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提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設計能力
一、教師應當接受專業的培訓
教師通過參加教育主管部門舉辦的各種教學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法,從原本單純的「教」,變成與學生互動,教學相長;認真學習專業知識,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對於數學教學來說,學生們學會了某一種數學知識,卻沒有學會學習的方法,更不會把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這不但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反而抑制了學生本身具備的能力,堵死了學生多方面發展的道路。而接受過專業培訓的教師,在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更能夠發掘學生的潛力,對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強大的推動作用。
二、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
教材是教學最基本的依據,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當圍繞教材展開。教材也是連接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重要紐帶,依據教材,教師才能夠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雖然現在提倡多姿多彩的教學方法,然而前提是要基於教材和課程標准要求的基礎上。有些教師採取了趣味的教學方法而使課堂熱熱鬧鬧,卻忽略了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學習輕鬆了,興趣濃厚了,然而卻沒有學習到應該掌握的知識,這豈不是本末倒置嗎?熟悉教材中的知識是教師最基本的責任,並且還應該掌握一至六年級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教師應當根據教材中的知識,制定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把握好教材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採用多樣的教學模式,才能保證不「跑題」,從而讓學生在有趣的課堂上學到知識。
三、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方式與心理情感
每個學生的性格不同,在學習數學時的表現就會有很大的差別。教師應當多加關注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比如有些學生善於嚴密地思考,在某一處數學知識上,要把每一個點都想到,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就是不會漏掉重要的信息,但是,卻花費時間比較長,教師就應當教該學生如何篩選數學知識中的重要信息,忽略不重要的部分,從而節約學習的時間。而有些學生善於跳躍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是速度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強,卻容易因為馬虎粗心犯下錯誤,教師就應當引導學生養成仔細認真的好習慣。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有利於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把學生喜歡的事物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到一起,讓學生在娛樂和游戲中學習,這比單純地講解教材中的知識效果要好得多。
四、教師應當靈活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對於小學生來說,他們還無法總結出具體的學習方法,而相對來說,教師的教學方法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模式,合適的教學方法,能夠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所謂合適的教學方法,其真正的含義就是適合教師所教的學生的教學方法,某一種學習方法對於某一個班級適合而對於另一個班級就未必適合,而教師要做的就是要使教學方法盡可能地適合大多數的學生,而對於情況比較特殊的學生,教師要多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幫助他們適應學習環境或者是專門針對這些學生制定適應於他們的教學方法。對於教師來說,每個學生都是平等的,教師不應當因為自己教學方法的問題而造成某些學生學習方面的困難。教師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也應當符合這一要求。
五、教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要想讓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學習取得好的效果,單純地依靠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是完全不夠的。教師在教學之前就應做好准備工作。教師應當在課外研究好教材中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預測哪些知識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應採用怎樣的教學方式學生更容易理解,並認真寫好教案設計。在上課的時候會用到哪些教具,教師也應當在課前准備好。而在講完一堂課之後,教師應當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並且及時與學生交流,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幫助學生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在課外做好這些工作就會減輕自己和學生在上課時的負擔,學生們學習的時候也會很輕松。從這一點來看,教師的課外工作的重要性絕不亞於課上的工作。
六、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開展教育科研是興教、興校、育人的根本保證。」教師不僅要善於教,而且要善於研究教;不僅要培養學生,而且要通過科研,培養自己,教研相長。一方面,教師研究的問題直接來自教育教學實踐,是為解決具體問題服務的,它有極強的針對性和目的性。只有使科研與教學相結合,教師的科研活動才有價值。另一方面,教師的科研應體現在如何將已有的教育理論研究成果盡快地轉化到教育教學實踐中去,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第三,教師在教育科研中應是一名學習者。首先,教師參與教育科研的學習者角色是一種自主式的學習主體。教育科研是一個不斷發現、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正是「學習」的本質所在。其次,教師作為自主式的學習者是貫穿教育教學過程始終的,只有學習行為日常化,教師的科研水平才能不斷提高。唯有如此,教師才不是在自己的領域里被動的工作,而是主動地創造;他便不再是一支燃燒得什麼也沒有的蠟燭,而是用科研不斷照亮自己前進的道路;他便不再是一個只對教材做膚淺了解、按教案簡單操作的工匠,而是必然成為攀登教育科學藝術高峰的實踐者。
七、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對於任何一名教師來說,都不可能一開始就把教學工作做得完美無缺,都是在一次次地教學中不斷地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教學能力才得以慢慢提高。在總結自己經驗的同時,也要借鑒其他教師的方法和經驗,尤其是那些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取得過優秀教學成績的教師,他們身上有著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教學生,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習、反思,這樣才能夠讓自己的教學能力不斷進步,讓學生也跟著自己一起進步。新時期採取的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小學數學教學也應當不斷地進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師接受專業的培訓、認真研究教學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並且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做好課內和課外各方面的工作;積極參加教育科研,總結教學經驗,從各個角度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並且讓這種教學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得以運用。在教學中取得更顯著的成就,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並且為學生進一步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素質教育對教師基本的要求。
