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取得的成效怎麼寫
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取得的成效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側重對其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倡導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那麼要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做好教與學的主體轉換。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有效利用課堂教學,科學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把視角中心轉移到學生身上;通過創設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來運用、提高。把課堂的機會留給學生,讓學生活動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思想性,趣味性強,我們要根據教材內容多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多媒體教學、實踐操作,小組討論、交流、探究等方式積極創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激發自身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助於學生學習內在動力、智慧、潛能的充分發揮,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只有學生樂學,才能提高教學效率。
三、注重課內外結合、知識運用,內化和深化教學效果
新課程要求我們把課堂的外延與課外的外延相結合。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相互補充,最終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所以我們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應不局限於三尺講台,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廣闊的天地。利用課外閱讀,朗誦演講,校內廣播,社會采風等形式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閱歷,從而內化和深化所學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四、加強語言口語訓練,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育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就要求我們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對學生的口語訓練,通過語言改編、誇張表演、導游解說詞、小記者采訪、辯論會等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啟發學生的創造想像。從而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也促進了語文教學效果。
最後,提高語文教學效果也對我們教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在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課程整合能力等方面不斷學習,汲取營養,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提高對語文課程教學的掌控能力,最終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
㈡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課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新課程標準的提出,更是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對此,經過長期的思考與實踐,筆者認為要想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了解數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特點,結合學生實際,運用恰當的手段。具體來說,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使其切合教學實際
教學目標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識因素和能力訓練的具體要求,是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體、教學程序的重要依據,是檢驗、評價教學效果和修正教學過程的主要依據,是師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活動朝著正確方向發展並獲得最佳效果的重要保證。因此,教師應重視教學目標的設計。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大綱,根據教學內容,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三維目標,既要讓學生達到知識目標,又要讓其實現能力目標、情感目標。需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是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服務的,而不能脫離教學實際,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出發設計教學目標,找准教學的起點,突出數學的重點,突破數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從而使教學目標切合教學實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變「苦學」為「樂學」
數學教學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是否保持和發展。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獲得強大的學習動力,積極地、主動地、自覺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出發,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良好的情緒和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1.巧設懸念,以疑激趣。「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在引入中有動力作用,在轉折處有啟迪作用。導入中設疑、教學中設疑,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使學生的思維活動高潮迭起。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新舊知識的沖突,在新舊知識的結合點上巧設懸念,以疑激趣,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慾望。
