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課程改革300字左右
小學數學課改心得體會
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使我領悟到了教學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習,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一、變「備教材」為「備學生」
老師的備課要探討學生如何學,要根據不同的內容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要根據不同年級的學生指導如何進行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復習、做作業等;要考慮到觀察能力、想像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及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一位老師教學水平的高低,不僅僅表現他對知識的傳授,更主要表現在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變「走教案」為「生成性課堂」
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充分發揮時,實際的教育過程遠遠要比預定的、計劃中的過程生動、活潑、豐富得多。教師要利用好即時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靈活的教學機智,不能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教師要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要在教學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誠合作的民主關系。同時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與學的平台上,做到教學相長,因學而教,樹立隨時捕捉教學機會的意識,就必定會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活潑有趣,更加充滿生機,也更能展示教師的無窮魅力。
三、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
四、變「教師說」為「學生多說」
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引導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系,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這個思維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及時糾正學生思維過程的缺陷,對全班學生也有指導意義。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特點組織學生講。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說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生說的質量,這樣堅持下去,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好數學課應該盡量地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能把學生埋在越來越多的練習紙中。在數學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既動手又動口,並輔以其它教學手段,這樣有利於優化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也必然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做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讓學生享受「快樂數學」。
② 小學編制考試中的新課改指的是什麼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新課改的實質是什麼》。
翻開各類教育報刊雜志,我們不難發現到處都在談「新課程,新課改」。課改的浪潮波濤洶涌,作為我們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的學生都必須接受這場改革,正確透視,並且把握住課改的精神實質。
一直以來,我們時有聽聞獲得「奧林匹克」大獎的中國的學生卻被一個很小的實驗操作所難倒。我們的學生普遍是「能夠得到一桶水」,但是不會「取水」。要知道「得到水」和「學會取水」的人是完全不同的起跑線。得而不會取,長期下去,不但沒有「鮮水」吃,原來的水也會變質發臭,坐吃山空是早晚的事。在充滿著競爭的21世紀,我們若不學會取水的本領,遲早我們會被社會所淘汰。或成為廉價的勞動力,或成為唯唯諾諾的幕僚。因此,基礎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我們只有學會學習,才能學會生存,只有敢於創新,才能贏得發展。
新課程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充滿活力的基礎教育的課程體系,把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緊扣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作為中學基礎課程改革的重要價值取向。其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結合學科特點,力爭全方位的落實科學素養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目標定位在實施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新角度。要求我們的學生在經歷和實踐中實現自我領悟,在反思中重構自己的經驗,形成自己的行動策略和方式。
新課改在教師觀念的改變,教師角度的轉換,學生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上都體現一個「新」字。
(一) 課程理念要新。課程改革不僅是換教材,而且是一次洗刷傳統教育觀念,改革思想的洗腦活動。它著眼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
(二) 學生學習方式要新。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徵.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我們學生的主體性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核心任務。教學過程是合作+引導,是讓我們的學生以積極的學習心態主動參與、主動探索與解決問題。把教學活動變成我們學生的舞台。
(三) 教師的角色要新。教師角色要從傳統的傳授者,轉向現代的促進者。每一節課都能讓我們的學生感到新鮮,每一分鍾都能讓學生在快樂,讓我們的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飛翔於知識的高空,新課程革命放的不僅僅是我們的手腳,還有我們的心情.教師的職責不但要傳授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的發展,開發學生自身的潛能,培養健全的人格。