2. 小學數學教學經驗交流發言稿 怎樣備課更有效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要想真正的上好一節課,備課是關鍵,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教學質量的好與壞。通過備課,你可以查出在應傳授的知識上還有什麼遺漏,該准備的是否都准備好了,然後你才能胸有成竹的走向講台,「傳道、授業、解惑」。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如何備好一節課小學數學課?怎樣才能達到備課的最高境界?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充分了解學生,找准教學的起點。
1.了解本班的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教學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上課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實際情況,只有深入了解了學生教學才能有的放矢。因此在設計教案時,要真正吃透學生,深入分析學生的基礎,全面了解學生的素質發展狀況。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一樣。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考慮怎樣讓學生自主的學會知識,還要考慮如何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還要考慮如何設計練習題,不僅要有鮮明的針對性,還要有層次性,能夠照顧到全班學生。尤其重要的是還要想到這節課那些同學學起來有困難,需要老師的指導,好在課上作重點地輔導、點撥。只有這樣才能把課上好,上實,才能真正做到促進全班學生的發展,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
2.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情況。
教師課前必須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程度,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還沒有掌握,有多少學生已經掌握,哪些知識學生能自己學會,哪些需要教師引導。
3、了解學生的心理准備狀況
了解學生心理是備好課的切入口和關鍵。要獲得成功,關鍵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加與到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教師備課要把握學生的心理規律、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要求等情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內容存在的偏見或誤解,根據大多數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特點,對教材進行重組、加工、再創造,力求使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興趣。
二、要吃透教材,科學地確定好教學目標。
備課時要吃透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恰當地確定好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和關鍵,才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這個環節上,要深入理解這一部分內容和前後的知識是如何銜接的,有幾個知識點,這些知識點之間是什麼聯系,哪一個知識點最關鍵。只有抓住這些,教師上課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游刃有餘的駕馭課堂教學。
三、要備重難點
重點往往是新知識的起點和主體部分。備課時要突出重點。一節課內,首先要在時間上保證重點內容重點講,要緊緊圍繞重點,以它為中心,輔以知識講練,引導啟發學生加強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點,講中出重點,才能使一堂課有靈魂。
所謂難點,即數學中大多數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有時是一致的。備課時要根據教材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學生的基礎來確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認真研究,抓住關鍵,突破難點。
四、要備交點
即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數學知識本身系統性很強,章節、例題、習題中都有密切的聯系,要真正搞懂新舊知識的交點,才能把知識融會貫通,溝通知識間的縱橫聯系,形成知識網路,學生才能舉一反三,更有利於靈活地運用知識。
五、要備疑點
即學生易混、易錯的知識點。備課時要結合學生的基礎及實際能力,找准疑點,充分准備。有意識地設置懸念,多用啟發,讓學生積極思考,質難質疑,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教師指導則點到為止,讓學生自己把能力充分發揮,將疑點搞清楚。
六、備課要設計自主探索的環節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內容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為此,我們要使用好新教材,挖掘新教材各種資源,為學生設計自主探究的學習環節。備課時應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得出的,教師決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決不暗示;凡是學生難於理解或不易接受的,教師要點拔引導,讓學生去主動建構;凡是學生獨立學習有困難的,可能通過小組合作,進行互相幫助學習。如教學「比的基本性質的運用」時,可設計三個不同層次的自主探究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方法,開展自主學習。第一層次,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可以自己獨立嘗試進行化簡比。第二層次,認為感到困難的,可以打開課本進行自學,教材是怎麼做的?第三層次,經過自己努力後還有困難,可以請教他人,求得別人幫助。
七、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的開發教材資源。
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名優秀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實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與手段的完美統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區、本人的教學風格等特殊性實現有效的整合,也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對學習內容、教學方法的需要,才能調動教學雙方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六、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將平時星星點點的啟發和頓誤、有特色的教學經驗和典型問題記錄下來,既要記成功之舉,也要記「敗筆之處」:既要記學生的見解,又要記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千變萬化法,更要記下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更能為寫教學論文提供題材,為教育教學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要備好一節課,必須針對學生的現有水平,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性的處理教材,合理科學的確定探究目標,靈活安排教學結構,採取生動有效的教學方法,拓寬數學知識領域,充分體現數學價值的魅力。我們教師只有不斷地努力,力爭備好每一節課,才能上好每一節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被社會所淘汰。
3. 結合自身教學經歷,談談對「有效小學數學教學」的理解
有效小學數學教學是數學思想方法是學生認識事物、學習數學的基本依據,是學生回數學素養的核心。答數學思想方法是處理數學問題的指導思想和基本策略,是數學學習的靈魂。數學思想方法是伴隨學生知識、思維的發展逐漸被理解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悟是在學生數學活動中積累的。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可以使學生自覺地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能力,最終通過自身的學習轉化為創造能力。這對於學習數學、發展能力、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4. 需要一篇淺談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論文
中小學教師應樹立有效教學的觀念。現代研究表明,有效教學是建立在兒童原有經驗基礎上的,沒有兒童的積極參與和原來經驗的建構,脫離兒童主動參與的灌輸,都是低效學習。可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好書本知識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精心組織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努力增強教學過程環節對學生的吸引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只有這樣,學生的聰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發揮,學習潛能才能得到開發,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條件。下面對「如何才能使學生參與教學,使教學成為有效教學」談談個人的幾點體會:
