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學應用

小學教學應用

發布時間:2020-11-27 22:00:59

㈠ 新技術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有哪些運用

近幾年來,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真走向成熟,在微機上就可以實惠許多傳統模擬的數字化,使得視頻、音頻、圖像、動畫和圖形文字一起在計算機中進行處理,因此,計算機所處理和表達的信息量急劇增加,從而為多媒體計算機在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學中的應用是最有前途的、令人振奮掃展領域。社會的進步、科學的技術、知識的急劇增加和人口膨脹,急需訓練有素、能適應當時代要求的人才。利用多媒體技術所具有的高度集成性、良好的交互性、信息容量大、所饋及時等特點,將多種信息用時或交替作用給學習者感官,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使學習便加趣味化、自然化、人性化。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的意義既深且遠。
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搞高教學速度、節省課時、減輕了教師的勞動。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將與網路技術結合起來,與模擬技術結合起來,與人工技術等高科技結合起來應用在教育教學熾,那必將掀起人類教育事業的一場新革命。
作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一個嘗試,我們建立了一個多媒體教室。其中的主要教學手段是就用圖像處理、計算機動畫以及聲音來處理教學問題。在系統整個中主要包括;計算機、投影儀、屏幕、音響、掃描儀五個部分;在教學內容上採用循序漸進、逐步開展的原則,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教學實踐相結合。教師講解、指導,結合系統顯示模擬。合理安排時間,留下足夠時間給學生討論。這樣,實現了學生從三方面,即聽、看、講(交流)來達到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
小學科學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科學教學中,我們不能單純靠老師講解,也不能完全依靠教師的演示,必須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在反復觀察實驗活動中,掌握各種知識、技能。我根據科學課的特點,把多媒體技術用到了科學教學中,服務於我們的科學教學。
一、運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自行探求科學知識創設情境
科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獨立思考自己去獲得結論,注重指導學生自行探求知識,其目的是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同時鍛煉和發展有關的能力,初步掌握研究自然科學的初步方法。
二、利用多媒體幫助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
一些最基本的動手實驗操作技能,應該在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中掌握。這不僅是中小學教育內容銜接所必要,也是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形勢對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貫切科學教學新大綱,教好科學新教材,不僅要敢於放手讓學生面對大自然進行獨立地探索,還要切實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採用必要的手段去指導學生認識各種實驗器材、材料,學會使用的方法,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在這方面,多媒體技術也是大肜武之地的,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配合實驗,這可以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更好地進行觀察,對研究的問題理解得快,印象深刻。
