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學好科學課的幾點建議
把年級家長會發言稿2011.3.7各位家長、同學們大家好!科學是由以前的生物、地理、物理、化學、天文等分科課程組成的一門綜合課程,從小學進入初中後,課程體系發生了變化,學習知識內容的深淺不好把握,同學們學習這門新課程,也有不少疑惑。怕自己學不好,這樣的心理是很正常的,現在你們在中學經歷了近一年半的學習,對此感受或許已然更加深刻。在這里為同學們提出以下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課前預習是基礎
任何一門課程,課前預習絕討是必不可少的。在老師未來上新課之前,同學們應先把課程的內容粗略地看一遍,做到心中有數。在預習時,還要學會聯想,想想生活 中有哪此現象運用了這個原理,運用了這點知識,它們之間有什麼異同之處等等,能把這此問題解決了,就會為新課的學習提高效率。有不懂的地方,把它記下來, 帶著這此問題走進課堂。我想,有了這樣的預習,你已經走出了關鍵的一步。
二、課堂學習是核心
課堂學習是學習的主渠道。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應該做到「三勤」:
3.勤動手。課堂上,老師講的一些重點知識要注意,並在一些重點上勾勒出來,老師講的知識拓展,以及一些典型例題,最好能及時記下來。遇到所學知識與日常 生活經驗出現矛盾時,不要輕易地改變自己的觀點,而應該主動地進行實驗探究,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不僅可以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還可以培養自己質疑、探究的精神
三、課後復習是關鍵
1.對知識進行整理、概括。一本書的內容學完了,這本書中到底講了些什麼,一般的學生是不會歸納、概括的,此時,同學們可以打破章節界限,列出一些標題,把各種知識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網路或體系。如學習了光合作用、空氣的組成、燃燒與滅火、二氧化碳的性質等內容後,可以列出標題:二氧化碳在人類生活中的 利與弊。這樣,既可將所學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又可培養辯證思維能力。
2.對知識進行比較、就是對不同對象進行對比,確定其異同,從而抓住事物的本質。在七年級科學教材中,有不少內容可以進行對比、分析。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化合反應與分解反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用比較的方法復習,弄懂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3.對知識進行類比遷移。即對所學知識舉一反三,做到觸類旁通。如:在「動物的運動特點」中往往遵循一個基本原理,即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身體結構,基 於此,我們可以把常見的具有多種運動方式的動物歸在一起復習。弄清各種運動方式依賴於何種身體結構。通過復習,進一步理解結構和功能的統一。
4.對知識進行串聯。就是根據概念之間的包含關系、外延大小將一些有聯系的知識連成一體。如學習「動物的行為」時,以節律行為為例,可以根據動物的行為包括節律行為和其它行為,節律行為又包括晝夜節律、季節節律、潮汐節律這一線索將知識進行串聯。
四、正確的學習方法是保證
1.積極主動參與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學習科學的核心,也是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對於探究的目的要清楚,探究的過程要科學設計,對實驗現象要認真觀察,准確記錄,對結果要科學分析。科學與生活聯系得十分緊密,生活中有一些有趣的現象,因司空見慣而被人忽視。我們學了科學課後,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用所學到的和知道的知識去解釋它們,多問幾個「為什麼」日積月累,你的科學知識面會更開闊,科學探究的興趣更濃,科學探究的能力更強。
2.認真做好學習記錄
(1)記提綱
每上一節課,把老師教的概念、公式、法則、原理等記下來,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概念,還可以通過查資料來弄懂。每學完一章,一單元,自己來一次小結,把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系統地歸納整理在筆記本上。
(2)記疑難同學們在預習時,會遇到一些難以理解的問題,作業中也難免出現一些錯誤,所以上課時必須注意老師講解疑難的地方,這些難點問題,哪怕課堂上已能解決,但時 間一長又可能會遺忘,所以不妨把這些問題作一下記錄,復習時多看一兩遍,加深自己對問題的理解和記憶,一些同學把這些問題匯成一本《較難題集》,是一個好方法。
(3)記懸念上課時老師有時留下一些問題讓學生課後思考,而這些問題也許要經過幾天甚至更長一段時間的學習後才能解決。同學們在看一些課外書時,也可能發現一些有趣的問題,而自己一下子又不能解決。把這些問題記不下來,時而想想,稍加留意,很可能收到「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廢功夫」的效果,同時寫體會和感受。
」
❷ 小學科學標准對教師教學有什麼建議或啟示
小學科學課程標准在科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什麼。
1.怎樣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為什麼要用不同的行為化動詞表述不同類型的教學目標?3.為什麼要「盡可能用表現性目標表達需長期積累才可能實現的目標」?4.為什麼說「低估兒童學習科學的潛能比高估更可怕」?5.怎樣鼓勵兒童通過動手動腦「學」科學?6.如何使科學課教學富有兒童情趣?7.為什麼教師要「彎下腰來傾聽兒童的心聲」?8.什麼是親歷活動?9.科學探究活動與親歷活動是什麼關系?10.如何理解「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11.不同年級學生的探究活動有無差別?有何差別?12.怎樣把握開放的教學觀念和有限的上課時數之間的關系?13.怎樣把握開放的教學觀念和有限的課程資源的關系?14.一節課下來教師不給學生一個肯定的結論,這樣好嗎?15.科學教師對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有哪些指導策略?16.為什麼要提倡運用現代教育技術?17.在小學科學教育中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18.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要注意哪些問題?19.什麼是教育評價?20.學科教學評價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麼?21.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如何定位?22.怎樣理解「評價主體的多元化」?23.怎樣理解「評價內容的全面化」?24.怎樣理解「評價方法的多樣性」?25.怎樣理解「評價時機的全程化」?26.「科學探究」部分內容標準的評價特點是什麼?27.「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部分內容標準的評價特點是什麼?28.「科學知識」部分內容標準的評價特點是什麼?29.怎樣通過日常教學中的觀察與訪談進行評價?30.怎樣通過學生的作業、作品與傑出表現進行評價?31.怎樣通過學生學業進行評價?32.怎樣進行科學課程的測驗與考試?33.怎樣運用「評定量表」評價學生的科學學習表現?34.什麼是科學課程資源?35.為什麼要重視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36.社區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注意哪些問題?37.如何開發與利用科學課程的網路資源?38.為什麼說科學教師是最重要的科學課程資源?39.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國家對教材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40.《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為什麼要對教材編寫提出一系列的有關建議?41.依據《標准》所編寫的小學科學教材半具有哪些顯著特徵?42.《標准》對教材編寫者提出了哪些要求?43.教師在教學中怎樣看待與使用新教材?44.什麼樣的教師才能勝任小學科學教學?45.科學教師需要具備什麼樣的科學知識?46.科學教師必須具備哪些能力?47.一個合格的科學教師要經過哪幾個方面的培訓?48.科學教師如何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科學教學水平?49.在職科學教師的進修學習有效途徑有哪些?50.為了順利開展科學教學,科學教學必須具備哪些儀器設備和場地?51.如何布置科學專用教室?