2.組織競賽,以競爭激趣。小小的勝利可以滿足學生的虛榮心,教師應培養學生好勝的心理,進而使這種好勝心理逐步演變成學習的動力。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引入競爭機制,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將學生應該理解、掌握的內容設計成一個小小問題,讓他們進行小組競爭,從而調動全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3.多鼓勵、表揚,以成功激趣。學生只有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它才會樂於學習。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及時地、不斷地肯定、贊賞學生的點滴進步,從而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成功的歡樂,喚起自豪感和自尊感。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導入激趣、情境激趣等,只要教師運用的方法不脫離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就一定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
數學知識有些很抽象,很多學生難以理解;有些知識學習起來又很空洞,學生難以接受。基於此,運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就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這時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來優化課堂,從而將空洞乏味的數學課上得有聲有色,最終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學「相遇問題」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靜為動,將例題內容動態演示出來:屏幕上出現張某和李某分別在兩地(指示燈在兩地連閃兩下,強調兩地),接著顯示兩人同時從兩地對面走來(強調同時相向而行),最後演示兩人一分鍾或一小時的行程,一直走到兩人碰到一起(強調相遇)。這種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准確科學、簡潔明了、真實可信,使學生正確、科學地理解了「兩人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等術語的含義,幫助學生正確地掌握了路程與速度、時間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順利完成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認知過程,大大降低了傳統手段靠單一講解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其弊端,教師應學會運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它,既要看到其優點,又要看到不足,根據教學內容,合理、科學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從而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四、認真進行教學反思,提高自身教學水平
一名成功的教師必定經常進行教學反思。教學反思不但可以獲得許多寶貴經驗,用以指導教學,而反思過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使教師的教學日臻完善。因此,教師要重視教學反思。具體來說,反思分為兩方面內容:一是對學生學習表現的反思。課後,教師要經常反思學生課堂上的表現,這樣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使師生溝通更加有效,增強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和互動性,從而提高課堂效果。二是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一方面,教師要剖析自身教學行為,尋找不足,從而更加理性地認識自我,揚長避短,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另一方面,教師要總結自己教學過程中的亮點,把教學中的靈光閃現進行總結、提煉,使之成為穩定的理性行為,從而創造更加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總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只有不斷學習與探索,不斷完善與創新,從學生實際出發,尋找更多符合數學特點的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開創小學數學教學的美好明天。
㈢ 如何使小學品社課堂更有教學效果
【關鍵詞】品社課 教學效果 一、要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導入 導入的心理任務在於激發興趣和情感,產生學習它要求教師能迅速創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因此,老師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情感,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導入的方法有:故事導入法、漫畫導入法、歌曲導入法、實例導入法、小品表演、游藝活動、啟發談話、設置懸念等等。我們要根據具體的教材靈活運用。如:我在教學《美麗的生命》一課時,用了圖畫導入,先由老師在黑板上畫一條地平線,然後問同學們這單一的一條地平線美不美,怎樣能讓它變得美麗,然後找同學到黑板上來描繪,直到畫面豐富時候,再找同學說為什麼現在的畫面比剛開始的一條地平線美麗了呢?從而引導學生們說出,畫面上的這些東西都是有生命的。這樣的開始,就把學生們的注意力絕對的吸引了過來,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果。 二、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小學生對知識產生渴求的起點,萌發創新慾望的基礎。要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就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考慮學生已有的生活基礎,結合教材具體內容,進行創新性的教學,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源於生活,激發情感。品德來源於社會生活,是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的教育,要使其內化不是憑空想像來實現的,而是以一定的教育內容為主線。教學內容越貼近學生生活,道德觀念越易被學生認同和接受。因此在教育內容的選擇上,我們要真正做到不脫離新課標,不拘泥教材,讓德育走近社會生活,讓社會走進課堂。