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課標小學歌唱教學有哪些基本要求
新課標小學歌唱教學
基本要求 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並與他人溝通、融洽感情,在音樂實踐活動中使學生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情感的陶冶。
【內容】演唱
【標准】1~2年級
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照節奏和曲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
能採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現歌曲的情緒。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標准】3~6年級
樂於參與各種演唱活動。
知道演唱的正確姿勢及呼吸方法,並能在唱歌實踐中逐步掌握和運用。能夠對指揮動作及前奏作出恰當的反應。
能夠用自然的聲音、准確的節奏和音調有表情地獨唱或參與齊唱、合唱。
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簡單評價。
每學年能夠背唱歌曲4~6首。
B. 小學唱歌教學的基本技能包括哪四項急求!!~
一、培養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C. 在小學音樂歌唱教學實踐中存在哪些問題
小學音樂"歌唱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
一、音準問題
在歌唱教學中存在兩個較普遍的現象:1、全班齊唱時,總有一些同學的音調不準,聽起來很著急。2、學生獨唱時,很多學生不夠肯定也不夠自信跑調的現象嚴重。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是有的學生總覺得音找不準,唱完上一句,下一句的起音就找不到了;還有的學生心理清楚怎樣唱,但是一唱出聲就不對了。歌唱教學中音準問題嚴重,使學生的歌聲缺乏美感,音準問題不解決,怎能讓歌唱深入學生的內心?怎能讓歌唱激起學生內心美好的情感?久而久之音準問題還會使學生對歌唱失去興趣。二是教師對學生歌唱音準的關注率很低,面對學生歌唱時音不準缺乏有效的方法。有的教師認為這么一點音準問題是很正常的,便忽略了;而有的教師則是關注到音準問題了卻沒有有效的方法去解決,也就跳過去了。在歌唱教學中請學生獨唱的機會少,檢測少給學生唱歌的時間不夠多。導致學生在歌唱時對准確音高的心理感知能力、對聲音的控制能力不夠強。
解決音準問題的對策
(一)、常規聆聽。培養學生會聆聽、會比較、會評價、會調整的音樂學習習慣。
(二)個別檢測。培養學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1、在歌唱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演唱,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2、學生單獨演唱時找出錯誤並糾正;3、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歌唱知識技能欠缺。
中年階段(3—6年級)是小學教學的重要階段,這個階段的學生逐步理性,所要掌握的知識由感性到了理性,此階段的唱歌教學不但要與讀譜知識相結合,而且要求學生在唱歌中對呼吸方法、發生技巧等知識逐步的掌握和運用,從三年級開始進入合唱教學,要求學生在節奏和曲調上有比較准確的把握。
解決歌唱知識技能的對策。
(一)呼吸訓練形象化
1、用畫線條來表示呼吸的強、弱、長、短。
在黑板上畫出各種線條,在畫線的同時讓學生發出「si」的聲音,並引導學生根據線條的粗、細、長、短用線條的走向進行呼吸練習。
2、用手勢等動作來指揮學生的呼吸
D. 小學音樂課如何開展唱歌教學
唱歌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獲得良好音樂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唱歌教學是主要的音樂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課程標准》中對學生歌唱教學的要求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養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二、進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訓練 小學生唱歌基本技能訓練不同於專業的聲樂訓練,但是無論訓練的深淺,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依據。在我們的常規課堂教學中,既要從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時還要注意交給他們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引導學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勢歌唱。歌唱時身體無論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視,頭與頸不要前俯、後仰,不要壓迫頸部,要保證橫膈膜的自由運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學中,用聞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體會。逐步糾正學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低年級著重擴展學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級,主要採用訓練頭聲的發聲方法,使其聲音圓潤、清晰、甜美,有利於音樂的表現和增加學生歌唱的興趣。 教會學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准確清晰地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通過朗誦、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對比等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咬清字頭聲母,引長字腹,收住字尾」,逐步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喊唱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想表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發聲方法不正確。使他們明白優美的歌聲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是根據歌曲的情感與需要用適當的音量、真摯的情感引出內心的表現。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齶放鬆,要教給他們控制、調整音量的方法,隨時發現,及時糾正。在聲音訓練與規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採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克服,同時應教會學生自我調劑的方法。 