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年級下學期牽手兩代家長課程一共多少講
這個我怎麼知道
我都沒見過
沒有聽說過
要怎麼回答你
2. 塑造孩子美的心靈《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2版》讀後感
[塑造孩子美的心靈《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2版》讀後感] 美,這是一個多麼迷人的字眼,塑造孩子美的心靈《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2版》讀後感。它帶給我們的是愉快、是歡樂、、、、、、。我們都愛美,外表的美讓人養眼,但心靈的美才讓人感到芳香四溢、回味無窮。人的內在美是人的思想、品德...、情操等內在素質的具體體現。孩子只有懂得了內在美,才會用心去發現美,判斷生活的真善美,才能塑造美的心靈。 專家說;「孩子的心就是一塊空地,播撒什麼樣的種子就長什麼樣的莊稼。」心理學家通過長期研究認為;兒童時期培養健康的人格的黃金時代,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是在這個時期奠定基礎的。如果有一個好的開始,將來可使孩子們在品德、智力都得到健康發展。如果忽視了,希望孩子成人以後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感情是比較困難的,甚至是不太可能了。所以趁現在孩子尚小,應趕快補上這一課。 關於家長 家長的言談、舉止、行為、待人、接物等都能體現家長的應有的氣質和風度,給孩子以美的影響。家長與長輩之間、同事之間、兄弟弟姊妹之間等是否做到尊敬、孝順、團結和友愛?是否讓孩子感到愛,理解愛,同時感激愛也產生了愛,同時也給予了愛呢?是否使孩子經常感受到美的熏陶,在充滿人性美、人情美、人格美、家風美的氣氛中健康成長了呢? 融入社會發現生活的真善美 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動人心弦的美,引導孩子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讀後感《塑造孩子美的心靈《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2版》讀後感》。它們每日每時都會出現。一位大學生把裝有車票、錢、證件還有銀行卡的錢包丟在計程車上了,可喜的是司機發現後就迅速的轉回來,瘋狂地找尋這位失主,直到找到為止;勇敢的警察跳下水去搶救落水者;還有那麼多的好心人在資助不相識的貧困生上學等等,演繹著經久不衰的美德每日每刻都會在我們身邊發生,真可謂道德的光芒比太陽還燦爛啊! 只有我們人人修德行德,學美行美,社會才能和諧。引導我們的孩子發現美、宣揚美、學習美吧,一旦懂得了美,而最終達到了心靈美和行為美時,我們播撒的種子才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內發芽、吐綠直至開花、結果。願美的心靈歷久彌新,願美的心靈永放異彩! 〔塑造孩子美的心靈《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2版》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牽手兩代幼兒家長課程隔代撫養存在的弊端是什麼
說到本質上就是人生觀,世界觀的不同,導致價值取向不同,分布到現實生活中就存在差異性了。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孩子能接受的教育,不然一切都是惘然徒勞無功的教育。我認為孩子還是自己父母帶的比較好,有些成長性的東西是隔代不能給於的!
4. 《牽手兩代》家長作業:了解孩子有哪些困惑,並解決
現在的孩子太過早熟,總認為我們大人的想法有問題不了解他/她們的想法。現在早戀太多 很多關於早戀的一切知識他們不能正確的認識,例如2性的生活對於我們這個 東方之國來說比較傳統,所以孩子們容易有偏差,可是這些我們做家長的不榮忽視,雖然我們很想迴避這樣的話題可是卻不能不承認這是個存在的問題。
現在的 孩子們都不能和家長做朋友,他們的困擾就是大人們不了解自己,就算孩子們的想法是錯的,做為家長的我們也該耐心傾聽完孩子的話,接著再慢慢的開到,而不是動用暴力。。。。。孩子們總認為家長給的零用錢太少,這些都是孩子們自己本身的問題。我們做大人的應該好好的檢討自己這樣才能去慢慢的說服孩子們。和孩子溝通是件不容易的事,需要很多耐心和時間尤其是對於男孩子。
5. 牽手兩代幸福路上家長課程作業紙討論原因如何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我的觀點六年級
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首先就是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對孩子要多一點寬容和耐心,學校要給孩子多一點鼓勵和溫暖。
6. 九年級牽手兩代---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教案
教
0教學名稱:《家長怎樣與孩子溝通》
00教學目標:
00通過這次家長會給家長和學生搭建一個溝通的平台,達到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的目的。幫組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關心、幫助、督促孩子,使孩子得到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00教學手段與教具:多媒體影視系統演示。
00教學過程設計:
00課前准備:
001.問卷調查:為什麼我們現在不太愛聽爸爸媽媽的話?