(四) 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要新。在傳統的教育評價中,往往以一張試卷的分數來作為學生的學業成績,誤以為評價等於考試,這是不科學的,新的評價理念不僅限於知識與能力,還要從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全面評價。例如我們學生身上的某一閃光點,成長過程中的每次進步,良好的個性的展示都應得到肯定,建立學生成長檔案.摒棄以分數定優劣的標准。
面對新課程、新課改的到來,我們淮中人,絕不退縮,我們要以主人翁的姿態積極參入,以滿腔熱情全身心投入到這場改大潮中去。正所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路漫漫兮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對課改的真正實施獻出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讓我們的課堂真正活起來!讓我們的淮中更加生機勃勃,蒸蒸日上
③ 小學課程改革
在新課改里要求我們培養的是一個人格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是一個可以適應社會發展的人,順應時代要求的人。而不是一個書獃子,一個高分低能的人。我們應該對我們的學生有一個新的認識,他不是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但不一定不是一個好老闆,好農民,好駕駛員……,為什麼就一定要求他成績突出呢?也許他有一個方面比學習更優秀。我們不可能培養出來的學生人人成為科學家,但是我們在培養學生時一定要教會他們學習的方法,因為人的一生是一個不斷的學習的過程,沒有一個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就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在物慾橫流的社會里能處理好復雜的社會關系,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這是適應社會發展承受社會變化的前提條件。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而且還是一個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的人口大國,對於綜合國力的增強來說,起關鍵作用的因素是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換言之同過去的時代發展主要依賴於為數不多的精英人物相比較,當前我們更需要與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通過不斷的學習更能使我感受到新課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我們一味地追求升學率,只讓學生一心讀「聖賢書」,而對學生的道德行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問不聞甚至認為只要學生的成績好一切都好的偏面認識,這都會使我們將來的接班人顯得「皮軟」。使我們的學生變得內向、被動、自私、缺少自信、恭順,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創造性。2、在課程改革里如何向學生要成績?許多老師認為課改了,素質教育了,學生要減負了,要豐富課餘生活了,就不要成績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我們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到了最後還是要已成績論英雄,以成績評高低。但是不是因為要成績而放棄了課程的改革,這是教育整體改革的一個前提,如果這一項我們做不好又何談其它的改革呢?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改變傳統的方法向學生要成績。這不是一句空話,是要我們老師下功夫努力去做的。在這里我個人認為要做到以下這么幾點:1:教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教學周長這一節課,課前帶學生到學校小花園里步測花園一周的長度,為課中內容奠定基礎。新課導入時讓小螞蟻帶領大家去繞著小樹葉爬一圈。然後學生通過獨立探索、討論交流進行思維的碰撞,產生智慧的火花,讓他們在交流中自己去體驗、去感受並選擇自己認為更好的做法,由學生來評價每一種做法的優劣,而不是老師評價的哪種做法更好、哪種做法更簡單。在求小花園的周長這一環節中,學生組內交流後,然後進行全班匯報,學生的態度非常的積極,而且說出了不同的做法和想法。關於這一節課,我感覺到課改就是要「人人學有用的數學」。 生活處處現數學,數學是我們生活的一份子,離開了生活這個源泉,數學將是一片死海,也將失去魅力。因此課改教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讓學生感覺到他所學的東西就在他的周圍,就在他的身邊是可以看到可以摸到的,很有成就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通過此次教學事例,使我認識到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根本性的轉變,首先要保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方法落到實處。因此我認為新課程改革首先通過課程結構的調整,使兒童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在課程中獲得有效的保障,改變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2:在評價方式與方法上採用多種手段。讓評價成為學生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途徑,學生將自我評價當成是一種知識的沉澱、反思,將他人的評價當成是對自己的肯定,意見成為下一步的方向。在這樣一種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提升,他們更加認真地投入與探究,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由於學生個性的差異,出現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但無論如何,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正確的,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而我們的教學卻處處存在著多把鑰匙開一把鎖的現象,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無論學生在問題解答中是錯是對,只要他具有要探究解決問題的願望,我們就應提倡並給予積極的評價。如:很好!說得真好!你懂得真多!你的想像非常豐富!真聰明!你的證明很有說服力!你的方法非常棒等等!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慾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情感,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當然也並不是要學生天馬行空,任意思維,而是鼓勵他們在一定范圍內,從多方面考慮問題的全部,讓學生在評價中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作為教師是應該掌握一定的尺度的。在教學中,充分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變化,採取積極的評價,較多地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同時老師經常贊賞學生,能促進師生間的融洽與友誼,使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3:提高自身素質。首先,必須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特別是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理論,轉變傳統的教育。在未來的課堂上,知識將有三個方面組成,