實驗前,用多媒體幫助學生裝配實驗,掌握實驗的注意事項如《水的蒸發和沸騰》一課,要求學生會使用酒精燈給試管里的水加熱。課本上有插圖,但圖是靜態的,部分學生不容易理解,於是,我用多媒體做了一個小課件;第一步:出示酒精燈,讓學生認識酒精燈。講到什麼部位,就閃一下什麼部位,刺激學生感官,幫助學生記憶。第二步:做一個酒精燈過程的動畫,先出示移去燈帽的過程,再出示怎麼點火,最後出示燈芯被點燃,重要的地方,如點燈時手的位置等都能重復播放,並加文字註解,播放時教師講再配合講解。點燃後,出示一個問題,為什麼要由下往上點火?第三步,出示一個燃燒著的燈芯的特顯,讓學生觀察比較火焰的三層顏色的區別,外層是淡黃色的,第二層是桔紅色的,最里邊一層叫內焰,然後,出示標注,讓學生記住最里邊的一層叫做焰心,第二層叫做內焰,最外一層叫做外焰,同時介紹外焰的上溫度最高,所以要用外焰加熱,第四步,多媒體演示如何熄滅酒精燈,「桌面」上的酒精燈帽「飛」到了燈芯上,燈熄滅,同時強調一定要用燈帽滅火焰。演示完一遍後,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思考、討論,並且讓各小組實際操作一遍,最後,演示加熱試管。出示一個試管,裝入少量水,試管夾從上半部分將試管夾住,酒精燈的外焰正好給試管的底部加熱,並且把實驗中的要點、重點通過多媒體展示在屏幕上,配合教師的演示講解,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方法。演示完畢,再讓學生復述,要求正確回答出給水加熱的方法,試管里裝多少水?試管夾夾在試管的什麼部位?試管與火焰的角度?用哪部分火加熱?等等。然後,再讓學生進行學操作,用酒精燈給裝水的試管加熱,並仔細觀察水沸騰時的現象。通過與傳統教學方法的對照與檢測,學生掌握的情況是十分令人滿意的。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
理論要聯系實際,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對小學科學學科同樣有這個要求。在指導學生自行獲取知識之後,還要積極指導學生自己去分析解決實際問題,這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加深對自己學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使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受到鍛煉,增長才幹。在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也可以發揮啟發誘導的作用。
如教學《呼吸器官》一課,這是一堂暗箱式內容的教材,要分析人有哪些呼吸器官。我們有實物模型,它雖然能向學生展示人有哪些內臟及位置,但是,它不能向學生展示人呼吸時氣體經過了哪些器官,無法讓學生通過自己觀察得出人有哪些呼吸器官。為了能讓學生自主的學習,可以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一個動畫;標有藍色的箭頭沿著箅、咽、喉、氣管、支氣管、肺示意吸氣的過程,讓學生思考吸氣時,氣體經過哪些氣官;又出示一幅動畫,標有黃色的箭頭沿著肺、支氣管、氣管、喉、咽、箅示意呼氣過程,再讓學生思考,人呼氣時,氣體要經過哪些器官。在學生了解了人呼吸要經過哪些器官後,讓學生來說說,呼吸器官有哪些,在人體內的什麼僧。由於運用上述教學方法,人有哪些呼吸器官學生都能說出來。
在講氣體交換這一抽像的問題時,我同樣運用多媒體技術設計了這么一個教學過程;我們通過實驗,學生得出了人吸進去的氣體中含有的氧氣多二氧化碳少;呼出來的氣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多氧氣少。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於是要講到一個氣體交換問題,關於人的呼吸器官,專門有一部科教育片的錄像,但是與我們的教材不是太相符。我於是把其中有用的部分用視頻捕捉到電腦里,進行修改加工,這樣一來,這部分重點內容在課堂上要用幾遍就可以用幾遍,要怎麼用就怎麼用,改變了電視錄像靈活性差的缺點。而且,課堂討論氣氛也大有改觀,學生的思維普遍都很靈活,事後記憶效果極好。這一切,都歸於多媒體技術,它的可交互性,靈活性是其它電教手段所不及的。
四、恰當、合理、適時地運用多媒體,強調教學效益
現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探索中前進,逐步民開,於是在一些老師心中就產生了一種遍面的想法;要上好一堂課,就一定得用多媒體。其實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多媒體也不例外,一堂課怎麼上,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這是由教學內容決定。我們有些課的內容,如前面講到的青蛙,由於我國地大物博,不同地區之間存在著地區差異,為了解決教材編排與地區差異之間的矛盾,我們就可以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再或者一個抽象的概念,用了多媒體之後,把這個抽象的問題轉化成了一個非常容易理解的,直觀的問題、、、、、、像這些內容,我們就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因為它的教學效果是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但也有一些教材的內容:如小學科學第一冊中的《玩石頭》,各種各樣的石頭,應讓學生自己在玩的過程中去找出他們之間的異同,發現他們各自的特性,它所要達到的教學目的,在學生玩的過程中就可以完成了,所以,就可以不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了。
總之,多媒體是一種先進的現代化教育手段,把它應用於我們的小學自然教學,用這高科技的產物來輔助我們的科學啟蒙教育,不但可以幫我們解決許多問題,而且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教育。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學網路化必將是未來教學的發展趨勢。把多媒體技術懷網路教學合理結合,讓多媒體課件在網上進行傳播。這是其它教學手段所不能達到的。