002.學生友情客串演出4段情景劇,分別展現不同的家長和學生的溝通方式。
003.每個學生准備一段話:我最想對爸爸媽媽說的話
004. 邀請了我班兩個優秀的家長代表發言
00教學過程:
00一、 導入
00歡迎各位家長的到來。首先,真誠的歡迎和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家長會。(多媒體展示)
00關心、幫助、督促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心願!使您的孩子得到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00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孩子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一原則出發,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上,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生分歧」。所以我們今天都相約在一起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話題。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缺少溝通的現象,比如孩子很少跟家長說話,一說話就起沖突,對學校老師有意見,偏科,沉迷網路,不回家等。專家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在他們需要溝通的時候缺少和老師,朋友,家長及時的溝通,時間一長就造成無法估計的問題。
00二、什麼是溝通?
00溝通是指通過談話或其它方式進行相互的了解。溝通是家庭教育的總要手段。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方式,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必要家庭教育方式。
00三、從我們班上的實際調查中,了解了生活中某些家長的溝通方式
00由孩子們有情客串演出。展示三組情景劇(不良的溝通方式)
00四、對於這樣一些現象你有什麼看法?這些是同學們的表達,我更想聽聽作為家長你們的想法,您與您的孩子是怎樣溝通的?(聊天聊些什麼?有哪些困惑?)
00家長互動,踴躍發言提出問題
00例如「為什麼我的孩子不和我溝通?孩子為什麼越長大越不聽話?
00五、再讓我們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我有時不聽家長的話是因為:(我們做了一個調查)(多媒體展示)
001、他們對我提出的要求太高太嚴,我做不到。2、我對他們不服氣,他們自己都做不到。3、可能當時我的心情不好。4、我有時候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5、他們經常罵人,我反感他們。6、他們總拿我跟別的孩子比,我最不願意聽這些話。7、我經常挨訓,已經和他們形成對抗心理。8、他們說話太羅嗦,讓我厭煩,我就賭氣不聽等。
00六、那麼孩子們究竟喜歡什麼樣的方式呢?展示一組情景劇(孩子喜歡的方式)
00七、也有的家長做的很好,這里請他們給我們介紹一下經驗。(兩個家長介紹經驗)
00八、總結一下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可能就是這六點吧:
001、坦誠交心這樣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需要什麼,然後才能對症下葯,給予適當的引導和幫助。譬如遇到孩子有些不良行為時,如上網成癮、抽煙等,父母首先要冷靜,不要氣昏了頭。再鼓勵孩子說出原因或心中感覺,再來分析處理。有一位家長說:「我孩子特別貪玩,一玩起來就不願回家,說不想回這個家。覺得反正在外面比在家裡開心?首先家長要想貪玩這是正常現象,父母應當給予理解,這樣孩子才會喜歡這個家。其二、要改變孩子玩的毛病,要先從改變親子關系入手,要讓孩子在家裡住下來。其三、要坦誠地與孩子交心,只能慢慢來,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放棄不管。
002、溫和的態度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只有以溫和的態度對待,才能使他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達到願意接受教育的目的。
003、平等用俗話說就是要看得起孩子,對他有一種認可的態度,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否則,就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懼怕的心理,那麼他就會敬而遠之。只有平等,孩子才會把你當作真正的朋友,願意和你分享他的憂愁。據調查,94,5%的網癮青少年對父母產生敵意,52%的孩子評價父母缺乏溫暖和理解。孩子對父母有敵意怎麼會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育呢?
004、傾聽翅膀長硬了。堵住了孩子說話的機會,有時打斷孩子的說話,加插自己的意見與批評。(追星)
005、尊重父母尊重孩子才會激起孩子的自尊。
006、與時俱進現今社會是個多元的時代,孩子面前的誘惑很多,從客觀上講教育的難度確實是增大了,但我們的家長沒有與時俱進學習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國有70%的家長沒有系統地學習過養育孩子方面的知識,使用的方法多是上一代養育方法的延續。(追星上網)
00俗話說真誠所至,金石為開,只要真正地關心愛護孩子,就一定會找到與孩子良好溝通的辦法。祝願我們所有的父母都能將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化著細雨,化著春風,找到一把開啟自己子女心靈的鑰匙。
00九、這里還有我們班上孩子們最想對家長說的話。(多媒體展示)
00十、總結:共同的心聲
00孩子是我們永遠的希望,教育孩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吧!
