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班科學發燒了怎麼辦教案
我覺得可以分以下節點:
讓小朋友們了解什麼是發燒,發燒的症狀,發燒引發的後果。
如果辨別自己是不是發燒。
確認發燒後如何處理
如何避免發燒生病
⑵ 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熱是怎樣傳遞的優秀教案與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科學概念:
(1)熱總會從溫度較高的一端(物體)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物體);
(2)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導。
2、過程與方法:
(1)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2)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怎樣傳導的。
【教學准備】
教師:燒杯一個、熱水、金屬棒、凡士林、牙簽、金屬圓片、課件。
學生:金屬棒、塗好蠟油的金屬圓片、酒精燈、火柴、牙簽、木夾、凡士林、實驗記錄表。
一、導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根金屬棒,我請一位同學上來摸摸,看看它是冷的還是熱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熱水中(教師示範),猜猜過一會兒金屬棒的另一端會有什麼變化?
2、你們猜的是不是和事實一致呢?請剛才上來摸過的同學再來摸摸。請你告訴大家,現在有什麼感覺?哦,金屬棒的這一端真的變熱了,和同學們猜的結果一樣。老師現在有個疑問了:金屬棒的這一端並沒有浸入熱水中,它怎麼也變熱了呢?你為什麼這樣猜測?(結合學生回答教師畫圖示)
3、金屬棒上的熱真的是像你們所說的那樣傳遞的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熱是怎樣傳遞的)
(設計意圖:通過把金屬棒放入熱水的活動,使學生感受到熱水如何把熱傳到金屬棒的另一端,從而引發熱到底是怎樣傳遞的問題,並激發學生想用實驗證明自己的猜想的慾望。)
二、熱在金屬棒中的傳遞
1、剛才同學們說的都是一些猜測,是否正確呢?該怎麼檢驗?對,我們需要用實驗來證明。
2、老師給同學們准備了一些實驗材料:一根金屬棒、酒精燈、幾根牙簽、木夾和凡士林。(教師出示凡士林)並介紹:這個小盒裡裝的就是凡士林,這種材料很特別,在常溫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細小的物體,如它可以粘住牙簽、火柴等。但是遇到熱它就會熔化,不能再粘住細小物體了。
你們能不能利用老師提供的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讓大家能親眼看到熱在金屬棒上傳遞的過程呢?
3、小組討論並設計方案。(教師巡視)
(設計意圖:在開放的環境下,教師提供實驗器材讓學生發散思維,自主設計實驗來驗證之前的假設。)
4、小組上台匯報設計成果。
學生交流,並完善方案。(應用木夾夾住金屬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簽粘的距離應差不多,給牙簽編號……教師結合學生匯報在黑板上畫出兩種圖示)
5、聽了剛才兩組同學的匯報,你們肯定又有新的啟發吧?下面老師給你們一分鍾的時間把自己組的設計方案再完善下。
(設計意圖:這個實驗中,變數的控制對實驗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因此,這里通過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思考對凡士林的量、牙簽粘的距離等的控制,使學生形成縝密的思維方式,養成較好的探究能力。)
6、同學們真了不起,設計出這么新穎的方案來。那等會實驗時應注意些什麼呢?為了使實驗更成功、更安全,老師這兒也有幾個小提示,請你們默讀一遍。(課件出示,學生默讀)
7、材料員領取實驗材料,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8、小組代表上台匯報實驗結果,交流實驗現象。(教師結合學生匯報在圖示上標出)
9、小結:聽了剛才同學們的匯報,老師發現無論是在金屬棒的一端加熱,還是在中間加熱,熱在金屬棒上的傳遞都是有規律的。誰來總結下,熱在金屬棒上到底是怎樣傳遞的?
(設計意圖:探究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手動起來,也不僅僅是獲得一些事實,重要的是讓學生有目的地對這些科學現象進行整理、歸納和分析,從而得出合理的科學解釋--即科學概念。讓學生動手動腦相結合,培養他們的科學思維能力。)
三、熱在金屬片中的傳遞
1、過渡語: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熱在金屬棒上的傳遞是從較熱的一端傳遞到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這根金屬棒換成一塊金屬圓片,熱在這塊圓片上又會怎樣傳遞呢?你為什麼這樣猜呢?(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種圖示。)
2、猜測需要實驗來驗證,老師已經為每個小組准備了一塊塗好蠟油的金屬圓片,(師述:蠟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熱很快會熔化)等會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方案進行研究:在中間加熱或在邊緣加熱。加熱時重點觀察什麼呢?