㈡ 作為未來小學教師,如何運用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

作為小學教師,可以採用寓教於樂的方式學做結合來提高教學質量

㈢ 如何把中華傳統文化運用在小學的教育教學當中 百度文庫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的深入發展,一股國學熱席捲整個文化領域,使得中國傳統文化中以道德倫理價值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熱切關注。而以道德倫理為取向的國學,為小學生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則從國學經典所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國學經典中有哪些道德意義以及如何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論述如何在小學道德教育中實施國學經典的教育。
小學生道德教育在小學教學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思想內容比較陳舊,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之情。中華傳統文化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培養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因此,運用國學經典進行道德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的一個十分重要的途徑。
一、國學經典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資源
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積淀,孕育了中華民族誠信友愛、溫文有禮的優雅人格。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如《論語》是我國古代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它包含了立身、處事、為學、從政等豐富的人生經驗和人生智慧。它融政治、倫理、道德與教育為一體,其核心是做人,是倫理道德修養。它提出的許多做人的原則和格言,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等等,具有普遍的意義。
又如《弟子規》,雖然總共僅有1080個字,360句,但卻把一個人如何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立身處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學等等的態度和禮儀概括的淋漓盡致。《弟子規》所闡述的道理,譬如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將加人,先問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泛愛眾,而親仁等教誨,適用於不同宗教、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以及各行各業,男女老少。《弟子規》的編寫次序也是中國古人教育經驗的總結,符合教育的規律。
其他的如《童蒙須知》、《孝經》、《禮記》、《顏氏家訓》等一系列經典蘊含著優秀的傳統美德,學習國學經典,可以讓小學生系統地直面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接受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二、國學經典的道德意義分析
(一)國學經典符合小學生的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13歲以前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記憶能力較強,而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還沒有充分發展起來。及早讓兒童學習中國文化經典,接受傳統優秀文化的熏習,即是在他心靈最純凈、記憶力最佳的黃金時期,接觸最具有智能和價值的經典。將這些經典積淀在腦海里,雖然他們這時還不完全理解,但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日後的人生態度和方向。以文而化,逐漸培植其福德、開啟其智慧,從而奠定他一生的高遠見識和優美人格。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和閱歷的增加,他們會逐漸加強對經典的理解,經典遂成為他一生開智、受益、勵志、成長的源泉。
(二)國學經典教育的精髓在於潛移默化而非灌輸。現階段我國的小學教育片面灌輸知識技能,急功近利,讓兒童身心疲憊,以兒童發展為本的教育的核心價值被忽略,教育的科學規律被漠視。當下,一些機構利用社會、家長的認識誤區,打著培養小神童、小天才的旗號引人眼球,實則為賺取千金萬金的學費。這種拔苗助長、把教育當成商業、產業來做的結果,誤導了兒童發展。
學習國學經典不僅可以讓孩子多認識字詞,奠定大語文之根基,培養文化氣質,更重要的是可以通過感悟聖賢文明,通曉啟迪心智,陶冶品行,提高修養,培養儒雅風范,明白做人的道理,歸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根本素質。在孩子們還不具備對古詩文經典充分理解力的時候,就把經典交給他們,乍一看莽撞,實際上卻是文明傳承的絕佳措施,幼小的心靈純凈空廓,由經典奠基可以激發起他們一生的文化嚮往。孩子們從小接受這樣的熏陶,國學經典將在他們心裡埋下種子,隨著他們慢慢長大,會與他們形影相隨,對他們的一生都將產生積極影響。讓國學經典點點滴滴融入孩子們的生活當中,讓孩子們得到一種民族情感性格的熏陶,使孩子們養成孔孟所提倡的至大至剛的人格,至關重要。

㈣ 要素教育在中小學的應用

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對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著教育影響的人。
2.
受教育者——教育實踐活動的對象。
3.
教育措施(教育影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進行教育活動時所依賴的一切事物的總和。

㈤ 《微課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屬於教學論文嗎

現在的微課應該不屬於教學論文。如何應用在教學中,才能寫成教學論文。

㈥ 注意規律在小學教學中的運用

最佳答案

(一)正確利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

1.凡需要學生注意的對象和操作的活動,盡量賦予它們無意注意的特性

教師講授的內容,難易要適當,讓學生既能聽懂又要有新意。這是引起小學生興趣、維持對學業注意的關鍵。

在處理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時,教師應注意運用具體生動的教學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語言要生動形象,語調要抑揚頓挫,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化難為易以吸引兒童的注意。

對於教學中必須重復的東西,如課文的熟讀、同一類題的反復練習活動,教師應採用靈活多變的方法,以保持其新穎性。

2.盡量減少與教學無關的對象或活動的刺激作用

教室的布置要相對穩定。在直觀教具的運用中,背景材料必須淡化,出示的時間要適當,切忌過早顯示。下半節課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課就暴露在學生眼前。

教師的服飾、發型不宜過於耀眼,有的教師換了新裝或理了新發型後,往往在上課前先到學生面前「亮亮相」,這種做法可以有效地減弱學生上課時的注意分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迅速妥善處理偶發事件。如天氣驟變、學習條件惡化(突然陰雨、停電、室外嘈雜等)、學生病倒或嚴重違紀事件等,教師既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驚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靜的情緒與學生一起審慎、迅速地處理好,保持課堂教學秩序的穩定。