一、克服「命令主義」的傳統觀念,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
長期以來,教師照本宣科,教師說怎樣,學生就照著怎樣做。這些觀念影響了學生,使他們的思想受到限制,嚴重阻礙思維的發展。因此,無論在生活還是在教學中,教師應擺正自己的位置,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作用」,尊重學生,愛護學生,鼓勵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還要虛心地聽取學生提出的建議,這樣,師生之間會增強信任,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此外,還要允許學生出錯。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大膽思考,積極發言,說錯了不要緊,從而解決了學生的後顧之憂。這樣,學生就會大膽想像,積極思考,敢於發表觀點,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知識。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
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就必須精心創設情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探究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狀態。
三、突出過程,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學生有了參與意識後,教師應及時地引導學生參加教學活動,這時必須突出教學過程
教師要精心組織新授過程,提供參與機會。努力誘發學生積極思維,促使學生利用原來的知識結構來學會新的知識。例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時,為什麼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以寬?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聯系?這些都是教學中必須突破的難點,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用12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任意的長方形有幾種拼法?拼好後思考以下問題:這些圖形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這些圖形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每個圖形的長、寬與面積之間有什麼關系?隨著操作,學生的思維也隨之展開。他們通過動手、動腦,小組討論,很快發現長方形的長是多少厘米,沿著它的邊就可以擺幾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有幾厘米,在這個長方形里就可以擺幾排這樣的長方形。在通過有關演示和共同討論,發現每個長方形的面積都剛好等於長和寬所含厘米數的乘積,於是推導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四、必須遵循學習規律,給足學生思考、動手操作需要的時間,教師提出問題後不急於讓學生回答
學生由於思考的時間不足,無法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很多問題,但只是一問一答地解決,達不到激發悟性的目的,其間雖然也給學生參與提供一定的機會,但沒有給學生留足時間,這樣就達不到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目的,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低效教學。因此,多給學生時間和機會,盡可能激發他們的自我投入意識,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要實現有效教學,提高小學教學效果,就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教師不僅要研究教學方法,還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學;凡是學生能自己動手做的,就應該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做,盡量給學生提供表現自我能力的機會。
5.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有效反思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三、教學准備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學習新課 a、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b、學習生字詞 c、想想課文講的是件什麼事 d、小組討論、交流。 e、教師相機輔導,理清課文脈絡 3、指導感情朗讀,入情入境
6.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做到有效評價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因為新課程強調,課程改革絕不僅僅是換一本教材,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種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實踐。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打破以往那種陳舊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他們感到自己確實是與眾不同。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恰當評價和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平時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提問,在解答問題時,讓學生互相參與,誰來回答他(她)的問題?還有其他的答案嗎?這樣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並讓他們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問學困生時,我還為他們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並常使用一些激勵性語言,以此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
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被動者,即老師怎麼說,學生就怎麼做,而學生的創造潛能無法挖掘出來,因此許多學生也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每一個人都有創造的慾望和享受創造後的無比喜悅之情,因此本人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很重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如:我在教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考慮到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徵已有所了解,所以課堂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程序,不是先安排學生按課本上的數據去計算,而是讓學生找出教室內長方形的物體,並且讓學生自由組合,動手測量長方形物體的長與寬及收集數據,然後經小組討論後,再計算出結果。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新知識形成了獨特體驗,真正享受到了創造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一直以來,學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大部分老師也認為數學課堂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太好。那原因在哪呢?本人認為:主要是數學的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的缺乏,俗話說:生活是智慧與知識之源泉,數學課堂教學如果完全脫離了生活,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顯然感到枯燥無味和厭倦。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創設親切、自然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農村學校教學設備不太建全,而在校園中玩玻璃球比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了,所以我教三年級《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就把玻璃球當做教具,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在口袋中裝有紅、黃兩種相等的玻璃球,要求學生每次摸1個球,摸出以後,再把球放回袋中,一共摸40次,還要把每次摸到的顏色球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在《摸球記錄表》里,然後分別統計摸到紅、黃球的次數,並填入《摸球結果統計表》中。這樣,不管尖子生或學困生,他們都興趣十足並帶著一種輕松自如,頗有興趣的心態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他們兩人一組自己去操作,去思考,這樣也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也非常不錯。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玩中)感知數學,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具能取得意料不到教學效果。
