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師教學 > 小學古詩文教學

小學古詩文教學

發布時間:2020-11-26 15:22:31

A. 如何設計小學古詩詞教學

新建一小 李小明
教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詩眼
:例如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更能理解異鄉異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知道倍思親時的孤單了,更能理解詩人見到別人團圓而自已隻影形單的寂寞了。
(2)抓詞語
:例如,同是寫送別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就能體會到詩人送別時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樓送辛漸》寫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別辛漸時心中充滿了傷感與凄涼,到底送別的辛漸是何人呢?為何這樣悲痛呢?一定與詩人的親友有關。
(3)抓詩句
:一首詩,每每有兩句是重點句,有些甚至成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點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鸛雀樓》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題西林壁》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抓詩題
:有些詩,從它的題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詩到底寫的什麼內容。例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從題目就可見作者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風景?賦詩?)碰到了開頭是晴朗的,後來下雨了這樣的景象。又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如果不看題目,一讀而知是寫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結合詩題細讀全詩,你就會發現作者是借物抒情,寫下了對林子方上京為官的無限祝福。
四、誦詩想像,品詩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
五、創設情境,引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我有時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我有時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創作詩詞。
課程標准指出:小學階段應要求學生誦讀古詩文,以利於學生的積累、體驗和培養語感。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簡單明了
教學板書是藝術,藝術是講究創造的,是需要教師花心血進行構思、提煉、創新的。每一幅新穎別致、獨具個性、富有美感的藝術板書的出現,都是教師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我們提倡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板書,更提倡教學板書的新設計和新創意。板書設計做到,圍繞詩詞中心,抓住關鍵詞,簡單明了,有創新。

B. 小學古詩詞教學有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

應當強調美育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因為入選教材的古詩詞可以說是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結晶和薈萃,教師在教學中如能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欣賞古詩詞的語言美、聲韻美去認識從中表達的意境美,進而體驗、感悟詩人的心靈美,這不僅對於陶冶性情,發展觀察力和想像力,豐富詞彙很有好處。同時,還能使學生覺得學語文是一種美的欣賞,從而進一步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C.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詩眼
:例如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更能理解異鄉異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知道倍思親時的孤單了,更能理解詩人見到別人團圓而自已隻影形單的寂寞了。
(2)抓詞語
:例如,同是寫送別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就能體會到詩人送別時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樓送辛漸》寫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別辛漸時心中充滿了傷感與凄涼,到底送別的辛漸是何人呢?為何這樣悲痛呢?一定與詩人的親友有關。
(3)抓詩句
:一首詩,每每有兩句是重點句,有些甚至成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點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鸛雀樓》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題西林壁》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抓詩題
:有些詩,從它的題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詩到底寫的什麼內容。例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從題目就可見作者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風景?賦詩?)碰到了開頭是晴朗的,後來下雨了這樣的景象。又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如果不看題目,一讀而知是寫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結合詩題細讀全詩,你就會發現作者是借物抒情,寫下了對林子方上京為官的無限祝福。
四、誦詩想像,品詩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
五、創設情境,引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我有時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我有時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創作詩詞。
課程標准指出:小學階段應要求學生誦讀古詩文,以利於學生的積累、體驗和培養語感。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簡單明了
教學板書是藝術,藝術是講究創造的,是需要教師花心血進行構思、提煉、創新的。每一幅新穎別致、獨具個性、富有美感的藝術板書的出現,都是教師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我們提倡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板書,更提倡教學板書的新設計和新創意。板書設計做到,圍繞詩詞中心,抓住關鍵詞,簡單明了,有創新。

D.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反復誦讀,品味古詩的語言美
誦讀是傳統語言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強調誦讀的重要性。朱熹在《訓學齋規》中說道:「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讀,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在低年級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培養語感、理解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初學一首古詩,教師應要求學生先自己預習,參照拼音正確流利的朗讀古詩,不讀錯,不丟字,不加字,這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以鞏固漢語拼音。課堂上,教師可以選出幾名同學大聲朗讀,讓其他同學當裁判,評一評,議一議,看誰朗讀得最好,誰朗讀時存在哪些問題。教師要聲情並茂地為學生示範朗讀,讓學生跟讀,注意古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讀出古詩的韻律美。教師還可以通過分組朗讀、配樂朗讀的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比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學會欣賞,領悟古詩的意境深
學習古詩時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感知和領悟古詩的深邃意境,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會使學生深深地愛上語文這門基礎學科,進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
1.巧用插圖感受情境。在教學《山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書中的插圖,彎彎曲曲的山路上,一輛馬車停在路旁,詩人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欣賞著漫山遍野的楓葉。讓學生通過插圖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E. 小學古詩詞應該怎麼教