在課間休息時,不宜讓學生做激烈的或競賽性的游戲活動,以防止學生因過度興奮而不能將注意及時轉移到課堂上。

(二)利用課內外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組織和發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動的目的性

在學習或其他活動中,教師應提出具體的目的、要求、內容及具體方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對完成活動的重要性並懂得如何正確地組織自己的注意,切忌離開教材本身,離開兒童的知識經驗,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說教來動員小學兒童的注意。

2.激發學習動機

要讓小學兒童體驗到自身學習的成功,以此來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這是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師要充分肯定小學兒童主動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批改作業時要盡量挖掘學生優點,評分宜從寬;對於他們的不足之處,要正面引導。如對每次作業應用紅筆做出肯定的標志,如用「√」「古」「優」等;定期展示班級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每個學生的進步予以及時的肯定和精神獎勵等。當學生看到自己學習被肯定,便會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培養對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學習活動。

3.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

訓練良好的注意習慣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轉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師可選擇一些有一定難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務交給學生,讓他們解決。任務既可以結合課程,也可以是純訓練性的,教師可根據要求自行設計問題。如,要求學生快速閱讀或組織搶答題競賽,以培養他們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將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問題交叉隨機地呈現,以訓練學生注意靈活轉移的能力等等。

小學生不可能對枯燥無味的簡單任務保持長期穩定的注意。注意的穩定性是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務服務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講求實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狀態,因為這種狀態不但無助於完成當前的任務,而且更嚴重的是會養成心猿意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習慣,它將極大地妨礙學習的效果。

(三)運用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讓學生在有目的的學習活動中,快樂地學習

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當的體力和腦力。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憊不堪。怎樣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積極地注意而又不疲勞呢y在一天的學習活動中,在一節課乃至在解決一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地運用無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轉換的規律,把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交融在每一個認識活動中。如,一節課中教學內容安排應有難有易,教學方式應穩中有變,使小學生的注意有張有弛。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有機聯系,盡量杜絕造成注意渙散的機會,使小學生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轉換簡單地歸結為讓兩種注意按著一定的程式輪番交替地出現。教學是一門極其復雜的藝術,它只有一般的規律可循,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運用兩種注意轉換規律的問題上同樣如此。

㈦ 淺談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改革與創新新課程導學淺談探究式教學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倫敦大學亞瑟·莫里斯·路卡斯教授曾指出:「運用探究式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問題、分析問題,使他們學會科學的思維方法,掌握進行科學實驗的本領。」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對問題的分析能力與解決能力。一、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所扮演的角色(一)教師是探究式教學的設計者探究學習不同於接受性學習,教師應該扮演好設計者的角色,創造條件使學生獲得研究與活動的成功與喜悅,達到學習新知識,引發新疑問的目的。 因此,在開展探究性學習時,教師要注意策劃在什麼時候,以什麼形式給予學生選擇活動的內容、活動方式和合作夥伴,以及怎樣抓住契機及時評價,激勵學生去想像、思考、探索和創新。 此外,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既要考慮探究的價值,又要考慮任務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二)教師是探究式教學的促進者和參與者在實際的教學中,由於年齡特點等原因,學生難以正確使用「支配、控制、調整」的權利,這難免會導致探究活動偏離方向。 因此,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推進探究性學習,教師就必須轉變角色。 教育家羅傑斯曾說:「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非傳統的只注重『教』的『傳授者』。」探究式教學的典型特徵是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與教學目標有關的知識與認知策略,而是創造一個特定的學習環境,讓學生