教學法專家不是說過:評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只考慮教師怎麼教,而要時時想著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願望,是否有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主要看教學效果如何。要看教師的教學是否體現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效評價也離不開我以上所述的三個觀點。
7. 如何評價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反饋案例
雖然新一輪課堂改革已開展了七個年頭,
我們小學數學教師也在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中努力地探索、學習了七年,
然而傳統的課堂教學現象濤聲依舊仍然存在。試問,當我們面對著一個個有著不同的個性;有著不同的心理;有著不同的愛好;有著不同夢想的學生;而他們在課堂中又隨時出現許多末能預料的想法時,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的瞬間,該如何去決策?特別是小學數學教師,如何做才使得數學課堂教學做到有效評價呢?下面我談一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因為新課程強調,課程改革絕不僅僅是換一本教材,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種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實踐。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打破以往那種陳舊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他們感到自己確實是與眾不同。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恰當評價和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平時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提問,在解答問題時,讓學生互相參與,誰來回答他(她)的問題?還有其他的答案嗎?這樣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並讓他們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問學困生時,我還為他們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並常使用一些激勵性語言,
如:你再想一想好嗎?你的學習態度好,也很積極,老師很喜歡你,你也很棒!讓我們都來幫幫他(她),等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讓他們感覺到自己表現得也不錯。還有讓學生討論問題時,我會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主動走下講台,對他們進行個別引導,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不太好而又調皮的學生,這樣做會讓他們感覺到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而且他們還會認為自己是班中的一員,以此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
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被動者,即老師怎麼說,學生就怎麼做,而學生的創造潛能無法挖掘出來,因此許多學生也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每一個人都有創造的慾望和享受創造後的無比喜悅之情,因此本人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很重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如:我在教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考慮到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徵已有所了解,所以課堂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程序,不是先安排學生按課本上的數據去計算,而是讓學生找出教室內長方形的物體,並且讓學生自由組合,動手測量長方形物體的長與寬及收集數據,然後經小組討論後,再計算出結果。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新知識形成了獨特體驗,真正享受到了創造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一直以來,學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大部分老師也認為數學課堂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太好。那原因在哪呢?本人認為:主要是數學的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的缺乏,俗話說:生活是智慧與知識之源泉,數學課堂教學如果完全脫離了生活,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顯然感到枯燥無味和厭倦。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創設親切、自然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農村學校教學設備不太建全,而在校園中玩玻璃球比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了,所以我教三年級《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就把玻璃球當做教具,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在口袋中裝有紅、黃兩種相等的玻璃球,要求學生每次摸1個球,摸出以後,再把球放回袋中,一共摸40次,還要把每次摸到的顏色球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在《摸球記錄表》里,然後分別統計摸到紅、黃球的次數,並填入《摸球結果統計表》中。這樣,不管尖子生或學困生,他們都興趣十足並帶著一種輕松自如,頗有興趣的心態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他們兩人一組自己去操作,去思考,這樣也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也非常不錯。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玩中)感知數學,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具能取得意料不到教學效果。
教學法專家不是說過:評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只考慮教師怎麼教,而要時時想著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願望,是否有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主要看教學效果如何。要看教師的教學是否體現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效評價也離不開我以上所述的三個觀點吧?
8. 繼續教育:有效教學技能(小學數學)學習筆記
概論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技能
一、 小學數學教學技能的含義
1、 教學技能是活動方式
2、 教學技能是教師的教學行為
3、 教學技能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和認知活動方式兩者結合而成的系列
4、 教學技能是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動作技能、智慧技能、認知策略等一系列程序性知識
二、 小學數學教學技能的特點:智慧性、個體性、情境性和組合性
三、 雙專業化性:既不僅要具有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而且要具有傳遞知識、培養能力的專業技能。
專題一 教學准備技能(上篇)
模塊一 研究和處理教材
研究和處理教材,是教師分析領會、組織教材,以便有力於教學展開的一種實踐活動,是一件牽涉到整個教學准備的頭等重要的工作。
問題診斷
1、 照本宣科,機械照搬
2、 隨意改動,偏離教材
3、 解讀不透 不得要領
操作指導
1、 前後聯系,整體把握
2、 一課三問,深入思考
3、 先入後出,用教材教
思考與拓展
1、 隨著新課程的發展,教師應建立怎樣的教材觀?
