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鼓的製作方法視頻
長鼓分兩種,一種是朝鮮族長鼓。另一種是瑤族長鼓。朝鮮長鼓主要流行於吉林省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它朝鮮族聚居地區,又名伏鼓。起源於古代的細腰鼓; 瑤族長鼓於宋代已流傳,多以燕脂木製作,工藝精細,主要用於舞蹈伴奏。圖為瑤族長鼓。
◆朝鮮族長鼓,又稱杖鼓、兩杖鼓。流行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地區。
長鼓為古代細腰鼓的變體。隋唐時期已用於宮廷九、十部樂中。宋代《樂書》:「杖鼓、腰鼓、漢魏用之。大者以瓦,小者以木類,皆廣首纖腹。」沈括《夢溪筆談》:「唐之杖鼓,本謂之『兩杖鼓』,兩頭皆用杖。今日杖鼓,一頭以手拊之」。元代記載尤詳,《元史·禮樂志》:「杖鼓,制以木為匡,細腰,以皮冒之,上施五彩綉帶,右擊以杖,左拍以手」。
鼓身木製,呈圓筒形,兩端粗而中空,中段細而實。全長(70—80厘米,鼓面直徑約40厘米。兩端鼓腔大小不一,蒙皮也有別。粗的一端蒙牛皮、馬皮或豬皮,細的一端蒙鹿皮或狗皮,皮膜以鐵圈為框,由皮條或繩索綳緊並可調節張度。鼓身外塗紅漆。因鼓腔大小和蒙皮薄厚有別,可發出兩種不同音色,粗端為柔和深沉的低音,細端為清脆明亮的高音,一般為四度或五度音程關系,並可根據需要調節音高。
演奏時,坐勢,置鼓於架上;立勢,將鼓掛於奏者身前,右手執鼓棰敲擊細端鼓面,鼓棰用細竹條做成,長40厘米左右,棰頭稍大;左手拇指放在粗端鼓框邊,用其餘四指拍擊。演奏技巧豐富,左手有單鼓點、單花點、雙花點和悶鼓點四種,右手有單鼓點、單花點、雙花點、滾奏、震奏等多種。
◆瑤族長鼓,流傳於瑤族地區的細腰鼓,主要用於舞蹈伴奏。早在12世紀的宋代,瑤族人民已能製作長鼓。但不相送、不出售,並且寨寨都有。古時稱為「鐃鼓」或「銃鼓」。明清兩代仍以鐃鼓為名,至今有的瑤寨還將長鼓叫作鐃鼓。
瑤族長鼓製作精細,外形美觀,多以燕脂木製作,鼓身呈一長筒形,長83厘米左右,系用一整塊木料車旋而成,中腰較細而實,兩端稍粗面空,蒙以羊皮或山兔皮。通體彩繪著雲頭、日月、龍鳳、花草或鳥獸等圖飾,油漆色調鮮明,極富民族風格,有的還在鼓的兩端和腰間系著8個小銅鈴。
在瑤族的民間舞蹈中,《長鼓舞》是最為著名的。舞蹈者將鼓斜掛腰側,雙手拍擊,或左手執鼓中部,用右手拍擊,邊擊邊舞,長鼓既是伴奏的樂器,又是舞蹈的道具。在瑤族村寨,每年逢10月16日這天,人們便會如醉如痴地跳起長鼓舞。
長鼓瑤語稱"播公",其歷史悠久。南宋紹興二年(1132)五月三日頒發的《十二姓瑤人進山榜文》載:"天子殿前,國王長衫大袖,長腰木鼓,斑衣赤領,琵琶吹唱。"據此已有800多年歷史。傳說瑤族始祖盤瓠上山打獵,與一野牛搏鬥時跌落懸崖,死在一棵樹權上。人們便挖空樹心,剝下牛皮蒙成長鼓,日夜敲打以祭盤王。
長鼓按其形狀分小、中、大三種。小長鼓亦稱短鼓,長約70-90厘米,鼓腰直徑為4-5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為8-10厘米;中長鼓亦稱長腰鼓或黃泥鼓,長約110-130厘米,鼓腰直徑約15-20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約25-30厘米;大長鼓亦稱賽鼓,長約 180-200厘米,鼓腰直徑約20-25厘米,兩端鼓面直徑約30-40厘米。無論哪種長鼓,均由木質松軟的樹作材料,牛、羊皮蒙鼓面,塗上油漆,繪上龍風圖案。