00十一、下期話題
00討論、交流:我們究竟該為孩子做什麼?(您的感想,對孩子的期待,對家庭教育的心得)
7. 牽手兩代家長課程作業 1為什麼孩子會自私丶不寬容
根據自我成長經歷,家長總是說要孩子怎麼樣,卻很少關注孩子的感受,和不告訴做錯事的危害性。還有當發生事件時,總是指責對方,卻很少自我反省。說這樣不吃虧。其實這樣是不對的,因為對別人是一種傷害,也會受到自己內心的譴責。再一點總是說『防人之心不可無』,這一點也沒錯,但不說『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就是我們大眾父母的慣性錯誤了。孩子也屬於弱勢群體,真的很無辜,也是一種白紙。請我們多多傾聽他們的心聲,願我們共同進步吧。請讓我們學會認識自己,了解他人。相信我們慢慢就學會感恩和包容了
8. 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3版讀後感
[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3版讀後感] 這是一條諺語曾這樣說,冬不節約春要愁,夏不勞動秋無收,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3版讀後感。人要勞動才有收獲。可見培養勞動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3版中也提到要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有很好的好處。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可以培養孩子健康情感和意志力的,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 我的侄女家在農村,從小就參與家長的勞動。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好品質。今年上大四了,寒假回家過年時,我發現她的背包底下壞了好幾個口子,就笑著對她說:「我記得這個背包是上高中時40元錢買的,現在都已經5年了,該換了吧?」她沖我笑笑說沒事,反正是在下面,也看不見,縫縫還可以用的。和那些上大學的名牌包、名牌鞋的同學比起來,真有點寒酸些。但這卻沒有讓她感到絲毫的不爽。她那種淡然的感覺使我徒然在內心升起了敬佩之情。就是因為從小體驗了勞動的辛苦才會了讓她學會節儉不浪費,學會感恩父母,才會讓她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碩果累累(考專業英語8級、考研、考翻譯證、做過家教、外企打工等),才會讓她不斷的挑戰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目標,讀後感《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3版讀後感》。 還有一個家長也特別懂得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在孩子4、5年級時,有一次,兒子回來時說學校要參加運動會比賽,他和幾個同學一起跳大繩,可同學誰也不願意搖繩。媽媽對他說;「你搖吧,累不壞的。」就這樣她的兒子每天下午都為同組的同學搖大繩,一搖就是兩個小時。幾天下來,手磨成了泡,看了還真讓人心疼。可媽媽還是鼓勵他能夠堅持下去。就這樣兒子一搖就是兩個月,他表現得都非常好。通過這樣的活動,磨練了孩子的意志,同時還培養了集體榮譽感。他懂得一個人不僅要為自已負責任,同時還要集體做貢獻。有了這樣的想法後,他覺得是快樂的!上初三了,他每天認認真地學習,成績優秀。從未讓父母煩心。每晚媽媽催他睡覺時,他總是說;「學習是我自已的事情,不用你們費心了。」 以上兩例都是勞動帶給了我們的成果。但是與這種情況相反,現在家庭結構的變化,讓我們感到現在懶惰卻是獨生子女極為普遍的現象,家長從小包辦孩子的該做的事情,什麼都捨不得讓孩子做。結果使現在孩子勞動意識特別薄弱,並且情感也隨之發展的尤為淡漠。在家長只高度重視成績分數的情況下,剝奪孩子的勞動的權利後,孩子的成長就不能不使人擔憂了。而有的家長想要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卻用了自認為是好的方法。比如讓孩子洗自已的襪子時給1元錢,而洗家長的襪子時要給5元錢。這時候我們長養的不是孩子的孝心,不是愛勞動的奉獻精神,而是「功利」的心。如果都這樣去教育的話,事事都功利的話,社會何時才能和諧? 〔增強孩子的勞動意識《牽手兩代親子課程》小學3版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9. 三年級牽手兩代徵文怎麼寫
小學① 第一講 重視孩子的人際關系
【教學目的】
1 通過此次學習,使學生家長充分認識到協調孩子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通過此次學習,使家長了解應該怎樣協調孩子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並掌握如何在家教實踐過程中,協調孩子孩子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方法。
【教學重點】
使家長了解應該怎樣協調孩子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並掌握如何在家教實踐過程中,協調孩子孩子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的方法。
【教學對象】
二年級家長學員
【教學方法】
情景演繹法,談話交流法,案例分析法,總結講授法。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多想讓老師喜歡我
一、情景演繹:(請一位家長扮演媽媽,一位學生扮演孩子)
放學回家的路上。
孩子:「媽媽,我覺得老師不大喜歡我。」
媽媽:「不會吧?」
孩子:「我上課把手舉得老高老高,可是,老師一次也沒有叫我。」
媽媽:「也許老師沒有看見,說不定下次老師就叫到你了。」
孩子:「不對!我們班的徐麗,老師每節課都叫她,我就坐在她前面呢!」
媽媽:「這......」
孩子心靈獨白——
我真羨慕我們班的徐麗,老師是那麼喜歡她,幾乎每節課都喜歡叫她回答問題,即使徐麗答錯了,老師也會笑著對她說:「沒關系,再想想。」其實,我的小手也舉得很高,可是,老師就是看不見。我想不明白,為什麼老師喜歡徐麗卻不大喜歡我?
