,他就抓住門或課桌,班主任找他談話,他也是聽過算了,回到教室一如往常,真是個家長和老師十分頭疼的孩子。 案例分析: 由於小學生正處於成長過渡期,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迫切希望擺脫家長和老師的監護,反對成人把自己當成小孩子,同時,為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易對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態度。學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種消極的抵抗心理,這種心理一旦產生,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對教師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態度,使教育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久而久之還可能導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師一旦發現學生對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應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疏導。 姜孟欣的叛逆行為是進入成長過渡期的一種表現,許多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對大人都有一種逆反心理。他們往往把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幫助理解為與自己過不去,認為傷害了自己,因而就會表現出嚴重的敵對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個: 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姜孟欣的父親忙於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問題就會斥責、謾罵孩子,在老師面前又要袒護孩子;而他的母親主要關心孩子的營養狀況和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思想教育,認為孩子還小,大了就會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兩人的方式常常不一致。 二學校方面,老師為追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並且,老師以成敗論英雄的考核標准,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同時個別老師不懂得學生的心理特點,不能正確對待他所犯的錯誤,處理方式不當,使矛盾和沖突日益惡化起來。 三小學生年齡小幼稚的特點,使他看問題容易產生偏見,以為與老師、家長對著干很勇敢,是一種英雄行為,因而盲目反抗,拒絕一切批評。 個案處理:針對姜孟欣的實際情況我採取了以下處理方式: 1、多一些理解溝通的談話,指導他進行自我調節:在了解了原因後,我經常課間、課外活動時抽點兒時間,以平等的姿態,跟姜孟欣談談心,能知道他心裡正在想些什麼,能知道他們最擔心的是什麼。不盛氣凌人地訓斥他,多表示一些理解,適當地給一些點撥,指導他閱讀一些偉人、科學家成功事跡的書刊,開闊視野,不斷激勵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懷寬廣,能接受他人意見的人才能成就偉大的事業。這樣把姜孟欣的注意力引到學習上,啟發、誘導他走出錯誤的心理誤區。 2、春風化雨,堅持疏導教育:對待姜孟欣,我避免直接批評,不與他發生正面沖突,注意保護他的自尊心,採取以柔克剛的教育方式。當他犯錯誤時,不當著全班同學的面點他的名字,而是在與他個別交談時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耐心幫助他分清是非,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願意主動地去改正,逐漸緩解緊張的師生關系。3、因勢利導,揚長避短:我充分利用姜孟欣在數學方面的優勢,與數學老師聯系,成立一個數學興趣小組,讓其擔任組長,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轉移到他愛好、感興趣的事情上。並對他的進步即便是點滴進步也予以及時、熱情的表揚。想方設法創造條件,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他對學習、對生活、對自身逐漸積累信心。老師的信賴、同學的支持使他的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4、經常、持久地心理輔導:姜孟欣這種頑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兩次說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復抓,抓反復,我平時就多留意觀察他的情緒變化,經常與他交流、溝通,深入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幫助他解決心理上的問題。 5、與家長溝通與協調:要求家庭多給孩子溫暖,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達成一致意見,共同做好轉化工作。同時指導家長如何做。 (如定期檢查孩子的作業;指導學習,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多抽時間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 效果: 通過一時間的努力,姜孟欣的逆反心理已逐漸消除,和父母、老師的緊張關系也得到了緩解。是啊,「沒有陽光染不綠的小草,只有陽光照不到的角落」,只要我們有心,很多所謂的「問題小孩」都是可以改變的。 反思: 在工作中,我們往往注視著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品德的優劣,而忽略了對學生全面素質的培養,尤其甚少注意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問題當作品德問題來看待,把解決思想問題的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這樣做,將使教育工作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也培養不出學生對學習與生活的健康和積極的態度。教育工作的成效,有時是取決於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強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傳統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必須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鮮內容。 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責任,我們不能僅僅只停留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展,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疏導,使他們成長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⑶ 撰寫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案例」,要求包括教學設計和學習案例兩部份,請問這學習案例部分應該寫些什麼
給你復制了一點兒,你可以「網路一下」,網上還是有很多的
一、教學案例撰寫的意義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麼是教學案例?
