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師總結:如何教小學生學習英語
語言習得的研究發現,人們掌握語言的過程,總是能理解的比能表達的要多。換句話說,人們所能聽懂的,永遠比能說的要多;而所能讀懂的,又比所能寫的多。我們能欣賞小說和散文,但我們自己並不一定能寫的出來。另一方面我們讀的東西越多,我們的表達能力也會越強。正如唐代詩人杜甫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什麼我們每個人都會講母語?為什麼一個中國的小孩子到了說英語的國家很快就學會了英語?其實無非是他們有大量接觸語言的機會。所以我們說,學習語言,接觸語言的頻度比長度更重要。想一想我們自己的孩子在學習母語的時候,不到一歲就已經能聽懂許多話了,到一歲多時,能逐漸斷斷續續地說出一點話,其原因就是,孩子有機會頻繁地接觸母語。所以,教學習兒童學習英語的時候,應盡可能地讓他們多接觸英語,而不必一開始就要求他們表達,或者非常正確的表達。這里說的盡可能多的接觸,包括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要想讓兒童盡快地學會英語,就要盡可能多地讓他們接觸英語。無論是小學三年級開始也好,還是更早或更晚一些,關鍵是接觸語言的頻度。但是學習外語和學習母語畢竟不同。在學習外語的時候,不一定非先在口頭上說的很流利,才能接觸文字。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學習第二語言的兒童在能說的很好之前,就可以讀得懂書面的語言。但是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們讀的東西一定要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關,而且越是與他們的生活經驗接近,就越容易懂。所以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接觸語言時不應該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和語言的難易程度。心理語言學家提出一個說法是可理解的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也就是說,只要學生能了解的,就可以讓他們聽,讓他們讀。而且,還可以只要求學生理解,而不必立刻要求他們用說和寫的方式來表達。因為人們發現,只要學生理解了聽到和讀到的東西,即使暫時不說不寫,也是掌握語言的過程。國際上有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叫全部動作反映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就是讓學生邊聽邊做各種動作。只要學生理解教師的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教師說摸鼻子,學生可以照教師的指令做,實際上也是在掌握語言。這種方法對兒童和初學者非常有效。
有些人認為學習外語要越少越好,要少而精,而且凡是書上有的就都要詳細的講,一定要學生全部掌握。其實外語學習完全可以泛而雜。如果人們能夠了解到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總是理解的高於表達的,而且理解也是在掌握語言,這樣就會放心地讓孩子多見一些語言材料,無論是聽的還是讀的,而不必急於要求表達。在生活當中,尤其是大中城市中,每天都會接觸到許多英語,比如。文具、衣服、道路標志、電器等上面,就有許多英語。如果我們能利用這些,學生們就可能輕輕鬆鬆地學到許多英語。
不過,完全依靠可理解的輸入還是不夠的,還需要模仿還需要有表達的練習,五、六十年代,對外語教學影響最大的是行為主義的觀點。這種觀點認為人們掌握語言主要靠模仿。許多人相信,語言的掌握就是一個習慣形成的過程,這種觀點一直到現在都影響著外語教學的方法。比如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機械性語言練習,或者只是要求學生反復背誦句型結構。學習語言的確需要模仿。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模仿和模仿什麼。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如果只是機械地模仿,只注意語言的形式,並不能保證學習者能在生活中真正的使用語言。比如只是要求學生注意語音、語調的准確,只要求死亡硬背句型結構,而沒有使學生真正了解這些句型結構所表達的含義,學生並不能在課外使用。模仿最好是模擬生活中的真實情景,注意語言結構所表達的內容,這種模仿才是有效的。換句話說,語言的活動最好和做某些事情聯系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去使用所要模仿的語言。尤其是在結對練習、小組練習的時候,讓他們根據實際的情況使用所學習的語言,學生才能把聲音和語言的意義結合起來。比如在學習顏色的時候,如果讓孩子們一邊聽顏色的詞,一邊讓他們把書上的一幅圖畫按老師說的顏色畫出來,他們對於顏色的記憶就比單純口頭說要好。另外,如果我們在學習食品時,讓孩子在小組中說出他們喜歡吃的食物,並且讓其他同學把大家說的記錄下來,他們就會注意其他同學所表達的內容,這時他們記憶的最好。所以外語教學的研究人員還提出,不僅要有可理解的輸入,還要有可理解的輸出(Comprehensible output)。
有些教師在組織小組練習或結對練習時,總是擔心學生會表達錯誤,擔心學生的語言錯誤如果沒有及時糾正,可能會影響學生掌握英語,今後會不斷地犯相同的錯誤。實際上,學生並不是僅僅能模仿所接觸到的語言。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人們在掌握語言的過程中,並非像鸚鵡學舌那樣。只能機械的模仿重復所接觸到的語言,人們有創造語言的能力。在學習語言的時候,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人們都會說出他們以前沒有聽到或讀到過的句子。換句話說,人都有創造,發揮的能力。按照心理語言學家的研究,人們在學習母語和外語的時候,都會說出一些不正確的句子。比如學生在學習了He is a student.之後又學習實義動詞的時候,可能會說出:He is goes to school everyday.這樣的句子。但這是人們學習語言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經過一定的錯誤時期,這些語言的錯誤就可能被改正了。