我好羨慕徐麗,羨慕她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羨慕她領著我們讀課文的樣子,羨慕她跑前跑後地幫老師拿東西,更羨慕老師那麼喜歡她,我在心裡盼望著,要是老師像喜歡徐麗一樣喜歡我,那該有多好啊!
媽媽——
最近,經常聽孩子說,班主任老師非常喜歡他們班的班長徐麗,可是不大喜歡他。看到他那種既羨慕有落寞的樣子,我很心疼也很擔心。
說實話,從上學那天開始,我們就盼著孩子能遇到一位好老師來喜歡他、欣賞他。可是,這才上學幾天啊,孩子就已經感到老師不喜歡他了。將來,萬一孩子因為老師不喜歡他,就不好好學習,那可怎麼辦?
師:首先,讓我們對剛才這對母子的真情演繹表示衷心的感謝!(熱烈鼓掌)它們表達出了孩子的茫然和媽媽的焦急的心情。是啊,哪個父母能不心疼自己的孩子。然而,心疼之後,我們該怎麼辦?(給家長思考的時間)
師: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你是如何處理的呢?
讓多個家長學員發表自己的看法。
師:雖然各位家長的做法和看法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出,家長們正努力尋求一種更人文,更圓滿的解決方法。我們來看看案例中的媽媽是怎樣處理的吧!
二、情景演義:課本第2頁的教育故事
師:很快她們就一起完成了這封信,她的眼前滿是老師和藹可親的樣子,孩子忽然覺得老師是喜歡自己的,心裡高興極了。她對自己說:我要更加努力,我要讓老師更喜歡我!
下面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位睿智的母親是怎樣寫的?(幻燈片出示:給老師的一封信)
師:這是一封多麼情真意切的信呀!這封信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的影響,你瞧,孩子不是自己也說了:我要更加努力,我要讓老師更喜歡我!古語說,親其師,信其道,的確是這樣的,尤其是對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孩子只有喜歡老師,才會好好學習,努力表現自己,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獲得更好的發展。
三、搭建融洽師生關系的橋梁
師: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孩子身心的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於孩子年齡尚小,還不能依靠自己的能力與老師建立親密的關系。而老師在班級容量大,教學任務繁雜的情況下,很難有針對性地區別對待每一個孩子,喜歡每一個孩子。那麼,父母就要為孩子和老師間建立起一種緊密的情感鏈接,擔負起至關重要的責任。所以,孩子與老師是否能夠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家長的。
為此,家長一方面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另一方面,家長還要學會巧妙的與老師溝通,從而讓孩子喜歡自己的老師,讓老師逐漸喜歡上自己的孩子。
四、交流互動
師:你認為應該怎樣和老師溝通呢?