四種說法: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展開全文一、教學案例撰寫的意義
1.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是教師不斷反思、改進自己教學的一種方法,能促使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這個過程就是教師自我教育和成長的過程。
2.教師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將來自外部的教育理論與指導自己教學實踐的內在教學理論相互轉化的過程,可以為新教師和在職教師的教學提供比較豐富的實際情境,有利於教學中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案例是教師教學行為的真實、典型記錄,也是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真實體現,因此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寶貴資源,是教師之間交流的重要媒介。
二、什麼是教學案例?
四種說法: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疑難問題,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例證。教學案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偶發事件、有意義的、典型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方法和具體的教學行為與藝術的記敘,以及對該個案記錄的剖析、反思、總結。案例不僅記敘教學行為,還記錄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反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它既有具體的情節,過程,真實感人,又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總結,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諦,予人以啟迪。可以說,教學案例就是一個具體教學情景的故事。在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三、教學案例的特點
1、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
四、教學案例的一般要素
1.背景
所謂背景,即是向讀者交待清楚:"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背景介紹也不必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說明"故事"的發生是否有什麼特別的原因和條件。背景是案例很重要的環節,描述的是事件的大致場景,是提供給讀者了解「事件」有用的背景資料,如所在學校的情況、個人的工作背景、事件發生的起因等。
2.主題
每篇案例要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即這個案例要說明的某個問題,是反映對某個新理念的認識、理解和實踐,還是說明教師角色如何轉變,教的方式、學的方式怎樣變化,或是介紹對新教材重點、難點的把握和處理,等等。
3.細節
有了主題,就要對原始材料進行篩選,有針對性地選擇最能反映主題的特定的內容,把關鍵性的細節寫清楚。要特別注意提示人物的心理。因為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景,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學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揭示這些,能讓讀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這個環節中,要講明問題是如何發生的,問題是什麼,問題可以和事實材料交織在一起。這是整個案例的主體,要詳盡地描述,展現問題解決的過程、步驟以及問題解決中出現的反復挫折,也可以涉及問題初步解決成效的描述。
4.結果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某種教學措施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5.評析
評析是在記敘基礎上的議論,表明對案例所反映的主題和內容的看法和分析,以進一步揭示事件的意義和價值。評析可以是自評,就事論事,有感而發,也可請專家點評、深化。通過對背景、問題、解決問題方法的描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總結利弊得失和啟示。
五、 教學案例的特點和撰寫要求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不要事無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與教案和教學設計相比,教學案例是課後教師對教學過程的反應,寫的是結果。而教案和教學設計是教師在課前完成的實施教學過程的「藍本」。
與教學實錄相比,教學實錄是對教學過程的完整描述,而教學案例是對教學情境作有選擇的描述、記錄和點評。
4.撰寫的教學案例要有價值性。
通過對教學情境的描述、反思,既能提升自己教學工作的專業化水平,又能為其它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一種有效方式。
定義: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個教育情境的故事,在敘述一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作用:案例性事件在教師教學生涯中是層出不窮的,從清晨跨進校門到傍晚離開學校,都會有一些值得回味的事例。這些事件或事例完全可能以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教師把事件轉變為案例的過程就是一個重新認識這個事例、整理自己思維的過程。其作用其體表現為:①案例研究(寫作)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育教學經歷的機會;②案例研究(寫作)可能促使老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中的重點和難點;③案例研究(寫作)可以促使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化水平;④案例研究(寫作)為教師之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有效的方式。