答:陳舊的"本本式"的教材觀已不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了。我們必須確立一種新的教材觀--"材料式"的現代教材觀。
"材料式"的教材觀認為,所謂教材只是根據教學目標來組織的呈現了一定的教學內容和信息的供教師展開講述、闡釋、演示等活動和學生展開閱讀、視聽、操作等活動的材料。凡是承載教學內容和信息的物化的材料,如文字印刷材料、電子音像材料、實物材料等,都要視其為教材,甚至有人把教具也包括在教材的概念之內,因為教具是非常直觀化的教材,是教材的物化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說,教材的含義是很廣泛的。這就是"材料式"的現代教材觀。這種"材料式"的教材觀是一種大教材觀。"材料式"的教材觀把教科書看做教學中最主要、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學材料,但強調它不是唯一的教學材料。那麼,教科書又是什麼樣的教學材料呢?可以說它是供師生進行"教學對話"的"文本材料"。這個問題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教學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據此,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過程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以及現實中的"學生特殊客體論"和"主導主體論",而且在實踐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交往的本質屬性是什麼呢?是主體性。交往論承認老師與學生都是教學過程的主體,都是具有獨立人格價值的人,雙方都是彼此關系的創造者,都是交流的主觀能動性,兩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新課程提倡通過交往革除當前師生人際關系中普遍存在的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的傾向,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
其次,師生間的交往在教學中主要表現為師生間的對話,而對話需"文本材料"。中央電視台《實話實說》欄目的每一期都有一個主題,主持人、特邀嘉賓和參與聽眾都緊緊圍繞著主題,進行互動式的交往對話,對話的材料源於自己的生活經驗。這種材料可以說是一種"經驗材料"。教學與《實話實說》有其相似之處。教科書的每一課的課題,就如同師生對話的一個主題,主題之下的諸多內容就好比師生對話的材料,師生需要在有限的時空內,緊緊圍繞對話的主題,依託對話的材料,進行互動式的教學對話。這種對話的基礎材料是教科書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對話的材料,進行互動式的教學對話。這種對話的基礎材料是教科書所提供的"文本材料",此外還有其他相關的教學材料。如果沒有這樣的"文本材料",那麼師生之間的教學對話就會失去依託而變得漫無邊際,操作上既不可能,事實上也行不通。所以,像教科書這樣的"文本材料"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不可或缺的。
2、 教師研究與處理教材要注意哪些問題?
1)、與當地的實際相結合,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2)、挖掘教材的內涵與外延。
3)、不能照本宣科。
模塊二 研究學生 因材施教
問題診斷
1、 無視學生已有
2、 忽視學生水平
3、 漠視學生差異
操作指導
1、 研究學生,加強分析
2、 調整研究,靈活施教
思考與拓展
1、 有人說:怎樣對待學生,絕不是一個態度與方法的問題,從根本上說,他是一個思想觀念問題。你對這樣的說法如何看待?
2、 在教學設計中如何解決對學生分析不足的問題?答、對學情的准確把握是好的教學設計必備條件。下面僅對我在教學設計中對學情的認識和運用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大家一起交流。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系統中「影響學習系統最終設計」的重要因素之一。認真研究學生的實際需要、能力水平和認知傾向,為學習設計教學,優化教學過程,可以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率。 教學設計必須把學習和學生作為焦點,以幫助每一個學生有效地學習為目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把了解學生的興趣、動機作為分析學情的突破點。(1)了解學生的興趣、動機動機是激勵人去行動,以達到一定目的的內在因素;而動機又產生於人的興趣和需要。課堂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習,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教師所追求的語文教學的目的要求,必須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來實現。因而,語文教學要獲得成功,就要認真分析、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想方設法啟動學生的內驅力,並採取各種有力措施,把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納入合理的軌道,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外在的教學目標系統轉換為學生的心理需要,成為學生的學習目標,使學生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了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他才能具有達成目標的主動性,教學目標的實現才有保證。(2)分析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是學生達成目標的基礎。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知識建構。教學成功的關鍵是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能夠有效地吸收和運用。教學設計要研究學生的知識起點,能力水平,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學生學習語文的「最近發展區」。