如果我們能理解人們在學習語言的時候,必然要經歷這樣一個不斷犯錯誤的過程,我們對於學生的語言錯誤,就可能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不一定有錯必糾,而應該採取鼓勵的辦法,讓他們盡可能多的實踐。筆者在教學的時候,經常對學生說:The more mistakes you make,the better student you will be.(你犯的錯誤越多,你將來就越是好學生)在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因為糾正語言的錯誤而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否則教師就真正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對勇於實踐的任何嘗試,教師都應該採取鼓勵的態度。也要明確的告訴學生,錯誤是不可避免的。要在課堂上創造一種輕松、幽默、寬容的氣氛,讓學生們對任何人犯的語言錯誤都一笑了之。心理語言學家認為,當人們的心理壓力小的時候,他們學習語言就非常好。如果人們的心理壓力很大,甚至緊張、焦慮的時候,即使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在做練習,但是所學的語言卻不會進入頭腦中,而是被過濾掉。
另外,許多教師認為學生之所以犯語言錯誤,主要是由於不明白語法的規則。所以他們在教學時,往往傾向於詳細的講解語法規則。他們認為,只要學生明白了語法的規則,就可以講的正確、寫的正確。實際上,語言習得的研究證明,明白語法規則和能說出、寫出正確的語言是兩回事。換句話說,即使一個人非常了解語法規則,也不能保證不犯語法錯誤;甚至可能會把某項語法規則講的頭頭是道,而在實際使用時仍然講或寫不正確。許多教師都會有這樣的經驗,比如,我們都知道she 與he區別,但是在使用時仍然免不了會說錯。歸根到底,還是要有足夠的實踐機會。從某種程度上講,學習語言就像學開車和游泳一樣,主要靠練習,而不是靠記憶規則。另外,孩子在學習母語時,並不是先明白了語法規則,才能說出正確的語言。比如在讓小孩子做一件事情時,不可能先和他們講語法,再讓他們去做這件事。當然,學習外語,不學習語法顯然也是不行的。我們並不是反對學習語法,而是提倡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語法的用法,去歸納語法的規律。同時應該明白,兒童畢竟和成年人不同,他們理解抽象語法的能力遠遠不及成人,而且他們對於語法的關注點與成年人也是不同的。當然教兒童了解一些簡單的語法也是必要的。特別是當他們意識到一些語法的區別時,比如為什麼復數時,有些詞要加-s或-es。可以讓他們自己歸納一下所見過的語法現象,但是不宜講的太復雜,否則反而使他們更糊塗。
另外,兒童學習外語的內容與成年人應該是不同的。
② 小學英語教學總結
六年級英語教學工作總結
隨著小學畢業水平考試的結束,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也步入了尾聲。一學期來,我順利地完成了六年級下冊教科書的教學。但這一學期跟其它學期不一樣,因為這一學期不但要完成這學期的教學任務,還要進行整一個小學階段的系統復習。
復習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帶領學生將所學全部知識進行整理,查缺補漏,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鞏固,掌握得更加扎實,所以組織復習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下面結合本校英語教學實踐,談談合理有效組織復習的「五要」和「五忌」。
一、要目標明確,忌盲目施教
教師們要充分認識復習的關鍵性作用,認真對待復習,糾正復習就是簡單地領著學生讀讀寫寫背背考考的錯誤思想。教師要吃透教材,制定詳細的復習計劃;利用多長時間進行復習;復習內容有哪些;學生要掌握的重點、難點有哪些;採取什麼措施有效地組織復習;學生對各部分內容的聽說讀寫分別達到什麼要求等等,從而做到心中有數、目標明確。
二、重扎實有效,忌走馬觀花
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上好復習課是提高復習質量的關鍵所在。一般來說,復習時先是"通教材",逐課對單詞、句子、語法、課文、對話進行強調鞏固。在通教材過程中教師要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明確任務:單詞--音、形、義;句子--聽、說、讀、寫;對話--背誦、理解;語法--簡單的概括總結、講解。教師在復習每一課時,從單詞、句子的聽寫,到對話的熟讀、背誦,要求學生當堂掌握的一定不能拖到課後,今天需要解決的務必今天完成。
三、重自主學習,忌教師串講
有的教師在復習過程中反復講解重難點,事必親恭,累得夠嗆,效果卻並不理想。新課程理念倡導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們開動腦筋,變換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合理推行小組學習,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小組學習在課堂、課後均可進行,記分小組長檢查背誦、聽寫等並記分,本組小組長則督促組員,進行一幫一學習等,這樣做既保證了效果,教師又輕鬆了很多。同時根據合作小組的學習情況實行月評、學期評,每月評選星級小組、星級小組長,頒發星級標志;學期結束則評選優秀小組、英語小明星,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積極性。
四、要靈活創新,忌呆板教條《小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中規定小學階段不講解語法,但我們是這樣理解和實施教學的:雖然不要求講解語法,但簡單地向學生滲透一些語法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系統地把握所學知識。所以我們對兩種常用的時態(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三種句式(特殊疑問句、一般疑問句、選擇疑問句),be動詞(am,is,are),名詞單復數,動詞的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等都進行了簡明扼要的講解。特殊疑問句重點讓學生掌握疑問詞:where,when,what time,who,whose,what,how, how many,how much,how old, what color,what why,明確問什麼用哪個疑問句,能夠進行區分。一般疑問句讓學生明確開頭的引導詞是:be動詞或do,does等,回答一般是Yes或No。選擇疑問句要選擇其中一個答案回答。語法講解要注意把握度,不要給學生上成純粹的系統的高深的語法課,學生往往很難理解,難以取得理想效果,最好是結合課本實際簡單明了的舉例講解,既幫助理解課本,又明確一定的語法規則,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
