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的科學探究內容有哪些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的科學探究內容:
科學探究是科學研究過程的本質特徵,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教師是兒童學習科學的支持者和引導者。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將有利於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激發兒童學習科學的主動性。科學探究是學生學習科學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策略,讓學生將探究式的學習與其他方式的學習充分結合起來,以獲得最佳的學習結果。
2. 小學科技課都有哪些內容
1、觀察星空
星空是漢語詞語,拼音是xīng kōng,指有星光的天空。
2、觀察航天器
航天器(spacecraft):又稱空間飛行器、太空飛行器。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在太空運行,執行探索、開發、利用太空和天體等特定任務的各類飛行器。
航天器的出現使人類的活動范圍從地球大氣層擴大到廣闊無垠的宇宙空間,引起了人類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能力的飛躍,對社會經濟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
3、觀察生物
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也是一個物體的集合,而個體生物指的是生物體,與非生物相對。
其元素包括:在自然條件下,通過化學反應生成的具有生存能力和繁殖能力的有生命的物體以及由它(或它們)通過繁殖產生的有生命的後代,能對外界的刺激做出相應反應,能與外界的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促進。並且,能夠排出體內無用的物質,具有遺傳與變異的特性。
4、觀察植物
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態之一,包含了如樹木、灌木、藤類、青草、蕨類、及綠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種子植物、苔蘚植物、蕨類植物和擬蕨類等植物中,據估計現存大約有 350 000個物種。
5、製作小機器人
機器人(Robot)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既可以接受人類指揮,又可以運行預先編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據以人工智慧技術制定的原則綱領行動。它的任務是協助或取代人類工作的工作,例如生產業、建築業,或是危險的工作。
3. 小學科學課程包括哪些方面
新科學課程標准主要內容:
1、科學課程內容
物質科學
生命科學
地球與宇宙科學
技術與工程
2、課程基本理念
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公平的學習機會。
2.倡導探究式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3.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4.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部發布通知指出,2017年9月起,全國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也就是說,從2017年9月份開始,小學一年級就要開設科學課了。
通知要求小學一年級要單獨開設科學課,每周安排不小於1課時,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也同時發布。
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最關鍵的要素是科技人才,而科學教育是培養科技人才的主要途徑。2017年1月19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的通知》,這是自2001年頒布《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實驗稿)》16年後,正式發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根據《通知》的要求,今後的小學科學教育將有哪些變化呢?
變化之一: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保障一二年級學生每周至少一課時,三至六年級的科學課學時保持不變。這不僅對於從小激發和保護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也與國際上K-12(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科學教育的主流一致。許多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就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開設科學課。
也就是說,從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我國一年級的小朋友們每周都將上至少一節科學課。同時,小學階段科學課時總量的增加也意味著課程內容的擴充,具體變化和效果還有待新版課程標准深入實施後一探究竟。
變化之二:科學教學實施方面注重實驗教學和實踐探究過程,單獨強調了要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基於科學教育研究專家諾曼·萊德曼教授的研究成果,真正的科學探究一定是從問題開始,探究過程以要解決的問題為主線開展。增強學生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樂於發問、善於發問、提出可通過探究來回答的科學問題。單獨強調問題意識,注重實踐探究過程,這些對於提升兒童的科學探究能力將起到重要作用。
變化之三: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加大經費投入,保證實驗室建設等需要。小學科學教師的師資問題是困擾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的瓶頸,不少地區都面臨小學科學教師缺乏理科背景和職業發展受限的問題。而課程內容的擴充和實踐探究的強化很可能為一線小學科學教師帶來新的挑戰。
《通知》中指出要合理配置科學教師,對於加強小學科學教育師資具有重要的指導性意義,也是新的課程標准順利推進實施的重要保障。這意味著,今後越來越多的孩子有專業的科學教師,而加大經費投入將能夠保證滿足孩子們開展科學實驗的需要。
應該說,《通知》對小學科學課程設置、內容、教學實施及師資環境都做了明確的要求,必將引發小學科學教育的一系列變化。我們拭目以待,小學科學教育開啟新時代