④ 根據課程改革的目標,中小學教師的素質要求有哪些
課程目標較以前較為新穎,內容相對靈活,各種方式都有一點點不是很明顯的改進,但仍舊還是有點固定化和死板。
大多數中小學教師不重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打罵教育現象雖減少但仍普遍,能力素質要看畢業院校和個人努力了,。。
⑤ 近十年來小學經歷了哪些重大課程改革
一、指導思想:
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場全新、全面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由新課程所引發的一系列教育工作改革,對我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對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使我們深感這場課程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嚴峻性,任重而道遠。為此,我校將以上級主管部門的落實精神為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為重點,努力貫徹教育方針,認真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全面推進我校素質教育進程,特擬定以下實施方案。
二、目標與任務:
1、全面組織培訓、學習與研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堅持以「高」(高標准)、「嚴」(嚴要求)、「實」(求實效)的原則,開展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核心內容的多形式、全方位師資培訓,使全體教師了解新課程,把握新課程,走進新課程。迎接關於實施新課程情況的調研。
2、以課堂「教與學」的改革為新課程實施的立足點;以改革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切入點;以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師發展為生長點;從課內走向課外生活、走向社會,走向科技發展,全方位探索、實踐新課程。在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探索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研究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變;探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策略;培養學生在新課程理念下搜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發現、分析、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尋求適合於、滿足於不同學生學習需要的,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的教育教學途徑,以實現新課程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要求。
3、繼續發展性地開展課題研究。在原有課題實驗的基礎上,應以新課程的理念為指導,繼續深入探究、驗證、發展、推廣實驗。在此基礎上,在教研工作與活動中都應有意識地確立、滲透以新課程實施相關的新的立項課題。以科研促進、推進新課程的實驗發展,為全面走進新課程積累實踐經驗,奠定基礎。
4、通過扎實開展、進行形式多樣的新課程的培訓、學習、實驗、探索、總結、交流活動,牢固樹立新課程的教育觀、教師觀和學生觀,切實轉變教育觀念,改變教學行為,使教師樹立課程意識,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等專業綜合素養,伴隨著新課程與學生一起成長,使我們的校園、教師、學生煥發活力、充滿生機……
5、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充分開發並利用好課程資源、發揮校本資源,努力把各項設施、各科學具、用具、圖書等資源與新課程實施聯系起來,實現配套優化,促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
三、措施與要求:
一、加強學習,加強培訓,理解體驗教育新理念。
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是換一本教科書,而是一場深刻的教育觀念革命,是一場反映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的革命性改革。在這場變革面前,每一個參與課改實驗的教師,都有一個重新學習的問題,要敢於挑戰傳統,挑戰自我,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升自己的理論素養。因為只有這樣,新課程所秉持的民主、科學、開放的理念才有可能深入人心、付諸實施。
(一)加強學習,理念先行。
1、本學期一年級將繼續使用實驗教材,這就要求我們一年級教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新教材,弄清新教材的體例、特點、要求,盡快適應新教材的教學要求,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效果。
2、1——6年級各教研組利用業務學習時間繼續深入學習《綱要》《課程標准》。尤其是課程理念與本學段的具體目標,要求每位老師牢記於心,並在教學實踐中學會運用。
3、本學期,繼續創設交流平台,開展「走近新課程——精彩五分鍾」演講活動,讓教師在反思和體驗中與新課程進行「親密」對話。
4、每位老師要自抽時間,結合《河北教育》、《教育實踐與研究》等其他學科教學雜志的學習研究,展開對「課標」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感悟。
(二)有效組織,培訓引路。
1、繼續有計劃地組織各年級老師參加各級新課程培訓。
2、進一步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新課程基本理念、各學科課程標準的設計思路和課程目標、綜合實踐活動指南、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新課程中的教師角色等等,提高教師對新課程的理性認識,防止把課程改革演變為簡單的"換教材"。在培訓模式上改變過去單純灌輸的方式,採用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法,讓教師領略新的理念和內容,體會新的教法和思路。