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的相關教學軟體,可以向學生提供形象直觀的感性知識和大量學習材料,學生通過人機交互作用,學習他們最感興趣的知識,展開豐富的聯想,拓寬思路。如教學《從電視機的變化說起》一課時,老師課前搜集大量的與課文有關資料,(圖片、多媒體課件、實物)然而這些資料都是源自我們的日常生活,使學生見過的,有所了解的東西。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然後,利用相互交流學習體會的方法來使學生總結出從電視機的變化就可以看出我們現在的社會進步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科技發達了。這些源於學生生活空間的、有說服力的圖片素材,喚起了孩子們原有的生活體驗,並與文本信息建立起了聯系,與現實生活建立起了聯系。學生不僅興趣盎然,也激發了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2、引用故事,知情明理。《品德與社會》是以提高學生道德認識水平和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目的的。因此,讓學生明白「為什麼這樣做」「今後應該怎樣做」已成為這門學科的靈魂。只有聯系學生生活,才可能實現品德教育的最終目的。教材中大多選有一個主體故事,而且這些故事的選取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人和事,讓學生從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中感悟高尚,從而以此作為指導自己行為的榜樣。如:在教學《家鄉的美景家鄉的人》時,首先多媒體出示教材中的信息圖片資料,並讓學生自學課本中有關他們的事跡資料。在此基礎上,教師結合家鄉的名人事例故事進行拓展性的講解,一下子喚起了學生求知慾,孩子爭先恐後地講出了發生在身邊的人和事,並道出了心理話。再針對「他們為什麼成為名人?為什麼是家鄉人的驕傲?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什麼不平凡的業績?開展討論,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學習談感想,說體會,表決心,從而達到了知情明理的目的。 3、創設情境,感動學生。人的認識是一種復雜的活動,不僅是有意識的心理活動,還是無意識的心理活動,不僅是理智的活動,而且是情感活動。在品德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學任務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要全面通過情感陶冶,充分調動學生無意識心理活動的潛能,使學生在思想高度集中、情緒愉快飽滿和精神放鬆的情況下進行學習。如在教學三年級品德與社會《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先創設了父母在工廠辛苦勞動一天,晚上下班回家的情境,讓學生分組表演,從而讓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後,我用競賽刺激法,讓學會說說幫父母做過哪些家務,並表演做家務,比一比誰為父母想的多。從而形成了以「境」促「情」,以「情」化「境」的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三、提問要有技巧 課堂提問是教師教學的重要手段和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專家說「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基本控制手段」。古人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因此要提高教學的高效性,保證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師必須重視提問的方法和技巧。提問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提問要有目的性,提問要有啟發性,提問要有趣味性,提問要有層次性、系統性,提問要難易適度,提問要面向全體,提問數量要適中。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要以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生活」為宗旨,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種教育資源,積極啟發學生,將情感體驗和參與滲入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走近生活,走近社會,從而促進學生道德內化,做到知、情、意、行相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1]賈德福.小議教學中運用小黑板[J].江蘇教育.1983(14) [2]王心寬.用信息技術增強語文教學效果初探[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0) [5]史賢瑧.激活數學課堂教學激發數學學習興趣[J].魅力中國.2009(13) [6]陳巧妹.從課堂教學淺談小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J].凱里學院學報.2010(01) [8]周曉蘭.趣味性讓課堂充滿陽光[J].中國體衛藝教育論壇.2007(06) [9]李青春.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語文課堂教學提問藝術[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09)[10]曾月強.課堂討論要注意幾個方面[J].小學教學研究.2002(10)
㈣ 談談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和途徑有哪些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挖掘教材、研究學生、確定目標、考慮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時,實施科學的課堂教學策略。目前來看,教學可分別以「創設情境」「質疑問難」「學法指導」「合作學習」「活動參與」為主要策略,這些策略都要集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對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都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在這些策略中,應當擺正自己的地位,扮好組織、引導角色。當課堂鬆散、學生無心學習時,你要創設有趣的教學活動情景;當學生有疑難或不同見解時,你要鼓勵他大膽提出,並給予正確引導;當組織學生合作交流時,你要給出有益的指導;當學生滿懷激情活動時,你也要真情投入,積極參加;當課堂過分活躍,你要能恰當收攏。總之,教師良好的課堂駕御藝術能把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充分調動其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讓他們按照教師設計的教學方案有條不紊地聽課、思考、討論、發問和實踐。
