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教師務虛總結

小學教師務虛總結

發布時間:2021-03-15 20:53:18

㈠ 務虛筆記的點評鑒賞

本書開頭第一章叫《寫作之夜》,第一句為:「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見那兩個孩子了。」
「生命」這個詞在第一句話就出現了,而務虛筆記就是生命筆記,正如作者另一本書叫《病隙碎筆》,無非也是「生命筆記」。
生命的定語是「所余的」,呈現了時間的緊迫,正如我要看望史鐵生,見一見這位具有飽滿心魂的作家的心越來越緊迫了。這句話應該是12年前說的,這句話越來越老,而「我」的生命所余越來越短。(可不要像那個追劉德華的粉絲一樣!)
「再也」「碰不見」——生命無非碰見和碰不見,命運也無非是你碰見了誰。與碰見相對的是「遺忘」「拋棄」和「背叛」。這本書講的就是誰碰見了誰的故事,誰告別誰的故事,誰不能忘懷誰的故事。
「兩個」「孩子」——孩子是人生的開始,本書的幾個主人公的童年都在文章中有詳盡描述,並且總是兩個關系,我和壞同學,那麼多的男人和他心中的女孩。
「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見那兩個孩子了」——有懷念和哀嘆,有美和美的失落,還有祈禱的意願。
那兩個孩子對一棵死了的柏樹「為什麼會死」感到好奇。妹妹五歲半,伸出五個手指,然後摸遍十個手指也找不到半個。關於孩子的可愛和恐懼就開始了。
秋天的夜晚,廢棄的古園,幽靜的小路,一盞盞路燈,滿地落葉,樹的香味——這是我們熟悉的意境,在史鐵生流傳更廣的散文《我和地壇》里描述過,而每一個讀者應該都接觸過這樣的黃昏,只是你不一定留意到其中的美和悵惘。這樣的意境決定了本書的品位,讀者自然可以憑借著這個開頭決定繼續往下讀還是不讀了。
在第一章里,作者寫到「生日」,寫生命自我意識對客觀生日的確認,文字善意、美妙,讀來讓人欣喜、迷離。在第六章《生日》里,則進一步論述了一個人一生中更多的生日。
在第一章最後談到了「我是我的印象」,那麼書中的殘疾人C、畫家Z、醫生F、女教師O、女導演N、政客WR,這些人物都是作者的印象,這些印象的總和就是作者的心魂。這個只是史鐵生的自我解釋,有時候是迷魂陣,不用太當真,既然是小說,還是要看它的情節。
全部的內容只是為了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生活的偶然性,很多時候,如果你打開的是另一扇門,走的是另一條路,生活的軌跡可能完全不同,而選擇多數時候只是一念之間的偶然。

㈡ 務虛筆記第一章內容概括

本書開頭第一章叫《寫作之夜》,第一句為:"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見那兩個孩子了。"
"生命"這個詞在第一句話就出現了,而務虛筆記就是生命筆記,正如作者另一本書叫《病隙碎筆》,無非也是"生命筆記"。
生命的定語是"所余的",呈現了時間的緊迫,正如我要看望史鐵生,見一見這位具有飽滿心魂的作家的心越來越緊迫了。這句話應該是12年前說的,這句話越來越老,而"我"的生命所余越來越短。(可不要像那個追劉德華的粉絲一樣!)
"再也""碰不見"--生命無非碰見和碰不見,命運也無非是你碰見了誰。與碰見相對的是"遺忘""拋棄"和"背叛"。這本書講的就是誰碰見了誰的故事,誰告別誰的故事,誰不能忘懷誰的故事。
"兩個""孩子"--孩子是人生的開始,本書的幾個主人公的童年都在文章中有詳盡描述,並且總是兩個關系,我和壞同學,那麼多的男人和他心中的女孩。
"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見那兩個孩子了"--有懷念和哀嘆,有美和美的失落,還有祈禱的意願。
那兩個孩子對一棵死了的柏樹"為什麼會死"感到好奇。妹妹五歲半,伸出五個手指,然後摸遍十個手指也找不到半個。關於孩子的可愛和恐懼就開始了。
秋天的夜晚,廢棄的古園,幽靜的小路,一盞盞路燈,滿地落葉,樹的香味--這是我們熟悉的意境,在史鐵生流傳更廣的散文《我和地壇》里描述過,而每一個讀者應該都接觸過這樣的黃昏,只是你不一定留意到其中的美和悵惘。這樣的意境決定了本書的品位,讀者自然可以憑借著這個開頭決定繼續往下讀還是不讀了。
在第一章里,作者寫到"生日",寫生命自我意識對客觀生日的確認,文字善意、美妙,讀來讓人欣喜、迷離。在第六章《生日》里,則進一步論述了一個人一生中更多的生日。
在第一章最後談到了"我是我的印象",那麼書中的殘疾人C、畫家Z、醫生F、女教師O、女導演N、政客WR,這些人物都是作者的印象,這些印象的總和就是作者的心魂。這個只是史鐵生的自我解釋,有時候是迷魂陣,不用太當真,既然是小說,還是要看它的情節。
全部的內容只是為了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生活的偶然性,很多時候,如果你打開的是另一扇門,走的是另一條路,生活的軌跡可能完全不同,而選擇多數時候只是一念之間的偶然。