3、以「學術沙龍、經驗會、討論會、講座」等形式,圍繞新課程標准、課程計劃、教學評價以及新教材教學進度、實驗進展情況,進行專題研究,探討新教材教法。通過研討、交流的形式,提高教師感悟並駕馭新課程的能力,促進我校的新課程標准實驗的發展,使我校新課程改革的實驗朝著有序、有效的方向發展。
二、加強研究,狠抓落實,實踐體現教育新理念。
把新理念轉化為實踐,這是最重要也是最難的。本學期,我們將全面按照國家課程改革要求,在課程類型上,從不同的邏輯范疇,做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三位一體;注重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開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重視顯性課程,同時充分挖掘隱性課程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盡心盡力,充分開發課程資源。
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並不是去訂購教材、編寫教材,教材已經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了。
1、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本學期,我們將舉行大規模的教師基本功競賽,以此來推動我校教師的全面業務水平。同時,創設條件,打通學科界限,努力尋找新的課程資源。
2、探索創建家校共同參與課程改革的新機制,是課改深入的關鍵。如何使新課程好的理念、好的思想、好的設計讓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家長都知曉、理解、認可,直至參與到其中,這是課改順利的一個重要方面。為此,在課改實驗中,我校要建立家長有效參與課改的新機制,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形成正合力,營造有利於孩子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良好課改氛圍。
首先,以溝通、培訓、聽課等形式帶動家長知曉、理解、認同課改。課改涉及到千家萬戶,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為讓家長盡快了解課程改革的意義、目標、任務,我們將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及時與家長聯系與溝通;召開家長會宣傳課改;舉辦家長學校,請課程專家與家長座談,解答家長的疑慮;舉辦「一年級課改實驗家長培訓班」,通過培訓,使家長們盡可能地體會到課程改革呼喚家庭教育方式的轉變,在觀念上確立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平等地位,以「主人翁」的態度來關注課改,關注孩子的成長;請家長聽課改實驗課,讓他們在課堂上,從孩子的學習熱情、精神狀態和學習成效等方面,親身感受新課程的魅力,更加自覺地關心和支持課程改革。
其次,舉辦「社區開放日」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課改教育環境,注重發揮家長在課改中的主導作用。家庭教育重在潛移默化,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能與學校達成一致,有助於學生在各方面健康成長。本學期,我們將舉辦豐富多彩的「社區開放日」活動,請家長走進學校;精心設計問卷,使家長聽課更有針對性,能更客觀地評價課堂;請家長為學校如何搞好課改獻計獻策;請家長現身說法談如何培養孩子興趣,如何培養孩子做人;開放教育場地,讓家長帶著孩子走進圖書館、閱覽室,共同在書海里暢游,讓家長在活動中看到孩子們學識、情感、能力的差異,努力形成平時應加強這方面教育與培養的迫切願望,更加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3、積極利用好校本課程。為各年級學生選配了《古詩文誦讀》、《現代詩文誦讀》。本學期,我們要在原有的基礎之上,更有效地加以使用,通過這一重要的課程資源的突破來帶動其它課程資源的不斷開發與優化發展。
(二)注重過程,強化學科課程管理。
新的課程改革應賦予教學常規管理體制新的要求和內涵,教學過程著重於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強化管理。
1、強化集體(合作)備課的管理。
有效的集體(合作)備課活動,是發揮群體優勢,提高備課質量的重要途徑。要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搞好新課程改革實驗,使用好新教材,集體(合作)備課的作用顯得格外重要。本學期,我們將加強對教研組的管理,提高教研組集體(合作)備課的計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採用「個人鑽研備課——一人主講,集體討論——深化吸收,形成共識」的操作程序,使集體(合作)備課做到有計劃、有準備、有檢查、有總結、有考核、有效果,促進教師認真鑽研教材,把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精神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去。
2、強化課堂教學的改革。
新課程所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需要轉化為可操作的課堂教學實踐,課堂是實施課改的主陣地。本學期,我們將多層面、多層次地舉行教研活動,通過研討會、講座、課題研究、合作備課等多種形式,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努力使課堂教學體現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情趣化,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強化作業設計的創新。
布置作業應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因人而異,作業形式多樣化、作業內容體現層次化和個性化,每兩周應布置一次活動性、實踐性作業。
4、強化教育評價的多元。
北京師范大學課程中心蘆詠莉博士曾說,我們的評價要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獲得成功,而不是為難學生。因而在評價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發展過程進行評價;要關注對學生非學業內容的評價;要重視評價內容的多樣性;要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性,鼓勵學生本人、同學、家長積極參與到評價中來;要給學生創造多次測試的機會,讓每次測試都成為一次學習過程;要注意發揮好評價的激勵功能,爭取通過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
(三)全面啟動,優化非學科課程的作用。
非學科課程主要是指活動課程和隱性課程,活動課程又包括綜合實踐活動、體育活動、課外興趣活動等。
1、深入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首先,認真學習,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質與價值。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為了改革中國教育弊端而提出來的一種新型的課程,它不同於原有課程結構中的學科課程,是一種基於學習者的直接體驗,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社會,在以學生自主活動為特徵的實踐操作中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科學結論、發現新知識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於加強學生對自然的了解、對社會的了解與參與,密切學生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建立新的學習方式;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創造精神。