特徵:①真實性——案例必須是真實發生的事件;②疑難性——案例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事件;③典型性——案例必須是包括特殊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④濃縮性——案例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⑤啟發性——案例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區分: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教學設計)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教育敘事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有研究統計,在老師反思的敘事研究中涉及的內容包括有:讀書感想、社會問題、學生教育問題、宏觀教育、現實生活、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等,而教學案例所敘述的故事主要應定位在教學研究上,包括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教學技能等,其案例問題則集中在教學、教學法、認知水平、情感與態度、教學背景等方面。
範例:
從「伯樂」與「千里馬」談起——《馬說》個性化閱讀課教學案例
案例背景
《馬說》是一篇寓言性質的雜文,文章借伯樂相馬的故事提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見解,諷刺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不重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各昏庸,表達了作者痛感「伯樂不常有」和懷才不遇的強烈憤慨。
經過一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們多數掌握了文中文言實詞、虛詞的用法,句式結構,疏通了文意,理解了文章蘊涵的寓意。
但我認為閱讀這篇文章既要重視研究文章呈現出的共性思想,還要善於調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從嶄新的角度開拓更廣闊的思想領域,得出屬於自已的個性化感悟,從而體會到更多的閱讀樂趣。於是,我上了一堂《馬說》延伸課,要求學生從「伯樂」與「千里馬」談起。
案例描述
教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共同研讀了《馬說》,現在我請大家一起背誦課文。
(多數學生能夠准確背誦全文。)
好的,那麼現在請同學們一起回顧一下本文的寓意。
(學生回答。在上一堂課中已歸納出來,答案統一。)
我相信同學們讀了這篇文章後一定會有許多的感悟,那麼,就請大家從新的視角,進入新的思想領域,去獲得新的閱讀感悟吧!好,我們就從「千里馬」與「伯樂」談起。
「千里馬」比喻人才,「伯樂」比喻善於識別人才的人。同學們能否調動你們的積累,說一說你所知道的關於「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呢?
(學生討論)
學生發言:
XXX:《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到隆中請諸葛亮出山說的就是「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XXX:蕭何月下追韓信。
教師:非常好!這兩位同學說的是幸運的「千里馬」,他們遇到了伯樂,施展了自己的才華。那麼,是不是每匹「千里馬」都能遇到「伯樂」呢?假如你自認為是一匹「千里馬」但一直沒有遇到獨具慧眼的「伯樂」,你會怎麼做呢?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請各個小組選派一名同學回答,歸納各小組意見。)
教師:同學們作為現代人,已經不會再有像「千里馬」那樣「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被埋沒的悲劇了,在沒有伯樂的情況下,你們不會坐等機遇的到來,你們會施展才華,創造機遇,毛遂自薦。
但是,俗語說「機遇只屬於有準備的頭腦」。你必須是一個真正的人才,才能最終得到機遇的垂青。你是人才嗎?現在就請同學們以我們所學過的文言文為依託,引經據典,談一談「人才應該具備哪些素質」。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參與、引導)
學生發言:
XXX:從《愚公移山》中我明白了人才應具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毅力。
XXX:《愛蓮說》告訴我們人才要有「蓮」那樣高潔的品質。
XXX:《扁鵲見蔡桓公》中,扁鵲作為人才,在遇到桓侯的幾次「不悅」、「不應」後,他非但沒有想方設法去克服困難,反而選擇了「逃秦」之路,這是不對的。作為人才他應當善於發揮自身的作用。
教師:是的,真正的人才應該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一個意志堅強的人,一個富有才學的人。人才需要自己歷煉,也需要「伯樂」的成就。同學們再暢所欲言,聯系生活談談「伯樂」在選拔人才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
學生發言:
XXX:要有不同的衡量人才的標准。
XXX:「伯樂」選拔人才要多角度、多層次。
XXX:「伯樂」應該擦亮眼睛,選拔出真正的人才。
教師:好!從同學們的發言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敏銳的思維,感受到了你們對「伯樂」與「千里馬」的關注。「人才」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還將一代一代地延續,還將會上演更多更精彩的劇集。
今天,我們的討論就到這里。我相信,今天的這堂延伸課大家一定從中獲得了嶄新的閱讀感悟,體會到了更多的閱讀樂趣。請同學們在今後的閱讀中也像今天這樣嘗試用新的眼光,新的思維去感悟文章,你將大有收獲。
案例反思
可以說這是一堂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閱讀的實踐課。在這堂課中大部分的學生 能根據 老師的問題開動腦筋,調動積累,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課堂氣氛活躍。