五、重興趣習慣,忌短期效應
有的教師習慣把新授課上得生動有趣,而復習課除了讀寫背,就是練習、做題,學生興趣索然。我們對待復習課應當像新授課一樣,在教學中仍然採用說說、唱唱、玩玩、演演等方式,激發並持久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復習過程中的學生習慣培養要突出以下幾方面:標準的語音語調:教師要培養學生聽錄音的好習慣,在復習中反復聽錄音有助於學生模仿純正地道的語音語調,久而久之,學生的發音就會勝過老師,聽力也得到很好的鍛煉和提高。良好的做題習慣:教師精心出題,通過專項練習,有目的地訓練學生的各項能力。
基本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會學"應當成為教師追求的目標,所以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以單詞教學為例:單詞是學習語言的重中之重,有些學生學英語感到最頭疼的是記單詞,並且是費好大的勁還記不住單詞。教師應當教會學生簡單的方法幫助記憶,讓學生學會觀察、比較、擴展,從而不讓記單詞成為負擔。
一學期下來,本班的學生都有很大的進步,但我還需繼續努力,爭取有更好的成績。
③ 小學英語教師工作總結中存在的不足怎麼寫
1.由於缺乏運用英語的環境,上課接觸,下課丟得乾乾凈凈,致使學習效率不佳。2.小學開課每周兩節,頻率不如中學天天有英語課,以至於學生學的新知識,還沒到下次上課,就給忘記了。3.學校領導及其他科任老師包括家長及學生本人,都覺得小學英語是雜科,不重要,這也造成英語老師苦不堪言,教學效果不盡人意。
④ 小學三年級人教版英語教學總結怎麼寫
三年級英語上冊教學工作總結
這學期我擔任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由於是小學低段的教學工作,我注重培養孩子的英語學習興趣,從各個方面培養和鍛煉孩子的聽說能力,利用一切機會讓孩子們練習聽說能力,創造說英語的一切機會,盡可能多地讓他們了解西方的風土人情,文化色彩,增強語感。擴大知識面。當然這些工作都是要緊緊圍繞三年級的教學課本。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的工作。以下是我這學期的教學總結.
一、分析教材,分析學生,掌握重點,積極教學。
小學三年級的英語課本一共有10個模塊,主要內容是;問候並回應,詢問姓名.年齡,地點.物品名稱,並給予回答,數字1到12,談論人,物品,顏色,動物,職業,家庭成員,身體部位等,這些內容都對小學孩子是零散的內容,如何讓他們掌握知識,樂於學習成為我的主要任務,因此,了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學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但一開始我就發現我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上了一堂自認為生動有趣的課,認為教學效果會很理想,怎知反饋出來才知道不如人意。後來才知道我講的口語大部分同學聽不懂,而教學的部分內容同學們以前從來未接觸過。從而可知,我在上課前根本沒有了解清楚學生的實際情況,沒有備好學生的課。 二、講求方法。
豐富課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是教學的領導者和參與者。講求方法,豐富課堂是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首要的任務。英語作為一門外語言,需要多運用。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到班了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及時消化。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沖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課堂中的問題。 三、培優轉差,快樂教學。
整個教學過程中由於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同,出現了優差分層,一方面,有的學生英語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全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另一方面,有的同學們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成績較好。因此,講得太淺,沒有照顧到整體,所以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而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所以。我利用課余時間對優秀生進行課外的知識補充,對差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對應輔導,使學生成績整體提高。從而建立學生自信心,提高學習興趣。由於每一位教師尤其英語教師,大家都在不斷的改善和創新自己的教學,難有失敗和彎路,不過我堅信,只有不斷創新和實踐才能有進步,才能不斷完善教育教學。
一學期的教學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報也不少,同事的幫助,使我干勁十足;學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會努力填補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力爭在今後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績。我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