㈢ 讀<<務虛筆記>>有感

我看《務虛筆記》
作品敘述了五十年代初以來中國社會的嬗變給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一代人的種種影響、沖擊、規范和夢想。他們成了什麼,也許他們就是這個世界的艱辛與危懼、慾望與祈禱。這是史鐵生的首部長篇小說,行文優美、凝練,情感真摯、厚重,且好讀,處處透映著一種對人世滄桑的如泣如訴、似幽似怨的傷感與領悟。 作品除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哲理言語外,還主要講述了以下幾個故事: 1、殘疾人C與戀人X的故事 2、醫生F與女導演N的故事 3、Z的叔叔與叛徒女人的故事 4、女教師O與從政者WR、畫家Z的故事 5、詩人L與其戀人的故事 讀過《務虛筆記》以後,雖然能感覺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很深刻,但並不能十分清楚地去理解那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思想到底是什麼。 文章中所講述的故事是朦朧的,我們只能從只言片語中去看清故事所要表達的意思,沒有具體的情節,沒有詳細的描寫,只有真切的表述與零零散散的對話。作者不在乎那些所謂的小說的要素,而重在乎這些文字所表達的令人深思的問題。同時我也對題名有了疑問:什麼是「務虛」呢?是否和務實相對的呢?作者史鐵生的說法是這樣的:「寫小說的都不務實的啊。」 而我所得到的務虛與務實的解釋分別是這樣的: 務實 從事實際工作;研究討論具體問題。 務實就是實在地做該做的東西,用最簡單的方法做事。 拿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1+1=2 這就是務實。如果, 1+1=10x10-25x3+[(68-24)/4]-34 那就沒有務實可言了。 務實的好處就是可以把很多沒有價值的工作省略了,比如重復的報告,多餘的制度等。 務虛 就是類似創造理論、制定路線、提出綱領、確立原則的工作,不是以某一個具體事物為對象,它要從具體實際出發,又要離開感性的具體,舍棄具體事物的特殊性,抽象出事物的普遍本質和一般規律,因而被稱為「務虛」。真理主要是以理論的形態存在的,求真,主要是一種理論工作,因而是一種務虛的工作,它同務實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依賴的 我想,我已經明白這一題名的意思了。史鐵生這一部小說並不是在教我們怎麼去戀愛,也不是教我們怎麼去面對生活中出現類似的情況的實用手冊,故非務實。 經過老師在課堂上的指點,我對這一部作品有了新的認識。特別是《殘缺與愛情》這一部分所表達的觀點。老師指出: 如果C愛X,他就不應該愛X;如果X愛C,他就更不應該愛X。 在這一句話里,存在著非理性的合理邏輯。其中起作用的是因為C是殘疾人,而邏輯規則是殘疾人應遵守的社會道德。他們本是平等的,卻因為殘缺,就受到道德的束縛,壓抑自己的情感。不敢愛,也受不起被愛。殘缺者就不配有愛嗎?我認為,在道德的層面上,人類的很多情感都受到了壓抑,愛情是最為常見的。我們用理性包裝自己,把感性的自己丟在角落裡。只要一天這種觀念不變,它都很難得以重見天日。 愛,不是自由的嗎?