❸ 小學科學課中實施有效教學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
為了實現科學課程的應回有教學價值,1、教答師應該把握課程標準的性質和基本理念,把握課程目標;2、要對整個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有整體性認識;3、至少應該切實研討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避免教學目標的偏離,避免探究過程的無效重復。
二、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
教師要從建構主義出發,安排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把每一個環節都做細了,做透了,使學生真正高度地投入。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把從評價中得到的信息,及時地反饋到對學生的激勵、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設計的調整上,以動態的發展歷程促進學生學習、全面達成教學目標,從而取得更好的評價效果。
❹ 上好小學科學課的幾個要點
小學科學課是一門融自然知識,物理知識、化學知識於一體的綜合性學科,科學課的教學,有許多內容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如果教師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注重師生互動、學生互動,那麼課堂教學就會變得死氣沉沉、枯燥乏味.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嘗試,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互動,鼓勵學生質疑探究,讓學生自覺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體驗獲取科學知識過程的快樂,產生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初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通過第二階段的培訓,我認為上好小學科學課,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充分利用科學課實驗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興趣.科學課的實驗教學許多內容涉及探究性活動,而學生探索活動的空間除了教室外,更多的應是大自然.因為大自然中蘊含著無限的秘密.因此,要大力提倡科學課回歸大自然,做到室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課內外結合,要讓學生到大自然中自己去「摘」取科學.二、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科學探究活動,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作出計劃、進行調查、進行研討、進行評價等.通過學生親自參與,親自經歷,親自體驗,才會有更深刻的感受,才能真正感悟科學的真諦.如《聲音的產生》一文,在教學過程中,當讓學生說出一些能發聲的樂器後,就讓學生討論:「它們是靠什麼發聲的?在發聲時這些物體會產生什麼現象?」於是,學生盡情「玩」手中的樂器,觀察它們的發聲部位、觀察發聲時的變化現象等,互相交流、爭論,最後總結出:聲音是靠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在發聲時都會產生振動現象.為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感受身邊的科學,要求學生用不同的方法使周圍的物體發出聲音,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於是有的撕、搓手中的紙片,有的敲擊塑料瓶,有的彈皮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使他們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有關聲音的知識,同時也訓練了獲取知識能力和方法,得到了獲取知識的成就感.三、強調教師要大膽放手、只掌控教學的方向.學生對周圍繽紛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科學教學應該是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教師要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比單純講解更有效.我們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里,教室外才是學科學的廣闊天地;我們不要把鈴聲當做探究科學的起點和終點,課後也有探索和發現的無限良機和靈感.探究科學的活動不是一節課能完成的,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簡單之舉.所以要上好科學課,教師要樹立開放的觀念,盡量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靈活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合理利用、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不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根據學生在探究研討活動中的進程,掌控好教學的大方向,隨時注意調整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當好問題情景的創造者、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習矛盾的挑起者、課堂方向的調控者.四、強調學生的質疑探究、培養創新精神 一切創造都來源於實踐,一切真知都來源於疑問.因此,在科學課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親自操作實驗,用各種器官去感知實驗現象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而且要鼓勵他們大膽的創設情景、設計實驗方案、解決實際問題.從設計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他們多種思維綜合發展的過程,也是創新精神的萌芽誕生的過程.只有讓學生從頭到尾去體驗全過程,他們的創造潛能才得到開發、創造能力才能以培養.總之,教師要想上好科學課,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真正理解什麼是科學,並且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之,以科學的方法教學之,以科學的精神探索之,這樣,教師才能教得有效,學生才能學得有趣.