3、材料員領金屬圓片,學生實驗。
4、學生交流實驗現象。
5、小結:根據這兩種現象,誰來總結一下,熱在金屬圓片上傳遞又有什麼規律呢?(也是從酒精燈火焰加熱的部位開始傳遞,從較熱的部分傳遞到較冷的部分。)
(設計意圖:根據日常生活經驗和上一活動的設計,學生往往會認為熱傳遞是一個線型的過程,而這一探究活動的設計不僅拓寬了學生的探究思路,也會使學生對熱傳遞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⑶ 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讓我們的身體熱起來的方法(有5個括弧)譬如:補充內能(吃火鍋)
做運動;取暖;加衣服;吃火鍋;吃辣椒。
⑷ 小學科學觀摩課《熱是怎樣傳遞的》優秀教學設計和反思
教學內容:教科版小學科學第十冊39-40頁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熱是一種能量的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
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
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傳遞,不同物質傳遞熱的本領是不同的。
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遞方法叫熱傳遞。
過程與方法: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向。
用文字和圖示記錄、交流觀察到的關於熱是怎樣傳遞的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積極的觀察探究熱傳遞的興趣。
體驗通過積極思考和探究獲得的成功喜悅。
教學重點: 設計實驗觀察熱傳導的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熱傳導過程中的共同特點,認識熱是向四周傳遞的傳遞方向。
教學准備:為每組准備:鐵架台1個、鋁棒1根、熱水1杯、火柴1盒、塗蠟金屬片1張、酒精燈1個、凡士林等。
教學過程:
一、 初步感知,引入課題
同學們,今天王老師為大家准備了很多有趣的材料,我們將用這些材料來探索一些有趣的科學知識。想試試嗎?先進入今天的第一個環節:每個桌上都有一根這樣的鋁棒,你們能想到什麼辦法把這根鋁棒變熱?(自由回答)
匯報:①用酒精燈給鋁棒加熱,一會兒鋁棒就會變得很熱。(這方法不錯,那你怎麼感受鋁棒變熱了?(手摸)這樣好不好?那該怎麼辦呢?②把鋁棒放入熱水中。③拿著鋁棒在衣服上摩擦……同學們真能幹想出了這么多辦法,現在就請各組把桌上的這根鋁棒放入熱水中,過一會兒小組每個同學輪流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部分,看看有什麼感覺?請記錄員填好實驗報告單!好開始吧!
問:用手觸摸露出水面的鋁棒,有什麼感覺?(變熱)
問:鋁棒的熱是誰給的呢?(熱水)
揭題:好剛才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熱可以在物體間傳遞,那熱究竟是怎樣傳遞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熱是怎樣傳遞的(板書課題)
二、實踐探索,找到熱傳遞方向
1.熱看得到嗎?請小組討論,怎樣利用桌上現有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使我們能觀察到熱的傳遞方向。
2.開始討論——交流實驗方案。
3.師介紹:同學們想到了這么多的辦法,書上也為我們介紹了一種辦法,打開書第39頁請看最下面一段話,自己先讀讀,然後想想該怎樣完成這個實驗。
4.師:誰來說說你准備怎麼做這個實驗?(學生說實驗操作方法:出示課件一)猜猜哪根火柴會先掉呢?
5.在實驗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注意安全小心燙手、正確使用酒精燈用外焰加熱、為了環境衛生用過的火柴請丟到不銹鋼盤里、注意觀察火柴掉落的順序)
6.開始實驗,認真觀察,完成實驗報告單,
7.(全班交流實驗中的發現。)師:從剛才的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8.結合看多媒體動畫(課件二)小結:這是同學們觀察到的實驗現象。
9.請看大屏幕:如果我們把這根銅棒分成A、B、C三段,這三段溫度有什麼不同?(板書:A溫度較高 C溫度較低)
師:根據火柴掉落的順序,你能用一句話說出熱的傳遞方向嗎?(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逐步傳遞到較冷的一端的)板書:A溫度較高 熱 C溫度較低
三、進一步實驗探索,研究熱的傳遞方向
是不是無論什麼情況下熱都是從溫度高的地方傳向溫度低的地方呢?我們再來進一步研究:
1.在塗有蠟的金屬片的中心加熱,猜猜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2.如果在塗有蠟的金屬片邊緣的一個點上加熱,又會是哪部分的蠟先熔化?