三、採用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帶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結合歌曲的特點,使每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都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一個記憶,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1、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對唱、輪唱、領唱與齊唱、合唱等。這樣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樣化,又可以強化並延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組建班級合唱隊 合唱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參與表現歌曲,合唱是一種集體互助、協作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當每一個人處於各自的聲部之中,他就會得到同伴的引領和吸引,對於有缺點的同學來說,在練習與表現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的被熏陶得以進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變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也根據這次網培學習的音樂評價方式,讓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又多麼重要,而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教學氛圍的民主化、和諧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化等方面考慮,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有效地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唱歌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五、聲期及嗓音保護 第一、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於稚嫩階段的發聲器官極易受損。除了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嗓音外,還要教育孩子們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會孩子們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說話、歌唱。第三,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整,自我保護。第四,提倡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用中等或較輕的音量說話與歌唱,但是適當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指導學生用較強的音量來演唱,以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合理的鍛煉與發展。 變聲期問題。小學生五年級就有人開始變聲。歌唱時應當慎重,一般要注意輕聲唱,適當降低音高,選擇好聽、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在這個時期要給學生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引起學生的重視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我們要多進行反思與改進。教會學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養和欣賞水平。為學生將來能繼續歌唱學習打下基礎、埋下伏筆,讓他們的人生不留下遺憾!
E. 外國是怎樣對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歌唱教學進行研究
只說重點:
外國是怎樣對小學音樂課堂趣味歌唱教學進行研究,
這個題目太大了。
到書店買本書看吧。
F. 怎樣提高小學生的歌唱表現力
美國美學家蘇珊朗格認為:藝術品是將情感呈現出來,並由情感轉化成的可見的或客廳的形式。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啟發學生准確、生動地表達好歌曲的情感,理解和感受歌曲的藝術境界,從而用發自內心的演唱來表現作品。因此,如何選擇有效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歌唱表現力,已成為聲樂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教師通過多種鋪墊與各種手段巧妙地引入歌曲教學後,卻往往只唱了兩三遍,就開始了為歌曲加入樂器伴奏,創編歌詞,創編動作表演,沒有把唱歌教學真正落到實處。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的創作背景,都是通過旋律來抒發感情,因而教師介紹歌曲分析歌曲,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利於學生更好地表現歌曲。例如《保衛黃河》要使學生的腦海里浮現出中國人民排山倒海,勢不可擋,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斗爭畫面。歌曲《搖籃曲》要使學生進入一種寧靜,甜蜜的境界等。學生腦海里有這些特定的藝術畫面和意境,都能夠深入領會歌曲的內容和美的價值,才能產生對作品的興趣和認識,引起感情的激動和表演創造的熱情,把歌曲演唱的生動感人,十分有助於提升歌唱表現力。如《大森林的早晨》演唱這首歌時要以稍慢優美清晰地感情來演唱這首歌,當演唱者唱時聽眾應從歌聲中領會到春天早晨的美景,鳥語花香,充滿生機。讓歌聲來帶動聽眾的每一個神經細胞,使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也就是說音樂是歌曲的靈魂,要領悟音樂的感情特徵,領略歌曲音樂的旋律美,理解歌曲音樂的意境,讓學生認真分析歌詞語言的節奏、韻味、語氣、語調等特點,將語言和聲音巧妙地結合起來,融為一體。使歌聲充分抒發內心的情思,從而藝術地表現出完整地音樂形象。 作品的畫面活生生地展現於眼前時,教師就可以啟發學生用真摯的感情去歌唱,完成作品,歌唱是表現歌曲情感的最直接的方式,用聲音來藝術地表達歌曲的情感,可以說是音樂的最高境界。歌唱中,聲情並茂是其藝術的創作原則.而要做到聲情並茂,則需學生將自己的情感傾注於歌唱之中,用以情帶聲的演唱達到以聲傳情,聲情並茂的目的。要想感動別人,首先得感動自己。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調動感情,讓他們用「心」去唱,唱出歌曲的內在情感,更好地表現歌曲。 總之,音樂教學是一個教師與學生互相配合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表現力也是如此,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充分的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深刻領會歌曲的內容,讓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能夠將歌曲的情感完全表現出來,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歌唱的表現力。
G.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的歌唱教學
對小學生來說,關鍵 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 們"從內心歌唱".
