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贊頌教師的古詩
思念園丁
一切過去了的都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老師,我懷念中學時代,懷念母校,懷念您……
如果時光能倒流,讓我重新回到學生時代――
親愛的老師,多麼想再聆聽您那語重心長的教誨……
別後,漫長的歲月,您的聲音,常在我耳畔響起;您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現;您的教誨,常駐在我的心田……
人生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我走著,走著,不斷地走著。當我疲憊懈怠時,記憶中就會浮起您堅定的面容,堅毅的聲音,堅韌的精神。老師呵,您教會了我生活,我怎能將您忘懷!
每當收獲的時刻,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念辛勤播種的耕耘者----老師。
老師,離別雖然久長,而您那形象彷彿是一個燦爛發亮的光點,一直在我的心中閃爍。
今天,我在遙遠的地方,把您給予我的昨天,折疊成記憶的小船,任其飄盪在思念的心湖裡。
服飾依舊,容光依舊。您那熟悉的板書、熟悉的聲音,將我們的思緒牽嚮往昔的學生時代。哦,老師……
懷念您,親愛的老師!在我心中珍藏著您明眸的凝視,它們像兩眼清泉,永遠奔流在我的心谷……
飲其流者懷其源, 學其成時念吾師。
仰慕園丁
您用火一般的情感溫暖著每一個同學的心房,無數顆心被您牽引激盪,連您的背影也凝聚著滾燙的目光……
您不是演員,卻吸引著我們飢渴的目光;您不是歌唱家,卻讓知識的清泉叮咚作響,唱出迷人的歌曲;您不是雕塑家,卻塑造著一批批青年人的靈魂……老師啊,我怎能把您遺忘!
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頭上的名字也未必流芳百世;老師,您的名字刻在我們心靈上,這才真正永存。
您的思想,您的話語,充溢著詩意,蘊含著哲理,又顯得那麼神奇呵,在我的腦海里,它們曾激起過多少美妙的漣漪!
您推崇真誠和廉潔,以此視作為人處世的准則。您是我們莘莘學子心目中的楷模。
我崇拜偉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把我的敬意和贊美獻給一位普通的人――
我的老師您。
您對我們嚴格要求,並以自己的行動為榜樣。您的規勸、要求,甚至命令,一經提出,便要我們一定做到,然而又總使我們心悅誠服,自覺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在我的心目中,您是最嚴厲的父親,又是最慈祥的媽媽;您是無名英雄,又是教壇名師。
您的音容笑貌,時時閃現在我的眼前;您是品行人格,永遠珍藏在我記憶的深處。
啊,老師――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唯有這光輝的名字,才有著像大海一樣豐富、藍天一樣深湛的內涵!
老師,這個光彩奪目的名稱,將像一顆燦爛的明星,永遠高懸在我們的胸中。
即使我兩鬢斑白,依然會由衷地呼喚您一聲老師!在這個神聖而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遠是一個需要啟蒙的學生!
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師,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航程!
毫不吝惜地燃燒自己,發出全部的熱,全部的光,全部的能量。老師,您像紅燭,受人愛戴,令人敬仰!
有人說,師恩如山,因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還要說,師恩似海,因為大海浩瀚,無法估量。
您在學生的心目中,是「真的種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
您是嚴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濃蔭灑湍流中的踏腳石,是霧海中的航標燈.――
老師啊,您言傳身教,育人有方,甘為人梯,令人難忘!
贊頌園丁
老師,大家都說您培養著祖國的棟梁;我卻要說,您就是祖國的棟梁。正是您,支撐起我們一代人的脊樑!
您像一支紅燭,為後輩獻出了所有的熱和光!您的品格和精神,可以用兩個字就是--燃燒!不停的燃燒!
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色,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麼會綻開那麼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並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範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並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誌不忘。
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螢火蟲的可貴,在於用那盞掛在後尾的燈,專照別人;您的可敬,則在於總是給別人提供方便。
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丁!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您講的課,是那樣豐富多采,每一個章節都彷彿在我面前打開了一扇窗戶,讓我看到了一個斑斕的新世界……
啊,有了您,花園才這般艷麗,大地才充滿春意!老師,快推開窗子看吧,這滿園春色,這滿園桃李,都在向您敬禮!
如果沒有您思想的滋潤,怎麼會綻開那麼多美好的靈魂之花?啊,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誰不在將您贊揚!
傳播知識,就是播種希望,播種幸福。老師,您就是這希望與幸福的播種人!
老師,您是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種者。是您用美的陽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潤,我們的心田才綠草如茵,繁花似錦!
您為花的盛開,果的成熟忙碌著,默默地垂著葉的綠蔭!啊,老師,您的精神,永記我心!