(家長學員發言)
師:是呀,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有一個良好的發展,所以,首先,我們應該:
(一) 信任老師(幻燈片出示重要內容)
要想和老師合作,尊重和信任老師是必不可少的。家長要想得到老師的尊重,就要先對老師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尊重,對老師持有一種無條件的信任。
(二) 避免批評
家長跟老師談話時,要尊重老師的專業,你們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但不要用命令的語氣跟老師說。(舉例說明用課本第8頁中的例子)
(三) 分享喜悅
講課本中的內容
(四) 緊密配合
舉教學中的事例,如:當孩子出現不好的習慣時,家長如何和老師配合等。
(五) 父母首先要對孩子進行尊師教育。
講課本中的內容,舉反面的事例
(六) 家長到學校跟老師交談,請老師給孩子成功的機會,時進行有效溝通的途徑之一。
講課本上的內容
(七) 如果想更有效的增進與老師的溝通,家長還要多參與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
如:親自教育講座、父母成長團體、讀書會、教學成果展覽、運動會等。如果有機會,家長要主動協助學校開展教育工作,這樣不僅和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而且對孩子的教育和學習上的示範都有其深遠的意義和效果。
另外,我們也要從我們的孩子身上找原因,和孩子一起想想以下幾個問題,想想應該怎樣做?
(幻燈片出示)
(一)老師為什麼喜歡她不喜歡我,如果我是老師,我會怎麼做?
(二)仔細觀察老師都喜歡那些同學?和這些同學相比,你的問題出在哪裡?是因為學習不好?紀律不好?和同學關系不好?還是因為你不善於和老師交流,老師根本不知道你內心的需求?
(家長學員談自己的孩子身上可能存在的問題)
師:和孩子一起找到了原因,那麼,你就找到了解決的對策。
(幻燈片出示)
(一)如果因為你學習不好……
(二)如果你比較內向……
(課本第10、11頁的內容)
五、總結(幻燈片出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需要得到家長的指導、幫助。孩子的大部分學習時間是在學校度過了。因此,家長要經常與老師取得聯系,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同時主要地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裡的情況,取得老師對家庭教育的了解和支持。只有家庭和學校密切配合,雙管齊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夥伴之間的人際關系
師:孩子與老師之間的關系需要家長的幫助,與夥伴之間的關系更需要家長的指導。
案例一 為孩子的交往提供必要的幫助
一戶新鄰居搬了過來,瓊斯太太注意到他們家有一對活潑可愛的雙胞胎,於是,她對自己的女兒梅莉說:「寶貝,你要有新朋友了,你為什麼不出去向他們打個招呼並帶他們到周圍轉轉,幫他們熟悉一下環境呢?」梅莉歪著頭想了一會兒,出去了。但她站在籬笆旁看著那兩個孩子忙忙碌碌地整理東西,試了幾試沒有開口。最後,梅莉回到了房間,很遺憾地對媽媽說:「我很想成為他們的朋友,但我不知道該怎樣跟他們搭腔。」媽媽立刻意識到,自己需要為孩子的交往提供一些必要的幫助。媽媽沒有說話,而是以實際行動來說話——她做了女兒沒有做到的事。事後,女兒說:「以後我知道該怎麼做了。」——選自網路
很多人在陌生人面前都會退縮,多數孩子也是這樣,並且在羞怯心理的驅使下,孩子很不善於向陌生人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但每個人都會遭遇很多陌生的事物和人,每個人都要學會如何與陌生人相處甚至是和他們交朋友,孩子也不能例外。當孩子出現怯場的情況時,父母有必要為孩子的交往提供必要的幫助。
案例二、善待孩子的朋友。
孩子的自尊心都很強,在朋友面前特別注意自己的尊嚴和面子,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善待他們的夥伴,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很有尊嚴,也會讓他們更樂意與人交往。
一位母親曾經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