.教師生動的范唱.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 生真實地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 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 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 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地,有感情地演 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 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 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一首好的作品是激發 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 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 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 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 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 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 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培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親近感 音樂教師應該面帶微笑上好每一節課,在優化的教學 過程中,師生關系處於一種平等,信任,理解的狀態,和諧, 愉悅的教育氛圍才能夠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簡單地說, 就是要讓學生喜歡老師,從而喜歡音樂課.教育心理學認 為,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形成友好信賴的關系,學生更 願意和教師相處,接受教師的教誨.所以,只有通過師生 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之 橋,取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真正地關心他們,把他們當做 自己的親密朋友,以理服人,以情動人,這樣才能讓學生從 心裡喜歡老師,喜歡上音樂課.這樣歌唱起來才充滿愉 悅,並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實現讓音樂課堂教學 充滿生命活力的目標,以至提高音樂素質,培養高尚的審 美情趣,最終達到育人的目的.
H. 如何培養小學生准確歌唱的能力
歌唱是人類最本能的音樂表現手段之一,也是表達情感的良好方式。國家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在音樂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自然、自信、有表情的歌唱是演唱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目標。對於小學生來說,良好的歌唱姿勢、輕聲高位置發聲;清晰的歌唱語言;豐富的情感表達等是小學階段應具備的基本演唱技能。這些技能的獲得,都離不開實踐活動,離不開具體的訓練。在訓練中,教師應注意避免枯燥、乏味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因此,老師創設各種形象、有趣、實效的音樂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中逐漸獲得這些基本技能提高其演唱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一、良好的歌唱姿勢的培養 從小培養學生保持正確、良好的歌唱姿勢,是演唱發聲的基礎。如果演唱的姿勢不正確,就會影響歌唱的呼吸,影響歌唱的發聲。正確的歌唱姿勢要注意身體自然直立,頭略軒昂,精神飽滿,兩肩放鬆稍向後展,雙手自然垂下,小腹微收,全身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而又無僵硬感。在演唱教學中,老師應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歌唱姿勢。在學生演唱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有的學生伏在桌子上唱,有的靠著椅子懶散地唱,有的彎著腰,手撐著下巴沒精打采地唱……面對這種情況,我們老師通常會訓斥學生,讓學生按照要求坐好,但在實際當中,這種方式並沒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學生不一會兒又「原形畢露」,把老師的話語丟置九霄雲外,有的學生甚至會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學生在這種背景下歌唱,怎能唱出自己的感情呢?