我認為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該多鼓勵學生像今天這樣,閱讀文章不要只停留在研究文章的共性思想上,而應該拓寬思維,聯系生活,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個性化的感悟。
我會將這種個性化閱讀指導課延續下去,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細心捕捉學生們閃現的靈光,創新的火花。收起
⑷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一、 處理好師生之間關系,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
現今,教師的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而新課標又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作為班主任,我們應該貫徹落實人文主義來管理班級,從而建立和諧的校園和師生關系。
1、 尊重是基礎,教育首先應該從了解和尊重學生開始,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前提。我們都知道,在接到一個新班級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摸清班級情況,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然後去了解學生們的心理,尊重學生的意見。在班級管理中讓學生們充分享受人格尊嚴,尊重學生們的業余愛好和理想追求,教師在尊重這些的同時,應該再進行適當的引導。
2、 寬容大度是關鍵。教育是愛的事業,寬容是愛的體現。當學生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懷有寬容的心態取代嚴厲的訓斥,這樣,當我們懷著一顆寬容的心去管理學生時,學生的心中會是感動的,會有實實在在的歸屬感。
二、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實踐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可以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班主任要組織一系列適合小學生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成長。
1、游戲法。對於實踐活動可採用游戲法,結合教材做游戲,通過游戲讓學生了解和明白,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克服不健康心理。
2、表演法。小學階段的學生表現欲普遍很強,教師應該根據這一特點,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盡可能的提供他們表現自我的舞台。
3、走進大自然。學校應該經常組織學生社會實踐和郊遊等集體活動,讓學生們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鼓勵孩子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體驗生活的多姿多彩。
⑸ 怎樣寫好小學數學教學案例
案例這個詞對大家來說也許比較陌生,但其真正含義卻是我們所熟悉的。在大約100年前,案例一詞開始在國外大量文獻中出現。它在商業、法律、醫學領域中被廣泛用來教授實踐的主要觀點、技能、隱含的原則已經好幾十年了。但運用到教育領域卻是20世紀70年代的事。在教育領域,它最初主要用於教師教育,不過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認識到,只要掌握了研究分析案例的方法與技能之後,對於教師或教師組成的共同體來說,使用案例可以快速地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在他人的經驗中得以高效地學習。對於撰寫自己案例的教師來說,既可以深入反思自身的教學實踐,有效地改進自身的課堂教學,同時可以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共同提高。在我國教育界特別是數學教育界,案例的興起大約是十年的時間,對於我們而言,其理論和實踐方面都還有諸多要深入研究的必要,對其認識也還有一個逐步深入的過程。在對案例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我們應該開展案例實踐工作,包括案例寫作、案例教學、案例研究等活動。「案例來源於實踐,但不等同於實踐的復製品」,它超越了一般教學指導書的「有效教學行為」和「應該……」的羅列式所帶來的感覺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將讀者帶到一個充滿了目的性、不確定性、偶然性、隨時要做出決定的熟悉環境中。在提供理論分析框架基礎上,讀者可以進行深刻思考分析,並反思自己的教學,進而影響自己的教學行為。
一、什麼是教學案例
關於教學案例的含義,許多專家學者有過不同的表述。雖然說法不盡相同,但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識。
1.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教學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誰寫的。)
2.教學案例是一個實際課堂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寫什麼。)
3.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典型行為、思想、情感在內的故事。(故事形式。)
4.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故事發展線索。)
5.教學案例是從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實例,在被描述的具體情境中包含一個或者多個引人入勝的問題,同時也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和技巧,有具體情境的介紹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論思考和對實際活動的反思。(故事發展過程。)
6.教學案例都要突出一個鮮明的主題,它常常與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實際教學活動中常見的疑難問題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關。它源於教學實踐但又不是簡單的教學活動實錄,它有相對完整的情節乃至戲劇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發生的過程,反映教學實踐中的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變化,揭示教學工作的復雜性,並引人思考。(故事主題。)