4. 通過學習「小學科學教學設計概述」請你簡述 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有什麼區別與聯系
當然,問題是要建立的情況。如果所提出的問題,而不是一個老師,或創造藝術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大膽的猜想,積極思考,渴望自己知道答案的慾望,那麼未來數環,那就是失敗。
5. 如何規范小學科學教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學生應該掌握的學科基礎知識。
教學重點,亦即重點知識。在每課專中均處於核心的屬地位,具有統領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點。
教學難點需從學生學習的角度確定,而非教師的教學角度。是學生在學習本課內容時,可能存在認知障礙、理解困難或實踐難度大的知識內容。
教學難點的確定,應是知識學習與學習方法、技能的訓練和培養相結合的最佳契合點。
難點絕對不能以知識點的形式表現出來。應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水平,尤其是學生在理解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困難等,確定本課教學的難點問題。
教學重點,屬於知識的范疇,需在知識的層面上確定。
教學難點,屬於認知的范疇,需在認知層面上確定。即必須依據學生在分析、理解時的難度,亦即學生認知的水平和能力確定。
對於不同學校、不同班級,每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一致的,難點則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
6. 小學科學課程與教學 是一門怎樣的學科
物理、化學、生物的啟蒙學科。
7. 小學科學課程的認識和理解
對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就科學學科而言,如何准確地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核心,卻是一個嶄新問題。以前的大綱把目標分解為三大塊,即知識、能力與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方面。而通常,教師是首先考慮如何達成知識目標,然後才是在此基礎上兼顧能力和科學精神等內容。這樣,過去的自然課就總會在課的結尾形成一些結論性的知識,最終為評價教師的教與學,評價學生的優與劣作基礎。;新的課程標准在定位目標時,首先強調科學探究。什麼是科學探究呢?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基本的,那就是科學探究首先應該是一種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幾個基本環節,並且在全過程中都強調如科學情感、態度、價值觀等。這樣課程目標就與先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教師如果還是抱著首先要形成一個什麼樣的結論的想法不變,就肯定會與新的要求背道而馳。我以前在上課時,程序井井有條,學生按部就班,最後的結論也無可非議,但就是拿科學探究的尺子來衡量時,漏洞百出。因為學生學習了這一節課,可能對什麼是科學探究,怎樣去探究一問三不知。在執行科學探究的目標時,機械地理解,模式化的實施,使課堂顯得十分呆板。因此,在教學中如何准確地把握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而不被眾多表面現象所干擾,是我們迫在眉睫的一項重要工作。新課程標準的表面與核心的不同,以及反映在教學目標上的基本定位的變化。我認為,在教學教研工作中應努力解決好以下個問題:切實解決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問題。用教材教需要教師提高科學課程多方面目標意識和識別知識課潛能的智慧:哪些知識的學習可以超越知識本身的價值。科學教育的目標包括了科學素養的諸多方面: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後幾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們更大程度上要靠親歷、體驗各種與科學有關的活動達成;同時,又不能離開有關的知識單獨進行。我們教師必須在教知識的過程中有機結合科學方法、科學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的教育,以充分實現科學課程的育人功能。多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學科學。從操作的角度講,主要是做好兩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提供條件或創設情境,讓他們在多樣化的活動中反復演練他們的科學技能,不斷積累他們的科學知識,逐步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觀念。
8. 上好小學科學課的幾個要點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融自然知識,物理知識、化學知識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科學課的教學,有許多內容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教師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師生互動、學生互動,那麼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死氣沉沉、枯燥乏味.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
9. 小學科學教育課到底要講些什麼內容
十分有價值,人復的世制界觀一般就是在上小學這個年齡段萌發出來的,而科學教育課又正是這方面的啟蒙
所以說
小學科學教育課有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世界觀與人生觀,是小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
作為家長,不只要督促孩子學好課本知識,還要在適當的提升孩子對這一門課程的興趣
10. 小學科學課程的重難點是什麼謝謝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總結和積累,即能達到教學的實效性,又能充分地發專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的作用。屬在教學實踐中,嘗試著運用新的理念進行教學,就會逐步摸索出一些教學中的新的經驗,將這些新的教學經驗逐漸生化在課堂教學中,就一定能在教學實踐中很好地體現新課程標准所提倡的做法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