其次,加強領導,明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目標與內涵。
(1)學校將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研究領導小組,由校長擔任組長,成員由教導處、教科室等組成。學校還將成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隊伍,由分管教學的校長負責,指導教師主要由三年級語文、數學、科學、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學科組教師組成。
提問者評價
真的不是這個!但只有一個回答,沒有別的選擇。
評論(1) | 95 7
ж小魚兒ж | 四級 採納率38%
擅長: 電腦/網路 游戲 文化/藝術 教育/科學 商業/理財
其他類似問題
2011-03-23小學一年級教師課改教學計劃 3
⑥ 小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論的內容
、改革課程目標過分注重傳承知識的傾向。 2、改革課程結構過分強調學科獨立性,門類過多和缺乏整合的傾向。 3、改革課程內容過分強調學科體系嚴密性,過分注重經典知識的傾向。 4、改革忽視非正規教育的傾向。 5、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學習、機械記憶、被動模仿的傾向。 6、改革教材脫離學生經驗,難以滿足不同地區學校和學生需要的傾向。 7、改革課程評價過分偏重知識記憶,強調評價的選拔與甄別功能的傾向。 8、改革課程管理過於集中的傾向。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分為兩個階段實施;2000--2005年,完成新課程體系的設計、實驗和調整;2005--2010年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新課程體系。 二、課程結構的改革 新的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應是體現課程的綜合性,均衡性和選擇性 課程內容的組織要體現綜合性,逐步實現從學科走向領域,從分科走向綜合。 課程結構的設計應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體現當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合理設定學科或領域的門類及其課時比例,實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 課程結構要適應地區差異,不同學校的特點尤其是學生的個別差異,體現選擇性。 九年一貫整體設置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構建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在綜合科學技術和自然、社會整體認識的基礎上,對教育內容進行更新,構建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綜合課程,減少課程門類,擴大自學、實踐的時間與空間。 改革和重建分科課程,加強教育內容的綜合性、軟化學科邊緣,加強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增進各學科之間在知識技能和方法上的聯系。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加強課程與社會、科技、學生發展的聯系,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為必修課,其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和其它社會實踐活動,發展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為主。一、二年級擬設思想品德、綜合實踐活動、語文、數學、體育與健康、藝術6門課;小學三至六年級擬設思想品德、綜合實踐活動、語文、數學、社會、科學、體育與健康、藝術8門課。 三、國家課程標準的制定 制訂義務教育階階標準的原則: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准應體現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是國家依法為每個適齡少年兒童提供的基礎的教育,其課程應面向每一個學生,其標准應是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達到的。要進一步增強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課程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性。課程內容和要求應該是基礎的,不能被任意擴大,拔高。課程應具有發展性,著眼於學生的終身學習。要適應兒童發展的不同需要,為學生自主、多樣的發展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有利於學生全面、持續地發展。 四、教學過程和評價的改革 教學過程是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不斷發展和教師的不斷提高。根據素質教育的思想優化教學過程,是實現課程目標、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選擇課程資源、組織教學活動等方面,都應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已任。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了解和研究每一個學生的需要及其發展和可能性,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教師要學習、探索和積極運用多種教學組織方式和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師德素養和專業水平。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學生的發展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學習應是發展學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徑。完整的學習過程應使學生在獲得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情感、態度、價值觀都能得到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學會針對不同學習內容,運用多種學習方式,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教材對於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要具有拓展性,應有利於引導學生探索、發現、質疑,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依據課程標准,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並充分利用校內外多樣的課程資源。 