㈧ 技術資源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應用有哪些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的作用 1、調整學生情緒,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引起的一種情緒狀態,它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習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可激起學生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 2、創設情境,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數學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數學問題,選擇數學問題就成為數學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新課程標准》規定教學是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知識的再發現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都處於主體地位。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一個很有效的途徑,就是再現數學知識的發現過程,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上猜想結論,發現定理,從而提高創新能力,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助於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和增強自信心,也有助於鍛煉學生克服困難,探求知識的毅力。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正可以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增設疑問,巧設懸念,再現知識發現過程,激發學生獲取知識的求知慾,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轉為主動學習,積極配合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3、突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數學的教學內容與其它科目相比較抽象,再加上有些內容的傳統教學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內容對於學生而言比較難掌握,這就形成了教學的難點。而教學重點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於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的學習重點和學習難點,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傳統的教學方法在某些教學重點、難點的教學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計算機輔助數學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方法難以處理的問題,並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這就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4、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大大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在練習鞏固過程中,由於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難點。運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願望,為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索精神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在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恰當、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有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於學生智力、能力的開發,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二、在數學課堂中如何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1、運用多媒體教學,要強調它的有效價值,切忌「畫蛇添足」。 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調動和協調學生多種分析器的活動才能取得最佳效果。運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其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教師選擇多媒體進行教學,其目的在於解決那些用傳統教法不易講清楚、不易看明白、不易於學生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平時所說的教學重點或難點地方。如上「角的分類」一課時,特別是平角和周角時,學生在動手操作都難領會,我就應用多媒體教學軟體,先在屏幕上畫兩條重疊一起不同顏色的射線,然後饒著頂點慢慢地移動其中一條射線,最後閃爍著這個頂點及兩條平行的(或重疊的)射線所組成的圖形,使學生看後馬上能領悟。通過這樣動態顯示,將那些看似靜止的事物活動起來,化靜為動,使學生獲得正確、清晰的思維。再如:「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百分數除法應用題,我就運用多媒體的優勢,將應用題中用文字表述抽象的數量關系,轉化為線段圖,通過「變色」、「閃爍」、「移動」等手段來突出這個百分數與對應量之間的等量關系,20%是6千克,100%是多少千克,化抽象為具體,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 但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唯一途徑和手段,教學中不能為了多媒體而去使用多媒體,切忌「畫蛇添足」,應針對教學內容採取與之相應的教學方法、方式,合理地綜合和利用多媒體是為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如果達不到這一目的,或本來用傳統方法就可以解決得很好的地方就不必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了。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干。」很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如能創造條件讓學生動手操作、協作討論,效果會更好,效率會更高。因此,不管使用什麼手段,採取什麼方式進行教學,最終目的是要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更佳的教學效果。如果違背了這一原則,即使使用了再先進、再豐富的多媒體也是沒有多大意義的。2、運用多媒體教學,要適時把握教學節奏,切忌「走馬觀花」。現代教育理念中,教師已不再是單一的甚至也不是最主要的信息源,而是合理地調動,組織各種教學資源,使其發揮各自優勢,因此,教師應在生活中、工作中去發現信息、捕捉信息、最後把加工的信息融入到課件設計中。設計好的課件要適時地運用到該課教學時的內容,並緊跟教學節奏,一般來說在此階段,應考慮到教學中該使用網路的哪些功能,它們應該在教學的哪個環節使用;以及調配網路資源信息庫中哪些教學資源等問題。同時,理清教學思路,設計好教學流程。對整堂課的教學流程的設計,課件運行、測試、提問等在哪個環節插入為最佳方案,都要有事先安排,避免教學雙方受制於教學網路。如在《圓的認識》教學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圓形的東西,(生說碗、燈罩、乒乓板、鍾、輪胎、、、、、、)接著問學生這些物體哪部分是圓形的,生說後我就用多媒體展示這些物體,並點擊滑鼠,把每個物體通過旋轉或正面透視變成大小不同的圓形,讓學生馬上建立起圓的表象。在學習圓的形成時,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圓的概念非常難理解,我就適時展示動畫:一隻羊脖子上系著一根繩子拴在木樁上,並繞木樁跑一周回到起點,羊在草地上留下的痕跡,就是一條封閉的曲線,也就是圓,這樣直觀展示出圓的形成過程,學生會過目不忘。多媒體引入課堂後,學生的主體性變得更為突出,但不可由此而淡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應避免課堂教學節奏過快,導致「走馬觀花」式的教學。由於多媒體課件呈現信息的速度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的速度,從而忽視了與學生思維節奏合拍。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善於控制教學節奏。何時使用多媒體,使用多長時間,何處該精講細練,教師都應該准確把握。教師只有了解各種媒介的功能和教學特點,結合教學內容、學習者特點、學習環境等恰當地展示,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3、運用多媒體教學, 應著眼於激活學生思維,切忌「墨守成規」。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認識全過程,包含著一系列的思維活動。良好的思維活動不是憑空而生的,它依賴於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技能,與一個人的思維素質所受的思維訓練密切相關。根據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應用的廣泛性等特點,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要為學生創造可參與的環境,並開拓思維空間,增加思維的自由度,激活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啟發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屏幕顯示一個圓:①把這個圓平均分成2份,並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②再把這個圓平均分成4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③最後把這個圓平均分成8份,閃爍出其中的一份。提問:每份是多少?教師分別在屏幕上進行演示時,每演示一種分法,都啟發學生思考:每份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最後提問:同樣把一個圓看作單位「1」,為什麼每份的數量卻不同呢?引起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索和研究,從而得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幾份,每份就是單位「1」的幾分之一。這種教學要求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向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探求。這樣做不僅較順利地將具體形象的事物轉化成抽象的數學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觀察力、注意力、分析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由於多媒體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媒體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教學內容化為形象具體,但同時也使學生的想像力受到了限制,很容易造成對其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培養的不足,如果不妥善運用多媒體,學生很容易處在一個缺乏抽象思維的教學空間。在一些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設制的精美畫面、美妙的音樂,以及被層層化解的毫無難度的難點,使學生不必進行艱苦的思考,就能輕而易舉地「接受」知識,使思維僵化——「墨守成規」。如果這樣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數學能力,反而會消弱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像能力。4、運用多媒體教學,應注重於師生情感交流, 切忌「滿堂電灌」。無論計算機多麼先進,課件設計多麼巧妙,它終究是冷冰冰的機器,無法代替充滿感情的老師。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也許就能打動學生的心。因此,在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應把握好媒體出示的時機,切實有效地發揮其作用,並注重師生情感交流,切忌將充滿人情味兒的師生關系變成冷冰冰的「人機」關系。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由於大量使用事先已經輸入好的內容,很容易造成教師上課只知一味地點滑鼠,處處讓計算機「代言」,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時間,不僅不能讓學習者獲得完整的知識結構,更造成師生間情感的缺失。情感是數學教學的潤滑劑、催化劑,沒有人的情感就沒有對數學學習的熱愛及對數學真理的追求。過多的依賴多媒體教學,必然會消弱師生的情感交流。由此,課堂教學中要注意避免「滿堂電灌」。綜上而述,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立足點應是「輔助」,而不是替代,更不是趕時髦,擺花架子。多媒體走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小學數學課堂發展的必然趨勢,只有科學合理地使用才能使其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㈨ 小學生注意發展的特點以及在教學中的應用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對人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人們細致觀察、良好記憶、創造想像、正確思維的重要條件。注意是學習好的前提。有人把注意比作通向知識的「門戶」,只有打開它,知識的陽光才能透進心靈,智力才能得到發展。