如果教師能做到在教學中創設各種情境活動,不斷地提醒、強化學生保持正確演唱姿勢的概念,避免用生硬、蒼白的語言來教育學生,也許會取得比簡單的訓斥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出示下圖和學生一起開展「看一看、學一學」的游戲。讓學生直觀地觀看圖片中幾個同學***的姿勢,辨別哪種姿勢是正確的。再號召所有的同學一起學一學正確的姿勢,學生通過比較和親身體驗後印象一定很深刻。 在演唱剛勁有力的歌曲時,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學習解放軍叔叔」的活動。學習解放軍叔叔昂首挺胸,精神抖擻的站姿,欣賞一首軍人叔叔演唱的歌曲,甚至可以讓學生站起來,學著解放軍叔叔的樣子,挺胸收腹,精神飽滿地唱出歌曲的剛勁有力來。又如,在學唱節奏舒緩、旋律優美的歌曲時,如果老師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只是端正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地唱,學生會感覺***是索然無味;如果老師引導學生隨音樂律動起來,採用舞蹈中「順風旗」的姿勢或者「芭蕾的第三手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律動活動中。此時,學生將自然地處於小腹微收、全身處於積極向上的歌唱狀態,這就很有利於表達歌曲的情感了。二、重視科學的發聲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聽到有的孩子用那種近乎喊叫的聲音哇哇地拚命***,使人覺得***是那麼費勁,也使得***的聲音變成了喊叫聲,這樣的歌唱不但失去了歌唱的靈活性,而且缺乏優美的音色,還往往會造成音準偏低或偏高的現象。久而久之,肯定會損害兒童的幼嫩嗓音。這些問題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學生在集體中有強調自己的心理,擔心自己的聲音被大家所壓倒而聽不見自己的聲音,因此就總想強調自己的音量,這就成了喊叫。有的老師認為,唱得不好沒關系,只要學生唱得痛快就行了。面對這種叫喊不僅未指出,甚至還給予鼓勵,說他們「唱得挺帶勁」。歸根結底這是老師和學生沒有意識到要使用高位置的聲音來演唱。那麼,老師怎樣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獲得聲音的高位置呢?我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活動來嘗試。1、輕聲歌唱 以演唱《搖籃曲》為例,教師可以先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在夜深人靜的夜晚,媽媽正搖著搖籃,唱著《搖籃曲》。媽媽的聲音很輕,讓寶寶進入了甜蜜的夢鄉......有了這樣的情境教學活動,再讓學生參與「優秀媽媽」的比賽,讓學生設想自己像媽媽一樣抱著寶寶,輕聲地給寶寶演唱《搖籃曲》,哄寶寶入睡。最後比一比誰唱的搖籃曲最好聽,音量最合適,評出「優秀媽媽」。 2、自然歌唱 當唱節奏感強、情緒歡快的歌曲時,可以讓學生邊踏步邊演唱,這時,孩子們的歌聲總是自然輕松愉快的。如小學一年級歌曲《郊遊》,「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走、走、走走走,一同去郊遊……。」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這首短小、節奏歡快的歌曲,心裡特別高興,就會不自覺地喊唱出來。這時,如果教師只是告訴大家不要喊,放鬆、小聲地唱,學生肯定是不但不理解,而且還打消了孩子們的積極性。碰到這種情況,教室應靈活應變,開展「邊唱邊走「的活動。同時有效經過這邊唱邊走的形式,使學生的演唱聲音在很大的程度上趨向於自然的歌唱。以此為途徑,學生也自然地學會用流暢自如的頭聲發聲方法。3、通過練聲獲得高位置 有很多歌曲的結尾部分,都會有一個「延長音」,如:四年級歌曲《對花》中:「哎———哎———」;二年級歌曲《天天好心情》中結尾句好心情中「情」字要延長五拍。如果學生喊唱,不僅在音準上容易「跑調」,而且會出現沒有氣息支持,聲音斷截的現象。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如下方式練習特定練聲曲的方法,體會頭聲演唱。例一: 1=D 2/4 1 —︱ 3 —︱5 —‖i 7 6︱ 5 4 3 2︱1 —‖ 師:lu lu lu 生:lu lulu lulu lulu lu 以上這條練習先由老師范唱前三個音,示範時,不但要用極弱、極輕的輕聲唱出來,而且還要力求范唱的音色接近童聲。有了老師的良好示範,學生進行下行音階的練習,能讓學生的聲音從頭聲發出來的高位置音開始,逐漸下行到低音,盡可能保持高位置的頭聲來唱下行音階的音列。通過多次反復練習,使學生逐漸形成使用頭聲區***的習慣。例二: 發聲練習的過程通常是最枯燥的,在學習一些具有特定情境的歌曲時,我們可以用游戲的形式來練聲,提高學生的興趣。如學習歌曲《折紙船》之前,設計一條「吹紙船」的發聲練習。