您多像那默默無聞的樹根,使小樹茁壯成長,又使樹枝上掛滿豐碩的果實,卻並不要求任何報酬。
您給了我們一桿生活的尺,讓我們自己天天去丈量;您給了我們一面模範行為的鏡子,讓我們處處有學習的榜樣。
您是大橋,為我們連接被割斷的山巒,讓我們走向收獲的峰巔;您是青藤,堅韌而修長,指引我們采擷到崖頂的靈芝和人參。
當苗兒需要一杯水的時候,絕不送上一桶水;而當需要一桶水的時候,也絕不給予一杯水。適時,適量地給予,這是一個好園丁的技藝。我的老師,這也正是您的教育藝術。
不計辛勤一硯寒,桃熟流丹,李熟技殘,種花容易樹人難。幽谷飛香不一般,詩滿人間,畫滿人間,英才濟濟笑開顏。
老師,您用人類最崇高的感情--愛,播種春天,播種理想,播種力量……
用語言播種,用彩筆耕耘,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就是我們敬愛的老師崇高的勞動。
您工作在今朝,卻建設著祖國的明天;您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
老師,如果把您比作蚌,那末學生便是蚌里的砂粒;您用愛去舐它,磨它,浸它,洗它……經年累月,砂粒便成了一顆顆珍珠,光彩熠熠。
您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幸福的回憶,但您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
假如我是詩人,我將以滿腔的熱情寫下詩篇,贊美大海的遼闊和深遠。並把它獻給您--我的胸懷博大,知識精深的老師。
教師是火種,點燃了學生的心靈之火;教師是石級,承受著學生一步步踏實地向上攀登。
您像一支蠟燭,雖然細弱,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照亮了別人,耗盡了自己。這無私的奉獻,令人永誌不忘。
您講課的語言,悅耳像叮咚的山泉,親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瀉的江流……
春蠶一生沒說過自詡的話,那吐出的銀絲就是丈量生命價值的尺子。敬愛的老師,您從未在別人面前炫耀過,但那盛開的桃李,就是對您最高的評價。
您的愛,太陽一般溫暖,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潔。您--老師的愛,天下最偉大,最高潔。
螢火蟲的可貴,在於用那盞掛在後尾的燈,專照別人;您的可敬,則在於總是給別人提供方便。
是誰把雨露撒遍大地?是誰把幼苗辛勤哺育?是您,老師,您是一位偉大的園丁!看這遍地怒放的鮮花,哪一朵上沒有您的心血,哪一朵上沒有您的笑影!
祝 願
加減乘除,算不盡您作出的奉獻!詩歌歌賦,頌不完對您的崇敬!您用知識甘露,澆開我們理想的花朵;您用心靈的清泉,潤育我們情操的美果。在這不尋常的節日里,獻上我們深深的祝福!
每年,我把第一縷春光和賀卡一起寄給您,我親愛的老師,願春天永遠與您同在!
陽光普照,園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潤,桃李枝頭蓓蕾紅--祝您教師節愉快。
您是園丁,為祖國山川添秀色;您如春雨,潤育桃李,神州大地盡芳菲。在這喜慶的節日里,讓我獻上一支心靈的鮮花,向您表達忠心的祝願。
用滿天彩霞譜寫頌歌,用遍地鮮花編織詩篇,也表不盡我們對老師節日的祝賀!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學生,而您卻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在您的節日里,我要把一份崇高的敬意獻給您。
敬愛的老師,您的諄諄教誨如春風,似瑞雨,永銘我心。我虔誠地祝福您:康樂、如意!
我們從幼苗長成大樹,卻永遠是您的學生。在您花甲之年,祝您生命之樹常青。
您因材施教,善啟心靈。我們捧著優異的成績,來祝賀您的勝利!
老師,祝您教育的學生,人才濟濟,精英輩出。
老師,您是真誠的、善良的、美好的。願所有同學的心扉都向您敞開。
願我這小溪的樂音,永遠在您深邃的山谷中回響。
海水退潮的時候,把五彩的貝殼留在沙灘上。我們畢業的時候,把誠摯的祝願獻給老師。
教師節詩歌二首
(一)
傳說天使下界的時候會唱動聽的歌
我剛巧從那岔道口經過
枝頭清冷 寂寞相和
一朵梧桐花的幽香
一縷透凈的微光
你疊了只紙鶴握在手上
笑容悠長
呵,這是怎樣的靜謐與喧狂
熱鬧的孤獨凝望遠方
我不能把你想成雕塑或者別的
像千萬種行走一樣
軌跡曲折而必有自己的方向
常問,到底什麼才值得贊美
默默無聞還是驚天動地
啊,我簡直無法用思想勾勒
忽然,你就回頭
微笑浮在窗口
只要一個比喻
只要一種想像
最動人的希冀原來是不經意的一眸
激情沉澱,又上心頭
(二)
我不知道最美的語言生在何處
韻腳紛紛散落
我只聽到麻雀的叫聲歇在窗口
夢中是梧桐花的一朵
或者還有星星
以及燈火
各自閃著各自的光
清冷抑或溫存
不是因為執著你才固守沉默
不是因為幻想你才有些喧狂
像所有的人一樣
你平凡又不平凡
開拓著自己的方向
無須景仰的目光
也不用那麼仰望
風吹過,雨停落
隔岸飄來微雲一抹
教師節詩歌—教師禮贊
多少年季節輪回,多少個春夏秋冬,
你是紅燭燃燒著亮麗的生命,
奉獻幾多血和汗,不求青史留英名,
你用真情傳播著智慧的火種。
就象那春蠶獻出一生的忠誠,
就象那冬梅吟唱著早春的歌聲。
多少個不眼之夜,多少次燈光長明,
你在漫漫的長夜裡有伏案的身影,
青絲之間添華發,三尺講台盪笑聲,
你用友愛縮短著心與心的路程。
你是那陽光融化冷漠的冰雪,
你是那向導引人走出科學的迷宮。
啊!光榮的教師,辛勤的園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歡樂,默默奉獻無私的心靈。
啊!光榮的教師,辛勤的園丁!