綜上所述,教學案例是關於實踐的,是關於行動、意圖和教師職業責任的,也是關於變數、意義、理論觀點的多樣性的,即案例蘊涵了教學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問題性。
教學案例是關於某種具體情景的記錄,是對當前課堂中真實發生的事件或情景的描述,它不能用杜撰的事實來替代,也不能用從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論中演繹得出的事實來替代,它描述的是具體的、特殊的、需要進行探索和解決的兩難境地和緊張狀態。
閱讀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教師、教育研究者可以不親臨現場就能訪問多種多樣的教學情景,對不同教師的教學實踐進行評價。撰寫一個具體的教學案例,不僅應當有對事件的描述、有解決問題的技巧,還應當有恰當的理論作為支撐,蘊含一定的教學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案例素材的收集必須以一定的理論為基礎。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寫案例的作者應當能夠從實踐中總結出一定的經驗教訓,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一個好的案例至少要具有如下一些特徵:1.把試圖要反映的問題、事件發生的背景交代清楚(故事發生的背景);2.事件發展過程中主角、配角關系明確,語言明晰,角色的心理感受、體驗應表現得淋漓盡致(故事發展的過程);3.探討的問題具有普遍性,其他人也是可能遇到的,並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徵(故事反映的主題);4.反映教學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數學任務)。也就是說,案例的描述要引人入勝,案例問題要反映教學中存在的普遍而具體的問題,教學注釋則要反映案例作者或者研究者對教育教學基本問題的看法。因此並不是所有教學實例都能成為一個案例。
作為一個能夠提供借鑒的好的教學案例,既可以是教學活動中的成功事例,也可以是教學實踐活動中遭遇過的失敗,前者可以提供經驗,後者可以提供教訓,都同樣具有借鑒意義,失敗事例可能更有意義。
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疑難問題,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時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例證。教學案例是教師學過程中,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偶發事件、有意義的、典型的教學事例處理的過程、方法和具體的教學行為與藝術的記敘,以及對該個案記錄的剖析、反思、總結。案例不僅記敘教學行為,還記錄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反映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它既有具體的情節,過程,真實感人,又從教育理論、教學方法、教學藝術的高度進行歸納、總結,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諦,予人以啟迪。可以說,教學案例就是關於某個具體教學情景的故事,既有故事發生背景,又有故事發展情節。在敘述這個故事的同時,人們常常還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點評。所以,一個好的案例,就是一個生動、真實的故事加上精彩的點評。
二、教學案例的特點
1、案例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說明道理。
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來看,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2、案例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
教案和教學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學措施的簡要說明;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經發生的教學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達到什麼目標,一個是結果達到什麼水平。教學設計不宜於交流,教學案例適宜於交流。
3、案例與教學實錄的區別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接近,它們都是對教學情景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而案例則是有所選擇的,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或理性思考)。
4、正確認識教學案例
由於人們對教學案例理解上的偏差,致使有些不是案例的文字,卻以「案例」的名義出現在一些正式的出版物或網站上,引起人們對案例認識的混亂。典型的例子是在網上很多「教學案例」欄目中,把教案、教學設計、教後感或課後感、課堂實錄,乃至教學總結、教學測試題,統統納入其中,恰恰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案例」。
至此,對於什麼是教學案例,我們應該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
(1)案例是以真實教學狀況和事件為基礎的敘述性檔案;
(2)案例是由多種角度來呈現故事的背景、所有的人物和情況;
(3)案例要成為討論的題材,必須包含有足夠的細節和必需的信息資料,使用者才得以進行詮釋,引發深入的分析。
教學案例的特點是:
——真實性:案例必須是在課堂教學中真實發生的事件;
——典型性:必須是包括特殊情境和典型案例問題的故事;
——濃縮性:必須多角度地呈現問題,提供足夠的信息;
——啟發性:必須是經過研究,能夠引起討論,提供分析和反思
⑹ 小學教育個案調查報告怎麼寫啊
調查就要設定一個時間段,收集相應的表現材料,包括文字、圖片等等;還有既然是個案,就要針對某一個對象,收集其各個方面的具體表現,尤其是突出通過教育後與之前相比取得的進步。報告應突出教育活動之前的狀況,教育過程中的對策,變化,進步,取得的效果,要有細節,有反思,著重敘述教育過程採取的改進措施,取得的效果!