一、小學生注意發展的一般特點

1.由無意注意佔優勢逐步發展到有意注意佔主導。

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他們的有意注意基本上是被動的。這與他們神經系統活動的內抑制能力尚未發展起來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大腦不斷成熟,神經系統活動的興奮與抑制過程逐步協調起來,同時,由於教學提出的要求和教師的訓練,學生的有意注意逐步發展起來。四、五年級小學生的有意注意基本上佔主導地位。

2.對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事物的注意佔優勢,對抽象材料的注意在發展。

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言語水平很有限,具體形象思維占重要地位,因此,具體生動的、直觀形象的事物容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隨著學生學習活動的發展和知識水平的提高,隨著以詞為基礎的第二信號系統和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學生對具有一定抽象水平的材料的注意也逐步發展起來。

3.注意有明顯的情緒色彩

小學生由於大腦與神經系統的內抑制能力尚未充分發展,一個興奮中心的形成往往波及其他相應器官的活動,面部表情、手足乃至全身都會配合活動,所以注意表現出明顯的情緒色彩。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如果聽得入神,就會表現出莊重的樣子;如果聽得高興,就會露出欣喜的笑臉,甚至會高興得手舞足蹈。

小學生的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且常與興趣密切相關。生動、具體、新穎的事物,較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和注意,而對於比較抽象的概念、定理,他們則不感興趣,因而不易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另外,小學生的注意范圍較小,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比如,邊聽課邊記筆記,同時注意演算速度和准確度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比較困難的。

二、小學生注意力的培養

(一)重視課前三分鍾,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二)巧妙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三)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1. 利用游戲、比賽,引發學生注意力。