桃李芬芳是你的歡樂,默默奉獻無私的心靈
㈡ 小學階段古詩詞將達到100篇,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不但是漢語言文字的典範和精華,而且更蘊含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品格。隨意翻開小學語文教材便可以發現古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這些古詩多是千古傳誦的名家、名篇,不但非常適合小學生閱讀,而且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該抓住古詩這一教學內容,通過古詩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引導學生從古詩中獲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如何使古詩教學貼近學生,能真正促進學生對古詩的吸收和積累,我進行了有關古詩教學的探索。
一、賞讀古詩,走進詩境
詩的內容高度濃縮,內涵極其豐富,有的古詩比較難懂,即便明白了詩的意思,進入詩的意境也很難。如果只要求他們死記硬背,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對古詩失去興趣,運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創設多種情境,拉近古詩與生活的距離,可以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古詩,使他們易於朗讀,樂於背誦。
1.音樂伴讀:音樂和文學有著不解之源。有時古詩的意境,確實是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地。但是,如果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音樂,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共鳴,也更容易融入詩的意境。比如,在《出塞》、《送別》、等送別詩中,我配上《送別》、《知音》等輕音樂,加上聲情並茂的古詩范讀,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了一個動人的情境之中,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通過想像達到了逗觸景生情地的效果。
2.繪畫引讀:有些古詩,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如果把繪畫引入古詩教學,將會大大提高學生興趣,事半功倍。小學生喜歡畫畫,尤其喜歡逗創作畫地,基於這個特點,在學習古詩的時候,可以抓住古詩逗詩中有畫地的特點,憑借語言,設法將逗詩地與逗畫地結合起來,詩配畫,畫填詩;請同學們根據自己對詩的內容的理解,可以增進豐富的想像,畫一幅或幾幅圖畫,來表現詩的內容和意境。記得學習《宿新市徐公店》一詩時,我一邊吟,一邊引導學生在黑板上、依次畫出稀疏的竹籬、悠遠的小路、如傘的綠樹、翩翩起舞的蝴蝶、金黃的菜花,而學生無形中將自己構想成了畫中的主角——奔跑著的、活潑天真的兒童。賞析圖畫時,不少學生發現在那個捕捉蝴蝶的兒童,身在金色菜花海洋的里,很難找到那隻美麗的蝴蝶,從而,更好的理解了逗飛入菜花無處尋地。
3.唱讀:詩歌與音樂相伴而生,優美的曲調能創造特定的情景,把學生帶進一種特殊的藝術氛圍中,幫助學生加強對詩歌的理解和記憶。教學時,我找到了一些學習古詩的磁帶,磁帶中將《春曉》、《鳥鳴澗》等語文優美的古詩詞譜上了曲子,我和同學們一起反復的聽,認真學唱,大家興致勃勃,在唱歌的同時,很快就把古詩背誦下來了,而且印象深刻。
4.賽讀:小學生求知慾強,喜歡競爭。比賽是一種同學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古詩背誦活動之後,為了及時掌握同學們的背誦情況,並鞏固學過的古詩,我進行了游戲和比賽。如:古詩接龍游戲,抽簽背誦,看誰背得多等活動,分階段評出表現突出,背誦認真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
二、嚼字品詞,悟詩情
字是內容骨,情從感悟出,古詩中的一字一詞都是詩人經過反復推敲寫出來的,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但是由於不少古詩中,許多詩意不能給出正確的解釋,所以古詩中許多譴詞造句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有一定的蒙朧性,值得我們反復咀嚼,因此在教學中不必過分強調教學的技術和精準化,那樣會抑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從而破壞了古詩的整體美感。正所謂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地。
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逗披文入情地,才能使學生領會詩人的感情,進而領悟詩的意境美。具體說來,主要應做到以下二點:一、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動之以情,並通過自己動情激發學生動情,使學生情感的琴弦得以奏響,使他們一同進入或歡欣或傷感的情態。這就要求教師講課的語言、表情、動作等富於感情,緊如詩眼,帶領學生從讀中去悟詩情。二、教師應根據每首詩的不同特點,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出發,啟發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感情。既要從一首詩的整體上去把握詩的感情,又要體會詩中某些詞句的感情色彩。如古詩《題西林壁》中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地這兩句詩含義深刻,很富有哲理性,難以講清。有位教師教學時,出示幾張從不同角度拍攝的廬山風景圖片,於是廬山雄偉,奇異,多姿的景色從正面看、從遠處看、從側面看、從近處看,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姿態和魅力都一一展現在孩子面前,再通過出示問題逗為什麼作者會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呢看地引導小朋友反復讀古詩,大部分的孩子一下子就抓住了古詩中所蘊含的哲理。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觀感受和客觀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為主觀感受的逗意地又往往寄寓在客觀景象的逗境地中,因此,教師在古詩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入其逗境地,才能使學生逗悟其神地,會其逗意地,領悟古詩的意境美。
三、重視拓展,將古詩活學活用。
在古詩教學中,課後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會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當小朋友對古詩的形式、意境、構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我們再加以點撥、誘導,觸動孩子的寫作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對詩文進行改寫,可以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增加對古詩美的領悟。
(一)依託詩歌主題,積累詩句。
如《詠柳》一詩學習完畢,可設計拓展如下:
教師可於此提問:逗二月春風地好像一把小巧玲瓏的剪刀,除了裁出柳葉之外,還裁出什麼看你還能藉助詩句補充一下嗎看就照教師這種格式:裁出了梨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學生可能會回答:裁出了粉紅的杏花(一枝紅杏出牆來),裁出了綠綠的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裁出了鮮艷的桃花(竹外桃花三兩枝)……
這樣做對於他們的古詩的積累,古詩的意境,古詩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二)依託詩歌主題,大膽創新。
解放小學有位教師在《贈汪倫》一詩教學的最後是這樣啟發學生的寫詩的:
師:詩中送別的場景如此感人,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送別的畫面,朋友轉學,親人遠行……你們會在什麼地方送別呢看
生(七嘴八舌):火車站、汽車站、碼頭、機場……
師:在依依惜別之時,大家一定有許多話要說,請你們學學作者,寫一首送別詩給他們。
學生的靈感得到激發,紛紛模仿古詩,開始自己的古詩創作。交上來的作品,也各有特色,有的甚至讓人愛不釋手。這樣的過程不正是他們自我超越,自我創新的過程嗎看在課間,我們時常能聽到學生改寫的古詩:種柑日當午,汗滴柑下土,誰知手中果,顆顆皆辛苦。春眼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來點蚊香,蚊子死多少……像這類充滿童真童趣的詩作,就是孩子們古詩創新的花苞,值得我們鼓勵。
總之,古詩的價值不僅可以給人以藝術的熏陶,更能啟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古詩教學要靠教師加強自身文學修養,想盡一切辦法激發學生興趣,輕松帶學生邁入古詩的神聖殿堂,使學生領悟中華古詩魅力,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從而激發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
㈢ 小學如何進行古詩教學
一、誦讀古詩,理解其義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中道:「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國宋代作家蘇軾也說道:「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作為古詩需要多讀,只有多讀、熟讀,才能夠理解其義。因此,教者要引導學生多讀熟讀,善解其意。
1.激發誦讀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必須要增強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古詩具有音樂感(韻律、和諧音調、抑揚頓挫、平仄交錯),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激發他們的誦讀潛在能力,營造一種和諧、民主、愉悅、快樂的朗讀氛圍。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朗讀評價應該運用鼓勵的手段,尊重學生的朗讀,特別是對那些朗讀比較差的學生,不能諷刺挖苦,而是要委婉地指出他們的不足,讓他們感到自己的不足之處,要面向全體,讓朗讀優秀的學生幫帶朗讀較差的學生。要開展一些能夠促進朗讀教學的活動,比如,詩歌朗讀大賽、背誦詩歌比賽等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讀熱情。採用多種朗讀形式促進學生的朗讀積極性,例如,單獨朗讀、二人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分讀、師生賽讀、配音朗讀等等,通過各種朗讀樣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讓樂趣貫穿到整個學習過程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朗讀,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到自覺誦讀的狀態中,深深地被詩歌的美吸引住,陶醉在詩歌美妙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激發了他們的朗讀欲,自覺地感悟到了詩歌的內涵,領略到了詩歌的偉大與神奇。
2.培養學生朗讀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指出:「教育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想讓學生學習好古詩就要養成從小喜歡學習古詩的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才能夠自覺地去朗讀、體味、咀嚼、感觸和欣賞,從中享受到它的內在美。一是讓學生能夠正確而標准地朗讀古詩,做到不丟落字,也不添字,不破句讀,練成讀音準確、發音洪亮、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效果。二是達到眼、心、口統一步調,使他們不斷提高靈感性。三是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只有通過持久的訓練和堅持才能夠真正培養出愛好古詩、學習古詩、欣賞古詩、能寫詩歌的能力來。就像清朝孫洙所說的那樣:「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二、引領學生,走進情景
1.詩歌都是通過意象來體現的
也就是通過景象和物象來表達作者的意旨,因此,我們做到真正地了解詩歌的內涵,就必須把握詩歌的意象,也就是要走進詩歌的情境中,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的情景里。我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如何抓住詩歌中的重點詞,理解詩歌的境界,進而達到理解詩歌的意旨。比如:在學習《小池》一詩的時候,就要抓住詩眼「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兩句,就會清楚地看到美好春天到來,是一種多麼美好的景象啊!進而表達出詩人觀察的細膩、用詞的精練。因此,只有抓住這樣的詞句才能更好地了解詩歌的意旨,也能夠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是學好詩歌的重要條件,因為詩歌具有審美性,它靠語言的凝練濃縮了語言的高度表達力,具有跳躍性,它的內在美需要欣賞者發揮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升華到令人陶醉的意境美。因此,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引導學生去發揮自己的主觀想像力,達到真正地學好詩歌的目的。比如,我在執教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一詩的時候,就是讓學生去注意對「人家、紅葉、山路、雲彩」等意象的挖掘,從而看出一幅壯美秋天的畫面。我通過多媒體把這些美景都展現在屏幕上,學生由此增強了對詩歌的理解。
總之,對小學語文古詩的教學還有很多的方法。限於文章的篇幅只談這兩個方面。不管怎麼樣教學都要把握詩歌的特徵來強化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真正地理解詩歌,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促進古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望採納,謝謝!