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F. 小學語文古詩詞如何教學

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音fēi)而久久不見打開、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所以客人輕敲柴門才久久地不開,一枝紅杏出牆頭,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這首詩情景交融。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說園門雖然關得緊、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但寫得很幽默風趣,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構思奇特,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遂,蓬勃發展,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一切美好的事物,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出牆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沒有人來開,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奇興,彌足珍貴。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得住,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敲了半天柴門。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迸發出春光難鎖,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樣,交代作者訪友不遇,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音jī)不避苔滑路僻,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盡管它吃了「閉門羹。短短兩句、同情。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倒是「憐」字有情致。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園門緊閉!
中心思想,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所以「柴扉」久扣不開,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將主人不在家,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由一枝紅杏出牆。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有點馬上觀花,沖破圍牆,溢出園外!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從某些語句上看,但清高得有點做作。
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柴門雖然不開,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但「春色滿園關不住:「春色」是關鎖不住的,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不僅景中含情、無緣進門的詩題,小扣柴扉久不開」,簡單的幾個字。
名句賞析,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未免有點掃興!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而且景中寓理,它是一首無法成游。盡管主人沒有訪到,受到哲理的啟示,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平橋小陌雨初收,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輕拍木編門扇(柴扉。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春色滿園關不住,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滿園的春色,淡日穿雲翠靄浮,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賞析、遠離塵囂的清高,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去探訪春天消息。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千古傳誦,游賞的願望受阻?「關不住」。他想。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一切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高齒的木板鞋(屐,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一枝紅杏出牆來」,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無緣 進得園門,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禁錮不了的:
今譯。楊柳不遮春色斷,也可能出現奇跡:
園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游園不值》

G. 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重點是什麼

一、引導學生了解作者及作詩背景
二、讓學生領會並感悟古詩情境
1、在誦讀中感悟詩詞情境
2、在歌唱中感受詩詞情境
3、在繪畫中想像詩詞情境
4、在表演中再現詩詞情境
三、幫助學生拓展古詩閱讀
1、向同類題材的作品擴展
2、向整篇(部)著作拓展
3、向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展

H. 如何進行小學古詩文教學 王崧舟實錄

運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果
興趣是求知的先導。在小學古詩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覺地融入詩文特定的情境氛圍中。現代心理學表明「新奇、多變的事物能增強大腦皮層的刺激強度。採用了新穎的方法,能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提高興趣。」而多媒體手段應用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電教媒體集「聲、色、畫、樂」於一體,色彩豐富的畫面,生動可感的聲音,有利於創設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彷彿觸手可及,喚起強烈的探索慾望。

I. 如何進行小學古詩文教學(下)01

一、 以讀為本 欣賞背誦
誦讀是我國語文教學的傳統方法之一,對於誦讀的重要性,朱熹《訓學齋規》中說的很明白:「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處於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思維處於正在發展的階段,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記憶力也最為活躍。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應要求學生加強誦讀、品讀從而達到對古詩詞的識記。教學中讓學生在朗誦古詩詞的同時注入自己的感情,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對加強理解,並真正了解古詩詞的文化。除此之外,我們還應注重學生對於古詩詞的積累,而背誦往往就是學生對於古詩詞積累的最好方法。小學階段的古詩詞,多數是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頭聯、頸聯、尾聯應怎樣讀,需要教師給予很好的指導。我們所做的示範朗誦對學生理解詩詞具有很大的幫助,重視朗誦是詩詞教學的根本。古詩詞都有嚴格的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行雲流水,熟讀不僅達到理解,還可以促進背誦。
二、 多體教學 創設意境
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因此,它需要老師採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古詩教學豐蘊起來。例如我在執教《小兒垂釣》一詩時,如果僅僅讓學生停留在對詩意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顯然是不到位的,所以我引導學生與作者展開心靈的對話,體會這首別有情趣的七絕。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在平淡淺易的敘述中透露出的那分純真、無限童趣和一些專注。前兩句敘述、描寫,從外形著筆,是實寫。後兩句詩側重神態來寫。此詩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刻意的雕飾,就似一枝清麗的出水芙蓉。我在教學時不失時機地出示作者的有關資料,讓學生搞清楚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無疑於「推波助瀾」,能帶動學生的心靈的律動。這種清新閑逸的感情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是有所體會的。
在教學在教學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中的「飛流直下三千尺」這一句時,我先引導學生根據詩句的意思,想像瀑布飛瀉而下的畫面,再引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觀,從而更好的理解詩句的意境。
三、走出教材 群組學習
課改提出的新理念,「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即所謂要創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積極開展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這無異於告訴我們更不能就詩教詩,要和學生一道開發和生成開放、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尤其是小學高年段的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積累後,完全可以跳出教材,進行組詩的教學。例如在學校群文閱讀本專題研討課中,本人針對六年級製作了一節復習的形式的群組詩教學,引導學生對已學的古詩進行題材分類的課例——詠物詩、送別詩、思鄉詩、愛國詩。然後整合對比學習,同中求異,在比較中引導學生發現各類故事的情趣。這樣的整合對比學習,節省了教學中無效的環節,對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是一次較深入的探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小學古詩文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