㈣ 務虛筆記讀後感100字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學過一篇課文,課文名也不記得了,就還記得是講英雄黃繼光捨身炸碉堡的事。那是我第一次認識到死也要有光榮,有意義這回事。當初想來是很震驚的,現在回想起來就覺得搞笑了。

也不知道小時候是因為什麼原因,就想到過去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但是後來黃繼光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所以自從學過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後,就迷上了史鐵生的思想,這次選的是他的《務虛筆記》。本來以為應該與《我與地壇》一樣容易理解,但是看著看著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所以翻來覆去看了兩三遍。越想深入理解就越容易混亂,都沒有第一次的思路清晰了。但無論如何,都喜歡裡面的句子。

其實我在《務虛筆記》這個書名生想了很久,為什麼要叫「務虛」,與務實相反么?從文中不難看出,虛者,虛無也,務虛者,思考虛無也。務虛者與務實相對,與靈魂、精神、形而上、本質相關。他醒來,睜開眼靜,虛無頃刻消散,看見世界。虛無從世界為他准備的那張網結上開始消散,世界從虛無由之消散的那個網結上開始拓展,拓展出他的盼望,或者隨著他的盼望拓展……史老一直在現實與虛無之間糾結。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等的人都成了印象中的虛無。

世界上的現實與虛無是拿什麼來區分的呢?馬克思原理是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史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可以說世界上活動的人,發生的事都是實有的,而這些客觀的存在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書中的一個悖論「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又同時證明著,我的全部印象包括我身邊,周圍所有的事和人,是和這個世界緊密相連的,或許這個命題也可以寫作,我是我的世界的一部分,而我的全部世界才是我。

這個世界上一切的夢想,都源於生命本身的密碼,生命本身的密碼?是殘疾?還是愛情?這是史老的選擇題,也更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夢想的原始密碼是什麼?生活?愛情?我覺得是慾望,夢想換種方式來說,不也可以理解為慾望嗎?生活是慾望,愛情也是慾望,有了想要的才會有動力去完成自己的夢想。這讓我想起了曾經的一個問題,慾望和動力之間的關系,一直都以為有了慾望才會有動力的,前不久卻有一個朋友說沒有慾望才會有動力因為越大的慾望,就會有越大的失望,就越會失去動力。我沒有太大的慾望,只是希望自己平安的過完我自己的一生,我也就只想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對於這個觀點,我不贊同也不反對,不一樣的人就會有不一樣的理解,我只堅持自己的。

㈤ 務虛筆記的主要內容

《務虛筆記》是史鐵生半自傳式的作品。虛者,虛無也,務虛者,思考虛無也,關心虛無也。
隔著咫尺的空問與浩瀚的時間,作家將帶著讀者凝望生命的哀艷與無常,體味歷史的豐饒與短暫。作品敘述了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的嬗變對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一代人的種種影響、沖擊、規范和夢想。
作品充溢著神秘的美,現代的美、善意的美。

㈥ 教師圍繞追趕超越「」怎麼看、怎麼辦、怎麼干「大討論研討材料

針對思想解放不夠,明確工作目標和努力方向,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經濟社會大發展。在深入調查研究,緊密聯系思想工作實際,深入基層、奠定基礎、召開務虛會議。 二,奠定思想基礎,狠抓整改落實、提升境界,召開由領導班子成員參加的「轉型發展,認真總結問題形成的原因,積極幫助協調解決,圍繞機構編制工作現狀和幹部隊伍建設,轉變觀念,為解放思想大討論創造條件,及時發現機構編制工作存在的問題、實干擔當,緊密結合認識、認真思考分析的基礎上,談問題,每名領導幹部逐一發言,又依靠解放思想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舉措,制定務實管用的整改措施。同時,通過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境界提升不夠以及缺乏現中國念、缺乏創新意識,我該怎麼辦」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打破舊框框,深入分析查找差距和不足、制定整改措施。辦機關領導班子成員率先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談建議、談對策,既依靠解放思想發現問題、服務對象中進行調查研究,推動加快發展、談意見、打開新思路、對症下葯。同時,結合解放思想大討論中查找出的問題不足、作風建設等方面、做好准備一、適應和引領新常態。領導班子成員緊緊圍繞發展第一要務、缺乏開拓精神等方面的問題、深入調查研究,深刻查擺問題,圍繞應對當前改革體制機制難題。 三、觀念更新不夠,緊密聯系辦機關實際和職能職責,有的放矢,形成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個人的整改措施清單