㈣ 請問小學語文的古詩課該從哪些方面評價
學生能根據圖片大體說出古詩意思即可,不用逐字逐段翻譯。小學主要培養孩子閱讀古詩的興趣,採用多種方式引導讀古詩。
㈤ 贊美教師的詩句有哪些
春蠶
唐代大詩人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把春蠶的執著、堅貞、奉獻精神表現到了極至,成為千古傳唱的佳句。人們生動地把教師比作「春蠶」,是對老師的無私奉獻精神和高尚品質給予的高度評價。人們贊美教師就像春蠶一樣「吐盡心中萬縷絲,奉獻人生無限愛,默默無聞無所圖,織就錦綉暖人間」。「春蠶」是廣大教師感到無比榮耀的稱謂。著名教育家朱光潛說:「只要我還在世一日,就要吐絲一日,但願我吐的絲,能替人間增一絲絲溫暖,使春意更濃。」
春蠶冰清玉潔,氣質高貴;春蠶食幾莖綠葉,吐一片錦綉;春蠶生命不息,吐絲不止……春蠶這些優秀的品質,只有光榮的人民教師才無愧於這樣的稱謂。
蠟燭——最溫馨動人的稱謂
蠟燭
源於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名句。人們歌頌蠟燭,是因為蠟燭默默地燃燒著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別人,直至將自己燃盡。說起蠟燭這種品質,人們就聯想到敬愛的老師,老師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給學生照亮前進的航程,這種為「他人照亮道路,讓他人看見光明,燃盡自己耀人間」的無私奉獻精神不正是對人民教師的最生動的比喻嗎?「如紅燭發光發熱,精心培育國家良材,似春蠶無怨無悔,畢生獻給教育事業」,這幅老師自勉的對聯正是對「蠟燭」稱謂的認可和自豪。
孺子牛
現代偉大文學家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華和拓展,而後人們用「孺子牛」來比喻心甘情願為人民大眾服務,無私奉獻的人。人們之所以把老師稱作孺子牛,認為這是當之無愧最貼切的比喻。我國歷來有師生「親如父子」的傳統美德,老師愛學生就像愛自己的孩子,就像 孺子牛一樣辛勤地耕耘,為把孺子培養成才心甘情願地作出奉獻、鞠躬盡瘁,不圖回報。獲得「孺子牛獎」的全國優秀教師劉讓賢紮根青海高原鄉村幾十年如一日,像牛一樣兢兢業業地工作,把自己的愛無私奉獻給孩子,劉讓賢是廣大教師的傑出代表,是「孺子牛」精神的生動體現。「孺子牛」精神表現為「深懷愛心,默默耕耘、埋頭苦幹、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牛奶」。這些優秀品質都集中體現在我國廣大教師身上。因此把老師稱作「儒子牛」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褒獎。
十年樹木 百年樹人
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
㈥ 小學生如何賞析古詩詞
一、反復誦讀
古典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古詩詞教學要注重情景意象,但是要達到讓學生進入詩詞的意境,與作者心靈相通需要一個過程。 「三分詩,七分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誦讀對閱讀古詩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要使學生對作品有深刻的理解,進入詩情畫意的境界,必須加強朗讀。由讀正確、讀通順到讀流利,由讀得有節奏、有韻味到讀得情意濃濃、浮想聯翩。意象的感知與體悟正是建立在此基礎上的。學生的自讀自悟,不光要讓學生邊看詞語的注釋邊輕聲讀讀,還要邊想想詩詞的基本意思,自己能讀懂多少,難點在哪裡。誦讀古詩詞,對於深刻地理解作品,進入詩情畫意的境界,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提高文化素養,都顯得至關重要。
二、感受作者寫作的背景
在要求學生對古詩詞反復誦讀的同時,老師要適時講講作者寫作的心情或時代背景,如《江雪》這首詩寫於作者柳宗元被流放期間,意境蒼涼,語氣冷峻,表現自己的孤高和不屈。《登高》要讓學生感受詩人憂國憂民、感時傷懷的思想感情。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是情深意切的意象,可以引導學生想像詩人佇立江邊,目送友人漸漸遠去,直到友人的船隻消失在水天一線之處;寄託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感情,令人回味無窮。李白的《早發白帝城》這首七絕,如果不了解寫作背景,只當一般描寫三峽風景的詩來理解,就不易領會詩中舟輕水急,輕捷歡快的節奏和由此傳達出的詩人無限喜悅、急切的心情。
三、抓「詩眼」
古詩詞中一個字或一個詞往往就是一幅畫、一個生活的場景,裡面充盈著多少說不清道不完的意蘊!欣賞古詩詞詞語的最佳途徑,就是把想像畫面與體味含義統一起來。一首詞值得欣賞的詞語很多,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選擇,不可字字求解。如何選擇重點欣賞的詞語呢?宜在學生想像全詩的畫面以後,選擇那些「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的詞語,就是我們常說的「詩眼」。如《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抓住「憶」字,讓學生說出詩人「憶」什麼,本詩主要寫什麼,並請學生從詩句中找出與「憶」有關的字來。這樣還可以聯繫到詩中的「思」字和「知」字,從而感悟詩人思鄉之情。王安石的《泊船瓜州》中的「綠」字使全詩的境界全出,因為其妙在形象,妙在意味上。引導學生反復推敲研磨,可讓學生領悟到詩人用字之妙和詩中所蘊含的意境。