力求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水準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徵,使學生能體驗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察、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3)了解學生的認知傾向認知傾向也稱認知風格,指學習者個體在認知即信息加工和組織過程中,表現在認知方式方面的穩定的獨特傾向,表現在學習者個體對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考、記憶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上。學習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對信息的加工、處理、存儲的過程。不同認知傾向的學習者對於信息的加工、處理方式是有差異的。主要表現為獨立型與依存型,沖動型與沉思型等。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考慮學生的認知傾向,根據學生的認知差異不斷改進教學法方法和教學策略,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如對依存型的學生,注意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沖動型的學生,注意培養其有條理地、細心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另外,在組織研究學習小組時,教師如能根據學生情況,將具有不同認知傾向的學生組合在一起,讓他們在小組學習中,依據各自不同的特點去研究分析問題,相互取長補短。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全面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這樣的小組活動中,不同認知傾向的學生相互影響,也有助於對學生認知傾向的培養調整。因此,了解學生的認知傾向對教學設計具有重要的意義。模塊三 教學目標的設計
問題診斷
1、 目標虛空,紙上談兵
2、 目標偏位,陳述失當
3、 目標窄化,囿於知識
4、 目標封閉,發展僵化
操作指導
1、 認識重視,行動落實
2、 宏觀把握,微觀分析
3、 准確具體,學科本色
4、 關注全體,靈活調整
思考與拓展
模塊四 教學過程的設計
問題診斷
1、 缺少互動,結構封閉
2、 流於走場,過程確定
3、 過於簡略,主次不明
操作指導
1、 師生互動,走向開放
2、 充分設計,靈活行動
3、 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思考與拓展
模塊五 教學過程的設計
問題診斷
1、 墨守成規,陳舊老套
2、 簡單跟風,流於形式
3、 方式單一,脫離實際
操作指導
1、 推陳出新,著眼發展
2、 量身定做,適切為上
3、 組合應用,注重啟發
思考與拓展
專題二 教學准備技能(下篇)
模塊一 活動設計
問題診斷
1、 作秀表演多,課堂有效性差
2、 教師包辦多,學生自主性少
3、 行為參與多,思維參與少
操作指導
1、 明確活動的目的性
2、 增強活動的參與性
3、 提高活動的思維含量
思考與拓展
模塊二 作業設計
問題診斷
1、 簡單「拿來」多,自主設計少
2、 同一要求多,分層作業少
3、 書面作業多,活動性作業少
操作指導
1、 合理借鑒,為我所用
2、 分層設計,要求適宜
3、 動口動手,形式多樣
思考與拓展
模塊三 板書設計
問題診斷
1、 缺乏計劃,隨意而為
2、 主次不分,茫無頭緒
3、 形式單一,缺乏創意
4、 以貼代寫,難以調整
操作指導
1、 課前計劃,成竹在胸
2、 過程結果,並重考慮
3、 師生合作,突出實效
思考與拓展
模塊四 教學媒體的准備
問題診斷
1、 重課件製作,輕教學內容
2、 重現代教學媒體,輕常規教學媒體
3、 重課堂應用,輕課前檢查
操作指導
1、 明確目的,輔助教學
2、 合理選擇,組合應用
3、 准備充分,及及時預演
思考與拓展
模塊五 教學預案的撰寫
問題診斷
1、 機械照搬,簡單移植
2、 過程統一,實效不強
3、 過於簡單,隨意性大
操作指導
1、 博採眾長,貴在借鑒
2、 因人而異,講求實效
3、 詳略得當,綱舉目張
思考與拓展
專題三 課堂教學技能(上篇)
模塊一 教學導入
問題診斷
1、 耗時過長,喧賓奪主
2、 形式呆板,淡而無味
3、 脫離實際,導而不入
操作指導
1、 簡約明快,迅速切入
2、 形式多樣,引人入勝
3、 契合主題,符合實際
思考與拓展
模塊二 教學講解
問題診斷
1、 談講色變,排斥講解
2、 講解不當,事倍功半
3、 手段單一,缺少變化
操作指導
1、 准確認識,合理應用
2、 講解精煉,突出實效
3、 形式多樣,情趣並重
思考與拓展
模塊三 教學小結
問題診斷
1、 虎頭蛇尾,失之隨意
2、 簡單再現,缺乏提升
3、 形式單一,千篇一律
操作指導
1、 畫龍點睛,自然妥帖
2、 結構完整,注重升華
3、 形式多樣,注重變化
思考與拓展
模塊四 教學板書
教學板書是指教師通過設計和運用寫在黑板或投影圖片上的文字、符號、線條、圖表、圖像等向學生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
問題診斷
1、 煩瑣冗長,主題不明
2、 平庸呆板,乏味無趣
3、 雜亂無章,結構渙散
操作指導
1、 簡潔概括,主題鮮明
2、 生動美觀,引人入勝
3、 系統條理,結構清晰
思考與拓展
模塊五 教學媒體的運用
教學媒體分為傳統教學媒體和現代教學媒體。傳統教學媒體主要指黑板、掛圖、標本、儀器、教科書等;現代教學媒體主要指教學上使用的電子技術媒體,包括電影、錄音、錄像、投影及計算機等。
問題診斷
1、 舍本求末,弱化功能
2、 教學封閉,互動性差
3、 技術至上,淡化思維
操作指導
1、 強化認識,發揮功能
2、 加強交互,開放課堂
3、 合理搭配,協調作用
思考與拓展
專題四 課堂教學下篇
模塊一 教學提問
教學提問是指教師運用提出問題來促進學生學習,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啟迪學生思維,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的一種教學行為方式。
問題診斷
1、 頻率失當,數量失衡
2、 隨意性大,內涵不足
3、 形式單一,缺乏變化
4、 只顧提問,忽視引導
操作指導
1、 把握節奏,疏密有致
2、 精心設計,內涵豐富
3、 注重變化,形式多樣
4、 加強引導,因勢利導
思考與拓展
模塊二 教學對話
問題診斷
1、 教學單一,個別對話
2、 主題游離,各行其是