㈤ 小學數學怎樣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創設生活化情境,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標准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主動地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自主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生活經 驗出發,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數學無處不在,生活處處有數學。因此,通過學生所了解、熟悉的社會實際問題,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探究知識的情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率
數學課堂教學一般有復習、引入、傳授、反饋、深化、小結、作業布置等過程,如何恰當地把各部分進行搭配與排列,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最重要的因素。
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由於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調和諧。
㈥ 如何評價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效果
學生帶著求知的慾望走進課堂,當他們滿懷信心地回答完問題時,非常希望能夠得到老師的評價,就像是完成一次搶答後,等待評委的評判一樣,充滿期待,此時,如果教師視而不見、不予以評價,孩子就會一頭霧水,不知道自己說的是否正確,更會影響孩子的積極性。因此,回饋性的評價語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在學習字詞時,我指名讓學生讀詞語,有的學生讀對了,我會高興地告訴他:「你讀得非常正確。」相反有的學生讀錯了,我也會明確地告訴他:「你xx詞讀得不準確,請你再來讀一讀。」此時,讀對的學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心裡充滿自信,讀錯的學生雖然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但也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得到了改正的機會,並沒有挫敗他的自信心。因此,回饋性的評價語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渴望得到別人的表揚,當他們得到表揚時,精神會變得更加興奮,行為會變得更加積極,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表揚學生,讓他們自覺主動地進入學習情境,並將這種良好的學習狀態貫穿於整個課堂。
表揚性的評價語就像是課堂教學中的催化劑一樣,能夠有效地改善學生的聽講效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要大大方方地表揚孩子,要發自肺腑地表揚孩子。
新的課程標准指出: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㈦ 怎樣寫小學語文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常規課堂不同於公開課和觀摩課,應該力求務實高效。我每天上完一節課後,常常都要習慣問問自己:「我教給了學生什麼」?也要問問學生「你們學會了什麼」? 一堂課非常短,我們要盡量做到在這短短的時間里,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課堂知識,更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逐步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能進一步的豐富和加強的學習情感和興趣,這就是「高效課堂」。那怎樣才能使課堂更高效,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珍珠鳥》,談談一些體會: 《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我」為一種怕人的珍珠鳥創造了舒適、自由的環境,並且不去打擾它們,使得珍珠鳥與「我」漸漸親近,最後成為朋友,並由此產生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個啟發。課文語言優美,可讀性非常強,每一段都可作為一段美文細細地品讀,在描寫珍珠鳥上,展示給讀者的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形象,所以這篇課文不管是語言還是描寫對象,都能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根據本文特點,在教學時我注重以讀為本,以讀代講,以讀悟情。在課上注重引導學生緊緊抓住珍珠鳥與作者情感變化這一主線,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 一、高效課堂要精心設計導語和結束語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導語的設計是否能很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是關繫到這堂課教學效果的關鍵,也是是否能把學生引入課堂的關鍵。我們在導語設計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設計《珍珠鳥》的導入語:「同學們,前面我們學過《松鼠》這一課,懂得了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也是人和鳥兒友好相處的樂趣。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看,這就是漂亮的珍珠鳥(看課件),美嗎?是啊,看到這么美麗可愛的小鳥,誰都忍不住要多看幾眼。那麼,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珍珠鳥的溫情與美麗吧!」我在講課之前激發學生的興趣,設置懸念,做到「未成曲調先有情。」讓學生對語文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一節課在即將結束時,我把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根據板書進行歸納總結,然後用充滿激情的語言向學生提出建議、發出號召等,使本課的教學得到情感上的升華。我還是這樣設計《珍珠鳥》的結束語:「是的!信賴是一種接納,是一種包容,是一種氣度,是一種胸襟。有了它,不僅人與人之間可以相互溝通,人與動物之間也可以相互信賴!有了它,我們的生活中定會多出許多美麗而溫情讀故事。我想這就是作者想傳達給讀者的心聲。」在課堂中我十分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與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這種積極主動的思維與情感活動中,學生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他們的情感再次得到了升華。 二、高效課堂要優化教學環節 在高效課堂教學中每一節課我們要注意圍繞教學目標,很好的抓住切入點,進行充分設計教學環節,使我們的課堂教學重點突出,條理清晰。我們在精心設計課堂是要注意合適的信息量、訓練量,思維量、使我們課堂教學策略更有效。《珍珠鳥》是一篇略讀課文,課堂上我盡量做到精講,在課堂教學中注意該放則放,觀察學生是否能發現問題,如果學生能發現問題要讓學生說出來,不包辦代替。如:在設計「我」對珍珠鳥是怎樣關心和愛護的?