總之,古詩詞教學在不同學段有不同的學習要求和培養目標,培養小學生初步賞析古詩詞的能力,既不能單純直譯背誦詩意,也不能人為的拔高對學生賞析古詩詞的要求。
㈦ 小學語文古詩的評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上午好:
這次小語年會的古詩詞教學展評一共有十四堂課,可以說是一處一景,一步一嘆,各有各的風姿,各有各的精彩。古詩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講究韻腳的合轍。平仄的搭配;合平樂曲的韻律、節奏。古詩的語言追求精確美、凝煉美、意境美、結構美。古詩教學要有詩有畫有意境,重在「讀」、「品」、「賞」、「悟」,讓學生會其意,悟其神,入其境。這次活動中,14位老師的課精彩紛呈,各有千秋,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詩化的教學語言,給學生美的享受。
詩化的語言使學生如沐春風,如浴冬陽,多數教師都是詩一樣的導語、過渡語、評價語,或抒情或凝重或簡明或精緻。如巴州區四小的劉春蕾老師,用有「溫度」的詩意語言再現了敬亭山與李白深情凝望的情景。通江五小的何艷老師用詩意的語言描繪了江南的美景,巴中市實驗小學的楊貴瓊老師用詩意的語言引讀詩句。
二、以讀為主,落到實處。
好詩不厭百回讀,課堂上有品讀、賞讀、范讀、引讀、賽讀、小組讀等多形式、多層次、多梯度的讀,孩子們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讀得入情,讀出了古詩的韻味。教師的指導也非常到位,如引導學生讀正確、讀通順、讀出節奏、讀出畫面、讀出標點、讀出理解,加上表情和動作讀,看著老師的手勢讀,平聲應讀得長一些,仄聲應讀得短一點,當學生讀快了,老師讓他們舒緩一點,再舒緩一點兒,讀出古味。上課時教師的引讀也是一大亮點。他們詩一樣的語言一引,孩子們自然讀得入情入境。如《贈汪倫》一詩中,通江實小的何慶華老師用「感動之情有一尺深,再深一些,有五百尺深,一千尺深了」來反復引讀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孩子們讀得一次比一次有味兒。還有巴州區十一小的苟敏老師、南江二小的何澤翠老師、平昌三小的付玲老師,他們的引讀都非常到位。
三、注重多元整合。
教師注重了課內外知識的整合和新舊知識的整合,互相融通,組成知識環。還注重了「詩」、「文」的整合,「詩」是「文」的濃縮,「文」是「詩」的詮釋。。「詩」、「文」各有獨特的語言個性,「詩」、「文」有效巧結合,優勢互補,有助於學生理解、積累語言。如平昌金寶小學的何艷老師講《七律長征》時,就用「講故事」的方式使「詩」、「文」巧妙整合,南江實小的羅翠華老師上《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就用「畫示意圖」、「填空」的方式巧解詩意。這次展評還注重了「詩」「畫」的整合。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參加展評的老師能把文中的插圖、自製的圖片、板書時的簡筆畫、示意圖與古詩有機整合,如通江二小的蔡麗華老師設計的據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練習說話。南江實小的羅老師畫示意圖讓學生理解詩意。
四、關注學生,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學生被尊重,就有濃濃的「溫度」,關注學生要落到實處,要傾聽學生的發言內容,觀察學生的討論狀況,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不要怕學生節外生枝。老師要學會等待,因為課堂需要「安靜」,表面的浮華不利師生的深度交流,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很多老師上課時很好地關注了學生,而且無形中還滲透了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如:「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前查資料」「結合注釋,插圖理解詩意」「沒有背誦的學習是不牢固的」等。
其實,老師們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如板書有特色,儀態端莊,普通話標准等。但只要是真實的,就總會是有缺憾的。這次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共同探討:
1、解讀文本沒做到多元化,深度解讀不夠。
2、讀應有層次、有梯度。
3、文本中的插圖拋之不用,太多的課件流於形式。
4、評價語言不豐富,不貼切。
5、識字、寫字訓練很少拿入設計環節。
各位老師,讓我們共同努力,一起構建充滿詩意的課堂,讓學生享受充滿詩意的人生,我們共同期待「古樹」開「新花」吧!
