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麼寫教學質量分析報告
六年級數學月考質量分析 學校教育中,每個學科在向學生傳授特定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本文注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以最新的課程標准和考綱為依據
Ⅱ 如何寫四年級數學下冊期末測試質量分析
四年級下冊數學期末考試質量分析
一、考試基本情況
1、試卷共100分,分為5個大題,填空30分,選擇5分,計算20分,簡便運算15分,解決問題30分。
2、從試卷試卷整體分析
命題點多、面廣,難度適宜,著眼於基本要求,考查大面積學生的基礎情況,盡可能把各單元所學過的重要概念、公式以及基礎性的知識融匯其中,整份試卷命題找准大部分學生都能達到的底線,使大多數的學生在練習時都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我班共有學生人數51人,參加考試人數51人,其中及格率70%,最高分95分,最低分15分。
二、考生得失分分析
1、各題得失分分析
填空題中的(8)數學廣角的鍾表敲響問題,大部分學生不能正確理解響聲之間的時間間隔,而導致錯誤的結果;(15)中數學廣角中的鋸木頭問題,很多學生在段數與次數之間理解不清晰,而導致出現錯誤。其他的題都考的是基本的基礎知識,大部分學生得分都比較好。
選擇題中(3),0.1-1之間有幾個一位小數,此題比較簡單,但是平時練習中做的事0-1之間有幾個一位小數,部分同學粗心大意,根本就沒看清題,就直接選出結果。 計算題中,主要考察小數加減法與小數單名數與復名數之間的換算,在小數單名數與復名數之間的換算中,有些同學還是失分嚴重。
簡便運算中,這些題都是平時經常練習的題型,沒有一道難得,但是在學生的卷面中反應出學生掌握不是很好,特別是99*37+37錯誤率特別的高。
解決問題中,第一題的數學廣角中,此題平時較多,不算什麼難題,但是容易出錯,因為在間隔數與種樹數之間、全長、間距與間隔數之間,都是圍繞間隔數展開的,部分學生思維過程轉換不過來,出錯也較多。
2、從中得到的啟發
(1)課堂教學質量不高。
教師的能力有待於提高,平時忙於應付檢查性工作,獨立和鑽研教材的能力,未吃透教材,未把准教學的、難點和關鍵點。課前缺少教具、學具,所以課堂教學效果不佳,導致教學質量差。教師的自身素質亟待。教師上課的語言不精煉、缺乏感染力,教學思路不清晰,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弱。多種因素課堂教學低下,是新授內容對學生頭腦中沒起清晰的知識結構,以後即使多次「炒夾生飯」,也很難的。
(2)平時教學抓得不實。
平時工作不踏實,要求不嚴格,作業沒有及時完成,沒有及時訂正,學生在學習上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和補救,對後續學習影響越來越大,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3)學習習慣的培養。
本次測試中,非常簡單的計算,好多學生卻看錯加減號而失分,甚至連抄寫數字也出現錯誤,非常簡單的題,有些卻審題習慣而錯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3、學生對知識點掌握情況分析
總體看試卷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對應用題理解不到位,失分最嚴重的是計算題和應用題,所以我自己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是學生對題型還不熟練,雖然平時練習較多,但是沒對學生系統的歸類,形成對比,這對學生記憶上不很深刻。 三、整改措施 一)、課堂教學質量
1、認真備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加強自己的鑽研教材能力的,分析、和探討教材,把握教材。
2、創設生動的情境。四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師應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3、知識的過程。
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教學中讓學生操作、實踐、等活動地感知,使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過程中,獲取知識、能力。才能真正屬於的「活用」知識,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
4、教師課堂教學的素質。
課堂教學要理想的,教師除了備好課還多種課堂教學的藝術。包括組織教學的藝術、啟發的藝術、合作交流的藝術、表揚激勵的藝術、語言藝術、板書藝術、練習設計藝術和調控的藝術等等。
5、寫好教學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數學教師要經常對教學中的得與失自我反思,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求改進的措施和對策,總結的經驗,撰寫教學案例和經驗論文,以求更快地自身在課堂教學中素質的提高。
(二)學習習慣和策略的培養。
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機械重復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教師一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收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等等
(三)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如何後進生的補差工作是每位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教師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工作:「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的心理障礙;幫助的學習習慣;方法;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學生差異,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最大限度的發展。