加強師生相互交流和溝通是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倡導教學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營造同學之間合作學習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創造有利的條件。 課程評價的改革從以下三方面來談。 1、學生發展評價──建立旨在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發展性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在語言和數理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通過建立新的評價指標和改革評價方法,發現、發展學生在其他方面的潛能;評價應充分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關注個別差異,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每個學生在已有水平上的發展。 2、教師發展評價──建立旨在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改進,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同時有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評價教師的制度,使教師從多種渠道獲得改進教學行為的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3、課程發展評價──建立旨在不斷促進課程發展的評價體系。這種評價將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方案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課程不斷革新的機制。 繼續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考試是學業評價的一種形式,應遵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原則,按照不同考試的目的和性質,確定考試方法和考試結果的處理,考試的內容要依據課程標准,杜絕設置偏題、怪題和難題的現象。教師應保護學生的隱私權,不排名公布考試成績,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考試情況做出具體的分析指導。 教育行政部門要減少不必要的統考,建立初中升高中的命題和考試管理制度。在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實行小學畢業生免試就近升學的辦法。鼓勵各地中小學自行組織畢業考試。高中畢業會考改革的統籌決策權交給省級教育行政部門。 五、管理模式的改革(三級管理) 為保障和促進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學生的適應性,實行有指導的逐步放權,建立國家、地方和學校的課程三級管理模式,明確各自的職責。 教育部的職責:宏觀指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根據基礎教育的性質和基本任務,規定各類課程的設置及比例范圍。 組織制訂、修訂、審定基礎教育課程計劃;組織制訂並頒布國家課程標准及其教材編寫指南;研究制訂並頒布基礎教育課程的評價制度;制訂課程管理與開發的政策,頒發地方和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職責:按照國家課程計劃的要求,根據本地區實際需要,制訂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各個教育階段實施國家課程的計劃,並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備案。 學校的職責: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階段的學像(不含學前教育機構)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基礎上,依據教育部頒發的《學校的課程管理與開發指南》,從實際出發,參與本社區學校課程具體實施方案的編制,同時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或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並報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審批。 學校有權力和責任反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實施所遇到的問題,同時建立學校課程的內部評價機制,以保證學校的課程實施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在目標的一致性。 六、教材管理改革 1、完善管理制度。 2、強化教材質量。 3、嚴格審定製度。 重點講強化教材質量這一方面。教材編寫要以思想品德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線,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經驗、興趣與個性;精選對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注意與經濟、社會和生活的聯系;提供廣博的科學知識背景,重視現代信息技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對教學內容的深刻影響,體現科學性、基礎性和開放性。 七、課程改革的行動策略: 1、先立後破,先實驗後推廣。 2、成立課程發展中心和課改專家組。 3、給予課改工作必要的經費支持。 4、加強對教師及有關人員的培訓。 5、把課改作為教研部門的中心工作和主要職能。 6、堅持民主參與和科學決策的原則。 7、積極借鑒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有益經驗。 8、實施獎勵制度,激勵優秀課改成果脫穎而出。
採納哦
⑦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的意見內容
教育部關於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
教師〔201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師范大學:
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師培養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現就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和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提出如下意見。