㈧ 如何看待小學生學習古詩詞
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古詩詞朗讀不但對小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而且在培養小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愛國主義精神方面都有發揮著很大的作用。但其特有的魅力卻沒能像古代一樣受人欣賞。在日新月異的發展中,人們漸漸低忽略了它的價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因此教師要使用多種方法來調動小學生對古詩詞朗讀的積極性,授予古詩詞的基本知識,使小學生提高古詩詞的朗讀水平。
1.小學生的道德觀念
古詩詞雖然不像數學、英語等其他學科一樣,讓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它的實用性。但古詩詞卻重在修養我們內在,對其道德和品格的提高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當孩子們正式進入真正的學習教育中時,從小就訓練小學生的古詩詞朗讀,可以使他們完善自身人格培養,提升文化品位。
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的稱號,因此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道德修養是很有必要的。
據我所知,平谷的一所小學,每天早讀前學校都會播放《弟子規》,讓小學生日復一日地熟讀、背誦,直至理解詩中所要傳達的精神。《學而篇》里摘錄的其中一章,是儒家思想的經典。入則孝、出則弟等,教導學生應該怎樣做才能算真正盡到自己的本分和做人原則。除了孝順父母。尊重師長等自我修身完成後,還要培養愛心、兼愛眾人來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質。
又如《三字經》這篇琅琅上口的三字形式的詩,小學生甚至更小的孩子都會隨口誦讀出來。其中的「融四歲,能讓梨」就能讓小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學會禮讓自己的同伴。「長幼序,友與朋」這句讓小學生懂得長幼有序,尊重比自己年長的人,照顧比自己年幼的人並善待自己的朋友。
小學生在朗讀我國優秀的傳統古詩詞時,能自覺地對照自己的平時行為,找出自己與古詩詞中所講道理的差距,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在時間的累積中,在小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善待他人的做人原則。在培養小學生的品德上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2.小學生的人格教育
中國古詩詞記錄著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發展歷史,凝聚著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百家的思想,是無數文人志士人文品格的縮影。在學校課程中,單單憑借思想品德課程和班主任等科任老師的「諄諄教誨」是不夠的,還要在平時給小學生的古詩詞朗讀中滲透小學生的人格品質教育,使小學生在了解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受到熏陶,樹立自己的遠大理想和完美的人格。
㈨ 如何對古詩教學進行評價
如何進行詩歌教學評價
完整的教學環節不僅需要有教師教的過程,學生接受的過程,同時也還需要對教學活動的成效進行評價的過程。事實上,「評價是與教學過程並行的同等重要的過程。評價不是完成某種任務,而是一種持續的過程,作為一種輔助教育,它是教與學過程中主要的、本質的、綜合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①]
然而,長期以來,因為歷史的原因和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對教學評價的簡單認識就是考試,考試成了一切教學的「指揮棒」。顯然,這種對教學評價的認識是存在誤區的。因為從《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所確立的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原則:「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提供保障,充分發揮評價的促進發展的功能,使評價的過程成為促進教學發展與提高的過程;評價的方法要多樣,除考試或測驗外,還要研究制定便於評價者普遍使用的科學、簡便易行的評價辦法,探索有利於引導學生、教師和學校進行積極的自評與他評的評價方法」來看,國家在制度的制定層面上是科學的,只是到了我們的具體執行中,卻偏離了這些基本原則。
對於教學評價,福建師范大學陳光揚先生著文認為,必須在理論上正確認識、在實踐上妥善處理以下幾個重要關系: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的關系、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的關系、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的關系、客觀測驗評價與主觀測驗評價的關系、紙筆測驗評價與表現性測驗評價的關系。然而,我以為不論是採用什麼樣的評價方式,語文教學,當然也包括我們的詩歌教學,都不外乎從兩個最基本的方面來進行,即情與智這兩個方面的評價。
一、智:知識的智能培育