3、 虛假對話,形似神離
操作指導
1、 面向全體,多維對話
2、 主題明確,焦點集中
3、 真誠對話,形神具備
思考與拓展
模塊三 教學傾聽
問題診斷
1、 片面傾聽,有所選擇
2、 浮於表面,淺嘗輒止
3、 缺乏耐心,任意打聽
操作指導
1、 全面傾聽,整體把握
2、 主動傾聽,深入探尋
3、 尊重理解,耐心傾聽
思考與拓展
模塊四 教學引導
問題診斷
1、 越俎代庖,替代思維
2、 簡單機械,方法單一
3、 淺嘗輒止,缺乏耐心
操作指導
1、 把握分寸,相機引導
2、 方法靈活,因勢利導
3、 循循善誘,耐心引導
思考與拓展
專題五 教學評價技能
模塊一 課堂教學評價
問題診斷
1、 參與積極性不高
2、 參與深度不夠
3、 參與方式不妥
操作指導
1、 樹立先進教育理念,在評課中才能亮的出觀點
2、 斟酌課堂評價標准,在評課中才能把握評價精髓
3、 善於比較思考提煉,在評課中才能促進有效發展。
思考與拓展
模塊二 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
問題診斷
1、 評價內容倚重知識技能
2、 評價方式單一老套
3、 評價語言虛浮不實
操作指導
1、 評價內容應多元化。注意以下內容:1)多一把過程之尺;2)多一把個性之尺;
2、 評價方式應多樣,力爭靈活評價。口述點評;體態暗示;多媒體輔助;激勵語與體態結合。
3、 評價語言應精妙,追求藝術的評價(1)運用精妙的課堂評價語,提高評價的藝術水平;(2)作必要的評價語言儲備,以提高即時情景中評價的應對水平
思考與拓展
模塊三 學生作業評價
問題診斷
1、
操作指導
1、 樹立科學的學生學業評價理念
2、 靈活運用多樣的學生學業評價方式。課堂觀察;成長記錄袋;延緩評價;開放性任務;教學日記;評語
3、 合理地進行評價結果的處理。定性結果與定量結果相結合;評價結果不僵化;對評價結果做科學分析。
思考與拓展
模塊四 數學紙筆測試
問題診斷
1、 重視結論判斷,忽視理解概念
2、 隨意加減難度,忽視課標要求
3、 強調答案唯一,忽視學生個性
4、 重視模仿教材,忽視題型創新
操作指導
1、 數學測試的命題。體現人文性,命題中要激起學生大體情趣;突出方法性,命題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注重應用性,命題中要突出知識應用;凸顯實踐性,命題中安排動手操作題;培養創新性,命題中要增加開放性試題。
2、 數學測驗的組織。評價方式的多樣;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結果的分析;1)及早批閱試卷,發至學生手中。2)做好有關數據統計3)收集重點題以及錯誤率高的各種答題情況。4)組織講評課進行補救。上好講評課要做到:按類別講評,講評要有總結和提升,講究講評方法。5)教的反思與調整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試卷編制的本身,二是單元教學情況。
思考與拓展
專題六 教學研究技能
模塊一 數學微型課題研究
問題診斷
教師研究現狀暴露出的問題有
1、 為了門面而研究
2、 為了任務而研究
3、 為了研究而研究
操作指導
1、 體會微型課題研究
2、 把握微型課題研究的特質
3、 生成好的微型課題研究
4、 經歷完善的微型課題研究
思考與拓展
模塊二 課堂觀察式聽課
問題診斷
聽課中存在的誤區
1、機械型聽課;2、模仿型聽課;3、自省型聽課;4、評判型聽課
操作指導
1、 課堂觀察前——確定觀察的目的和規劃
2、 課堂觀察中——進入課堂及記錄資料
3、 課堂觀察後——資料的分析與結果的呈現
思考與拓展
模塊三 教學反思
問題診斷
1、格式單一,流於形式;2、隔靴撓癢,內容空洞;3、缺乏方法,成效甚微
操作指導
1、掌握方法,靈活運用;2、開放視角、取長補短;3、不拘形式,及時記錄
思考與拓展
模塊四 數學教研文章的撰寫
問題診斷
1、害怕寫;2、應付寫;3、湊合寫
操作指導
1、 選題與選材,科學可行,力求新穎;觀點新、視角新、例證新、結構新。好的選題來自:教材的鑽研、教學的實踐、聽課的賞析、爭鳴與碰撞、思考與探索。
2、 立綱與撰寫,彰顯特質,簡練生動
3、 修改與定稿,審視立意,斟酌細節
9.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過程從本質上來講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生作為學習過程的主體毫無疑義的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其主體意義體現在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對客觀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對自我認知結構的不斷完善和建構。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中心,牽著學生走。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發展。因此課堂教學中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出發點、依據和歸宿;是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要求;是踐行新課程理念的重要標志;也是評價一節課好壞的重要而又根本的標准。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想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重視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創設數學學習的良好情境,教育界已進行廣泛的討論,並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論認識與實踐經驗。新教材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教學策略。
實現情境創設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1、情境創設應目的明確
情境的創設,要有利於學生數學學習,有利於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數學思考、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如果是問題情境,教師提出的問題則要具體、明確,有新意和啟發性,不能籠統地提出諸如「你發現了什麼」等問題。