和小鳥在我的愛護下,發生了哪些變化?這兩個問題時我採取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來進行有效的學習。分工如下:四人合作第一步:自由朗讀,將文中的句子讀通;第二步:對讀,將文中的句子讀流利並指出不足;第三步:小組合作探討問題;第四步:匯報交流,展示風采。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人合作的精神。 匯報的過程既是展示孩子們才能的時候,也是為孩子們創造了向他人學習的機會。除此之外,組間採用分組競答、競賽讀等形式,激勵他們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進步,以此提高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三、高效課堂匯報,展示自信和魅力 《珍珠鳥》的導學案上的第三個環節是學生的匯報,在匯報時我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群學討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學案教學」的重要環節,而問題設計的好壞也直接關繫到教學目標完成的狀況。上課學生對問題的激烈討論,更能知識能條理化、系統化和整體化,同學間互相幫助,增學生間的感情,與此同時,在答題中,學生更能找到自信。飛翔組的四個學生的匯報相當精彩,尤其是陳雨同學的匯報,落落大方,能抓住所理解的句子的每個細節來拓展,還能帶領組內同學感悟朗讀,如:理解句子「它就放開膽子跑到稿紙上,繞著我的筆尖蹦來蹦去……」「『放開膽子:說明珍珠鳥此時對我的戒心差不多已經消失了』『蹦來蹦去:體現出了珍珠鳥的活潑可愛,別人嘴裡說的怕人的鳥在此時已經完全看不到蹤跡,從這可以看到珍珠鳥與我是十分親近的。』」他們組的匯報當時就贏得了聽課的老師們三次掌聲,這樣的氛圍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勇氣,使他們對學習更感興趣。板書展示,讓學生在有限的黑板空間發揮自己最大魅力,前進組的何俊怡同學上台板書的粉筆字,清秀工整,她很好的表現出書寫功底和概括能力。 四、高效課堂如掌控能力不足,會被學生牽著走。 這篇課文我試教了幾次,每次都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尤其是在最後一次的試教中,由於導學案不夠完善,導致教學過程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學生總是偏離我的話題,再加上個別合作小組的學生急於表現自己,總是補充來補充去,就是不圍繞老師的問題來說,所以師生互動不夠,課堂單一,最後我只能用一個「灌輸式」的老式教學手段把學生牽回來。教學任務雖然完成了,但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有改革就難免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比如:是否所有的教材都適合這樣的融式課堂;導學案的編寫該如何更精準,更方便操作;課堂上的小組匯報導致朗朗讀書聲少了,怎麼辦?怎樣使得每個小組的學生的實力都均衡……但是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會有收獲。
㈧ 小學數學教學效果評價與教學反思怎麼寫
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 1、愛國主義教育
㈨ 如何提高小學課堂教學效果的基本做法
一、自主學習,激勵為先
把讀書的權力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地探求知識的過程,這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人本主義代表人物羅傑斯曾經說過: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因為興趣可以引發需要和動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其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之中,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從而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為主動探求知識的我要學。例如,我在教學《稱象》一課時,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讀書,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自我感悟課文內容。我從網上下載了課件,藉助課件,再現了曹沖稱象的過程,直觀形象地明白曹沖以船代稱的才華,這樣就突破了重點、難點,又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學生愛學、樂學,真正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當然,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望,我又創設了問題情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如:曹沖來到了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麼?你能想出更好的稱象辦法嗎?你們願意學曹沖那樣想出金點子,稱出一隻關在籠子里的小白鼠重量嗎?我在提問的同時也在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還有《烏鴉喝水》教學一課時,我設計了一些問題:你能幫小烏鴉想出更好的辦法嗎?烏鴉把石子放到瓶里能喝到水,假如石子淹沒水啥辦呢?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拓展了課文內容,大大地激發了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
不過,在激勵學生自主學習時,我適當地放權,但是權利放到什麼程度,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學生的自主學習,不能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另外,在實際教學中,我實行的是教學民主、注重學生個性差異,注重他們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給他們更多的自主權。在施給學生自主權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學生,給予有力的指導和點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時,我通過創設情境,在黑板上掛了幅中國地形圖,然後引導學生尋找我國森林分布區域,找出小興安嶺的具體位置,接著我又播放了一段小興安嶺一年四季景色的VCD。學生欣賞後,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際情況確定的目標。不過,在讓學生自主制定學習目標時,我還提出了一些建議,目的是讓學生有源可求,不是放任自流。
二、啟發學習,訓練思維