一天中午她回到家裡,打開門時大吃了一驚,兒子正和兩個朋友在家裡「大吃大喝」,碗筷擺了一大桌。兒子見她回來,趕忙站起來笑著跟她打招呼,這位母親一時氣憤沒有吭聲,那兩個小孩子也趕快站起來說道:「阿姨,您回來了。」她還是一聲不吭,徑直走進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關上了門,半天沒出來。這一舉動把孩子們嚇壞了,兩個小夥伴慌忙溜走了。晚上兒子沒有吃晚飯,不管她和丈夫如何勸說兒子也不肯動筷子,而且一連幾天食慾大減、情緒低落。
這位母親對小夥伴的冷落使兒子的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使孩子在朋友面前「顏面盡失」,為有「這樣」的母親而「無顏見人」,並且覺得很對不起朋友。再加上孩子喜歡在小夥伴中誇自己父母如何疼愛自己,自己的家庭如何溫暖,而這位母親的所作所為使孩子極為失望。他幼小的心靈會隱約感到,是母親丟了自己的面子,母親原來這么自私、小氣,母親的高大形象頃刻矮小了許多,孩子的自卑感也油然而生。
其實,父母尊重孩子的小夥伴就是尊重孩子自己,他會在我們的尊重中得到欣慰和心理的滿足,同時也會得到同伴的認可和接納。否則他幼小的心靈中會留下陰影和創傷,在朋友中會遭到嘲笑和冷落。這位母親的錯誤之處是太「怒於言表」了,如果她稍微冷靜一些,有點教育慧智,比如熱情招待一下,待「客人」走後再「論個是非」,其結果將是截然不同的。孩子是社會的人,他同樣需要溫暖,需要夥伴,需要理解,更需要尊重,因此,做父母的千萬不能怠慢了他們的朋友。
案例三、孩子之間交往家長別怕吃虧
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的一件事。那時候,我們幾家人共同生活在一個大院里,院子里放著口大缸,缸里有半缸水。那天我和一個小夥伴在缸邊玩。她拿一個乒乓球拍子扔進去,我拿一根樹枝撈上來。如此反復幾次,意外發生了——我使勁探身撈時掉進了缸里,幸虧當時有人看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我被送回家後,父母在安慰我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教訓了我一頓:怎麼那麼傻?為什麼他不撈你替他撈?我想分辯,但看到父母的臉色,最終什麼也沒敢說。當時父母想到的只是我吃虧了,卻忽略了孩子在這一扔一撈中得到的快樂。
案例四、向孩子傳授正確的溝通技巧
小湯姆上小學二年級了,可是他總是不開心,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寶貝,怎麼了?」這天回到家裡,媽媽摸著他的小臉蛋,輕柔地問。
小湯姆委屈地說:「在學校我沒有好朋友,那些小朋友都不喜歡和我玩。」
「你對他們不友善嗎?你應該試著和他們交朋友,其實大家都很喜歡你的,像你這么可愛的小男孩怎麼會不受歡迎呢?」
「可是,我不知道該怎樣接近他們。」
媽媽頓時明白了:原來小湯姆沒有掌握正確的溝通技巧。
媽媽向小湯姆傳授了一個星期的溝通技巧後,小湯姆便有了很多朋友。
專家支招:讓孩子學習溝通的基本技巧。
如果孩子現在還不是很擅長與人溝通,當父母的不要著急,因為良好的溝通能力完全可以通過後天學習得到,是有跡可循的,不妨讓孩子學學下面這些技巧。
1、掌握說話的時機:如果沒有把握好說話的時機,即使說的內容很精彩,也不會達到預期目的,甚至還會產生反作用,因此要讓孩子學會根據對方的性格、心理、身份以及當時的氛圍等條件說話,不要口無遮攔,更不要信口開河;
2、掌握說話的場合:要讓孩子知道說話應注意場合,對年齡、身份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措辭是不能一樣的,比如可以和自己關系親密的朋友開玩笑,對長輩就不能這樣做;
3、選用適當的溝通方式:通常情況下,溝通方式有口頭、書面、電子媒介等,要讓孩子學會根據不同的溝通內容、溝通目標,再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一種或幾種方式進行溝通;
4、合理配合身體語言:在與人溝通時,如果合理地搭配身體語言,可以很好地促進溝通效果,比如正視對方表示重視和尊重,時而揚起眉毛表示感興趣,打手勢表示強調;
5、把自己的意思說明白:溝通的最終目的是要將信息傳遞給對方,而只有交談雙方對問題概念明確一致,我們的觀點才會被對方領會、接受。
交流互動
師:你的孩子在交朋友時出現過什麼問題?你是怎樣做的?
(家長談自己的想法)
師:原本,這件事對於孩子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但由於做家長的愛子心切,不能容忍孩子受半點兒委屈,而且習慣地用成人的思維去考慮問題,眼睛只盯在吃虧不吃虧上面,認為這就是保護,這就是愛。我們的眼睛沒有看到的,是孩子成長中最重要的東西:快樂!