2、情境的內容和形式應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年齡特徵進行設計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二、重視學習過程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
1、激發興趣,產生參與動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沒有任何興趣,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尤其是低年級兒童,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如在教學《求未知數》時,我創設了「猜撲克牌」的游戲情境,第一次,我手拿兩張撲克牌,讓學生猜猜兩張牌分別是幾?學生興趣很高,紛紛舉手告訴老師他心中的答案。第二次,我告訴他們這兩張牌的和是9,這下,舉手的學生更多了,而且答案也更加的統一,出現了以下4種情況,A(代表1)與8,2與7,3與6,4與5。第三次,我告訴他們其中的一張牌為2,這時,幾乎是全班的小朋友都舉手了,而且喊出了答案7。這個情境的設計,不但了解了學生,把握了教學起點,而且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參與學習。
2、適時點撥,指導參與方法
如教學《筆算一位數乘兩位數》,當學生探究出豎式計算的「原始」演算法之後我沒有直接引出簡便演算法,而是讓學生利用探究出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接著再加以適時引導:「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你覺得這樣寫怎麼樣」,「要是能簡單一些就好了」,通過一個一個的設問、談話,一步步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目標:原始演算法「煩」,需要「簡化」。這時再通過動畫演示「出繁到簡」,使學生對簡便寫法的印象深刻。教師有效的引導,能確保學生探究活動的質量,使學生的探究活動更有意義,更為有效。
三、重視學習方式的有效性
一直以來,學生學習數學主要以接受學習為主,這樣學習的結果是學生的計算能力、解題能力特別強,而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卻沒有得到培養。為此,《數學課程標准》提出了「動手實踐、自主探求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我們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實現有效學習。
1、不排斥接受學習
數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科學,有其特有的結構性特點,有些知識是統一規定的,而不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能輕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說,這些知識的學習還應以接受學習為主,需要教師的講解或教師指導下的學習獲得,而無探究的必要。如:面積單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規定,四則運算順序的規定,等等。
2、重視探究學習
「探究」作為新課程強調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發學生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等優點,已逐漸為廣大教師所接受並在教學中運用,如「教學「量長量」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動手操作。為了巧妙地引出測量工具「直尺」,我先讓學生選擇身邊的工具量一量書桌有多長。有的用課本量,有的用鉛筆量,還的竟拔掉一根頭發量,就在這「熱熱鬧鬧」的測量操作中,學生得出結果也不一樣,對問題疑惑不解;同樣的桌子,為什麼測量後長度不一樣呢?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後,意識到操作時要統一測量工具。在重視探究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的是,數學學習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學生處處去親自發現和獨立探索。讓學生運用探究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我們更多要考慮的是學習內容是否適合於探究學習,從而確保學習的有效性。
3、加強小組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有利於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有利於張揚學生的個性。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條件,努力為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空間。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把握教師定位,發揮教師主導作用。②分工明確,讓學生成為小組學習的主人。③建立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四、重視學習情感的有效性
學生學習情感,直接制約著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中營造教學的和諧性,建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關系,對於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任何正確的反應給予積極的肯定,如微笑、點頭、重復和闡述學生的正確答案;對學生的錯誤回答或反應,教師不應該忽視或者嘲笑,而應該鼓勵學生繼續努力;教師應盡量與每一位學生進行積極的個人交流,認真傾聽和接受生一位學生對教學的正確想法。
總之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恆的追求追求。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我們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形成探究、合作、對話的課堂教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