3.各組在金屬片上選擇一個點進行加熱,特別提示蠟油熔化後滴下來會弄臟桌子,該怎麼辦呢?(用不銹鋼盤接住蠟油)小心別被蠟油燙到手。注意實驗中要重點觀察蠟的熔化情況,並思考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記錄員作好記錄,請材料員上台領取一張金屬片。
4.生分組實驗,教師拍攝個別組的實驗過程。
5.全班交流,
師:你們這組是怎麼完成實驗的,觀察了什麼現象?拿上實驗報告單上台匯報。
師:(在大屏幕上播放)這是剛才同學們做實驗的過程,老師用攝像機拍了下來,一起來看看。問:①他們這組哪部分的蠟先熔化?(中間)為什麼中間的蠟先熔化?(中間溫度高)周圍部分為什麼後來也慢慢熔化了?(熱傳遞過去了)?這組的金屬片哪兒先熔化?為什麼這點先熔化?
6、總結實驗中的發現。
從這個實驗中你得出的結論是什麼?(生答師指板書)
四、總結:
通過剛才的幾組實驗我們明白了熱傳遞的一個重要性質,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個特點說出來?
出示課件三:(引讀)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做熱傳遞.
教學反思:這節課的設計主要讓學生根據在分數應用題里的,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作為鋪墊,從而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更好的掌握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然後通過解題思路的比較找出它們的異同點,使學生對這類應用題能更好的掌握.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流暢,不足之處在於板書設計時沒有把關鍵地方用紅筆寫出來,給學生留下的印象肯呢個不太深刻,學生在計算較大的數字乘百分數時,速度慢,方法與技巧選擇欠妥,有待於加強訓練.
⑸ 何為科創教育熱起來了
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以數字科技、智能科技和生物科技為主要標志的新發明層出不窮。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STEAM教育應運而生,並越發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成為當下最受追捧的教育熱點之一。
分科教學阻礙STEAM教育發展
STEAM腳下的路並非坦途。
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中小學STEM教育叢書」主編趙中建坦陳,目前我國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分科教學以及對學科分數的過分重視,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課程整合和項目學習的有效實施。「同時,我們都是按不同學科培養教師,真正能夠從事學科整合的教師少之又少。」
「已經適應分科教學的教師也會一時難以適應STEAM教育跨學科的要求。」馮志剛進一步補充道。
「此外,如何對學生做出評價,也是擺在眼前的一個難題。由於目前尚未建立對於學生參與STEAM教育的評估標准,因此這方面的傾向性評估尚未更好地納入現有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需要建立『鼓勵』性評價參數。」馮志剛指出,一所學校的教育教學資源有限,STEAM教育的跨學科特性要求學校更大范圍的資源整合和共享。而現有社會資源,比如科創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參與STEAM教育還不夠深入。
「目前,一些學校沒有良好的跨學科的整合設計,缺乏基於情境的知識遷移、運用與轉化,最後做成了職業教育,組織學生玩賽車、玩高科技設備,成了培養學生操作技能興趣的渠道,或者成為另一種形式的預科教育,那些中小學生不應該掌握的知識,被一窩蜂塞到中小學課堂中。」余勝泉坦言。
轉變教師角色改革傳統教學方式
擺在眼前的難題該如何解決?
常年在學校一線工作的馮志剛認為,學校可以從三個方面尋找突破口:第一,創建「特色班」,帶動全校發展;第二,建立學校自身的評價體系。關注基於學生個性特長、學術志趣等的評價,要把STEAM教育的實踐納入評價體系,進一步激發學生創新潛能;第三,加強「大中銜接」,把「科學」的種子撒滿校園。請院士、教授等進校園授課,同時還要給學生走出去提供便利。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指出,可嘗試將STEAM課程作為特色選修課,為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提供不同項目的參與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也可以嘗試將STEAM教育融入學校的日常教學,在學科課程教學中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了解學科間的聯系與交叉,領悟知識的實用價值。
「同時,要轉變教師角色,改革傳統教學方式。」鍾秉林強調,在STEAM教育實踐中,教師的角色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協助者,和學生之間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學習夥伴關系。教師要能夠引導學生通過項目式學習,發揮各自所長,進行自主嘗試,建構知識結構;通過自主與合作學習,體驗傳統課堂教學難以實現的滿足感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