2. 明確學習目的,保持學生的注意力

3. 利用直觀教學手段,易於引起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注意力。

4. 控制調節課堂教學節奏,集中學生注意力。

(四)設置教學障礙,鍛煉學生的注意力

培養小學生專注力的方法有很多,其具體實施方法也不盡相同,我們可根據孩子專注力發展特點,採取適當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訓練和培養孩子專注力,只要你採取科學的方法和態度,努力去做,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三、注意在教學中的組織

(一)在教學組織中要區別對待各種注意

不同的注意類型各有其特點,在教學活動組織中就應區別對待,揚長避短,以充分發揮各種注意的優勢,為整個教學活動服務。

1、無意注意是教學組織中巧妙利用的對象

無意注意在教學中具有雙重作用。教學中應排除因無關刺激的干擾所引起的學生注意分散,但也可以運用無意注意將已分散的注意力重新吸引到教學上來。還應將無意注意與有意注意交替使用,發揮無意注意不易疲勞的長處,提高學生的注意穩定性。此外,還可利用無意注意引起學生對某些教學內容(如重點、難點)的集中注意。

2、有意注意是教學組織中主要依靠的對象

教學活動是一個按計劃,有系統,分步驟進行的嚴格控制的過程,它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按規定的程序接受規定的內容,進行規定的認知操作,因而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主要依靠學生有預定目的,能隨意調節的有意注意。要根據有意注意維持的規律,充分利用影響有意注意的有關因素,以盡可能保持其高度的集中與穩定。

3、有意注意是組織中爭取發展的對象

盡管對小學生而言,發展其有意注意是難的,但作為教師還是應該盡可能的爭取發展小學生的有意注意,使他們擺脫精神上的束縛和壓力,感受到教學所固有的魅力,覺得時間過得很快,學習彷彿是一種享受。

(二)教學組織中的要充分發揮各種注意品質的作用

1、教學組織中要充分考慮到影響注意品質的各種因素。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有時側重要求有高度的穩定性,有時側重注意的范圍或分配,轉移能力等。應當發揮優良注意品質的助成作用,克服不良注意品質的干擾作用。

2、教學組織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注意品質上的特點。一方面,要利用好小學生注意品質上所表現出來的潛力;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小學生注意品質上尚存的一些局限和不足之處。例如,小學生高年級學生基本能適應整節課,但其注意穩定性受興趣影響,所以在進行一整堂的授課時,更需要注意教學本身的吸引力。

(三)注意規律在教學各環節的具體運用

1、教學預備環節

教學預備環節是指教師為課堂教學做准備工作的階段,其重點在於事先創造有利於小學生專心聽講的內外條件。

(1)創造良好的內部條件。首先是要抓好備課工作,從學生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寫好教案。其次,關心學生的作息情況,保證他們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最後,及時發現並幫助個別學生排除顧慮,煩惱等一些思想問題。

(2)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保持教室的整潔,照明光線適宜等。老師還應該注意自己的儀表,不宜有過分艷麗奇異的打扮。

2、教學開始環節

教學開始環節是指教師具體展開教學內容之前的引論階段,其重點在於幫助小學生提高學習的目的性,激發學習興趣,調動起高度的注意,創造良好的開端。教師可以通過簡要的向學生闡明本節課的學習意義和重要性引起他們對學習結果的間接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對教學內容的有意注意。教師還可以以生動的事例開頭,通過形象生動,富有啟發性的講述,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對學習內容本身直接興趣,為聽課進入有意後注意狀態創造條件

3、教學組織環節

教學組織環節是指上課預備鈴響後到上課開始前的短暫階段,其重點在於使小學生做好上課前的心理准備,讓注意處在良好的定向狀態。

(1)穩定情緒。剛剛進行完考試或剛剛結束課間游戲,或課間發生過爭辯,討論等,學生的情緒不夠安定,教師可以通過語言暗示或針對學生的爭論因勢利導等方法來穩定情緒。要求學生預備鈴響後立即入教室,以保證穩定情緒所必要的時間,也可以避免因個別遲到引起全班學生的無意注意。

(2)避免一些不適當的做法 教師不應在這一階段分發上次測驗的試卷或公布成績,也不應將實驗儀器或教具等直接放在講台上,而應放在講桌里,以免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導致分心。

(3)堅持「起立坐」儀式 這一系列規范動作,可以幫助小學生在意識上劃出一條明確的分界線,使他們更自覺的將對課前活動的意識轉向當前課前活動的意識上,有利於實現及時的注意轉移。
如有幫助親記得好評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學應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