一、創新教師教育課程理念。教師教育課程在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提高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環節。要圍繞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的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創新教師培養模式,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師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師范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二、優化教師教育課程結構。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構建體現先進教育思想、開放兼容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遵循教師成長規律,科學設置師范教育類專業公共基礎課程、學科專業課程和教師教育課程,學科理論與教育實踐緊密結合,教育實踐課程不少於一個學期。按照《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的學習領域、建議模塊和學分要求,制訂有針對性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師教育課程方案,保證新入職教師基本適應基礎教育新課程的需要。
三、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有機融入課程教材中,精選對培養優秀教師有重要價值的課程內容,將學科前沿知識、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實到教學內容中,特別應及時吸收兒童研究、學習科學、心理科學、信息技術的新成果。要將優秀中小學教學案例作為教師教育課程的重要內容。加強信息技術課程建設,提升師范生信息素養和利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學的能力。
四、開發優質課程資源。實施「教師教育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計劃」,通過科研立項、遴選評優和海外引進等途徑,構建豐富多彩、高質量的教師教育國家精品課程資源庫。大力推廣和使用「國家精品課程」,共享優質課程資源。
五、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把教學改革作為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精神落實到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全面提高新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在學科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師范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和學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擬課堂、現場教學、情境教學、案例分析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增強師范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著力提高師范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開發和應用,將現代教育技術滲透、運用到教學中。
六、強化教育實踐環節。加強師范生職業基本技能訓練,加強教育見習,提供更多觀摩名師講課的機會。師范生到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實踐不少於一個學期。支持建立一批教師教育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長期穩定的中小學和幼兒園教育實習基地。高校和中小學要選派工作責任心強、經驗豐富的教師擔任師范生實習指導教師。大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深入農村中小學,引導和教育師范生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開展師范生實習支教和置換培訓,服務農村教育。
七、加強教師養成教育。注重未來教師氣質的培養,營造良好教育文化氛圍,激發師范生的教育實踐興趣,樹立長期從教、終身從教信念。邀請優秀中小學校長、教師對師范生言傳身教,感受名師人生追求和教師職業精神。開展豐富多彩師范生素質培養和競賽活動,重視塑造未來教師人格魅力。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將《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列為教師教育必修課程。
八、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採取有效措施,吸引和激勵高水平教師承擔教育類課程教學任務。支持高校教師積極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試驗,擔任教育類課程的教師要有中小學教育服務工作經歷。聘任中小學和幼兒園名師為兼職教師,占教育類課程教學教師人數不少於20%。形成高校與中小學教師共同指導師范生的機制,實行雙導師制。
九、建立課程管理和質量評估制度。開展師范教育類專業評估,確保教師培養質量。將師范生培養質量情況作為衡量有關高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要將師范生培養情況納入高等學校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年度統計和公布制度。加強教師教育課程和教材管理。
十、加強組織領導和條件保障。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統籌規劃、協調指導、積極支持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工作。高校把教師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和實施《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列入學校發展整體計劃,集中精力,精心組織,抓緊抓好。要建立和完善強有力的師范生培養教學管理組織體系。加大教師教育經費投入力度,確保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工作所需的各項經費。
附件:教師教育課程標准(試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
⑧ 新一輪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意義
其實我覺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一對教師,就是從角色的一種轉換和思想能力的一種提升。
⑨ 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了幾年,請問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觀是什麼
教師必須吸收、構建新課程理念
教師亟需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及課程視野
教師要具備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