長鼓的擊鼓動作有72套,大多是表現生產、生活內容,如建房造屋、犁田種地、摹仿禽獸動作等,形象生動,富有生活氣息。擊鼓有文打武打之分。文打動作柔和緩慢,武打粗獷豪放;有2人對打、4人對打,也可大群人圍成圓圈打,氣氛熱烈,鼓聲洪亮。
瑤族打長鼓大多在農歷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十五、十月十六日舉行。尤以十月十六日瑤族"盤王節"最為盛行。"還盤王願"三年一小願,十二年一大願;小願打長鼓三天三夜,大願則打七天七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此類活動由同姓宗族組織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則以村為單位組織,而且不限 於上述節日,國慶節、春節或慶賀豐收時,均可打長鼓。
② 小學生的腰鼓有哪些打法
腰鼓有以下幾種打法:
1、通過動律的變化表達舞者的內心激情。舞者擊鼓時版情不自禁權地微微搖頭晃肩,使內在感情與外在的動律有機地結合,達到神形兼備、和諧自如。
2、舞者揮槌擊鼓有股子狠勁,無論是上打、下打還是纏腰打,雙手都要將鼓槌甩開。但雖狠而不蠻,顯得挺拔渾厚,猛勁中仍不失其細膩之感。
3、做踢腿、跳躍動作時,無論是大踢、小踢或蹬腿動作。
(2)小學生腰鼓教學視頻鼓的秘密擴展閱讀
腰鼓奏法變化繁多,如「中國」、「止點」、「流水」、「緊三錘」等。鼓點與動作結合的技法則有「鳳凰三點頭」、「老虎大洗臉」、「雞啄米」、「馬步大纏腰」等。民間腰鼓隊在喜慶節日里表演腰鼓舞,可多達數百人,往往分成兩個隊,具有競賽性質,以增加歡騰熱烈的氣氛。
③ 腰鼓的打法:系法,基本鼓點,基本步子
1、腰鼓的系法抄
將鼓帶掛襲於右肩,鼓身斜挎左腰,在右腰處扎老蝴蝶結。
2、鼓棒的持法
雙手各執一棰,右手:大拇指朝鼓棰頂住鼓棒,小手指穿過鼓棒,另三指自然捏住鼓棒,手心成握球狀;左手:小指朝鼓棰穿過鼓棒,其餘手指同右手持法。
腰鼓的基本鼓點是不變的,節奏歡快,永遠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出示:╳ 0 ╳ 0 ╳ ╳ 0 ╳ 0
3、基本步法——原地踏步
「轉四方」步法。一至九小節打法相同。
第九小節身子下蹲,第十至十三小節:身體隨鼓點上下起伏,第十四至十六小節打法也相同,最後一下身體向左轉一個方向。如此反復四遍回到原方向。
拓展資料:
腰鼓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它來源於生活,又很好地表現了生活。腰鼓是民族棰擊膜鳴樂器,歷史悠久,發音脆亮,在民間廣泛被流傳,獨具魅力的安塞腰鼓掀起了黃土地上的狂飆,展示出西北黃土高原農民樸素而豪放的性格,張揚出獨特的藝術性。
④ 有沒有教學打腰鼓的視頻啊鼓點是咚吧、咚吧、咚咚吧、咚吧
http://www.56.com/w51/play_album-aid-6405726_vid-NjY0MTEyNzA.html
這個網址
⑤ 腰鼓的腰帶怎麼綁
首先分清腰復鼓的背帶和用來扎在制腰上的腰帶,然後把背帶掛在脖子上,再把左手臂伸進去,這樣,腰鼓就斜背在右肩上了。這時,再檢查腰鼓是不是在腰的部位,如果偏上或者偏下,都需要調節一下背帶的長短。當長短適合以後,再把兩根腰帶系起來,腰帶既不要扎得太緊,也不要太松,注意要打個活結。打活結可以先給學生做示範,再讓學生照著打結(活結的打法見插圖a)。最後,再把腰鼓進行適當的旋轉,把腰鼓放在身體左側偏前的位置,相當於左腹處。
為了讓學生很好掌握,可以讓他們把腰鼓背好系好,解下來,再重新背起來系起來,老師一邊檢查一邊指導,學生之間也同時相互學習。
⑥ 腰鼓黔北鼓情教學打法
大概新華書店有的,去買一本吧!沒多少錢!