⑺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個案,案例,反思
「克和千克」教學設計
惠州市第十一小學 楊瑞兒
[設計理念]
克與千克對於二年級小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質量概念,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以及實際生活經驗,在課堂設計中,通過掂、比、估、稱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強調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概念,並了解克與千克單位間的進率。並在動畫故事中應用所學知識,體會知識的價值。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克和千克」。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通過操作、觀察,使學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養操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生活意識。
[教具准備]
多媒體課件、新版1角硬幣若干、1千克大米6袋、200克紅豆6袋、500克花生6袋、2千克沙子6袋、蘋果6個、100克、200克、500克、800克沙子若干袋、盤秤6台。
[教學過程]
一、課前准備
學生到超市進行有關物品重量的調查活動,並完成下表。
物 品 名 稱 物 品 重 量
二、從生活中引入
師:前幾天,同學們到超市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的重量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你有什麼收獲?
生1:我知道一包糖果重400克。
生2:我調查到一包方便麵105克。
生3:一袋家庭裝洗衣粉是3千克。
……
師:剛才同學們所讀到的「克」、「千克」就是國際上所統一使用的重量單位。(板書: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中學習
1、認識秤。
(1)師:你們是怎樣知道這些物品的重量的?
生:直接看物品包裝袋上所標識的重量。
師:這個方法不錯,但很多物品沒有包裝袋,比如雞蛋,蘋果等物品,要知道它們的重量怎麼辦呢?
生:可以用秤來稱。
師:對,要想知道物品准確的重量可以用秤來稱。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秤?
(2)學生自由說生活中常見的秤。教師課件展示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詳細介紹盤秤的使用方法(課件展示)
A、觀察秤面,說說秤面上有些什麼?
B、介紹秤面中如何來分大格、小格,且它們各表示多少重量的克數。
C、識秤練習。說出課件展示的稱面上重量克數。
2、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
(1)師:同學們調查知道表示物體有多重用「克」和「千克」作單位,那麼1克有多重呢? (板書:1克)
(2)讓學生掂一掂1枚1角錢的硬幣,說說感覺如何?
(3)學生舉例說一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
(4)師:那麼1千克又有多重呢?(板書:1千克)
(5)讓學生掂一掂1袋1千克重的大米,與1枚1角錢的硬幣比較,說說感覺如何?
(6)稱一稱1千克大米,看盤秤指針變化,並在盤秤上做個記號。
3、「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
師:「千克」與「克」是兩個不同的質量單位,那麼1千克會是多少個1克呢?咱們來做個實驗吧。這兒有標有不同克數的沙子,每小組派一名代表來拿物品放在盤秤上稱,使它們的重量剛好是1千克,再把裝袋上所標識的重量加起來,完成記錄表。並說一說你發現了什麼?
每 包 重 量 數 量
100克 袋
200克 袋
500克 袋
800克 袋
總 重 量 克
師:從以上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板書:1千克=1000克)
4、小結:生活中較輕的物品我們用「克」作單位,較重的物品我們用「千克」作單位。
三、在生活中實踐
師:請每個小朋友掂一掂、估一估這袋紅豆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小組合作稱一稱這袋紅豆到底有多重?
生:200克。
師:請每個小朋友再掂一掂這袋花生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小組再稱一稱這袋花生到底有多重?
生:500克。
師:請你們再掂一掂這袋沙子有多重?
(學生活動)
師:稱一稱這袋紅豆到底有多重?
生:2千克。
師:那1個蘋果有多重呢?請同學們先掂再稱,再說說大約多少個這樣的蘋果是1千克。
四、應用拓展
師:老師為同學們帶來了一段動畫片《巧陪玻璃杯》,你們想看嗎?