在孩子的游戲里,沒有誰更吃虧、誰佔了便宜這一說,只要他們在游戲中得到了快樂,父母就不必大驚小怪。另外,即使孩子們出現了打鬧,父母也不要參與其中,因為,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學習妥協、談判、合作等等與人相處的技能,這種學習,較之父母的百遍說教都要來得有效。
案例二 如何處理游戲中孩子的人際關系
周末,我們和朋友一起野餐。大人聊天,五六個還沒上學的孩子在不遠處玩耍。
突然, 戴比的女兒歇若跑到媽媽前委屈地說:"媽咪,安娜不讓我玩跳繩。" "親愛的,去同安娜協商一下。"戴比親了親孩子說。 歇若一邊跑向小夥伴一邊高叫:"安娜,媽媽說,請你讓我玩一下。"小小年齡已學會假傳聖旨,把大家都逗樂了。
可過了一會,歇若又紅著眼睛、嘟著嘴回來了:"媽咪,安娜還是不讓我玩。"戴比把女兒摟進懷里:"寶貝,再去同安娜協商一下,媽咪知道,你一定可以做到的!"歇若又回到孩子的世界,一聲不吭地看著安娜和其他孩子跳繩。過了一會兒,她用很平和的語調問:"安娜,我能玩一下嗎?"安娜看了看她,說:"你可以玩一分鍾。" 歇若高興地接過跳繩,說:"我先玩一分鍾,然後輪到你。" _____選自網路
師:歇若媽媽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稱為"忽略型"。
交流互動
師:當你們的孩子在游戲中發生這樣的事情時,你們是怎樣做的?
(家長談自己的做法)
師:通常當孩子在游戲中產生矛盾時,父母是怎麼反應的呢?
歸納起來,常見的有下面幾種類型:
1、家長代替型: 家長代替自己的孩子去與其他孩子商量、談判,無形中剝奪了孩子鍛煉協商能力的機會。孩子的心中不僅會積累起依賴性,還會因缺乏鍛煉的機會而變得社會智商低下。
2、注意力轉移型: 家長怕孩子受委屈,又不願意去"招惹"孩子的"是是非非",於是用另一個玩具或其他玩的機會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種方式要比"家長代替型"稍好些,因為它從另一個角度啟發了孩子:矛盾是可以避免的。但避開矛盾也就意味著錯過了鍛煉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不敢直面挑戰,一味躲避矛盾。
3、拔刀相助型: 大人用自己的沖動代替孩子的思考,家長領著孩子去"興師問罪",試圖以"暴力"平息孩子間在游戲和玩耍中正常的糾紛。這是最糟糕的處理方式。它不但剝奪了孩子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還會使孩子滋長仗勢欺人的心理。長此以往,被損壞的就不僅僅是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還有他們的道德根基。
4、忽略型:很多情況下,孩子在游戲中產生的矛盾,最終可以由孩子自己協商、自己解決,大人不必干涉,這是一種社會生活的預演:學會處理與他人的糾紛,學會調整自己的態度去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有好處的。
父母對孩子的不同處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孩子以後在群體中的表現,孩子的性格,孩子處理沖突的能力和把握人際關系的能力。這些對於孩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重視對孩子的人際關系的培養,特別是要讓孩子學會去處理沖突,學會去協調。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呢?
專家支招:(幻燈片出示)1、要鼓勵孩子多串門。多鼓勵孩子參與群體活動。根據孩子的性情,家長可以適當地讓孩子「拋頭露面」,多與其他人特別是陌生人打交道。要幫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提高交往的勇氣。
2、放手讓孩子自己擇友。家長應避免以成人的觀念幫孩子選擇朋友。孩子自己擇友的過程,也就是他學習、成長的過程。家長可在一旁多加註意,並適時給予建議,提醒孩子提高警惕。
3、鼓勵孩子間的群體活動,允許孩子參加"沒有組織"的游戲。沒有成人的組織,孩子們要在一起玩,就要自己建立規則、遵守規則,就要學會妥協、協調、讓步、服從大局。
4、創造各種條件為孩子建立群體活動環境,如社區游樂場、各種各樣的球隊等。
5、在孩子參加群體活動過程中,幫助孩子學會用他人的眼光看問題,站在他人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6、當孩子在游戲中被同伴排斥時,不可一味護著、寵著自己的孩子,應該鼓勵、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學會如何把注意力放在解決問題的方法上,而不是糾纏問題本身。
7、當孩子在游戲中同他人發生糾紛時,鼓勵自己的孩子主動與他人協商。讓孩子學習批評與自我批評,也學習妥協與周旋。
後續作業:(幻燈片出示)
下面,留一個問題供大家思考:
1、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還存在哪些問題?你是怎樣處理的?
2、在引導孩子與人交往中,你認為最難處理的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