❺ 淺談怎樣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
為了實現科學版課程的應有教學價值,1、教師權應該把握課程標準的性質和基本理念,把握課程目標;2、要對整個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有整體性認識;3、至少應該切實研討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避免教學目標的偏離,避免探究過程的無效重復。
二、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
教師要從建構主義出發,安排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把每一個環節都做細了,做透了,使學生真正高度地投入。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把從評價中得到的信息,及時地反饋到對學生的激勵、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設計的調整上,以動態的發展歷程促進學生學習、全面達成教學目標,從而取得更好的評價效果。
❻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教學效率
小學科來學課是對小學生進行科自學教育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對培養孩子興趣、啟迪孩子思維、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具有鮮明的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由於部分教師對科學課重視程度不夠,教學方法陳舊課堂教學效率低,教學成績一直不高。為什麼「同樣的學生,同樣的教材,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學流程設計,教學效果不一樣呢」這種現象引發我們對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思考:我們一貫提倡的「課堂教學向40分鍾要質量」,要的是什麼質量?大量的成功教學案例已經證明,課堂教學質量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性呢?我談幾點看法,以期拋磚引玉。
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要提高科學課堂的有效性,首先要從思想上改變認為科學課不重要的觀念,只有真正認識了科學課程的重要性,課堂的有效性才能被充分實行。只有在思想上轉變的教師才會精心地准備課堂。因此,科學教師一定要先更新教育觀念,確立正確的課程理念。
❼ 淺談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為了實現科學課程的應有教學價值,1、教師應該把握課程標準的性質和基本理念,把握課程目標;2、要對整個小學階段的科學教學有整體性認識;3、至少應該切實研討教材,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避免教學目標的偏離,避免探究過程的無效重復。二、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教師要從建構主義出發,安排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把每一個環節都做細了,做透了,使學生真正高度地投入。三、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教師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把從評價中得到的信息,及時地反饋到對學生的激勵、教學內容的調整、教學設計的調整上,以動態的發展歷程促進學生學習、全面達成教學目標,從而取得更好的評價效果。
❽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中的教學活動建議有哪幾條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准》為進一步加強小學科學教育,根據立德樹人工作總體部署,教育部組織專家對小學科學課程標准進行修訂完善印發的實施標准。由教育部於2017年2月15日印發,於2017年秋季開始執行。[1] 小學科學課程起始年級調整為一年級;在教育部組織修訂《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前,小學一、二年級要按照每周不少於1課時安排課程,三至六年級的課時數保持不變。
❾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一點建議
一、小學科學課教學常規管理
1、備課
認真研讀小學科學《課程標准》,明確教學目標,制定學期教學計劃,安排好教學進度。深入鑽研教材,閱讀教師用書等相關資料,弄清教材編寫意圖及思路,明確「觀察」、「實驗」、「思考」、「製作」等活動要求。
2、上課
科學課的教學不再是把知識簡單地向學生灌輸,而是設計活動,引導學生在對自然事物的探究中,通過搜集事實、整理事實、形成概念的科學過程中獲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技能與方法,並逐步形成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課堂教學要體現科學課程特點,堅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探究的一般程序是: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制定計劃、操作實踐、收集信息、思考整理、得出結論、交流表達、拓展應用。
(2)、堅持「用教材教」的原則,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可適時進行教材內容調整、教學材料替代,但不得隨意提高、降低標高,不得隨意增加、刪減教學內容。
(3)、教學中認真做好觀察、實驗、製作等項活動的組織工作。
(4)、教師教學力求語言准確、生動、簡練、富有感染力。努力讓課堂好玩、有趣,啟發學生積極探究。
3、作業
(1)、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適當布置一些作業。形式包括材料准備、觀察、記錄,製作或課後延伸學習等。布置課內、課外的探究活動作業前,要強調安全。
(2)、對學生的作業及時檢查,認真批改和評價。
4、輔導
1、課堂上的輔導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滲透於教與學的各個環節。既要有集體輔導,又要有個別輔導。
2、輔導參加興趣小組活動或科技創新大賽活動的學生,要有目的,有計劃,有內容,講求實效。
5、考核
1、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教師要關注過程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著力培養學生科學素養。
2、進行單元檢測,以學論教,反思教學效果,調整教學方式。