㈦ 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體現在那些方面

總體來看,當前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職業情感與職業道德仍需進一步提升。少數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對待學生態度冷淡,方式方法簡單,缺少耐心,家長和社會對此反響較大,教育形象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2、學校政治學習(流於形式)的吸引力尚待提高,政治學習方式需要進一步予以改進和創新。
3、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溝通談心需要進一步增強。領導平時忙碌於日常事務,缺少與全體教職工的溝通。
4、教師工作的職業壓力增大,需要通過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加以疏導和緩解。教師職業壓力增大反映了教師對社會轉型和教育改革在心理和素質方面的相對不適應,需要教師提高思想認識,進行自我調適。
總之,要樹立務實意識,樹立服務意識,緊緊圍繞中心工作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防止形式主義,力求取得實效。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一項務虛的工作,也是一項務實的工作。所謂「虛」,是要解決人們的認識問題;所謂「實」,就是要解決我們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實際問題。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應緊緊圍繞學校改革與發展的主題來謀劃,要選准思想政治工作與實際工作的結合點,與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融為一體,服務於學校的發展。首先,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建立起一個職責明確、分工合作、齊抓共管、全面覆蓋的組織體系。黨組織要負總責,堅持一級抓一級、一級帶一級,分片包干、責任到人、權責明確;進一步健全在黨委統一領導下,黨、政、工、團統一步調、統一行動、密切配合、各司其職的思想政治工作協調機制。其二是建立靈敏快捷、運轉高效的信息反饋機制和監督機制,要經常性地檢查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情況和檢驗其成效並形成制度。其三是建立從政治思想、教學業務、權利維護等諸多方面的保障機制,激發教職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其四是加強輿論導向,樹立正氣。學校要進一步發揮黨團員的先進性,善於挖掘教師中的先進事跡,樹立教師身邊的典型人物,推廣值得學習的人和事,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㈧ 為什麼教師缺乏職業安全感

一:教師收入,八成遠郊教師月收入不過2000元
鄉村教師工作條件艱苦,付出多,收入少,多數教師感到不公平,要求提高待遇的呼聲較高。從鄉村中小學教師的平均收入(扣除住房公積金、失業保險、個人所得稅等項)的調查發現,有88.43%的小學教師月收入不過2000元,有79.23%的中學教師月收入不足2000元。

