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第3課怎樣做成五維教學設計實施構件圖
《美麗的南沙群島》里的「難以計數」,意思是:形容島嶼很多,很難數清楚數量。註:《現代漢語詞典》、《古漢語詞典》、各版《成語辭典》、《辭海》、《辭源》均沒有把「難以計數」作為成語出現。
❷ 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敘寫與教學設計思維導圖怎麼畫
其實思維導圖與語文知識樹同道理
需要定知識積累才辨知識點
師師范幾課再逐步畫結構圖讓寫內容讓自畫思維導圖比葫蘆畫瓢能做錯師再指點做更加完善興趣更信
❸ 五維教學設計實施構建圖是怎麼做
不不懂你說的是什麼鬼話懂
❹ 如何開展語文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
(二) 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節,精心創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路資源等,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藉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於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麼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裡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並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鬆鬆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藉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80%即為優秀。寫字能力的評價,重在寫字態度和習慣,以及書寫的規范。閱讀能力的評價,重在檢測學生基礎積累,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句義能力,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比較流暢表達的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重在鼓勵學生說話的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清晰性,不重表達技巧。寫作能力的評價,二三年級從能根據圖畫內容、閱讀內容寫清楚幾句話逐步做到能根據圖畫內容、所提供的話題、情景、相關詞語寫清楚一段話,做到句子連貫,意思清楚;四五年級從能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談到的僅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不成熟的觀點。相信只要我們每個教師精心專研,細化教學環節,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
❺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新課程的實施,它給我們的課堂吹來了春風,課堂變了,學生活了。可更多的是,我們的教師茫然了,從傳統教育走過來的教師似乎早就知道課該怎麼上,可現在卻不知道了。經過了許多次的培訓,聽了許多次的講座,隱隱約約中似乎對新課程有了一些理解。可這時代變化太快,還沒等教師們反應過來,有些專家又開始否定這個,肯定那個,在教師面前又出現了那麼多的岔路,分不清楚哪一條是真正通往新課程的路。我自己是工作在第一線的一名普通的班主任,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新課程給我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有許多的痛苦。在教學中,我不斷肯定自己,又不斷否定自己。我想成為一名有思想的語文教師,可感覺又是那麼難,路是那麼遙遠,但我是不能放棄的。自從聽了遼寧省數學教研室李曉梅主任的報告,我深深懂得,作為一線教師,更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教學。經過一些淺薄的思考,我試圖和大家一起來探討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以供大家參考,其中的觀點也未免有些可笑,還望各位專家給予指正。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 「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
(二) 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節,精心創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路資源等,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藉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於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麼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裡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並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鬆鬆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藉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80%即為優秀。寫字能力的評價,重在寫字態度和習慣,以及書寫的規范。閱讀能力的評價,重在檢測學生基礎積累,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句義能力,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比較流暢表達的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重在鼓勵學生說話的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清晰性,不重表達技巧。寫作能力的評價,二三年級從能根據圖畫內容、閱讀內容寫清楚幾句話逐步做到能根據圖畫內容、所提供的話題、情景、相關詞語寫清楚一段話,做到句子連貫,意思清楚;四五年級從能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談到的僅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不成熟的觀點。相信只要我們每個教師精心專研,細化教學環節,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