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元宵節的由來教案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的歷史】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❷ 小學元宵節安全教育
教育小學生加強防火安全意識,尤其放煙花時更要注意安全。
❸ 幼兒園大一班的教案熱鬧的元宵節怎麼寫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及主要習俗。 2、觀賞各種花燈,了解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 3、知道元宵節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二、活動准備 1、請家長帶幼兒觀賞元宵燈會。 2、收集各種花燈的照片、圖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兒一個。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導入 (1)元宵節是什麼時候? (2)元宵節都做些什麼?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習俗。 (1)幼兒觀察元宵的外形特徵,討論:元宵為什麼製作成圓的? (2)教師小結:元宵表示團圓,表達了人們希望年年團圓的美好願望。 (3)幼兒品嘗元宵,進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種花燈,引導幼兒觀賞,描述。 (1)提問:這是什麽?你最喜歡其中那一盞花燈? (2)引導幼兒講述元宵節觀賞燈會的感受. 如:看到各種各樣花燈,你的心情怎樣?元宵節晚上,街道上是什麼樣地?人們為什要掛這么多花燈? (3)教師小結: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人們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樂的聚集在一起,於是就掛出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花燈,還在燈上貼出謎語,組成燈會,吸引大家。 4、游戲「元宵節,鬧花燈。」 幼兒分為8-10人一組,隨著兒歌變化隊形,比一比哪組隊形最好看。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附兒歌: 我們排著隊兒走,燈兒變成一條龍; 我們圍著圓圈走,燈兒變成一朵花; 我們背靠背兒走,燈兒變成一車輪。
❹ 幼兒園中班關於元宵節的教案怎麼寫
活動一:我知道的元宵節 活動目標: 1.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一些習俗。 2.喜歡民間傳說故事,感受人們追求團圓的美好願望。 活動准備: 幼兒收集的各種資料。 活動建議: 1.請家長帶幼兒走出家門,感受元宵節的節日氣氛,收集元宵節來歷和習俗的相關資料。 2.展出幼兒收集的資料,引導幼兒自由結伴看一看、說一說,豐富對元宵節的認識。 3.利用進餐前後時間,組織幼兒談一談元宵節的傳說和故事。 活動二:參觀花燈展 活動目標: 1.欣賞各種各樣的花燈,進一步感受花燈豐富的外形、色彩、圖案等特點。 2.能大膽地用連貫的語言講述自己的經驗和觀察中的發現。 3.產生自己製作花燈的願望。 活動准備: 園內布置花燈展。 活動過程: 1.參觀花燈展,感受花燈的多種多樣。 (1)進入展廳,提出參觀要求。 指導語:這里有許多花燈,大家來看一看,並說說自己的感受和發現。 (2)自由結伴欣賞和交流。 (3)集體交流自己的感受與發現。 指導語:看了這些花燈,你有什麼感覺? 2.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花燈欣賞並講述。 (1)教師示範講述,為幼兒提供欣賞和講述的思路。 指導語:你最喜歡的燈是什麼?為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 (2)幼兒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花燈進行欣賞。 (3)幼兒講述自己最喜歡的花燈。 (4)歸納、豐富講述經驗。 指導語: ①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件物品時,應該說清楚什麼? ②可以從哪些方面介紹自己喜歡的原因? 3.拓展思維,激發自製花燈的願望。 (1)回憶已有經驗,進一步了解花燈的多樣性。 指導語:除了我們剛才看到的,你還見過哪種花燈? (2)欣賞用廢舊材料製作的花燈,激發自製花燈的願望。 活動三:有趣的燈謎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有賞燈猜謎的習俗,初步了解燈謎的結構。 2.積極參加猜謎活動,體驗猜想和推測的快樂。 活動准備: 園內展出各種各樣的花燈和燈謎。 活動建議: 1.用散步時間帶幼兒來到花燈展區,開展猜謎活動,幫助幼兒了解燈謎是由謎面和謎底組成的。 2.可採用教師念謎面、幼兒猜謎的形式進行。
❺ 小學生元宵節
注不放假的——
今年的元宵節,學校不放假,是3月5日星期四,這天是工作日:元宵節不是國家法定假日
❻ 元宵節活動內容
1.吃元宵:也叫吃湯圓,元宵即湯圓,它們的做法成分風味各異,但是都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吃元宵。
2.看花燈:看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古時城裡鄉間到處張燈結綵,盛況空前。元宵節賞花燈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
3.猜燈謎:燈謎是元宵節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游戲, 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於文字意義,並且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鞦韆、求鳳等格,已形成元宵節的一種獨特民俗文化。
❼ 做彩燈鬧元宵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表現的節日氣氛。
2、學習清晰、准確的發音。
3、學做簡易的元宵燈。
活動准備:
帶孩子於元宵節前兩天參觀燈展,收集各種花燈,在教室布置花燈展。
活動過程:
1、組織孩子仔細觀察和比較教室里的各種花燈。
2、組織孩子討論:花燈美在哪?我最喜歡的一盞花燈是什麼樣的?
3、教師在黑板上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兒歌的內容,幫助幼兒記憶。
4、學習以明朗的節奏朗讀兒歌,學習清晰、准確的發音。
5、指導孩子學做簡易的花燈,感受做花燈的樂趣。
6、讓能力較強的孩子編與花燈有關的兒歌或者順口溜。
❽ 小班元宵節活動反思
為了更加突出元宵節的這一氛圍,我提前一天讓小朋友將花燈帶到幼兒園,用花燈來裝扮我們的教室及幼兒園,有了孩子們五彩絢爛的花燈,使得節日的氣氛更加濃郁了。
活動開始我選擇讓每個孩子參觀我們的教室,讓他們討論「為什麼要玩花燈」。孩子們像事先說好似的,一起說著是因為元宵節快到了,看來孩子們已經在家中從家人的口中了解到了元宵節要玩花燈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