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科學的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的,而是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掌握它們2。因此,在教學時,我改變傳統課堂灌輸式教學,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啟發學生積極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想像力,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例如,我在教學《凡卡》時,在引導凡卡讀信內容時,我適當設計:讀了凡卡的信後,你有什麼感受?你心裡是一種什麼滋味?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的體會,接著,我又抓住學生此時此刻的心情,追問:凡卡感覺怎樣?凡卡受了那麼多苦,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麼凡卡為什麼想到死? 凡卡為什麼不想呆在莫斯科卻想回家?凡卡心裡想家和村子時,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情?我通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來理解凡卡所遭受的痛苦,引導學生產生對凡卡的困情,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他們的情感也得到了升華,真正做到了語文教學的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不過,並不是多設計問題就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太簡單的問題不能起到作用,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應,不能讓學生太過於依賴教材,只想從書本中尋求答案,而要開發學生的大腦智慧,設計的問題最好具有智力挑戰性。例如:教學《跳水》一課後,我再次讓學生讀課文,然後讓學生說說:你讀了課文,明白了什麼道理?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的從小孩的個性出發談感受;有的從開玩笑的利與弊談感受;有的從船長的機智談感受;有的從個人讀書體會談(這個值得表揚)在學生暢所欲言之後,我趁機讓學生寫讀後感,聯系生活實際來談你明白的道理。然後,我把同學們的體會張貼在學習園地,分享學習的成果。從此課中,我明白了課堂教學時要能夠啟發學生的發展思維,所啟發的內容最好要具有智力挑戰性和人文思想性。
三、探究學習,培養創新
古人雲:學源於思,思源於疑3。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勵學生發散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在質疑的同時,我努力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尋求不同的答案,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各抒己見,答案力求多元化,不求惟一。例如:我在教學低年級語文《夏夜多美》一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預習的基礎上,學生了解圖上的內容後,我請學生結合插圖,說說夏夜美在哪裡,或者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在教學時,有一學生提出:我覺得夏夜很美,但是美中不足的是這幅畫太亮了,不像夜晚。我贊美該同學很注意觀察,也非常勇敢;接著另一個學生也就課文上的文字與插圖不同提出意見;我繼續引導鼓勵學生多提意見,然後試著給編輯部寫信;有的學生說:星星不能畫太多,月亮要彎彎,也有的學生說:我知道星星太多了就太亂了,不好看。在本課中,學生在我的指導和鼓勵下,把課文和插圖完美結合起來,並且敢於對教材、課文的插圖提出自己意見,我耐心傾聽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並給予充分肯定,加以表揚鼓勵。同時要求學生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再說說自己的修改意見,使學生感到有一種成就感,極大地激勵了學生的創新熱情。
還比如,低年級語文《龜兔賽跑》教學完後,我為了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我故意說:別看烏龜慢吞吞的,也是個精靈鬼呢!話一講完,就有一些學生1說:烏龜怎麼能跟白兔去賽跑,這樣的比賽是不公平的。學生2說:白兔怎麼會睡得那麼死,半路上怎麼睡得著呢?等它醒來時烏龜已經爬到了,這不太可能吧。學生3說:我想烏龜準是事先已經知道白兔半路上要睡一覺的,要不,他再傻也不會去跟白兔比賽跑步呀!學生4說:說不定,烏龜先跟白兔商量好了,白兔是假裝睡覺的,有意輸給它的。我發現學生的想法太異想天開,我心裡暗喜,我表揚了他們,我認為對於學生不同認識,都給予充分的尊重,允許學生發表獨特的感受和理解,把他們看成獨特的人,才可能有創新可言,決不能以成人的眼光去橫量兒童的想法!
每一個學生都有主動發現和探究的意願和要求,發現和探究是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和本能,在上課時,我想方設法地把學生的這種本能引導出來,引導學生獨立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句名言說:一百個讀者心中就有一百個哈姆雷特4。每一個學生對相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想法,在探究過程中,我強調的是問題探究的過程,而非問題的結果。例如:在教學《烏鴉喝水》一課時,我為了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烏鴉喝到水以及不能喝到水的原因,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我做了一個試驗,讓學生注意觀察瓶子里的水變化過程。學生發現水漸漸升高,於是我啟發:通過實驗,你們知道了什麼?學生紛紛舉手說:瓶子里的水很少,烏鴉喝不到水,於是想出個辦法,把小石子放進瓶子里,瓶子里的水升高了,烏鴉就喝到水了。我贊揚學生了一番,我又再做一個實驗,要求學生全神貫注盯著,我把瓶子里的水倒出一些,然後重新把石子放進,再次要求學生回答,這時烏鴉是否喝到水。我又說:烏鴉還能喝到水?不能學生齊齊回答。為什麼?因為水太少了,石子淹沒了水!我抓住學生說的水太少與課文上瓶子里的水不多作比較,體會句子意思,並結合插圖,對比手中的瓶子,讓學生觀察、探究,學生明白了:瓶子里的水很多,但不滿。我又啟發:水不滿烏鴉就一定喝不著嗎?這時,學生又明白了:瓶口又太小,水很多但並不滿。對於教學這一課,我根據實際情況,創造性的使用直觀教具,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觀察到什麼時候投石子水上升,什麼時候投石子水淹沒,從而讓學生理解投石子並不一定總會使水上升這個道理,在整節課中,我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可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訓練他們的發散思維,在觀察實驗中,啟發學生積極動腦、深入思考,不迷信書本,大膽質疑,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意識和問題意識。課堂教學因人、因境、因內容而異,但教學中應以學生為本,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或策略,發展學生的各種能力,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