二、教學教法及教學研究
小學科學是以培養學生科學素質為宗旨的一門學科,它涵蓋了科學觀念、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新課標理念下,在教學實際中,教師應轉變觀念,改變教法,創設恰當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探究的環境中學習科學。同時,採用媒體教學,鼓勵學生課外研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學習興趣。
(一)、注重科學課的情境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快樂的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能力,獲取科學知識。教學實踐中,課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導入新課,對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激發兒童學習的好奇心和上好本節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是引發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的不竭動力。因此,教師備課要精心設計好導入激趣這一環節,通過猜謎語、故事和游戲等活動,給學生以懸念和激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想像力。
(二)、課堂教學中多給學生實踐與探究的空間。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要鼓勵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設一片自主學習的天地,真正使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體,使學生的創造力得到鍛煉。
(三)、靈活選用教法,優化課堂教學。
科學課的主陣地仍是課堂教學,合理、靈活的教學方法,能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更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科學課的教學方法很多,但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和教學活動中認識活動的特點進行分類,科學課中主要有觀察、實驗、考察和討論等基礎認識活動,相應地就有指導學生認識這些活動的教學方法。而科學課教學活動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每一節的認識活動都有明顯階段性,每一節課的學習都要經力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過程,所以要根據每一節中認識實踐活動的階段來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以獲取知識的結果。
(四)、採用電教媒體,進行輔助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化教育技術應運而生,多媒體也走進了小學的課堂,為課堂教學提供了現代化的教育手段。它能將無聲的文字變成有形畫面,通過媒體使形、色、美、光、靜、動有機融合,更快、更准確、更形象地傳遞教學信息,使潛藏的形象顯現出來,變得更生動、更直觀,強化了感知,促進了理解,有效地把感性認識轉化成理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目標。
(五)、自製教具,促進實驗教學。
科學課是教學質量好壞,還取決於是否做實驗或實驗能否成功,需要做的實驗不做或實驗不成功,不能觀察到實驗現象,也得不出實驗結論,一味的空洞說教,學生難以得到感性認識,更不能上升為理性認識。因此,每一種現象都必須通過成功的實驗來實現。要實驗就必須有相應的教具或儀器,而農村小學由於經濟條件的制約,只配備了部分儀器和教具,加上教材內容的不斷更改,使相當一部分實驗無法開展,嚴重影響了自然教學質量,針對這一實際問題,可以利用各種廢舊材料,經過精心設計,製作出簡便有實用價值的教具學具,來彌補實驗教學儀器的不足,確保實驗教學的開展。
三、中小學學生科學學習習慣的銜接
小學科學是科學教育的啟蒙課程階段,初中科學是入門課程階段,兩者存在著相互依靠、前後延續的關系。由於中小學教師相互之間缺少溝通,在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異。一些學生進入初中後感到很不適應。近年來也有部分地方的教師開始關注中小學科學銜接問題,然而,勢單力薄無法進行區域性的真正意義上的銜接。不管怎樣,作為小學科學教師我認為應該在科學教學中注重學生良好科學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將對學生適應初中的新環境大有幫助。科學學習習慣包括很多方面。小學階段重在良好習慣的初步養成。初中則要求學生將學習習慣內化,重在實驗的規范操作、問題的自我思考和解決、自覺記錄學習要點、自覺預習和復習、獨立完成作業,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形成個性化的趨勢。形成穩定、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中小學科學學習習慣的銜接點。這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能夠自覺有效地學習研究。學生進入初中後就能更快適應任務繁重而節奏快速地學習。小學科學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科學習慣時,特別要注重:假設、猜測、理由、證據、假說、實證等過程,給學生一種嚴謹的科學探究習慣。還有兩次實驗法等,我們在小學階段就樹立良好的實驗習慣、良好的調查習慣、正確的探究程序,對於初中的科學教育開展是很有益處的。
❿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科學課的有效教學
一、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二、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三、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有效性的保障.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科學教師應以「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教學為學生服務的」的宗旨,設計每一教學環節,甚至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微笑„„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發展!使「一切為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不再成為一句空話!