1=C 2/4 1 3 5 6 | 5 — | 6 5 4 3 | 2 —| ī — | 6 —|ī — |5 —‖師:風兒 輕輕 吹, 唱著 快樂 歌。 生:LU LU LU LU …… 在這條練習中,引導學生從內心的情感出發,將自己想像成風兒,把祝福吹去台灣。在「吹紙船」的活動中,還可以比一比,誰能將紙船吹得最穩。使學生在教師創造的活動情節中體驗「U」的正確的發聲方法。三、注重清晰的歌唱語言能力 清晰的歌唱語言是歌唱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古往今來,在我國傳統聲樂藝術中,有一句精闢的行話,叫做「字正腔圓」,這是我國一貫追求的基本美學之一。試想,如果在演唱中,聽眾聽不清表演者所演唱的基本內容,那麼,又怎能傳達基本思想感情,打動觀眾呢?從小培養小學生清晰的歌唱語言能力是我們課堂教學義不容辭的責任。在音樂課堂中,最切實可行的方法是:高位置、有感情地朗誦歌詞;也進行一些繞口令練習。 在歌詞朗誦活動中,需要強調的是,朗誦要有良好的氣息支持,豐富的情感,使朗誦的聲音具有高位置。並且要注意母音的純正,子音的清晰。不能出現「a」不像「a」、「o」不像「o」等母音含混不清的現象。 我們還可以借鑒傳統戲曲、曲藝中繞口令的練習,穿插到音樂課堂中來,藉以訓練我們歌唱語言,使歌唱語言清晰、有力。如「八百標兵奔北坡,北坡炮兵並排跑,炮兵怕把標兵碰,標兵怕碰炮兵炮。」「東洞庭,西洞庭,洞庭山上一根藤,藤條頂上掛銅鈴……」等等,通過諸類練習,逐步加強學生咬字、吐字的能力。四、強調豐富的情感表現 眾所周知,演唱情感的表達是歌唱藝術的靈魂。我國古代的聲樂理論就有「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聲情並茂」之說,這里所強調的就是情感的表達。我們的課堂音樂教學就是要讓小學生學會和掌握各種情感的變化運用,這樣才能適應准確無誤地表達復雜多變、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的感情。這種能力不是教師用幾個形容詞對演唱的情感加以解說就能夠達到的,需要的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獲得此種能力。如:讓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歌詞,把握歌曲聲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感受歌詞的意境和思想。或者讓孩子對聲音的概念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當唱一首抒情輕柔的歌曲時,可以想到「潔白輕柔的白雲」,使聲音更加優美、透明;當唱一首輕巧的歌曲時,可以想到「調皮的小雨點」,使聲音更加跳躍、有力。還可創設各種音樂舞會的場景,配樂朗誦會……讓孩子們在情境中邊歌邊舞,用無聲的語言及各種形式來充實演唱,渲染演唱氣氛。 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如何通過音樂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演唱能力是一個值得大家深入探索的課題,筆者在長期的實踐中進行了較多的探索,以上僅是一些體會和總結。總之,在演唱教學中,通過融入形式多樣、個性鮮明的音樂活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
I. 如何利用圖形譜在小學唱歌中進行教學
現在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經常會運用到「圖形譜」教學,「圖形譜」是什麼呢 ?就我的理解來說,「圖形譜」它應該是利用一些簡單易畫的圖形、線條來高度概括音樂旋律的走向、速度、力度等的一種樂譜。根據「圖形譜」,我們可以讓學生在欣賞或者學唱歌曲的時候,能直觀地看到音樂進行中的變化、發展、重復等特點。而且,在聆聽中邊劃「圖形譜」邊聆聽能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品、調動注意力。好的「圖形譜」設計還能增加聆聽的趣味性。
說實話,之前,我對這種教學手段其實很不以為然,覺得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很少涉及。只是如果教材中出現「圖形譜」的設計,就蜻蜓點水一樣告知學生這個圖形譜和作品中哪一段對應,然後在欣賞的時候帶著學生畫一畫,草草感受一下這一段的旋律走向、節奏特點,基本就過去了。但是通過參加一系列有關「圖形譜」的教學與設計的活動,再加上本學期我也重視並嘗試著在課堂教學設計中多多滲入了「圖形譜」的運用,逐漸感受到了「圖形譜」在教學中運用得好,的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輔助歌曲教學。
一、歌曲教學中的運用
「圖形譜」在歌曲教學中使用,可以讓學生直觀感受旋律的起伏、重復、變化,旋律節奏的密集與疏鬆,作品速度的變化,旋律的連貫與跳躍,音樂的漸強與漸弱變化等等。除此以外,「圖形譜」也能輔助節奏的練習。
(一)歌曲旋律學習的輔助手段