動畫:星期天,小豬和機靈狗一起到花狐飲料屋去喝飲料。小豬不小心打爛了花狐的玻璃杯。花狐想敲小豬一筆,要小豬陪100個玻璃杯。面對一地的碎玻璃,誰也說不清打爛了多少個玻璃杯。
讓學生伸張正義,自由發言,為小豬出主意。
再放動畫:機靈狗想出一個巧主意,先把一個完好的玻璃杯稱一稱它的重量(200克),再稱一稱玻璃碎片的重量(1000克)。
讓學生算一算小豬應該陪幾個玻璃杯。
五、課後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獲?學了新知識有何感想。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課後反思]
克和千克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兩個既陌生又熟悉的概念。在課前我讓學生到商場進行了一次實踐調查活動,使 學生親身感受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同時讓學生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讓學生了解克和千克單位之間的進率,我並沒有直接告訴學生1千克=1000克,而是讓學生通過做實驗,總結得出1千克=1000克。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倡的過程性目標。在練習部分,學生通過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對克和千克的質量概念進一步加深認識,並培養了學生的估計意識。課的最後,我讓學生為小豬出主意,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生活意識,體會知識的應用價值。
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由始至終都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⑻ 小學生教育典型案例
姓名:張某
性別:男
年齡:八歲
二年級學生
二、問題及行為表現
1、學習缺乏主動性。能完成作業,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沒有鑽研精神。
2、性格倔強、固執。與人相處辦事,不計後果,缺乏自製力,責任感淡薄
3、處事情緒化,易沖動。遇事不冷靜,有逆反心理,虛榮心較強。
4、生活自理、自主能力較差。有依賴和惰性心理,聰明但不愛多動腦。
5、主要原因是由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
三、有關資料的調查
張某同學今年八歲了,由於頻繁轉學而成為問題學生。在家裡是獨生子,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從小在爺爺奶奶呵護下長大,由於是男孩,更是得到奶奶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溺愛,誰也不能碰他一下,誰也不能罵一句,,再加上家庭優越的物質條件,使他養成了固執、偏激、倔強的性格,辦事不愛動腦,我行我素,不計後果,出了問題又缺乏責任感,表現出逆反心理。學習缺乏自覺性,老師布置的作業完成了事,多一點也不想做,沒有毅力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根基打得不牢,使學習成績處於下游。做了錯事,不接受批評,不讓人家說,表現出較強的虛榮心和反抗心理。
四、個案分析
針對張某同學的個性心理特點,經調查了解,我認為他的個性問題來源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兩個方面:
1、鑒於他從小嬌生慣養,被捧為掌上明珠,凡事隨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員所溺愛,過於放縱,使他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養成了依賴別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級里,一則年齡大,二則學習成績不好,又缺乏認真、刻苦的學習精神,對較難的問題不願意動腦筋,又不肯問別人,不懂裝懂,長期發展下去,知識掌握不牢。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認為反正也就這樣了,甘拜下風,自暴自棄,致使成績下降,凡事總覺得自己對,對自己認識不清,出現情緒不穩定現象。
五、採取的方法和實施過程
1. 根據張某的實際情況,我認為他的本質是好的,如果與家長配合共同對他進行耐心細致的教育和幫助,他是會有改變的。於是我與其父母取得聯系,讓他們勤與孩子打電話交流溝通。並讓他的爺爺奶奶一定要改變對孩子的教育態度,與老師更好的配合,嚴格管教孩子。
2. 他經常犯錯誤,出問題的方面,我則耐心指導,認真幫助他分析錯誤原因,讓他自己找出錯誤所在。同時,沒有放鬆對他的教育,用愛心去關懷愛護,用愛心去嚴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師對他的關愛,有利於形成他良好的行為規范。
3. 針對張某惰性強的缺點,激發他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熱情,值日生工作他認真做,就給予鼓勵;主動幫助教師拿教具等則給予肯定,經與家長溝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幫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我則耐心幫助他建立起熱愛生活的信心。
六、教育效果
經過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張某有了一定的進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一樣,它具有穩定的特點,要徹底改變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現在,張某對教師尊重,學習目的有了明確的認識,能堅持上滿上好各門課程,成績逐步提高。他對生活也滿懷信心,情緒較穩定,沖動事件逐漸減少,對勞動有了初步認識,值日主動、熱心肯干,犯了錯誤能認識到錯誤在哪兒。任性、固執得以緩解,辦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減弱,他現在仍缺乏刻苦學習的精神,對較難的問題易放棄,缺乏堅強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較弱,對於他今後的教育仍是長期的,我希望他會成為堅強、有知識的身心健康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