中小學教師之間的收入差異不顯著,而不同區縣教師收入之間存在顯著差異,例如:某縣月收入高於2000元的教師比例為23.88%,而在某區這一比例達到則32.26%。農村教師收入和市區教師還存在明顯差距。
二:工作負擔,小學「副科」教師工作量最大
根據調查,大多數教師的基本教學工作量適宜,小學「副科」教師教學工作量過大,周課時一般在19-22節。而且課程改革中,「副科」教師身兼數職,同時大量的探究性、實踐性活動缺乏必須的教育資源,教師自己准備教學資源需要付出成倍的勞動,使他們疲於奔命,沒有時間思考和研究教學。
中學教師課程表規定的工作量適宜,但是實際執行中,學校增加補習等課時,使大多數教師的實際課時量為15-18節。
盡管教師的工作量比較大,除去小學「副科」教師以外,絕大多數教師對規定的授課工作量(包括中學增加的部分課時)比較認可。教師認為,增加工作負擔的主要是他們所不自願參加的活動,特別是一些徒有形式、沒有實質收獲的活動,例如:按照規定的要求寫教案、日記,頻繁的計劃和總結,學校頻繁召開的務虛性會議,沒有興趣又不得不佔用雙休日的學歷提高,沒有針對性的大規模講座等。這些活動平均每周要佔去教師10個小時,相當於1.25個工作日。
培訓機構和教育管理部門對遠郊中小學教師提高的途徑和方法的研究還不夠。有些沒有取得實際效果,反而成為教師的沉重負擔,一些不實事求是的做法引起教師反感。
三:教師支出,淪為「房奴」 犧牲娛樂消費
近年,鄉村教師居住條件得到明顯的改善,平均45.36%的教師近五年內在城區購買商品房。大多數教師的收入主要用於還貸、衣食和基本生活、子女上學及生活費用和贍養老人,40歲以上的教師用於消遣和娛樂的費用不足3%。農村教師的生活壓力比城市教師要大得多,大到使他們難以體驗到教師職業內在的尊嚴與快樂。
四:主要困難,學生厭學成教師工作最大困難
調查說明,鄉村教師在工作中遇到主要困難是:較高的教學要求(與城市在同一個標准上)的與農村學校學生厭學比例較高之間的尖銳矛盾。這一點在初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學生的厭學情緒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主要來自社會影響和家長觀念、課程難易、要求適宜程度和評價方式等,大多數因素是教師控制不了的。許多教師面臨著長期默默無聞的努力收效甚微的困境,感受到的是挫折,甚至倦怠。
不當的教師提高活動和教學與學習資源匱乏,也成為鄉村教師工作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五:工作壓力,35歲至40歲教師工作壓力最大
教師的心理壓力和疲憊感大於教師的實際工作壓力。其中,35歲至40歲、中師畢業、後續學歷、在實踐中形成骨乾的教師承受的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最大。
小學教師最怕下崗
小學半數,中學接近半數教師的壓力來自於職業安全感。隨著農村學校生源減少,教師過剩,加上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的推行,使得「唯恐下崗」成為教師尤其是小學教師壓力的主要來源,明顯高於社會期望及課程改革帶來的壓力。
另外,相當一部分教師貸款買房,經濟壓力過大,這也造成教師對職業安全感的強烈需求。
中學教師最擔心升學壓力
對於中學教師來說,31.4%的中學教師認為升學壓力過大,明顯高於小學教師5%的選擇率。只要有升學考試存在,一些學校領導、家長就不可避免地以成績高低來評價教師的優劣,面對具有不同程度厭學情緒的學生,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先進理念與現實的評價制度之間的巨大鴻溝給教師們帶來的只能是無盡的壓力,甚至是難以承受的心理負擔。
中小學教師的主要壓力源
城郊教師壓力最小
在教師壓力調查中,城區教師感覺壓力最大,其次為偏遠地區教師,而城郊教師的壓力最小。
城區的中小學教育被寄予更高的期望,學校及教師之間競爭更激烈,教師的壓力感偏大;對於偏遠地區,隨著學習、交流機會的增多,教師們逐漸形成了理想教育、理想教師的圖景,深深地感覺到自身的不足,但面對偏僻落後的現實條件,無能為力之感更強。讓他們與其他條件優越的同行競賽中處於劣勢。無論哪種情況,他們的壓抑與無奈都是難以克服的。
與此相反,城郊的教師既享有接近城區的條件,又少有城區教師所面對的激烈競爭,因而,工作壓力最小,生活最愉快。

㈨ 務虛筆記每一章講的內容

《務虛筆記》是輪椅上的史鐵生的首部長篇小說,也是他半自傳式的作品。隔著咫尺的空間與浩瀚的時間,作家將帶著讀者凝望生命的哀怨與無常,體味歷史的豐饒與短暫。這是作者的長篇小說處女作,行文優美、凝練,情感真摯、厚重,且好讀,處處透映著一種對人世滄桑的如泣如訴、似幽似怨的傷感與領悟。
"我是我的印象的一那分,而我的全部印象才是"我"開篇收尾的這句話,可作為閱讀這部不失自傳、又不是自傳的小說的一把鑰匙,
虛者,虛無也,務虛者,思考虛無也,關心虛無也。務虛者與務實相對,與靈魂、精神、形而上、本質相關。如題所示,小說"務虛"不重實,注重的是對生命的一種印象;不注重記憶中的真實,而注重印象中的真實;不注重各個人物的完整的形象與歷史,而注重與生命同時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點與去向。虛者,虛無也,務虛者,思考虛無也,關心虛無也。
《務虛筆記》中,作者通過動物的繁殖、植物的生死,通過童年經驗、革命和叛變、愛情等來思考虛無。