「圖形譜」的設計,一般到要考慮到一些音樂的基本要素,比如音高、強弱、音樂進行的連貫或者跳躍、節奏的密集和舒展等,所以設計貼切的圖形譜,有助於學生更快、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旋律,直觀感知音高變化。
例:《黃昏的鍾聲》
《黃昏的鍾聲》是人教版第五冊第七單元的一首學唱歌曲。歌曲表現的是自然界與音樂的完美結合——歐美地區黃昏的美麗景色與教堂悠揚的鍾聲。歌曲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是嚴格的三度疊置關系,這一課的設計可以是這樣的,「圖形譜」的圖形用了天邊起伏的朵朵小雲彩來代替,雲朵和雲朵間用線連接,起伏狀是表現出歌曲的旋律走向,連線是表現出歌曲旋律的連續性。上課時,先依次出現這兩個樂句的「圖形譜」,然後,藉助課件演示,讓兩句不同音高的「圖形譜」最終疊置在一起,讓學生直觀感受歌曲樂句的起伏一樣,只是在音高上第二句比第一句更高,體現人們在看到黃昏美景時的情緒起伏與激動的心情。歌曲最後一句是鍾聲,音高是重復了六次的「1— —」,和前面起伏的樂句在旋律進行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圖形的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並且同音重復看似簡單,其實學生往往就是唱不好同音重復,通過直觀感受「圖形譜」從而引導學生在歌唱上把旋律唱得平直、延長。
歌曲旋律是:
美麗的黃昏
3/4
1 — 2 | 3 — 1 | 4 — 3 | 3 2 1 | 4 — 3 | 3 2 1 |
3 — 4 | 5 — 3 | 6 — 5 | 5 4 3 | 6 — 5 | 5 4 3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1 — — ||
「圖形譜」設計是:
1
2
3
如上圖所示,第一樂句和第二樂句在「圖形譜」的設計上完全一樣,但為了區別,我在連線的設計上給了不同的色彩,這樣在移動時,學生更容易感受到它們的重合效果。第三樂句,我們設計成了黑色、簡單的長方塊,平直鋪開,間隔相同長短的曲線,就如同教堂中鍾聲的綿綿延音,黑色的色調能讓人沉靜下來,並感受到鍾聲的渾厚。然後在課件中通過動畫設計,讓第一和第二樂句進行重合演示,給於學生旋律三度完全疊置的直觀感受。
(二)節奏練習的輔助手段
在節奏的練習中,學生比較難把握的是附點、切分,以往我們多用劃拍的方法,讓學生明確時值的長短,劃拍是上下進行的,如果用拍手練習時,時值的進行過程不易表現,但用「圖形譜」,學生在拍手的時候還可以把長短的進行過程,通過平移來邊拍手邊感知。如:
附點八分節奏
X X X X X X . X X
附點四分節奏
X X X X X X X . X X
二拍時值的切分節奏
X X X X X X X X X
一拍時值的切分節奏
X XXXX XX X
以上這些節奏學生都較難把握,教師通過圖形的演練可以讓學生直觀看到這些節奏時值的長短,以及和一拍時值的關系。直觀的形象更能讓學生理解和記憶,並且通過循序漸進的演變練習能讓學生輕松掌握。
(三)填詞難點的輔助手段
在歌曲的填詞中經常會碰到一字多音的難點,有些一字多音節奏較為規整,學生還是比較快就能掌握,但有一些學生掌握起來就比較困難。比如人教版第五冊第五課中的《媽媽的心》這首歌曲中有許多一字雙音的填詞,都不是很困難,學生一學就會。但是有一處學生總是唱不好,看下面此處的譜例:
5 3. 3 | 2 3 0 |
我 的 心裡
在前一、二個班級,為了讓學生唱好這一句,我的方法是反復帶學生模唱,雖然解決了,但學生就是機械、反復地學唱與鞏固。後來,主要是自己想偷點懶,少用點嗓,我在黑板上畫了這樣的「圖形譜」來提示學生,沒想到學生不僅很快領會,而且基本不用我教唱,按我的手在黑板上的演示馬上就會唱了。
3
5 的
我
二、欣賞教學中的運用
「圖形譜」在欣賞教學中使用得較為普遍。結合「圖形譜」欣賞,可以提高學生欣賞時的注意力。通常情況下,當旋律進行到對應「圖形譜」地方,老師往往會讓學生隨樂曲來邊聽邊畫圖譜,感受旋律進行的力度、起伏、跳躍等,所以學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了。除了提高注意力外,還有助於對樂曲的理解與記憶。小學生主要是以形象記憶為主,邏輯記憶為輔。「圖形譜」它把復雜的樂曲經高度概括呈示給學生,形象、直觀,但又不具象,它只是把樂曲旋律的進行方式展現給學生,從樂曲的進行方式中學生對作品內容與表現力的聯想並沒有被框死,還是給予學生充分寬廣的想像空間,而且還有助於學生更正確的想像作品內容。並且,在隨旋律畫圖譜的時候,還使學生由一個旁聽者轉為一個樂曲演奏的參與者,學生的注意力更為集中,印象也就更深刻。
除此以外,「圖形譜」還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體驗,從「圖形譜」的重復與變化中感知樂曲的基本結構。下面有個較為典型的案例可以印證「圖形譜」的這一功能。
例:森林水車
《森林水車》是由德國作曲家艾倫貝格所作的一首通俗的管弦樂曲,有人曾將它與《在鍾錶店裡》、《森林中的鐵匠》並列為三首著名的描繪性標題樂曲。該作品為迴旋曲式。
歌曲的A部主題是這樣的:
1=G 2/4
5#4 | 5#454 5321 | 7 7 0 4 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57 |
2 2 0 2 | 5. 5#4 | 5#454 5321 | 7 7 0 46 | 6 6 0 4 6 | 5.