3、立足於教材,紮根於生活。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忽視有些自己以為無關緊要的知識;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4、平時練習時要有針對性,不要讓學生泛泛做題,力爭做到優生吃好,一般學生吃飽,學困生吃了,既不浪費時間,又收到良好效果。
通過前面對試題的分析,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除了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覆蓋面之外,還要認真鑽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識與理念的結合點,數學思想與數學方法的嵌入點,憑借教學手段、方法,在教學數學知識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解、掌握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從而達到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最終目的。成績代表過去,經驗及時總結,我今後會更加努力。
Ⅲ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半期測試質量分析怎麼寫
一、試題分析
本次考試的考察范圍為第一、第二單元,分為選擇題(50分)和非選擇題(50分)兩部分,試題難易程度較之上學期兩次考試簡單,屬偏易,突出對學生基本知識落實情況和基本能力的考察,注重考察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和答題技巧。試題難易程度與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
在選擇題方面:提問方式比較直接,多以「這表明、這說明、這體現、是…」方式出現,分析和理解難度都不太,容易上手,不用分析,直接選出答案(識記)的佔五分之一,沒有難題怪題偏題。
在非選擇題方面:材料也不難理解,提問方式也比較直接。26題12分,考察民主監督的方式及要求,第一問4分,考方式較為直接,容易上手,第二問屬於啟示類題目,需要學生在識記理解的基礎之上加以結合材料。27題14分,考察對人民負責的要求和政府行為的依據,第一問6分,比較直接,第二問屬於原因、依據類題目,需要學生結合一二單元有關知識進行綜合才能全面作答,是本試題最難的一題。28題12分,考察參與政治生活遵循的基本原則,較為直接,需要結合材料。29題12分,考察政府的職能,提問直接,但需要結合材料。
二、答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本次應考1724人,實考1681人,缺考43人,由於人數較多,又缺乏相關的統計設備,各題的得分率和失分率難易准確得出。選擇題情況分析:從選擇題的得分率來看,全年級選擇題平均得分應在30分要上,選擇題的難度並不大,但得分率並不高。從學生的答題情況可以看出,①前6個題學生出錯的較多,說明學生對國家及我國的國家性質的相關知識的理解依然存在問題。②13、18、22、23題的失分率較高。說明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的理解容易混淆。③學生對一二單元的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夠熟悉,審題不夠仔細、不夠深入,做題時沒有形成選項與題目相結合的好習慣,看到對的隨手就選失誤較多。主觀題情況分析:26第(1)問的第一小問,大部分學生能夠作答,第二小問就容易把民主監督的方式與民主決策的方式相混淆,失分率較高;第(2)問,問的是啟示,大多數學生把意義當成啟示來作答,或者照抄材料,十分較高。27題第(1)問,問法直接,只要熟悉知識,就能作答,多數學生不能作答,做能作答的也沒有與材料相結合;第(2)問難度較高,需要進行一定的綜合,學生要麼不能作答,要麼照抄材料,要麼只能答到專家咨詢制度的意義。28、29題的原理在選擇題上有簡單的論述,部分學生能夠巧妙運用,但是缺少與材料的結合,部分學生照抄材料。從主觀題的答題情況來看:①學生對基本的主幹知識缺少記憶,知識的遷移能力不足,理解和運用能力有待加強,如26題第一問要求答民主監督的方式,學生對民主決策和監督相混淆,所以導致試題簡單,但得分不高的問題。②學生缺考達43人,不重視,不在乎,無所謂,部分學生考試態度不認真,一進考場就埋頭大睡,主觀題留空白。③審題不清楚,答非所問,搞不清楚題目所問,如26題第二問,題目所問的是啟示,而學生所答的是意義。29題要求運用政府的職能就如何實現材料要求的目的,而學生沒有運用職能,只答如何實現。④答題技巧有待提高,學生對主觀題的作答,缺乏邏輯性,顯得生硬和牽強,答案的生成顯得突然,有的只抄材料,有的只寫原理觀點,理論與材料聯系的能力有待提高。⑤教師對學情認識不到位,基礎知識的夯實不到位,過高的估計學生,方法指導不足。
三、解決問題的措施
1、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加強對教學目標的研究,吃透教材,把握重點,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使考試內容和能力要求落實到教學過程之中。
2、注重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主幹知識,注重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學生有過高的估計,要把夯實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放在突出地位。
3、加強對學生的理解,學情的把握,准確把握學生的能力狀況,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答題技巧和應試能力。教學中注重校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練結合,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的加強訓練,及時評講,不能就提講題,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審題,理解題目的意思和意圖,有效組織答案並與材料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