⑦ 教學打鼓! ! !(不是架子鼓.腰鼓 )
的奏楚觀。人個僅鼓表,啊一好喜有演。咧種點噴腰說
。你。鼓
還的隊清鼓有謝點。腰不,點!是領那那的樣勿鼓小代。不?。個謝大隊
⑧ 打腰鼓的基本動作
一、起跳步:(中速)
要求:右臂從體前伸直向上,鼓棒與地面平行。右腿成九十度,跳得越高越好。
二、大纏腰:(快速)
(1)雙腿跳起直分,落下時成弓步,右臂起跳時從體前伸直向上,同時搖頭。
(2)右腳在原地踏一步,左腳吸在右小腿上,雙手後擊鼓。
(3)左腳向正前方踏出一步,右手擊鼓,左手甩綢。
(4)右腿伸直向上跳起,落下時吸左腳(手勢同二)
(5)左腳向後踏一步,同時轉身(從左邊轉),雙手從右往上甩出。
(6)過檔,右手從褪下打擊鼓面{且不可彎腰,曲腿}
(7)右腳落下時轉向前方跳一下,雙手自然下垂。
(8)雙腿跳成左前右後直叉。
(9)雙手在體側甩動四次,跳起並腳,曲腿彎腰。
(10)雙手自然下垂圓圈,並腳向上甩綢。
三、交叉跪打:(面對面)(中速)
(1)一四同大纏腰,(5)左腳向前踏出一步,雙手從右往上甩綢。
(6)過檔 (7)同上 (8)雙腿跳落下時成右腿直跪左腿叉(學生
腳對腳) (9)雙手在 體側甩動四次,前爬後仰。 (10)跳起並腳曲
腿,彎腰右轉一圈。
四、大豐收(慢速)
(1)起跳雙手從右向左平畫圓,雙腿落地成左前右後弓步,上身與地面平行低頭。
(2)後撤一步,變為右前左後弓步,雙手從左向右平畫圓甩出,上身同(一)
(3)左腳向上跨一步,雙手自然垂在體側。
(4)向上跳起,右腿成90度,同時雙手向上甩綢。
五、十字梅花(中速)
(交叉跪打)
六、擦背(中速)(面對面)
(1)左腳向左跨跳一步,同時吸右腳於左小腿,搖頭,再向左踢出右腳,雙手從
胸前打開成左外高,右內低姿勢。
(2)相反方向,出右腳(同上)
(3)左腳向對方踏出一步,同時吸、右腳打四下鼓。
(4)右腳向下方踏出成右弓步,同時背對背,左手 擊鼓,右手高舉過頭頂。
(5)--(8)換方向。
(9)彎腰曲腿從右方轉一圈,打四下鼓,到達對方位置。
(10)並腳向上甩綢。
七、盤龍記(快速)
(1)到(7)同大纏腰。
(8)跳起落下成左弓步右跪姿勢。
(9)雙手在體側甩兩次綢。
(10)站起轉身並腳甩綢。
八、軟纏腰(慢速)(面對面)
特點:搖頭晃腦,扭腰擺胯。
(1)到(6)動作同交叉跪打,只是要扭腰擺胯,並搖頭,而且所有跳改為跨步。
(7)右腿落地跳一下,不轉身。
(8)成左弓步跪姿勢。
(9)--(10)同交叉跪打。
九、錦上添花(中速)
(1)起跳步
(2)打四下鼓,兩人面看,同時喊嗨
(3)打四下鼓
(4)起跳,左腳落地,右腿向右跪出,同時左手向左上方伸出,右手向右下方伸
出。
十、十字步(中速)
特點:要有腳緊抓地面的感覺。
(1)右腳腳後跟踮起,同時吸左腳。右手迅速從前向後鼓棒朝下繞頭一周,擊鼓一
下,左腳向右踏出,身體朝向右側方。
(2)右腳向前方他出,曲腿,搖頭,在右手各擊鼓一下。
(3)左腳向左後方踏出,曲腿搖頭。
(4)右腳向後方踏出同上。
⑨ 腰鼓的初學知識
好的,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