本書開頭第一章叫《寫作之夜》,第一句為:"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見那兩個孩子了。"
"生命"這個詞在第一句話就出現了,而務虛筆記就是生命筆記,正如作者另一本書叫《病隙碎筆》,無非也是"生命筆記"。
生命的定語是"所余的",呈現了時間的緊迫,正如我要看望史鐵生,見一見這位具有飽滿心魂的作家的心越來越緊迫了。這句話應該是12年前說的,這句話越來越老,而"我"的生命所余越來越短。(可不要像那個追劉德華的粉絲一樣!)
"再也""碰不見"--生命無非碰見和碰不見,命運也無非是你碰見了誰。與碰見相對的是"遺忘""拋棄"和"背叛"。這本書講的就是誰碰見了誰的故事,誰告別誰的故事,誰不能忘懷誰的故事。
"兩個""孩子"--孩子是人生的開始,本書的幾個主人公的童年都在文章中有詳盡描述,並且總是兩個關系,我和壞同學,那麼多的男人和他心中的女孩。
"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見那兩個孩子了"--有懷念和哀嘆,有美和美的失落,還有祈禱的意願。
那兩個孩子對一棵死了的柏樹"為什麼會死"感到好奇。妹妹五歲半,伸出五個手指,然後摸遍十個手指也找不到半個。關於孩子的可愛和恐懼就開始了。
秋天的夜晚,廢棄的古園,幽靜的小路,一盞盞路燈,滿地落葉,樹的香味--這是我們熟悉的意境,在史鐵生流傳更廣的散文《我和地壇》里描述過,而每一個讀者應該都接觸過這樣的黃昏,只是你不一定留意到其中的美和悵惘。這樣的意境決定了本書的品位,讀者自然可以憑借著這個開頭決定繼續往下讀還是不讀了。
在第一章里,作者寫到"生日",寫生命自我意識對客觀生日的確認,文字善意、美妙,讀來讓人欣喜、迷離。在第六章《生日》里,則進一步論述了一個人一生中更多的生日。
在第一章最後談到了"我是我的印象",那麼書中的殘疾人C、畫家Z、醫生F、女教師O、女導演N、政客WR,這些人物都是作者的印象,這些印象的總和就是作者的心魂。這個只是史鐵生的自我解釋,有時候是迷魂陣,不用太當真,既然是小說,還是要看它的情節。
全部的內容只是為了告訴我們一件事,那就是生活的偶然性,很多時候,如果你打開的是另一扇門,走的是另一條路,生活的軌跡可能完全不同,而選擇多數時候只是一念之間的偶然。

㈩ 《務虛筆記》讀後感

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

聽說,人死如燈滅。史鐵生過世半載,默默地翻開他的書卷,始是懂得「有些人死了,可是他還活著」的道理。我看的《務虛筆記》是史鐵生寫的首部長篇小說,文章很長,厚厚一本,有插圖,裡面描寫了上世紀50年代中殘疾人C、畫家Z、女教師O、詩人L、醫生F、女導演N等一代人的生平故事變遷,非常好看。
特定的歷史時期和特定的命運,與一顆敏感的心靈和聰慧的大腦相遇,必定會讓那些屬於生命本身的問題更加凸顯,因為在這種條件下,它們更加不容無視,更加咄咄逼人。小時候讀江姐的故事,讀到敵人把竹簽扎進她的十根手指,不敢想像那場面,更不敢想像如果換作自己會怎樣,小小的孩子只能得出一個結論:我當不了江姐,受不了那樣的嚴刑拷打。讀過《務虛筆記》我才明白,小時候自己的情緒中還含有一種慶幸:幸好那不是我。還有很多慶幸:慶幸自己沒有殘疾,慶幸自己沒有生在極度貧困的家庭,慶幸自己沒有一個酒鬼父親,慶幸自己不是羅密歐朱麗葉……慶幸自己繞開了所有那些不幸。但那樣的不幸是存在的。每個人的具體境遇不同,境遇一旦變化,也許我們頭腦中的大部分價值判斷都要發生變化,至少會不再絕對。精神是強大的,但肉體是真切的;肉體是基本的,但精神不可泯滅。網上讀到的一句話說,凡屬人的事情,沒有什麼是僅僅身體性的,我深為贊同,但想補充一句,凡屬人的事情,也沒有什麼是僅僅精神性的。這或許是我們的存在令我們永久困惑的原因,它永遠都不是一道數學題,也永遠都不是一幅解剖圖。
讀了《務虛筆記》,總結起來有個最重要的感想:問題與答案,人類並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如果問誰可以的話,可能只有上帝,這也使我對於不可知論有些認同。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師務虛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