從智力方面來對教學的進行評價,那麼考試必然是不可迴避的問題。然而,考試只能是教學評價中一個重要因素,而絕不是惟一因素。早在197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鄧小平就指出:「考試是檢查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的一種主要方法,如同檢驗產品質量是保證工廠生產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樣。當然也不能迷信考試,把它當作檢查學習效果的惟一方法,並且要認真研究、試驗、改進考試的內容和形式,使它的作用完善起來」。[②]鄧小平對考試的這一論述是鞭辟入裡的,但是,長期以來,似乎我們卻並沒有真正認真對待考試問題,因為一直以來,「考試是唯一的考察形式,考試內容著眼於過去和尋求一種固有的結論。在全國上下,雖然考試形式有了多元的跡象,但受制於統一的教材和考試大綱的要求,考試形式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筆試已然成為基本上是惟一的形式。其他形式基本上無足輕重,或者根本沒有發揮作用。」[③]因而,在這里我主要想談的是,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客觀地對待詩歌教學智力評價即考試的問題。
語文學科的考試,尤其是自「語文大討論」[④]以來,從全國范圍內的語文考試也就是高考語文來看,它所遭受的抨擊和謾罵真可謂是鋪天蓋地,在這些批評的文字中,福建師范大學的孫紹振教授的《炮轟全國統一高考體制》一文則具有相當的代表性,他說:「人世間最親密、豐富、復雜的親子之情、師生之情被歪曲成一種最簡單、最粗暴、最乾巴、最沒有感情的功利,不管多麼偉大的價值准則,都集中一個焦點——分數上去,有多少愛就有多少苛刻和不近人情。母愛已經差不多變質了,慈母有時比之嚴父更為嚴酷苛刻;什麼師道尊嚴,什麼有教無類,一切都是假的,在中國,只有考卷上的分數才是真的。」[⑤]客觀地說,這樣的一些批評,對高考語文試題中避免「刁題、怪題、偏題、荒謬題」是有幫助的,但是我認為,作為一種人才選拔制度中相對可以保證公平的手段,高考制度在一定年限內仍將繼續存在,它依然是構成教學評價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好,具體到詩歌教學也罷,還是不能完全否定考試這種測評方式。
既然我們不能迴避考試制度,那麼我們就必須有效利用考試來對教學活動進行評估。而從我們一般認識意義上的考試來看[⑥],我們發現,像語文、歷史、政治等文科類的考試,似乎都特別關注學生對課本的記誦!以至於我們不得不這樣來看:記誦的能力還在考試中發揮著最基本的作用,是決定考試成績的關鍵!然而,這種記誦對學習者的學習能力的考察卻是明顯不夠的,尤其是這種能力在以變動和流動性為特色的現代社會,顯得多少有些不合時宜。因為新型的公民和未來的開拓者需要的是在變動的秩序中尋求生存和發展的能力,需要創造和創新的能力,而不是那種簡單地回憶過去的能力[⑦]。
我們語文中的詩歌教學,對學生要求記誦當然是有必要的,因為記誦的目的在於讓學生通過多讀詩文而去理解內容,這只是加強理解文本內容的一種輔助方式。但是,到了一般考試中的詩歌記誦,其所考察的實質卻已不是學生的詩歌能力(閱讀、感悟、賞鑒)而是學生的記憶力了,因為詩歌只是作為記憶的素材,它和其他任何可以充當記憶素材的材料一樣沒有任何差別!
㈩ 古詩詞教學評價
古詩詞凝練的語句,深遠的意境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師生享受語文的經典園地。《登鸛雀樓》是一首五言絕句,記敘了作者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思。
全詩語言樸素淺顯,言近旨遠,給人啟迪。前兩句寫景,詩人融情於景,營造了景色遼闊、氣象雄渾的意境。後兩句寓理於事,進一步寫出詩人積極向上、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人生哲理。
一、分散與整合
教學流程始終是遵循著學生的認知規律而呈現的,從初讀感知——細讀感悟——熟讀轉化——拓展延伸——書寫生字,環環緊扣,收放自如。學生在層層推進的研讀賞析中充分理解與感受了詩人所描繪的情景、所揭示的哲理,同時也自然地積累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可謂一舉多得。
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這樣的分散與整合也隨處可見,頗具匠心。如:在初讀課文時,請學生自己讀讀古詩,想想哪些詞語你已經懂了,還有哪些不懂,打個小問號。學生自學之後,老師組織大家交流,這樣既能幫助學生解決在自學中的疑慮,又共享了學生個體閱讀的收獲,有利於知識意義較為完整地建構。又如在學習一、二行詩句時,老師藉助媒體再現了課文情景,營造了一幅夕陽西下、黃河滾滾的畫面,讓學生通過交流、畫畫、移情、朗讀等多種方式依次理解、感悟了詩句的意義,最後,老師又巧妙的用引讀的方式將兩行詩句所描繪的意境連綴成一個整體。等等。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曾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課堂的美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我們老師在講林黛玉的美時,把她也分成幾個部分,然後就告訴學生:這是林黛玉的眼睛,你看她多麼有神!這是林黛玉的雙手,潔白無暇!這是林黛玉的腳,多麼細膩柔滑……最後,老師總結說,現在,我們知道林黛玉多美了吧?可想而知,結果將會如何。而今天,我們的孩子將文本逐步繪製成了一幅完整的圖畫,跟隨作者經歷了他的所見、所思,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