5#4 | 5#454 5121 | 6 1 0 13 | 5 5 0 5 | 1. 0 |
每一樂句前面連續十六分音符的旋律像是水車歡快的轉動,每一句末出現的帶頓音八分音符就像是水車飛濺出的一朵朵小水花。在A部主題出現時,老師就在頓音出現的地方用手演示出一朵朵不同高低的快樂的小水花。
樂曲第一插部情緒歡快,樂句的旋律中多為連續進行的十六分符,像水車轉動唱著歡樂的歌。所以「圖形譜」的設計是用四條曲線圍成的圓圈表示,每一樂句流暢的旋律用了連貫繞動的曲線圖形,四個樂句畫好剛好用繞動曲線圍成一個圓圈,就像水車圓圓的輪子,即趣味,又形象:
樂曲的第二插部結構工整,富於幽默感,設計的圖形是 「 」,象形於水車水斗的圖形來表現。兩小節旋律畫一個「水斗」,主題第一次出現可以畫四個「水斗」。當旋律第二次出現力度加強時,該圖形也隨之變粗「 」。
為了讓學生初步了解迴旋曲式的特點,最後在完整聆聽時,老師呈現了這樣一項填空作業:
鳥叫聲
序奏 ( ) ( ) ( ) 尾聲
其中,括弧中的就是A部主題,每當出現這一主題時,老師就用手在空中做出一朵朵水花飛濺狀,並貼上小水花圖案。這項填空的完成,讓學生一目瞭然看出這一主題共出現了三次,每一次都間隔了一段不同的旋律,很直觀地就讓學生感知了迴旋曲的結構。
總之,課堂上運用「圖形譜」這一手段來進行歌曲教學與欣賞教學,如果設計充分、運用得當是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與感受的。但是,我們也知道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用「圖形譜」來教學,「圖形譜」更多的時候要老師精心設計或者循序指導。有些老師會讓學生根據旋律來設計一段「圖形譜」,但這種設計要有一些鋪墊過程,而不是直接讓學生邊聽旋律邊來設計。因為小學生他們的音高概念、節奏概念都還沒有建立起來,對旋律的基本進行方式也不清楚。因此,如果我們讓學生隨音樂直接畫「圖形譜」,想讓學生對作品旋律進行個性感知與創造性表現,是沒有什麼成效的。而且我認為對旋律特點的感知是要經過充分聆聽才能掌握,只有熟知了旋律進行的特點才能設計出形象、貼切的「圖形譜」。而我們也知道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讓學生在一節課里充分聆聽,特別是長一些的樂曲是不可能的,這也是欣賞作品運用「圖形譜」教學的局限性,也是之前我一直不接受「圖形譜」教學的一個原因之一。「圖形譜」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個性理解與創造性表現上有局限,但是通過設計好的「圖形譜」來輔助欣賞教學還是很成功的。我想,「圖形譜」的作用是大是小,就看我們老師如何運用它並從哪個角度來看待「圖形譜」的功效來決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